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水

連日高溫來襲!中暑不可喝冰水 當心喪命

連日高溫來襲!中暑不可喝冰水 當心喪命#喝水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清明時節掃墓祭祖,可要多加補充水分,近日連日高溫,若補充水分不足,恐怕會引起中暑休克的危機,醫師表示,日前就有一名九十歲老翁,掃墓時因中暑突然休克暈倒,若突發中暑,請勿給予冰水飲用,以免造成血管劇烈收縮,不能急救。 老人、小孩 休克性中暑高危險群童綜合醫院急診室吳肇鑫醫師表示,當暴露在高溫環境,造成體溫超過41.1度以上,合併有神經功能異常(如昏迷、抽慉),即稱為熱中暑;常是因為體溫調節能力失常所致,造成排汗功能異常無法散熱,老人、小孩、慢性疾病與酗酒者均是高危險群。輕微中暑為臉色發紅、口渴、頭暈、噁心、心悸、四肢無力等症狀;症狀惡化時加上胸悶、血壓下降;嚴重時即突然昏迷。吳肇鑫指出,在掃墓時發現家人出現不適現象時,可先將病人移至陰涼通風處,墊高頭部。意識清醒者,多補充水份和鹽水;若病人失去知覺,出現噁心、嘔吐症狀,就不可以再補充水分。接著幫助病人坐起或側臥,頭偏向一側,保持呼吸道通暢以防止嗆到。掃墓要注意!曬太陽不得超過十五分鐘也可以用冰水袋冰敷頸部、腋下及腹股溝等處,讓動脈循環慢慢降溫冷卻;但是不可以讓病人喝冰水或全身浸泡冰水降溫,會導致血管收縮、急救時無法電擊的併發症。吳肇鑫呼籲,因為墓地遮蔽物少,天氣炎熱時容易直接曝曬在陽光下,為避免造成中暑現象,應多喝水,並且陽光下直接曝曬勿超過15分鐘;當出現中暑症狀時,切勿不可以喝冰水或全身泡冰水,否則易造成全身性血管收縮更不易散熱,最後導致心律不整,以及因為皮膚上有水而急救時無法電擊。

真男人!妙齡女減肥太超過 荷爾蒙失調竟長胸毛

真男人!妙齡女減肥太超過 荷爾蒙失調竟長胸毛#喝水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美食當前,要發揮堅強毅力,拒絕誘惑,吃正餐時,更要東挑西揀,最好有油的、有糖的全都去掉,才能展露減重的真正精隨,以免練功不精,無法擊退肥肉大軍,但是減重真要如此辛苦嗎?恐怕費盡招數,使盡刀劍,反而走火入魔,壞了健康!就有一名大一女學生,因為下定決心,要在短時間內達到減重成果,不料,平日她竟開始實施超嚴苛減重計畫,只吃蔬菜,喝白開水,其餘食物一概不碰,此外,為了再加快速度,天天出門跑步更是不可少,長期下來,竟導致她荷爾蒙大亂,停經長達四個月,胸部竟還冒出根根分明的黑色胸毛,雖狂瘦十公斤,但也真的讓她一夕之間變成「真男人」。許多不孕婦女 都是年輕過度減重所致「門診上常出現類似個案,」中醫師吳明珠回憶,許多不孕症婦女,都會想要透過中醫來調體質,但有些各案就是莫名難調,結果時常掀起衣服,就會看見條條分明的妊娠紋擱在上面,一問之下,這些案例都曾經在年輕時期嚴苛的減重過。她強調,像是上述這名個案,如果持續不正常的減重下去,放任月經持續失調,就可能在未來成為不孕婦女,女性切莫過度減重,以免傷害健康。然而,根據一份減重副作用的調查卻指出,不少人全都落入過度減重的陷阱之中,這份調查分析一萬四千名,曾經有減重經驗的族群,調查顯示,高達四分之一的受訪者,曾餓到昏倒送醫,誇張指數排名第一;近兩成情況也十足壯烈,反而因激烈減重「復胖」,愈減愈重;再來則是有一成五的女性,因為減重導致荷爾蒙失調,月經久久沒來,這些人恐成了未來不孕症找上的主要目標。減重依體質調理 加快甩肉速度吳明珠呼籲,依照中醫的觀點,減重應按照體質來進行調整,像是胃熱型,就須少吃熱燥性食物,亦或氣血兩虛型,則要注重補氣補血,並加速代謝,才能讓減重在合理且健康的情況下,事半功倍。她也建議,正在減重的族群,能適當的利用無糖豆漿來增加飽足感,補充營養,餐前可喝一瓶,再依序喝湯,吃菜、肉、飯,能有效「提前感到飽足」.減少進食量,達到健康減重的目的。

餐前養成喝水習慣 減重「開外掛」加倍快

餐前養成喝水習慣 減重「開外掛」加倍快#喝水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春節時期,假期歡愉,大吃大喝,無肉不歡,熱量計算全都拋向雲外,而年節一過,站上體重機,臉色必定面露鐵青,你是這樣的年節失控族嗎?那相信年後減肥,肯定是開工以來,生活上的必要功課之一!但事實上,有一種方法能夠助減重事半功倍,此法不是繁如十年功,更不是大把銀子才能買來,其實只要養成「餐前喝水的習慣」,就能讓減重的速度,瞬間「開外掛」。餐前喝水 三個月內「莫名」多減兩公斤根據美國《肥胖》期刊的研究指出,研究中發現,飯前喝杯水,三個月內能夠多減下兩公斤的體重。研究將48位55~75歲的人分為兩組進行低熱量飲食,並讓其中一組在餐前先喝500cc的水,三個月後有喝水組減輕7公斤,沒喝水組只減輕5公斤;而且有喝水組的減重速度也較快,減4公斤只需5週,沒喝水組則需要9週才有同樣的效果。後續追蹤還發現,繼續維持飯前喝水習慣的受試者,不但沒復胖,體重還可再減輕。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組表示,喝白開水可維持身體正常代謝、排除廢物,促進體內循環,食物中多種營養素也需溶於水才好吸收利用,而且喝水不會變胖。 減重期間早餐必吃 避免基礎代謝率降低除了喝水減重之外,董氏基金會許惠玉主任也指出,減重期間早餐一定要吃,才能避免基礎代謝率變低,且分量需7、8分飽,以免過度飢餓而失控暴食;睡前3~4小時也不要再進食。另外,用餐時少配line、臉書或電視,會不容易在腦中產生飽足訊息,並分心以為沒吃飽而吃過量的食物。董氏基金會提醒,減重沒有速成法,如飢餓、斷食、高蛋白、單一食物、代餐等極端方法反而可能愈減愈肥,也不要太斤斤計較體重計上的數字,保持良好的飲食和運動習慣,在過程中感覺自在、舒服,才是最長久的體控方式。

眼神上吊、狂抽蓄!女童竟因喝水 造成「水中毒」

眼神上吊、狂抽蓄!女童竟因喝水 造成「水中毒」#喝水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每當寶寶感冒、拉肚子時,家長往往因擔心脫水、水攝取量不足,都會猛灌水,但若是過度補充,恐會引發水中毒!日前,一名1歲7個月的女童,因罹患腸胃炎,狂拉肚子,家長擔心她拉到脫水,所以,額外為她補充大量水分,在短短2天內,就喝了將近3公升的水。使得她突然出現全身抽蓄、眼神上吊快30分鐘,嚇得家長趕緊將她送醫檢查,結果就醫時,已出現低血鈉、低滲透壓的症狀,經詢問後才發現,她是因在短時間內攝取大量的水分,所引起的水中毒,所幸及早就醫治療,目前她恢復良好,且並無留下任何後遺症。昏睡、痙攣要注意 恐是水中毒徵兆三軍總醫院小兒部徐萬夫醫師表示,對於腎臟不成熟的嬰幼兒來說,若在短時間內給予大量水分,造成腎臟無法將水分排出,即可能會造成血液中電解質被稀釋,進而發生低血鈉、低血清滲透壓的情形,且嚴重時,甚至會導致細胞水腫,引發一連串神經學方面的症狀。既然如此,到底該如何知道水分是否補充足夠?一般來說脫水的表現,會有黏膜皮膚乾燥、尿量減少等情況,如果發現尿量跟平時差不多,甚至更多,但嬰幼兒依然沒有精神、昏睡、痙攣時,就可能是發生水中毒了。為避免補充過多水分,醫師建議應以體重來做計算,10公斤以下的嬰幼兒,每公斤應給予100C.C.即可,而10公斤以上者,則是每公斤給予50C.C.。成人的保健觀念 並不適合套用於兒童上最後,徐萬夫醫師提醒民眾,兒童不是成人的縮影,所以,成年人的衛生保健、疾病照護觀念並不適合用於兒童身上,在發生脫水時,水分的補充與電解質平衡都須全面評估,太多太少都不好,因此,當兒童發生任何症狀時,應盡速就醫檢查。

台灣人!你為什麼要那麼討厭「喝水」

台灣人!你為什麼要那麼討厭「喝水」#喝水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放眼望去,在車潮川流不息的路旁,總會有招牌醒目的飲料店,等著顧客光臨,打開電視機,偶爾也能瞧見茶飲廣告,正以各種姿態,勾起購買慾望,在茶飲與飲料商機日漸龐大的情況下,各大廠商無非使盡力氣招攬客人,無論用香甜解渴的冰飲,或是透過機能無糖茶,不同品牌,各領風騷,然而,在茶飲風潮大行其道的現今,使台灣許多民眾喝慣了「重口味」茶飲,見「白開水」竟開始退避三舍。《優活》觀察,愈來愈多的民眾排斥喝水,甚至在「白開水」身上,加諸水腫、瘦身困難、增加腎臟負擔等莫須有罪名,但事實上,人們要打開抗老、養生、瘦身、預防疾病的關鍵鑰匙,無非他人,就是最易取得的「水」。英國女記者乖乖喝水 一個月後回春焦點先轉移到英國,不久之前,一名四十二歲的女記者莎拉史密斯.因有長期消化不良與頭痛的問題,所以治療她的醫師,建議她每天喝足三公升的水,而她實行計畫的第一天,也開始天天拍照,紀錄喝水的變化歷程,就在一個月後,竟發現她的樣貌出現了重大的改變,包括皺紋、黑眼圈明顯變淺,讓原先蒼老的模樣,頓時年輕了不少,就連頭痛症狀也減輕許多。綜觀整理國外對於喝水的研究發現,喝足水分可以提高注意力、提高免疫力、提高身體代謝能力、增加身體熱量消耗、預防感冒、抗憂鬱、預防癌症等多項好處,顯見喝水對於身體的重要性,但探究這些「好處」的背後,是否因為人們每天喝下的水分,總是不夠一天身體的需求量,導致身體失去原有的正常機能,才會有喝足水分,身體突然就像吃了「大力丸」的各種研究呢?國人厭惡喝水 健康拉警報曾有媒體調查指出,國人喝水習慣不佳,高達三成以上的民眾,每日喝水不超過1000c.c,甚至不超過500c.c,反而每天一杯含糖飲料的民眾佔多數,「現在飲料那麼多,口味多種好喝,誰還會在意喝水?」預防醫學醫師洛桑加參指出,不願意喝水的民眾愈來愈多,其中還有部分民眾認為喝水會水腫、喝太多會對腎臟造成負擔,但對於腎臟功能正常的人,喝水反而是在保護腎臟,並非傷腎。另外,當人們花大錢研究抗老與購買抗老化妝品的同時,卻不願喝水,反而顧此失彼,老化當然繼續纏身。喝水好處多 你幹嘛不喝?洛桑加參說,喝水能夠提高代謝能力,也可加速身體排毒,加速細胞的汰換與更新,能夠抗感冒,還能夠防皺紋抗老,少喝水的人皺紋也可能比較多,且更容易便秘,引起腸癌及其他癌症的產生。營養師蘇慈閔也指出,民眾普遍認為喝水與水腫有關,單喝水其實與水腫根本毫無任何關係,水腫的主因有三,一是熬夜,二是女性月經來時,三是吃太鹹,而正在瘦身的女性,更要好好喝水,才能增加身體代謝瘦得更快。因此專家就建議,每天至少喝足2000c.c~3000c.c的水,但也不宜喝超過3000c.c,以免造成身體的負擔,此外,洛桑加參也提醒,就算是無糖茶飲,也不能代替水來喝,因咖啡因會造成失眠問題。肝膽腸胃科蕭敦仁醫師也建議,喝水「53535」要訣,即是三餐前30分鐘喝500c.c的常溫水,餐與餐之間,即早午餐之間和午晚餐之間,各喝300c.c的水,如此加起一天共喝足2100c.c的水,有助於增加飽足感、促進腸胃蠕動、增加新陳代謝等效果。

減重不等於「利尿」 反而要用力喝水!

減重不等於「利尿」 反而要用力喝水!#喝水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喝咖啡、喝茶利尿,更極端者則服利尿劑,把體內水分排掉!許多女性族群,為了能夠保持完美身形,第一個想到的方法,則是好好的讓體內的水分排除,以達降低體重的目的,但利尿的方式,不僅傷肝腎,更容易使得身體代謝率降低,恐怕越減越胖,因此,減重首要方法,不是利尿,反而是喝足「水分」每天喝上2000c.c~3000c.c的水,才能真正瘦得健康!喝水會水腫 天大減重迷思!經《優活》觀察,部分女性在減重期間,會極怕喝「水」,無非擔憂水腫的產生,導致體重降不下來,更甚者則透過利尿的方式,喝咖啡、喝茶、吃利尿劑,來讓水分排除,但根據國外研究與國內醫師的建議,均認為喝上足量的水分,每日2000c.c~3000c.c才能真正瘦得下來。喝水會水腫?簡直是天大的減重迷思,台灣肥胖研究學會副理事長蕭敦仁說,會水腫的原因,主要出自平日吃太鹹,導致體內鈉離子過多,水分就容易停留在細胞組織間,進而產生水腫。另外,心臟功能或腎臟功能較差,也會增加水腫的機會,但若把喝水等於水腫的說法畫上等號,根本是無稽之談。所以要如何喝水才能喝的健康更能瘦身?根據國外研究指出,根據兩組受測者,一組天天餐前喝水,一組則不喝水,結果發現,喝水的組別,三個月下來能多瘦兩公斤。53535 喝水減重法蕭敦仁醫師也提出喝水「53535」要訣,即是三餐前30分鐘喝500c.c的常溫水,餐與餐之間,即早午餐之間和午晚餐之間,各喝300c.c的水,如此加起一天共喝足2100c.c的水,有助於增加飽足感、促進腸胃蠕動、增加新陳代謝等效果。但醫師也提醒,一天喝的水,最好不要超過3000c.c,以免造成腎臟負擔,甚至導致水中毒。然而,喝水雖極為重要,但曾有媒體調查指出,國人喝水習慣不佳,高達三成以上的民眾,每日喝水不超過1000c.c,反而每日一杯含糖飲料的民眾佔多數,因此《優活》提醒民眾,減肥首要,則要喝足水分,並且減少含糖飲料的攝取,才能瘦的健康!

避免攝取高鹽 遠離三高發生率

避免攝取高鹽 遠離三高發生率#喝水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在台灣20歲以上的民眾就有近4成有任一三高的問題(約730萬人),依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調查發現,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病人未來五年內發生心臟病的機率是非三高民眾的1.9、1.5及1.8倍,罹患中風的機率是非三高民眾的2.8、2.9及2.4倍,由此數據可見避免三高發生是國民健康最重要的事情。生活必需品「鹽」 避免攝取過量遠離三高找上門飲食習慣中,「鹽」是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因此人家常說「多一分太鹹,少一分食之無味」。可是你知道嗎?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一公克的食鹽中含有400毫克的鈉,而鈉可以從天然食物中獲取,如果一天按照六大類食物平均攝取的話,一天約可吃入500毫克的鈉,因此,鈉的需要量從天然食物中獲取即可,不必特別從食鹽中獲取。當運動或勞動量大、流汗多時,才會缺鈉,而在正常情況下,腎臟可以排出多餘的鈉,但經年累月地吃太鹹,就會讓鈉過量累積,一來破壞身體滲透壓的平衡,造成鉀的流失,二來也使得水分積存在血管裡,導致血壓上升。聰明選購小撇步 小小技巧安心吃基隆市衛生局吳澤誠局長呼籲民眾要吃的健康,請記得購買包裝食品前有2點要注意:1)檢視營養標示之鈉含量。2)選擇低鈉(鹽)食物。除此之外,並要天天五蔬果做好「聰明吃、快樂動、天天量體重」,還有最重要的就是注意千萬不可攝取過多鹽類,才能降低慢性病發生率、有保安康。

憋尿恐腎臟炎 開車前勿大量喝水

憋尿恐腎臟炎 開車前勿大量喝水#喝水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春節將至車潮多,小心塞車憋尿影響健康!新北市立聯合醫院泌尿科杜元博醫師提醒,民眾在上車前或搭車時,應避免喝入過多水分,以免一時找不到廁所,憋尿憋出問題,曾有患者憋尿僅10分鐘,就引發腎臟發炎的嚴重病例,因此提醒,大家出門在外要注意水分攝取,避免憋尿。春節連假,四處人潮擁擠、車流量也多,開車長途旅遊最怕塞車又尿急。對此,杜元博醫師表示,長時間憋尿,要當心引發腎臟發炎、或急性尿瀦流;急性尿瀦流好發於攝護腺肥大者,或膀胱收縮不好之女性身上,症狀是起初憋尿時,會很想排尿,但隨時間愈來愈久,就演變成膀胱膨脹,卻尿不出來的窘境。特殊個案:10分鐘就腎臟炎對此,杜元博醫師提醒民眾,開車上路前盡量不要喝太多水,或是碰到廁所就盡量先排空尿液,避免塞車憋尿,引起腎臟發炎或急性尿瀦流等後遺症;醫師說明,每個人憋尿容忍程度不同,門診中曾碰過憋一次尿,且僅有10分鐘,卻引發腎臟發炎的個案,民眾需自行留意。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