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

攝護腺藥勿自亂停 當心小腹鼓如山

攝護腺藥勿自亂停 當心小腹鼓如山#膀胱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攝護腺肥大症造成的排尿功能障礙是老年男性最常見的泌尿道問題。攝護腺位於膀胱出口和尿道交接處,攝護腺肥大會壓迫尿道,增加排尿阻力使得解尿困難。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柯明中主任指出,在急診室類似這樣的場景-攝護腺肥大合併阻塞的案例並不少見,輕則飽受漲尿、導尿之苦;嚴重時則可能影響膀胱、腎臟功能留下後遺症,究其原因常和病人未按時服藥或突發其他疾病吃藥不慎有關。因吃感冒藥而自行停掉攝護腺藥 導致膀胱鼓如山一位身體挺硬朗的80歲男性,唯一的毛病攝護腺肥大在規則服藥下,解尿狀況也還順暢,直到幾天前一場感冒,因為鼻塞流鼻水嚴重,所以治療鼻塞流鼻水症狀的藥份量也較重,於是就自行把攝護腺藥物停了。第一天還好,只覺得小便比較用力、速度變慢;第二天就覺得解尿很吃力,斷斷續續、滴滴答答,一晚起來尿了7、8次;到第三天中午是ㄧ滴尿都尿不出來,病人被送到急診室時表情痛苦,小腹鼓得像座小山,導尿出來將近1000cc。甲型交感神經抑制劑 使排尿順暢柯明中主任說明,攝護腺肥大症狀包括:開始解尿時的等尿感、尿徑細小、尿流速度變慢中斷、餘尿感、急尿頻尿、夜晚睡覺時尿量不多卻要起來小便很多次。有些藥物雖可使腺體產生某種程度縮小,但通常仍需服用一種「甲型交感神經抑制劑」的藥來放鬆腺體內的平滑肌,以減少尿道壓迫使排尿順暢,腺體增生是結構性的變化,除非手術切掉它,否則它就是堵在那裡,因此症狀嚴重時若不手術治療就需規則服藥,突然停藥解尿就會不順,甚至尿不出來。治療鼻炎藥物、止瀉藥以及酒精 都會影響排尿功能柯明中主任提醒,除了未規則服藥外,有些藥物的不慎使用也會影響排尿順暢,甚至尿不出來,臨床上較常遇到的是感冒藥的不慎使用,因其中治療鼻塞、流鼻水的成份常含有甲型交感神經促進劑,會造成膀胱出口及攝護腺內的平滑肌收縮而使膀胱出口被收縮的更緊,更增排尿阻力;止瀉藥的不當使用也會造成排尿困難及尿滯留,因其抗乙醯膽鹼的成份會抑制膀胱排尿肌肉收縮功能,使膀胱排空力量降低;酒精除了會抑制膀胱排尿功能外,也降低大腦對漲尿的感覺,所以飲酒過量也會增加攝護腺患者產生尿滯留的風險。避免隨意停藥或增減藥物劑量柯明中主任最後提醒,現今醫藥發達,攝護腺肥大患者,除了手術外有很多治療選擇,藥物的療效不難達到解尿順暢,只是民眾仍需有正確用藥觀念,並與醫師配合,偶有突發疾病最好尋求醫師協助,避開藥物禁忌方能維持好的生活品質。

持續數週脹尿痛 竟是疝氣膀胱掉落

持續數週脹尿痛 竟是疝氣膀胱掉落#膀胱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名72歲的吳姓老翁持續數個星期,只要脹尿左邊陰囊就會鼓鼓的不舒服,尿完不舒服感又稍微緩解。到泌尿科教學門診求診,經醫師陳韋志理學檢查發現老翁非單純疝氣,凸起物不像腸子或其他組織,進一步安排電腦斷層掃描發現凸起物竟是膀胱。長期用力解尿或便祕 膀胱容易掉到外側豐原醫院泌尿科總醫師陳韋志表示,疝氣的成因很多,器官掉到鼠蹊部外側導致疝氣,其主要是長期解尿用力或便祕,加上鼠蹊部周邊脆弱,膀胱長期解尿用力,就容易掉到外側,造成病人脹尿時出現不舒服感,解尿後又有緩解症狀發生。肌肉層明顯裂孔 將膀胱推回再縫補避免再次疝氣豐原醫院泌尿科主任林德祺表示,術中看見患者的肌肉層明顯產生缺陷,膀胱經由肌肉裂孔掉到陰囊位置形成疝氣,復位過程中礙於裂孔大小已經固定,因此再將裂口稍微撐大,才能順利將膀胱推回原來的位置,縫補裂口避免再次發生疝氣情形。疝氣可能會有腸子卡住的風險 盡快就醫處理陳韋志醫師提醒,只要發現有疝氣情形,建議盡快就醫處理,不要害羞而不就醫。只要有疝氣的問題,就會有腸子卡住的風險。這名老翁經由術後將膀胱推回原來的位置後,解尿時也不再覺得有不適感。

泌尿道反覆感染 大腸膀胱瘻管害的

泌尿道反覆感染 大腸膀胱瘻管害的#膀胱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長期臥床的90歲黃姓婦人幾個月前因反覆發燒送醫,後來檢查出泌尿道反覆感染,卻始終找不出病因,甚至曾經因此發生敗血性休克,醫師在三檢事都找不出病因,在裝設導尿管後意外發現原來是大腸膀胱間的瘻管,造成大便跑到泌尿道致感染,經外科手術後改善。導尿管混雜疑似糞便的物質臺中慈濟醫院腎臟內科主任陳一心表示,高齡病人不明病情的反覆發燒,可能是淤尿排不乾淨,建議裝上導尿管,想不到婦人導出來的不只是尿,還混雜疑似糞便的物質。陳一心主任指出,導尿管液體正常的情形下不應該有大便,會混入糞便的原因極有可能是大腸膀胱的瘻管。經電腦斷層檢查,原來腸子和輸尿管旁邊的膀胱出現瘻管,懷疑移動病人時壓力較大,大腸糞便從通道滲到膀胱,以致憩室發炎,引發大腸靠近膀胱的地方反覆慢性感染。長期臥床造成大腸憩室陳一心主任表示,臨床慢性憩室發炎造成大腸膀胱瘻管十分少見,通常「腸道與膀胱出現瘻管」症狀是癌症病人進行放射治療後的併發症。他表示可能是患者長期臥床造成大腸憩室,憩室又剛好接近膀胱,造成兩者通道相通,最後由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做一個造口手術,終於改善婦人反覆感染問題。陳一心主任指出,容易發生大腸憩室的族群包括65歲以上的長輩、家族史、肥胖、偏愛精緻食物者。建議多吃高纖、少加工的食品,多運動,讓身體更健康。

膀胱注射玻尿酸 健保8月給付

膀胱注射玻尿酸 健保8月給付#膀胱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針對膀胱輸尿管逆流而造成反覆感染的病人,除了口服抗生素及外科療法外,中央健保署經過開會討論後,決議新增經膀胱內視鏡注射玻尿酸的醫材,納入健保給付,患者不需開刀即可改善尿液逆流的問題,並溯及自105年8月1日起實施。尿液逆流 恐引發腎衰竭在正常情況下,人體尿液由腎臟過濾及滲出,經輸尿管輸送至膀胱,當儲存到一定尿量後,再由膀胱收縮和尿道放鬆而排出體外,但某些人因先天性缺陷或其他病因,造成膀胱輸尿管逆流(vesicoureteral reflux,VUR),嚴重時尿液會逆流至輸尿管的上端或腎盂,甚至可能因此損害腎功能或引發腎衰竭。腎萎縮、腎衰竭必須洗腎臨床醫師發現,經常因尿路感染而反覆發燒的嬰幼兒及兒童中,約有30~50%是因泌尿道的解剖結構異常,包括先天發育不全或因輸尿管長度過短,以致造成膀胱輸尿管逆流,其中又以女性及小孩較為常見,這類病人如果未能妥善治療,會進一步出現腎結痂或腎萎縮,最後因腎衰竭而必須洗腎。矯正輸尿管 成功率逾95%傳統治療膀胱輸尿管逆流方式有2種,一是採內科療法,口服抗生素來預防泌尿道感染,其次則是採外科療法,是將輸尿管重新植入膀胱,藉此矯正輸尿管出口控制尿液流向的功能,其成功率有95%以上,後者適用的對象,通常是嚴重逆流的患者,或服用預防性抗生素卻仍反覆尿路感染者。每年230人受惠 支出800萬為降低病患接受手術治療風險,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同意把經膀胱內視鏡注射玻尿酸的醫材納入健保給付,含有玻尿酸的凝膠製劑及輸尿管口注射用的針具,溯及自105年8月1日起實施,有泌尿道感染或腎臟結痂病史可使用,每年約230人次受惠,費用支出約800萬元,健保署未來會持續將新功能特材納健保,減輕經濟負擔。 

甲型阻斷劑 助頻尿族「治水」

甲型阻斷劑 助頻尿族「治水」#膀胱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年過50,時常會頻繁的想上廁所,到了廁所,卻又只能滴出一點點,排尿困難,這都是因為攝護腺肥大擠壓到膀胱,使得儲尿空間被壓縮,才會一直想上廁所,但又因為膀胱被擠壓,因此排尿變得吃力,最常發生在銀髮族身上。逾50歲 每年進行經肛門指診台灣男性攝護腺癌罹患率已攀升至10大癌症發生率第5位,建議50歲以上的男性民眾,應定期每年檢驗血清PSA濃度及進行經肛門指診,若早期發現,在第2期以下者,可以根治,且治癒率很高,若是第4期,發現時若擴及其他器官且有併發症時,應迅速把體內睪固酮素降到最低,切除雙側睪丸,是最快的方法。5甲型還原酶抑制劑 改善排尿臺南市立安南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石欣衛說,除了甲型阻斷劑外,還有一種常用藥物治療攝護腺肥大,叫做5甲型還原酶抑制劑(5αreductase inhibitor),此藥物會破壞攝護腺生成,所以通常會使的攝護腺縮小,進而達到改善排尿的目的,當然除了藥物治療以外,手術治療攝護腺肥大也是主要選擇。切除增生攝護腺 使尿道順暢手術治療大約為2種,一種是傳統尿道內視鏡攝護腺刮除手術,另一種則是經尿道內視鏡雷射攝護腺汽化手術,主要都是切除攝護腺尿道的增生攝護腺,使攝護腺尿道通暢,進而改善排尿。排尿難、尿潛血 盡快治療攝護腺肥大跟排尿問題常被聯想在一起,銀髮族較常發生攝護腺肥大的問題,除了攝護腺肥大以外,攝護腺也可能會長腫瘤,稱之為攝護腺癌,有腎結石患者也較容易感染攝護腺癌,治療不同,有排尿問題,包含頻尿,想尿卻又尿不出來、夜尿、排尿困難、尿潛血等,應該至泌尿科門診尋求進一步的評估檢查及治療。 

抗利尿荷爾蒙 解救夜尿族!

抗利尿荷爾蒙 解救夜尿族!#膀胱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當夜尿來襲時,大多數人都抱持著能忍則忍的心態,受不了才會起身如廁,除非睡前喝過量的水分,否則正常人在清晨,才會起床將膀胱累積的尿量排出,但是有些人即使晚間已刻意減少水分的補充,在夜晚卻非得起來排尿1次以上,且尿量占全天尿量的1/3以上,依然經常夜尿,便稱之為夜尿症。腎臟、高血脂病人 易生多尿症夜尿症的原因很多,除了跟身體的荷爾蒙分泌之外,與新陳代謝疾病、情緒因素或是膀胱、尿道的生理病理學變化都有關係,可能是來自於睡前服用利尿劑,像是患有糖尿病、腎臟病、高脂血症等新陳代謝疾病的病人,血清中的滲透壓增加,水分會大量的由組織液流到血管內,而促成尿液製造的增加,產生多尿症。膀胱過動、出口阻塞 應記錄排尿量花蓮慈濟醫院泌尿科醫師郭漢崇表示,有夜尿症的老人,很可能是因為膀胱過動症,或是膀胱出口阻塞,或是抗利尿荷爾蒙不足等問題,有夜尿症的老人,只要仔細的進行診斷,記錄夜間排尿量,並檢查其膀胱與尿道的功能是否有不正常的地方,便可以給予正確的診斷與治療。抗利尿荷爾蒙 可減少尿液製造針對患有膀胱出口阻塞的病人,則可以使用藥物來減少尿道的阻力,而患有膀胱過動症的老年人,則可以給予藥物來降低膀胱的活性以及敏感度,對於有抗利尿荷爾蒙分泌較少的老年人,可以在夜晚睡眠前,給予適量的抗利尿荷爾蒙,補充血清中抗利尿荷爾蒙的濃度,使夜間尿液得到濃縮,而減少尿液的製造。對於老人而言,泌尿系統逐漸失去功能,尿意變的更加明顯,導致老人家容易在半夜起身時,常因為視力模糊或是行動不便,發生跌倒骨折或是頭部外傷的情形,甚至是因瞬間溫差,引發心肌梗塞,腦中風等,需要特別注意。 

老翁解尿困難、頻尿 膀胱藏6顆大石頭

老翁解尿困難、頻尿 膀胱藏6顆大石頭#膀胱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82歲的陳先生,出現解尿困難、頻尿、血尿有一陣子了,去醫師經腹部X光檢查一看,膀胱內有六顆三角形的大石頭,連右側輸尿管內也有多顆大大小小的結石。進一步發現,他的攝護腺巨大、往膀胱內增生,右側腎臟也因輸尿管結石合併阻塞已有中度腎積水現象。衛福部臺南醫院泌尿科陳俊孚醫師說,泌尿道結石有三高的特性:發生率高、盛行率高及復發率高。而泌尿道結石如果造成尿路「阻塞」,就容易發生疼痛症狀而讓人警覺,例如輸尿管結石阻塞產生腎絞痛、尿道結石阻塞形成解尿疼痛、尿滯留等。但是疼痛的症狀並非絕對會發生,其他泌尿道結石可能產生的症狀還有:小便出血,有時會以腹痛、噁心、嘔吐、腹脹、等腸胃症狀表現,還有的以頻尿、下腹悶脹、外生殖器疼痛表現。結石處理方法依大小、位置而定臨床上對於泌尿道結石處理的方法,需根據大小、位置、成分和患者的尿路構造、身體狀況做選擇。體積太小、無症狀的泌尿道結石不一定要處置,甚至患者終身未察覺也有可能。然而一旦有症狀或併發症如感染的泌尿道結石就需要處理。體積小、偏泌尿道下段有可能自行排出的結石,可以藉助藥物、增加水分攝取和運動等方式將石頭排出。然而若是結石的體積太大、位置太高不易排出或是形成明顯阻塞時,應考慮採取措施擊碎或取出結石,可以實施體外震波術、內視鏡碎石術或是傳統開刀取石手術等。而泌尿道結石形成和預防,大致上是從飲食、運動和解尿習慣著手。攝取足夠水分、均衡飲食不挑食、根據結石成分改變攝食習慣、適度運動、定量解尿不憋尿等才是有效預防結石生成的方法;一旦結石有症狀發生,應該尋求泌尿科醫師協助處理。

10公分子宮肌瘤壓膀胱 婦人漏尿飄異味

10公分子宮肌瘤壓膀胱 婦人漏尿飄異味#膀胱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名48歲女性,多年前檢查出罹患子宮肌瘤3公分,期間並無不適,醫師建議觀察即可,但近期頻尿嚴重,白天就算沒有喝水也要跑10次廁所,身上偶而還會出現尿騷味,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回去婦產科追蹤檢查發現肌瘤已經達10公分,西醫建議開刀處理,患者因為懼怕開刀隨即前往北市聯醫中醫科治療,經中醫約2個月的針灸與中藥治療,情形已改善。北市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周宗翰醫師表示,子宮肌瘤壓迫膀胱導致的頻尿,通常在月經來臨前會比較嚴重,因為子宮經來前會充血,使子宮壓迫膀胱導致頻尿情形更加嚴重,當然兩種病症在婦女身上也可能同時出現,因為知道自己罹患子宮肌瘤後,女性朋友心理容易產生壓力,這也會導致膀胱過動症,肌瘤在子宮的大小與位置也決定患者頻尿嚴重程度。針灸改善循環、代謝 不再滴滴答答周宗翰指出,中醫在治療肌瘤引起的頻尿,以及膀胱過動症的治療方式常以針灸為主,可改善氣機循環以及調整身體的水分代謝,也能舒緩膀胱過動的神經,這包含放鬆子宮壓迫膀胱的狀態。但是肌瘤太大,嚴重壓迫膀胱引起的頻尿或是已經嚴重漏尿狀況,建議要西醫手術處理,中醫再做後續的調養。周宗翰建議女性朋友,在日常生活上必須減少刺激性飲料攝取,生活作息要正常,出門前要先解尿,睡前少喝水,每次排尿要儘量將小便排空,平時可多做提肛與骨盆底肌肉運動。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