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

以為是感冒?這病恐成幼兒殺手

以為是感冒?這病恐成幼兒殺手#呼吸道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最近季節交替,幼兒常出現咳嗽、喘鳴,家長可別以為只是感冒。感冒是上呼吸道感染,多為病毒所引起,即使有發燒,頂多3、5天就會漸漸改善。但有時這些病毒會突破防線,造成下呼吸道發炎、腫脹或分泌物增加,如果聽到支氣管收縮的喘鳴聲,恐怕是急性細支氣管發炎,而最可能造成的就是呼吸道融合病毒。抵抗力差幼童 患病恐呼吸窘迫亞東醫院小兒部過敏免疫風濕科醫師陳家駿表示,呼吸道融合病毒的傳染,主要藉由直接接觸感染者的口鼻分泌物,或是間接接觸到環境中受汙染物體,以及感染者咳嗽、打噴嚏或說話散布的飛沫傳染。被傳染後,潛伏期為2至8天,容易引發嬰幼兒細支氣管炎或肺炎,嚴重時喘到需要插管,甚至致死。多數感染者會在4至7天後自行痊癒,然而對先天抵抗力較差,如先天性心臟病、早產兒,以及合併有慢性肺病等少數族群,極有可能誘發呼吸窘迫,需緊急插管治療。容易產生嚴重症狀的高危險群為小於六個月的嬰兒、小於35週的早產兒、有先天性心臟病、免疫不全、有其他慢性疾病或氣喘的孩童。感冒久不癒 咳痰、喘鳴速就醫陳家駿醫師提醒,家長若發現幼兒感冒久未癒,咳痰、喘鳴症狀嚴重,甚至呼吸急促症狀,應儘快就醫治療。目前對呼吸道融合病毒無特效藥,只能住院觀察並用氧氣罩加水蒸氣或高濃度生理食鹽水化痰。高危險族群如先天性心臟病、早產兒幼童,可施打免疫球蛋白單株抗體,從6個月大開始每月施打1劑,接續打12個月,可有效降低誘發重症機率。曾因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而住院的寶寶,之後發生反覆性喘鳴或氣喘的機率是一般嬰幼兒的3至4倍。所以當不像一般感冒,病程太久或合併喘鳴咻咻聲時,一定要跟醫師好好討論,是否是氣管過敏、氣喘徵兆,以免氣管持續受傷發炎而更難控制。建議家長落實幼童衛生習慣,遊戲後、吃飯前等勤洗手,出入人多的公共場所戴上口罩,防堵呼吸道融合病毒侵襲。

喉嚨不再卡卡 醫用噴霧器這樣選

喉嚨不再卡卡 醫用噴霧器這樣選#呼吸道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東北季風帶進入台灣後,近日氣溫越來越大、古云「秋燥傷肺」,意指秋季空氣相對乾燥,恐怕會直接影響人體與大氣連通的呼吸系統。台灣雖然四季潮濕,但秋季時熱時涼,容易讓人感到口乾舌燥或引發乾咳,而明顯溫差也會使呼吸道過敏族群症狀加劇,適當選用醫用噴霧器將可紓緩過敏引發的不適。常見醫用噴霧器使用注意事項食藥署表示,醫用噴霧器是利用加熱、超音波或震盪原理將藥液霧化成微小粒子,使霧粒經由口鼻腔進入人體之上下呼吸道以發揮藥效。常見醫用噴霧器使用時應留意,開機前應確認藥劑或水已正確填充並組裝,按下主機電源鍵後稍待片刻便能開始噴霧,使用者將口鼻靠近噴口,或將面罩輕蓋於口鼻(或以口輕含氣嘴),姿勢放鬆正常呼吸。待液體完全霧化或再按一次電源鍵,噴霧器即可停止。另使用前應先詳閱原廠說明書及警語,確實依照醫師指示正確用藥、禁止兒童單獨使用及做好治療器清潔保養工作等。諮詢專業建議、選購經認證產品食藥署提醒消費者,購買產品時應先諮詢醫療人員專業建議,選購符合個人需求、經食藥署核准的醫材,並確認產品合法性,依產品說明書所載使用方法以維護民眾健康權益。

咳嗽逾3月好不了 原來二手菸是兇手

咳嗽逾3月好不了 原來二手菸是兇手#呼吸道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55歲劉姓家庭主婦平時不菸不酒,而且也沒有喝冷飲的習慣,沒想到咳嗽3個月以上,到住家附近大小診所都看遍了病情還是沒有好轉,非常擔心自己的身體,今年二月中旬到大醫院的胸腔內科就醫。醫師詢問後才發現原來是因為婦人長期吸入二夫的二手菸才導致肺部疾病、咳嗽咳不停。不菸不酒、不喝冷飲 肺功能卻異常豐原醫院胸腔科醫師李文銘表示,劉姓婦人一直咳嗽都沒有改善,但又不菸不酒,且沒有喝冷飲等習慣,加上X光檢查是正常的,最後卻在肺功能檢測中發現異常。因肺功能檢測不同於一般影像檢查,是透過偵測患者吸氣、吐氣的氣流及容積,判斷他們是否有呼吸道的異常,過程約10-30分鐘,這項功能性的檢測,就能針對久咳的患者找出問題。長期暴露二手菸環境造成呼吸道疾病李文銘醫師表示,詢問患者才得知她的先生是名老菸槍,抽菸達數十年之久,原來二手菸就是久咳不癒的凶手!二手菸不只會導致呼吸道疾病,嚴重更可能導致慢性肺阻塞,加上患者每天暴露在二手菸的影響之下,即使患者沒有抽菸,卻因長期吸入二手菸造成呼吸道疾病,目前已給予相關藥物治療,患者久咳的症狀也漸漸改善。長期吸菸造成危害不只影響自己,更可能造成家人健康危害,李文銘醫師提醒,久咳的患者有很多因素引起,如果久咳遲遲找不出原因,患者可到胸腔內科進行相關檢查,已盡早揪出咳嗽原因,改善久咳不癒的困擾。

講座/其實~您可以不吸菸!吸菸需知講座

講座/其實~您可以不吸菸!吸菸需知講座#呼吸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依據世界衛生組織100年全球調查,每年約有540萬人死於吸菸所導致之疾病,平均每六秒就有一人因菸害死亡,且全世界8大死因中有6個與吸菸相關,佔全球死亡人數1/10,超過愛滋病、肺結核、事故傷害或自殺等死因導致的死亡人數總和。台灣每年有超過1萬8000人死於吸菸相關疾病,相當於每20分鐘就有一位國人因菸害而失去寶貴生命!為強化民眾健康戒菸概念,台東馬偕醫院將於本月21日舉行衛教講座,由陳愛玲護理師主講,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名稱:其實~您可以不吸菸!吸菸需知講座時間:106年6月21日(三)上午08:30~9:00地點:台東馬偕醫院恩典樓(新大樓)二樓心臟科候診區(台東市長沙街303巷1號)洽詢:週二至週五上午8:00~12:00、下午13:00~17:00    TEL:(089)310150分機619 

嬰兒趴睡猝死 3年奪百命!

嬰兒趴睡猝死 3年奪百命!#呼吸道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仰睡影響頭型甚至造成嗆奶機會增加,因此許多父母都嘗試讓嬰兒趴睡。但研究顯示,趴睡是導致嬰兒猝死症候群的危險因素之一。國民健康署呼籲,1歲以下嬰兒每次睡眠都應該採取「仰睡」姿勢,以排除側睡或趴睡可能會引起嬰兒呼吸道阻塞的因素。嬰兒猝死發生高峰約在1至2個月大時「嬰兒猝死症候群」指1歲以下嬰兒突然死亡,且經過完整病理解剖、解析死亡過程並檢視臨床病史等詳細調查後仍未能找到死因者。根據衛生福利部102年至104年死因統計,3年內共有110條小生命因「嬰兒猝死症候群」來不及長大,且發生高峰在寶寶1至2個月大時。有些家長擔心寶寶仰睡時,如果嗆奶會有窒息風險或認為仰睡會影響頭型,而讓孩子側睡或趴睡。事實上仰睡並不會增加寶寶嗆奶的機會,反而有些嬰兒於睡夢中驚醒,神經反應不佳,若是趴睡容易導致窒息。安全睡眠環境 6點需知為降低嬰兒猝死症候群的發生風險,家長、褓姆、祖父母及主要照顧者於居家進行營造寶寶安全睡眠環境檢視,除讓寶寶仰睡外,也應遵行其他6項防嬰兒猝死的安眠環境:1) 同室不同床/嬰兒不與他人同床而睡:寶寶與他人同床而睡也是危險因素之一,就算是與父母或多胞胎兄弟姊妹,都建議要「同室不同床」。2) 保持頭部露出/確認無任何東西蓋住嬰兒頭部:如使用毛巾被或毛毯時,應將嬰兒裹至胸部,並將手臂露出,以減少蓋住臉部的機會。3) 鬆軟物件/嬰兒床表面必須堅實,不可有鬆軟物件,如枕頭、填充玩具等;且勿讓嬰兒睡在沙發、椅子、墊子或趴睡在父母或照顧者身上。4) 挑選睡衣類型/穿著一件式或睡袋型的嬰兒睡衣。5) 避免過熱/包括穿著太多衣物與過度包裹嬰兒。無空調設備時,宜注意通風。6) 無菸環境/勿讓任何人在嬰兒附近吸菸。

健康手冊 四季調養重點快記

健康手冊 四季調養重點快記#呼吸道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香藥草自然療癒講求四季的調和,各季節重視的調養重點分別如下:春季──肝臟;夏季──心臟及大小腸;秋季──肺部、呼吸道與胃;冬季──腎臟及內分泌等。各季分別有代表植物,例如春天是蒲公英(Dandelion);夏天是玫瑰果(Rose hips)、草莓;秋天是香蜂草(Lemon Balm);冬天是蕁麻葉(Nettle)。四季自然療育‧  春天/傳統上,經過寒冬,因為攝取較多重口味料理(像冬天吃火鍋及麻辣鍋)且高鹽、高脂肪等食物,所以到了春天時,提不起活力,精神倦怠,西方香藥草中有些香草屬於調補類(Tonics),能夠有益滋養器官及促進內臟的健康活絡。因此,春天最重視排毒養生,所有植物嫩葉抽出新芽,可以將這些嫩葉直接入菜,用蒸煮、汆燙或直接加入沙拉中,例如蒜苗、蒲公英葉、紫羅蘭葉及花(violet)、車前草(plantain)。尤其是蒲公英及牛蒡根部更是天然安全的排毒聖品,兩者可以混合使用當做茶飲,也可以分開單獨使用,也可以與高粱酒混合製作成香草精萃,可以終年使用。這兩樣植物是全世界各地香藥草專家極度推薦的!台灣牛蒡取得容易,可以好好利用,而蒲公英葉在中藥店可購得,蒲公英根可從網路購買進口有機安全的原料。‧  夏天/夏天可以摘取新鮮無農藥的草莓葉製作草莓葉花草精,裡面含有物質能夠有助冬天時血液循環,讓手足不發冷;或製作前述的玫瑰果醬。‧  秋天/秋天時,可製作香蜂草蜂蜜保養呼吸道,迎接秋、冬季節變化。‧  冬天/步入冬天,不如來杯營養豐富的蕁麻葉茶,活絡冬天僵硬的關節及四肢,冬天常喝火鍋,高鈉的湯頭易使水分滯留體內,蕁麻葉茶能夠消除水腫及預防痛風。(本文摘自/天然排毒養生術:香草療癒魔法書/天下雜誌出版)

5步驟記下來!癲癇發作不驚慌

5步驟記下來!癲癇發作不驚慌#呼吸道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今年37歲的Vivi小學一年級時,在注射日本腦炎疫苗後感到視線模糊、大腦出現刺痛感,經精細檢查後竟被確診為癲癇患者。因為當時癲癇衛教觀念不足,Vivi無法跟上體育課、參加戶外教學、課後輔導,連跟朋友出去玩都受到限制。當時因為不想被其他同學嘲笑,用藥不規律導致發作頻率高。24歲時,她在醫師的建議下,漸漸減低藥物劑量,現在癲癇控制良好,停藥後已有6~7年沒有發作。癲癇可能與遺傳、腦炎、外傷有關林口長庚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吳禹利醫師指出,癲癇致病的原因眾多,可能與遺傳基因、出生狀況、嬰孩童時期有無痙攣、腦炎、腦膜炎、頭部外傷等有關。很多時候無法確切找出病因,此時除了身體、血液、神經和腦波檢查外,更需施行其他更進一步檢查,才能確認病灶。吳禹利醫師指出,癲癇患者中約有3成為頑固型癲癇患者,頑固型癲癇患者需併用多種藥物治療來降低其發作頻率及程度。70%的癲癇患者可透過治療穩定控制疾病,呼籲患者應長期遵照醫囑,定期追蹤。當兒童癲癇2年未發作、成人癲癇3年以上未發作,即可驗證癲癇已穩定控制。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癲癇科醫師關尚勇表示,癲癇患者透過藥物與手術等治療,一樣過著與一般人相同的生活。5簡易口訣記下來台灣癲癇醫學會前理事長莊曜聰表示,許多民眾甚至是癲癇家屬對病症存有錯誤觀念,最常見的為遇到癲癇發作時,會強行掰開患者的嘴,以手指或是其他物品塞到口中來避免咬斷舌頭,但癲癇患者發作時舌頭往內縮,可能會咬到的是舌頭外緣,若放置堅硬的物品到口內,可能會造成牙齒斷裂、下顎受傷。呼籲大眾,遇到癲癇發作時不需要驚慌,透過簡易口訣就可幫助癲癇患者:1) 移/將患者附近尖銳物品移開,若有軟墊或衣物可墊在患者頭下。2) 勿/勿強行壓患者肢體的抽搐,勿將硬物放入患者口中。3) 側/將患者臉側放,讓口水及分泌物流出,以免堵塞呼吸道。4) 陪/陪伴患者至神智清醒,並告知發作的情況,並給予安慰。5) 送/患者連續抽搐5分鐘以上,或發作間神智不清,須將患者快速送醫治療。

睡覺張口呼吸 全身疾病找上門

睡覺張口呼吸 全身疾病找上門#呼吸道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人類在進化過程中已經遠離了哺乳類的正常體制。因此,產生了幾項對生物而言不盡合理的錯誤。其中最大的錯誤就是,人類可以用口呼吸。哺乳類當中,能夠用口呼吸的就只有一歲以上的人類而已。這是約六百萬年前,人類為了學習語言所造成一種呼吸道構造上的缺陷。而這個缺陷為人體帶來了許多負面的影響。習慣口呼吸容易口臭首先,如果用口呼吸的話,嘴巴就會張得開開地,呈現了一副呆滯鬆懈的表情。這樣的狀態在外觀上來看就不太雅觀。其次,口呼吸往往是導致口臭的原因。一般來說,唾液能讓口腔保持濕潤,但習慣口呼吸的人因為總是張著嘴巴,所以導致口中的唾液變得容易乾燥。也因此容易繁殖細菌,這就成了口臭的原因;再者,口呼吸也會對齒列造成影響。為什麼呢?人類在吞嚥食物時,原本是藉由緊閉嘴唇,讓口腔中的壓力低於外部壓力以進行吞嚥的動作。但如果用口呼吸的話,在進食時也必須用口呼吸,所以嘴唇根本無法緊閉。於是,為了讓口腔中的壓力降低,舌頭就會代替嘴唇阻擋住上下排牙齒間的縫隙。也就是說,上下排的牙齒和舌頭取代了本應由嘴唇負責的任務。牙齒可以耐重50~100公斤在這種狀況下,牙齒會承受一股好像舌頭推向前方的壓力。這種壓力大概有40~60公克重。而且形成了一種每天三餐都在持續加壓的狀態。或許各位會覺得就算有40~60公克重的力量加在牙齒上也沒什麼大不了。但是,這可就大錯特錯了!牙齒為了咬碎食物,在縱向(垂直)的耐壓能力的確很強,足足可以耐重50~100公斤。但另一方面,牙齒側向的耐重能力卻很脆弱。譬如,齒列矯正用的牙套施加在門牙上的壓力,只有20~70公克而已。這麼輕微的力道就足以改變齒列的位置了。以此類推,用口呼吸的人等同是持續好幾年都在進行暴牙的齒列矯正一樣。而且,還是施以比一般齒列矯正用牙套更強大的力量。睡覺時呼吸中止可能引發猝死而且,口呼吸與睡眠呼吸中止症(SAS,sleep apnea syndrome)有著密切的關係。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症狀為睡覺時呼吸會中止、大聲打鼾等,也因為是心臟疾病、中風等容易引發猝死疾病的原因之一而廣為人知。此外,即便沒有嚴重至引發心臟疾病、中風等,也可能造成在行車當中因為突然覺得昏昏欲睡而引發重大的車禍事故等嚴重問題,而部份重大交通事故的案例推測也都與睡眠呼吸中止症有關。最後,就如一開始就曾提及的,口呼吸也是引發氣喘、異位性皮膚炎、花粉症、癌症等現代社會特有的難病的原因之一。接下來就要說明不用鼻呼吸而以口呼吸為什麼會引發這些疾病。口呼吸會導致口內細菌環繞全身只要瞭解疾病的「根源」,治療方法就全都一樣,凡疾病必有因。哺乳動物就是因為遵循生命的規則,所以脊椎動物的進化才能綿延不斷地持續了近五億年之久。人類因為在六百年前學會了語言,所以喪失了身為哺乳動物最重要的一項構造,那就是從鼻孔經過鼻腔深入後鼻胭腔的氣管再深入到肺部的連續性構造。生命中最重要的運動就是呼吸。無論何時都必須完全確保呼吸的暢通,這是哺乳動物生命的規則;然而,在說話或睡覺時用「口呼吸」的話,喉嚨溫度下降,結果就會導致白血球載著口內細菌或喉嚨的常在菌環繞全身,如果污染了胰臟的胰島細胞時就會變成糖尿病,如果盤踞在關節細胞時就會引發風濕,如果盤踞在皮下組織細胞就會引發蕁麻疹或是異位性皮膚炎。體溫維持在37℃、細嚼慢嚥如果「冷中毒」的話,腸內的細菌就會侵襲體內的細胞。如果「休息不足」的話,骨髓的造血功能就會受阻,白血球的力量就會減弱,腸內細菌就會蔓延至全身。如此一來,掌管細胞內呼吸的粒線體就會受損,然後引發疾病。揭開了謎底之後,治療的方法其實都一樣。那就是矯正至肺部為止的外呼吸,還有為了將體溫維持在37℃必須保持身體溫暖,為了細胞呼吸能夠攝取充足的營養,就必須攝取不傷腸胃的食物並且細嚼慢嚥,好好地保護粒線體。這麼做的話,一定就能常保健康。(本文摘自/呼吸力—「呼吸」對了,就能不生病、提升免疫力、找回健康!/臉譜出版社發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