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

肺結核初期症狀易忽略 你有長期咳嗽嗎?

肺結核初期症狀易忽略 你有長期咳嗽嗎?#呼吸道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藥劑科藥師方喬玲呼籲民眾應該一起重視結核病防治工作!方喬玲說,文學家魯迅的小說「藥」,描述古人迷信革命志士之血可當成治療肺癆疾病的良藥,今天仍有很多人對肺結核疾病存在著:「現在還有肺結核嗎?我只是感冒,肺結核應該離我很遠吧!」的觀念。事實上,直到2010年仍有一萬三千名新發病個案產生,顯示其嚴重性比所有其他傳染病的總和還大。為了讓民眾能以正確態度面對肺結核,方喬玲整理以下常見迷思供民眾參考:肺結核是如何傳染的呢?肺結核傳染途徑主要是經由飛沫傳染為主,帶菌的結核病患者在吐痰或藉由公共場所講話、咳嗽、唱歌或大笑時,產生飛沫排出結核菌,飛沫殘核便可經由呼吸道到達正常肺泡造成感染。她強調,並不是所有肺結核病患都具傳染力,傳染性肺結核是指痰內帶有結核菌,才會傳染給別人。被傳染後不一定會發病,只有5%的人在身體抵抗力較差的時候,受到結核菌感染時才較容易發病。得到肺結核會有哪些症狀?方喬玲指出,結核病的自我檢測方法如下:長期咳嗽(超過2~3周以上)、咳嗽有痰、胸痛、沒有食慾、全身倦怠、體重減輕、發燒等。事實上,肺結核病初期症狀易被忽略,若出現上述症狀時,需儘速就醫診治。肺結核的診斷方式有哪些?除了綜合臨床表現外,胸部X光檢查懷疑肺結核時,均需收集2~3套痰液進行鏡檢塗片耐酸性染色以及結核菌培養,若鏡檢或結核菌培養呈現陽性時,可確診為開放性肺結核病患。但若鏡檢呈現陰性,可先給予抗生素治療一周,若症狀未改善,仍應懷疑是肺結核。得到肺結核可以治癒嗎?方喬玲解釋,開放性肺結核病患經過藥物治療2~3週後,傳染力會大大減低,變成非開放性肺結核,再經過6~9個月的治療就能痊癒。以往肺結核病患服藥相當複雜,病人不易全程按規定服藥,使療效打折扣。現在有了複方製劑,加上政府強力實施DOTS(送藥到手,服藥入口,吞了再走)策略,病患服藥順從性提高,進而使完治效果提升。肺結核的治療很複雜嗎?目前一線療法是Rifater(Rifampin 120mg, Isoniazid 80mg, Pyrazinamide 250mg)與Ethambutol(400mg/tab)先服用2個月後,再使用Rifinah(Rifampin 300mg, Isoniazid 150mg)與Ethambutol(400mg/tab)四個月;每日固定時間服藥一次。常見的副作用包括:肝指數上升、輕微皮膚搔癢、 腸胃不適、末梢神經麻木、尿酸濃度上升等。若出現上述副作用時,應與醫師討論切勿自行停藥,以免日後治療產生抗藥性。方喬玲提醒,國人應重視結核病的防治,新生兒應施打卡介苗、成人應定期做胸部X光片檢查。若不幸感染肺結核,飲食上建議多攝取富含蛋白質、鐵質、維他命C與B6的食物,使病人能維持理想的體重。另外因為治療過程漫長,所以更需要家人的關懷,如此病人才能更有力量戰勝疾病!

流感抗病毒藥劑政府買單 快確認你是否符合資格

流感抗病毒藥劑政府買單 快確認你是否符合資格#呼吸道

依據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多元流感監測系統資料預估,此波流感疫情將延續至3月下旬始能獲得有效控制,爰宣布公費藥劑擴大使用條件:伴隨危險徵兆之類流感患者「高燒持續48小時」,以及「流感患者之共同居住成員有類流感症狀者」由原實施至2月底止,延長至3月31日截止。公費藥劑使用對象除擴大使用條件外,一般無特殊使用期限之條件尚包含流感併發重症通報病例、H5N1流感調查病例、伴隨危險徵兆之類流感患者、具重大傷病或心肺血管疾病、肝、腎及糖尿病等之類流感患者、經醫師評估需及時用藥之孕婦、過度肥胖之類流感患者及經傳染病防治醫療網正/副指揮官認可之類流感群聚事件等。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積極協調轄內診所納入合約配置點,提供就診用藥之可近性、便利性,截至100年2月23日止,共計有132家醫療院所提供公費克流感藥劑,其中提供急診服務之醫院計有21家,民眾亦可查詢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http://www.health.gov.tw/,選擇住家附近之醫療資源就醫,如有異動衛生局將隨時更新,若仍有疑問歡迎撥打1922或洽詢衛生局防疫專線(02)2375-3782。衛生局呼籲,民眾如出現呼吸短促、呼吸困難、發紺、血痰或痰液變濃、胸痛、意識改變、低血壓或高燒持續48小時以上等流感危險徵兆者,應儘速就醫及早治療,同時籲請醫師提高警覺,如發現符合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使用對象者,應及時給予用藥治療。目前克流感並非健保常規給付項目,因此公費克流感僅配送於合約配置點,民眾若於非合約配置點就醫則需自費使用克流感。衛生局同時籲請非合約配置點之醫療院所,如遇符合公費藥劑使用條件之流感患者,應協助轉介至附近之合約配置點,共同維護民眾健康,避免衍生費用爭議。流感病毒的傳播主要以飛沫傳染、接觸傳染為主,民眾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應注意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禮節,如有發燒或咳嗽等呼吸道症狀時應配戴口罩,當口罩沾到口鼻分泌物時,應立即更換並丟進垃圾桶;打噴嚏時,應用衛生紙或手帕遮住口鼻,若無衛生紙或手帕時,可用衣袖代替,衛生紙使用後應丟棄至垃圾桶;手部接觸到呼吸道分泌物時,應澈底清潔雙手等。健康的人在乘車期間,亦應保持手部清潔,並注意勿觸口鼻。延伸閱讀「政府提供公費抗病毒藥劑使用對象一覽表」: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9981

過敏體質的孕婦 該特別注意哪些事項?

過敏體質的孕婦 該特別注意哪些事項?#呼吸道

文/媽咪窩雜誌 採訪/林潔雨諮詢/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過敏科主治醫師 邱啟勝新竹國泰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賴宗炫有過敏疾病的人越來越多了,這些媽咪如果在懷孕後又出現過敏症狀時,無意增添懷孕的辛勞。為了瞭解孕媽咪有過敏的比例及懷孕狀況,我們特別設計了這次的問卷,同時還有醫師對預防孕期過敏的建議。媽咪有過敏體質,懷孕期間該注意哪些事項?哪些食物吃了會過敏,孕期碰不得?哪些過敏原必須遠離?而一旦引起過敏,有哪些安全的處置和治療方法?這些都是過敏孕媽咪們要及早了解與因應的課題。根據BabyHome網站所進行的問卷調查顯示,32.9%的受訪孕媽咪本身有過敏體質,其中以鼻子過敏者高達57.6%最多,可見得鼻子過敏儼然已成為現代人的文明病。第二名則為皮膚過敏佔17.9%,同時合併多項過敏症狀的孕媽咪也佔了15.2%,是這群過敏孕媽咪中最「甘苦」的;另有少數(佔3.9%)孕媽咪有食物過敏、氣喘孕媽咪則佔2.7%之多,還有少數孕媽咪表是會對藥物、酒精過敏等。除此之外,孕媽咪在孕期中是否曾出現過敏症狀呢?有48.2%的媽咪在孕期中還是得忍受過敏症狀所帶來的不適,而絕多數佔九成一的媽咪,都會擔心過敏症狀影響胎兒健康。 身體內的免疫系統扮演著防禦敵人的角色,而一旦受到外來物質侵入時,體內的免疫系統會主動對抗這些外來物,假如免疫系統反應太過強烈,就會產生過敏現象,進一步引發過敏疾病。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過敏科邱啟勝醫師表示,當過敏原刺激到體內的免疫細胞而引起過度反應時,便會產生過敏,過敏表現在不同部位,會有不一樣的症狀,包括:過敏性鼻炎、氣喘、異位性皮膚炎等等,都被稱為過敏。其中以呼吸道和皮膚較常出現,而過敏的程度,則會因為個別體質與免疫系統反應程度而有差異。呼吸道:過敏性鼻炎、氣喘;鼻子過敏是因過敏原導致鼻內血管放鬆,而引起過敏。常見患者早上一起床就噴嚏連連,或經常流鼻水、鼻子癢、眼睛癢,甚至有明顯的黑眼圈;如果因塵螨或濕度變化,而引發氣管收縮,就會造成氣喘發作,而出現夜咳、喘鳴聲、呼吸困難等症狀。皮膚:異位性皮膚炎、蕁麻疹;當受到過敏原刺激時(可能吸入、吃入或是皮膚接觸到過敏原),也有可能引發皮膚的症狀,可能出現疹子,像是蕁麻疹(又稱風疹塊,可能出現局部或全身性膨疹,而且感覺非常癢),或異位性皮膚炎(較常出現於臉頰、頸部、四肢伸側或屈側)等。延伸閱讀「「孕媽咪過敏狀況調查」:http://www.uho.com.tw/sex.asp?aid=9760

今年春節正值流感高峰期 你也趕流行嗎?

今年春節正值流感高峰期 你也趕流行嗎?#呼吸道

依據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多元流感監測系統資料顯示,類流感急診就診率持續上升,國內流感疫情進入高峰期;自1月25日起~2月底止,放寬公費藥劑使用條件,包括將類流感患者之危險徵兆增加「高燒持續48小時以上」,以及新增「流感患者之共同居住成員有類流感症狀者」均可使用公費藥劑,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積極協調轄內診所納入合約配置點,提供就診用藥之可近性、便利性,截至100年2月1日下午2時止,共計有110家醫療院所加入提供公費克流感藥劑,其中提供急診服務之醫院計有20家,民眾亦可查詢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http://www.health.gov.tw/,選擇住家附近之醫療資源就醫,如有異動衛生局將隨時更新,若仍有疑問歡迎洽詢衛生局防疫專線(02)2375-3782。目前克流感並非健保常規給付項目,因此公費克流感僅配送於合約配置點,民眾若於非合約配置點就醫則需自費使用克流感。衛生局同時籲請非合約配置點之醫療院所,如遇符合公費藥劑使用條件之流感患者,應協助轉介至附近之合約配置點,共同維護民眾健康,亦避免衍生費用爭議。流感病毒的傳播主要以飛沫傳染、接觸傳染為主,今年春節期間剛好正值流感高峰期,預估一週約有10萬人因類流感症狀就醫。春節期間南來北往,搭乘長程大眾運輸工具如高鐵、火車、客運等,由於人潮擁擠,且窗戶常因天冷或開空調之緣故而緊閉,空氣較不流通。民眾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應注意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禮節,如有發燒或咳嗽等呼吸道症狀時應配戴口罩,當口罩沾到口鼻分泌物時,應立即更換並丟進垃圾桶;打噴嚏時,應用衛生紙或手帕遮住口鼻,若無衛生紙或手帕時,可用衣袖代替,衛生紙使用後應丟棄至垃圾桶;手部接觸到呼吸道分泌物時,應澈底清潔雙手等。健康的人在乘車期間,亦應保持手部清潔,並注意勿觸口鼻。延伸閱讀「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使用對象」一覽表: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9888

飯後趴著睡 小心導致腦缺氧

飯後趴著睡 小心導致腦缺氧#呼吸道

文/養生保健學會理事長楊思標、秘書長李春興從小學起,各級學校就有強制午睡制度,要求學生午餐後趴桌小睡半小時或一小時;長大後進入職場,許多上班族仍習慣午餐後趴在辦公桌上午睡片刻。短暫午睡固然能有效補償體力及腦力消耗,但長期趴桌午睡卻易因不當睡姿,在不知不覺中壓迫耳朵、眼晴、臉部、頸動脈、頸椎、肺部、心臟、胃腸等部位,影響血液循環和神經傳導,輕則使身體不適,嚴重的可能導致其病變。這幾年趴桌午睡的安全性屢受醫界質疑,前一陣了也傳出有中年上班族因趴桌午睡而致頸動脈剝離中風的不幸。國內知名中醫師、養生專家莊淑旂,很早就開始呼籲學童午休趴睡影響健康問題,常在各種演講場合提醒學校老師:千萬不要硬性規定學生飯後趴著午休。為什麼醫學專家不主張趴桌睡即伏案睡?這是由於長時間嚴重彎曲頭頸部及胸部,身體曲度增加,會壓迫到耳朵、眼晴、臉部、頸動脈、頸椎、心、肺、胃腸等器官,此不良睡姿對身體健造成的威脅,分析如下:心、腦血管慢性疾病:中午是人體全身血液循環最快時刻,趴桌午睡因嚴重彎曲頭頸部及胸部,會壓迫頸動脈、心、肺、胃腸等器官,增加心、肺負擔,加上午餐後,體內需較多血液流向胃腸來幫忙消化吸收,導致頭部血液供應不足,氧氣供應不足,引起呼吸不順,醒後會出現頭昏、眼花、耳鳴等大腦缺血缺氧症狀;加上午睡時心率逐漸減慢,流入腦部的血液減少,又加重腦部缺血,會造成植物神經系統功能出現暫時性紊亂,導致頭暈、耳嗚、腿軟、腳麻;故對心、腦血管系統係一長期傷害,將來亦可能誘發這些心、腦血管慢性疾病的形成。呼吸道疾病:趴桌午睡使身體彎曲度增加,會壓迫肺部,增加肺部負擔,又因血液、氧氣供應不足,肺部不能好好舒展,導致呼吸不順,會影響呼吸功能,尤其在女性更會因壓迫胸部,還會誘發將來心臟或乳房等之疾病。消化道疾病:午餐後體內需較多血液流向胃腸道,來幫忙消化吸收,至少需一小時才能把胃部食物排空;若餐後隨即桌上趴睡,因身體彎曲度增加,胃腸會受到壓迫,增加蠕動負擔,又體內需較多血液流向胃腸道來幫忙消化吸收,易因心臟供血不足,不利於腸胃正常蠕動,降低消化能力,易造成胃腸氣脹,引發慢性胃炎,這可能就是東方人消化道疾病較多主因。眼睛疾病:趴睡時壓迫的眼球,使眼球漲大、眼軸增長,很容易損傷眼角膜和視網膜,引起角膜變形、弧度改變,還可能導致眼壓升高,誘發青光眼。除了會影響視力,形成高度近視,增加青光眼發病率,很可能加速散光。這可能是台灣學生普遍近視原因之一。脊椎肌肉神經疾病:長時間歪扭頸部及壓迫上半身,會使頸部、肩、腰部肌肉處於緊張狀態,形成肩頸部肌肉痠痛,造成頸椎及胸椎輕微變形。一個人長期保持低頭狀態,頸部的生理彎曲呈開口向後的「C」形狀,趴桌睡時,脖子前彎,違反了頸部生理,所以睡後常感脖子酸痛,手腳麻痹。又趴桌睡時,頭部扭向一邊,造成兩邊肌肉不平衡,一邊收縮,一邊拉伸,頸部的韌帶和肌肉加倍緊張,令頸部後面肌肉疲勞過度,將重力全部集中在頸椎的骨頭上,時間一久將造成頸椎骨椎盤突出,引發頸椎病。又因長時間壓迫上半身,會引發脊柱彎曲,出現腰肌勞損等症狀。手肘尺神經疾病:趴桌睡或手托下巴睡時,手肘需向外側彎,角度較大或倚靠桌面,而尺神經在肘部內側神經處非常表淺,僅介於皮膚與硬骨間,最容易因長時間壓迫而受傷,形成尺神經病變,或神經粘連,致使無名指與小指酸痛麻,即所謂「肘隧道症候群」,嚴重時會出現「爪狀手」。手臂橈神經疾病:趴在桌上,以手臂當枕睡,會因壓迫手臂橈神經,造成手臂神經麻痹,影響正常血液循環及神經傳導,致使大姆指與食指酸痛麻,無法拿筷、筆,並導致肩痛、手臂酸痛等局部性神經麻痺。此外,趴桌午睡時,臉的顏面神經受壓迫、損傷,引發神經麻痺或臉部變形,單側頸動脈的血流量因趴睡姿勢而變小,易引發宿疾。伏案趴桌睡雖有上述七大缺點,但由於方便,在尚無有效改善方法前,至今仍為多數人採用。養生保健協會秘書長李春興博士表示,傳統趴桌午睡因其睡姿不良,可能危害人體健康,長期以往,不止個人需付出健康代價,也將增加政府及人民龐大財政支出;因而在此呼籲:國人及當局應正視這個小問題的大影響,倡導國人正確午睡習慣,睡出健康來。

寶寶呼吸有雜音 原來是喉頭軟化症

寶寶呼吸有雜音 原來是喉頭軟化症#呼吸道

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小兒科唐瑄伶醫師表示,一位母親帶著4個月的嬰兒前來求診,主訴小寶寶呼吸有雜音、有鼻塞現象、喉嚨會發出呼嚕的痰音,即使吃藥也一直不會好,因此懷疑是氣管發炎,甚至要求要抽痰。經檢查診斷為「喉頭軟化症」,於是建議家長頸部墊高、頭部微揚的姿勢來改善呼吸道堵塞的問題;另改變餵食的方式來減少嗆奶的發生。唐瑄伶醫師表示,為何嬰兒在呼吸時會有雜音出現?主要是因為呼吸時氣流經過狹窄呼吸道產生亂流所致,從鼻腔、鼻咽、喉部、氣管,以至於細支氣管皆有可能,所以會造成呼吸有雜音的原因相當多,只要是從鼻孔到小氣管有阻塞,就可以產生異常的聲音。其中以喉頭軟化症佔了最大的成因。唐瑄伶醫師說,喉頭軟化症是一種良性症狀,是因為先天性喉部軟骨發育沒成熟,喉部組織架構支撐成熟度不夠所導致。尤其在吸氣時會因負壓增加,部份喉部組織會陷入呼吸道而造成吸氣性的呼嚕呼嚕聲,稱為喘鳴聲。一般而言,患有喉頭軟化症的寶寶差不多出生4週左右就開始聽到呼嚕呼嚕的呼吸聲。當2個月左右吸氣力量以及流量較足夠時,就開始聽到典型的喘鳴聲。尤其在哭鬧不安時,用力吃奶時,平躺加上頸部往前傾時,上呼吸道感染時,喘鳴聲會更加明顯,更加大聲。此時往往會被帶到兒科門診做進一步檢查而被診斷。唐瑄伶醫師指出,喉頭軟化症主要的臨床診斷,是經由病史(父母所提供)以及完整的生理檢查,就足夠做喉頭軟化症的診斷。不過有些嚴重的病童則須要應用到喉鏡、支氣管內視鏡,來做更進一步的檢查。唐瑄伶醫師表示,喉頭軟化症的寶寶大多約在2歲左右,軟骨發育更加成熟後,症狀就會逐漸改善,甚至消失。這類寶寶大多活動力都不錯,最大的困擾是吸氣性的喘鳴聲,如果沒有其它合併問題,並不需要接受特別治療,可以跟其它寶寶一樣健健康康的成長。若有合併較嚴重的問題,當呼吸道堵塞越來越厲害時,容易導致缺氧,會更加快呼吸次數,這就增加了嗆奶、吸入性肺炎的機會。有些孩子還會合併胃食道逆流,進而造成喉部發炎的情况。以上這些問題若導致生長發育不良,體重減輕等現象時,必需提早就醫。唐瑄伶醫師提醒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多多注意呼吸道及餵食的情况。可嘗試讓寶寶頸部墊高、頭部微揚的姿勢,來改善呼吸道堵塞的問題。餵食方面可以分斷餵奶或使用十字型奶嘴,來減少嗆奶的發生。「喉頭軟化症」總結:是最常見的嬰兒喘鳴原因。症狀為吸氣性喘鳴聲。哭鬧、出力、餵食時,喘鳴聲會加重,趴睡則減輕。嬰兒呼吸中止,發紺,生長不良,表示嚴重型喉頭軟化症,需提早就醫。病程逐漸改善,觀察即可;如有逐漸嚴重,則需提早就醫。處理方式即細心照顧及症狀治療,少數孩子需做進一步檢查及治療。如果對照顧喉頭軟化症寶寶有任何問題,可多和小兒科醫師討論。

注意個人衛生避免飛沫傳染 H1N1就不需恐慌

注意個人衛生避免飛沫傳染 H1N1就不需恐慌#呼吸道

打開電視報章雜誌等媒體,最觸目驚心的是H1N1新型流感的流行及死亡案例的增加,人人自危,其實如果我們能靜下心來了解H1N1的來龍去脈,是可以大大減少感染的機會。注意個人衛生避免飛沫傳染H1N1新型流感傳染途徑與季節性流感類似,主要是透過飛沫傳染與接觸傳染,所以個人平時之預防措施:1. 遠離感染來源:避免前往人潮聚集處及至醫院探訪病人及戴口罩。2. 注意個人衛生:養成勤洗手的習慣。3. 注意個人保健:規律運動、均衡飲食。克流感的治療效果很好感染H1N1 新型流感,主要是透過飛沫傳染與接觸傳染,一般成人在症狀出現前1 天到發病後7 天均有傳染性。其症狀與季節性流感類似,包括發燒、咳嗽、喉嚨痛、全身酸痛、頭痛、寒顫與疲勞,有些病例出現腹瀉、嘔吐症狀。其中發燒、全身酸痛 是比較典型的表現,民眾若是不幸發生上述症狀,也不必恐慌,不見得一定是新型流感, 此時應戴口罩並儘快就醫。如果快速檢驗為陽性則可高度懷疑是H1N1, 此時可以免費口服克流感藥物治療。即使確定感染新型流感民眾也不必害怕,因為比起SARS,新型流感的死亡率低很多 而且克流感的治療效果也是很好的。注意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禮節有發燒等類似H1N1 新型流感症狀的民眾,應戴口罩並儘快就醫,並應注意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禮節:(一)有咳嗽等呼吸道症狀時應戴口罩,當口罩沾到口鼻分泌物時,應立即更換並丟進垃圾桶。(二) 打噴嚏時,應用面紙或手帕遮住口鼻,若無面紙或手帕時,可用衣袖代替。(三) 如有呼吸道症狀,與他人交談時,儘可能保持1 公尺以上距離。(四) 手部接觸到呼吸道分泌物時,要立即澈底清潔雙手。(五) 生病時應在家休息,除就醫外,儘量避免外出。

小感冒併發肺炎個案激增 家長切莫輕忽

小感冒併發肺炎個案激增 家長切莫輕忽#呼吸道

寒假一過,家中唸幼稚園的小寶貝又要上學去了,光田綜合醫院特別提醒家長,要小心注意孩子的健康狀況,即使是小感冒也輕忽不得。每到冬季感冒病號特別多,尤其是嬰幼兒,幾乎都逃不過感冒的侵襲。區區一點流鼻水、咳嗽,對大人而言或許不算什麼,但對嬰幼兒來講,卻是健康的一大威脅。近來光田綜合醫院小兒科就發現有十多例嬰幼兒因感冒併發雙球菌感染而引起的肺炎個案,部分病例還出現肺積水等嚴重的症狀,幸好透過及時發現和治療,都未引起膿胸的嚴重結果。光田綜合醫院小兒科周宇光主任表示,一般上呼吸道的病毒感染稱之為感冒。亦即指聲帶以上的咽、喉、鼻腔等病毒感染;而氣管炎則指聲帶以下的氣管發炎;若再向下感染,便形成了支氣管炎、小支氣管炎或支氣管性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而嬰幼兒因抵抗力較弱,常常因感冒而引起小支氣管炎、支氣管性肺炎或細菌性肺炎等的併發症。 雖然普通感冒一般症狀輕微,如流鼻水、微咳、偶有頭痛、疲勞、腸胃症狀,經一星期左右身體多會復原。但在腺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時,在持續一週左右的感冒症狀之後,常常病情反而變得更嚴重。有厲害的帶痰咳嗽、急促的呼吸,甚至有鳴喘的情形出現。同時亦可能會有發燒或嘔吐、腹瀉等症狀一併出現。這種小支氣管炎或支氣管性肺炎的情況在嬰幼兒特別容易發生,尤其在冬季。故我們必須隨時注意嬰幼兒感冒的變化情況。周宇光主任表示,小支氣管炎一般病程為兩週,但帶痰咳嗽、流鼻涕的情況可能會持續一個月或更久。在這期間如果又得到新的感冒,則會使原先的症狀再重來一次,這就是家中有在幼稚園唸書的小孩、嬰幼兒之感冒很難在短期復原的主要原因。此外,氣管在病毒感染後,局部的抵抗力會降低,易增加細菌侵入的機會,故部分嬰幼兒在這過程中會得到細菌性肺炎的併發症。此時嬰幼兒除了有帶痰音咳嗽的症狀加重外,還有會有高燒、活動力變差、呼吸變得困難與急促等症狀,醫師提醒家長切勿忽視病情,一定要趕緊帶孩子就醫診療,並配合適當的抗生素及支持性治療,以免進展到肺積水,甚至膿胸、肺膿瘍等併發症。在感冒的治療與照護方面,感冒初期用止咳、化痰與止流鼻水的藥物為主;但在病情進展到流膿鼻涕、鼻塞時,對嬰幼兒應加上鼻部的護理與治療。此時用暖霧氣沖洗鼻部,軟化膿鼻涕,再加以適度的抽吸,便可使嬰幼兒有鼻部舒暢的效果。而有支氣管炎的嬰幼兒,用蒸氣吸入化痰,加上胸部抽痰的物理治療,可加速氣管痰液的清除,縮短疾病天數。對於細菌性肺炎的治療,除上述的支持性治療外,要加上抗生素治療,才能有效治療肺炎。要是病情進展到膿胸,更需要插胸管排膿。周宇光主任表示,針對預防肺炎雙球菌引起的肺炎、腦膜炎、中耳炎等感染,目前最有效的方式是施打預防針,也就是肺炎雙球菌的疫苗。通常在出生第二個月就可施打,可與同時間的三合一或四合一等疫苗一起注射。愈早施打,就能愈早得到防護力。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