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牙

5種容易造成蛀牙的原因

5種容易造成蛀牙的原因#刷牙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明明很認真刷牙了,為什麼還是有蛀牙?」其實,並不是只靠刷牙就可以預防蛀牙,蛀牙指的是引起蛀牙的細菌在適當的酸性環境下,有充足的時間使牙齒脫鈣並蛀蝕,所以牙齒清潔與否、細菌滋生、口內酸鹼值與時間長短都是造成蛀牙的因子!以下是容易造成蛀牙的狀況:1) 有喝飲料、吃零食的習慣 /甜食及汽水、果汁等高酸性飲料會對牙齒直接造成酸化,且容易造成胃食道逆流,不僅嚴重影響腸胃,逆流到口腔的胃酸更是造成牙齒蛀牙的原因。2) 喝水方式不正確 /現代人有2個關於喝水的大問題:第1個是水喝太少,腸胃不好的人喝水更少,口內酸性自然容易偏高,口腔與肺部疾病自然也會比較多,第2個是水喝太急,俗話說:「滴酒傷肝,斗酒傷胃。」斗水也會傷胃,喝水時一飲而盡咕嚕咕嚕地喝,大量的水沖刷胃壁,胃酸便會急著分泌,不僅對於水分的補充沒有幫助,更會影響腸胃健康。3) 吃太多慢性過敏原 /身體過敏會引起急性或慢性的發炎反應,通常會侵襲身體最弱的部分,每個人的過敏反應都不太一樣,有些可能是皮膚癢、關節痛,有些可能是鼻塞、流鼻涕、打噴嚏等等,久了習慣之後,許多人就不以為意了,殊不知發炎久了,往往會形成嚴重的病灶,而且可能影響全身健康。4) 父母親有蛀牙,孩子也容易有蛀牙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蛀牙是傳染病,研究指出,蛀牙細菌主要是從1個人小時候的主要照顧者傳染過來的,可見刷不刷牙跟有沒有蛀牙細菌是2回事,如果小時候主要是由父母照顧,那麼細菌就是父母親口中來的,如果主要是由爺爺奶奶照顧,那麼細菌就是爺爺奶奶口中傳染來的,如果主要照顧者是保母,當然也可能是小寶寶未來一輩子蛀牙細菌的傳染來源!我常常跟病人說,要預防小朋友蛀牙,最重要的是父母親口中不要有蛀牙,父母親嘴巴裡面蛀牙細菌比較少,小朋友蛀牙的機會自然也少,所以,到牙科檢查牙齒絕對是全家人都必須一起參與的保健工作,大家互相關心、互相照顧,才能讓蛀牙發生的可能降到最低。5) 飲食習慣不良,導致胃食道逆流 /現代人的飲食習慣差,腸胃負擔加重,常常造成胃食道逆流,即使睡前認真刷牙,但躺在床上後,逆流的胃酸等於讓口腔整晚不定時的泡在pH4以下的高酸性之中,不僅造成牙齒嚴重的酸蝕,也大大提高了蛀牙的機會。

刷牙不確實!小心牙周病導致這5病

刷牙不確實!小心牙周病導致這5病#刷牙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牙周病是由牙菌斑引起,若沒有每天刷牙或用牙線潔牙,牙菌斑就會堆積;牙菌斑不只會感染牙齦與牙齒,而且最後還會侵犯牙齦與支持牙齒的骨頭,嚴重恐導致牙齒變得鬆軟,甚至自然脫落。牙周病是指牙齦的發炎症狀,是一種慢性細菌感染,早期沒有明顯的自覺症狀,更不會痛,大多數民眾皆必須靠牙醫師的檢查才發現有牙周病問題。牙周病跟生活習慣問題有很大的關係,我們在吃完東西5到10分鐘後,牙齒表面就會開始產生牙菌斑,12小時之後這些牙菌斑就會開始鈣化成牙結石,牙菌斑變成牙結石後,僅光靠刷牙不容易清得掉;所以要養成吃完東西10分鐘內刷牙的習慣,否則日積月累下來就容易得牙周病;另外像抽菸、長時間熬夜、壓力大、營養不均衡也是牙周病的危險因子。牙齦紅腫、脫落是徵兆牙周病的患者會有牙齦紅腫、有口臭的症狀,嚴重的還會有牙齦萎縮、牙縫增闊,甚至整顆牙齒鬆脫的現象,症狀主要有間歇性的呼吸困難、喘鳴、胸悶、痰量變多以及咳嗽,在咀嚼食物時變得相當困難,由於牙齦萎縮後,導致牙齒敏感,在吃冷熱酸甜的食物時,容易感到敏感疼痛,牙周病不但影響儀容外表,而且會妨礙他們的正常社交生活,生活品質與身心健康都受到很大的影響。牙周病易導致5種疾病牙周病的患者會有牙齦紅腫、有口臭的症狀,嚴重的還會有牙齦萎縮、牙縫增闊,甚至整顆牙齒鬆脫的現象,症狀主要有間歇性的呼吸困難、喘鳴、胸悶、痰量變多以及咳嗽,在咀嚼食物時變得相當困難,由於牙齦萎縮後,導致牙齒敏感,在吃冷熱酸甜的食物時,容易感到敏感疼痛,牙周病不但影響儀容外表,而且會妨礙他們的正常社交生活,生活品質與身心健康都受到很大的影響。牙周病不只是口腔問題,還與失智症、糖尿病、高血壓、腦血管疾病、胎兒早產等五種疾病有關。牙齒保養狀況Check如果你/妳有以下五點狀況,有可能形成牙周病:1.刷牙時間不夠2.刷牙方式不正確3.缺牙而不處理,可能導致咬合傷害4.壓力過大,免疫力下降徹底治療:牙根刮治、牙周手術如果已罹患牙周病,應從生活習慣著手改變,每天早、晚徹底清潔牙齒,並且依病況進行追蹤與治療,常見的牙周病治療方法有牙根刮治,是利用牙科儀器清刮牙根,或是進行牙周手術,清除牙周及牙根表面的牙菌膜和牙石,讓周圍組織和牙根能盡快癒合。

刷牙出血不止 原來是紫斑症纏身

刷牙出血不止 原來是紫斑症纏身#刷牙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曾患有肝癌的69歲王先生,去年10月開始常刷牙時牙齦出血不止,甚至有血尿情形,經檢查後發現血小板數量遠低於正常值,僅有不到10,000 /μl,起初誤以為是癌症,確診後竟是「紫斑症」。此疾病隨時都有自發性出血的可能,讓原本身為運動健將的他,因害怕而足不出戶,工作也深受影響。經女兒鼓勵及醫師衛教後開始積極接受治療,血小板數量回升至40,000-60,000 /μl之間,終於可以出院,使王先生倍感欣慰,家人的擔憂也終於放下。紫斑症為免疫性血液疾病國內統計發生率為每10萬人約1至12人,以人口數推估,全台患者約2000人左右,小孩多發生在2到4歲,病程多為急性,出現紫斑的機率較大也較嚴重,但未經治療而自發性痊癒的機會亦高,約有85%的病童會自動痊癒。而成人則多好發在40歲以下的年輕女性,病程多為慢性,症狀通常較輕微,但自發性痊癒的機會低,通常需要治療,症狀常持續超過半年以上,但因症狀特異性不高,患者易輕忽而延誤就醫。紫斑症為長期血小板低下的免疫系統疾病,與個人體質、病毒感染、腫瘤、自體免疫疾病等有關,但發病原因不明。因此紫斑症最明顯的特徵為身上容易瘀血、出現瘀斑、紫斑、女性月經血量增加、牙齦出血不止、流鼻血、月經量多或不止、腸胃道出血、血尿等等。嚴重者甚至會造成腦內出血、肺出血而有生命危險。紫斑症在台灣屬罕見疾病 第一線用藥為類固醇臺中榮總血液腫瘤科陳聰智醫師解釋:目前紫斑症第一線用藥為類固醇,藉由抑制免疫系統進而減少血小板的破壞,若類固醇無效,二線治療有脾臟切除、免疫球蛋白注射等。患者必須積極治療、追蹤血小板數量是否回升。紫斑症只要積極治療,調整生活方式,最重要的是心態上的調適,大多能維持原本的生活;因此若民眾若確診紫斑症也無須過於灰心,只要保持積極配合醫師治療、定期回診追蹤,將可擁有良好生活品質。以有無持續6個月以上 作為急性與慢性的區別臺中榮總血液腫瘤科滕傑林主任提到:由於紫斑症的疾病症狀容易被忽視,患者通常短時間內難以察覺,導致警覺性低而讓自身處於內出血危機中,紫斑症雖無晚就醫耽誤病程治療問題,但嚴重者,將影響其生活及工作品質,甚至有突發性出血危機,患者若有長期出血不止狀況應及早至血液科就診。臺中榮總許惠恒院長表示:紫斑症在台灣屬於罕見疾病,一般民眾容易忽略症狀,而錯失治療時機,民眾應學會自我檢視,提高警覺觀察自身是否有出血不止持續長達一、兩週以上,等症狀,及早遠離危機,及早治療,找回原有生活品質。

只刷牙仍有牙菌斑!搭配牙線很重要

只刷牙仍有牙菌斑!搭配牙線很重要#刷牙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每天早晚各刷1次牙,就覺得自己做足口腔清潔了嗎?光就刷牙方式,刷毛也要碰到一點點牙齦才夠完整。除了定時刷牙,更重要的是使用牙線、牙間刷來清潔難以深入的齒縫,否則仍會滋生牙菌斑。貝氏刷牙法 涵蓋一點牙齦、依序刷牙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牙科主治醫師蔣政宏表示,刷牙方式有很多種,每一種方式都有其特色及適用性。目前較常被推薦的刷牙法為貝式刷牙法,把牙刷刷毛斜斜放在牙齦和牙齒的交接處,朝牙齦約呈45度,刷毛除了接觸牙齒,也要涵蓋一點點牙齦,做水平短距離的振盪,即小範圍地刷完約2顆牙齒後再刷下2顆,輕輕刷即可,上排牙齒刷毛朝上刷,下排牙齒刷毛朝下刷。刷牙須循一定順序,才不會漏刷一些牙齒,可以口訣來記憶:(1)刷牙右邊開始,右邊結束;(2)從右邊外側(頰側)刷到左邊外側,然後左邊咬合面,接著左邊內側(舌側)刷回右邊內側,最後再刷右邊咬合面。牙刷至少3個月須更換牙刷宜選擇刷頭小的軟毛牙刷,刷頭小比較好刷到後面的牙齒,口內轉動也較容易,軟毛較不會對牙齦與牙齒造成傷害。牙刷至少3個月須更換,如果刷毛有彎曲變形、分岔、刷毛間距離變大、牙刷根部顏色變深也要更換。刷完牙後,須將牙刷上的牙膏和汙垢徹底清洗乾淨,清洗完後將水分甩去並將刷頭朝上擺放,保持乾燥。蔣政宏醫師表示,牙齒與牙齒間的縫在刷牙時刷不到,因此要使用牙線清潔。即使牙縫沒有塞食物,每個牙縫每天仍需要使用牙線去清潔,將牙菌斑清除。使用牙線時,將牙線帶到牙縫,底部為牙齒與牙齦交接處,讓牙線貼著一邊牙齒的表面,使牙線呈C字形,讓牙線可以涵蓋整個鄰接表面,做上下運動刮牙齒的表面,清完一邊的牙面後,再清同一牙縫的另一個牙面。牙間刷深入齒縫 前後來回刷蔣政宏醫師提醒,當牙縫比較大時,須再使用牙間刷。牙間刷有不同的尺寸可以選擇,為0號(SSSS)、1號(SSS)、2號(SS)、3號(S)、4號(M)、5號(L)、6號(XL),最小通過徑從0.6mm到1.7mm,選擇適合自己尺寸的牙間刷,放入齒縫可前後移動,如果牙縫太小,不要勉強使用。使用牙間刷時,建議看著鏡子將牙間刷深入齒縫,先貼著一邊牙面前後來回刷,底部一樣要刷到牙齒和牙齦的交接處,刷完再刷另一邊牙面。使用完後,使用清水沖洗乾淨,保持乾燥。建議一週更換,若刷頭有彎曲也需更換。蔣政宏強調,建議每3到6個月到牙科作定期口腔檢查,在疾病發生初期及早治療,避免惡化。

冷水刷牙易酸痛!牙醫教333原則

冷水刷牙易酸痛!牙醫教333原則#刷牙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每天都要刷牙,但你做對了嗎?最近天氣寒冷,牙科多了許多抱怨牙齒敏感酸軟病患,經問診和檢查發現,這些病患普遍用冷水刷牙、口且刷牙方式不正確。用溫水刷牙,不僅能去除口腔的食物殘渣或細菌,還能滋潤咽喉,保持口腔清新舒適。正確刷牙 掌握333原則苗栗醫院牙科醫師郭佳維指出,許多人習慣刷完牙直接打開水龍頭水口,然而無論是夏天或冬天,最好用接近體溫的溫水刷牙,水溫過熱或太冷,都會刺激口腔和牙齒,尤其冷水刷牙會導致牙本質敏感,容易出現牙齒酸痛。一名60多歲阿伯每天三餐後都很勤勞刷牙,但近幾年常有牙齒敏感、牙縫蛀洞問題,經檢查發現阿伯牙根磨損凹陷、牙齦嚴重萎縮、牙縫蛀牙。原來阿伯半年才換一次新牙刷,刷毛已嚴重變形分叉,偶爾會用牙籤清牙縫,沒有使用牙線的習慣。常見不適當刷牙習慣包括橫向猛力刷牙、沒有使用適當牙刷、沒有定期更換新牙刷、刷牙時間太短。清潔口腔主要靠牙刷與牙線,牙刷清潔牙齒的內外側表面,牙縫則需要使用牙線清潔,建議民眾刷牙掌握「333」原則:(1)每日至少早晚各使用1次牙刷及牙線,若需要可以補加1次,(2)每天刷牙三次、每次刷牙至少3分鐘,(3)飯後3分鐘內刷牙。家人感冒不共用牙膏 至少2、3個月換新牙刷刷牙適合的力道大約是拿著冰棒的力量,力量太大會造成牙齒和牙齦傷害。郭醫師指出,牙刷很容易滋生細菌,建議刷牙完畢後要把牙刷沖洗乾淨,牙刷刷頭朝上,置於乾燥處晾乾,當牙刷根部顏色變深、刷毛變形、或是有異味時,就該更換,至少2、3個月就更換新牙刷。郭佳維醫師提醒,寒流接連來襲,感冒的民眾不少,當家中有人患有流感或感冒,應盡量避免與其他家人共用牙膏,牙刷也要分開放置,避免觸碰到其他家人的,且在感冒痊癒後,要更換一支新的牙刷,以免被自己牙刷上的病毒再度感染。

常刷牙自認健康 小心遺漏齒縫細菌!

常刷牙自認健康 小心遺漏齒縫細菌!#刷牙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隨著醫療品質與生活水準提升,臺灣已進入高齡者社會。高齡者比攀升至13.33%,老化指數在亞洲僅次於日本。未來高齡病人的比例將會逐年增加,而高齡長者的口腔醫療與照護較多元且複雜,口腔健康更需要專業的照護。長者口腔問題複雜 應掌握正確刷牙要點衛生福利部臺南醫院牙醫師莊耀震表示,口腔不但能維持臉形正常、還可以保有咀嚼功能,但隨著年齡增加、身體功能退化,高齡長者常見多種口腔問題,如口腔組織老化、牙周病惡化、牙根齲齒增加、牙齒喪失、長者特有的口腔黏膜疾病、口腔癌、義齒的適應問題、糖尿病造成口腔組織的變化及口腔疾病的發生。口腔健康較佳的長者,會有較好的生活品質,也會因外貌的改變而影響社交生活。缺牙數較少,可充分咀嚼食物的長者,生活品質及活動能力較高,運動、視覺及聽覺機能也較佳。高齡長者需要定期且正確的口腔清潔照護,牙周組織較脆弱,建議選用軟毛牙刷,刷頭愈窄,愈能刷到內側牙齒,刷柄最好選大一點、好握的。還可搭配牙間刷、漱口水來清理牙縫莊耀震牙醫師表示,除了一般牙刷,也可使用牙間刷來維持牙根與牙齦間縫隙的清潔,缺牙的部分可用刷頭窄、刷毛集中的單束牙刷,清除牙縫間死角。長期臥床或手不靈活的長者,建議照護者使用牙刷及牙間刷外,再用海綿棒沾漱口水來清潔,避免刷不到的死角產生細菌。台灣的長者9成都裝上假牙,其中44%為活動假牙。雖然假牙不會蛀牙,但清潔不當也會孳生細菌進而侵襲自然牙,如為全口活動假牙,建議每天睡覺前摘下清洗。口腔衛生跟全身健康息息相關,一旦細菌從口腔進入血液,可能會造成感染。高齡長者若能保持良好口腔衛生,才能維持自己口腔及身體健康,達成健康老化的目的。

喝奶易蛀牙 牙醫鎮靜服務降看牙風險

喝奶易蛀牙 牙醫鎮靜服務降看牙風險#刷牙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越來越多幼童因半夜喝奶、不刷牙,引發奶瓶性齲齒,整口都是爛牙!牙科醫師發現,過去門診較少出現奶瓶性齲齒病例,但近幾年來,每星期都會遇到一、兩名2、3歲嚴重奶瓶性齲齒幼童,這種現象似乎日漸普遍。小孩半夜喝奶、不刷牙易出現奶瓶性齲齒兒童牙科醫師王堯庭表示,有些父母、長輩遇到幼兒半夜哭鬧,為了迅速安撫小孩,就讓小孩喝奶,無論配方奶、還是母奶,只要晚上喝過又沒刷牙,很容易就引發奶瓶性齲齒,若整口蛀牙很嚴重,治療就會很棘手。幼兒不管是做齲齒填補、拔牙或根管治療,難免都會疼痛、哭鬧,治療時小孩哭鬧、躁動,很容易就受傷,治療時間也會拉長,家長甚至必須花更多時間帶小孩反覆看診、接受治療。兒童牙科鎮靜服務減少小孩看牙受傷風險王堯庭醫師舉例,有的幼童因太過緊張、哭鬧不休,必須以束縛方式固定身體、肢體,再以張嘴器將幼童嘴巴撐大,那畫面實在慘不忍睹,常造成小孩很大心理壓力,往後對看牙醫也會更排斥。目前已有兒童牙科鎮靜療程可供選擇,讓幼童在睡著狀態下接受治療,就好像無痛大腸鏡檢查一樣,當幼兒睡著了,治療自然更精準、更有效率,小孩受傷風險也會大幅下降。台灣北、中、南、東部診所都有專業團隊提供同級安全服務很多家長一想到兒童牙科鎮靜,就會擔心安全問題,麻醉科醫師施明宏表示,事實上,在專業兒童牙科鎮靜麻醉醫師、護理師等團隊評估、操作下,配合使用適合鎮靜藥物、劑量,加上高階生理監測儀器全程監控,安全性大為提升。現在不只北部,台灣中、南部及東部也都有牙科診所引進兒童牙科鎮靜服務,包含醫療團隊、儀器等,都與北部同步,有效提升兒童牙科治療精準度。維持口腔健康牙齒照顧比後續治療重要!對於兒童口腔健康,王堯庭醫師強調,「照顧比治療重要!」家長一定要使用牙刷、牙線等,徹底幫嬰幼兒清潔牙齒,千萬別讓小孩半夜喝奶、不刷牙。小孩牙齒要每半年塗氟,並接受口腔檢查,牙齒健康照顧好,就可避免後續一連串麻煩。充分溝通、評估讓整體治療更安全、更精準施明宏醫師則提醒,幼童如果感冒、呼吸道感染、腸胃道感染,或有氣喘、癲癇沒有控制好、惡化,暫時就不宜接受兒童牙科鎮靜服務。醫療團隊也會在治療前進行完整健康評估,並與家長充分溝通,盡量讓小孩在舒適、安全環境下接受治療,小孩長大也就不會害怕看牙醫。(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