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壓力

職場不公平待遇,出現「心」警訊

職場不公平待遇,出現「心」警訊#工作壓力

許多人以為,工作上的不開心及壓力,只會影響到自己的心情與情緒,殊不知越來越多的醫學研究顯示,職場上的「不公平待遇」,可能關係到一個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芬蘭一組研究人員,經過十年的密切觀察,發現在職場上愈是覺得自己受到上司或同事不公平的待遇,越是有可能發生心血管疾病。而且其機率甚至比其他自覺受到公平待遇的同年齡人,高出百分之三十。過去我們已經知道,決定一個人會不會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因素有種族、年齡、膽固醇、肥胖、高血壓、吸煙、飲酒、運動量等,現在可能要多加一項:「職場不公平待遇」。究竟什麼叫做「不公平待遇」呢?如果你在工作上,經常強烈感受到下列幾種狀況,那麼你很有可能已經遭遇到「不公平待遇」:1. 相信自己在工作上受到歧視2. 自己的觀點或意見遭到上司的刻意忽視3. 工作上的相關資訊及決策被刻意隱瞞4. 別人對自己的態度缺乏真誠或差別待遇職場上「不公平待遇」的影響層面,除了長期可能對身體造成傷害之外,在個人心理層面,還可能引發負面的反應包含自我壓抑、情感剝奪以及壓力過大等。聯合心理諮商所 邱永林 心理師表示在臨床上也有許多個案,因為工作遭受到歧視、忽略、排擠等不公平待遇,而引發程度不同的生理及心理的困擾,例如憂鬱症、焦慮症、恐慌症、頭痛、失眠…等。另外在職場人際關係上,也會因此而產生惡性循環。的確,有太多的時候,我們很難改變週遭的人、事、物。但至少,我們都有能力去改變我們對這些事件的看法。畢竟「困擾我們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們對事件的看法!」

上班族感情生活壓力高

上班族感情生活壓力高#工作壓力

衛生署日前統計顯示台灣,適婚者中有25%的受訪者不想結婚,再加上新生兒人口不斷下降,現代上班族的感情問題,再度成為茶餘飯後的話題。聯合人力網日前探索網友的追求感情生活,發現超過3成的上班族認為「經濟條件不佳」,是追求感情生活時,令人裹足不前最重要的因素。 越來越多人發現,忙碌的工作打亂了自己的感情生活步調,晚婚者越來越多,不婚者為數也不少,聯合人力網針對現在上班族網友進行「追求感情生活最大的劣勢」,揭開上班族獨身的背後原因。 結果發現,有33.1%的受訪者表示,自己的經濟條件不佳,影響對於感情的追求,有18.1%認為是受到「生活圈狹隘」的因素,讓自己的感情路途不順;有15.1%的人則認為「工作忙碌」,而錯失邱比德的箭。排名前三名的原因,都與高度工商化社會有密切關係。 高度工商化徹底改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聯合諮商所心理諮商師邱永林表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短促、匆忙,過於功利,可以快速的熱絡,但是卻無法建立深化的交情,這都會導致彼此的互動與信任,在感情的發展上自然受到影響。 訂定明確的目標、向目標前進,是工商化社會的優點,但是當追求目標成為生活慣性的時候,會直接影響到人際關係,邱永林認為不要總是為了某個目標去發展關係,例如:不要為了結婚而交朋友,不要為了業績而交際,這樣可以紓緩人際關係的壓力。 比較簡單的說,用樂活的概念面對人際關係,這樣14.5%因為自卑而感情生活受阻的人,就會大幅減少了。

職場恐龍揚威三原則

職場恐龍揚威三原則#工作壓力

上周看了一部探討職場的電影「大公司小老闆」(英文片名:In Good Company)。劇情描述一位年過50的廣告部門主管,擁有令人稱羨的美滿家庭與事業。有一天,他所屬的雜誌社被其他財團併購,自己不但被降職,取代他職位的新主管,年紀更只有他的一半。兩人年紀、經驗與價值觀的差距,不僅讓他們對於人生和事業有迥然不同的觀點,更直接影響公司團隊的運作。撇開電影不談,跨國企業崛起、委外作業蔚為風潮,人口老化、少子化等人口結構的改變,使得30歲以下與50歲以上,這兩個價值觀不同的世代無可避免地撞擊。30歲以下的菁英,挾帶著比上一代人更優越的學歷、國際觀與科技應用能力踏入職場,以較少的薪資,較佳的體力,較強的職涯續航力,無情地強取豪奪原本屬於50歲工作者的職位。對他們而言,「工作」是自我實現的一種手段,大於其他意義。反觀50歲以上的資深工作者,經歷過完整的經濟成長曲線,「工作」對他們而言,具有多重意義。年輕時是養家糊口的工具,中年後是社會尊嚴的象徵,老年時成為自我肯定的來源。這一切彷彿都該照著軌道走,直到失業、優退、裁員的矛頭指向自己時,才恍然醒悟,自己竟成了職場的恐龍,面對無情的淘汰巨輪迎面襲來。職場恐龍只有被淘汰的份嗎?只要把握三項原則,一樣能在職場上再度揚威。<原則一、智慧加持,能伸能縮>資深工作者最大的價值在於,累積多年的職場及人生經驗,但工作繁重時,同事們需要的是能放下身段、挽起袖子一起把事情做好的工作夥伴,而不是一個保持距離、偶而提供建言的老長官。我並不是否定「智慧」的價值,而是強調「時機」的重要性。職場老將懂得如何適時伸縮,以便達成工作目標及凝聚團隊士氣,而不是倚老賣老才能成為老闆眼中最珍貴的人力資產。<原則二、教學相長,樂當貴人>年輕上班族最討厭「與上司溝通困難」、「辦公室政治」、「總是一而再被叫去解決簡單的電腦問題」。其中兩件直接與年齡有關,或許可以提供資深工作者一些省思,讓自己跟上時代的腳步,幫助後進,而不是終日計較。<原則三、重新開始,永不嫌晚>也許我們無法改變長江後浪推前浪的現實,但只要有重新開始的決心,也會有全新的面貌。試想當你50歲時,經驗、金錢、人脈全有了,不過體力稍遜些罷了,成功的機率豈不是更大嗎?關鍵就在於「歸零」,重新開始,也可以有無限寬廣。回頭來談上述電影,中文片名取的直接,卻犧牲了英文片名中company的雙關語涵義(既是「公司」,也是「夥伴」)。劇情最後的發展,讓我體認到「好的工作夥伴才能造就偉大的公司」(Good company makes a great company)這個道理。

你的小孩是工作「愛怕」族嗎?

你的小孩是工作「愛怕」族嗎?#工作壓力

許多國家正面臨嚴重的青年失業現象。當地的人稱這群25到35歲的族群為「愛怕族」。正經歷的「不安全」、「高壓力」、「高賦稅」以及「高負債」幾個現象。這正反映國內目前許多青年,存在著對工作又「愛」又「怕」的矛盾情結。父母面對家中的下一代對於工作似乎缺乏上一代人的熱誠與重視,往往感到難以理解。彼此溝通的結果,經常以不歡而散收場。面對這樣的問題,父母及週遭的親友難道完全束手無策嗎?這倒不見得。一、提供正面學習典範這一代年輕人,接觸的多是虛擬的網路世界,較缺乏上一代人實體的人際網路經驗,因此人際方面的支持系統顯得異常脆弱。再加上部分媒體過度渲染急功近利的價值觀,容易造成「愛怕族」對工作產生眼高手低的心態。此時不妨從親朋好友中,安排一腳踏實地且樂於助人之人,作為親近、模仿的對象。二、建立合理實際期待在幫助家中小孩踏出職涯的第一步時,家長應了解目前高度競爭的就業市場,極不容易覓得人人稱羨的職務。因此不妨將標準放寬一些,可試著接受人力派遣或兼職等工作機會。畢竟目前有許多企業,為了節省人力成本,選擇以上的求才管道。等到跨進公司這道門之後,是不是「人才」,就得看自己的工作表現囉。三、過程跟結果同樣重要求職的過程本身就具有很高的價值,它可以幫助求職者了解這家企業的背景、面試的技巧、薪資福利的標準…等等。因此如果安排好幾家公司要面談,我的建議是把自己覺得機會最渺茫的面談排在前面,讓自己有充分「練功」的機會。而父母也應該多關心每次面試的「過程」勝過「結果」。

練習快樂技巧,工作更有效率

練習快樂技巧,工作更有效率#工作壓力

日前看到新聞報導,一位五年級的小女生以自盡的方式結束生命,姑且不論其細部原因,我相信她一定不是一個快樂孩子。快樂彷彿成為現代人的奢侈,其實快樂是一種感受,也是一種能力,能藉由練習產生,但在高度生活壓力下的人們,往往疏忽甚至遺忘學習快樂。心理學研究與臨床治療經驗顯示,能隨時保持快樂情緒的人,通常比較能擁有成功的事業、人際關係和健康的身體。快樂是一種很主觀的感覺,但還是有在學理上的定義:「多數時間能夠感受正向情緒(包括感恩、欣賞、滿足、喜愛、寬恕……)的一種身心靈狀態」。長期處在同一種情境下,維持正向思考的能力會下降,因而養成負面思考的習慣。上班族每天面對不同工作狀況,確實很難一直保持高昂的正向情緒,卻有幾個方法可以幫助自己。․給自己一個健康的身體身體有病痛,精神狀態通常比較灰色、萎靡。人是動物,情緒好壞必然會受到生理健康狀態和賀爾蒙分泌影響,如果沒有健康的身體,就很難感受正面情緒。․懂得切割情緒壓力與情緒如果沒有適時發洩,很容易帶回家庭,擴散不良情境。可以透過一些具象的手法,練習切割情緒,例如:結束工作後,拿張白紙寫下今天在公司發生的事情,寫完後鎖在辦公桌抽屜裡,不再想它;或是採取完全隔離法,工作儘可能在公司完成,下班後不帶公事回家;也可以和家人約定好,回家不談公事,讓公司歸公司、家庭歸家庭。․設定快樂目標除了工作目標,上班族也要幫生活設立快樂目標,如安排某時到某地旅行。有了生活目標,才不會一直被工作目標牽著走,也就不會一直陷於工作情緒中。有一句廣告詞說「幸福是會遺傳的」,我想告訴大家「快樂的習慣是可以培養的,只要你學會練習的技巧。」但是,沒有一個人能夠時時快樂,只要意識清楚時,有超過50%的時間能感受快樂,就是快樂的人。

你正在「賣命」工作嗎?

你正在「賣命」工作嗎?#工作壓力

英國倫敦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從1985到1999十四年間,針對一萬多名35至55歲職場人士,進行長期有關工作壓力與新陳代謝疾病的相關性研究。研究結果證實:不分性別,長期處於高度工作壓力下的工作者,罹患心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的機率是一般人的兩倍。研究人員提出可能的解釋:第一、從事工作壓力大行業的人,較不容易維持健康的生活型態,因此容易有吸煙、過度飲酒、運動不足、營養攝取失衡…等行為產生。其次是長期累積的壓力會導致心跳速率加速,加重心臟的負擔。最後,長期的工作壓力會影響神經分泌系統的正常運作,因為身體為了應付壓力情境,必須分泌壓力賀爾蒙以保持警戒,卻導致其他賀爾蒙分泌功能(如組織再生)被抑制。主持此一研究的Chandora博士表示「工作壓力與心跳加速以及心律變異(每次心跳之間的細微變化)降低有關。經常處於工作壓力下的人們,身體中有著較高濃度的壓力賀爾蒙,以致於身體其他正常的功能無法正常發揮。」這是不是表示為了自己的健康,就必須辭掉工作呢?其實不然!細數所有的行業中,警察可能算是工作壓力最高的其中一個族群。一項研究美國加州聖塔克拉拉郡警察執勤時身心壓力的報告指出,當一位身體健康的警察看見歹徒手上持有槍械時,瞬間的心跳速率平均高達每分鐘230下!即使當任務已經結束,在恢復期間的心跳仍高達每分鐘130下以上。但另外一群警員,之前已經學習過由醫師以及心理師指導的「生理回饋壓力管理」課程,在任務完成後立即練習這些疏壓技巧,幾乎可以馬上恢復每分鐘70到80下的正常心跳速率。對於公司以及企業而言,除了提供員工具有科學實証效果的壓力管理課程之外,還可以考慮以下幾項建議:第一、將工作環境重新設計,提供員工充分的疏壓設備以及課程。第二、對於明顯壓力過大的員工,應聘請心理師進行認知行為治療。對於個人而言,除了積極參加專業的壓力管理課程之外,平日應多注意以下幾項建議:1、偵測情緒的生理警訊2、養成規律運動的生活習慣3、至少要有一個人能傾聽你的困擾4、攝取營養均衡的食物5、每天讓至少頭腦「放空」半小時6、持續探索紓壓技巧

高科技通訊產品帶來工作壓力

高科技通訊產品帶來工作壓力#工作壓力

多數人都對於手機電磁波可能影響生理健康的訊息不感到陌生。但你可知道,不當地使用像手機這樣的高科技通訊產品,可能會為你帶來的工作壓力嗎?根據2004年麻省理工學院(MIT)的年度發明指標,約有三分之一的成年人表示,手機是他們最厭惡但又無法拒絕的發明。第二、三名分別是鬧鐘(25%)和電視機(23%)。英國的一項研究也證實,高科技通訊產品如手機、筆記型電腦、PDA等,會惡化工作場所的壓力及工作氣氛。許多職場工作者都仰賴電子郵件或手機,即時聯絡同事及客戶。但是「職場工作壓力」相關研究指出,與日俱增的高科技通訊產品使用量,已經對工作場所中其他人的耐性造成負面影響!舉例來說,歐美的調查顯示只有11%的人認為,在會議當中讓手機開啟是可被接受的行為。但是你我幾乎都曾在會議甚至教育訓練中,遭受到他人手機干擾的不愉快經驗。但大多數人都選擇「敢怒而不敢言」,這樣的反應,但卻悄悄地貶低對方的「商業禮儀」評價。歐美的大型科技公司,正逐漸重視員工使用高科技通訊產品溝通時,應注意的商業禮儀。德國西門子(Siemens)公司,針對這個課題,特別提出電子通訊的八大商業禮儀。【電子通訊八大商業禮儀】1. 會議中,將手機關機或改為靜音 2. 預錄手機語音信箱問候語,請對方若有急事改發簡訊 3. 在自己辦公室主持會議時,將不必要的電腦螢幕關掉 4. 假如自己正在等待重要電話,最好事先告知談話對象並致歉 5. 你的談話對象,值得你付出全部的注意力 6. 在私人的空間講私人電話7. 對同辦公室的人盡量不要依賴電子郵件溝通,面對面談話仍是最好的方式 8. 科技不代表力量,忙碌也不代表自己就很重要為了更有效掌控電子通訊的特點,在使用時必須注意避免落入電子通訊特有的溝通死角。【電子通訊五大溝通死角】1. 無意義的電話留言:長篇大論、不知所云的電話留言。聽的人聽不出重點,講的人忘記說自己的名字或留下電話號碼。2. 交錯的電子郵件:因為時差或是伺服系統延遲,以致信件收送的先後順序大亂,都容易讓人對訊息內容的解讀產生誤解。3. 霧煞煞的字條或簡訊:訊息中過度使用簡稱(如BTW=by the way),或太過冗長,都會讓看的人感覺一頭霧水。4. 拉雜的電子郵件:一口氣寫了好幾頁,既不分段,又吝嗇使用標點符號。怎能不讓收件者有一股想把它刪掉的衝動。5. 不合理的訊息超載:請假一天回來後,發現Outlook中有300封郵件,20個電話留言及5張字條等著你回覆處理!要一一回應根本不可能。科技儘管再進步,畢竟還是必須為「人」服務。在職場中,你與週遭人溝通、互動的能力,永遠都是他人評價你的一項重要指標。善用高科技通訊並掌握主動權,不僅有利於提升工作質量,更能讓你輕輕鬆鬆做好工作。

30歲以下職場人士疏壓技巧欠佳

30歲以下職場人士疏壓技巧欠佳#工作壓力

當承受過大壓力時,人體的自律神經容易產生失調,而失調的嚴重程度,可以經由測量人體某些生理指標(如膚電值、呼吸、心律變異)進而呈現量化的結果。而欲改善自我的疏壓技巧,最有效率的方式是透過生物回饋的技術,一邊練習疏壓技巧一邊檢視自律神經的協調程度是否因此而立即提升。根據一月七日現場的壓力檢測發現30歲以下的職場人士平日普遍壓力過大,且遇到壓力時缺乏有效的自我疏壓技巧。現場接受施測的年輕職場人士中,高達【76%】呈現壓力過高,導致自律神經失調。同一群人被要求當場選擇一項平時習慣作的疏壓技巧(如深呼吸、冥想、自我對話),並測量自律神經協調改善的程度,發現平均僅改善【18%】。但經由壓力管理專家邱永林心理師的現場短暫指導後,改善幅度大幅提高至【55%】!聯合心理諮商所所長邱永林表示,大多數人因長期壓力的累積,對於普通常見的疏壓技巧已經產生「抗藥性」,不易達到有效疏壓的效果,頂多只是心理上自我安慰罷了。想要知道哪些疏壓技巧適合自己,就必須仰賴生理回饋這樣的科學化方法,讓自己的身體誠實地說話。找出了適合自己的疏壓技巧之後,如果再持續配合生理回饋的技術,更容易讓疏壓技巧加速純熟,並加深對自己疏壓技巧的信心。而且別忘了,過了一段時間後,再檢視一下自己的身體是否已經對之前的疏壓技巧產生「抗藥性」,如果是的話,就要趕緊「升級」到更有效率的疏壓技巧。邱永林表示,現代人的壓力大,再加上缺乏對自我身心狀況的認識,因此很容易「病急亂投醫」,花了大錢報名號稱可以減壓的商業化色彩濃厚課程,到頭來卻因看不到具體的效果而放棄了,反而增加自己財務上的壓力,更重要的是生理以及心理上已經錯過疏壓的「黃金期」了。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