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殺

東方心理學 善用”禪學”管理身心健康

東方心理學 善用”禪學”管理身心健康#自殺

有人說20世紀是焦慮的世紀,21世紀則是憂鬱侵襲的年代,承受焦慮憂鬱之輪番侵擾的現代人,如何找到心靈及生命的出口,則是心理衛生工作者責無旁貸的責任。高雄立市凱旋醫院臨床心理師 - 陳淅山表示,他自己在思索解套妙方時,發現中國文化固有的禪宗正是不二法門,因禪宗給現代人的滿足就如山中的清泉來洗滌人們心靈的塵埃,給予精神上的舒暢;也讓現代人的生命得到返樸歸真的清淨出口。禪在哲學上可以說是對本體的一種頓悟,在生活上,禪強調行住坐臥,無一不是禪,重視實際生活的實踐。  由於禪俱有使人免於焦慮憂鬱的困擾,因此也心理治療的作用,戴秉衡教授稱禪為直覺式的心理治療,就因為禪能將人類心靈本來就擁有的直覺式領悟力及適當行為表現的潛能給予解放出來。  相傳禪的起源是這樣子的。有次釋迦罕尼在靈鷲山說法,特地拿出一朵金波蘿花,不發一語,聽眾一時茫然,只有迦葉會心微微而笑。這時釋迦便說:「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就這樣,一種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直覺式心理治療,便在拈花微笑之間誕生。中國禪的祖師達摩,也曾這樣的開導為焦慮所苦的學生慧可。慧可問達摩:「我的心不安,請幫我安」。達摩反問:「請把心拿來,我幫你安」。陷入紛擾思緒的慧可,不知怎麼回答,只好說:「我找了很久,可是仍找不到我的心」。達摩答:「我已經把你的心安好了」。這時慧可頓然覺得他的心已經安多了。原來禪講求的是赤子之心,一切反求諸己,使個案當事人經由明心而見性,進而安身立命。臨床心理師陳淅山強調,其實我們日常生活中也常有接觸到禪機。也許一首喜愛的老歌,或因接觸到一幅美麗、自然靈秀的山水畫,使你頓然覺得心身泰然,彷彿生活突然覺得亮麗起來,一切事物都覺得是可愛及美好的;這樣自療的現象,便是所謂的「禪機」,也就是接觸到禪的時機。可見禪不離生活,常在剎那間產生的頓悟心境,就是處於「禪境」。禪悟常是電光火石般閃爍腦海,也彷如瑜珈術拙火上身般,瞬間溫暖豐潤了你的身心,然一旦凝思,卻往往稍縱即逝,找不到其機微的諦義。幸而經唐朝(618~907)至今千百年的發展,禪學已成為一種有學理、有系統、綿遠密實的生活禪了,值得有志於禪療、禪學者探求。如近年來流行於精神醫療界的森田療法,美國名治療家羅傑士(Carl Rogers)的當事人中心「我汝一體」治療法,也取經中國禪學;甚至更早期的大師如楊格新精神分析派的人類深層集體光明潛意識也有禪味,其他如德國完形派,西方存在意義治療等,均有治療技術上及哲學上的殊途同歸,而一般坊間寺廟也常有禪修書籍的出版品或禪修活動的舉辦。  禪的精神可以用四句話來說明它的含義,「不立文字,教外別傳。」陳淅山說,意思是禪不是文字和教義所能傳達,而是「直指人心,見性成佛。」,透過禪師的指月、棒喝,和當事人內深有的同盟關係,發揮當事人的直覺力,獲致頓悟而產生療效。  近代禪學大師,鈴木大拙有所體悟並把這種直覺力(Self -Awareness),描述為「只見月光下的樹木和我,皆澄澈透明。」各自展現出樂活生命的風華和光彩。

一分鐘自我檢測 算算你的”心情溫度”

一分鐘自我檢測 算算你的”心情溫度”#自殺

或許你我身邊有些人正獨自在面對生命中的難關,甚至感到痛不欲生、無路可走;只要你我願意傾聽,伸出溫暖的雙手,就有機會弭平生命消逝的遺憾。近來衛生署自殺防治中心正努力宣導「自殺防治守門人」的三步驟:一、主動關懷、積極傾聽,二、適當回應、支持陪伴,三、資源轉介、持續關懷。希望人人都能成為自殺防治的守門人。為了協助民眾能在情緒出現困擾時及早察覺、及時尋求協助,衛生署自殺防治中心提供了一項簡易而便於自我檢測情緒的工具,稱為「心情溫度計」,用以下幾個題目來評分:奇美醫院精神科 - 謝光煬醫師、林進嘉主任指出,個人可依以下六題嚴重程度評分:完全沒有0分、輕微1分、中等2分、厲害3分、非常厲害4分。1. 感覺緊張不安2. 覺得容易苦惱或動怒3. 感覺憂鬱、心情低落4. 覺得比不上別人5. 睡眠困難,譬如難以入睡、易醒或早醒6.有自殺的想法大家不妨仔細回想最近一週當中這些問題造成困擾或苦惱的程度,然後圈選出最能代表自己感覺的答案。接著計算1至5題的總分:0-5分:身心適應狀況良好;6-9分:輕度情緒困擾,建議給予情緒支持;10-14分:中度情緒困擾,建議轉介精神科治療或接受專業諮詢;>15分:重度情緒困擾,建議轉介精神科治療或接受專業諮詢。( 至於第六題,自殺意念則是附加題,採單獨計分。若前五題總分小於6分,但第六題評分為2分以上時,仍建議轉介精神科治療或接受專業諮詢。) 謝光煬醫師、林進嘉主任表示,奇美醫學中心精神科向來以大台南地區民眾的身心健康為己任,在衛生署自殺防治中心與台南市衛生局大力推廣「心情溫度計」的當下,自不能置身事外。期盼民眾都能認識「心情溫度計」,定期自我檢測,並分享給身邊親愛的家人和朋友。即日起永康院區及台南院區的門診候診區也提供「心情溫度計」的衛教單張,以便病患及家屬可以自我檢測,若有疑問即可就近向工作人員探詢。 認識自己,愛護別人,就從「關心」開始。

善用心理諮詢專線 度過失業寒冬

善用心理諮詢專線 度過失業寒冬#自殺

不景氣時代來臨,失業、無薪假潮波濤而至,很多勞工族群到了上班那一刻才被告知裁員,或開始休無薪假,這樣突發的職場危機事件,極易對個人身心造成極大的壓力,以及經濟上的負擔,根據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社區心理諮商門診服務於96年至97年間資料分析結果發現,求助心理諮商門診服務的市民,年成長率達37.47%,顯示有情緒困擾的人持續增加,也正呼應現階段變動的社會環境下,做好個人身心健康就極為重要了!據行政院主計處資料顯示,11月失業人數為50萬7千人,較上月增加3萬1千人,其中因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歇業與季節性、臨時性工作結束而失業者分別增加最顯著。按年齡層觀察,15-24歲年齡者失業率12.86%、25-44歲年齡者失業率4.47%、45-64歲年齡者失業率3.06%;顯示初入社會的新鮮人開始不易找到工作,其次,則落在最具工作經驗及生產力的勞工青壯年族群,而臺北市自殺防治研究發展中心針對92年至97年間本市自殺企圖者的統計,也發現本市自殺行為約有47.8%發生在此青壯年族群。因此,對於青壯年族群的心理關懷亟需要你我伸出援手,陪伴其度過職場灰暗期,以避免社會悲劇的發生。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在近期輔導失業危機個案中,發現個案初期時,因突發事件而造成經濟窘困,社會支援短缺,而引發憤怒的情緒,若在沒有他人幫忙及持續低落的狀態下,會逐漸轉為憂鬱、焦慮的狀態,並漸漸降低自我價值與阻礙與人溝通的能力,有時甚至會出現自殺意念,因此,將個案拉近現實,讓個案接受失業的現況是極為重要的輔導過程,如此才能處理個人心理的問題與期待,將危機化為轉機,進而妥善使用各種資源,重新接受就業的機會與省思,有效改善經濟的困難。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陳映燁醫師表示:自殺成因是多重而複雜的,以臺北市自殺通報資料顯示,本市自殺行為的立即原因以感情(58.8%)、經濟(22.1%)與家庭衝突(11.4%)為主。一般人除了情關最難過以外,社會也需要重視與面對經濟壓力是促成自殺的因素之一。陳醫師也強調這類處於高壓環境下的族群,在特定節日更易引發自殺意念,因此在此呼籲,農曆年節前,可運用下述技巧,時時注意自己與他人的情緒狀態,並找到人傾訴,以即時給予社會資源與關懷,就能將悲劇發生的可能降到最低。只要一個簡單的詢問、回應與小小的轉介步驟,就能讓面臨失業危機族群也能安心度好年,減緩壓力,不用想自殺。一、察覺到情緒低落或有壓力的人。二、主動去關心詢問他。三、不要一味地提解決方法或告訴他別想太多,明天會更好之類的講法,而是認真傾聽他的感受和經歷。四、找可供運用之社會福利或心理資源、心理諮詢專線。衛生局也將持續提供心理諮詢服務,透過心理諮詢服務的初步關懷與資源轉介,緩解當下的情緒困擾,對於仍無法排解之個人嚴重心理困擾者,可透過諮詢服務,適當地轉介至專業心理治療/諮商服務,必要時則轉由醫療資源介入處理,結合多元資源共同攜手合作處理因失業危機所造成的各類問題。【關懷資源專線,陪伴失業危機族群度年關】※民眾自殺防治安心專線:0800-788-99524小時免付費專線電話,自98年1月起衛生署委託臺北市生命線辦理。提供一般民眾自殺防治、心理諮詢等。※臺北市生命線專線:199524小時電話輔導,由臺北市生命線辦理。提供自殺防治、危機處理等服務,遇緊急個案將通報110會同相關單位處理。※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精神醫療諮詢專線:2346-6662 週一至週五上班日8:00-17:00提供精神醫療諮詢服務等。※臺北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心理諮詢專線:3393-7885週一至週五上班日9:00-21:00提供心理課程資訊、心理衛生諮詢及資源轉介服務等。

家庭壓力大 婦人嚴重憂鬱症

家庭壓力大 婦人嚴重憂鬱症#自殺

高雄市40歲林姓(化名)婦人,她就讀國小的兒子老師,上個月底到林家做家庭訪問,本來要談2個小朋友的學習障礙,林姓婦人說著說著,突然情緒崩潰、嚎啕大哭,「我吃過安眠藥,想自殺,被救活了」。老師嚇一跳,因為她的先生負債五十餘萬元,婆婆還干涉她的婚姻,四個孩子中有二名身心障礙。林姓婦人說,她經營家庭美容美髮店,先生是工人,感情不錯,但不景氣,養四個孩子真的很吃力。高雄立市凱旋醫院成人精神科 - 陳偉任醫師表示,自殺防治中心工作人員接獲學校老師的通報後,發現林姓婦人除了卡債,二個孩子身心障礙、學習遲緩,不知如何求助,目前雖和婆婆分住,但只要想到婆婆,就緊張、焦慮,甚至失眠。所以自殺防治中心工作人員向社會局社工求援,協助林姓婦人二名身心障礙孩子尋求社會福利,減輕家庭負擔。同時也將她轉介到至精神科,確認罹患憂鬱症,之後她接受精神及藥物治療,同時心理輔導,目前情緒穩定。到底什麼是憂鬱症呢?簡單的說,至少兩週的時間,出現憂鬱心情或對原先喜歡的興趣或活動都提不起勁來,並有原先功能改變,可能就得到憂鬱症了。陳偉任醫師指出,其症狀包括疲累、失眠或嗜睡、食慾不振或暴飲暴食、精神遲滯或激動不安、思考能力或專注能力減退、無價值感及反覆的想到死亡等。有很多相關的因素會產生憂鬱症,如個人體質、遺傳、面對事情的態度及環境因素等。憂鬱症是一種可以治療的疾病,幾乎80%的憂鬱症患者經過妥當的治療後,都可以走出憂鬱的陰影,重回昔日歡樂的生日。

聆聽憂鬱的心情

聆聽憂鬱的心情#自殺

花蓮縣衛生局、慈濟醫院與東區精神醫療網、精神健康基金會、花蓮市公所合作成立的花蓮精神健康學苑,將在十二月二十日下午二點在花蓮市公所三樓簡報室舉辦第六場「優築生命.豐富人生」系列講座,由花蓮慈院精神醫學部李浩銘主講「聆聽憂鬱的心情」。 精神健康的維護,必須每天從自已的生活習慣做起!為了讓人人了解保養頭腦,體驗精神健康的生活方式,花蓮精神健康學苑自七月起成立以來,每月舉辦一場「優築生命.豐富人生」系列講座,已連續邀請五位精神科醫師、心理諮商師免費引導鄉親善用壓力,有效發揮腦力,堆疊幸福,很受好評。 憂鬱症,是一種陰霾般的低潮情緒籠罩的心理疾病,宛如織網般地難以揮去,而不是一種短暫可消失的情緒低沈。人生中或多或少會碰到極大的挫折與壓力,或因人際情感因素、家庭因素、經濟因素、工作或學業的困擾等諸多壓力事件,情緒無法獲得有效的抒解,週而復始一再累積,很快就會產生「憂鬱」情緒。 大部分的人的情緒低落一陣子後,可以再開朗起來,但少數人因為遺傳因子或個性使然,再加上壓力的累積,又缺乏適當的情緒調節與良好的社會支持,使情緒狀態延伸為一種病態,以致於心情與行為都受到影響,產生無法脫離的低落情緒;嚴重者甚至以自殺結束生命。 第六場「優築生命.豐富人生」系列講座二十日下午二點在花蓮市公所三樓簡報室登場,將由李浩銘醫師以「聆聽憂鬱的心情」與社區民眾分享情緒管理的訣竅,幫助鄉親自在地「收放」喜怒哀樂等情緒,進而提升生活品質,活出快樂幸福人生。歡迎對身心健康及保健有興趣的鄉親前來聆聽與分享。公教人員可申請研習學分認證,洽詢或報名電話(03)8580631、傳真電話(03)8578252。

多一點理性與寬容 冷靜面對感情問題!

多一點理性與寬容 冷靜面對感情問題!#自殺

最近影視圈有兩則新聞,佔據了相當大的版面,也引起大眾對於藝人的感情生活更多的關注與討論,一則是24歲的星光3班季軍黎礎寧自殺身亡,另一則則是哈林與伊能靜的婚姻生活似乎亮起了紅燈,這兩則新聞共通之處都是因為感情生活出現了問題。為恭紀念醫院精神科醫師陳建良指出,自殺是是很多複雜的因素所造成的,有遺傳的因素、有個性的因素,再加上這些外在環境的因素,才會最後走上這樣一條不歸路,而感情因素,就是只是外在因素中的一環。陳建良醫師表示,在感情的世界裏原本就很難講對錯,也不容易用理智的態度去面對。可是,如果完全放棄理智、而任由感情來主導一切,則往往會造成自己或雙方很大的危險,最後就會釀成無法挽回的悲劇。關於這一點,或許可以從加強情感教育來著手,讓年輕朋友能夠從小就了解到真正的感情是能為對方著想,互相包容與尊重,而不只是獨佔對方,且同時學習控制自己的情緒,即使是在盛怒或非常難過的情況之下,也不作出傷害自己或傷害他人的事情,同時要學習面對到各種感情的問題時應該如何處理才是最適當的,至少不要拿自己或對方的性命來作為要脅或是抒發情緒的工具。婚姻問題在現在的社會更是普遍,據統計,現在結婚及離婚的比率大約是3:1,幾乎每個人的週遭親朋好友,都有過這樣的問題,只是哈林及伊能靜原本在大眾心中是個好男人跟好女人,加上是公眾人物,故感情問題更讓大家覺得好奇。陳建良醫師提醒,兩性的相處,婚姻的維持,要考慮的因素很多,如果能夠白頭偕老,是一種緣份,如果分開了,或許將來也可能變成一輩子的好朋友,那也是很不錯的事情,不需要把它看成是世界末日,當然不是鼓勵夫妻離婚,只是說如果真正關心對方,那麼用尊重與祝福的態度來維持彼此的朋友關係,同時保有在未來各種可能性存在的空間,豈不更好?同時最重要的是,也要再重申一次:不要作出可能造成自己或雙方一輩子會遺憾、同時難以轉圜的事情,這樣才是真正應有的處理感情的態度。陳建良醫師在此拮取一段聖嚴法師說過的一句話”面對它,處理它,放下它”,面對感情問題的時候也是這樣,還記得多年前,也是伊能靜的好友方文琳也面對婚姻問題,最後她選擇勇敢面對,並開記者會,記者會上她表示“人生中發生一些令人受傷的事,她很難過,但這些是她自己選擇的,並不後悔,因為當初兩人相愛是事實,也是真誠地交往,演變成今天這種局面,或許是時間久了的變化…,兩人已經協議離婚,她也認為這是最好的結果...。對照聖嚴法師說過得話,期待所有遇到感情問題的男女,都能因此開拓另一片天空。( 本文由為恭紀念醫院精神科醫師陳建良提供 )

重大意外後…不容忽視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重大意外後…不容忽視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殺

目睹同車人死亡、高中學生疑似課業壓力大…等,像這樣案例的父母親及個人在事發後,經常出現每天失眠、無法進食、無法工作,而且出現嚴重焦慮及憂鬱等症狀。根據一項由精神醫療機構對921地震後受災者的心理狀況調查顯示,罹患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之盛行率為10.2%,重度憂鬱症為7.9%。依據上述研究來推論遭逢重大生命意外帶給當事人的心理影響,每10人中有1人會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約0.8人會有憂鬱症。PTSD的症狀表現,包括會突然體驗到意外事件當時的場面,對現實環境變得遲鈍麻木,注意力不集中等。臺北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表示,這些反應其實常被專業人員稱為是「非常事件下的正常反應」;大多數人具有面對重大事件衝擊後再復原的潛在能力,身心症狀將會隨時間自然消退。然而,部份民眾則會出現更嚴重的後續心理創傷反應。依據精神醫學的診斷標準,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是出現於事件發生後3至6個月,許多民眾此時可能已經重回到職場、學校等原先的生活軌道,周遭的親人、朋友、同事覺得事件應該漸漸渡過了。若當事人表現出暴怒情緒或工作上心不在焉時,身旁他人可能越來越無法接納,認為當事人在耍脾氣、裝病。於是指責、不耐煩和不再支持的態度很容易帶來有PTSD患者的二次傷害。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在此呼籲,除了周遭他人的諒解與支持外,尋求專業醫療對處理PTSD患者是必要的措施。臺北市衛生局基於將近十年來所累積的經驗,也慢慢確立出一些在危機初期的心理衛生服務策略;在重大意外或災害事件發生後3至7天內,即時聯繫受衝擊的社區、學校或機構,提供心理專業人員的諮詢及辦理心理減壓團體、講座來服務民眾,以降低個人心理健康的衝擊及創傷的產生。自94年臺北市衛生局訂定災難緊急心理服務方案以來,共服務了74件臺北市災難意外事件,服務1,109人次。主要服務的場域以校園事件最多,佔50%,其次為社區(30%)及職場(15%),事件類型依序最多為自殺(佔45%)、意外事件(佔25%)、暴力事件(佔8%)。這些災後介入,讓受災者了解自身會遭遇的身心反應及生活衝擊,並得到相關後續資源,以便日後使用。在介入1至3個月後,亦協助篩選高危險群並協助進入個別心理諮商(236人次)或表達性藝術治療團體(207人次),進行創傷治療。臺北市衛生局持續關注民眾災後心理創傷服務的提升,最近補助中華心理衛生協會在12月6、7日辦理「危機、災難與重建國際學術研討會」,邀請國內外學者分享危機處理模式的比較、危機應變與創傷療育及由兒童繪本進行幼年受災者心理重建等主題,地點為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有興趣之專業工作者或民眾請洽:02-25576980。

排解憂鬱新管道-社區心理諮商服務

排解憂鬱新管道-社區心理諮商服務#自殺

社會與生活型態的急遽轉變,民眾被迫面對壓力的機會增加,因應於壓力提昇而產生的各種精神障礙亦逐年攀升,輕者造成焦慮、短期社會適應障礙,重者則產生憂鬱,甚至引發自殺行為。然國內外社區研究調查顯示,大部份具心理困擾的民眾之就診比率偏低,僅有13%憂鬱症患者與25%的焦慮症患者會尋求協助,平均未治療率為31%至76%,且僅有不到15%的民眾會尋求專業協助;這種高盛行率、低就診率的現象顯示出多數民眾在面對生活中的壓力調適障礙時,雖想改善心理困境,卻常因擔心求助管道的保密性、或是對提供服務的品質有所質疑,抑或是求助歷程過於麻煩而卻步,以致延誤解決困境的黃金時間、形成身心煎熬,且更可能進一步造成心理困擾的惡化。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有鑒於社區內便利專業心理輔導服務的重要性,遂於民國94年7月起於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附設門診試辦「社區心理諮商服務」,提供臺北市民一個具服務品質保證與保密尊重的專業諮詢場所,並在心理師的引導與親切陪伴下,讓民眾可以像對親密好友般地暢談難以啟齒的心事,擺脫困境、重新面對壓力。根據本年度的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有九成七以上曾接受此服務之民眾可感受到心理師對自己求助時的尊重與接納、且對困境也很能同理,更是能在信任心理師的情形下促進對心理困境的瞭解;整體的滿意度高達九成六,並且很願意推薦給其他需要的人。在民眾回饋的訊息裡,一位中年的家庭主婦提到,心理諮商讓她擁有更充足的力量去面對問題,談完之後心情也開朗許多;另一位年輕的上班族女性也表示,這樣的服務不僅提供了她抒發內心煩惱的正常管道,也幫助她更瞭解自己在求職過程中遇到的困難為何,且藉由與心理師的討論讓自己更知道能夠如何自助與尋求他助。本服務目前仍在推廣期間,因此9月30前,前往接受諮商服務之民眾仍可享有免部分付費,自97年10月1日起則針對持各科別重大傷病卡、身心障礙手冊、低收入戶證明的民眾提供優惠措施,並搭配市民健康卡的活動,讓有需要的民眾可以就近在社區第一時間尋求協助,避免心理問題持續擴大,另外,透過心理師提供溫暖的支持與傾聽,也能讓紛雜的情緒與思路獲得抒解與釐清。因此,社區心理諮商服務可以是您放鬆的窗口,也許只是整理一下混亂的思緒,宣洩壓抑已久的情緒,抑或是想解決藏在內心深處的重要生命議題,這群隱沒於社區中的專業陌生人隨時歡迎您的蒞臨!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