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遲緩

後天刺激不足 恐致發展遲緩

後天刺激不足 恐致發展遲緩#發展遲緩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孩子成長過程中,「生長」與「發展」均衡並進才是最重要的。除了遺傳、環境等諸多因素,並非每個孩子的成長都是循著相似的順序與速度,有些症狀的發生也可能是因為後天環境刺激不足導致,父母應隨時觀察、關心孩子,避免錯失早期療育的黃金時期。台灣每年平均15,000名嬰兒可能有發展遲緩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兒童發展遲緩發生率約為6-8%,若以台灣每年平有20-25萬新生兒計算,平均約有15,000名嬰兒可能有發展遲緩問題,若再擴大到6歲以下的學齡前遲緩兒人數預估上看10萬人。馬偕兒童醫院早期療育評估中心主任、兒童醫務部主任邱南昌表示,家長的觀念、認知與警覺,是影響早療是否能及時介入的重要因素。馬偕兒童醫院小兒神經科主治醫師陳慧如表示,嬰幼兒預防注射門診是最好的發展評估時間點。正常情況下,1歲半的孩子會說出5個單字,2歲就能學會50個單字且能講出短句表達需求,3歲則能夠說出完整的句子,家長若忽略孩子在不同時期「應有的水準」,恐錯失語言遲緩問題及認知功能障礙的早期治療時機。3歲前的黃金治療成效是3歲後的10倍需要早療介入的孩子,3歲前的黃金治療成效是3歲後的10倍。陳慧如醫師表示,過去就曾有2歲3個月的孩子外觀無異狀,但在健兒門診就診時,發展篩檢發現孩童有肢體不協調、跑步時步態笨拙、走樓梯需依靠攙扶、且僅能表達5個單字。排除早產、遺傳基因與其他因素後,發現為後天環境刺激不足所致,經早療介入後,逐漸開始有「仿說」的動機,與人互動也有進步,目前仍在積極治療中。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建置的「兒童發展圖像篩檢互動網」,提供有趣圖像、互動性動畫、7種語音導覽及13個年齡層的篩檢題項,讓父母在家即可按圖索驥,快速智慧檢測孩子的發展狀況。若發現異常情形,將有專人進行追蹤,提醒儘早就醫評估及確認診斷,亦便於家長掌握孩子狀況,有助於就診時醫師評估。

3歲還要爸媽餵 恐為發展遲緩

3歲還要爸媽餵 恐為發展遲緩#發展遲緩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從三餐到啟蒙教育,幼兒的生活起居樣樣都需要父母,父母是最容易能觀察到孩子的第一線,若孩子到了3歲都還是活動力低、肌肉控制能力低、話說不好,家長應懷疑是否為發展遲緩。發現跟同儕的落差 才就醫評估「家裡的小寶貝恩恩今年3歲了,卻還不會跑、不會拿湯匙吃飯、只會簡單的單詞」,有些家長觀察到孩子的情形,對孩子的狀況雖然有些擔憂,但又害怕自己的孩子被貼上發展遲緩的標籤,心理壓力下,許多父母甚至認為「長大就會好」,等到在家中的寶貝進入了幼兒園,發現跟同儕的落差,才至醫院進行聯合評估孩子是否疑似發展遲緩。早期療育是為了孩子能有更完善的資源南投醫院復健科主任周建文表示,許多家長害怕自己與孩子被貼標籤而不敢帶孩子至早期療育醫療服務據點進行鑑定診斷、療育服務,但治療師強調,其實早期療育是為了孩子能有更完善的資源,孩子在學習上也會減少壓力與挫折。將物理、職能以及語言治療的服務整合醫院的兒童發展復健中心,針對孩子特別開闢一個專屬兒童的復健治療環境,將物理、職能以及語言治療的服務整合,使發展遲緩的兒童能夠在友善的環境、專業的醫療品質中,促進發展狀況、提升潛在能力,讓家長們能夠安心的陪伴孩子成長。復健科周建文主任強調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應把握6歲前黃金治療期積極安排復健,遲緩狀況是可以獲得改善的,家長千萬不要視而不見,只要經過早療,能減輕障礙程度並大幅提升孩子的生活能力。   

2歲還不說話 語言遲緩警訊!

2歲還不說話 語言遲緩警訊!#發展遲緩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小志2歲半,只會發出一些無意義的單音,連爸爸媽媽都不會叫,平常也不會跟大人討抱抱,長輩總說「大隻雞慢啼」,所以小志父母也不以為意,直到比小志晚出生5個月的鄰居妹妹都可以說話了,小志父母才察覺不對勁,經早療門診評估發現原來小志是有自閉傾向的孩子,隨即安排早期療育課程,經過1年的努力,小志終於開始開口叫爸媽,人際的互動也有顯著進步。失聰、智能不足、廣泛性發展遲緩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小兒神經科許家睿醫師表示,語言發展遲緩是早療評估門診中最常見的主訴,除了自閉症之外,先天或後天性失聰、智能不足、廣泛性發展遲緩、環境刺激不足都是可能的原因。早療門診中也有不少因為環境刺激不足而造成語言遲緩的孩子。許家睿醫師指出,現在家庭通常孩子生得少,父母照顧得無微不至,所以孩子一個眼神或一個手勢,父母就能了解並滿足孩子的需求,於是孩子不需要說話就可以達到溝通目的。3歲還不會講句子 語言遲緩警訊在缺乏同年紀孩子的刺激與溝通需求動力不足的情況下,孩子的語言發展就可能出現問題,此時家長可以多花點時間陪孩子念故事書、聊天說故事等,另外在孩子提出需求時不要馬上滿足孩子的要求,鼓勵孩子試著用語言或聲音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如果孩子2歲還沒有任何語彙出現,或3歲還不會講句子,就是語言遲緩的高危險警訊。「找到語言發展遲緩的原因才是治療的開始」,許家睿醫師指出,早療門診最重要的任務是找出造成發展遲緩的原因,再針對原因安排後續早療課程,以語言發展遲緩來說,如果是聽力的問題應該及早配戴助聽器,如果是自閉症的問題,除了語言治療課程外,兒童心智科醫師的角色會更重要。

改善發展遲緩 3歲前是關鍵

改善發展遲緩 3歲前是關鍵#發展遲緩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可愛的喬喬妹妹已經1歲半了,最近媽媽對喬喬還不會開口說話感到焦急,雖然有發出咿咿呀呀的聲音,但是就是還沒說第1個字,後來喬喬媽帶喬喬到醫院接受評估才發現,喬喬並不只是不會說話而已,她也在早期溝通行為表現呈現落後。7項指標 可良好預測語言發展能力大部分1歲到15個月的幼兒就應該開始說話,而且可理解簡單的指令,這7項指標可以良好的預測2歲前幼兒的語言發展能力,而語言發展遲緩又是預測發展遲緩的良好指標,也就是說,若是嬰幼兒時期能儘早鑒別出語言發展遲緩,就有機會提早發現發展遲緩,除了語言治療介入,還能更全面的給予兒童物理與職能的介入,指標包含:1) 社會情感指標:情緒表達及眼神使用2) 溝通功能:需求表達、共同注意力、社會互動3) 手勢運用4) 發聲運用5) 口語運用6) 理解7) 物品操作有25%~50%孩童有語言發展遲緩衛生福利部臺南醫院復健科語言治療師陳怡伶表示,經過語言治療師的介入,透過例行性遊戲、象徵性遊戲、口腔動作遊戲及手勢的教導等策略,可幫助這類孩子全面提升溝通能力,包含提升溝通意圖,非口語溝通的運用(肢體、眼神、手勢、發聲),口語理解,符號的使用。有些小孩的口語表達為晚發型,這些小孩在2歲時會說的詞彙量少於50個,並且也沒有雙詞的結合(如:媽媽抱抱),但語言理解都正常,這些兒童中有50%~75%到3歲時會迎頭趕上,但仍有25%~50%的孩童到學齡階段會有表達性的語言發展遲緩。早期評估,早期介入,才不會錯過0~3歲大腦快速發育的黃金時期。

北市1.5萬童疑發展遲緩 卻有1成拒早療

北市1.5萬童疑發展遲緩 卻有1成拒早療#發展遲緩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駱冠蓉/綜合報導)「大隻雞慢啼」這句話常讓國內許多家長帶有迷思,認為孩子遲緩現象不必過度擔憂,長大自然就會好,而未及時介入。根據統計,台北市六歲以下的兒童,推估約有1.5萬名疑似發展遲緩,但每年僅約2000多名接受評估鑑定,而且約有1成家長拒絕政府單位介入,不需要早期療育相關資訊及協助。根據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兒童發展評估療育中心分析,他們拒絕政府單位介入的原因,除了家庭功能尚佳,可自行連結資源外,大部分是因為擔心個資外流或標籤化、不瞭解所能獲得的協助及資源、家中長輩反對等。研究:療育要趁早 3歲前是關鍵另外有研究顯示,3歲之前接受1年療育,會勝過之後才接受療育的10年成績,因此,相關資源能否及早介入相當重要,若孩子有遲緩現象或其他異常的表現,建議家長要趕緊進行發展評估,並視需要提供服務或治療。融入居家生活 5大招強化早療訓練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兒童發展評估療育中心早療團隊指出,家長可以營造「適合孩子學習、發展」的情境,將療育重點融入在日常活動中,並提供了5大招,讓孩子在生活作息中即能發展及學習各種能力。1)在能力範圍內,讓孩子獨立完成基本生活自理活動,像是進食、穿脫衣服、如廁、盥洗、收拾玩具等。2)在學習初期,少用命令式的口氣指導,當動作執行不夠完善時,勿嚴厲糾正錯誤,而是多鼓勵,慢慢從而增進其喜好、信心與能力。3)將療育練習放在日常活動中,像是若要練習從躺姿坐起來,可以在每次換完尿布或餵完奶後,讓他自己坐起;又如練習手指抓握物品,可以讓孩子拿取大人手中或盤子內的小餅乾。4)若孩子已上幼兒園,多跟老師維持聯繫,以了解適應及學習狀況,配合學校同步在家養成各種生活常規。5)若需要使用輔具,須落實在生活中,與孩子一起學習如何使用,在家中指導孩子正確方法,包括生活輔具(特殊奶嘴、湯匙)、學習輔具(特殊剪刀、筆套)、休閒玩具(如特殊開關玩具)。

大隻雞慢啼? 2歲還不會說話應速就醫

大隻雞慢啼? 2歲還不會說話應速就醫#發展遲緩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老一輩的人總說「大隻雞慢啼」或者「大器晚成」,但經常有家長擔心的表示,家裡的孩子2歲了還是不開口說話,或者只喜歡用手比或用肢體方式請大人協助,有時候甚至容易發脾氣。對此,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兒童復健中心團隊提醒,家長若察覺家裡的孩子比同年齡的兒童出現明顯落後的現象,須安排就醫諮詢、評估,別錯過了孩子發展的關鍵期。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每100名兒童,便約有6至8名有發展遲緩的現象,南投醫院復健科周建文醫師表示,若家長能夠即早發現,盡早帶孩子進行早期療育的服務,這樣除了可以避免惡化,對於輕度障礙的兒童甚至可能經過適當療育而能夠生活自理。孩子滿2歲   應該具備約50個詞彙南投醫院林宛臻語言治療師表示,大部分1.5歲至2歲的孩子正慢慢地學著成人的說話,開始有單字、詞彙的出現,例如:爸、媽、狗狗、車車、不要等。滿2歲左右應該具備約50個詞彙,如果孩子的表現明顯落後,建議尋求復健科醫師或語言治療師等早期療育團隊的評估,找出問題的所在。南投醫院洪弘昌院長也表示,在南投醫院兒童發展復健中心,主要治療類別為物理、職能或語言治療,治療師會根據評估兒童的結果,針對兒童設立復健的目標,並進行治療、訓練。希望能夠透過治療活動,提昇兒童各個領域的能力,使發展遲緩的兒童能把握療育的最佳時機。 

【免費講座】孩好有你-大手牽小手

【免費講座】孩好有你-大手牽小手#發展遲緩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晚婚再加上遲孕,使得現在的孩子發展遲緩的狀況越來越常見,常常造成許多新手爸媽們的焦慮及不安,但其實,只要有正確觀念,你也可以陪著發展遲緩的小朋友,快樂成長!今逢兒童節,亞東醫院特別舉辦「孩好有你-大手牽小手」活動,讓孩子藉由簡單的動作、認知及語言,透過闖關活動,進行發展篩檢,活動中也請來臨床心理師為家長進行兩場不同的衛教講座,邀請家長一起來為下一代的成長把關。名稱:孩好有你-大手牽小手時間:4月4日(六)、4月11日(六)上午9:00~11:30地點:亞東醫院新院區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7728-2297 曾小姐 

孩子滿兩歲不會說任何詞彙 恐是發展遲緩

孩子滿兩歲不會說任何詞彙 恐是發展遲緩#發展遲緩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根據統計指出,台北市每年約有四千兩百位幼童,接受早期療育醫療服務,其中,40%接受語言治療,多於動作、社會情緒治療的比例(36%、26%),顯現其需求性,醫師就提醒,兒童成長至兩歲左右,卻無法說出任何的字彙,就要注意小孩是否出現發展遲緩的問題。若發現孩子發展遲緩 應及早治療免錯過黃金期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黃友琳語言治療師表示,家長若不清楚孩子的發展里程,較容易忽略孩子有語言發展遲緩的問題,可能到了例行性的疫苗注射或是在小兒科門診時才由門診醫師發現,因此若父母能清楚孩子的正常發展里程為何,可較早發現孩子有語言發展遲緩的跡象,以免錯過黃金治療期。新光醫院謝如蘭醫師表示,現在社會因為每家戶孩子生得少,鄰里間的互動也不甚密切,在沒有社會參照的情況下,育兒經驗不足、欠缺幼兒發展知能的家長很容易就忽略孩子的發展遲緩警訊。與發展正常兒童家長比較,發展遲緩兒童家長的生活品質,家庭功能,情緒(含焦慮及憂鬱)以及兒童健康照護滿意度明顯較不佳,因此建議家長要注意潛在徵兆,發現時需儘早就醫,以免耽誤治療黃金期,潛在徵兆有,嬰兒期太過安靜或對聲音缺乏反應!至兩歲仍無任何語彙出現、至三歲仍無任何句子出現。三歲以後說話模糊不清難以理解、四歲以後,句子仍然沒有三個字以上、五歲以後,句子仍常有錯誤、五歲以後,句子仍有不正常節律、速度或語調、五歲以後,說話仍有許多省略、替代或歪曲的現象、說話聲音單調平直、音量太大或太小或音質太差、說話聲音有明顯鼻音過重或缺乏鼻音的現象。醫師提醒,若家長有注意到孩子有這些發展遲緩的徵兆,務必多加當心。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