#跌倒

耳朵轟轟作響聽不清 原來是聽神經瘤作祟

耳朵轟轟作響聽不清 原來是聽神經瘤作祟#跌倒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一名彰化56歲許姓水泥工人,近期左耳總是轟轟作響,起初以為是耳屎過多,每天挖耳屎也沒有改善,接聽電話也越來越吃力,漸漸地連走路都踉踉蹌蹌,容易跌倒,至附近耳鼻喉科求診後,耳膜完整無異,因此許姓工人便到附近大醫院求診,接受核磁共振檢查後發現大腦有一處3公分聽神經瘤,台中林新醫院神經外科醫師王有智強調,聽神經瘤一旦發現必須馬上治療,在腦瘤尚未擴及其他神經之外將腦瘤完全切除,並保留所有腦神經的完整性,這樣能避免病人發生終身臉部歪七扭八的遺憾!起初許姓工人的家人覺得腦部手術風險太大,最後僅選擇放射線治療,治療後,效果不如預期,甚至出現臉歪、嘴斜、噁心的症狀,後來便終止治療,在醫師詳細說明手術的風險及必要性,讓病人更清楚了解手術的相關細節,考慮一段時間後,許姓工人終於下定決心接受腦部手術,經歷八小時手術,總算一切順利,原本擔心的 「眼歪嘴斜」情形都未出現,且在手術後轉出加護病房時,許姓工人的聽力變恢復,讓許姓工人及其家人高興的不能言語。王有智醫師表示,聽神經瘤是一種生長緩慢的良性腫瘤,初期只有單側耳鳴的情形,通常病人不予理會或去看耳鼻喉科,也不易診斷出來,若此時醫師及病人皆未有警覺,腫瘤將會繼續擴大壓迫到小腦進而失去平衡,即發生常常跌倒的情形,若繼續壓迫至三叉神經就會出現臉麻、嘴斜等症狀!民眾不可不慎!

老人防跌倒 多曬太陽定期檢查骨質密度

老人防跌倒 多曬太陽定期檢查骨質密度#跌倒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苗栗縣政府衛生局羅財樟局長指出,鑒於意外事故長期位居國人十大死因之一,而老人跌倒更是意外事故的主因之一,因此苗栗市衛生所於5月12日(六)母親節前,於福安里活動中心舉辦老人跌倒危險因子自我檢測健康日宣示活動,邀請苗栗市民攜帶家中65歲以上長者踴躍參加,作為母親節獻給母親(及父親)的最佳禮物。苗栗市社區健康營造中心經由推動委員會討論後挑選「老人防跌」為推動議題,期望能經由自我檢測提升長者對跌倒各種危險因子的認知,並經由幾個簡單的介入措施,例如定期檢查骨質密度、多曬陽光、於走道及浴室點小夜燈、起床後勿立刻起身來成功抗老,使生命更有尊嚴及健康。本計畫已獲本局專案補助,並於苗栗市福安里試辦,藉由點、線、面聯結逐年擴大到全市實施,營造健康城市理念。活動當天除聘請專家主講健康講座外,另辦理有獎徵答。參加危險因子自我檢測的長者另贈送健康驚喜一份禮物,陪同家人如年齡介於25至59歲,亦可免費參加B、C型肝炎抽血檢查。衛生局邀請苗栗市鄉親在慶祝母親節同時,也可陪同母親(父親) 前來參加此具意義及溫馨活動。

保命防「跌」 長者跌倒傷害大

保命防「跌」 長者跌倒傷害大#跌倒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台灣的跌倒發生率,不同研究的盛行率從10.7%~32%,據估計,亞洲國家每100名長者過去1年中有10~20人會跌倒、跌傷,台灣有27人,美國則有20~30人。65歲以上老人的事故傷害死因中,第一位是交通事故,其次即是跌倒,長者跌倒都視為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如何「防跌保命」,也伴隨國內人口老化問題,長者跌倒、跌傷的盛行率也隨之上升,已經是不容忽視的重要課題。老人跌倒大致可分內在與外在因素。跌倒的內在因素包括:行動能力衰退,包含肌力衰退,關節退化,步態與平衡功能降低。慢性疾病: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關節炎、慢性呼吸性疾病及大小便失禁等慢性疾病數目較多者。視力不良:視力不良與視野減少、視深感覺差、對比敏感度受損及白內障,均會增加跌倒風險。服用藥物:如抗精神病藥物(抗巴金森藥物、抗憂鬱劑、非三環抗鬱劑)會誘發低血壓,從而導致暈眩。胰島素會引起血糖過低而導致暈厥。類安眠藥及其他如利尿劑、瀉劑等均可能增加跌倒的機率。5.生理及心智狀況等:如自主神經失調可引起姿勢性低血壓,再導致跌倒。有失智或憂鬱症狀者較易忽視環境中的危害,增加跌倒風險。跌倒的外在主要因素為環境因子。除寒冷、酷寒或高溫的天氣、公共場所地面不平或照明不足等戶外環境因素之外,居家環境也很重要,像是照明不足,牆壁亮度不夠,地板潮濕、髒亂、太滑,地毯太小、磨損、未固定好,走道堆放雜物,家具設計及擺設不當,鞋子太鬆太滑等,階梯無欄杆,階梯踏板磨損、不平、粗糙等,都會提高跌倒、受傷的機率。(資料來源:衛生署健康九九 健康專欄)

幼年跌倒疏忽 婦受關節疼痛之苦30年

幼年跌倒疏忽 婦受關節疼痛之苦30年#跌倒

一名40幾歲的林姓婦人一拐一拐地走進骨科門診,她表示大約從小學四年級開始,發現自己走路時關節會有痠痛感。不過,因不適情況尚可忍受,就不斷延宕就醫時機,一拖就是30幾年。直到最近1、2年痠痛情況經休息仍無法獲得緩解,甚至痛到走路困難,晚上睡覺時依然疼痛不堪、難以入眠,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骨科主治醫師林宗志表示,經安排X光檢查,發現婦人右髖關節處的股骨頭已滑脫出髖臼部位,並上移、勉強卡住髖骨。林宗志醫師問及是否曾遭遇任何外力撞擊,林姓婦人則解釋自己幼年時期曾經跌倒,雖然當時有感到劇烈疼痛,但幾天之後比較好一點就不以為意。後來雖然常常伴隨有痠痛感,但是礙於家中經濟因素,並未考慮就醫處理,反而到國術館「喬喬看」,但情況都沒改善。林醫師解釋,因兒童的股骨頭發育尚未成熟,且周邊韌帶比較鬆弛,加上髖臼部位較淺,可能因為天生因素或跌倒等外力造成髖關節脫臼或扭傷情形。像林姓婦人因跌倒造成髖關節嚴重脫臼,且在出現不適症狀時也未立即就醫處理,因此滑脫的股骨頭與髖骨的接合處形成不正常之假關節,經長期磨損並引起痠痛、疼痛等發炎反應,終至後期嚴重影響行走及正常活動。林醫師也呼籲不論是任何年齡層,若發現髖關節活動不適或不正常的聲響,兩側大腿外張的範圍不對稱或有受到限制的感覺,或是兩腳長短不齊等,皆應儘快至醫院尋求專業醫師檢查及診斷。像林姓婦人因跌倒造成髖關節脫臼,若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便能早日擺脫不適,享受健康的生活。

老年人骨質疏鬆易骨折 跌倒後先求救

老年人骨質疏鬆易骨折 跌倒後先求救#跌倒

82歲的何老太太像平日一樣,帶著小狗旺旺出外散步,不料旺旺那天似乎特別興奮,急著往前衝,何老太太拉不住,一下子重心不穩,踉蹌跌倒在地,阮綜合醫院骨科主任建議患者跌倒後先坐著或躺著不要動,並大聲求救。再檢查是否有嚴重腫脹、骨頭變形、無法移動肢體、劇痛。若造成骨折,可就近取木板或長型硬板(長度要超過傷處上下的關節),以紗繃或絲襪、毛巾做簡易固定,限制傷處活動,避免加重損傷和減少疼痛,但須小心不能綁的太緊以免影響血液循環。立即送醫檢查、治療。後何老太太在在路人協助送下醫後發現頭部撞傷、眼睛腫起來,手腕附近橈骨骨折、肩膀也脫臼,傷勢相當嚴重。阮綜合醫院骨科主任黃泰元表示,隨著年齡增加,人體骨骼內骨量減少,易造成骨質疏鬆症,稍有外傷就骨折。 進入冬季,老人出現骨折的現象明顯增多。關鍵原因在於隨著年齡增加,人體骨骼內骨量逐漸減少,造成骨質疏鬆症,只要輕微的外傷就容易導致骨折。一般來說,四十歲以上的人,骨質即可能開始疏鬆,女性比男性更甚,尤其是停經後的婦女,因為內分泌不平衡,疏鬆得更厲害。此外,氣溫降低、活動量減少、衣服穿得過厚等種種因素有關。尤其老年人行動遲緩,應變能力、肢體活動協調較差,如果罹患中風、心臟、腎臟等毛病,又無家人照顧起居,更容易發生意外而摔跤。  許多老人抵抗力弱,因為骨質疏鬆,讓原本罹患的糖尿病、高血壓、腎臟病等慢性病更嚴重,長達半年的復原期,常會挺不過來,或是因為長期臥床,容易引起褥瘡、泌尿道感染,甚至會越來越沒胃口,造成營養不足。另有些老人跌倒過後,會害怕再次跌倒,自我限制活動,久而久之失去行動能力,身體功能越來越差。醫師表示,骨質疏鬆即骨質新生率小於代謝流失率。營養不良、蛋白質缺少、缺乏運動、長期臥床、長期石膏固定、內分泌(賀爾蒙)不平衡、抽煙、喝酒等,都會減少鈣質吸收,導致骨質疏鬆。骨折本身不會直接造成患者死亡,但最常遇到的狀況是,老人家一旦骨折,或跌坐脊椎壓迫嚴重,復原時間至少三到六個月以上,且常留下後遺症。據統計,如髖部骨折,則在1~2年內之死亡率比一般人高,提醒老年人多注意。

肥胖的老人不但有慢性病 還很容易跌倒

肥胖的老人不但有慢性病 還很容易跌倒#跌倒

老年人最怕的就是跌倒,因為跌倒就很容易發生骨折,除了影響生活作息外,還有可能發生其他的意外,像是內出血等。根據英國路透社(Reuters)的報導,美國學者發現,如果老年人過胖的話,會影響到平衡感,當他們失去平衡的時候,會不容易反應過來,所以往往容易摔倒。紐約雪城大學(Syracuse University)的克莉絲汀(Christine Himes)教授表示,她們找了一萬多名65歲的老人家,然後觀察他們的反應力,結果發現到肥胖的老人家,有12%到50%機會更容易跌倒,而且越胖的老人家越容易跌倒;她認為這是因為胖的老人家平衡感比較不好,加上反應力也不好,所以也比較容易摔倒。這項研究讓很多人感覺到意外,因為很多人都覺得應該是體重輕的人,比較容易跌倒,但是這項研究跌破很多專家的眼鏡。研究人員表示,這個研究提醒過重的老人,最好能夠讓自己瘦一點,除了可以避免高血壓、心臟病等,還可以避免自己跌倒。

視力差的老人 可練太極拳防跌倒

視力差的老人 可練太極拳防跌倒#跌倒

公園當中常常可以看到有老人家在練太極拳,對於太極拳的功效,往往有兩極的論述,有些醫師認為太極拳可以幫助身體健康,但是有些醫師則認為沒有效果。根據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指出,香港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視力不佳的老年人,可以透過練太極拳,來改善他們身體的知覺,減少他們跌倒的次數。(圖片翻攝自英國每日郵報。)香港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募集了40位70歲以上的老人家,要求他們在4個月內,接受每週三次、每次90分鐘的太極拳課程,在課程當中,研究人員要求這些老人家觀察身體的變化,包括在頭、身體、四肢在旋轉的時候,能夠清楚意識到自己在轉動,並且注意整體的協調。實驗的結果發現,對照被要求去練習樂器的老年人,練太極拳的老人家在整體的平衡趕與肢體的協調度上,遠遠超越這些練習樂器的老年人。主持這項研究的曾博士表示,太極拳的確可以當作一套合適的運動,因為太極拳當中會不斷地重複頭部的旋轉,刺激了耳內掌管平衡的前庭系統,因此能夠幫助視障人士或是視力不佳的老年人,讓他們擁有更佳的平衡感,減少跌倒的次數。

牙齒美白治療後 該怎麼吃效果才持久?

牙齒美白治療後 該怎麼吃效果才持久?#跌倒

現代人對外貌要求增加,牙齒除了要整齊更要白皙閃亮,因此有許多人可能會到醫美診所接受牙齒美白療程,像是最近很流行的雷射美白、冷光美白等等,不過根據網路媒體指出,美國威克森林浸信會醫學中心牙醫系主任雷蒙德‧蓋瑞森表示,使用牙齒美白產品,或接受牙齒美白療程後,吃些口感較紮實的蔬菜、水果,像花椰菜、綠色豆子、胡蘿蔔、芹菜、蘋果等,都可讓牙齒美白效果更持久。雷蒙德‧蓋瑞森主任提醒,牙齒剛做過美白,飲食格外重要,吃對食物,可維持牙齒美白效果,另外,像一些高鈣乳製品、起司也可幫助維持牙齒白皙,乳製品中的乳酸有助預防蛀牙,質地較硬的起司則可幫助移除牙齒中的食物殘渣,但如果吃錯食物,像是抽菸或食用過多醬油、軟性飲料、紅酒、白酒、藍莓等,都會讓牙齒染色,可能讓齒色很快就變難看,影響牙齒白皙程度。台南市立醫院牙科總醫師陳俐珊在秀傳季刊上表示,牙冠表面為琺瑯質,其下為象牙質,琺瑯質本身的顏色略帶透明,而象牙質則略帶黃色,因此正常的牙齒本身即略帶黃色,但隨牙齒鈣化程度的不同,即使正常的牙齒也可能呈現較黃色的外觀,有時大家常抱怨的黃牙,很多都是正常的顏色,因此盲目要求牙齒美白是不對的,牙齒美白也不是想做就可以做,消費者應該先瞭解牙齒變色的成因、美白療程的適應症,以及其可能帶來的後遺症,通常美白的速度越快,相對的牙齒越容易受傷,陳俐珊醫師呼籲,民眾在做牙齒美白前,務必請牙醫師幫忙診斷,同時經過謹慎的考量之後才做,而不是一味追求潔白的牙齒,這樣是沒有意義的。牙齒美白大解密http://w3.uho.com.tw/mouth.asp?aid=1305市售牙齒美白產品效果有限 使用不慎恐傷牙齦http://www.uho.com.tw/mouth.asp?aid=7777塗大蒜可治敏感性牙齒? 醫師:沒有效果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544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