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湯

天冷迎來泡湯季 遵守「5不」防中風

天冷迎來泡湯季 遵守「5不」防中風#泡湯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入冬寒流來襲,民眾取暖方式多元,泡湯、三溫暖烤箱、吃火鍋樣樣來。心血管疾病患者取暖招式需多注意,否則冬天取暖不慎恐致命。心血管疾病患者日常照顧更重要,高風險族群如老年人、吸菸族群或糖尿病、高血壓患者等,即使在室內不覺得冷,外出時仍需確保頭部、頸部與四肢末端的保暖,必要時戴上口罩。泡湯「5不」原則 減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老人家、心血管疾病患者如果要在半夜上廁所時,也一定要先動一動、暖暖身,讓四肢手腳溫暖一點再起床,避免突然起床導致血壓變化太大,造成心臟無法負荷,甚至導致腦部血液循環不足、也容易發生中風。冬天泡湯暖身,心血管疾病患者、三高族群要特別注意,羅東博愛醫院心臟血管內科蕭如豐醫師提醒,掌握「五不」原則,安全泡湯:1)不要泡太高溫、40度以下2)不要泡太久、約10分鐘左右3)不要單獨前往泡湯4)不要冷熱湯交換泡5)不要使用烤箱不要使用烤箱的原因是因為烤箱內空氣不流通、氧氣供給量不足外,當烤箱溫度升高、促使血管擴張時,血液會往四肢流動就容易導致腦部與心臟血液循環變差,烤箱使用不慎恐出現頭暈、無力、突然昏倒等危險狀況。吃火鍋減少使用調味料 控制鈉攝取吃火鍋也是民眾必備取暖招式,只是高血壓控制與鈉離子的攝取量息息相關,火鍋久煮湯頭越來越濃,以及用沙茶醬、醬油等沾醬調味,都會使鈉離子增加。蕭如豐醫師建議,使用天然的調味食材,例如蒜、薑、醋等進行調味,減少鈉離子攝取,盡量控制血壓。民眾、病友需格外注意身體變化,即使平日有固定服藥的高血壓病人,也要定時規律量血壓,避免受到溫差大、冬天天氣太冷等因素導致血壓出現劇烈起伏。如果發現藥物控制狀況不佳,務必回診請醫師評估藥物是否需要調整,才能避免受氣候更迭所產生的健康威脅。

天冷泡湯去 長輩6點注意!

天冷泡湯去 長輩6點注意!#泡湯

(優活健康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本周氣溫急凍,中部以北、東北部沿海空曠地區受到冷氣團及輻射冷卻的影響,可能出現攝氏10度左右低溫。冷氣團報到外,長輩要注意穿暖、多喝溫開水,另外,大家也會趁著這個週末大掃除,在考完學測及大掃除後,泡湯成為紓壓、解除疲勞的首選之一。心血管疾病患者 用藥不能斷天冷泡溫泉是旅遊首選,台大醫院竹東分院詹鼎正院長提醒,為了讓大家都能健康享受泡湯樂趣,患者的規律用藥及監測血壓是絕不能間斷,享受這個冬天裡溫暖的感覺,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患者,應謹慎並特別注意以下事項:1) 短時間/天冷不宜長時間泡溫泉,時間勿超過15分鐘,以免因四肢血管擴張,周邊血流量遽增,引發心血管或腦血管急症。2) 慢起身/泡溫泉會導致血管擴張,造成低血壓,因此,泡湯後勿太快起身,以免暈倒發生溺斃意外。3) 多喝水/泡湯前後都應喝足水份,以免泡湯中間水份流失太多造成體內缺水,造成頭昏及暈倒。4) 看水溫/糖尿病患者、高血壓、膽固醇過高患者在泡湯時更要特別小心,溫度勿超過40℃,且千萬不要一下用冷水,一下用熱水,這種方式最危險。因為冷熱溫差大將導致血管急速舒張、收縮,心血管突然收縮或血流受到阻塞,易引發心肌梗塞或缺血性中風。5) 避飯後/天冷大家會相約吃麻油雞、羊肉爐、麻辣鍋等大餐,也會來一點酒祛寒。因為酒精、麻辣食物都會讓心跳加速,加上熱水、溫泉刺激,恐怕心臟負荷不了,造成心肌梗塞、中風等意外,建議飯後1.5小時或2小時再泡湯。6) 揪團去/有心血管等慢性疾病,泡湯時最好有親人陪同,避免獨自在個人池,免得發生意外時沒人知道,錯失黃金治療時機。 

防缺血性中風 泡湯5點建議

防缺血性中風 泡湯5點建議#泡湯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秋冬時節將近,在寒冷的天氣下泡個湯總是讓人覺得全身舒暢,所以泡湯總是受到男女老幼的歡迎,然而不是每個民眾的體質都適合泡湯,有心血管疾病的民眾,在冬天容易因為循環變差,加上天氣冷容易血管收縮造成血壓上升,泡湯反而可能讓疾病惡化,甚至引起嚴重的併發症。血管急速舒張 易引起心肌梗塞另外,許多人喜歡一下泡冷泉,一會兒再泡溫泉,提醒民眾,持續冷熱交替可能導致血管急速舒張、收縮,容易引發心肌梗塞或缺血性中風,而衛福部國健署曾特別提出相關注意事項,提醒心血管疾病病人參考:1)    時間不過長 /避免泡太久,天冷不宜長時間泡溫泉,時間勿超過15分鐘,以免因四肢血管擴張,周邊血流量遽增,引發心血管或腦血管急症。2)    動作不過快 /動作放緩,泡溫泉會導致血管擴張,造成低血壓,因此,泡湯後勿太快起身,以免暈倒發生溺斃意外。3)    泡湯不獨享 /泡湯時最好有親人陪同,避免獨自在個人池,免得發生意外時沒人知道,錯失黃金治療時機。4)    冷熱不交替 /切勿忽冷忽熱,糖尿病病人、高血壓、膽固醇過高病人在泡湯時更要特別小心,溫度勿超過40℃,冷熱溫差大易導致血管急速舒張、收縮,心血管突然收縮或血流受到阻塞,易引發心肌梗塞或缺血性中風。5)    酒後不能泡 /酒後需間隔2小時才能泡湯,若剛吃過麻油雞、羊肉爐、麻辣鍋等大餐,也要避免飯後馬上泡湯,最好等飯後1.5小時或2小時再進行,因為酒精、麻辣食物都會讓心跳加速,加上熱水、溫泉刺激,恐怕心臟負荷不了,造成心肌梗塞、中風等意外。

天冷泡湯 5注意事項防刺激心血管

天冷泡湯 5注意事項防刺激心血管#泡湯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根據中央氣象局報告顯示,元旦假期氣溫偏低,國健署呼籲民眾,外出應注意保暖。此外,天冷是泡湯的好時節,但建議每次不要泡太久,或有太劇烈的溫度變化,以免血管快速收縮及血壓發生突然升高之危害。國民健康署呼籲,元旦假期,民眾可安排全家一起戶外活動、享受輕鬆假期;氣溫下降,不少人安排了泡湯活動,邱淑媞署長也呼籲,寒天泡泉需謹慎,動作放緩享樂趣,並提供5點注意事項:1) 避免泡太久/天冷不宜長時間泡溫泉,時間勿超過15分鐘,以免因四肢血管擴張,周邊血流量遽增,引發心血管或腦血管急症。2) 動作放緩/泡溫泉會導致血管擴張,造成低血壓,因此,泡湯後勿太快起身,以免暈倒發生溺斃意外。3) 親友陪同/有心血管等慢性疾病,泡湯時最好有親人陪同,避免獨自在個人池,免得發生意外時沒人知道,錯失黃金治療時機。4) 切勿忽冷忽熱/糖尿病患者、高血壓、膽固醇過高患者在泡湯時更要特別小心,溫度勿超過40℃,且千萬不要一下用冷水,一下用熱水,因為冷熱溫差大將導致血管急速舒張、收縮,心血管突然收縮或血流受到阻塞,易引發心肌梗塞或缺血性中風。5) 酒後間隔2小時/若剛喝過酒,或吃過麻油雞、羊肉爐、麻辣鍋等大餐,也要避免飯後馬上泡湯,最好等飯後1.5小時或2小時再進行。因為酒精、麻辣食物都會讓心跳加速,加上熱水、溫泉刺激,恐怕心臟負荷不了,造成心肌梗塞、中風等意外。

泡湯夯!新北水質1家不合格 含菌超標

泡湯夯!新北水質1家不合格 含菌超標#泡湯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目前正值泡湯旺季,為使民眾能安心享受,新北市衛生局公布針對轄內溫泉業者水質抽驗結果,計有1家金山區陽明山休閒旅館水質抽驗不合格,將依法處以怠金5,000元,並持續進行複測,一次一罰直到合格為止。衛生局表示,為維護消費者使用溫泉池水質之衛生,衛生局每年於溫泉旺季針對轄內溫泉業者定期進行水質抽驗,檢驗項目包括總菌落數及大腸桿菌數,水質檢驗標準為總菌落數應小於500 CFU/ml及大腸桿菌數應小於1 CFU/100ml。而自104年10月至12月,衛生局針對轄內97家溫泉業者共計抽驗187家次,其中,12月份金山區陽明山休閒旅館水質檢驗不符合規定。酒醉、空腹要當心 別貿然入浴!因為近來天氣驟降,民眾至溫泉池泡湯之頻率增高,衛生局呼籲民眾,冬季享受泡湯之餘,記得也要注意自身的健康狀況,如酒醉、空腹、飽食後或患有心臟病等循環系統障礙慢性疾病者,應避免入浴。此外,溫泉品質除了與業者的清潔息息相關外,民眾泡湯禮儀及衛生習慣也是相關重要的一環,民眾入浴前先淨身、勿將毛巾及個人物品攜入浴池,且不要在浴池內搓揉身體。

寒風吹走肌膚屏障!「鎖水」防細菌入侵、除痘

寒風吹走肌膚屏障!「鎖水」防細菌入侵、除痘#泡湯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致筠/編譯)每當天氣轉冷,寒風就像肌膚殺手,每吹一次就把皮膚水分捲走,導致冬天時肌膚缺水、乾燥,甚至粉刺和痘痘比夏天還多。對此,美國皮膚科醫師說,這是因為冷空氣帶走肌膚表面脂質,使其缺乏灰塵與髒汙的屏障,讓細菌輕易入侵,才會冒出煩人痘痘和粉刺。刺激性產品易除油脂 使保護層下降有些人在夏天時皮膚狀況好,光滑又水嫩,但到冬天就像換了張臉,粉刺、痘痘冒個沒完;對此,美國皮膚科醫師Ellen Marmur表示,由於皮膚表面的脂質到冬天時,會因為冷空氣襲擊而減少,在缺少屏障鎖住水分的狀態下,細菌便會進入毛孔,導致冬季皮膚差到不行!因此該如何改善天冷造成的爛皮膚?Marmur醫師說,關鍵在於清潔肌膚與保養的選擇;首先,使用鹼性肥皂及刺激性洗面乳,會將肌膚所剩不多的油脂帶走,使肌膚保護層下降而變得乾燥,應選擇保濕溫和的產品為佳;再來,可使用補水型面膜敷臉,切忌選擇含香料、添加硫酸鹽等刺激成分。常泡湯剝奪天然蛋白質 浴後抹乳液防乾燥此外,每當氣溫降低,許多人都喜歡泡湯來暖和身子;不過Marmur醫師提醒,高溫環境更會剝奪肌膚天然油脂、脂肪和蛋白質;若頻繁泡湯會導致發炎、發癢甚至脫皮,盡量保持5分鐘起身一次,且多注意泡湯次數與時間。而淋浴後也要記得塗抹乳液補充皮膚油脂,防止乾燥、搔癢等情況發生。

天冷泡湯抗寒 心血管疾病患者5禁忌

天冷泡湯抗寒 心血管疾病患者5禁忌#泡湯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整理)天氣漸冷,又到了泡湯的好時節,溫泉能讓人通體舒暢,消除寒意與疲勞。但三高及心血管疾病患者,氣溫變低容易引起血管收縮、血壓上升,需定期血壓監測並遵守醫囑服用藥物,以免泡湯時,發生心肌梗塞或是中風等意外。而若一旦發生頭暈、頭痛、胸悶、胸痛及肢體麻痺情事,應於第一時間,施予適當急救處置,再趕緊送醫,以提升存活率。喝酒+吃鍋完馬上泡   心臟可受不了秋冬寒冷的氣溫,許多民眾已開始準備實行泡湯計劃。但有心血管疾病的民眾們,應留意泡溫泉會因血管擴張,造成低血壓;又如果泡湯後太快起身,易暈倒或跌倒意外;且溫泉的水溫偏高,許多人喜歡來個冷熱大戰,一下用冷水,一會兒再換個熱水,當心冷熱溫差大,將導致血管急速舒張、收縮,易引發心肌梗塞或缺血性中風。而衛福部國健署曾特別提出相關注意事項,供心血管疾病患者參考:1)泡溫泉時間勿超過15分鐘,以免因四肢血管擴張,周邊血流量遽增,引發心血管或腦血管急症。2)泡溫泉會導致血管擴張造成低血壓,泡湯後勿太快起身以免暈倒發生意外。3)泡溫泉時溫度勿超過40℃,千萬不要一下用冷水,一下用熱水,這種方式最危險,因為冷熱溫差大將導致血管急速舒張、收縮,心血管突然收縮或血流受到阻塞,易引發心肌梗塞或缺血性中風。4)若剛喝過酒或吃過麻油雞、羊肉爐、麻辣鍋等大餐,避免飯後馬上泡溫泉最好等飯後1.5小時或2小時再進行,因為酒精、麻辣食物都會讓心跳加速,加上熱水刺激,恐怕心臟負荷不了。5)有三高及心血管等慢性疾病,泡湯時最好有親友陪同,避免獨自在個人池,免得發生意外時沒人知道,錯失黃金治療時機。

泡湯消暑勿超過15分鐘 以免得到反效果

泡湯消暑勿超過15分鐘 以免得到反效果#泡湯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夏季炎熱氣溫高,從事戶外活動中暑事件頻傳,日前在北部有民眾,因戶外泡湯中暑傳出不幸事件,因此,台中市衛生局呼籲,從事戶外活動或泡湯前,應審慎評估自己的身體狀況,並密切注意有無身體不適感;建議入浴時間也不宜過長,每次浸泡15分鐘,浸泡總時間不超過1小時為限,以確保泡湯安全。慢性病患者入浴 浸泡高度不宜超過心臟衛生局長提醒,患有心臟病、肺病、高血壓、糖尿病及其他循環系統障礙等慢性疾病者,應依照醫師指示入浴,且入浴前後皆要適量補充水分,至於理想的入浴順序,則為足浴、半身浴、全身浴,浸泡高度不宜超過心臟。此外,如經長途跋涉、疲勞過度或劇烈運動後,宜稍作休息再入浴。浴場若無明顯標示禁忌 將處於1萬5000元依據台中市營業衛生自治條例第16條第7、8款規定,業者應於浴場明顯易見處標示溫泉浴池的浸泡禁忌與緊急處理方式,未依規配合者,將處新台幣3000至1萬5000元罰鍰:此外,業者也應請現場服務人員提高警覺。最後衛生局提醒,民眾如在泡湯過程中感到任何不適,務必先離開浴池稍作休息,若症狀仍未舒緩,請儘速前往醫院就醫。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