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覺失調症

從我們與惡的距離,談「思覺失調症」

從我們與惡的距離,談「思覺失調症」#思覺失調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 張桂榕/綜合報導)最近公視的熱門連續劇:我們與惡的距離,以精神疾病所引發的各種社會面向問題進行探討,也引起了很多回響。劇中人物應思聰是「思覺失調症」患者,因工作上不被認可再加上女友逝世,精神狀態受到重擊,出現幻聽、幻視、幻想等症狀,進而衍生出攻擊別人和自殘等行為,且造成社會恐慌。「思覺失調症」的發病比例與時間安南醫院張俊鴻主任指出,刻板印象似乎認為此病症好發於男性?根據流行病學的研究是1:1,也就是說男女的發生比例是一樣的,但常見發病的年齡不一樣,一般來說男性發病較早 15-25 歲,女性好發的年齡較晚 25-35歲。「思覺失調症」和輕度躁鬱症臨床表現大不同既然男性比較常發作在大學生時期,若發現男友是思覺失調症患者,該怎麼辦?要繼續交往嗎?未來若結婚小孩會不會被遺傳?張俊鴻醫師表示,根據臨床經驗顯示,年輕的男性思覺失調症很少有女友,其中一個可能的原因是思覺失調症不像中風會突然發生,會有前驅期,就是漸進式的認知功能社交功能受到影響而顯得孤僻。不像躁鬱症在輕度躁期的患者常是多才多藝社交活動的焦點。「思覺失調症」可長期服藥控制病情至於是否要繼續交往?張醫師說,這牽涉到許多愛情婚姻的層面,但就醫療層面來說,思覺失調症屬於”慢性病”,可透過長期服藥控制病情。丹尼爾費雪醫師(Daniel B. Fisher, M.D., Ph.D.)是美國一位公開承認自己罹患思覺失調症的精神科醫師,在穩定治療之下可進行臨床工作研究,還曾來台演講過。父母如為患者,兒女發病機率高張俊鴻醫師說臨床上的確是遇到有人來諮詢對方父母有思覺失調症,想問小孩的發病的機率。根據研究:一般人得到的機率是1%,父親或母親其中一人是思覺失調症的話,子女得到的機率上升為12%,若父母都是的話則高達40%。張俊鴻醫師語重心長表示,雖然這部優質戲劇讓民眾認識了「思覺失調症」這個精神疾病,並喚醒大家的重視,不過要真正改變精神疾病的汙名化標籤,仍然需要大家一起努力。

思覺失調擅自停藥 屢屢復發恐惡化

思覺失調擅自停藥 屢屢復發恐惡化#思覺失調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年輕女子從大學時開始,不斷出現妄想安症狀,總覺得有人要陷害她,也有聽幻覺及怪異的言行,就醫時確定診斷為「思覺失調症」。初期接受口服抗精神病藥物治療,雖然藥物的反應佳,但是卻一再擅自停藥。因為缺乏精神病識感,導致疾病反覆復發,甚至惡化。經過彰化基督教醫院鹿港基督教醫院榮譽院長暨精神醫學部邱南英醫師建議後,決定施打長效抗精神病針劑每個月一劑,治療迄今,精神狀況穩定,家庭生活和人際關係逐漸步上軌道,職場表現也已恢復以往。幻聽、妄想、怪異言行 為「思覺失調症」的典型症狀邱南英醫師說明,「思覺失調症」可能發病的原因包含遺傳、神經傳導物質的失衡、個人的體質、環境的壓力、感染病毒、使用毒品…等因素,具體的原因迄今仍尚不明確,好發於青春期和成年的早期,常見「正性症狀」、「負性症狀」、「情感症狀」、「認知功能障礙」等症狀。「正性症狀」為腦內邊緣系統的「多巴胺」神經傳導物質分泌過多所致,出現感官知覺的異常,像是聽幻聽,聽到別人在談論、嘲笑或批評、命令自己,也會產生妄想,認為有人要害他、跟蹤、監視或控制他等;「負性症狀」為多巴胺在大腦前額葉的功能過低所引致,如面無表情、社會退縮、懶散、消極、被動、不願睡、出席活動、變得沉默寡言等;「情感症狀」可能是因為幻覺的恐嚇、威脅聲音及妄想,導致很焦躁、緊張、恐懼、沮喪、情緒低落;「認知功能障礙」則是腦部功能退化,如記憶力變差、難以做決定、失去解決問題能力、判斷力和執行力差等。「長效抗精神病針劑」 副作用低便利性高 邱南英醫師表示,思覺失調症患者的病識感通常不佳,不認為自己罹患精神疾病,一旦未能及時接受診斷治療和持續治療,恐怕會造成各種功能的持續退化,最後會影響日常生活;嚴重者更可能出現自我傷害、自殺或傷害他人的行為。過去治療思覺失調症時,使用第一代的抗精神病藥物,患者容易出現錐體外徑的症狀,如手抖、僵硬、動作緩慢、坐立不安等,也可能增加體重,或是升高泌乳激素,導致月經異常、男性女乳症等副作用;此外,有些患者害怕被他人知道自己罹患精神病,因此未能按時就醫回診、不規律服用藥物甚或拒絕用藥,導致藥物順從性差,病情因此惡化。所幸現在已有新型的抗精神病藥物,安全性高,副作用少,療效佳,不只是改善正性症狀,也能緩解其他的症狀。其中第二代抗精神病藥物的「長效針劑」也已經上市,並且健保能給付,透過每個月注射1次,藥效相對的穩定,安全性佳,副作用也較少,患者能更便利用藥,改善病情。同時也能夠去除疾病的污名化,改善生活品質和人際關係,促使他們返回社會和職場,重拾健康和生活。親友適時的瞭解傾聽 大幅改善患者的預後最後邱醫師呼籲,患者應該積極接受治療,除了藥物治療外,身旁的親朋好友應該認真瞭解疾病,適當給予患者關懷、仔細傾聽,對於患者的預後影響很大。彰化基督教精神醫療體系提供這類病患完整的醫療,除了門診、急診、急性住院和慢性住院及日間住院診療、社區關懷以外,還持續執行思覺失調症的居家照護治療,定期訪查、診療,期盼透過專業的協助照料患者,也能減輕照顧者的負擔。(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思覺失調症治療關鍵 持續用藥不復發

思覺失調症治療關鍵 持續用藥不復發#思覺失調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大腦與其他身體器官一樣,也會生病,當大腦沒有任何外力、血管、代謝等致病因素之影響,而直接或間接造成腦結構損傷或腦功能異常,以致出現思維、情感等異常行為,便是我們所說的精神疾病。而其中思覺失調症(schizophrenia),是一種發生在年輕人腦部病變衍生成思維障礙的精神疾病,若發病後再加上其他外在因素,像是生活壓力、感情等問題,將造成患者的思維、行為、情感表達、現實感知扭曲和失調等症狀更不穩定。八成五的患者面臨失業 恐增加家庭負擔成本國立成功大學附設醫院斗六分院院長楊延光表示,根據研究顯示,每1千人當中就有4人~7人得到思覺失調症,對於社會負擔成本,比起大家熟悉的心血管疾病及癌症,都還要來得高,更是全球十大疾病負擔之一。在台灣,思覺失調症平均一年照顧成本就佔了1.1個GDP(2017國民平均生產毛額,約23,000美元),其中包含藥物直接成本等,因有八成五的患者面臨失業問題及家屬就業也受影響,故導致的間接成本大幅增加。新一代長效針劑治療思覺失調症 提升用藥方便性楊延光院長解釋,目前抗精神病藥物的使用分為口服及注射兩種。過往思覺失調症患者口服藥物需每天按時服用,較為不便;且八成以上患者認知功能及病識感均不佳,若無家人照顧、提醒,多未能按時服藥,恐導致病情再度惡化。臨床研究顯示,新一代長效針劑,可以改善思覺失調症患者的症狀與社會功能,且僅需規律的一個月施打一次,新的劑型可以三個月施打一次,藥效便可長時間在體內維持一定的濃度,對於嫌服藥太麻煩的患者或藥物遵從性不佳或拒絕服藥的患者,長效針劑將大幅增加用藥方便性及安全性。預防復發 遠離思覺失調症重拾活力在治療思覺失調症過程中最大的瓶頸,就是長期持續治療的議題,對於患者來講,能夠規律使用藥物治療的比例普遍不高,故容易引起多次復發,而每次復發都會造成症狀更惡化,治療成效將每況愈下。楊延光院長提醒,治療有兩個面向,第一個是治療的方式,選擇越簡單的越好,例如長效針劑的使用,不只可維持療效且副作用低,如此才能有效控制病情;再來就是預防,其目的就是避免最差的情況發生,當風險降低時才能得到健康人生,對於健康不要用賭注的方式來面對,因此當病情得到控制時,不要心存僥倖永不再復發,治療時也不應擅自停藥或中斷用藥,才能穩定病情不再惡化,方可重拾生活品質。(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長期幻覺、幻聽 當心是思覺失調症

長期幻覺、幻聽 當心是思覺失調症#思覺失調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精神分裂症因長期被污名化,使許多患者不願就醫導致延誤治療,為了矯正民眾的錯誤認知,衛福部近年來已正式將精神分裂症正名為「思覺失調症」,藉此擺脫負面偏見。思覺失調症是慢性且重大的精神疾病,與腦內功能運作失常有關,好發於青少年晚期及成年初期,症狀以幻聽幻覺最為常見,也可能出現被害妄想,總覺得有人要加害於他,嚴重到會影響學業、工作及人際關係,甚至無法自我打理生活。盛行率約為1% 未正確治療病情加重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顏正芳表示,國人思覺失調症盛行率約為1%,全台約有3分之1的思覺失調症患者,不願接受治療或是沒有規律按時服藥,而造成病情加重。口服藥物順從性差 新一代思覺失調長效針劑可改善顏正芳醫師說明,思覺失調症治療最好藥物搭配輔助復健、心理治療,才能有效穩定病情。由於傳統口服藥物必須天天服用,大部分患者順從性差;而新一代思覺失調長效針劑,將口服藥物製成水性懸浮液,一個月僅需注射一次,施打於深層肌肉時,會在組織液中緩緩釋放,有效達到藥物於血中維持一個月的濃度,大幅提升藥效穩定性及患者便利性。預防思覺失調症復發 提升患者生活品質根據研究發現,思覺失調症患者接受治療後,病情可獲緩解,但如果未能持續服藥,依然有復發機會。隨著復發次數增加,會導致病情惡化,所以若及早介入治療且按時服藥,更能預防病症復發;對於思覺失調的患者來說,預防復發與提高患者生活品質,為中長期治療最重要的目標。有效穩定控制病情 讓患者KO思覺失調症顏正芳醫師最後補充,因為思覺失調症患者需要長期、規律服藥,所以當注射新一代思覺失調長效針劑維持療效後,不但能降低密集回診的不便,且增加患者返回職場生活的穩定性,在與患者討論溝通時,也多了新的治療選擇!(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改善思覺失調症 「音樂治療」敞心門

改善思覺失調症 「音樂治療」敞心門#思覺失調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小美(化名)患有思覺失調症,常在各種場合當中表現出不適切的情緒,並且拒絕與他人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家人帶至精神科就診評估,職能治療師轉介小美參與音樂治療團體,與音樂治療師共同介入。在3個月的音樂治療團體中,小美漸漸與其他成員建立起良性的互動關係。某次小美被一首與兒時經驗有關的歌曲觸碰到內心,便開始產生信任感,主動與其他人分享。「音樂治療」針對個案設計相對應治療方式雙和醫院精神科職能治療師張恩加說明,「音樂治療」是治療師利用音樂各種特性,主要針對身、心方面,對生理疾病或心理疾病患者進行治療。藉音樂多元豐富的面貌,與治療對象在治療關係中互動,達成個案治療目標。不同個案會因其音樂經驗的差異,而影響治療過程中的選擇。音樂治療師在治療前,會先瞭解個案過去喜歡的音樂種類,再針對個案的治療目標,設計相對應的治療方式。透過音樂為媒介建立治療關係 改善語言、表達、肢體等音樂治療適用族群涵蓋非常廣泛,從新生兒到銀髮族,不同生命階段的各種身心疾病患者,都可受惠於音樂治療。邱雯琪音樂治療師表示,音樂治療不單只是聽聽音樂,而需要經由受訓過的專業人員來執行,才能發揮出音樂的治療效益。透過音樂的媒介建立治療關係,一旦音樂治療師與個案建立良好的醫病關係,再藉其引導個案的情緒、穩定其精神狀態,可達到縮短治療時間,進而改善語言溝通、表達能力、肢體功能復健、認知感官經驗學習、情緒表達能力、社會互動行為學習等問題。

分辨思覺失調4大症狀 及早就醫恢復

分辨思覺失調4大症狀 及早就醫恢復#思覺失調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思覺失調症」是思考及知覺失調的一種腦部疾病,因腦內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失調引起,造成大腦萎縮,是一種慢性精神疾病。全球每100人當中,就有一個人可能罹患思覺失調症,好發年齡約在20至40歲間;全台約1/3患者未遵從醫囑規律按時服藥,或根本沒有接受治療,造成病情日漸加重,8成5的患者面臨失業問題。幻聽、沉默等 思覺失調症4大症狀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賴德仁表示,大眾對這個疾病不了解,造成患者及家屬無病識感。可能發病原因包含遺傳、個人體質、環境壓力因素等,具體原因不明確,大多會在青少年階段及成人早期發病,患者可能無法分辨幻覺、妄想和真實世界。思覺失調症可以分為4大症狀:1)正性症狀/出現幻聽,覺得別人在談論、嘲笑自己、或是聽到有人命令自己。也會產生妄想,認為有人害他,而做出不合理行為,不管如何解釋患者都不願相信,甚至出現混亂性言語與行為。2)負性症狀/情感表達變少,言語與思考能力下降,變得沉默寡言。動機減少,對身邊的人或事缺少興趣、退縮、不想接觸別人、不願意上班或上學,甚至忽視個人儀容及衛生等。3)認知功能障礙/患者會變得無法專注、記憶力降低、難以做決定、失去解決問題的能力等。4)情緒症狀/常伴隨著憂鬱、焦慮等情緒,或較為衝動。這些病徵看似不起眼,但影響卻十分重大,患者在思考時常會遭到幻覺或妄想打斷,無法集中注意力,並且失去動力。可能會使學生成績一落千丈,或上班族工作表現突然變差,更可能無法正常生活。一月一次長效針劑 提升藥效穩定性及便利性台灣精神醫學會秘書長張家銘表示,傳統治療以每天服用口服藥物,雖然短期內可有效改善症狀,但常因有副作用、怕被他人知道而中斷藥物,恐會導致病情更加惡化,且近9成患者可能會在在半年內復發,不但使大腦功能退化,若自我傷害或傷害他人,就需要強制住院治療,住院率提升為未中斷服藥的2倍。張家銘秘書長表示,新一代長效針劑將口服藥物製成水性懸浮液,一個月注射一次,大幅提升藥效穩定性及患者便利性。很適合目前有穩定工作、想保有原來的工作能力以及維持生活品質的患者使用,也可減少服藥時擔心被他人以異樣眼光對待。思覺失調症並非絕症 及早治療助恢復根據調查,大眾對思覺失調症仍存有許多錯誤迷思,許多患者也會因為罹病而過於自卑,日常生活中受到歧視。賴德仁理事長提醒,思覺失調症並非絕症,發病後愈早接受治療,恢復情形愈好。呼籲患者與家屬,勇於面對疾病,不要耽誤治療。社會應友善及關懷對待,幫助回歸社會,找到適合工作,減少家庭及社會負擔。

耳邊總有人聲 這病讓她數度離家

耳邊總有人聲 這病讓她數度離家#思覺失調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52歲的阿香患有思覺失調症,2年前開始聽見男人的聲音在耳邊和她說話,告訴她先生可能有外遇,或要她離家出走,讓她作息混亂,離家出走時還動用警察護送回家。阿香一開始確診後,因需服很多藥,服藥後又易昏睡,她自認病情好轉即自行停藥,導致疾病復發,多度被送入急診,病情一直無法穩定控制。自行停藥致復發 需如慢性病長期控制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精神科主任詹仁輝表示,思覺失調症是思考及知覺失調的一種腦部疾病,思覺失調症的病友多半較被動,不善表達及與人互動,疾病歷程是如同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一般,需要長期接受治療,透過藥物及其他職能訓練控制症狀,學習與疾病共處後,以維持良好的生活功能。詹仁輝主任表示,早期介入、長期治療,讓病友體內維持有穩定的藥效,對於思覺失調症的治療十分重要。病友未能穩定治療,除了認為自己沒有生病或已痊癒、難以忍受藥物副作用,包括肢體僵硬、靜坐不能、體重增加,或者家屬覺得羞恥不願病人治療,不少病友都會自行停藥,卻造成疾病復發惡化。早期治療恢復更好 與疾病和平共處對於思覺失調症患者而言,每一次的復發對於大腦都是一次嚴重的傷害,更可能造成之後治療的困難,若在發病的早期接受治療,恢復情形及功能的維護越好。事實上,思覺失調症藥物發展已相當成熟進步,無論是口服藥物還是長效針劑,只要病人願意持續使用,就能達到穩定控制病情的目的。阿香在醫師建議下,減少口服藥物的顆數,每個月回診施打針劑,並搭配職能治療復健方式,病情開始穩定下來,也越來越少感到昏沉,讓阿香漸漸學會與疾病共處,有了自己的生活。詹仁輝主任呼籲,在接受穩定的治療及復健,思覺失調症如慢性病一般,只要與疾病和平共處,便能找回生活品質。

傻笑不是傻!是思覺失調症作怪

傻笑不是傻!是思覺失調症作怪#思覺失調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25歲的小柔,是家中獨子,從小乖巧又聽話,小學成績優異,但自從國中時期開始,學業成績明顯退步,不時與同學起衝突,導致人際關係變差,時常又有自言自語及傻笑現象,雖不斷轉換學習環境,但症狀依舊未減,上大學後,個性更加孤僻,在校常遭同學作弄,使得小柔不願就學。畢業工作後,每份工作皆都無法超過三個月,甚至有連續好幾個月都退縮在家中,躲在房間中不跟別人來往,在媽媽的陪伴下看了許多間診所及醫院,經醫師診斷為思覺失調症,後續僅斷續進行藥物治療。藥物與復建治療 雙管齊下數年後,小柔的情況每況愈下,媽媽很擔心趕緊帶小柔求助醫師,醫師細心地慢慢建立關係,引導小柔逐步說出內心感受,最後除了藥物治療之外,另為小柔安排接受復健治療,透過良好的醫病關係,與專業的治療,小柔回診時表示幻聽的情況改善了,原本的怪異行為也減少,此時,小柔露出睽違已久的笑容,長時間陪伴的母親則表示,這是這些年來她唯一感到放心的時候。精神分裂症 思考及感覺異常的疾病新營醫院精神科醫師鄭奇中指出,思覺失調症原名精神分裂症,是一種思考及感覺異常的疾病,表現在情感、行為等多方面,會導致功能下降,大部分於青少年期或成人早期發病,若不加以治療,會造成個人及家庭莫大的損失,也是國家社會極大的負擔。鄭奇中醫師表示,思覺失調症的表現極為多樣化,若身邊的親友行為開始變得跟平常不一樣、怪怪的,可鼓勵來精神科就診,由專業的醫師協助協助了解原因,同時進行診斷,才可把握時機,及早介入治療,減少損失。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