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水

避免攝取高鹽 遠離三高發生率

避免攝取高鹽 遠離三高發生率#喝水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在台灣20歲以上的民眾就有近4成有任一三高的問題(約730萬人),依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調查發現,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病人未來五年內發生心臟病的機率是非三高民眾的1.9、1.5及1.8倍,罹患中風的機率是非三高民眾的2.8、2.9及2.4倍,由此數據可見避免三高發生是國民健康最重要的事情。生活必需品「鹽」 避免攝取過量遠離三高找上門飲食習慣中,「鹽」是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因此人家常說「多一分太鹹,少一分食之無味」。可是你知道嗎?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一公克的食鹽中含有400毫克的鈉,而鈉可以從天然食物中獲取,如果一天按照六大類食物平均攝取的話,一天約可吃入500毫克的鈉,因此,鈉的需要量從天然食物中獲取即可,不必特別從食鹽中獲取。當運動或勞動量大、流汗多時,才會缺鈉,而在正常情況下,腎臟可以排出多餘的鈉,但經年累月地吃太鹹,就會讓鈉過量累積,一來破壞身體滲透壓的平衡,造成鉀的流失,二來也使得水分積存在血管裡,導致血壓上升。聰明選購小撇步 小小技巧安心吃基隆市衛生局吳澤誠局長呼籲民眾要吃的健康,請記得購買包裝食品前有2點要注意:1)檢視營養標示之鈉含量。2)選擇低鈉(鹽)食物。除此之外,並要天天五蔬果做好「聰明吃、快樂動、天天量體重」,還有最重要的就是注意千萬不可攝取過多鹽類,才能降低慢性病發生率、有保安康。

憋尿恐腎臟炎 開車前勿大量喝水

憋尿恐腎臟炎 開車前勿大量喝水#喝水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春節將至車潮多,小心塞車憋尿影響健康!新北市立聯合醫院泌尿科杜元博醫師提醒,民眾在上車前或搭車時,應避免喝入過多水分,以免一時找不到廁所,憋尿憋出問題,曾有患者憋尿僅10分鐘,就引發腎臟發炎的嚴重病例,因此提醒,大家出門在外要注意水分攝取,避免憋尿。春節連假,四處人潮擁擠、車流量也多,開車長途旅遊最怕塞車又尿急。對此,杜元博醫師表示,長時間憋尿,要當心引發腎臟發炎、或急性尿瀦流;急性尿瀦流好發於攝護腺肥大者,或膀胱收縮不好之女性身上,症狀是起初憋尿時,會很想排尿,但隨時間愈來愈久,就演變成膀胱膨脹,卻尿不出來的窘境。特殊個案:10分鐘就腎臟炎對此,杜元博醫師提醒民眾,開車上路前盡量不要喝太多水,或是碰到廁所就盡量先排空尿液,避免塞車憋尿,引起腎臟發炎或急性尿瀦流等後遺症;醫師說明,每個人憋尿容忍程度不同,門診中曾碰過憋一次尿,且僅有10分鐘,卻引發腎臟發炎的個案,民眾需自行留意。

夏日消暑無負擔 記住喝水5要訣

夏日消暑無負擔 記住喝水5要訣#喝水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炎熱的夏日,許多家長及學生會購買含糖飲料消暑解渴,但含糖飲料不僅無法解渴,熱量更是不可輕忽!1杯700毫升的珍珠奶茶有的熱量高達550大卡,相當於28顆方糖的熱量,易因攝取過多熱量,造成過重及肥胖,增加慢性疾病的罹患風險,國民健康署建議民眾多喝白開水,取代含糖飲料,可以省錢、消暑、解渴又健康。 依據衛生福利部「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顯示,成人平均每日攝取含糖飲料熱量141大卡、高中生為200大卡、國中生為156大卡、國小生為119大卡。若全國6-64歲人口中(約1,950萬人),平均每週有一天少喝150大卡的含糖飲料,一年預計可減少1,521億大卡熱量,約等於減少2萬公噸的體重,平均每人可瘦1公斤! 多喝白開水除了可以減少熱量攝取,擺脫肥胖及慢性病威脅外,亦可維持體溫恆定預防中暑,並透過排除尿液、汗以及糞便清除體內廢物,促進腸胃蠕動進而預防便秘,以及避免尿道發炎。為鼓勵民眾多喝白開水,國民健康署特提出「喝白開水5要訣」: 1.「起床一杯水」:身體一整晚都沒攝取水分,起床後先喝下一杯500毫升的溫開水,促進腸胃蠕動、防止便秘。 2.「用餐配杯水」:無論是在家或在外用餐,桌上準備一杯500毫升的水,幫助腸道消化,取代含糖飲料避免過多熱量攝取。 3.「外出要帶水」:準備500毫升以上的水壺,外出運動時隨身攜帶隨時補充水分,增加運動時的血液循環,並避免脫水的發生。 4.「好好喝的水」:可在白開水中加入少許檸檬及各種新鮮水果,或加入茶葉泡製冷泡茶。 5.「1,500的水」:養成每天喝至少1,500毫升白開水的好習慣,且要分多次喝、慢慢喝,喝得太快太急,或一次喝太多,反而會造成身體不適。

平均每50分鐘 就有1人死於糖尿病

平均每50分鐘 就有1人死於糖尿病#喝水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你是愛喝飲料不喝水,愛吃甜食不運動的人嗎?當心糖尿病找上門!糖尿病是國人常見的慢性病,根據統計,2005年因糖尿病死亡的人數就已破萬,平均每50分鐘就有1人死於糖尿病,增加率是十大死因攀升速度較快之一。糖尿病初期症狀不明顯基隆市衛生局表示,多數糖尿病患的發病初期,都沒有明顯症狀,除非驗血糖,否則不容易發現,但糖尿病發病十年後,就容易產生視網膜病變、神經病變及腎病變,甚至可能導致失明、洗腎、截肢等不可恢復的併發症。糖尿病患者應盡量控制血糖值衛生局指出,要診斷是否罹患糖尿病,可觀察吃飯前後的血糖值,若飯前血糖值高於126mg/dl、或飯後的血糖值高於200mg/dl,只要符合其中之一,都屬於「糖尿病」。衛生局提醒糖尿病患者,要盡量保持飯前血糖值控制在80~120mg/dl以內、飯後血糖值控制在140mg/dl以內、糖化血色素控制在7%以下,血壓收縮、舒張壓不超過130/80mmHg,減少病情惡化的機會。防糖尿病 生活習慣最重要衛生局呼籲民眾,預防勝於治療,生活習慣還是最重要,平時攝取均衡飲食,最好少鹽、少油、少糖、多纖,營造動態生活、養成運動習慣、限制菸酒、保持正常體重,才是減少罹患糖尿病的根本之道。

職業司機不敢多喝水 長途駕駛易患尿道炎

職業司機不敢多喝水 長途駕駛易患尿道炎#喝水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沒事多喝水、多喝水沒事」不只是句廣告台詞,更是許多人一直奉行的健康準則,但對於需長時間駕駛的計程車與大客車司機,每天一坐上駕駛座忙得沒時間、也沒地方解尿,怕上廁所不方便,根本不敢多喝水。家醫科洛桑加參醫師表示,身體70%由水分組成,若水喝得太少,除了容易引起尿道發炎外,嚴重還可能導致尿結石、腎臟衰竭等疾病,呼籲民眾每日應喝足至少2000c.c.的水,多喝水、多排尿才是遠離尿道炎的不二法門。職業司機、久坐上班族最易罹患尿道炎覺得解尿疼痛、有灼熱感,甚至尿液伴隨著血尿?要小心!你可能罹患尿道炎了。洛桑加參醫師表示,尿道炎是細菌入侵尿道所造成的發炎反應,臨床上常見引起原因是「水喝太少」,如果再加上又有「憋尿」習慣,容易導致細菌在尿道孳生,引起發炎反應,高風險族群如:職業司機、經常長時間久坐的上班族或工程師,都應要特別提防小心。水分攝取不足 嚴重恐致心臟衰竭尤其最近氣溫創新高,酷熱的天氣讓醫院急診室擁入熱中風、中暑、心臟衰竭的病患,台安醫院心臟血管外科袁明琦醫師提醒,在酷熱環境工作,或因工作因素如廁不便者,無論多麼不方便也一定要多補充水分,因為一旦身體水分不足,就會讓血液變得濃稠,引起代謝問題,嚴重還可能導致心臟衰竭與腎衰竭,建議民眾,若擔心如廁困難,市面上有販售的攜帶型集尿器,可視情況使用,千萬不要憋尿。洛桑加參醫師提醒,要杜絕尿道炎上身,每天喝水量至少為2000c.c.,因為水喝得多可以增加尿量,有助細菌沖離泌尿道系統,同時也要記得千萬別憋尿,以免尿液長時間積存在膀胱內,引起細菌滋生進而發炎。此外,一旦發現自己排尿疼痛、不明血尿時,一定要立即就醫,記住!「多喝水」、「多排尿」才是遠離尿道炎的不二法門。

樂閱讀/睡前喝一杯水 和疲勞說再見

樂閱讀/睡前喝一杯水 和疲勞說再見#喝水

多喝水能舒緩不安,幫助睡眠一般來說,成人一天所需要的水分大約是2公升,由於食物中也包含水分,因此,從開水或飲料中攝取的水分,只需要1.4公升。在炎熱的夏天或激烈運動後,人體因為大量排汗,就必須補充流失的水分。即使沒有流汗,水分也會從身體蒸發。因為覺得自己沒有流汗,就不補充水分,容易出現脫水現象。即身體流失水分,導致鈉與鉀的含量不平均,會讓人意識不清、頭暈目眩等。脫水時,絕對不可以一直喝水,因為人類的身體需要適當的鈉含量,也就是鹽分。若只喝水,會讓水分增加、鈉含量減少。所以,含鈉飲料就是「脫水」時最好的選擇。緊張時,記得多喝水人類只要一陷入不安的情緒中,就會出現口渴的現象。當不安與緊張的情緒越來越高漲時,交感神經就會變得很活躍;開始出現心悸、爆汗,甚至連唾液分泌也會受到影響。因為交感神經變活躍,就會使身體不易分泌唾液。所以,當你感到緊張時,記得多補充水分。那麼,有什麼「水」可以舒緩不安感呢?水可以分成硬水和軟水兩種,由「硬度」決定硬水和軟水的標準。「硬度」指的是水中的礦物質與鎂的含量,再將其總含量化為數據。礦物質與鎂含量較高的水是「硬水」,含量較少的稱為「軟水」,礦泉水也有軟水和硬水之分。睡前喝1杯水,避免流失水分「硬水和軟水,哪一種比較健康呢?」──我也曾思考過這個問題,假如礦物質和鎂有舒緩不安的效果,硬水似乎對人體比較好,而外國製的礦泉水也多為硬水。如果是運動後需要礦物質補給,及孕婦的鈣質補給,或消除便秘、減肥等,富含礦物質的硬水是較好的選擇。只是要注意,硬水別喝太多,以免腹瀉。礦泉水的成分也會因各家品牌而有所不同,可以憑自己的感覺,選擇適合飲用的礦泉水即可。軟水比較適合搭配日本料理飲用,假如平常的飲食中,就已經攝取足夠的鈣質與鎂,就不需要客外喝太多硬水。有喝酒的晚上,記得一定要喝杯水。為什麼呢?因為酒精有利尿作用,很容易造成身體出現輕微的脫水狀態。雖然因為睡前喝水,導致晚上常跑廁所,降低睡眠品質。但是,假如睡前不補充水分,很容易造成輕微的脫水,因為水分會在睡覺時,不知不覺地流失。4撇步,輕鬆「喝」出健康!1)流汗的時候,喝含鈉(鹽分)的水。2)硬水有舒緩不安的功效。3)睡前喝1杯水,幫助睡眠。4)緊張的時候,多攝取水分。醫生的建議Doctor's Advice/成人每天所需的水分是2公升,為了不讓身體脫水,記得提醒自己多喝水。不過,盡量不要用飲料取代白開水,以免越喝越胖。(本文作者/西多昌規)(摘自/15分鐘擺脫疲勞/采實文化出版) 

飲料不等於水 多喝水從小培養

飲料不等於水 多喝水從小培養#喝水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喬慧/採訪報導)根據董氏基金會調查指出,國小學童口渴時,僅45%會選擇喝白開水,第二選擇為運動飲料,再來是奶茶、紅茶等飲品,為提倡孩童多喝白開水概念,董氏基金會今(14)日在北市公館國小舉行記者會,呼籲父母和師長應多把關,不要提供含糖飲料給孩童,從小養成孩童良好的喝水習慣。 現代人常習慣口渴就喝含糖飲料,許多孩子甚至有喝飲料等於喝水的錯誤觀念,董氏基金會主任許惠玉強調,飲料中的高糖分、色素和香料,除了是造成兒童肥胖的主因,也會增加新陳代謝症候群、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胰臟癌等慢性病的罹患機率,更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目前市售飲料中,各式茶類、咖啡飲品多數都含有咖啡因,在藥理學上,過量攝取咖啡因會出現耳鳴、心跳加速等現象,且只要固定攝取,就算少量也會出現咖啡因依賴的狀況,流行病學研究也發現,即使每日攝取少量咖啡因,也會影響兒童與青少年的睡眠品質與白天睡眠狀況。碳酸飲料含有許多的咖啡因及磷,會影響身體對鈣的吸收與利用,對成長中兒童有負面影響,甚至可能進一步增加罹患骨質疏鬆症與骨折發生機率。為了讓孩童多喝白開水,董氏基金會建議家長及老師除了不主動提供兒童含糖飲料外,家中也不宜擺放含糖飲料,因為同時有飲料和白開水,只有20%的孩童會選擇飲用白開水,且家中有放含糖飲料的孩童飲料攝取為家中沒放含糖飲料孩童的兩倍。同時家長也應該以身作則,在孩童面前多喝開水,且勿把含糖飲料當作獎賞。  

三餐飯前喝500c.c.水 3個月多瘦2公斤

三餐飯前喝500c.c.水 3個月多瘦2公斤#喝水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喬慧/採訪報導)美國維吉尼亞大學曾有研究指出,同樣在減肥中,飯前有喝500c.c.水量者,三個月可以多瘦2公斤,今年美國哈佛大學一項包含12萬人的大規模研究也顯示,若以一杯水取代一杯含糖飲料,4年中可以避免體重上升0.49公斤,若取代一杯果汁則可避免增加0.35公斤,減重醫師表示,多喝水可增加飽足感,並促進行陳代謝,減肥者一天最好喝下2000c.c.水量。自2010年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學院研究出來後,關於多喝水能增進減肥功效的概念,就多了實證醫學的驗證,專長肥胖醫學的肝膽腸胃科醫師蕭敦仁表示,飯前喝500c.c.水可增加飽足感,會減少正餐的攝取量,再來是人體許多生化反應都需要水的參與,多喝水可以促進行陳代謝,這兩個作用加在一起就可以提高減肥的功效。蕭敦仁說,一般會鼓勵減肥者一天攝取2000c.c.水量,且遵守「53535」法則,指的就是三餐飯前喝500c.c.的水,然後上午10點、下午3點,兩餐中間再喝300c.c.的水,就可以達到一天2100c.c.的飲水量,飲用的水最好是選擇20度左右的涼水,冰水及過熱的水都不宜。(圖片取自/優活健康網)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