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

三高易患失智症 醫師籲「四多」預防

三高易患失智症 醫師籲「四多」預防#失智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走路走到一半忽然忘記自己在哪裡,代辦的事項有時也一併拋在腦後記不起來」,這些可能都是失智症的症狀。你知道嗎?根據消基會與台灣失智症協會提出警訊,台灣到了民國135年,失智症人口,可能會突破六十萬人口!且高達四分之三的失智病患沒有接受失智症診斷。為此,台中慈濟醫院大規模培訓逾五百位失智症志工,將深入社區,宣導AD-8極早期失智症篩檢量表。對此,臺中慈濟醫院居家護理師何薏芬表示,重度失智症病患需要全天候專人照顧,人力成本加上管灌食品、醫療消耗品等支出,一個月平均花費推估至少三萬二千元。以國內失智症病患確診發病的平均存活時間約四到五年計算,醫療支出將達到上百萬元,將是社會與家庭沉重的負擔。對於失智症的成因,臺中慈濟醫院神經內科凃敏謙醫師則說明,年齡是失智症最關鍵的危險因子,其他因子還包括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三高」問題,以及曾發生腦中風、腦損傷疾病,肥胖、抽菸、喝酒等不良生活習慣。而除了透過減少失智症危險因子外,凃敏謙也鼓勵大家做到「四多」,多動腦、多運動、多參與社會化活動、多地中海飲食(如,蔬果、堅果類、未飽和油脂等),發病的病患要接受藥物治療,可延緩失智症惡化。

失智症非老人專利! 預防失智從知做起

失智症非老人專利! 預防失智從知做起#失智症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面對現今快步調的生活壓力易使人焦慮、提前老化,因此,基隆市衛生局局長吳澤誠呼籲民眾,預防失智應從知做起,知道失智的潛伏期與早期生活息息相關,應儘早預防。一名68歲的黃伯伯,長年與太太同住。最近幾年,家人發現伯伯時常忘記自己的活動、與朋友的約會,初期家人不以為意,認為是一般老人健忘的毛病,但逐漸地黃伯伯開始忘了認識多年的朋友、家人,更無法應付簡單的日常生活,經醫師詳細的檢查評估後,初步診斷為老年癡呆症。如何預防失智症?很簡單,「活動」、「抒壓」、「健康飲食」及「接近自然」,從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做起。活動可以保護腦細胞健康並幫助腦細胞成長,包括心智、體能活動,像是數獨、健走等;不管多忙,都要有紓解壓力的方式,多重任務,容易緊張焦慮,大腦效率反而比較低。;另外,肥胖也會造成失智的風險,影響記憶力,所以均衡飲食,多吃抗氧化物高的蔬果也是不可忽視。而雖然研究顯示透過網路可讓長者大腦更靈活,但對於現代每天使用科技的人們,則要學習數位排毒,多親近大自然,不要一心多用。其實,失智症不只是老年人的課題,現代人生活步調快速、工作繁忙,造成生活中很多無形的壓力,壓抑久了就容易造成許多症狀,影響健康,甚至記憶力衰退,所以適時的放鬆、運動、紓壓就變得非常重要。

忘了家人是誰?!老人失智症家人應留意!

忘了家人是誰?!老人失智症家人應留意!#失智症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如發現,家中的長者,原本記性不錯,但忽然轉為,時常恍神、個性改變、忘東忘西的話,可要當心老年失智症在作祟。日前,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有一位64歲李老太太,原本記憶力很好,打麻將、買股票從來不失手,但近幾個月來,突然常忘東忘西,家人名字也開始叫錯,被醫師診斷為罹患失智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醫師林舜榖解釋,失智症主要包含兩種症狀,一是記憶力與思考能力衰退,常常出門卻忘記目的地,忘記自己已經買過菜,完全不記得與別人約定好的事情,叫錯身邊親友名字等。而二則是出現情緒不穩與行為異常,包含暴躁易怒、個性改變、失眠、憂鬱、懷疑家人或朋友偷走自己東西,甚至會出現幻聽或幻視,覺得家裡被壞人入侵或有鬼怪等。他進一步指出,失智症患者大腦功能會逐漸減退,一開始只是忘記別人講過的事,或容易忘記最近發生的事情,接下來會不記得日常生活行動,例如忘記自己洗過澡而不停重複、忘記自己打過電話而不斷撥電話給朋友,到最後甚至出門後,連家裡住在哪裡都忘記。對此,林舜榖呼籲,許多失智症患者無法自己發現退化,身邊家屬發現行為怪異時應趕快協助就醫,例如發現老人家記憶力越來越差,簡單熟悉的工作如整理房間、打掃家裡、操作電器用品變的越來越困難等症狀,都要警覺這可能是失智症,而應提早就醫。

醫訊/電影心理對談諮詢~明日的記憶

醫訊/電影心理對談諮詢~明日的記憶#失智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透過電影可以與心理諮商結合,更了解自己心裡,如果當場有心理師提供諮商服務,就可以達到寓教於樂的諮商或療癒效果。 為此,台北市衛生局特舉辦「101年度社區心理健康促進活動~心靈映像館與諮詢講座」,邀請臨床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秘書長盧美凡臨床心理師主講,他也是台大心理系學士及碩士,該場次主題為「影片:明日的記憶&心靈對談」,播放的影片為日片《明日的記憶》,主要是演出失智症為主題,該單位歡迎民眾踴躍參加,名額有限,不接受預約;當日18:00開始發放號碼牌,18:20按號碼順序入場,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以主辦單位最新公布為準,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該單位確認,以免臨時更動而向隅,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 名稱:101年度社區心理健康促進活動~心靈映像館與諮詢講座時間:101年12月5日(三) 18:30~21:00地點: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台北中正區金山南路一段5號)4樓講堂洽詢:02-33936779轉11

醫訊/如何預防失智症

醫訊/如何預防失智症#失智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隨著現代醫療進步,台灣更加速老化,伴隨著是記憶力隨著年齡增長而漸次衰退,失智人口也逐步增加,衛生署因勸告社會大眾應重視失智症對於家庭、社會與國家的衝擊與影響,並應即早準備,做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緣起於此,彰市阿夷社區發展協會與財團法人佛光慈社基金會共同承辦社區醫學健康講座「如何預防失智症」,邀請慈濟醫院台中院區身心醫學科主任周少華醫師主講,他將教導民眾如何預防失智症,該單位歡迎病友、家屬及一般民眾踴躍參加,活動毋須事先報名,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如何預防失智症時間:101年11月16日(五)下午19:30~21:30地點:彰市阿夷社區集會堂(建國東路69號;泰和國小後門)洽詢:04-723 9617;0928 337242 蔡先生

醫訊/失智症病友日常照顧技巧

醫訊/失智症病友日常照顧技巧#失智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灣逐漸步入高齡化社會,失智症人口也持續成長,因此增進失智症病友及家屬間的疾病適應與情感交流,並讓病友家屬了解和學習照顧失智老人的技巧,以提高照顧品質。相對而言,越來越重要。有鑑於此,基隆長庚醫院神經內科、社服課特別舉辦「失智症病友家屬座談會」,邀請神經內科翁偉捷醫師、林口失智中心魏碧美個管師、陳政宏社工師、精神科葉卓俞醫師,主講「什麼是失智症?」、「失智症病友日常照顧技巧」、「失智症病友常見精神症狀及處理」,最後有綜合座談。名額有限,請及早報名。並自備喝水容器與保暖禦寒衣物。 名稱:失智症病友家屬座談會時間:101年11月8日(四)上午8:40~12:00地點:基隆長庚醫院5樓第3會議室洽詢:02-24313131轉2045~2047、3088  社服課陳政宏社工師

醫訊/失智症家庭照顧者照護技術培訓

醫訊/失智症家庭照顧者照護技術培訓#失智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目前全世界有2,430萬失智症者,且每年以460萬人的速度增加,平均不到7秒鐘就新增1名失智症患者。依2011年內政部統計年報顯示,2011年臺北市65歲以上老人人口為338,199人,若依失智症盛行率5%推估,臺北市約有16,909位失智者,若加上家屬人口數,每位失智者以2位家屬計,共有超過33,819名患者及家屬為失智症所苦。有鑑於此,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主辦「失智症專業人員及家庭照顧者教育訓練」,由神經內科、護理科、社工課承辦,這活動課程是配合政府「101年度失智症社區照護網絡模式推廣計畫」舉辦,藉此協助家屬對失智症有充分的認識,以正確的認知及合適的方法及態度來照顧家中失智患者,以減輕照顧者擔負重擔,活動對象為從事失智症業務專業人員以及失智症家庭照顧者,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失智症專業人員及家庭照顧者教育訓練時間:101年11月1日(四)~2日(五)第一天08:50~17:30;第二天07:50~17:00地點: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洽詢:02- 28353456 轉 5137、6292

醫訊/關懷失智無國界

醫訊/關懷失智無國界#失智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失智症是一種因腦部傷害或疾病所導致的漸進性退化,退化速度遠高於正常老化的速度。該症也會影響到記憶、注意力、語言等基本能力。有鑑於此,為了讓民眾更認識失智症,成大醫院失智症中心舉辦「關懷失智無國界-電影欣賞週」,欣賞的電影如下:記得我愛妳、被遺忘的時光、明日的記憶、腦海中的橡皮擦、陌路姐妹淘。映後會邀請專家座談,10月29日 起開放登記索票,索票時間上午9:30~11:30;下午14:00~ 16:30,每場數量有限,每人不分場次限索4張,索完為止,索票地點為成大成杏校區圖書館醫學分館一樓服務台與成大醫院住院大樓1樓大廳中央服務台。索票時請注意可出席的活動日期與數量,11月5日~8日持有票者,請於18:00~18:20準時入場,超過時間者視同放棄。電影播放前10分鐘開放現場沒票者排隊入場,以現場所剩空位數量為限。本活動播放之影片,依規定公告電影分級,請參加者自行評估與選擇適合觀賞之片名場次,並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關懷失智無國界-電影欣賞週時間:101年11月1日(四);5日(一)~8日(四)場次時間請洽主辦單位地點:成大成杏校區醫學院1樓第3講堂洽詢:06-235-3535轉3579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