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黴菌

冬天穿太緊卡到「陰」 黴菌感染找上門

冬天穿太緊卡到「陰」 黴菌感染找上門#黴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天氣冷颼颼,寒流一波波,大家只想把能穿的衣服都往身上套,恨不得能裹棉被出門,但最近婦產科醫師在門診發現:冬天氣溫驟降,許多民眾會穿太緊的緊身衣物,這個潮溼密不透風的環境,造成陰道發炎病例增加,再加上天氣冷感冒造成免疫力下降,所以黴菌感染的陰道炎患者特別多。潮濕、悶熱環境 黴菌最愛婦產科蔡鋒博指出,當陰道分泌物出現量多、顏色不對、異味、私密處搔癢時,當心陰道炎已找上妳了!為什麼會造成黴菌感染呢?醫師解釋,私密處本身就有10幾種細菌存在,當私密處長期處於潮濕、悶熱狀態時,就很容易誘發黴菌滋生,若再加上等抵抗力較弱、免疫力下降時,如感冒時,就很容易造成陰道感染。另一個原因還包括穿太緊的衣褲,特別是常穿緊身褲襪、不透氣材質的合身褲子或習慣使用護墊的女性,都很容易反覆陰道感染;其次是冬天很多民眾的衣物並非完全乾燥,潮濕的衣褲穿上身也會成為黴菌的溫床。因此,陰道炎可說是婦產科常見的疾病,醫師指出,每年冬季約會增加有2~4成的患者,前來求診。清水清潔即可 勿破壞私密處弱酸環境蔡鋒博醫師也說,女性私密處本身就有乳酸菌在保護、維持私密處的平衡,才不會致病,其實平常也不需使用多餘的私密處清潔用品清洗,因為市面上的私密處清潔用品大多屬於鹼性產品,長期使用反而會破壞私密處的弱酸環境,更容易造成感染。因此,平日建議洗澡水別太燙,以清水清洗陰道即可,也不需特別使用沐浴乳加強清潔。蔡鋒博醫師建議,女性平時應穿著透氣通風及吸汗的棉質內褲,非必要最好別用護墊,若不得不使用也要訂時更換。其次,若家中環境潮濕可用除濕機,以免黴菌附著在物品上,手不小心觸摸未洗淨,引起陰道感染;內褲最好與其他衣物分開洗滌,洗後曬太陽可殺死黴菌。最後也提醒,如果陰道分泌物增加或奇癢無比,要趕緊就醫,以免延誤病情。

狗狗舔一口沒洗淨 女童遭黴菌嚴重感染!

狗狗舔一口沒洗淨 女童遭黴菌嚴重感染!#黴菌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許多愛貓愛狗的民眾,可能會很喜歡與牠們玩親親,甚至有些熱情活潑的狗兒時不時一嗨起來,便會撲向主人,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用舌頭往臉與脖子等處狂舔。但是,這樣的動作,卻可能造成抵抗力弱的民眾或是孩童遭到黴菌感染,嚴重還可能因為搔癢而產生蜂窩性組織炎!日前,皮膚科醫生趙昭明,收治一名八歲女童,就診時發現,她的臉部眼睛與眼睛之間的皮膚,均遭到黴菌的嚴重感染產生紅疹,手指頭也因為黴菌感染而嚴重破皮甚至化膿紅腫。而進一步問診之後,發現是因為與家裡的狗狗玩耍,時常被狗兒舔而導致。之後,女童利用抗黴菌藥物治療長達一個月,才讓症狀改善。對此,皮膚科醫生趙昭明,醫生提醒尤其最近常下雨,天氣比較潮溼,導致皮膚遭到黴菌感染的病患增加兩成,而且不只狗狗貓咪也是,寵物身上帶有黴菌,只要接觸過,就容易感染,一開始只是發癢發紅,接下來就是大面積擴散的長膿發炎了,如果延誤治療,嚴重可能會造成蜂窩性組織炎,所以要跟寶貝寵物親親抱抱可以,但不要忘了把臉手洗乾淨,才不會被感染黴菌臉。

夏季汗斑惱人 讓身體乾爽避免黴菌

夏季汗斑惱人 讓身體乾爽避免黴菌#黴菌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炎炎夏日到來,悶熱的天氣不僅讓人心情煩躁,若再加上汗斑、癬類等黴菌感染的皮膚疾病,更是讓人受不了,其中討人厭的汗斑,又稱花斑癬,就是台語俗稱的白癬,既讓人不舒服又不美觀。聖馬爾定醫院皮膚科主任何官倫醫師表示,隨著天氣轉熱到皮膚科就診的患者增加,尤其是在烈陽高照下,因皮屑芽胞菌所引起的汗斑,更是常見的夏季皮膚病之一。汗斑通常好發於流汗量大、工作環境悶熱者,於汗水與皮脂分泌較旺盛的地方,如背部、臉部、腋下等四肢及軀幹,呈現白色、棕色等不規則斑點,汗斑患者起初因症狀輕微,大多都不予理會,但夏季隨著汗斑範圍擴大而不美觀,且處於高溫下開始出現微騷癢的感覺,直到汗斑發作嚴重時,才會開始尋求醫師協助。何醫師同時也提醒,汗斑屬於復發機率高的疾病,雖然治療過程不難,醫師通常會給患者服用抗黴菌的口服藥或藥膏塗抹患處,但如果不保持身體乾燥,流汗後未立即更換衣物,汗斑又會找上身,治療過程又必須重新來過,因此預防汗斑最簡單又直接的方法,就是避免讓身體處於潮溼悶熱的狀態下,且盡量待在通風環境中,流汗後就趕緊擦乾,並穿著透氣、棉質容易吸汗的衣物,才不會再次成為黴菌的溫床。

與寵物兔愛的抱抱竟染黴菌 擦錯藥反成偽裝癬

與寵物兔愛的抱抱竟染黴菌 擦錯藥反成偽裝癬#黴菌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一位女高中生在手背和臉頰突然長出癢癢的紅斑,至就近診所就醫被當成濕疹治療,結果擦了藥膏後反越來越嚴重,甚至有擴散現象,由於發炎嚴重除了騷癢、脫屑外還有滲液的情形,急忙到澄清醫院皮膚科求診,澄清醫院中港院區皮膚科主治醫師林鴻欣表示,台灣夏日氣候悶熱潮濕,研判該患者應是被自己的寵物兔感染了黴菌,但因擦錯藥而形成「偽裝癬」。追蹤病史瞭解到這位女高中生她養了一隻寵物兔最近經常脫毛,由於常抱在懷裡並以臉頰親貼兔子,因此她被兔子身上黴菌感染的部位也很特別,同時在右手背和左臉頰,這是抱寵物的習慣姿勢,而該患者被感染的黴菌屬於人畜共通的黴菌,其來源以寵物居多。後將寵物兔送獸醫檢查後,果然在身上亦發現了黴菌,這種人畜共通的黴菌常長在貓、狗的身上,林鴻欣醫師提醒,台灣夏天高溫潮濕,有毛的寵物很容易長出黴菌,如果不察覺是有可能傳染給飼主,最重要的是民眾如果發現皮膚有不正常的紅斑出現,千萬不要自行買藥膏擦拭,不然反而會因擦錯藥而造成「偽裝癬」延誤治療狀況。之後患者經林鴻欣醫師給予口服及藥膏的對症治療後,兩週就獲得很大的改善,約一個月後紅斑就消失。

新興寵物小刺蝟夯 小心刺蝟毛癬菌找上門

新興寵物小刺蝟夯 小心刺蝟毛癬菌找上門#黴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目前在台灣,小型刺蝟是越來越受歡迎的新興寵物之一,一名在寵物店工作的陳小姐覺得養貓養狗不稀奇,對刺蝟卻是情有獨鍾,不過就在與心愛的「小刺」朝夕相處後,陳小姐的腿部出現約一元銅板大小的紅疹,一度誤用濕疹藥膏塗抹,但紅疹搔癢情況不但月獲得改善,而且患部區域愈變愈大;而後到醫院就診為刺蝟毛癬菌感染,於是以外用抗黴菌藥物治療,不到兩個禮拜,症狀已明顯獲得改善。(圖片取自維基百科,作者為Jpbw)去年7月陳小姐在寵物店購買一隻刺蝟,這隻「掌上型寵物」 可以說是陳小姐養過最特別的動物,但就在飼養2、3個月後,大腿皮膚出現紅腫搔癢的情形,不過因外觀與表現和濕疹很像,於是自行使用濕疹藥膏塗抹近兩個月卻未見好轉,幾經輾轉到馬偕醫院皮膚科求診。經過顯微鏡皮屑檢查,在皮屑檢體中發現黴菌菌絲,結果確診為刺蝟毛癬菌感染,此病症為人畜共通的。馬偕紀念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孫培倫表示,近年來陸續有飼養刺蝟後出現皮膚病灶求診的案例。病人患部多會出現在臉部、手掌及四肢等常與寵物接觸的部位,出現紅色帶屑斑塊,嚴重時還出現膿疱且伴隨紅腫搔癢,不過因為患部外觀與表現跟一般體癬、濕疹相似,無法用肉眼判斷感染原因,需透過皮屑的顯微鏡檢查才能初步判定是否為黴菌感染,進一步黴菌培養才能找出確切的感染源。而刺蝟毛癬菌感染個案平均每年都會出現2、3例,患者通常以為是一般的皮膚濕疹,很難聯想是與家中的「小刺」有關,於是延誤治療的情形十分常見。馬偕醫院皮膚科主任吳育弘也提醒家中飼養寵物的民眾,平時應多注意環境清潔及通風,與寵物貼身接觸後,也應養成洗手清潔的好習慣。若因家中寵物刺蝟而感染黴菌的患者,應盡速就醫診斷確切感染源並加以治療,一般治療時間約需2至4週。至於被感染的寵物刺蝟亦應接受專業診斷及治療,切勿任意棄養。

衰!穿新褲卻得到股癬 黴菌感染男子紅腫發癢

衰!穿新褲卻得到股癬 黴菌感染男子紅腫發癢#黴菌

正逢百貨周年慶期間,不少民眾都搭上這波熱潮搶便宜去,不過買了新衣服、新褲子回家時,最好先下水清洗過比較好,日前根據電視媒體報導,就有一名男子買了條新牛仔褲,沒想到才穿了一天,鼠蹊部就紅腫發癢,男子誤以為是濕疹自行買藥來擦,結果更嚴重,就醫後才發現,是黴菌感染造成的股癬。醫生表示,有可能是之前試穿的人身上有黴菌留在褲子上,男子買了牛仔褲,也沒先下水清洗過就穿上,殘留的黴菌與皮膚接觸後,加上這一兩天,天氣潮濕,才會被傳染,雖然這種狀況很少見,但建議民眾如果有感染狀況,不應自行買藥塗抹,應立即就醫。根據彰化秀傳醫院衛教文章表示,股癬,如同足癬(俗稱香港腳)一樣,也是由皮癬菌所引起,多分布在鼠蹊部,包括生殖器、恥骨、會陰、肛門周圍,紅疹會擴散到臀部和大腿內部,治療方面,醫師會依不同的情況給予不同的塗敷劑.嚴重病情可能須搭配囗服藥劑,且為了避免股癬再度復發,通常在疹子消失之後需再接受治療二至三週。醫師提醒,尤其是夏天,需要特別注重局部的衛生,避免穿著緊身的內褲或牛仔褲,且每天應換洗內衣褲,並用熱水清洗,運動或流汗後立刻換衣服,保持身體清潔,也不要和別人共用浴巾等。擦汗不徹底 當心全身長「癬」難癒!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1310尷尬的肛門癢 抓抓抓只會更嚴重!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9596「癬」不下來的皮膚病 應耐心治療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9416

義乳變型走「黴」運! 美女硬擠事業線要當心

義乳變型走「黴」運! 美女硬擠事業線要當心#黴菌

許多名模、女星出席公開場合時,穿著性感洋裝小露香肩加上胸前傲人的事業線,很容易就成為鎂光燈追逐的焦點。不過最近皮膚科醫師發現,有女性民眾為了要露出事業線,穿特殊的內衣或塞襯墊,在炎熱的天氣汗流浹背,反到讓胸前悶出了一大片濕疹,甚至還感染黴菌成為名符其實的「黴」女。整形外科醫師也曾遇過胸部整形過的女性,硬擠事業線害得義乳變形移位,想靠事業線開運不成還得花大錢回醫院把變形的義乳「喬」正。皮膚科醫師發現,許多女性為了調整胸型、擠出事業線會用機能內衣或襯墊來輔助,但被太陽曬得汗流浹背加上紫外線的刺激,胸前長出一大片濕疹甚至被黴菌感染,求助醫師的比例增加了兩成。醫師指出,內衣穿得太緊或不透氣,胸罩脫掉後出現了界線分明的紅疹、乳暈受到擠壓而產生汗疹使得病患癢得不得了,這時若不就依自己胡亂擦藥,很可能會反覆感染而留下難看的黑色素沉澱。醫師指出,還看過有女性用奶罩來強力「集中拖胸」,擠壓到胸骨出現壓力性潰瘍或是肩膀留下肩帶摩擦的印子,造成乳房疼痛、極度不適。甚至有女性隆乳之後,義乳承受不了外力不斷擠壓,導致義乳變形、移位,不但外觀醜陋還得花大錢到醫院重新修補。醫師建議,使用一些輔助性的內衣或襯墊時,應該要注意保持乾燥及清潔,避免皮膚病的產生,也要盡量避免因外力過強造成胸部、乳房的傷害。

「癬」不下來的皮膚病 應耐心治療

「癬」不下來的皮膚病 應耐心治療#黴菌

「醫生,我長癬了嗎?」很多皮膚科患者一進診間就會問醫師這句話。到底什麼是癬呢?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皮膚科主治醫師李麗容解釋,所謂的癬是指皮膚受到黴菌感染,統稱為癬,由感染部位不同,又可分為頭癬、體癬、股癬、手癬、足癬等。李麗容說,臺灣位於亞熱帶,氣候悶熱潮濕,是黴菌孳生的絕佳環境,因此各種奇癢難耐的「癬」,常成為最惱人的皮膚病。她進一步說明如下:足癬:俗稱香港腳,又稱腳氣,是因為黴菌在皮膚角質層寄生所引起,香港腳有許多不同的臨床表現:糜爛型:是最常見的,患部足趾縫間脫皮糜爛,常會併有厲害的搔癢和灼熱感。水泡型:脫屑性紅斑合併水泡,水泡主要分布於足底弓部,通常相當癢。角化型:整個足底角化脫皮,這類型的足癬通常不會有搔癢症狀,所以有些患者會認為自己的足底只是乾燥脫皮而已,忽略了可能患有香港腳,這類型足癬冬季常因過度角化皸裂而疼痛。李麗容表示,香港腳如果不做適當治療,常會引起蜂窩性組織炎,也就是細菌從糜爛的足趾間、破掉的水泡、皸裂傷口侵入皮膚,造成足背、小腿紅、腫、熱、痛,甚至合併發燒,這時就必須以抗生素治療。香港腳另一個常見合併症就是甲癬,俗稱灰趾甲,也就是趾甲受到黴菌感染,呈現黃色混濁、增厚變化或變得易粉碎。手癬:通常只侵犯一手,常因抓香港腳又不洗手而引起,可於手掌出現邊緣稍明顯的脫屑,或於手背出現邊緣稍明顯的紅斑。股癬、體癬:如同足癬一般亦由皮膚黴菌引起,只是發生部位不同。股癬臨床症狀是位於鼠蹊部、大腿內側或臀部,有隆起性、脫屑性紅斑,界線清楚,伴隨搔癢;體癬是位於軀幹的癢性脫屑性環狀紅斑,氣候悶熱、潮濕時,體癬容易蔓延擴散,常被誤診為溼疹而使用類固醇藥膏,造成體癬、股癬惡化。汗斑:亦由皮膚黴菌所引起。在氣候悶熱、潮濕時,以年輕人、流汗較多者較常罹患,故俗稱汗斑。主要分佈於胸背部,呈分散性棕色、白色混雜的橢圓型斑,所以又稱為花斑癬,因為患處顏色會改變,所以也稱為變色性糠疹,表面有輕度屑狀,大都不覺得癢,有時併有癢感。甲癬:俗稱灰指甲,也就是指趾甲受到黴菌感染。症狀:通常是自指甲游離端開始有白或黃褐色或黑色小班,病變向指甲下緣延伸,甲身逐漸變混濁、變厚。治療方法:外用:可用水劑或膏狀抗黴菌劑點或塗抹患部。內服:口服抗黴菌劑,需肝腎功能正常者才可服用。口服抗黴菌劑所需之治療時間,手指甲需6週,足趾甲需12周。預防:甲癬會逐漸傳染蔓延,剪指甲時,好的指甲用一把指甲刀,壞的指甲用另一把指甲刀,避免傳染。甲癬大都合併手癬、足癬。手癬、足癬的黴菌侵犯指甲就變成灰指甲。要避免灰指甲,先要把手癬、足癬治療好。許多人認為癬不容易治療,事實上是治療及預防措施不當,才會有這種錯誤的觀念產生。李麗容提出以下幾點必須注意的事項供大家參考:盡量保持身體通風及乾燥。衣物避免穿緊身不透氣的穿著。鞋子最好穿涼鞋,長筒密封的皮鞋最不適宜。準備二、三雙鞋子,可每天輪流更換。穿純綿、吸汗的襪子,每天勤換洗。李麗容強調,治療黴菌感染一定要有耐心,要遵照醫師指示擦藥,醫師會依不同情況給予不同塗擦劑,遇到頑固病情還需給予口服藥,她特別提醒大家,大部分病人至病情好轉就不再治療,事實上,皮膚表面仍有黴菌寄生,完整而徹底的治療應該是皮膚疹子完全消退後再繼續治療二、三週,以免黴菌沒有完全殺滅,很快又再度復發。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