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病

皮膚出現黑斑 藥物引起藥物疹

皮膚出現黑斑 藥物引起藥物疹#皮膚病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身上無意間出現一塊塊的黑色斑,是體內的器官出現了什麼問題嗎?一名中年男子身上出現數個,小如硬幣,大如掌心的黑色斑,主要分佈在背部的皮膚,檢查後才知道,原來是「固定性藥物疹」。患者說,前一陣子因為尿酸發作而腳踝腫痛,到藥局買止痛藥,服用了三四天後,因為疼痛緩解就自行停藥,而就在那一段期間背部有發癢的情形且幾天過後就好了。當時以為是出現了一些濕疹,也由於發癢的位置在背部,所以也沒特別留意當時皮膚的情形。直到最近,家人才發現到他的背部皮膚有數個色素沈澱的病灶,因擔心是不是什麼嚴重疾病的皮膚徵兆,所以來到皮膚科門診求醫。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主治醫師林子凱表示,這個患者的皮膚病灶為「固定性藥物疹」,是藥物所引起的。大部份的固定性藥物疹,其病灶數並不會太多,有時只有一個,可發生在皮膚及黏膜,如軀幹、手、腳、唇部、或生殖器,通常在服藥三十分鐘至數小時內,產生明顯邊界的圓形或卵形的紅斑,通常有癢感或刺痛感,之後病灶中央逐漸變成灰色、紫色或褐色,可能形成水泡或糜爛。病灶消失後,常留下暗褐色的色素沈澱。如果之後再使用該種過敏的藥物,出現的過敏病灶會在患者原先發作的位置再次發生,所以才叫作固定性藥物疹。如果一直反覆使用,過敏的反應會愈來愈厲害,發生明顯的水泡,此時皮膚會有類似多處燙傷的皮膚病灶,此時就稱作「水泡性固定性藥物疹」,嚴重時甚至得在加護病房治療。而常引起固定性藥物疹的藥物,包括抗生素、非類固醇類抗炎藥物(消炎止痛藥)、鎮靜劑、緩瀉劑等幾大類。治療上,主要是傷口的照護,避免感染,可以適時地使用類固醇來減輕發炎反應。另外醫師也提醒民眾,記住導致過敏的藥物名稱,看病時務必告知醫生,避免再服用同一種藥,以防再次發作。

風災後注意環境衛生 當心感染皮膚病

風災後注意環境衛生 當心感染皮膚病#皮膚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蘇拉颱風帶來豐沛雨量,導致低窪地區傳出淹水災情,疾病管制局呼籲淹水地區的民眾務必注意飲食及環境衛生,積水退後清理家園時應作好個人防護,並依「清除、清潔、消毒」防疫三步驟,做好環境衛生,避免感染傳染病。疾管局並於各區調度消毒藥水,提供受災民眾家戶環境消毒使用,同時針對雨後病媒蚊孳生源列管地區進行清查與防治,持續監視災後傳染病作業,提醒民眾應特別加強以下預防工作:根據疫情調查資料,目前是登革熱流行季,大雨過後病媒蚊密度將大增,災後民眾整理家園時,應澈底清除室內外積水容器、垃圾及廢物,以防止病媒蚊孳生而導致疫情發生;清理家園時,切忌赤足及穿著拖鞋打掃,避免鉤端螺旋體及類鼻疽感染。水災期間易接觸到污水、污泥,可能因此感染鉤端螺旋體病、類鼻疽及其他皮膚病,疾管局提醒民眾清理家園時,務必穿著雨鞋或防水長靴、配戴防水手套及口罩,做好個人防護措施,工作完畢或裝備卸除後,應以肥皂及清水洗手。老年人、身體衰弱、免疫功能不佳、慢性病患者(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癌症及酒癮者等)及皮膚有外傷者,應避免皮膚接觸污水或淤泥,否則引發細菌感染,嚴重時可能需截肢。如有出現發燒、頭痛、肌肉痛、腹痛、腹瀉、黃疸、倦怠或其他身體不適的症狀,請儘快就醫。就醫時務必告訴醫師居住地區及污水淤泥接觸史,以利醫師提供妥適的診療服務。          豪雨可能導致飲用水受到汙染,若住宅的蓄水池淹水,應確實清洗消毒後再蓄水;飲用水要徹底煮沸或飲用包裝水;泡水之廚房用具及餐具要消毒後才能使用,泡過水或解凍過久的食物也不要食用;民眾可自行購買市售含氯漂白水並稀釋100倍,擦拭居家環境,而餐具部分應煮沸消毒,不能煮沸者,用清水10公升加40毫升漂白水稀釋消毒,疾管局呼籲民眾務必依「清除、清潔、消毒」防疫三步驟,做好環境衛生。疾管局另籲請臨床醫師這段期間特別注意病患是否可能感染上述傳染病,發現疑似病例應立即通報衛生機關,並給予病患妥適治療。民眾若有災後防疫相關疑問,亦可聯絡各縣市衛生局,或撥打國內免費民眾疫情通報與關懷專線1922洽詢。

擔心過敏哺乳媽媽不吃海鮮 女嬰反缺鋅致皮膚病

擔心過敏哺乳媽媽不吃海鮮 女嬰反缺鋅致皮膚病#皮膚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一名哺乳媽媽因為擔心海鮮、蛋奶等食物較易造成過敏,怕吃了後會透過母乳傳給孩子,因此很少吃海鮮等含鋅食物,讓四個多月大喝母乳的女嬰無法從乳汁中攝取到足夠的鋅,體內的鋅嚴重不足,導致嘴巴周圍、四肢、包尿布附近的皮膚起紅疹、糜爛,新樓醫院小兒科醫師陳奕吟提醒,除了母親本身會過敏的食物,以及家族有明顯過敏的狀況,餵母乳的媽媽對於食物都應均衡攝取,孩子才不會營養不均。陳奕吟醫師指出,科學研究表示,「鋅」是人體內200多種酶的組成重要部分,它直接參與了核酸、蛋白質的合成、細胞的分化和增殖以及許多重要的代謝,這些是人體生長發育、生殖遺傳、免疫、內分泌等重要生理過程中均不可缺少的反應。「鋅」也是體內抗氧化酵素的重要成份,它可強化血球細胞活性,可以抗氧化、抗癌、促進生育力,也可使皮膚、毛髮、光澤有彈性、恢復指甲的色澤等。在現今國人飲食不於匱乏之下,食物中的蛋、奶、奶類製品(起司、乳酪)、全麥麵包、小麥胚芽、南瓜子,植物性的如大豆、黑豆、花生;肉類中的豬肉、肝臟、羊肉、牛肉都含有不少的鋅;海鮮類的如蠔、蝦、蟹、牡蠣中的鋅含量更是豐富。所以只要均衡飲食就可以得到足夠的鋅,很少需要額外補充。不過陳奕吟醫師表示,確實也有少數個案報告中顯示,媽媽血中的鋅濃度是正常,但奶水中的鋅濃度低,母親的飲食無法增加奶水中的鋅含量,研究者則認為是這些特別的哺乳媽媽的乳腺組織對鋅的吸收低,而造成奶水中的鋅含量低,如果因而出現皮膚症狀,嬰兒補充口服鋅片就可改善。另外須注意的是4~6個月的寶寶,依個別的發展情形,要開始添加副食品,不能單純只喝奶,因為添加副食品可以提供熱量、鐵質、維生素及微量元素如鋅、銅、鐵等,也可以幫助嬰兒適應各種不同的固體食物做準備,最重要的是訓練嬰兒的咀嚼能力,以避免日後造成偏食或拒食,陳奕吟醫師表示,健康生活從小做起,在提倡餵哺母乳的同時,也希望每個孩子都健康,因此提醒補乳婦女飲食一定要均衡。

寵物瘋過年/過年換造型 寵物染毛夯

寵物瘋過年/過年換造型 寵物染毛夯#皮膚病

過年除了穿新衣戴新帽外,許多人會把寵物送去美容,換個造型也順便染毛色,聽寵物美容老闆表示,現在這種寵物染毛非常夯,標榜純天然,對動物皮膚不會造成傷害,且寵物染毛也為主人、寵物間添增了幾分樂趣,許多寵物店甚至請專業染毛師,授課開寵物染毛課,能在課堂上經由老師的指導,幫寵物完成染毛。不過許多主人或多或少都會對染毛劑產生健康疑慮,但是研究文獻上確實也沒有提出有害寵物健康的證明,不過獸醫師表示,化學藥劑對寵物多多少少,還是會讓皮膚吸收,因此獸醫師通常不太鼓勵。即使業者標榜無毒、天然染料,成分與我們使用的彩妝、化妝品相當,也注意以下幾點1.至少五、六個月大,打完預防針的狗才可以染毛,超過八歲就不適合。2.肝腎功能有問題或患有皮膚病的狗不適合染毛。3.染毛範圍以不超過寵物身體面積1/3為原則,並要避免接觸眼睛、鼻子、嘴巴。4. 一定要使用寵物專用染劑,不但成分較為溫和,重點是沒有刺鼻的阿摩尼亞味。5.持久性染劑一旦上色就不可回復,主人必須幫寵物好好考慮清楚。6.染後的毛質較易乾燥、受損與糾結,必須勤梳理,洗澡則可維持正常的頻率。

猛吹冷氣吃冰品 越消暑越罹患皮膚病?

猛吹冷氣吃冰品 越消暑越罹患皮膚病?#皮膚病

不要以為大口喝下冰飲、待在冷氣房是健康的消暑方式,這可能導致皮膚疾病!近來罹患濕疹、汗皰疹、蕁麻疹的病患激增5成左右,但病患都表示未曾出汗,疑惑怎麼會罹患這些皮膚病?原來是吹冷氣跟吃冰品惹的禍,讓人體排汗減少,導致皮膚毛孔無法排汗而遭感染。

「癬」不下來的皮膚病 應耐心治療

「癬」不下來的皮膚病 應耐心治療#皮膚病

「醫生,我長癬了嗎?」很多皮膚科患者一進診間就會問醫師這句話。到底什麼是癬呢?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皮膚科主治醫師李麗容解釋,所謂的癬是指皮膚受到黴菌感染,統稱為癬,由感染部位不同,又可分為頭癬、體癬、股癬、手癬、足癬等。李麗容說,臺灣位於亞熱帶,氣候悶熱潮濕,是黴菌孳生的絕佳環境,因此各種奇癢難耐的「癬」,常成為最惱人的皮膚病。她進一步說明如下:足癬:俗稱香港腳,又稱腳氣,是因為黴菌在皮膚角質層寄生所引起,香港腳有許多不同的臨床表現:糜爛型:是最常見的,患部足趾縫間脫皮糜爛,常會併有厲害的搔癢和灼熱感。水泡型:脫屑性紅斑合併水泡,水泡主要分布於足底弓部,通常相當癢。角化型:整個足底角化脫皮,這類型的足癬通常不會有搔癢症狀,所以有些患者會認為自己的足底只是乾燥脫皮而已,忽略了可能患有香港腳,這類型足癬冬季常因過度角化皸裂而疼痛。李麗容表示,香港腳如果不做適當治療,常會引起蜂窩性組織炎,也就是細菌從糜爛的足趾間、破掉的水泡、皸裂傷口侵入皮膚,造成足背、小腿紅、腫、熱、痛,甚至合併發燒,這時就必須以抗生素治療。香港腳另一個常見合併症就是甲癬,俗稱灰趾甲,也就是趾甲受到黴菌感染,呈現黃色混濁、增厚變化或變得易粉碎。手癬:通常只侵犯一手,常因抓香港腳又不洗手而引起,可於手掌出現邊緣稍明顯的脫屑,或於手背出現邊緣稍明顯的紅斑。股癬、體癬:如同足癬一般亦由皮膚黴菌引起,只是發生部位不同。股癬臨床症狀是位於鼠蹊部、大腿內側或臀部,有隆起性、脫屑性紅斑,界線清楚,伴隨搔癢;體癬是位於軀幹的癢性脫屑性環狀紅斑,氣候悶熱、潮濕時,體癬容易蔓延擴散,常被誤診為溼疹而使用類固醇藥膏,造成體癬、股癬惡化。汗斑:亦由皮膚黴菌所引起。在氣候悶熱、潮濕時,以年輕人、流汗較多者較常罹患,故俗稱汗斑。主要分佈於胸背部,呈分散性棕色、白色混雜的橢圓型斑,所以又稱為花斑癬,因為患處顏色會改變,所以也稱為變色性糠疹,表面有輕度屑狀,大都不覺得癢,有時併有癢感。甲癬:俗稱灰指甲,也就是指趾甲受到黴菌感染。症狀:通常是自指甲游離端開始有白或黃褐色或黑色小班,病變向指甲下緣延伸,甲身逐漸變混濁、變厚。治療方法:外用:可用水劑或膏狀抗黴菌劑點或塗抹患部。內服:口服抗黴菌劑,需肝腎功能正常者才可服用。口服抗黴菌劑所需之治療時間,手指甲需6週,足趾甲需12周。預防:甲癬會逐漸傳染蔓延,剪指甲時,好的指甲用一把指甲刀,壞的指甲用另一把指甲刀,避免傳染。甲癬大都合併手癬、足癬。手癬、足癬的黴菌侵犯指甲就變成灰指甲。要避免灰指甲,先要把手癬、足癬治療好。許多人認為癬不容易治療,事實上是治療及預防措施不當,才會有這種錯誤的觀念產生。李麗容提出以下幾點必須注意的事項供大家參考:盡量保持身體通風及乾燥。衣物避免穿緊身不透氣的穿著。鞋子最好穿涼鞋,長筒密封的皮鞋最不適宜。準備二、三雙鞋子,可每天輪流更換。穿純綿、吸汗的襪子,每天勤換洗。李麗容強調,治療黴菌感染一定要有耐心,要遵照醫師指示擦藥,醫師會依不同情況給予不同塗擦劑,遇到頑固病情還需給予口服藥,她特別提醒大家,大部分病人至病情好轉就不再治療,事實上,皮膚表面仍有黴菌寄生,完整而徹底的治療應該是皮膚疹子完全消退後再繼續治療二、三週,以免黴菌沒有完全殺滅,很快又再度復發。

「紅斑性狼瘡」的最佳代言人 皮膚疾病

「紅斑性狼瘡」的最佳代言人 皮膚疾病#皮膚病

紅斑性狼瘡是一種未明的自體免疫疾病,可侵犯全身多處組織或器官,但以皮膚病最具代表性。臺北縣立醫院風濕免疫科主治醫師趙尹慈指出,皮膚疾病可以說是紅斑性狼瘡的最佳代言人,病情的活躍性及診斷性就如眼睛是心靈之窗,皮膚病變也是紅斑性狼瘡之窗一樣。趙尹慈醫師表示,紅斑性狼瘡病因仍不清楚,各種研究顯示,有些環境因素,尤其是日曬,紫外線會使皮膚細胞凋亡,此時細胞內之核蛋白會暴露在細胞膜上,誤導免疫系統攻擊,進而產生皮膚症狀惡化。日前就分別有22歲年輕女性及52歲婦女,發燒數日合併皮膚紅斑狀突起、微癢及疼痛,初步檢驗發現患者均血小板過低。前者合併下肢紅斑丘疹,而後者合併全面性紅斑及兩頰鼻樑及眉毛上紅斑狀,經診斷後研判是狼瘡,給予類固醇治療,一星期後症狀不復見。狼瘡在臨床上的表現十分多樣性,從最輕微的一般徵兆如胃口不佳、倦怠、輕微發燒、肌肉關節酸痛、關節炎,甚至到腦中風、心包膜炎、腎衰竭等。而皮膚疾病常是最初表徵,比例高達80%,尤其是年輕女性。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蝴蝶狀皮疹,由於兩側對稱,故稱之蝴蝶斑。其他有毛髮脫落,黏膜病變包括口腔、陰道潰爛及鼻中隔糜爛、雷諾氏症狀、皮膚網狀病徵、蕁麻疹以及血管炎等。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風濕免疫科在國內尚未普及,故患者常因對疾病的了解不足,一旦發燒起疹子,容易誤以為是一般感冒或感染皮膚病,急病亂投藥而延誤診斷與治療。由於紫外線是皮膚病變的重要因子,患者應時時注意防曬,避免紫外線最強的早上10點至下午4點以前的時段。外戶除了擦防曬品外,還應戴帽子、打傘及穿著長袖長褲、戴墨鏡,以避免紫外線之傷害。

災後重建期生活 五大注意事項

災後重建期生活 五大注意事項#皮膚病

莫拉克颱風侵襲,造成八八水患,淹沒了良田阡陌,沖走了魚塭牧場,民生物資與公共衛生面臨極大的挑戰,即使是颱風遠颺,各地仍有缺水斷電、家園殘破、腐氣瘴癘充塞、物資補充不及等種種餘患,在生活上這段時期必須非常的小心因應,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 家庭醫學科 李佳容醫師特別提醒民眾注意事項:一、要預防傳染病的流行淹水區域的居民,由於手腳常浸泡在水裡,易有皮膚病發生。若有傷口,更容易引起蜂窩性組織炎。因此若有傷口,須保持乾燥,避免長期浸泡在水裡。尤其是身體免疫不佳的慢性病患,如糖尿病患等須特別注意。颱風過後常會積水,尤其此次各處淹水,病媒蚊可能在積水處滋生。民眾需注意防範登革熱,注意防蚊措施。李佳容醫師表示,災區的災民常會被安置在同一場所內,所以群聚感染的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等),特別容易發生。民眾若有發高燒,全身肌肉酸痛等類流感症狀,需戴口罩且儘速就醫。此外,炎炎夏日食物的保存要特別注意,不要食用已經腐敗的食物。避免食入生食,變質過期或發霉的食物。飲水必須煮沸再飲用。避免急性腸胃炎的發生。二、預防創傷後症候群這次天災造成許多民眾家園毀壞,失去親人。在身心上產生巨大壓力。短期間可能有失眠,焦慮不安,多夢的狀況。若一直持續未改善的話,就需擔心是不是有創傷後症候群的產生。李醫師建議,若遇到情緒無法紓解時,應適時的尋求專業人員的協助(如精神科醫師,家醫科醫師,牧靈人員等)。青少年及兒童的心理狀態也需特別注意,老師及家長須適時介入輔導。三、慢性病病患特別注意事項高血壓、糖尿病、肝病等病患要注意本身疾病狀態,不要使自己過度勞累。糖尿病人切記要定時定量吃飯以及服用藥物,避免低血糖或高血糖。另外老人家須特別注意環境安全,預防跌倒。四、災後飲食衛生安全水災時水源易受汙染,李佳容醫師指出,汙染的水源正是大規模傳染疾病的最佳途徑。在自來水還不能正常供應的期間,使用井水或地下水的民眾,一定要煮沸後再飲用。在食物方面,若食品浸水了,最好丟棄,不要食用。罐頭,鋁箔包裝若有破損也最好不要服用。被汙染或腐敗的食物再即使經過加熱殺菌,還是可能殘留細菌分泌的毒素。所以懷疑已經被汙染或有腐敗的食物還是以丟棄為宜。五、環境衛生方面要注意清除環境中可能滋生病媒的東西,以避免蟑螂病媒蚊的孳生,以防範傳染病的流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