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

走入婚姻前 是否接受伴侶的原生家庭?

走入婚姻前 是否接受伴侶的原生家庭?#夫妻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當你決定和另一半走入婚姻、共組家庭前,最好能先了解對方原生家庭的狀況,包括家人之間的關係與互動模式、彼此有什麼期待、需不需要跟公婆或岳父岳母同住、婚後姻親如何往來……種種問題,開誠布公地做討論,進而達成共識。每個家庭的習慣和相處之道都不一樣,有些家長比較獨立,不想跟已婚的孩子同住,也不太會干涉成年的孩子。但有些家長無論孩子多大,總還是對孩子不放心,以嚴格管控的方式要求他們配合,甚至期待婚後一定要跟父母同住。有些家庭凝聚力強,家人之間情感深厚,逢年過節都會一起過;也有些家庭的關係疏離,家人之間互動不多,總是各忙各的;有些家庭重男輕女,有些家庭兩性地位較平等;有些家庭習慣用大聲爭執的方式溝通,有些家庭則忌諱大吼大叫……婚前務必花時間認識了解對方的家人,因為一個人的個性、習慣、想法往往很難改變,從小生長的家庭環境影響甚鉅,所以與其希望另一半在婚後會依循自己的期待而有所改變,不如婚前就先好好了解,確認自己可以適應對方的個性,或有一定的心理準備後,再步入婚姻。很多與原生家庭處不好的人,成年後選擇另一半時,往往特別容易受原生家庭凝聚力很強的對象吸引,希望自己也有機會享受與家人的親密關係和歡樂氣氛。但有時候這樣的想像可能過於天真,如果認為對方的家庭關係緊密,就一定適合自己,反而容易在婚後遇到很大的問題。在婚前,最好能夠從幾個面向,好好觀察一下對方的原生家庭:1.伴侶的父母感情好不好?解決衝突的模式是什麼?父母感情的好壞對於孩子的影響很大,能夠好好相處的父母,往往會給孩子留下良好的示範,例如:父親懂得分擔家事,能夠尊重、體貼母親,或是母親很能支持父親。在父母相處和諧、感情融洽的家庭中成長的孩子,情緒往往會比較穩定,也比較懂得如何與人相處。 如果對方的父母感情不好,那麼要留意他們是否把其中一個孩子視為情感的依靠。一般而言,母親較傾向親近兒子,父親則傾向親近女兒,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很難跟未來的伴侶產生好的連結,日後他們的伴侶有時反而會變成介入和父母之間的「小三」角色。 2.伴侶的兄弟姊妹之間感情如何?是否有任何精神上的問題?或是像酗酒、吸毒、賭博等不良嗜好上癮問題?家裡只要一個孩子出了狀況,其他人都無可避免地要一起承擔,所以如果對方的兄弟姊妹之中有這樣的問題,就要有和伴侶共同面對的心理準備。 3.伴侶父母對孩子有什麼期待?是期待孩子要聽話,最好百依百順,還是獨立自主,能夠自己處理人生中的各種問題呢?而他們對孩子的伴侶又有什麼期待呢? 4.伴侶與家人之間的相處模式為何?有些家庭成員的個性都很急躁,有些家庭成員則習慣拖拖拉拉;有些家庭成員會想要掌控其他人,但有些家庭成員則總是喜歡依賴他人。如果對方是家中的老么,是否習慣於聽命他人?家中成員是否會想要掌控或管束他的伴侶呢?建議婚前一定要常跟伴侶的家人往來,好好觀察他們的互動模式,看看自己是否能夠接受,千萬不要期待婚後對方和家人的互動模式會有所不同。熱戀時期是雙方最願意為了對方犧牲和改變的時候,所以此時做出的判斷經常都不太準確;等到熱戀期過去,往往才能做出比較客觀理性的判斷。有些人跟家人互動密切,每個禮拜一定都有家庭聚會;有的人跟家人很少往來,頂多逢年過節時才會聚在一起。有的人無論大小事都會稟告父母,聽從父母的決定;有的人認為自己已經成年了,不需要什麼事都跟父母報告,堅持保有個人隱私,自己做決定,不讓父母干預。無論是什麼模式的親子關係都沒有對錯好壞,重點在於理解每個家庭都不一樣,千萬不要把自己的家庭互動模式,視為唯一的標準,認為這才是正確的,如果別人不一樣,就是對方有問題。若是想要跟另一半好好地生活在一起,一定要懂得彼此尊重,不要企圖改變別人的家庭,而是要學著融入,這樣才能相處愉快。要是真的無法適應或接受不了對方的家庭,很可能導致一段感情的結束。畢竟戀愛時伴侶雖然是最重要的人,但是熱戀期一過,有血緣關係且從小一起長大的家人,往往讓人更難以割捨和放棄,大多數人還是會以原生家庭為重。一對伴侶若為了對方的原生家庭而爭執不斷,吵久了難免破壞感情,無形中就會讓兩個人的距離漸行漸遠。(本文摘自/是愛不是礙,是伴不是絆:圓滿自在的親密關係 哈佛醫師心能量/皇冠出版)

何謂門當戶對?選擇伴侶的5大思考題

何謂門當戶對?選擇伴侶的5大思考題#夫妻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所謂的「門當戶對」,並非是要結親的兩個家庭在財富或社會地位方面相等,更重要的是即將成為伴侶的對象能有相近的價值觀與學識背景。如果你希望和另一半能夠相知相惜,就要找一個可以溝通、互相了解,有共同志趣,且願意一同成長和彼此分享的人,這樣才有可能攜手共度一生。很多人外遇的對象是工作上的夥伴或同事,這是因為「近水樓台先得月」,彼此容易有共同話題和興趣,所以往往愈談愈投機,才會一不小心失了分寸,誤踩紅線。此外婚後如果一方選擇待在家裡,而另一方在外面打拚,在工作上不斷努力、成長,雙方的智識與能力就容易愈拉愈遠,漸漸變得無話可說。即使夫妻兩人未必感情不佳,但看似平靜的婚姻底下,可能暗潮洶湧、危機重重。所以,無論伴侶是否外出工作,還是要經常找時間聊天、分享心事,就算太太專心操持家務、照顧一家老小,也要懂得充實自己,追求自我成長,才不會因為生活重心不同,而導致彼此的差距愈來愈大。很多家庭主婦安於現狀,喜歡把時間用在追劇、看八卦新聞上,等到孩子長大,不需要人照顧了,想要再回到職場二度就業,此時往往會很困難;或是到了中年空巢期,家裡只剩下自己跟先生,彼此卻沒有共同話題,生活變得乏味空洞。所以無論是職業婦女或家庭主婦,都要好好運用閒暇時間,千萬不要白白浪費。一個人要喜歡上另一個人並不難,尤其是兩人剛開始談戀愛時,由於正值熱戀期,一切都顯得很美好,相約吃飯、喝咖啡、看電影,聊聊自己和家人的事情,輕鬆自在。但一段關係要能走得長遠,光是這個程度的溝通遠遠不夠。每個人的生命寬度和深度不盡相同,對人生與未來的期待和規劃也有所不同,如果雙方的觀念或關注的事情差距太大,就很難建立深刻長遠的穩定關係,心靈也很難產生更緊密的連結與羈絆。所以在尋找結婚對象時,應該要看看對方是否能夠溝通,與你有相近的價值觀。很多時候,別人眼中最理想的對象,未必就是最適合你的對象。練習題:選擇伴侶時,試著問問自己下列幾個問題1. 我跟伴侶的心靈契合嗎?我們喜歡一起成長嗎(閱讀、參加工作坊、參加修行、團契等活動)?我們對未來的生活藍圖和目標是否有共識呢?(例如:想存錢買房子?想住在鄉下?想要有孩子?喜歡利益眾生、服務人群?喜歡環遊世界、周遊列國?喜歡做環保或當志工……)2. 我和伴侶有共同話題嗎?很多人剛開始交往時和對方很有話聊,因為彼此都還很陌生,可以暢談有關自己的一切,但是相處一段時間之後,總不能老是談自己和家人的事。除了這些家常話題之外,是否有其他的共同話題呢?3. 我可以了解伴侶的想法嗎?對方願意跟我分享他的想法和心事嗎?我們願意了解彼此的工作性質嗎?4. 我和伴侶的社經地位和教育水準相似嗎?可以互相溝通嗎?當伴侶跟他人深入談話時,我可以理解,並且充滿興趣,甚至輕鬆地參與討論嗎?或是只能鴨子聽雷、插不上話,在一旁感到枯燥無味呢?我是不是伴侶最好的談話對象和朋友呢?5. 我和伴侶相處時自在嗎?在對方面前,我是否一直戴著面具呢?我有沒有什麼害怕對方知道的秘密呢? 以上這幾個問題,如果答案都是跟對方背道而馳的,那麼也許你們還需要更多的時間和更深入的觀察,才能確定彼此是否真的合適。(本文摘自/是愛不是礙,是伴不是絆:圓滿自在的親密關係 哈佛醫師心能量/皇冠出版)

把握2方向4技巧 讓你越忙越有時間

把握2方向4技巧 讓你越忙越有時間#夫妻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常聽見媽媽們提醒剛結婚或剛懷孕的夫妻:「享受兩人世界只能趁現在!」「快在孩子出生前多去看電影!」真的有這麼誇張嗎?一旦成為扮演多重角色的職業婦女,就會像兩頭燒的蠟燭永遠都忙不完嗎?時間到底該怎麼運用才好?身兼媽媽、公司主管、粉絲頁版主、講師等多重身分,我到底如何利用時間?這件事已經被朋友、粉絲們問了太多次,也曾受邀在演講或課程中與職業婦女分享如何管理時間。其實沒什麼訣竅,我認為只要掌握幾個大原則,每個人都能將時間運用的如魚得水! 先確認目標,再執行任務首先,「做對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對」重要的太多,但這點最常被人忽略。在跳下水之前一定要設定方向,否則等游到精疲力竭,終於爬上岸,卻發現此岸非彼岸,這時想要重新出發就不一定有時間跟體力了,不可不慎。對於時間管理有興趣的人,應該多少聽過知名的「四象限法則」它是世界各地許多企業菁英都在使用的時間管理法,可以簡單快速的將待辦事項做排序。四象限法則裡,我們可以將所有事務分為四個象限:緊急又重要、不緊急但重要、緊急不重要、不緊急不重要,此法則又稱為「要事第一法則」,其精神就是從四種分類中,體悟出你最該事先安排並且投入最多時間的「要事」,也就是那些「不緊急但重要」的事務。而通常仔細審視這些「要事」,就會發現它們直指出你的人生目標。既然是職業婦女,就表示要兼顧職涯發展,也要費心子女教育,同時得做好家庭買房、買車等理財計劃,當然更不能忽略自己與家人的健康。但可惜的是,職業婦女總是忙於處理身邊緊急的事務,且仔細評估下來,大多都是緊急但不重要的。這些事務被逼上了「緊急」的象限,通常都是因為沒有事先謹慎的將「不緊急但重要」的人生目標安排進時程表中。等到我們發現怎麼職涯發展、子女教育、理財規劃跟健康都砸了鍋,這時才來呼天搶地、唉聲嘆氣,通常為時已晚。我幾乎每年都會跟老公討論未來一年的目標,甚至是未來五至十年的,再根據目標安排行動計劃。年底也會一起檢視當年計劃,攤開兩人的財務報表,盤點當年收支狀況。如果你現在心裡嘀咕著:「職業婦女忙都忙不完,這個方法未免太不切實際了吧!」這麼想就真的可惜了,因為定期檢視目標能讓人忙得心安理得、忙得踏實,同時降低瞎忙的憂慮與焦慮。雖然是老生常談,但如果只學習一種時間管理法,我認為「目標管理法」絕對是首選。 將時間分門別類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時,「量」是固定的,但每個小時的「質」卻不一樣。我在執行事務時,會觀察當下時間的「質」,並且把不同性質的時間分門別類,各自拿來做適合的事情。這種時間運用原則,對職業婦女來說,非常重要。低能量時間,不做需專注的事容易分心或感到疲累的時間,「質」欠佳,我稱之為「低能量」時段。不論時間長短,只要是低能量,就不該拿來執行需要高專注力的事情,像是做報告、準備簡報等要動腦且不能失誤的事項。舉例來說,下班後到小孩睡前的這段時間,通常要幫孩子洗澡、準備晚餐等,就算擠出空檔拿來回信、處理帳戶匯款等事,很容易因為孩子的要求與吵鬧失去耐心,不但事情處理不好,情緒也容易受到干擾,不如放鬆陪小孩玩或親子共讀。在孩子睡著、忙完家務之後,就是「Me Time」或是「We Time」的最佳時機,可運用在替自己充電或替夫妻感情存款加值。這時候忙了一整天通常已經累了,如果想安靜思考我會選擇閱讀,如果想放空大腦我會邊喝啤酒邊陪老公看影集。高能量黃金時間,做燒腦的事如果晚上回家後還有需要腦力的報告待完成怎麼辦?如果精神不錯、專注力足夠,我才會將時間拿來作簡報、寫文章,不然我會盡早躺平睡覺,設定清晨的鬧鐘,充完電後再早起完成待辦事項。相信我,高能量黃金時間做的簡報,會比用兩倍低能量時間做的好太多了!因此,高能量時間千萬不要拿來毫無目標的滑手機,簡直是浪費黃金啊!小片段時間,解決待辦事項匯款、回訊息、打電話,這一類不能同時做其他事情,卻可以在短時間內解決的事務,我會在忙碌的空檔中完成。通常我會隨手把它們記錄在方便的筆記上,例如Evernote,只要時間空檔一出現,馬上查看可以先解決哪一個待辦事項,除之而後快。被綁住的時間,多工運用最典型的狀況就是通勤時間了。若是開車上下班,通勤時眼睛與手腳都不得閒,這時可以邊開車邊想一想當天待辦事項的處理順序。如果你是自己開車、騎車,需要保持專注,可以簡單聽一聽有聲書、演講、音樂等,替自己充電,保持企圖心與積極度。如果你是搭捷運、公車等大眾交通工具上下班,試著不要滑手機,把大腦空出來,建議你帶著一個需要解決問題出門,在路上思考,通常會有不錯的成效。其實不難對吧?時間配置,首重內容;時間運用,在於技巧。進階筆記★ 先確認目標,再執行計劃,可確保忙的有方向、有意義。★ 感到疲勞的「低能量時間」就陪伴孩子,或放鬆為自己充電。★ 需要清晰思路的事情,只在「高能量時間」執行,切勿硬撐著在「低能量時間」處理,避免事倍功半。★ 隨手將待解決的瑣事記錄下來,一出現空檔的「小片段時間」即盡速處理。★ 通勤或陪孩子睡覺屬於「被綁住的時間」,用來聽有聲書、做簡單的思考或小消遣。★ 配合事情的內容,用對技巧,越忙也能越有時間。(本文摘自/勇敢如妳 To be a better me/商周出版)

C肝給付再放寬 夫妻找回彩色人生

C肝給付再放寬 夫妻找回彩色人生#夫妻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嘉義縣一名54歲的太太,陪先生到院治療C型肝炎,她「順道」抽血健檢,竟也驗出C型肝炎,合併肝癌第一期,有兩公分的肝腫瘤。醫師感嘆幸好發現的早,後續即以電燒局部治療,加上服用C型肝炎全口服新藥,夫妻兩人全都治癒。目前兩人體內C肝病毒已完全清除,治療過程中沒有產生副作用。嘉義基督教醫院肝膽胃腸科陳啟益主任指出,傳統C型肝炎治療干擾素合併雷巴威林,副作用多因此難以普及。現今的C型肝炎全口服新藥治癒率高達9成以上,是治療成功率最高的藥,且健保全面給付,應及早篩檢、及早治療。健保放寬給付門檻 不需再等觀察期日前健保署宣告,今年6月1日起,放寬C型肝炎全口服新藥健保給付門檻,在過去需要等6個月觀察期,才能接受治療,現在只要檢測到病毒,馬上可以使用全口服新藥治療,完全不用等,對於工作繁忙的勞工族群,或是交通不便、高盛行區的偏鄉,治療更佳方便。陳啟益主任說明,C型肝炎治療很輕鬆,療程短、副作用低,只要短短8到12週內就可以完全根治。若是從來沒有治療過、且沒有肝硬化的患者,療程最短也只需要8週,「C型肝炎盛行率最高的就是嘉義縣、嘉義市的偏遠鄉村,被詬病是『C肝村』,有些村甚至每3人就有1人罹病。自2017年C型肝炎全口服新藥納入健保給付後,幾乎快杜絕C型肝炎。」陳啟益主任表示,截至目前為止,全台已有5.8萬名患者接受C型肝炎全口服新藥治療,相較全台C型肝炎患者估計約50萬人,僅治療約十分之一的患者。這項開放新制預計可讓更多有需要的患者及早接受治療,不再因為等待6個月的觀察期而失去治療動力,有望達成2025年台灣消除C型肝炎願景。不限基因型 積極治療以「治肝保腎」陳啟益主任呼籲,過去針對腎功能不全的C型肝炎患者治療選擇很侷限,現今腎功能不全患者也可安心以C型肝炎全口服新藥治療,治癒率成效高,建議腎功能不全的患者更應積極治療C型肝炎,才能「治肝保腎」。雲嘉南現在有7所區域醫院開辦肝病外展門診,包括雲林台大醫院、大林慈濟醫院、嘉義基督教醫院、聖馬爾定醫院、嘉義長庚醫院、台南市立醫院、及柳營奇美醫院,一共開辦8個肝病外展門診,分別在雲林縣元長與大埤、溪口、竹崎、中埔、義竹、台南市六甲及下營,於盛行區衛生所開辦外展門診,民眾可依自身需求擇一就近前往,接受抽血檢驗、超音波檢查以及肝病專科醫療。

夫妻間各退一步 海闊天更藍

夫妻間各退一步 海闊天更藍#夫妻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夫妻之間經常出現一種狀況:太太談她的希望與夢想,而先生卻聽成了要求,因而讓原本的芝麻小事變成了滔天大禍,身心均付出極大的代價,久習釀歧異,最後甚至走上離婚。相信沒有一對新人在結婚時,就事先準備好離婚的。父母的互動模式,會影響子女。不是不能吵架,而是要懂得如何吵一個「健康的架」,這比無言相對、相互猜忌來得好。因為父母良好的婚姻生活,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各自退一步,海闊天更藍。最後一搏,練習再練習「在座的有沒有夫妻檔?請舉手。」幾乎每一次上課都有。有的新婚、有的生活超過二十年但感情疲乏、有的同住一個屋簷下卻無話可說……我印象很深的是一對夫妻,他們將在上完課後,決定兩人的未來—在一起或分開。我猜他們願意參加成長課,大概想做「最後一搏」吧!我們上課的座位是馬蹄形,類似注音符號的ㄇ,我坐的位置是ㄇ字空白處。這對夫妻一個坐在我右邊最後一個位置,另一個坐在我左邊第一個位置,兩人的位置呈斜對角線。他們目前是分居狀態,導火線是先生對太太施暴。顧慮孩子的關係,男的考慮「復合」,但女的陰影猶存,並沒有同意。男方絮絮叨叨的說一些話,重複的重點是「我要跟老婆和好」;但女方不回應,眼神流露出「哀莫大於心死」的神情。我問男方是否真的想復合,他回:「非常想。」首先,我要求男方在眾人面前向女方道歉,並做出承諾,不論發生什麼事,都不會動粗。這個要求可能會讓男方感到尷尬,沒想到他毫不考慮地站起來,誠心誠意地道歉了。我問女方可以接受嗎?女方不相信,她覺得先生脾氣很「爆」,情緒一來就出手,根本不會記得承諾,「我心冷害怕,根本不想待在家裡,如何復合?」我問女方:「你願意坐在這裡一定有原因,可能是習慣或依賴或責任或愛,你能告訴我是什麼嗎?」她默不作聲。「你還愛他嗎?」她說沒有。我說:「你會走進來,表示你還在意他對吧?」她想了想說:「嗯!當年覺得他像個男人很有責任感,以為自己找到依靠;卻不知道他會使用暴力,這讓我很痛苦。」男方對於暴力提出辯解,「我就是控制不了我的情緒……」「控制不了情緒」是施暴者很容易脫口說出的理由。我反駁他:「你真的控制不了嗎?如果車子開到懸崖邊,快掉下去了,你會控制不了繼續踩油門嗎?」他說:「不會,那很危險。」所以「控制不了情緒」不是理由。不過男方聽到女方還在意,很感動,補了一句,「我也在意她啊!」但我想釐清,「你是在意她?還是在意自己有一個『家』的歸屬感?」這時男方愣住了,接著用哽咽的語氣說:「我爸從小就是這樣打我媽,我不喜歡,我想要一個和諧的家庭……」某種程度男方重複了父親的行為模式,或許無意,但耳濡目染之下就學會了。雖然「積習『難』改」,但只是「難」而已,並非不可能。我希望男方能從不知不覺伸手想打人,到後知後覺,再進步到當知當覺,到下一次可以防患於未然,甚至先知先覺。我問:「當你想打人時,可以手不舉起來而用別的方式嗎?」他沉默不語。這當然需要練習。上課的學員都了解他們夫妻的故事,我找三人扮演他們一家三口。演練中,當夫妻面對壓力而產生情緒時,扮演孩子的學員選擇的位置真如他們孩子的反應。例如,當爸爸太凶,孩子會靠近爸爸這一邊;如果媽媽太凶,孩子會靠向媽媽這一邊。這個孩子很有意思,他說:「如果爸爸太凶我不靠爸爸這一邊,我怕他會打我,但我的心在媽媽那一邊。」雖然不見得每個家庭的孩子反應都是如此,但在這個家庭的確是這樣,這也讓兩人思考他們的爭執,造成孩子外在的行為和內在的想法多麼不一致。練習中,當先生原本想打人的手放下時,太太竟然願意轉身與他面對面;這時,兩人的感覺都不錯。當他們開始準備對話時,先生向中間邁出一小步,一開始太太愣在當下,卻忍不住倒退一步,這說明不是先生一個改變,太太馬上就能接受;直到太太相信先生真的改變了,她才願意往中間邁出一小步……這時候,孩子願意加入他們,呈現等邊三角形的畫面。藉由這些畫面,他們體會到這個婚姻難題有可能改善。我後來聽到他們的消息是三年後,兩夫妻真的復合了。其實,不見得這樣的心理成長課都能讓夫妻關係改善,但至少這一對是好的結局。(本文摘自/與自己相遇:家族治療師的陪伴之旅/心靈工坊) 

放手前試著再愛一次 有效溝通三原則

放手前試著再愛一次 有效溝通三原則#夫妻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如果我要盡可能做個最有效溝通的離婚律師,我非得懂我的聽眾不可。這個人是誰?她在這次的互動中有什麼目的?她此刻對我的真正需求是什麼?這是三個最明確且不同的問題,它們的答案則幫助我得以成功傳達意思,所以讓我們分別來檢視這三個問題—問題1)這個人是誰:換句話說,她呈現出的她是誰?她想當誰?在我的觀點中,「想當」是最重要的部分。她想要我認為她是誰?她想要這個世界把她看作是誰?和人談話時,我們往往太過直率地對「他們是誰」而非「他們想當的那個人」說話。你想說服某人?那就要對他或她嚮往、想像自己是的那個人說話,不要對真正的他或她說話。我二十歲的兒子跟大多數二十歲的人一樣,大多時間眼睛都長在他的屁股上(我跟他說書裡有寫到他,不過沒有說清楚是怎麼寫的)。他是個很好的年輕人,但也就是個年輕人,有年輕的不耐煩和衝動,在許多情況下都因為沒有經驗,缺乏迫切需要的參考架構。當我有重要的事要說服他時,我會省下能量,不要把焦點放在他欠缺經驗和智慧的這方面(否則很快就會撞上年輕的憤怒和拒絕相信那堵牆),而是聚焦在他想當的那個人身上。他就跟大多數二十歲的人一樣,想當個成熟、聰明、可信賴,甚至是精明老練的人。當我對那些特質說話,不論那些特質實際上是否真的、完整地存在於他身上(目前還沒有,但以後會有的,他很棒),我就能得到一些進展。我相信在還不該給予高評價的地方給予高評價不是什麼問題。問題2)他/她在這次的互動中有什麼目的:是希望能說服我嗎?還是需要來自於我的某件有形物品?要我同意某些行動方針嗎?期望我回絕以便能改變主意?還是期望我回絕,好能更大力鞏固自己的決心?當你能盡早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便能越快了解雙方互動的真正本質,進而決定最好的進行方針。例如:我的姊妹常打電話給我,悶悶不樂地細說她人生中各個層面可能發生的最糟情境(我也告訴過她,這本書會寫到她,只是不提是怎麼寫的)。多年下來,我已很清楚事情只會有兩個走向——我可以不同意她,指出她有多麼悲觀,努力說服她事情有可能比她推測得好很多,而她對我這種作法的反應是更激烈地爭論我錯了,甚至認定事情一定會變得很糟*;相反地,我也可以認同她對所有可能出錯的事情都會出錯的觀點,而她對我這樣做的反應是說我太厭世,然後說所有的事情也不是一定就有不好的結果。我逐漸了解,我的姊妹在壓力大時,需要用一種發洩式的方式找人爭論,幫助她專注在她真實或想像的問題細節上。一旦知道這是她在互動中的目標,我就懂得如何與她談話了。問題3)她此刻對我的「真正」需求是什麼:這個問題在某些方面是最切題的,而且有很多的言外之意,但你若是對其他兩個問題了解得不夠清楚,就不可能回答得了這個問題(簡而言之,這是前一個問題的更深入版本)。人的思維是概括籠統的,但生活處處是細節。不管哪天我們都有需要或想要完成的一套特定工作,旁人多數時候只是扮演協助的角色。藉由對自己與他人在某個時刻中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毫不留情地坦承相待,能讓我們更有效地滿足那些需求。(本文摘自/放手前,試著再愛一次/方言文化)

智囊分享 五要四不輕鬆告別早洩問題

智囊分享 五要四不輕鬆告別早洩問題#夫妻

(優活健康網記者 張桂榕/綜合報導)台灣男性每3人就有1人是早洩男!面對早洩問題,男性擔心無法滿足性伴侶,女性擔心伴侶面子問題而不敢開口提,因此錯失改善良機。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男性功能中心邱鴻傑主任表示:「伴侶鼓勵」是解決早洩問題的關鍵!放下面子 主動就醫可積極改善台灣男性與伴侣不敢跟對方開口提早洩的主因,都是害怕與性無能掛上等號。礙於面子問題,9成以上早洩男性不願主動就醫。邱主任進一步分享,曾有一位年輕男性多年來都無法控制射精時間,經常在性行為開始後1-2分鐘就射精。在伴侶的鼓勵下,經醫師指示積極服藥治療後,已明顯延長親密時間。藥物加心理諮詢 性福不再難以啟齒早洩多為腦部血清素活性不足所引起,對於早洩患者,可透過藥物提升血清素濃度,通常在持續服用藥物4週後,便能改善射精控制的能力,延長性行為時間。除了藥物治療外,醫師也會視病患身心狀況,轉介心理諮詢相關門診,並輔以行為治療及麻醉型藥劑做為改善療法。五要四不做 順利延長親密關係五要1.要尋求資源:透過書籍、醫療與性心理諮商的評估與諮詢,了解彼此生理與心理狀況,避免陷入早洩迷思困境。2.要真誠面對:不只男性性自尊焦慮,伴侶也會擔心給男性壓力,但只要真誠對待彼此,就能創造攜手合作的契機。3.要互相理解:放下面子和歸咎,給彼此傾聽的時間來緩解性壓力,雙方不帶性暗示的營造放鬆、安撫彼此的身體互動,保持親密連結。4.要一同就醫:女性的支持與接納,能協助男性不為了性自尊而防衛、退縮、拒絕。伴侶合作面對困境,是跨出就醫的第一步。5.要耐心堅持:面對早洩療程的同時,可嘗試探索其他達成親密與性滿足的方法,讓性享受不受早洩阻礙,讓彼此對藥物治療的耐心提高。四不做1.不要道聽塗說:性表現是生理心理、個人狀態與文化因素交互影響的總和。錯誤資訊、迷思與壯陽秘方,往往是讓問題更加複雜的原因。2.不要懷疑逃避:若無法真誠面對,彼此產生的猜測、懷疑、逃避會失去一同成長的機會。3.不要批評攻擊:性是需要大量開放自己才能真正享受的行為,將挫折情緒以負面的方式表達,會惡化彼此關係、讓性變得更加困難。4.不要歸咎對方:雙方一起學習維護伴侶關係和性關係,若一再怪罪對方,將造成負面情緒,不利「關係」也就不利於「性」。伴侶是協助男性解決早洩問題的重要推手,透過藥物治療與心理輔導的方式即可望有效改善雙方性生活。

40歲起腰圍恐超標 更危害夫妻關係!

40歲起腰圍恐超標 更危害夫妻關係!#夫妻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腰圍竟然影響夫妻關係?根據調查顯示,腰圍超標者幸福指數相較腰圍標準者低3成,且每3對夫妻就有1對曾抱怨或調侃過另一半的腰圍,認為對方腰圍變粗是因為飲食不節制或缺乏運動導致。醫師提醒,男女腰圍隱藏「L to XL大尺碼法則」,40歲以上兩性平均腰圍皆已瀕臨超標,女性更有失控飆升趨勢,若不提早管控,恐怕容易引發高血壓等慢性疾病。女性腰圍在30至39歲左右就已瀕臨超標據歷年全國健康日暨2018年千禧智慧健康小站數據發現,男女腰圍隨年齡而增加,其中男性在40歲以前腰圍上升幅度大,40至49歲左右瀕臨90公分超標臨界。而女性腰圍則是30至39歲左右就已瀕臨超標,50歲後超過80公分標準比例高達5成!且隨著年齡增長持續向上飆升,褲子尺碼也從年輕時的L換到XL!成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吳至行表示,男性普遍因工作應酬導致身材發福,女性則因更年期受荷爾蒙影響,更容易堆積腹部脂肪。若不及早管控,恐難逃L to XL大尺碼法則。根據調查發現,近1成民眾十年間腰圍變粗超過15公分(約6吋)以上,更有7成以上腰圍至少變粗2吋以上。超過6成民眾家中還放著長期已穿不下的褲子,認為自己可能瘦回去,而真正持續管控的人卻僅不到2成。過多的內臟脂肪影響身體代謝 血壓隨之失控進一步比較民眾自填腰圍數據與歷年量測數據後發現,50歲以上民眾可能低估自己的腰圍。民眾自我欺騙或不願面對,錯失提早控管的良機,反而是更大的健康隱憂!數據也發現,男性腰圍超過90公分標準時,血壓超標已達45.6%,且無論男女,腰圍越粗,血壓超標比例越高。吳至行醫師表示,當腰圍超過標準時,過多的內臟脂肪會影響身體代謝,使血壓隨之失控,而增加罹患代謝症候群及心血管疾病機率。民眾家中如果沒有血壓計,也可至全台智慧健康小站培養定期量腰圍及血壓的習慣,同時掌握2項指標。近半數的夫妻認為腰圍會影響夫妻間親密相處腰圍超標不僅影響心血管健康,還是夫妻互動的關鍵。依據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針對全台510位 30至60歲已婚男女的「腰圍健康與兩性關係」調查發現,近8成夫妻表示另一半腰圍較10年前粗,更有近半數的夫妻承認腰圍會影響夫妻間親密相處,腰圍超標者的「幸福指數」相較於腰圍標準者少3成,腰圍超標會降低讓對方看到自己的身材的意願,恐使健康與夫妻幸福同時失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