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殺

愛爾蘭女與狗性交 完事後過敏猝死

愛爾蘭女與狗性交 完事後過敏猝死#自殺

愛爾蘭日前傳來一起人與動物性交致死案,據悉一名40多歲的女子透過「獸性聊天室」與中年男子達成協議,女子要與其飼養的牧羊犬發生親密性關係,而女子完事過後不久出現不適,隨即在緊急送醫後仍然不治。經過院方診斷,確定是牧羊犬的精液為過敏原。2008年,一名愛爾蘭43歲女子在「獸性聊天室」認識一名現年57歲的男子,並隨即陷入戀情,而女方某天答應與男子飼養且受過訓練的牧羊犬發生關係。下午完事後,女子突然在晚間感到不適,緊急送醫後依舊不治,院方診斷後發現,過敏原為牧羊犬的精液。而儘管這起致命的人與動物性交,是在你情我願的情況下發生,但根據愛爾蘭的《人身侵害法》第61條法規來看,這名57歲男子有觸犯到部分人與動物性交法規的可能。倘若該名男子確定被判罪,最嚴重可能面臨終身監禁的刑罰。據了解,美國在2005年也曾發生一起男子與馬性交後,引起急性腹膜炎與乙狀結腸穿孔而喪命。目前,除了愛爾蘭明確規定人與動物性交的法規之外,香港也將與動物性交列為違法行為,依照香港《刑事罪行條例》第118條法規,可處5萬罰款與最長得吃10年牢飯。

銀髮要樂活 關懷需用心

銀髮要樂活 關懷需用心#自殺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於100年6月15日所公布的統計資料顯示,99年國人自殺死亡人數為3,889人、粗自殺死亡率為每十萬人口16.8人。而99年臺北市自殺死亡人數為329人、粗自殺死亡率為每十萬人口12.6人,較98年之每十萬人口粗自殺死亡率減少0.4人、降幅3.1%;北市之自殺死亡率僅高於連江縣、金門縣,為自殺死亡率第三低的縣市,亦已非WHO所定義之自殺高盛行率區。然而,依據行政院衛生署之統計資料顯示,歷年來自殺粗死亡率均隨年齡之增加而增高。99年全國各年齡層每十萬人口自殺粗死亡率,以65歲以上者之35.8人為最高,且當各年齡組自殺死亡率與上年比較均呈現減幅的狀況下,僅65歲以上年齡組反而增加5.6%;由此顯示,雖然自99年起,自殺死因已首度排除於十大主要死因之外,但老年長者採取自殺行為結束生命的情形是亟需積極用心關懷。臺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進一步針對99年度老年族群的自殺企圖者進行自殺近因分析顯示,有25%的自殺企圖老人是因「久病不癒」所造成的身心困擾而採取自殺行為,另有23%是因「憂鬱傾向」,及18%的自殺企圖老人是因「家人間情感因素」而採取自殺行為;整體而言,有約30%的自殺企圖老人是因兩種以上的因素而選擇採取自殺行為。由此可以了解,長者自殺是多面向的問題,當長輩面臨生理性疾病,或是親密家人互動衝突等重大生活壓力事件時,較容易有情緒上的困擾產生,且若持續累積而未予解決時,將有可能走上自我傷害或是結束生命。因此,陪伴銀髮族經歷人生階段中的重要關卡,才能協助他們在危機中找到出路。臺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提醒您,多關心家中長輩,尤其老人比較不會去表達內在困擾與低落的情緒,因此可以透過下面的方式來協助身邊的長輩:注意生活起居作息生理性與社會性因素的困擾有時會帶來長者的「空虛感」,而欲掌握長輩的心理狀態,其實可以從關心長輩身體健康狀況(如:出現入睡困難、多夢、睡眠中斷或早醒),食慾變化情形,或是否對事情失去興趣(如:放棄看電視、看報紙、散步等等以往會做的休閒嗜好)做起,便不難觀察出情緒變化的訊號,並進一步提供陪伴與傾聽。表達在乎和關心現代人因為步伐較快且缺乏耐心,因此家中晚輩總是以「幫忙」解決問題,而忽略了老人所在乎的是情緒紓解協助、或是共同討論解決策略的意圖。幫助長輩說出心中的痛苦與恐懼,需要週遭親友的專注、仔細、耐心而開放地傾聽;如此的陪伴和關心,能幫助他處理擔心的事情,也能避免長輩感到孤單以致情緒低落。尋求專業評估心理生病跟身體生病是類似的,當發現身旁長輩情緒或行為有異狀,可陪同長者透過尋求醫療診斷和專業評估來幫助長者發現困境。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在12區的健康服務中心及社區心理衛生中心設有「社區心理諮商門診」,民眾可以陪同長者就近至到住家附近的健康服務中心進行一對一的心理諮詢。愛的五種語言 Language of Love(Gary Chapman)珍惜的相處時間。(Quality time)精心的禮物。(gift)服務的行動。(act of service)身體的接觸。(physical Touch)肯定的言語。(Words of Affirmation)臺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諮詢專線1999轉8858(幫幫我吧)全國自殺防治24小時服務安心專線0800-788-995(請幫幫-救救我)

調查/惡性腫瘤列十大死因之首 自殺首度未入榜

調查/惡性腫瘤列十大死因之首 自殺首度未入榜#自殺

衛生署今(15)日公布99年國人標準化死亡率數據,99年國人死亡人數共1144,709人,依2000年世界人口結構調整計算之標準化死亡率為每十萬人口455.6人,較上年減少2.4%,顯示國人平均壽命持續增長。根據內政部初步估計,99年國人零歲平均餘命,男性為76.2歲,女性為82.7歲,男性與女性分別較上年增加0.1歲與0.3歲。99年國人主要十大死因與上年比較,原排名第9之自殺及排名第11的高血壓性疾病對調。99年其死亡人數占率依序為:(1)惡性腫瘤占28.4%;(2)心臟疾病占10.8%;(3)腦血管疾病占7.0%;(4)肺炎占6.2%;(5)糖尿病占5.7%;(6)事故傷害占4.6%;(7)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占3.6%;(8)慢性肝病及肝硬化占3.4%;(9)高血壓性疾病占2.9%;(10)腎炎、腎徵候群及腎性病變占2.8%。衛生署表示,99年十大主要死因標準化死亡率較上年增加僅有肺炎及高血壓性疾病,分別增加1.2%與6.1%,餘則呈減少;其中以事故傷害減少11.9%最為顯著。衛生署指出,99年國人自殺死亡人數3,889人,標準化死亡率均較上年減少6.1%,居國人主要死因之第11順位,自86年起,自殺首次未列為十大主要死因。 另99年國人因癌症死亡人數為41,046人,占所有死亡人數的28.4%,標準化死亡率為每十萬人口131.6人,較上年減少0.7%。前十大主要癌症順位分別為:(1)肺癌占20.0%、(2)肝癌占18.9%、(3)結腸直腸癌占11.4%、(4)女性乳房癌占4.2%、(5)口腔癌占5.8%、(6)胃癌占5.5%、(7)攝護腺癌占2.5%、(8)食道癌占3.8%、(9)胰臟癌占3.6%、(10)子宮頸癌占1.7%。

調查/青少年自殺 感情因素居多

調查/青少年自殺 感情因素居多#自殺

依台北市衛生局一項統計,74%的青少年受到感情或人際關係因素影響,造成台北市每年約有20名「15到24歲」的青少年死於自殺,另外調查也發現,仍有18%的青少年需要更多生活、心理層面的協助,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更具體建議親子關係加溫的秘訣,關鍵就在相處時間、教養態度、不要溺愛、居家環境4個層面。台北市自殺防治中心表示,依衛生署統計,民國98年全國平均自殺率,較97年減少,不過「15歲到24歲」青少年自死亡率卻增加,台北市每年有20名「15歲到24歲」青少年死於自殺、500人曾發生自殺行為(占總自殺企圖者16%)。另調查結果也顯示,父母親每天陪伴子女的時間愈多,愈能讓子女感受到被瞭解;而愈自覺被父母了解的青少年,也通常有較佳的身心適應,但現今社會結構下,許多是雙薪家庭或單親家庭,調查發現,家長如果每天陪伴子女的時間不足1小時,則其子女能夠感受到家長瞭解自己的比例僅約6成,但是每天被父母親陪伴長達1到3小時的青少年,有近9成都覺得自己被父母親瞭解並且有較佳的親密感,統計數字亦顯示親子間的瞭解程度愈高,子女的身心適應狀況愈良好。衛生局表示,父母親的管教方式方面,如果分成開放權威、專制權威、寬鬆放任,及忽視冷漠四種類型。填寫父母以開放權威教養態度的子女在「曾參加幫派活動」、「毒品使用」及「網路使用時間」等問題的機率最低;而認為家長採取「忽視冷漠」教養態度的子女,在填寫「曾參加幫派活動」、「毒品使用」及「網路使用時間」等問題的機率則是其他教養方式的10倍。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再依據輔導青少年經驗,提出親子關係加溫的四大撇步,分別是每日1時最用心、開明權威最感心、不要溺愛最稱心,以及溫馨家庭最窩心,並建議在居家環境的空間規劃上,可以運用些巧思來增加親子互動的機會,例如:一起閱讀的明亮空間、一起共用大餐桌的美好時光、穿透式空間規劃,親子生活一目了然─穿透式的格局安排,讓家人生活出入都經過公共空間,增加彼此互動、也更能分享生活點滴等方式讓親子感情加溫。

青少年心理危機特性:不求助 師長需要主動

青少年心理危機特性:不求助 師長需要主動#自殺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之統計資料,目前為止最新的98年全國平均自殺死亡率較97年減少1.6%,然而15歲~24歲青少年的自殺死亡率卻仍增加了3.3%,並成為此年齡層第二位死因(第一位為意外事故)。另依據臺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針對15~24歲者進行的數據分析顯示,臺北巿每年約有20位15~24歲青少年死於自殺、500位青少年發生自殺行為,約佔總自殺企圖者的16%;也就是說,每個月平均就約有2名青少年因自殺而失去寶貴生命、40多位青少年以自殺行為解決生命困境;對於遭逢這些年輕生命殞落的自殺者親友和師長來說,造成心裡一輩子的遺憾與哀傷。臺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進一步針對99年度15~24歲自殺企圖的年輕族群進行各類自殺近因分析顯示,有74%的青少年受到感情或人際關係因素影響而自殺(其中有53%是因為感情困擾、23%是與家人互動困擾),其它造成自殺企圖的原因還包括,精神健康或物質濫用為44%,工作或經濟因素則有8%,學校適應或生涯規劃因素則有5%,生理疾病所導致的輕生行為則有2%。自殺防治中心強調,自殺行為的成因不應單純化,該中心關懷的自殺企圖青少年有超過5成以上有兩種以上的近因影響而採取自殺行為,這說明了壓力經累積更造成心理負擔加重的影響,年輕世代在身心加速成長的過程,對處理壓力的經驗往往不足,若持續累積而未予解決時,部份青少年將有可能走上自我傷害或是結束生命。然而,依據臺北市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服務的經驗,陪伴處於危機的青少年找到出路需要透過心理衛生的機制及周遭師長親友的主動發現、主動協助。衛生局指出在96年進行的校園心情溫度計普測資料顯示,43%的學生是不會找人協助處理壓力,甚至有25%的學生面對壓力選擇的反應是不想說話;而青少年不願意找人協助處理壓力的背後因素,有21%是因為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有困難、20%是認為自己可以解決,卻還有15%的學生認為目前遭遇的問題是別人解決不了、12%則是不知道找誰協助、7%不相信其他人會幫自己解決。衛生局在此也呼籲家長親師,面對青少年在青春蛻變的時期,常見到他們不理不睬或不耐煩,這對大人同時也是一種新的考驗,必須學習持續溝通及培養自己調整為不否定的協助態度,才能幫助青少年面對成長困境,逐步克服自己的情緒困擾。以下是臺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對陷入課業不順、感情受阻、人際排擠,甚至於覺得不被週遭的親朋肯定重視等心理困擾青少年的建議:你可以多開口請教:許多經驗智慧的累積,可以透過別人替代的經驗而觀察學習。從別人的經驗中觀察而形成自己的判斷智慧。在詢問意見或看法時請特別記住:不要只問一人,一定要多聽幾種不同的聲音,才不致陷入就教對象是「特例」的迷思。你可以尋求專業的評估:還可以跑趟心理輔導中心做做能幫助瞭解自己的心理測驗。透過統計的客觀分析,你也有機會對自己更瞭解。但有一點非常重要,就是不要對測驗結果擅自解讀,一定要請具有專業背景的人士協助解釋。你可以跟自己反省:這其實是簡單實用的方式,就在每天臨睡前回想自己在一天當中所經歷的事情,讓自己對承受的遭遇有機會回顧思考,想想自己的感受,整理出下一步如何自處,將有極大的幫助。臺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於今年度與校園工作者進行自殺危機個案處遇與生命教育研討,並陸續辦理「校園守護」活動,除了針對校園師長進行自殺防治資訊講座與輔導實務探討外,也透過年輕人的團體活動體驗,學習如何面對自我壓力調適,並能適時提供協助給同儕,以減少不幸事件的發生。另透過系列徵文活動讓年輕人可以有情緒抒發的管道,並以不同角度來看待生命困境,以期找到面對困境的智慧。臺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諮詢專線1999轉8858(幫幫我吧)全國自殺防治24小時服務安心專線0800-788-995(請幫幫-救救我)

自殺新聞頻傳 衛生局籲:媒體應正向衛教

自殺新聞頻傳 衛生局籲:媒體應正向衛教#自殺

針對近日傳出連續在捷運的跳軌事件,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特別呼籲,因部分有自殺意念的民眾易受到一連串事件趨勢的暗示與誘導,請社會及媒體一起來宣導求助的資源管道與抒解壓力的方法,儘量避免過多的自殺行為描述,造成處於心理困境中的民眾去仿效自殺的行為。根據臺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表示,許多學術研究都顯示自殺新聞對有自殺意念者的確具有誘發的效果。例如在香港曾研究針對媒體報導知名影星張國榮自殺身亡一個月後,同年齡男性使用跳樓自殺的人數激增為2.5倍。而國內鄭泰安醫師的研究,針對知名男性藝人自殺身亡(2005年5月2日起)之後3周調查,發現臺灣企圖自殺的人數顯著增加了55%;一般自殺企圖案件數女性是男性的2倍,然而在那段時間中,男性卻是女性的2.6倍,由此可看出媒體對社會大眾的影響力。衛生局呼籲,整個社會、媒體輿論與政府各部門都越來越重視自殺防治工作,在防治工作中媒體所帶來的影響力不容忽視,世界衛生組織(WHO)特別提供「六不六要」作為給媒體的參考建議,各界應該持續鼓勵媒體協助自殺防治的宣導工作。臺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諮詢專線1999轉8858(幫幫我吧)全國自殺防治24小時服務安心專線0800-788-995(請幫幫-救救我)延伸閱讀「六要與六不」: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0389

壓力有多大?銀髮族的健康,從心開始

壓力有多大?銀髮族的健康,從心開始#自殺

為了更完整關照到銀髮族的健康,臺北市政府衛生局今年委託27家醫院提供65歲以上市民的老人免費健康檢查項目中,也開始納入心情溫度計(簡式心理健康量表BSRS-5)的測量。99年第一季6,413受檢民眾資料顯示,有9成的銀髮族心理困擾度尚屬於正常範圍(91.90%),而需要專業關懷的中、重度心理困擾者有則檢測出65人,約佔1%。依據內政部統計資料顯示,98年度全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約245萬人,佔總人口比例10.63%,而臺北市依據統計資料顯示,99年7月底約260萬總人口中,65歲以上有32萬9,902人,佔12.66%,每年持續以5千至1萬人的速度成長中。在人口高齡化的趨勢下,國人不只期待平均餘命延長,民眾更期待擁有健康,過有品質的晚年生活。臺北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表示,身心健康是一體的兩面,關心自己健康而適當運用醫療資源,主動接受健檢的銀髮族群們,相較於社區一般民眾篩檢達中、重心理困擾狀態之比例(7.2%)更低,反映出心理調適更為良好。但另一些銀髮族隨著年歲漸高與體能老化所需面對的生命議題更加複雜,例如:生理退化而造成的體力下降及記憶、認知功能退化,退出職場後之自我生活安排、子女離家的空巢期等因素,讓該族群內心常常浮現生活之空虛感與不確定感,甚至對於自我存在價值有所懷疑。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更進一步解釋,在較顯著心理困擾的長者當中,依其性別不同,其面對的問題型態也不盡相同。依據臺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在99年1到9月所接獲的自殺行為通報個案資料來看,女性長者較男性長者注重「情感與人際關係」為多(女性53%,男性39%),而男性長者較女性更注重「生理疾病」因素(女性30%,男性42%),對男性而言,身體狀況不佳更成為破壞心理健康的一項壓力。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的資深社區志工戚先生分享其退休後的經驗;他在退休後也曾擔心自己的健康、生活規劃、子女未來等問題,但其藉由投入志工行列,抱持著正向態度去面對生活的一切,並透過與同儕聚會活動、學習與接觸新資訊等方式提高社會參與度,且能夠在服務他人過程中得到更多的成就感;雖然老化無可避免,卻可及早因應,另外家中或身邊有銀髮族,應多陪伴及傾聽,鼓勵參與社區活動,藉由銀髮族的豐富人生經驗,讓社會持續進步。衛生局提供「心情溫度計」,是可以隨時掌握自己心理狀態的小工具,請回想最近一星期中(包括今天),以下五個問題使您感到困擾或苦惱的程度,填寫一個您認為最能代表您感覺的答案。檢視結果總分小於6分屬正常範圍、6~9分屬輕度心理困擾、10~14分屬中度心理困擾、大於15分以上屬重度心理困擾,衛生局提醒您:多多關心家中或周遭銀髮族之身心狀況,若需要專業的心理諮詢服務,可至臺北市12行政區之市立聯合醫院附設院外門診部,相關訊息可上臺北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網站http://mental.health.gov.tw/,或是撥打諮詢專線(02)3393-7885,讓專業員聆聽您的需要,分享適切的資源給您。延伸閱讀「心情溫度計」: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9527

別讓選舉擾亂心情 醫師籲:選舉結果學習「放下它」

別讓選舉擾亂心情 醫師籲:選舉結果學習「放下它」#自殺

隨著日前的五都選舉,台灣社會籠罩在紛擾的選戰氛圍中,大眾的「焦慮」「理性」與「對立」情緒也直直上升。由於參與選戰或對選舉過度熱衷,民眾情緒也容易起伏不定甚至激情失控,所引發的身心症狀有:失眠、胸悶、心悸、血壓上升、憂鬱、焦慮、憤怒,看事情總是用負面角度,甚至情緒行為失控等等。選前花大錢「下注」者、個性急躁、完美主義、容易焦慮不安者、以及「深藍」「深綠」的支持者,都可能因期待落空而引發情緒起伏。原本就有憂鬱症或躁症患者,因為選後造成的心理失落感,會讓原有的病情加重。這些選前選後的「症候群」,也就是精神科診斷所謂「急性壓力」或「適應障礙症候群」。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臨床心理科主任林惠蓉指出,在選舉後,請大家多關心自己與周遭親友,是否因投入選舉而出現以上的症狀或情緒?或因政治選擇與好友翻臉、夫妻反目、家庭失和,使人際關係陷入緊張與衝突?若是因為敗選所引發的「重大失落」與挫折感,將會陷入震驚、否認、憤怒、憂鬱與接受等五個情緒反應階段,之後才會漸漸恢復。相信在「選舉激情」慢慢退燒後,社會與大眾心情就會慢慢恢復平靜。林惠蓉說,有些民眾心理會出現明顯調適不良症狀,例如:情緒持續過度激昂,或低落沮喪、終日無精打采…等。總分在6分以下,表示您的身心健康狀況不錯,請繼續維持,並多與他人分享您處理壓力的心得。林惠蓉指出,調適心情最好的方式就是:「放下它」讓心情「停下來」,睡得飽、放個假、維持健康飲食;「接受它」接受選舉結果與事實,恢復正常生活。「轉移它」減少對選戰的過度關注,以及相關新聞與活動,外出運動踏青沉澱心情。另外,對抗選後症候群良方還有:與支持相同政黨親友談天,抒發情緒…等,若仍是過於焦慮、憂鬱、憤怒,可以致電給生命線或尋求心理諮商。心理學家也發現,強烈負面情緒來自於「不理性」的認知想法,並危及身心健康與造成適應不良,若是有簡單化、善惡二分想法,感受不公、不義、被迫害,或有極度憤怒情緒之民眾,林惠蓉建議,可以尋求心理專業人員的協助。延伸閱讀「心情溫度計」: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9544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