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水

樂閱讀/睡前喝一杯水 和疲勞說再見

樂閱讀/睡前喝一杯水 和疲勞說再見#喝水

多喝水能舒緩不安,幫助睡眠一般來說,成人一天所需要的水分大約是2公升,由於食物中也包含水分,因此,從開水或飲料中攝取的水分,只需要1.4公升。在炎熱的夏天或激烈運動後,人體因為大量排汗,就必須補充流失的水分。即使沒有流汗,水分也會從身體蒸發。因為覺得自己沒有流汗,就不補充水分,容易出現脫水現象。即身體流失水分,導致鈉與鉀的含量不平均,會讓人意識不清、頭暈目眩等。脫水時,絕對不可以一直喝水,因為人類的身體需要適當的鈉含量,也就是鹽分。若只喝水,會讓水分增加、鈉含量減少。所以,含鈉飲料就是「脫水」時最好的選擇。緊張時,記得多喝水人類只要一陷入不安的情緒中,就會出現口渴的現象。當不安與緊張的情緒越來越高漲時,交感神經就會變得很活躍;開始出現心悸、爆汗,甚至連唾液分泌也會受到影響。因為交感神經變活躍,就會使身體不易分泌唾液。所以,當你感到緊張時,記得多補充水分。那麼,有什麼「水」可以舒緩不安感呢?水可以分成硬水和軟水兩種,由「硬度」決定硬水和軟水的標準。「硬度」指的是水中的礦物質與鎂的含量,再將其總含量化為數據。礦物質與鎂含量較高的水是「硬水」,含量較少的稱為「軟水」,礦泉水也有軟水和硬水之分。睡前喝1杯水,避免流失水分「硬水和軟水,哪一種比較健康呢?」──我也曾思考過這個問題,假如礦物質和鎂有舒緩不安的效果,硬水似乎對人體比較好,而外國製的礦泉水也多為硬水。如果是運動後需要礦物質補給,及孕婦的鈣質補給,或消除便秘、減肥等,富含礦物質的硬水是較好的選擇。只是要注意,硬水別喝太多,以免腹瀉。礦泉水的成分也會因各家品牌而有所不同,可以憑自己的感覺,選擇適合飲用的礦泉水即可。軟水比較適合搭配日本料理飲用,假如平常的飲食中,就已經攝取足夠的鈣質與鎂,就不需要客外喝太多硬水。有喝酒的晚上,記得一定要喝杯水。為什麼呢?因為酒精有利尿作用,很容易造成身體出現輕微的脫水狀態。雖然因為睡前喝水,導致晚上常跑廁所,降低睡眠品質。但是,假如睡前不補充水分,很容易造成輕微的脫水,因為水分會在睡覺時,不知不覺地流失。4撇步,輕鬆「喝」出健康!1)流汗的時候,喝含鈉(鹽分)的水。2)硬水有舒緩不安的功效。3)睡前喝1杯水,幫助睡眠。4)緊張的時候,多攝取水分。醫生的建議Doctor's Advice/成人每天所需的水分是2公升,為了不讓身體脫水,記得提醒自己多喝水。不過,盡量不要用飲料取代白開水,以免越喝越胖。(本文作者/西多昌規)(摘自/15分鐘擺脫疲勞/采實文化出版) 

飲料不等於水 多喝水從小培養

飲料不等於水 多喝水從小培養#喝水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喬慧/採訪報導)根據董氏基金會調查指出,國小學童口渴時,僅45%會選擇喝白開水,第二選擇為運動飲料,再來是奶茶、紅茶等飲品,為提倡孩童多喝白開水概念,董氏基金會今(14)日在北市公館國小舉行記者會,呼籲父母和師長應多把關,不要提供含糖飲料給孩童,從小養成孩童良好的喝水習慣。 現代人常習慣口渴就喝含糖飲料,許多孩子甚至有喝飲料等於喝水的錯誤觀念,董氏基金會主任許惠玉強調,飲料中的高糖分、色素和香料,除了是造成兒童肥胖的主因,也會增加新陳代謝症候群、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胰臟癌等慢性病的罹患機率,更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目前市售飲料中,各式茶類、咖啡飲品多數都含有咖啡因,在藥理學上,過量攝取咖啡因會出現耳鳴、心跳加速等現象,且只要固定攝取,就算少量也會出現咖啡因依賴的狀況,流行病學研究也發現,即使每日攝取少量咖啡因,也會影響兒童與青少年的睡眠品質與白天睡眠狀況。碳酸飲料含有許多的咖啡因及磷,會影響身體對鈣的吸收與利用,對成長中兒童有負面影響,甚至可能進一步增加罹患骨質疏鬆症與骨折發生機率。為了讓孩童多喝白開水,董氏基金會建議家長及老師除了不主動提供兒童含糖飲料外,家中也不宜擺放含糖飲料,因為同時有飲料和白開水,只有20%的孩童會選擇飲用白開水,且家中有放含糖飲料的孩童飲料攝取為家中沒放含糖飲料孩童的兩倍。同時家長也應該以身作則,在孩童面前多喝開水,且勿把含糖飲料當作獎賞。  

三餐飯前喝500c.c.水 3個月多瘦2公斤

三餐飯前喝500c.c.水 3個月多瘦2公斤#喝水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喬慧/採訪報導)美國維吉尼亞大學曾有研究指出,同樣在減肥中,飯前有喝500c.c.水量者,三個月可以多瘦2公斤,今年美國哈佛大學一項包含12萬人的大規模研究也顯示,若以一杯水取代一杯含糖飲料,4年中可以避免體重上升0.49公斤,若取代一杯果汁則可避免增加0.35公斤,減重醫師表示,多喝水可增加飽足感,並促進行陳代謝,減肥者一天最好喝下2000c.c.水量。自2010年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學院研究出來後,關於多喝水能增進減肥功效的概念,就多了實證醫學的驗證,專長肥胖醫學的肝膽腸胃科醫師蕭敦仁表示,飯前喝500c.c.水可增加飽足感,會減少正餐的攝取量,再來是人體許多生化反應都需要水的參與,多喝水可以促進行陳代謝,這兩個作用加在一起就可以提高減肥的功效。蕭敦仁說,一般會鼓勵減肥者一天攝取2000c.c.水量,且遵守「53535」法則,指的就是三餐飯前喝500c.c.的水,然後上午10點、下午3點,兩餐中間再喝300c.c.的水,就可以達到一天2100c.c.的飲水量,飲用的水最好是選擇20度左右的涼水,冰水及過熱的水都不宜。(圖片取自/優活健康網)

喝水也會胖?攝取足夠水分減肥減更好

喝水也會胖?攝取足夠水分減肥減更好#喝水

(優活健康網記者廖詠琦/綜合報導)減肥好痛苦!有人『呼吸就會胖、喝水也會胖!』即使不吃東西,但體重還是下不來;台灣肥胖醫學會醫師方銀漢表示,曾有患者戲稱自己是海綿寶寶的妹妹泡棉寶寶,很容易吸收水分,只要一喝水,體重就會快速增加,導致一整天都不敢喝水。事實上,站在能量的角度來說,空氣以及水分本身都是沒有熱量的東西,是不會引起體脂肪的增加。相反地,如果減肥要減的好,足夠的水分攝取反而是絕對必要的!方銀漢說,人體當中有60~70%的組成是水分,所以身體的功能運作,像是廢棄物的分解,內分泌的作用、體溫的調控、組織的運作等等都需要水分的幫助,所以說人可以3天不吃東西、卻無法1天不喝水。談到體重控制,他指出,身體內的脂肪在分解的過程中需要與水分子結合、才會被代謝,所以如果體內的水分不夠,脂肪是無法充分地分解代謝的;此外,便秘也是肥胖者會遇到的問題,肥胖的人常因為活動量過少導致腸胃功能不良,因此,多補充水分可以增進腸胃道蠕動,預防便秘。 方銀漢補充,隨著個人狀況如年齡、性別、體重、工作、活動量、健康與外在條件如氣候、環境等因素,一般情況下,正常成人每日需水量為每公斤體重需要30〜40㏄的水分;但喝水並不是沒有限制,若一次喝的量過大或速度太快,血液中的電解質會不均衡,進而出現水中毒的症狀(water intoxication),患者可能出現頭暈、噁心、虛弱,甚至是身體麻痺甚、昏迷等症狀,建議大家水分攝取量以自己的體重以及活動量來計算,每日大約是2000到3000cc的範圍,每次喝水以250到300cc為限,一小時內喝水的總量不要超過1000cc,以避免產生水中毒。最後,方銀漢提醒,如果減重者本身有肝、腎或心臟方面的問題,或者是體質方面容易水腫導致不敢多補充水分者,需要做進一步的檢查評估來排除病理性的原因,建議直接洽詢專業醫師以便做相關處理。            

超級愛健康/飯前喝、早上喝 喝水也要挑時間?

超級愛健康/飯前喝、早上喝 喝水也要挑時間?#喝水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天之中你會喝多少次水,有些人卻對水退避三舍,認為它沒有味道不好入口,但你知道不喝水,對身體的傷害嗎?喝水真沒這麼簡單!如何觀察自己身體是否缺水?家醫科賴彥輝醫師表示,會先出現的反應為尿液變深,或者腋下皮膚乾燥,口渴則是在身體很缺水的狀況才會出現,且水對人體真的十分重要,因為,喝好水,才能維持人體內血液、淋巴、尿液、胃腸、呼吸和氣順暢地流動,同時維持良好的新陳代謝。身體缺水或喝過多水會造成什麼健康問題?賴醫師指出,身體缺水容易造成腎臟的負擔,腎臟、泌尿道發炎;若身體功能正常的多喝水是無害處的,但若腎功能不佳的人,必須要少量多次的飲用水,避免早腸腎臟負擔過重;水中毒的原因就是人體在大量補充水份後,沒有同時補充鹽分(電解質)。造成血液鈉離子濃度偏低(低血鈉症)。開始的症狀是頭暈、伴隨噁心、嘔吐、頭痛或全身無力、倦怠,之後會造成大腦水腫、癲癇發作、意識不清甚至重度昏迷,數小時內可能致死。常聽說,起床後先喝一杯水,對身體好是真的嗎?賴醫師也說,早上喝水是對身體有好處的,一早幫助代謝提供身體能量,也能改善便祕的問題。另一個也是許多人常說,在吃飯前先喝水,會吃得比較少?賴醫師也回應,飯前喝水基本上沒有什麼問題,確實可以避免吃太多,但醒胃一說毫無醫學根據,若腸胃不好的人,則不建議飯前喝水,會使水分稀釋胃液,不利消化。更多影音報導,請上http://ihealth.uho.com.tw/view.asp?id=487

飯前喝、早上喝? 喝水也要挑時間?

飯前喝、早上喝? 喝水也要挑時間?#喝水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天之中你會喝多少次水,有些人卻對水退避三舍,認為它沒有味道不好入口,但你知道不喝水,對身體的傷害嗎?喝水真沒這麼簡單!如何觀察自己身體是否缺水?家醫科賴彥輝醫師表示,會先出現的反應為尿液變深,或者腋下皮膚乾燥,口渴則是在身體很缺水的狀況才會出現,且水對人體真的十分重要,因為,喝好水,才能維持人體內血液、淋巴、尿液、胃腸、呼吸和氣順暢地流動,同時維持良好的新陳代謝。身體缺水或喝過多水會造成什麼健康問題?賴醫師指出,身體缺水容易造成腎臟的負擔,腎臟、泌尿道發炎;若身體功能正常的多喝水是無害處的,但若腎功能不佳的人,必須要少量多次的飲用水,避免早腸腎臟負擔過重;水中毒的原因就是人體在大量補充水份後,沒有同時補充鹽分(電解質)。造成血液鈉離子濃度偏低(低血鈉症)。開始的症狀是頭暈、伴隨噁心、嘔吐、頭痛或全身無力、倦怠,之後會造成大腦水腫、癲癇發作、意識不清甚至重度昏迷,數小時內可能致死。常聽說,起床後先喝一杯水,對身體好是真的嗎?賴醫師也說,早上喝水是對身體有好處的,一早幫助代謝提供身體能量,也能改善便祕的問題。另一個也是許多人常說,在吃飯前先喝水,會吃得比較少?賴醫師也回應,飯前喝水基本上沒有什麼問題,確實可以避免吃太多,但醒胃一說毫無醫學根據,若腸胃不好的人,則不建議飯前喝水,會使水分稀釋胃液,不利消化。

運動後猛喝水 男大生出現低血鈉險喪命

運動後猛喝水 男大生出現低血鈉險喪命#喝水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隨著暑假到來,加上四年一度的奧運氛圍感染下,造成台灣近期運動風氣盛行,但炎炎夏日中許多人為了避免運動後水分流失,在運動後便猛喝水,但三軍總醫院腎臟科陳俊吉提醒民眾,運動後不應無限制地喝水,因無限制、短時間大量飲用水分,卻可能超出身體負荷,造成「急性水中毒」,誘發「急性低血鈉」,嚴重情況甚至可能死亡。陳俊吉醫師表示,傳統上,我們都鼓勵運動時及運動後應該「多喝水」,以保健身體,且在酷熱環境下運動,經常是揮汗如雨,如果沒有適度地補充水分,很容易就造成「中暑」,以往我們都建議運動員、軍人或其他戶外活動者,應該盡量且無限制地「多喝水」,以預防或減輕可能發生的「急性熱傷害」。但,最近一、二十年來,卻衍生少數因「多喝水」而造成的「急性水中毒」(運動型低血鈉)的案例。陳俊吉醫師指出,日前一位平日健康的21歲男大生,利用暑假期間,與幾位好友相約單車環島旅行,因趕行程從一大早開始連續騎車十多小時,行程間因天氣炎熱,就大量飲用礦泉水和運動飲料(事後粗估超過十公升),傍晚結束騎乘後,男大生開始出現噁心、頭昏及頭痛等不適,自覺應該是「中暑」了,再加上尿液不多,便繼續飲用礦泉水。隨後症狀不僅沒有改善,噁心、頭痛狀況反而加劇並開始嘔吐,緊急送醫後,發現男大生沒有脫水現象,但卻呈現「低血鈉」(128 mmol/L)情形,幸好及時就醫且適當處理,沒有造成嚴重的併發症。猛灌水造成「水中毒」狀況,陳俊吉醫師說明,「低血鈉」會造成明顯腦水腫,病人會有頭昏、頭痛、噁心、嘔吐等症狀;嚴重的話,會出現躁亂、意識不清、昏迷、癲癇發作及呼吸窘迫等情形,甚至造成死亡。在國外一些長時間的競賽項目,如馬拉松路跑、鐵人三項等,已陸續有運動員因發生「運動型低血鈉」,造成不幸喪生的事件。因此各個運動醫學會都提出相關呼籲及飲水建議,提醒教練及運動員重視及預防此一可能發生的嚴重病症。

連日38度酷暑 頭暈、噁心應盡速就醫

連日38度酷暑 頭暈、噁心應盡速就醫#喝水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臺北地區近日溫度連連飆上38度高溫,酷熱的天氣型態,讓人大感吃不消,若是不特別注意,很容易發生中暑現象,初期中暑症狀如頭暈、頭痛、噁心及體溫升高等,嚴重者可能會有全身痙攣或昏迷的危險,一旦發生上述症狀應儘速遠離高溫環境設法降溫,若症狀持續則需儘速就醫。暑假來臨,碰上炙熱的天氣,中暑的案件頻頻發生,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提醒您,民眾若安排戶外活動最好避開豔陽高照的時刻,尤其在上午10時至下午2時,且盡量穿著輕便寬鬆的衣服,出門時也可適時撐陽傘、戴帽子、戴太陽眼鏡做好防曬準備,避免直接曝曬在陽光下過久,並記得多多補充水分,且不管身體是靜態或在運動,室內或戶外,都要補充水分,不要等到覺得渴了才喝水,最好每小時就喝2杯到4杯(1杯等於240cc)的涼水。另外當各機關學校辦理戶外活動時,也一定要注意場地的「防曬」,規劃陰涼區及飲水補給站,以降低參與活動人員中暑機率。在炎熱的高溫下,尤其針對戶外工作者、嬰幼兒、老年族群及慢性病患者更是要特別注意,應隨時補充水分,注意溫度的變化,否則不知不覺中就可能發生身體不適等「中暑」的徵狀,台北市衛生局提醒,若市民仍有相關疑問,可撥打市民熱線1999轉7099詢問,將由專人為您說明。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