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黴菌

認識黴菌感染

認識黴菌感染#黴菌

東西長黴菌,叫做發霉,人體器官長黴菌,就是黴菌感染,身體發霉,其實是很普遍的疾病,例如香港腳、體癬、汗斑、灰指甲、鵝口瘡、念珠菌陰道炎、念珠菌陰莖炎等,都是典型的黴菌感染。這些感染都是機會主義者,對於免疫力正常的人,只是造成少許生活上的不舒服,如果病人體質狀況特別虛弱,例如愛滋病末期、長年的糖尿病,黴菌感染可能就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成為要命的疾病。年青男女的性器官都是容易長黴菌的部位,也是性行為可以傳染的疾病,值得我們好好地認識黴菌感染。話說生物界當中,最原始、最基本的單細胞生物是細菌,細菌的細胞,屬於比較原始的層次,體內的遺傳物質,也就是染色體,當然是集結在一起,但是缺少了明確的核膜,所以細菌體內沒有細胞核,而且也沒有粒線體,這類比較原始的細胞,就被稱為「原核細胞」。而單細胞生物中,有許多是真「高級」的,「平平」是一人公司,卻是有真材實料的細胞核,也有完整的粒線體,作為細胞能量的專業器官,細胞的外膜,也與細菌的大大不同,很像高級生物細胞的構造,可以說就是高級生物細胞的基礎,就被稱為「真核細胞」。我們身體細胞就是真核細胞,可見它們的「層次」不低啊!真核細胞的單細胞生物有三大類:藻類,原生動物,黴菌。藻類和原生動物,大多數是生活在水中,黴菌大多數是生活在陸地上。三大族群中,都有些品種,可能侵入人體特別的部位,造成感染病,其中更有些病是可以經性行為傳播的咧。人體是由數十兆個細胞組合構成的個體,構造很複雜,功能很奧妙,又有點難懂,但是對於微生物而言,卻不是那麼一回事,因為對它們來說,人體是一個可以生活繁殖的天地,到處都充滿機會,水份、脂肪、蛋白質、醣類,堆積如山,到處都是食物,如果人體沒有免疫系統作防禦的話,可真是「好山、好水、好所在」,可以天天「無限暢飲、吃免驚」。黴菌是一個很大的真核細胞族類,有些是最簡單的單細胞生物形態,例如女性陰道念珠菌,肉眼看不到,必須要用顯微鏡來觀察。也有些黴菌品種,發展出各種不同形態的菌絲,長得十分「大欉」,例如野外枯木上的毒覃,或打火鍋常吃的金針菇,都是肉眼可以看到的黴菌。黴菌的生活很簡單,就是「吃」有機物質,分解排泄出二氧化碳、水、氮,有些品種需要氧氣,有些品種完全不需要氧氣,雖然外形比較接近植物,但是事實上與植物的生活形態大大不同。第一、植物的生活需要二氧化碳、水,可以說是「吃素的」,黴菌生活在腐敗的有機物質中,可以說是「吃葷的」。第二、植物需要充足陽光,行光合作用,黴菌直接消化有機物(碳化合物),沒有光合作用,事實上在陽光充足的地方,黴菌根本活不下去。黴菌對人類生活,有甚麼利害得失?會引起甚麼疾病?會不會引起性病?黴菌與人類,真是亦敵亦友,息息相關。它們是吃有機物質,排出二氧化碳、水、氮,是大自然清道夫、物質循環再造的功臣。對人類生活而言,黴菌大多數是有正面貢獻,例如酵母菌是製造麵包、啤酒、醬油、豆腐乳、乳酪等的重要材料。現代基因工程更能利用酵母菌作為工具,製造出胰島素、生長激素、肝炎疫苗等,對現代醫療,真是功德無量。當然也有許多黴菌,對人類生活而言,是負面影響的,有些品種,因為菌絲生長進入有機物質,就像植物的根一樣,會隨時分泌各種物質,好打開通道,這些物質,大多帶有「腐蝕」有機物質的作用,多數對人體是有害的,例如野外蕈類,許多是有毒的,甚至是致命的。在台灣的花生,有些感染了黃鞠,它們會分泌黃鞠毒素,那是強力的致肝癌物質。也有些菌分泌的毒素,對人類有重大的貢獻,那就是能夠殺滅細菌的「抗生素」,二十世紀四十年代發現的盤尼西林,就是一種「青黴素」,抗生素的發現,是現代醫學發展上,最重要的里程碑,所以大致上黴菌對人類是功大於過的。大多數的黴菌有兩種生存狀態。第一、酵母狀(YEAST FORM),是單細胞的狀態,有點像植物界裡的種子,像沒有結婚的王老五,一人吃飽,就是全家吃飽,又像吉卜賽人,能到處流浪,比較能應付各種不利環境,及隨遇而安。 第二、菌絲狀(MYCELIUM FORM),有點像植物界裡的種子,找到了「好所在」,就落地生根,變成正港「在地人」,單細胞不斷發芽,同時開始一個疊一個,變成長長的菌絲,有些品種的菌絲,分工精細,還會有幾分神似植物的根莖葉咧,例如金針菇就是。有些品種的菌絲,長得亂亂的像一堆毛線,如毛氈般舖在陰暗的土石上,再跟一些藻類互相擁抱,成為共生狀態,這就是詩人筆下「秋風庭院癬侵階」的浪漫植物:苔癬。菌絲就是黴菌的開枝散葉的發展期。不管是吉卜賽或是在地人,都是黴菌的可能生存狀態。環境與空氣中,充斥著各種卜黴菌的孢子(吉卜賽黴菌),隨時經飲食進入胃腸,經呼吸進入肺部,在正常狀況下,人體這些部位充滿了與人體共生互利的「益菌」,會壓抑黴菌的生長,偶而有些黴菌的單細胞往淋巴系統流竄,馬上被人體免疫系統「解決」,但是如果病人長期臥病在床,或因癌症而接受各種深切治療,或其他的嚴重疾病,免疫系統受創甚深。為了解決病人到處發生的細菌感染,醫師必須使用大量的抗生素,這樣同時會把體內的「益菌」們一併殺死,於是肺部及胃腸的「吉卜賽黴菌」趁勢而起,恣無忌憚發展,甚至經淋巴系統入血液循環,做成全身感染,病況走到這一步時,十分「不妙」,十分「嚴峻」。全身流竄的「吉卜賽黴菌」,隨時會找到「好所在」,就安定下來,長出菌絲,變成在地人。在泌尿系統器官中,腎臟及膀胱是最容易受害的部位,黴菌入侵,長出的菌絲互相交織,有可能大到像打毛線的毛線球一樣,有些病例已無法單用藥物來解決,必須要配合器官內藥物灌注,甚至要開刀切除,無論甚麼方法,到這個地步,頗難「全身而退」,如果病人體質太弱,黴菌感染就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絕對不可輕視。全身性黴菌感染是如此的凶險,相對地身體表面皮膚各處,卻常有各種「在地」的黴菌感染,十分普遍,甚至經性行為傳染,但是通常不會威脅健康。念珠菌陰道炎是性病嗎?人體發生全身性黴菌感染,是一個十分凶險的局面,還好那是很少發生的,但是人體表皮發生局部性黴菌感染,卻是一個十分稀鬆平常的事,而且那是很普遍地發生的,甚至有些人感染了一段時日,還不自知哩! 黴菌的生存,需要含碳的有機物質作食物,怕陽光,最好能遠離免疫系統。女性的陰道及男性的包皮,正符合了這些黴菌感染的條件。日常生活環境中,有千百種黴菌,理論上都是可以造成感染的,但是在臨床的發現,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陰道黴菌感染,都是「念珠菌」,這個黴菌所造成的,搞定念珠菌,尤其是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就能搞定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陰道黴菌感染。念珠菌是一種典型的黴菌,有雙重的生命型態,視環境狀況的變遷,隨時隨地的互換。一、單細胞的酵母菌狀:這是代表像種籽的預備狀態,當然它們還是有單細胞繁殖的能力,可以在數量上不斷增加,但是在這個狀態下的黴菌,通常不會引起任何症狀。二、多細胞連結的菌絲狀:就好比種籽的萌芽,茁壯,開枝散葉的發展狀態,菌絲不斷地滋長及延長,有些斷裂了,又成了新的菌株體,好像植物的剪枝、分盆,又像某些動物的斷肢再生。這時候,菌絲的「根」,常常侵犯陰道表皮細胞,引起症狀。成年婦女容易發生念珠菌陰道炎,原因有四。生活環境中有許多黴菌的孢子,尤其是台灣地區,高溫又潮濕,問題十分嚴重。 性行為的進出動作,會把環境中、衣服裡、及皮膚上的黴菌,推進陰道深處。三 成年婦女生理上受賀爾蒙的調控,子宮頸常常有分泌物,使陰道常常處於潮濕的狀態,而且賀爾蒙令陰道表皮細胞富含肝醣(GLYCOGEN),是黴菌的食物源。 免疫系統鞭長莫及,通常免疫系統最好的地方,是血液循環達到的地方,微血管以外的皮下組織,就比較薄弱了,一般皮膚表面,就沒有任何免疫力。陰道表皮屬於粘膜組織,平常是免疫球蛋白IgA,作為防禦工具,效果是差強人意,因為對付黴菌,主要是靠細胞免疫,所以黴菌稍多,就沒法度了。那些條件下,比較會發生念珠菌陰道炎?個人衛生不夠,許多女生不敢自己親手用肥皂,去清洗自己的性器官,尤其是流汗多的女性,大、小陰唇間,常積著厚厚的分泌物,成為黴菌的溫床。個人衛生過當,有些人卻是清洗過度,甚至使用陰道內消毒沖洗,殺死陰道內的「益菌」,打破生態平衡,讓黴菌坐大。社會風氣趨向開放,初次性行為年齡下降,性伴侶數目增加,黴菌感染機會大增。賀爾蒙影響,懷孕或長期服用避孕藥者,容易黴菌感染。長期糖尿病患,若血糖控制不佳,容易感染。長期使用抗生素者,改變體內細菌的生態,容易感染。念珠菌陰道炎的症狀:白色乳酪狀分泌物,那是念珠菌的菌絲。 陰道搔癢感,是念珠菌造成的局部過敏反應。這時候如果有性行為,會把念珠菌傳播到男性的性器官上,尤其是冠狀溝附近,如果「他」是有包皮過長,局部高溫及潮濕,就很可能成功感染,成為念珠菌包皮炎,症狀是有白色綿絮狀堆積物,以及局部搔癢感。這類感染屬於性病,而且會乒乓感染,必須治療。男性一般使用口服藥加上局部藥膏,女性用口服藥,如果情況嚴重則可加陰道栓劑。局部黴菌感染,雖然是很讓人煩惱,但不會造成甚麼大禍,只要保持生活正常,身心平衡,有病求醫,問題必能迎刃而解。

天氣濕熱、黴菌生 皮鞋悶出香港腳

天氣濕熱、黴菌生 皮鞋悶出香港腳#黴菌

家住沙鹿的何小姐(化名)本身是私人公司的OL,由於公司規定上班必須穿皮鞋,因此每到炎炎夏日,容易出汗的何小姐就覺得雙腳既悶且熱,加上最近天氣時晴時雨,一遇到下雨天,走路上班的何小姐就必須整天忍著雙腳悶濕的不適感。一週前,她發現自己腳掌竟然開始長出一顆顆小水泡,又癢又痛實在受不了,到醫院檢查後,才發現香港腳已纏上身。醫師提醒,台灣夏季潮濕悶熱的氣候最容易造成黴菌的滋長,民眾尤需提防香港腳的發生。香港腳的臨床上症狀不一,有的只有脫屑或產生腳底角化的龜裂症狀,但有的會出現水泡或趾間糜爛且劇癢難耐,嚴重者甚至合併細菌感染而引發蜂窩組織炎。香港腳並非無法根治,只是需要多些耐心,治療期間千萬不要放棄或三分鐘熱度,即使症狀消失後,也要再持續治療三~四個月,才能確保造成感染的真菌確實消失。皮膚科廖利亨醫師表示,黴菌喜好生長在潮濕溫暖的環境,若生長在頭部則為「頭癬」,在身體軀幹部則為「體癬」,在腳上則為「足癬」,即是香港腳,一般而言,並非每人遭到黴菌感染都會發病,若本身有抵抗力、個人衛生習慣良好,則會使黴菌發病情況降低。廖利亨醫師指出,門診中常發現民眾處理香港腳的方式是自行至藥房購買藥物或是聽信坊間偏方,由於此類藥膏多為複方並含有類固醇成份,剛開始塗抹時效果往往不錯,但是幾天後,病灶卻不僅不見得好轉還有惡化的趨勢。醫師特別呼籲,最好經過皮膚科專科醫師診斷再治療較安全。再者,預防香港腳的最好方法就是保持足部皮膚乾爽,平時少穿不透氣的鞋類,如果工作需要穿,也建議偶爾找機會脫下鞋子讓雙腳透透氣,平時可在辦公室準備替換的鞋襪,遇到下雨或流汗時才不會讓雙腳浸在水中。為了避免相互傳染,鞋子及襪子都應避免與他人共用、避免光腳走路,也不要用手抓病灶處,以免傳染於手指。

過敏指數預報 輕鬆預防小朋友氣喘

過敏指數預報 輕鬆預防小朋友氣喘#黴菌

96年臺北市衛生局委託調查統計發現,以臺北市國小一年級學童為例,氣喘的盛行率已從73年的10.79%攀升1倍至97年的20.34%!有鑒於此,日前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推動「臺北市國小一年級學童氣喘防治過敏篩檢」服務,讓臺北市國小一年級的小小市民們,能早一步發現本身是否具有潛在的過敏體質,提前做改善及調養。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邱局長文祥說:「小朋友的健康是國家最寶貝的資產,讓國家未來棟樑健康的成長,是刻不容緩的首要任務。希望藉由衛生局推動國小一年級氣喘過敏篩檢服務,並搭配臺灣氣喘衛教學會提供過敏指數紅綠燈預報,可以讓更多家長和小朋友都能輕鬆的預防、減少過敏不舒服情況的發生!」此次「過敏性鼻炎處置暨過敏指數」系列講座,是由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與臺灣氣喘衛教學會及臺北市立圖書館為提供民眾氣喘防治相關資訊與服務,於98年4月12日至6月7日上午9時至11時假臺北市立圖書館十二分館合作辦理。本次系列講座活動的對象為氣喘過敏兒及家長,現場並特別邀請小朋友的最愛--蝴蝶姐姐,一同分享身為過敏兒的苦惱,並帶領大家讓過敏兒的生活,不再只是被動的接受藥物治療、浪費醫療資源,而是主動的控制環境來增加預防功效,才是正確的了解過敏、打擊過敏,歡迎家有氣喘過敏兒家長及民眾踴躍參加。民眾除了隨時都可以至臺灣氣喘衛教學會或衛生局網站查詢以及民視的氣象預報中得到最新過敏指數預報之外,臺灣氣喘衛教學會將展開一系列宣導推廣活動:包括每個月在馬偕醫院福音堂舉辦固定衛教講座外,並自4月12日起至6月7日止,與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於臺北市立圖書館總館及十二分館舉辦「過敏指數暨過敏性鼻炎處置新觀念系列講座」,提供市民過敏問題的居家照護解決方案。

改善過敏不適 先隔絕過敏原

改善過敏不適 先隔絕過敏原#黴菌

全世界有將近40%的人口有過敏性疾病,具有過敏體質的人在不同的器官有不同的表現與症狀,在鼻子則是過敏性鼻炎、花粉熱,症狀有打噴嚏、流鼻水、鼻塞、喉嚨癢;在肺則是過敏性氣喘,症狀有哮喘、咳嗽、胸悶、呼吸急促;在眼睛則是過敏性結膜炎,症狀有流淚、紅眼、眼瞼酸癢;在皮膚則是濕疹、蕁麻疹、異位性皮膚炎;在消化道則是過敏性腸胃炎。天主教聖功醫院耳鼻喉科 - 蔡佳靜醫師表示,過敏體質受到先天遺傳,後天飲食及生活環境的影響。醫師可藉由病史的詢問以及過敏原的檢測來確定診斷,而一旦有了過敏體質,如何預防與保養,則首重避免接觸過敏原,其次才是藥物治療。塵及其排泄物是台灣最常見的過敏原;塵常生活於寢具、枕頭、床墊、地毯、填充玩具中,預防之道是最少兩星期一次以熱水(50~60℃)清洗更換,並於陽光下曝曬,勿使用地毯,使用除濕機與吸塵器,冷氣機濾網應定期清洗,避免填充玩具、棉花或羽毛等填充之擺飾品。對黴菌過敏者,應保持居家的乾爽與通風,避免使用地毯及塑膠軟墊,可使用除濕機,讓溼度保持在50%以下來抑制黴菌的生長;亦可使用空氣濾清機並定期清洗更換濾網,如果是對寵物的毛皮或唾液過敏者,則應盡量避免飼養貓、狗、兔子等寵物,如已飼養,蔡佳靜醫師則建議,每週梳洗寵物,以減少過敏原數量,避免寵物進入臥室。如果是高度敏感者,甚至應將寵物飼養於室外。如果對花粉過敏者,每當花粉微粒在空氣中傳播時,就有可能導致氣喘及過敏性鼻炎的發作。預防措施為在花粉值高時盡量減少外出、避免在草地上運動、或是配戴口罩。如果是對食物過敏者,則應盡量禁食該種食物及相關製品,而常見之食物性過敏原有牛奶、蛋白、蛋黃、花生、小麥、帶殼海鮮及堅果類。蔡佳靜醫師表示,如能充分了解自己的過敏體質與過敏原,進而有效地避免接觸並與醫師配合,應能讓過敏所造成的不舒服症狀減少的最低。

《呷健康》金針產品烹調前 最好浸泡30 分鐘以上

《呷健康》金針產品烹調前 最好浸泡30 分鐘以上#黴菌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提醒,長期攝食過量食品添加物,人體因不易排出,容易導致肝腎傷害,防腐劑苯甲酸俗稱安息香酸,容易與水蒸氣一起蒸發難溶於水,苯甲酸進入人體後,在 9~15 小時內可從尿中排出,過量食入苯甲酸會對肝腎產生影響。己二烯酸可抑制黴菌、酵母菌及好氧性細菌且具廣效性,為一般食品常用的防腐劑,食入後會代謝成二氧化碳及水,雖屬於毒性較低的防腐劑,但亦不可隨意添加於食物中或過量使用。去水醋酸在人體由肝臟、腎臟代謝,為防腐劑中毒性較強的一種,大量食入時會有腎功能損傷、噁心、嘔吐、抽搐等症狀。二氧化硫遇水後會轉變為亞硫酸鹽,一般人食入亞硫酸鹽後,在體內可轉變為硫酸鹽而隨尿液排出體外,但對氣喘患者則可能誘發氣喘等不適的症狀,因此不宜接觸。人工調味劑 「糖精」 食用過量,常引起口乾、腸胃道不舒服,甚至會產生噁心嘔吐情況,而環己基 (代) 磺醯銨酸鹽長期食用可能導致膀胱癌,故不宜過量食用。北市政府衛生局提醒民眾,於選購金針產品時,應避免選擇顏色太鮮豔。此外,金針經浸泡處理後可去除大部份之二氧化硫殘留量,建議消費者在金針產品烹調前,最好先以清水或溫水浸泡 30 分鐘以上 (如 45℃ 溫水中至少 20 分鐘,或在 25℃ 冷水中至少 60 分鐘),取出沖洗後再下鍋,可溶出七、八成的二氧化硫,若烹調時,加入金針開蓋煮沸約 3 分鐘,使二氧化硫揮發,即可去除 90% 以上二氧化硫殘留量。於選購年節產品時,除了到信譽良好的商店購買外,不要以外觀漂亮為判定標準,儘量選擇接近食物原色及包裝之產品,購買新鮮食材,避免過多加工食品,並注意包裝食品是否完整標示 (品名、內容物名稱、食品添加物名稱、製造廠商名稱、地址及電話、有效日期等)。此外,並應注意販售場所環境是否清潔、衛生,產品販售時有無依標示適當冷凍或冷藏等。並善用眼、耳、鼻、口檢查,如注意顏色是否過於鮮豔、注意食品是否濕黏、注意是否有刺鼻味或霉味、注意脆度,是否已濕軟等。民眾如有相關問題可撥打市民熱線 1999 (1999熱線以撥打市話費率計費,外縣市民眾請撥 02-27208889) 轉 7077 將有專人為您服務、民眾亦可上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查詢相關訊息 http://www.health.gov.tw/。

純天然味噌 購買後應立即冷藏

純天然味噌 購買後應立即冷藏#黴菌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接獲民眾檢舉市售味噌產品疑似添加過量防腐劑,為維護消費者之食品衛生與安全,故進行專案抽驗,抽樣11件散裝味噌,檢驗項目為防腐劑(苯甲酸、己二烯酸、去水醋酸、丙酸)檢驗結果1件不符合規定,檢出防腐劑己二烯酸1.53 g/kg(標準:1.0 g/kg以下)超量,衛生局除令販售場所下架違規產品外,並依據食品衛生管理法第12條之規定,處分製造業者新臺幣3~15萬元罰鍰,並令其違規產品沒入銷毀。味噌是以黃豆為原料,加入麴菌及鹽,經發酵而成的發酵醬,以營養豐富、味道獨特而風靡日本。味噌的種類繁多,依麴菌的種類、麴菌和鹽的比例,及發酵熟成時間的長短、製作溫度高低等差異,可以製出不同的味噌產品。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表示像味噌類的發酵食品很容易發黴,所以業者在製作味噌時,常會添加少許防腐劑,來延長保存期限。己二烯酸食入後會代謝成二氧化碳及水,屬於毒性較低的防腐劑,但亦不可隨意添加於食物中或過量使用。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提醒食品製作業者,食品添加物必須依據食品添加物之使用範圍及用量標準之規定,並以專櫃貯放、專冊登錄使用紀錄。同時呼籲消費者購買味噌應注意以下事項:購買味噌前,應注意外包裝標示、保存方法及保存期限。購買後應立即放入冰箱冷藏。取用味噌時,使用乾淨、乾燥的器具,避免混入水或雜質,否則剩餘的味噌很容易發黴腐壞。另外,味噌的鹽分過高,若攝取過量,可能會造成身體的負擔,應適量食用。為維護消費者權益,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抽驗結果除適時發布新聞外並公布於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歡迎查詢,民眾如有食品安全衛生問題或消費疑義,可電洽臺北市政府1999(1999熱線以撥打市話費率計算,外縣市民眾請撥02-27208889)轉7079。以上稽查結果,可上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及食品資訊網查詢相關訊息。

市售麵包、蛋黃派抽驗 24.2%防腐劑過量

市售麵包、蛋黃派抽驗 24.2%防腐劑過量#黴菌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為維護消費者之食品衛生與安全,專案執行市售麵包、蛋黃派之防腐劑檢驗,共計33件,檢驗結果8件產品不符合規定,不合格率24.2%。本專案主要抽驗對象為本市大賣場、超市、便利商店…等,共計抽驗33件。衛生局除令販售場所下架違規產品外,並已移請所轄高雄縣及雲林縣衛生局,依據違反食品衛生管理法第12條之規定,處分製造業者新臺幣3~15萬元罰鍰,並令其違規產品沒入銷毀。行政院衛生署訂定之「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規定,同一種食品使用二種以上防腐劑時,每一種防腐劑之使用量除以其用量標準所得之數值(使用量/用量標準)總和不得大於1,而此次檢驗不符規定之8件產品,其混合使用己二烯酸及丙酸之檢測結果,總和均大於1。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提醒,長期攝食過量食品添加物,人體因不易排出,容易導致肝腎傷害,己二烯酸可抑制黴菌、酵母菌及好氧性細菌且具廣效性,為一般食品常用的防腐劑,食入後會代謝成二氧化碳及水,屬於毒性較低的防腐劑;丙酸之防腐效能很弱,可抑制黴菌生長,且毒性低,可使用於麵包、糕餅中,亦屬於毒性較低的防腐劑,以上二項防腐劑不可隨意添加於食物中或過量使用。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呼籲食品製造業者,製造食品販售時應依本國法律規定辦理,且就該產品內容應負保證責任,以確保消費者之食品安全與本身商譽。民眾如有相關問題可撥打市民熱線1999(1999熱線以撥打市話費率計費,外縣市民眾請撥02-27208889)轉7077將有專人為您服務、民眾亦可上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查詢相關訊息。

夏日皮膚病大會串

夏日皮膚病大會串#黴菌

《腳部紅癢脫皮足癬作怪》俗稱香港腳的足癬正是梅雨季最常見的皮膚病之一,尤其現代人整天穿著鞋子,如果鞋子不透氣,加上夏季濕熱腳容易流汗,黴菌就很容易生長;很多人在下雨天外出,鞋子進水後沒有馬上處理使足部乾燥,也很容易得到香港腳。新店耕莘醫院皮膚科醫師 陳志剛表示,皮癬菌是造成香港腳的主要黴菌,它很容易生長在腳趾縫間,在低溫時它會以孢子的型態存在,但到了高溫潮濕季節時就會開始發芽生長,以致沈寂了一季的足廯,又會在腳部開始發作,於足趾出現紅、癢、脫皮、起水泡,甚至有糜爛的情況,嚴重者甚至會合併細菌感染而引發蜂窩組織炎。除了有水泡、脫皮的型態出現外,香港腳也可能轉為慢性型態,許多老香港腳的患者在足底處都有嚴重的厚皮,有時還會出現裂痕,但因為它不痛、不癢,所以很多患者都忽略了而未接受治療。《保持乾燥預防足癬》預防香港腳,首重保持皮膚乾爽,並盡量遠離有病源的地方。浴室、SPA、三溫暖及腳底按摩等場所都是傳染香港腳的區域,在這些地方最好自備拖鞋,千萬不要穿公共拖鞋;同時患者也應注意鞋襪的更換,尤其有腳汗症的人,可以在鞋子撒一些抗黴菌的足粉預防。此外,如果發現家人或室友也有香港腳者最好同時治療,以免造成交叉感染。《灰指甲》香港腳如果不治療,很容易侵犯指甲形成甲癬,也就是俗稱的灰指甲。灰指甲的特色就是指甲變色、變形、增厚、脫屑、粗糙易碎,甚至指甲分離等,在夏天它常是女性朋友引為困擾,不敢穿涼鞋的原因。目前灰指甲已經有良好的治療方式。陳醫師建議治療灰指甲可以採用口服抗徽菌藥物,也可輔以外用藥膏治療,但對於香港腳和灰指甲的治療都須要有耐心,像手部灰指甲口服抗徽菌藥必須服用六周,而腳趾灰指甲必須服用十二周。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