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

戀人常常忽冷忽熱?專家教你「4招」調教「迴避型人格」變超主動

戀人常常忽冷忽熱?專家教你「4招」調教「迴避型人格」變超主動#愛情

和戀人牽手、抱抱都被拒絕?和他相處總是摸不透他的心⋯你有可能正和「迴避型戀人」談戀愛!知名心理學家段鑫星、心理師李文文與趙亞平於《如何擁抱一隻刺蝟》中,將不同人格的刺蝟,作為戀愛與婚姻中的個體比喻,並融合心理學知識,教你釐清自己的愛情盲點。以下為原書摘文:

當熱戀期一過,吵架就變成日常⋯?心理導師教「1方法」挽救愛情

當熱戀期一過,吵架就變成日常⋯?心理導師教「1方法」挽救愛情#愛情

「真正的愛,是允許對方用自己的方式存在。」擁有25年情感諮詢經驗的心理學導師黃啟團,於《別人怎麼愛你,都因為你怎麼愛自己》中深入剖析「愛」的構成元素、潛在模式與自我認知,不論是情侶或是已婚夫婦都適合閱讀,愛情從來不是一個人的事,而是要雙方一起扶持成長。以下為原書摘文:

愛情依賴症:工作生活沒問題,遇到感情就失能

愛情依賴症:工作生活沒問題,遇到感情就失能#愛情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有一種愛情,叫兩棵歪脖子的樹,糾纏共生。我們都生來孤獨,卻需要學會合群,我們的成長都被要求要獨立,可是獨立沒有完全,我們進入關係成了一束束藤蔓,追尋攀附著纏綿在彼此身軀上,而這般的愛又該如何成長茁壯?灑落一地失望又哀傷的淚水,融入塵埃裡,滋長出夠多的藤蔓,越番緊密的交織,譜出一篇篇令人窒息的愛。愛情依賴症的現象親愛的,這是你嗎?1.當對方沒有回應須求,覺得對方不在乎、不夠愛?2.當對方拒絕提議或邀請,感到失望、失落,感覺自己被否定?3.當對方做的事你不認同,就無法忍受、大吵一架?4.當關係結束,就覺得自己失敗了?在依賴症者的眾生相中,往往並不如我們預期的,總是楚楚可憐模樣的人,有時候他們可能是很能幹、充滿活力,只是在生活中花大半的時間都在想著「愛情」、「關係」或「家人」。你一邊工作,想著卻是昨天男友跟你說得,他覺得相處得很累,搞得你心慌意亂,工作無法專心也交不出好報告。你一邊吃飯,卻想著為什麼老公遲遲不回你訊息,是不是又不小心激怒他了,還是他最近跟新來的女同事在幹麼?越是花時間想對方,越無法花時間在自己身上,也因為不願意花時間陪伴與照顧自己,而花更多時間想著對方,越需要透過對方的回應來讓自己感覺安心、有連結感、有安心感,或者,「自己沒有這麼不好」的短暫安全感。愛情依賴症的伴侶,很容易在與伴侶相處時,就傾倒很多的情緒或生活事件,有時候讓伴侶難以招架,在關係共構的結果,伴侶開始閃躲、延遲回應,因為在關係中感覺窒息。但對依賴的伴侶來說,自己已經忍耐五十六小時又三十五分鐘的委屈和憋屈,為什麼只要伴侶一點「用心」伴侶卻做不到?「自我厭惡」、「自我疏離」往往是這群人最核心的問題,越是不喜歡自己,越需要有人陪伴,越需要時間被填滿,而且最好是伴侶填滿最完美。而依賴症更進階的版本則會是,想要一直待在家中或伴侶身邊,而不重視自我發展,更不在乎自己的生涯,而最後不只是情感依賴,跟著也經濟依賴,成為在關係中攀爬的藤蔓系,伴侶成為你的重心與唯一的依靠時,你在關係裡越容易感到恐懼,而有更多暗黑的情緒,包括控制、不安,甚至你可能嫉妒伴侶的成就,當然你也會容易有許多的無助感。如果這是你,那這是兩顆歪脖子樹的愛情,而這是愛情依賴症,你會讓自己不斷在愛情了痛苦與歡樂兩極裡劇烈的跌宕起伏,直到有一天你們彼此摔得體無完膚,脖子歪得幅度更深,糾纏共生,互怨互艾,消磨彼此的愛也消磨彼此的人生,而很可能,就是一輩子。(本文摘自/愛無能:為什麼我們想愛,卻無法好好愛?/采實文化)

何謂愛自己?四十歲重新再愛一次

何謂愛自己?四十歲重新再愛一次#愛情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當愛經歷過破碎和修復的過程後,內在會變得更成熟。在聖經第十三章<哥林多前書>愛的篇章中,有一段關於真愛的描述:「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愛是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換句話說,如果不是真正成熟的愛,就會無法恆久忍耐,會嫉妒、會發怒、會自誇、也會張狂;如果不是真正成熟的愛,會變得只看對自己有利的地方,會計算人心險惡,也無法做到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這樣的愛不只適用於男女關係,其他關係也適用。而在所有關係中,最重要的是跟自己的關係。如果你很容易感到不耐煩,應該回頭檢視自己的內在。也就是說,真正的愛並不是在生氣時,一昧指責對方,而是必須先檢視自己。深入覺察內在,修復內心的傷口,唯有如此,才能發自內心付出更多的愛。愛別人之前,要先愛自己。不愛自己的人,無法別人。必須接納自己的不完美,肯定優點,包容缺點。如果我們總是用嚴苛的標準對待自己,很容易會以同樣的標準去要求別人,難以包容對方的缺點。愛自己,並不是因為自己是完美的。如果總是拿自己和別人比較,認為自己很糟糕,看到對方的缺點時,也會容易感到煩躁。因此,請先好好的接納自己吧!四十歲,重新再愛一次現代人步入婚姻的時間點和家庭型態,和以前已大不相同,婚姻制度也正逐步在改變。過去一提到四十歲,馬上就會聯想到是已婚、有小孩的典型家庭狀況。但現在卻不同了,晚婚成了一種趨勢,有人到了四十歲才結婚,也有很多人還未婚,甚至也有不少是離婚後恢復單身。然而,即便是因為害怕承擔婚姻責任而不想結婚,也一樣會渴望愛情。當夫妻步入四十歲後,看到彼此的臉不再像年輕時那樣悸動,甚至還會覺得煩,年輕時如此小心翼翼呵護的愛情,究竟消失到哪裡去了? 愛情不是只有絢麗美好的一面,那並非愛情的全貌。如果認為那種怦然心動、甜蜜愉悅的感受就是愛情,那是對真愛的一種汙辱。真正的愛情並不是單憑感受,因為要愛上一個人陷入熱戀並不是件難事,是自然而然就會發生的。比起感受,接下來需要的是用心經營,重要的是意志和責任。一段愛情關係要維繫,需要兩個人互相照顧,懂得體貼彼此的心意。而要做到真正照顧對方,體貼對方心意,必須要經常設身處地,站在對方的立場著想,同理他的感受。體貼和關愛需要智慧,也需要勇氣去運用。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去愛、去守護我們心愛的人,包容接納彼此不圓滿的地方。所謂的適婚年齡,實質上並沒有太大意義。值得被愛的年紀,最適合戀愛的年紀,是當我們已經準備好的時候。四十歲單身的人,可能會羨慕已婚者。也許對婚姻抱著更多幻想,也可能認為愛情是毫無意義的事情,就算孤單痛苦也會刻意逃避。但其實,不管是對已婚的人,還是單身的人來說,愛都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愛透過各種管道,流進我們的生命中,對象可以是心愛的人,可以是愛犬,也可以是大自然,甚至是敬愛的神,我們的生活周遭到處充滿了愛。不要落入比較陷阱,而感到沮喪。用心愛自己,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細微處,你會發現,這所有的一切都是愛。請記得,愛的樣貌多采多姿,愛會以不同方式來觸動心弦。並不是過了四十歲後,愛就會消失,說不定到了這個年紀,我們才能真正體會到愛的本質是什麼。愛與被愛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即使到了四十歲,愛情依舊很難。不用努力、不必付出代價就能得到愛情,是最簡單的。如果是因為對方的外貌、財力、幽默感等外在條件愛上對方,把自己寄託在這種美好夢幻的感覺上,一旦感覺消失了,要堅守這段感情就變得不再容易。看到自己和對方的缺點後,能夠不轉身離開,需要很大的勇氣。因此,事實上只有少數的人,才能實現那樣的愛情。(本文摘自/年屆四十,中年迷路:不安是人生課題未解,重新盤點現狀,找到最值得努力和期待的事/采實文化)

盤點生活目標 讓婚姻變成戀愛加長版

盤點生活目標 讓婚姻變成戀愛加長版#愛情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馬上就是結婚紀念日了,你都準備好了嗎?」「別擔心!妳可以好好期待一下,我會讓妳刮目相看。」如同其他夫妻,結婚紀念日對我們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日子。不,為了那一天,我們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非常盡心盡力,說不定比其他人都還要重視。越臨近結婚紀念日,我們的內心就越焦慮,手腳也越忙碌。大概就像一邊調整步調一邊維持適當的速度感,然後在臨近終點線時,腳底磨破卻仍加速的長距離賽跑選手一樣吧?只要接近決戰的日子,就會用盡剩餘的力量加速,放手一搏。因為可以舉杯慶祝的人,只有一個。結婚紀念日當天,這個最期待或最想逃避的一天,我們的身心都已經整裝好了。透過齋戒沐浴將皮膚打理得白皙透亮,一邊聆聽蕭邦的〈夜曲 Op.9,No.2〉,一邊深呼吸。看著鏡子大喊加油,接著前往事先預約好的高級餐廳,結婚紀念日的活動終於揭開序幕了。活動時程是這樣的。將平常因為家境貧窮所以吃不到的肉塊放在面前,用優雅的刀法進行切割,慶祝平安無事度過一年的婚姻生活。一人拿著一杯紅酒,模仿不知道在哪裡見過很多次的場景,拍攝紀念照。填飽肚子之後就移動到續第二攤的地點,通常是在餐廳附近找一間小型咖啡廳,在那裡面對面坐著,然後拿出一團紙,活動就正式開始了。皺巴巴紙團的真面目是,婚姻生活目標表和自我評價表。我們夫妻倆要盤點我們在一年前的結婚紀念日所製作的婚姻生活目標表,接著進行自我評價的時間。婚姻生活目標表分成共同目標和個人目標。進行的方式是選定三個下一年想要夫妻倆一起實現的目標和三個個人目標。去年我們夫妻倆的共同目標是「去歐洲旅行、儲存搬家費用、準備懷孕」。為了搬家,我們決定認真存錢,並約定趁年輕時去歐洲旅行,就算只有年輕一歲也好。雖然暫時沒有懷孕的計畫,但是為了以防萬一〈?〉,我們協議將身體調養好。將一年前製作的紙張放在桌上,我們夫妻倆忍不住笑了出來。成功一半的滿足感是發出豪爽笑容的發源地。最明確的成功是「儲存搬家費用」。託一天要按十二次計算機才進行購物的福,我們已經存到目標金額,明年就可以打包行李走人了。作為第一回合的盤點婚姻生活目標表結束之後,緊接著是各自將過去一年間做得很好的地方和需要反省的地方寫在自我評價表上,然後進行發表。特別是「做得很好的地方」必須獲得對方的認同,為了讓人信服,一定要舉出具體事例或提出客觀數據才行。結婚紀念日前,讓我們忙得不可開交的原因,就是為了收集做得很好的事例。奇怪的是,我不斷的想起需要反省的地方,卻完全想不到做得很好的地方。像這樣,一邊回顧婚姻生活,一邊進行綜合評分,選出唯一的一位最終優勝者,當然還有獎金。這是一次獲得三個月零用錢的絕佳機會!因為不想錯失良機,使得緊張感越來越強烈,到了打分數的時候,這是怎麼回事?心臟怦怦亂跳,好像要跳出來似的。重頭戲「頒獎給優勝者」結束之後,還要製作明年的目標表,讓活動溫馨的落幕。我曾經把結婚想成是「戀愛的加長版」。就像電影下檔後販售的加長版那樣,將因為放映時間而剪掉的片段重新加回去。戀愛的時候,都是從身穿美麗的連身洋裝、優雅的飄動著長髮登場的場景開始播映,但是結婚之後,不管是從累積了兩週的衣服堆中找出那件連身洋裝的模樣,還是穿著高到胸口的睡褲搔搔頭、在地上打滾的模樣,全都會被無情的公開。我以為把卿卿我我的愛情故事刪除的場景加回去的「戀愛加長版」,就叫做「結婚」。然而,結婚和戀愛的作品風格完全不一樣。如果戀愛是有快樂結局的浪漫喜劇片,那結婚大概就是戰爭鉅片吧!戀愛的時候,要是發現苗頭不對,還可以拔腿逃跑,但是現在必須一起跋山涉水,度過槍林彈雨的混亂時刻。比起一同分享美好瞬間的時候,需要一起克服困難的時候變得更多了。訂定目的地之後,再一起走過去,這就是戀愛和結婚的最大差異。星期五晚上一起喝啤酒看電影、在棉被裡嘰嘰喳喳的聊今天一天發生的事情聊到睡著、隨時都有可以一起去打網球的人、下雨天可以看到拿著傘站在公車站迎接我的人……相較之下,這些事情都是非常微小的喜悅,不是嗎?雖然聽說結婚是好的時候很好,不好的時候跟仇人一樣,但我還是希望那些美好的日子可以多一點。我問老公結婚的好處是什麼?話才剛說完,他就毫不猶豫的開口說:「每天都可以看到妳。」這回答,實在可視為典範啊!(本文摘自/媳婦,也是別人家的掌上明珠:從「好媳婦病」中徹底痊癒、覺醒的逆媳養成記/采實文化)

放手前試著再愛一次 有效溝通三原則

放手前試著再愛一次 有效溝通三原則#愛情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如果我要盡可能做個最有效溝通的離婚律師,我非得懂我的聽眾不可。這個人是誰?她在這次的互動中有什麼目的?她此刻對我的真正需求是什麼?這是三個最明確且不同的問題,它們的答案則幫助我得以成功傳達意思,所以讓我們分別來檢視這三個問題—問題1)這個人是誰:換句話說,她呈現出的她是誰?她想當誰?在我的觀點中,「想當」是最重要的部分。她想要我認為她是誰?她想要這個世界把她看作是誰?和人談話時,我們往往太過直率地對「他們是誰」而非「他們想當的那個人」說話。你想說服某人?那就要對他或她嚮往、想像自己是的那個人說話,不要對真正的他或她說話。我二十歲的兒子跟大多數二十歲的人一樣,大多時間眼睛都長在他的屁股上(我跟他說書裡有寫到他,不過沒有說清楚是怎麼寫的)。他是個很好的年輕人,但也就是個年輕人,有年輕的不耐煩和衝動,在許多情況下都因為沒有經驗,缺乏迫切需要的參考架構。當我有重要的事要說服他時,我會省下能量,不要把焦點放在他欠缺經驗和智慧的這方面(否則很快就會撞上年輕的憤怒和拒絕相信那堵牆),而是聚焦在他想當的那個人身上。他就跟大多數二十歲的人一樣,想當個成熟、聰明、可信賴,甚至是精明老練的人。當我對那些特質說話,不論那些特質實際上是否真的、完整地存在於他身上(目前還沒有,但以後會有的,他很棒),我就能得到一些進展。我相信在還不該給予高評價的地方給予高評價不是什麼問題。問題2)他/她在這次的互動中有什麼目的:是希望能說服我嗎?還是需要來自於我的某件有形物品?要我同意某些行動方針嗎?期望我回絕以便能改變主意?還是期望我回絕,好能更大力鞏固自己的決心?當你能盡早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便能越快了解雙方互動的真正本質,進而決定最好的進行方針。例如:我的姊妹常打電話給我,悶悶不樂地細說她人生中各個層面可能發生的最糟情境(我也告訴過她,這本書會寫到她,只是不提是怎麼寫的)。多年下來,我已很清楚事情只會有兩個走向——我可以不同意她,指出她有多麼悲觀,努力說服她事情有可能比她推測得好很多,而她對我這種作法的反應是更激烈地爭論我錯了,甚至認定事情一定會變得很糟*;相反地,我也可以認同她對所有可能出錯的事情都會出錯的觀點,而她對我這樣做的反應是說我太厭世,然後說所有的事情也不是一定就有不好的結果。我逐漸了解,我的姊妹在壓力大時,需要用一種發洩式的方式找人爭論,幫助她專注在她真實或想像的問題細節上。一旦知道這是她在互動中的目標,我就懂得如何與她談話了。問題3)她此刻對我的「真正」需求是什麼:這個問題在某些方面是最切題的,而且有很多的言外之意,但你若是對其他兩個問題了解得不夠清楚,就不可能回答得了這個問題(簡而言之,這是前一個問題的更深入版本)。人的思維是概括籠統的,但生活處處是細節。不管哪天我們都有需要或想要完成的一套特定工作,旁人多數時候只是扮演協助的角色。藉由對自己與他人在某個時刻中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毫不留情地坦承相待,能讓我們更有效地滿足那些需求。(本文摘自/放手前,試著再愛一次/方言文化)

別等失去 才知身邊有幸福

別等失去 才知身邊有幸福#愛情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艾蜜莉獲得離婚定案前房子的獨家使用權和居住權。不過她不小心在垃圾處理機還在運轉時掉了一支叉子進去,水槽下的機器旋即停止運轉,而她自己一個人實在不太清楚要怎麼處理才好。在過了十幾年的婚姻生活後,她以為有些事情會保持原樣。她真的相信分居的先生「應該」,而且會過來修理水槽。不論她對他有多麼憤怒,他們溝通的情況有多麼惡劣,她覺得她就是有資格要求華特。「房子裡壞了什麼他都會去修。」艾蜜莉跟我說明她的道理:「而且嚴格來說,直到離婚定案,我們仍是房子的共同持有人。」當華特直截了當地拒絕,說他不會去她三週前把他踢出去的房子修理水槽,她憤慨不已(華特住在汽車旅館裡,穿著沃爾瑪購物商場買來不是很搭的衣服。艾蜜莉把他最喜歡的那些T恤都燒了,T恤上有各種西部鄉村歌手的圖片,最先著火的正是托比.凱斯那一件。)不,艾蜜莉不再有資格得到她先生這方面的對待。然而,當我指出這相當明顯的事實,她卻要隔個幾分鐘才能相信(如果他想修理東西,當然可以;如果他仍愛她,他可能會想修理。在電影《熟男型不型》(Crazy, Stupid, Love)裡,史提夫.卡爾飾演的角色在婚姻中是負責園藝的那一個,他晚上總會忍不住會溜出去,替分居的太太和小孩所住房子周遭的植物修剪和澆水。)艾蜜莉的反應讓我開始思考權利思維。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不論大小事,到底有多麼仰賴自己的配偶或伴侶呢?從你醒後就能喝到一杯已經浸泡完全、只等你喝的茶,到對方把門口階梯上的《紐約泰晤士報》拿進來,你有沒有意識到,突然必須做這些向來是配偶或伴侶替你做的事,有多麼地不便或令人不快?你能想像在離婚後打電話跟他們抱怨,為什麼沒有過來泡茶和撿報紙嗎?那大概會像:「嗯,現在是早上七點三十分。我像個白癡一樣拿一杯空空的杯子喝茶,哈洛德……,哈洛德?」當你結了婚,特別是如果你過了很久的婚姻生活,你會把配偶對你的付出視作是理所當然,往往不會再好好地感謝對方,甚至有時連想都不會去想(反之,離婚的人對他們從配偶那裡得不到的,或沒有充分得到的東西卻是一清二楚)。對已經在一起一段時間的伴侶來說,要怎麼才能小心不要落入這種權利思維之中呢?坐下來,把配偶對你的付出通通寫出來。很難做到嗎?你到底有沒有停下來想過呢?你可以寫大的事情,也可以寫小的事情。你可以從大的事情開始,例如:陪伴、對話、性愛;或者你也可以寫得比較事務性,好比「去接小孩」和「把垃圾拿出去」。希望這份明細不是只寫到「把垃圾拿出去」就沒了,我敢打賭你會很訝異你的配偶做了多少事。如果對方突然離開你的生活,或是離開你們共同居住的家,你會錯失多少事情呢?如果我們人類,一如加拿大女歌手瓊妮.密契爾(Joni Mitchell)所唱的——「直到失去了才知道曾經擁有」,或許在我們還擁有自己所有的人事物時,先去想像一下那樣的失去,並非不恰當。(本文摘自/放手前試著再愛一次/方言文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