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水

腎臟病患照護有一套 擺脫洗腎恐懼

腎臟病患照護有一套 擺脫洗腎恐懼#喝水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健保「腎臟病患照護計畫」讓台灣擺脫洗腎發生率世界第一的惡名,成效良好。署立雙和醫院腎臟內科吳美儀主治醫師強調,腎臟病患生活上有些習慣,務必要特別注意。低油低糖低鹽的健康概念很重要,除此之外腎臟病患更要注意預防感染、勿亂用藥物,維持正常的作息及運動的習慣以及多喝水、不憋尿,而且切忌不可吃楊桃。正常人平時應多喝水、不憋尿,減少泌尿道感染,若飲水不足,脫水也會影響腎臟功能。飲水最好是一般開水,並注意水污染問題;對於不常運動的人,不可把運動飲料當開水來喝,當過多的電解質進入身體,易造成電解質異常。而養成規律的日常生活作息,能使身體更健康、抵抗力較強,對改善腎臟病也會有幫助。另外要特別注意的是一般人常會因為頭痛、腰痠背痛等,而自行到藥房購買止痛藥服用,這對一般人可能影響不大,但腎臟病患卻可能因此使腎功能惡化,所以一定要避免;不論何種疼痛,最好就醫檢查,由醫師處方開藥服用。如果已經是慢性腎臟疾病的患者,吳醫師表示,及早進行飲食控制,可保護殘餘的腎臟功能、延緩衰竭的速度及接受透析治療(洗腎)的時間。建議病患與營養師商討適合自己的飲食計畫。像是降低蛋白質攝取量,因腎臟無法將身體所代謝的含氮廢物排出體外時,適度的降低飲食中蛋白質的攝取量可減少廢物產生,而在腎功能進展到不同時期,對蛋白質攝取量的控制是不同的,此部分需經由營養師針對個人的疾病狀況,與病人共同討論出符合個人的飲食計畫。另外也要注意攝取充分且足夠的熱量慢性腎臟病在飲食上有不少限制,常有病患因自我限制過於嚴格而造成熱量不足,因熱量攝取不足,會引起身體組織蛋白質的分解,也會因此產生過多的含氮廢物,因此,慢性腎臟病病患需攝取「適量」的「高生理價」蛋白質(如蛋、奶、肉、魚、黃豆等),來維持及修復身體組織。磷、鈉、鉀離子都須經由腎臟排出,體內若積存過多,會造成身體或生命的危險。因此,必需配合定期抽血,瞭解自己目前的狀況來調整飲食,此外注意水分的攝取,因慢性腎臟病初期較不需要控制水分的攝取,最後也要避免吃楊桃,對腎臟病患者而言,楊桃中的成分可能導致神經毒性,發生一直打嗝等腸胃症狀、甚至昏迷,尤其是吃太多、空腹或在脫水的情況下食用將更嚴重,因此最好盡量避免。(資料來源:健康九九 健康專欄)

多喝水很健康?一天應該喝多少?

多喝水很健康?一天應該喝多少?#喝水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沒事多喝水、多喝水沒事」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廣告詞,許多人也總認為喝水很健康,不過到底一天到底應該喝多少水,怎麼喝才能喝得健康?衛生署表示,每人1天至少要補充1200c.c.至1500 c.c.水分,至於需要喝多少水也會因體重而不同,女性體重一般比男性輕,許多女性為了愛美或健康而喝了過量的水,反而造成水腫、或眼睛腫。水是生命的泉源,人體內有60%到70%由水構成,影響著身體各項運作與循環,人體沒有食物可以撐10 天,沒有水卻3 天就死亡,由此可知水對我們的重要性與深刻的影響。至於人體1 天應該補充多少水?衛生署指出,其實,我們平常飲食中就可以攝取約1000~2000c.c.水分,因此真正需要另外補充的水量應為2000c.c.~2500c.c.。此外,也可以從排尿量來估算喝水量,一般人一次排尿量約 300 c.c.~ 400c.c.,1 天若上 7~8 次廁所,加上呼吸及皮膚所散失的水分,每人1天應該補充的水量約為2000~3000c.c.。衛生署也提醒,喝水不要一口氣猛灌喔,因為這樣反而更不健康,曾有研究發現,如果一口氣喝下500c.c.水,用超音波檢查會發現腎臟有水腫現象,表示已經超過腎臟負荷。因此,喝水要一口一口慢慢喝,1小時不超過1000c.c.,每次不超過200c.c.。由於每個人活動量及排汗、排水的情況不同,因此要喝多少水及喝水的時機也需因人而異,需不需要喝水,並不是以是否口渴為判斷標準,因為如果已有口渴的感覺,通常身體已經缺水一段時間,有脫水狀態了,因此瞭解自己要不要喝水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觀察小便的顏色,如果顏色比啤酒深,就表示喝水量太少,要多喝一點水了。另外需要多喝水的症狀中,最常見的就是便秘了,多喝水可以使大便柔軟容易排出。如果有腸胃炎,因拉肚子排出較多水分,也要多喝水,症狀輕微補充白開水即可,較嚴重時可補充電解質。還有感冒也要補充水份,因為感冒發燒使體溫上升,增加身體的水分散失,水也是很好的天然化痰藥,因此咳嗽的時候,多喝水可以將痰稀釋,幫助病毒排出,感冒就會好得快。(資料來源:全民健康保險雙月刊第92期)

飲食太精緻又不喝水 小心結石找上你

飲食太精緻又不喝水 小心結石找上你#喝水

苗栗大千綜合醫院泌尿科主任陸兆明醫師說,觀察近10年來因泌尿道結石而接受治療的病患,其年齡有逐漸下降之趨勢,分析結石之成分,雖仍是草酸鈣、磷酸鈣結石最多,但原本佔有率約5%~10%的尿酸結石已越來越常見(此乃指發生率,並非真的經由X光片『看見』,因為尿酸結石於X光片是無法看清楚,甚至完全看不見的)。陸兆明醫師表示,探究其原因,不外乎飲食型態的轉變,包括有偏食習慣的年輕族群、過量的高營養精緻食物、以及各式瓶裝飲料盛行,使大家反而很少喝白開水,無形中食入過量之草酸、磷酸化合物以及含鈣、普林的食物,使尿中該類成分之濃度升高,在加上水分不夠用以稀釋,便引發尿中形成結晶,逐漸日積月累再凝聚形成結石。結石凝聚形成的地點,主要在腎臟,因為腎臟的構造上有很多小房間(腎盂上、中、下腎盞集尿系統,且越來越細),凡是尿液流動性不佳之局部(例如下腎盞),即易形成結石沉澱,或是合併有腫瘤、舊的創傷或發炎結疤造成排尿通道之狹窄等,皆會促進結石形成。陸兆明醫師指出,另外關於個人體質、家族遺傳,例如高尿鈣症、高尿酸血症等等,也會使同一家族的人同病相憐,但幸運的是,結石之診斷、治療並不複雜、困難,可迅速經由內科或外科方式解除病人的痛苦。且若心存警覺、多喝開水,結石復發的機會是可明顯減少的。

腎結石的主因不是三聚氰胺 水喝太少才是重點

腎結石的主因不是三聚氰胺 水喝太少才是重點#喝水

三聚氰胺的事件越來越嚴重,甚至一些塑膠容器遇熱也會產生三聚氰胺,有醫師說法表示,誤食過多的三聚氰胺容易引發腎結石。台中林新醫院泌尿科醫師張靜閔表示,其實引發腎結石的主要原因是水分攝取不足所引起,所以每人每天平均要補充2000c.c.的水分,才不會導致腎臟結石。張靜閔醫師表示,其實大多數腎結石病患者都是因為飲水量不足所引起,其次才是飲食問題或代謝功能不佳所引發的腎結石。而在所有的腎結石當中,有80%為草酸鈣結石,其次是磷酸鈣結石,當人體尿液中的草酸鈣濃度過高,水分攝取量卻很少的時候,草酸鈣經過日積月累後,就會沉積在腎臟形成草酸鈣結晶。張靜閔醫師說,結石的主要成份大都來自於日常飲食,含量較高的草酸鈣食物有波菜、綠茶、巧克力、加工過後的豆干、豆腐、加入石灰的檳榔等,這些東西都要盡量避免為宜,最好方法是避免攝取高草酸食物。此外,先天性代謝功能不佳的病人也會導致腎結石,因為這些病人體內的草酸鈣,容易在腎臟造成堆積、結晶,引發腎結石。還有運動量少的人也容易有腎結石產生,這是因為運動量少的人,鈣容易從骨質代謝出來,在血液中形成高血鈣,在代謝的過程中,容易在腎臟產生堆積,造成腎結石。張靜閔醫師提醒,腎結石初期幾乎沒有不適感,許多人都是感覺腰部疼痛後才就診,當發現腰痛、血尿、頻尿現象、泌尿發燒灼熱感時等,都有可能為腎結石病症,提醒民眾記得就醫檢查。目前的治療方法有體外碎石、微創手術、開口手術等方式來消除結石。醫師提醒最後提醒民眾,如果經過結石手術後的人,如果仍然水喝太少、飲食控制不良,還是會產生結石,因此最好養成每日喝下2000c.c.的水、並且減少草酸鈣食物的攝取,才是最好的辦法。正確使用美耐皿容器 健康有保障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802腎結石患者不能喝豆漿? 適量喝沒問題啦!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351多喝水對健康無益? 恐致低鈉血症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1375

天氣熱水喝不夠 當心尿路結石

天氣熱水喝不夠 當心尿路結石#喝水

父親節快到了,每天為工作打拼的爸爸可要記得多喝水,以免惹病上身。泌尿科醫師指出,近來氣溫不斷攀升,加上水喝得不夠,尿路結石的求診民眾也跟著增加。提醒大家平時要多喝水,多運動。 大林慈濟醫院泌尿科醫師盧誌明表示,尿路結石好發在三十至五十歲之間,男性的比例比女性高。另外,也和遺傳有關。結石通常在腎臟形成後脫落,在腎臟內也不易產生疼痛,但如果卡住輸尿管造成阻塞,依位置不同,分別會引起腰部、生殖器以及尿道口等劇烈疼痛。有的人也會出現噁心、血尿以及排尿不順暢,如果不及時處理而導致發炎,甚至可能引發敗血症導致死亡。 盧誌明說,現在治療方式主要以體外震波將結石擊碎,再將碎粒取出或經由尿液排出,病人在術後會出現血尿以及排尿困難等,大多是正常現象,無需擔憂。術後除了需要多喝水,也要避免食用含鹽量高的食物,並定期回診追蹤檢查。 盧誌明提醒,夏天是尿路結石的好發季節,因高溫易導致大量流汗,如果水份補充不足就容易使尿液中結石成分濃度增加,因此最好多喝水,並搭配適當的運動來幫助排尿。檸檬酸也可以有效抑制結石的結晶產生,民眾可多吃含有檸檬酸的水果如檸檬、葡萄柚、以及柑橘類的水果。他提醒有結石病史的民眾要盡量少吃含有草酸高的食物,例如蘋果、波菜。 延伸閱讀「水喝不夠小心尿路結石」: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1663

口渴才喝水大錯特錯! 三不五時就該補充

口渴才喝水大錯特錯! 三不五時就該補充#喝水

喝水看似是件平凡簡單的事情,箇中學問多為人所忽視,水帶給人體的助益卻是最不容小覷!你真的會喝水嗎?曾任輔仁大學食品科學系教授的陳雪娥說:水是構成人體的主要成分,以男性來說,有60至70%是水,女性則約有50%,視個人體質與活動量評估攝取水分的量,比起盲目大量飲水,「適量喝水更重要」!不就是當口乾舌燥時才喝水嗎?陳雪娥強調:「口渴喝水是不對的!」人體一天至少需要攝取2000c.c.的水,亦可粗估換算成8杯水,她說,需要平均分配,比如早上起床喝一次,每隔兩小時再喝,每次至少250至300c.c.,睡前一個鐘頭不要喝水,避免失眠,且三餐中若有搭配湯品,可斟酌飲水量。想必大家都曾聽過「溫水較容易被人體所吸收」,陳雪娥指出,目前並無相關科學證實這項說法,但是盡量少喝冰水,選喝接近自己體溫的水來得好!坊間瓶裝水多到不可勝數,陳雪娥認為,衛生、安全、潔淨是選擇飲用水的三大準則,此外,她特別提到,必須慎選飲水,WHO就曾多次警告長期飲用「純水」,恐怕會提升罹患慢性病、心血管疾病與癌症機率。陳雪娥進一步解釋,由於純水中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含量極低,甚至完全沒有,且透過平時攝取食物無法補充足夠的鎂、鈣。且陳雪娥曾進行一項研究發現,人體持續飲用6週純水,會導致GOT與GPT上升,因此正確喝水對肝功能也有極大的關聯性。

您不可不知的「喝水美學」

您不可不知的「喝水美學」#喝水

「水噹噹的肌膚」是一句讚美的話,清楚表達了水對皮膚的重要性,因為健康的肌膚需來自水的滋養與美化。其實,皮膚像植物一樣,水的滋潤絕對不能少。水對皮膚的作用影響很大,如果皮下的水份儲藏豐富,皮膚就會緊繃不鬆弛,缺水的皮膚將會失去彈性而呈現皺紋,因此水份攝取多寡與肌膚的飽滿、光澤、彈性有關。水不僅美化人的皮膚,更是所有生物賴以為生的要素,或許有人可以四十天不吃東西,但卻不能超過三天沒有喝水,您聽過「急救的黃金七十二小時」嗎?這七十二小時就是指一個人只要三天(72小時)沒喝水,生命將會嚴重受到威脅。所以,我們不僅為了美麗,要維持身體的健康,喝水這個維生的技能,您絕對不能不去留意。其實水幫助美化肌膚外,另一個主要目的,就是幫助身體排毒,例如身體重要的排毒器官皮膚、大腸與膀胱都需要足夠的水份才能協助發揮他們的功能,達到排除身體毒素的功用。人體內約存有40公升的水,所有器官都含有水,例如血液有80%是水,腦組織有68~84%的水,肝臟有76%的水,就連堅硬的骨頭也有10~40%的水,而且我們每天都會流失大量的水份,當然也會受活動量及週遭環境而影響。通常,身體每天的排尿量約1500CC,加上皮膚汗水與肺部呼吸蒸發以及腸道排便所需,每日會流失2000~3000CC水,因此每天水份的補充最好在此範圍,也就是專家建議的每天至少喝2000cc的水,這是有他的道理的。然而,許多人都有個錯誤的觀念就是「渴了再喝」,但是研究發現一旦身體產生口渴的感覺,其實體內已經嚴重缺水了,身體長期缺水會影響身體各個器官組織的運作,甚至會抑制了身體口渴的反應,因此會讓越不正常喝水的人,越不會有口渴的感覺,當然也就不會去喝足身體所需的水,久而久之,就會產生肩頸僵硬、眼乾、便秘或者不太排汗…等現象。喝水要喝得健康是要有時間性的,規律的飲食是現代人養生保健最基本的原則,而生活中的飲食除了「食」之外,另一個「飲」,則是應強調適時喝足乾淨的水。其實宇宙天體有規律運作的法則,人體也有一套生理時鐘的運作機制,俗語說「順天則昌,逆天則亡」,這句話用在人體機能的維持,受限於生活作息的調控,是有他其中的道理。飲食需要規律,且有時間性以順應身體機能的運轉。三餐進食的黃金時間,是早餐七點到九點之間,即臟腑循環的胃經,中餐建議十一點到下午一點之間,晚餐則以五點到七點之間最合適。餐餐間隔最好在四到六小時之間,同時遵循「早餐吃得好,中餐吃得飽,晚餐吃得少」的飲食調控原則,越晚吃越飽的餐點可是加速身體老化的致命原因。另外,喝水的時機,最好在餐與餐之間,其中以早上7點以前的大腸經與下午三到五點間的膀胱經,喝充足的水更能達到排毒代謝的功效。同時,掌握在飯前半小時與飯後一個半小時喝水較適當,較不會造成身體的負擔,如水腫或脹氣的問題。最好早上喝500~1000cc,可分兩次,一次起床時,一次上午十點到十一點之間,下午兩點到五點可分三到四次共喝800~1000cc,睌上儘量不要喝太多水、湯或咖啡因、酒類等飲品。只要每天記得喝足乾淨水,長期下來能促進身體代謝和排毒,同時也能緩和肩頸僵硬、眼乾或便秘、脹氣等問題。因此,要使自己變得美麗又輕鬆,適宜的喝水是身體每日保健必須執行的生活習慣。記得!可別輕忽喝水這個小動作,適時的為自已身體補充必要的水喔!

食補不如”水”補!

食補不如”水”補!#喝水

健康意識抬頭,越來越多民眾都開始注重養生之道。其實要讓身體健康並不難,由於水份是組成人體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只要掌握喝水的時間與量,就能維持身體細胞的正常運作與促進新陳代謝。一般人每天至少要喝2000cc以上的水但要選在什麼時機喝水?怎樣喝水才能有效被人體吸收呢?從人體的經絡運行來看,《黃帝內經》記載,早上五點到九點,是走到大腸經與胃經,因此在這段時間內空腹喝水,可以使腸胃甦醒、有助於清除宿便。下午三點到五點則是走到膀胱經,這段時間補充水份,則有助膀胱排除體內廢物、促進泌尿系統的代謝。此外,專家也建議,睡前可適當飲用一小杯水,可以維持血液流暢,防止腦血栓的形成。喝水除解渴、調節體溫、運輸養分之外,還有幫助減肥的功效。根據伊朗籍的貝曼格利醫師研究,由於飲食習慣是根據飢餓的疼痛、渴的感覺有關,兩者都是表現在身體同一部位,因此經常過度進食的人,通常是因為身體缺水,而把渴的感覺誤認為餓。要解決這個問題,就是在三餐進食前半小時喝一杯水,餐後兩個半小時再喝一杯水;如此一來,進食量也會明顯減少,但晚餐過後應減量,以免造成水腫。此外,提醒民眾喝水時不要太常喝冰水,應以接近室溫的冷水為佳,可減少對腸胃的刺激。日本醫學專家也研究指出,在水質上如果能飲用經過電解後的鹼性水(pH值介於9.0-9.5為佳) ,由於是屬小分子團的水,較易於人體吸收,滲透力强,長期飲用也可有效改善腸胃道功能,像是消化不良、胃酸過多等症狀,針對生活壓力大、經常外食的上班族群,算是簡單又健康的保健之道。日前中國科學界也針對長壽村研究,提出長壽的秘訣,除了健康飲食、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性格開朗外,最重要的是飲水健康。由此可見,「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水補」,給身體喝水,是健康長壽的不二法門,但提醒腸胃較虛弱的民眾,喝水時最好小口小口地飲用,才不會對身體造成負擔!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