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氧運動

不再「力不足」!專家教「12招健身動作」讓性愛表現更強更愉悅

不再「力不足」!專家教「12招健身動作」讓性愛表現更強更愉悅#有氧運動

性愛是人類的本能,但某些姿勢需要靠足夠的體能和技術才能完成,例如需要肌力和敏捷性。雖然良好的性生活最重要是溝通和經營,但有數據顯示,運動訓練可增加一定的精力並增強「性喚起」,且運動是腦內啡的重要來源。以下專家們推薦12招健身訓練動作,讓你的身體能駕馭各種姿勢、為下一次性愛做準備!

適度運動護大腦 還能預防阿茲海默症

適度運動護大腦 還能預防阿茲海默症#有氧運動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適度運動可以保護大腦,還能預防阿茲海默症。德克薩斯大學西南研究中心的神經科學家的研究團隊發現,相較伸展運動,有氧運動更能有效減緩海馬體的收縮,增加大腦前扣帶迴皮質和海馬體的血流量,這對於改善高風險的阿茲海默症有著重大意義。德克薩斯大學西南研究中心的神經科學家Thomos表示,即使記憶力已經開始衰退,你都可以在生活裡加入有氧運動。年齡增長海馬體萎縮 運動能增加海馬體隨著年齡的增長,影響記憶功能的海馬體會逐漸萎縮,老年人很可能出現老年痴呆症、健忘等記憶不足的現象,因此如何減緩海馬體的萎縮更顯重要。雖然海馬體萎縮似乎不可避免,可以透過適度的運動增加海馬體的結構大小,從而改善大腦認知能力。值得注意的是,SCIENCE NEWS報導,一項新的研究發現,有氧運動可以促進血液流量,以及記憶相關的前扣帶迴皮質和海馬體。Thomos與研究團隊,針對30名輕度認知功能障礙者進行研究,分別記錄兩組的記憶與腦血流的變化,一組做12個月的有氧運動(15人平均年齡66.4歲),另一組做12個月的伸展訓練組。有氧運動增進血流量 記憶提高4成 該實驗結果顯示,一年後有氧運動組比伸展運動組的記憶竟提高47%,且從大腦的成像發現,有氧運動組的前扣帶迴皮質和海馬體的血流明顯增加,也就是說運動可以幫助血流更容易進入皮質。另據HealthLine,UT西南奧唐奈腦研究所神經學家Rong Zhang也有相似的結論,研究發現有氧運動和伸展運動皆能阻止認知功能的下降,令人驚訝的是,他推測有氧運動可能有其獨特性,所以能夠使血管功能增加或某些刺激神經元的生長因子,從而減少類澱粉蛋白對海馬體神經元的有害影響。該研究對於改善高風險的阿茲海默症有著重大意義,只要遵循運動,都可以降低風險。Thomos表示,即使記憶力已經開始衰退,你都可以在生活裡進行有氧運動。(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要活就要動 9個適合銀髮族的運動

要活就要動 9個適合銀髮族的運動#有氧運動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要活就要動!運動與長壽存在著正相關,英國研究發現,運動可以保持免疫系統的年輕和效率。在規律運動的長者中,產生免疫性T細胞的胸腺明顯大於無運動習慣的長者,甚至與年輕人相當!但是老後才開始運動嗎?答案是錯的,治療師指出,20多歲後胸腺開始縮小,因此培養終身運動習慣很重要。運動能堅固骨骼 活化大腦防失智南投醫院物理治療師陳怡君表示,銀髮族運動的好處有健全免疫系統、堅固骨骼、使平衡更好、活化大腦連結,預防失智改善認知功能。運動分為有氧運動、肌力訓練、平衡運動及柔軟度運動四類,重要性相等。陳怡君治療師指出,有氧運動主要在訓練整體健康和耐力,肌力訓練能強化肌肉和骨骼,平衡運動可增強維持平衡的肌肉,預防跌倒,柔軟度運動則能增加活動角度減少僵硬。下列為治療師建議年長者適合的九大運動項目:1.快走(有氧運動):與慢跑相比,是低強度有氧運動,可提高心率和肌肉使用。對膝蓋或腳踝無力的人,快走是更佳選擇。2.固定式自行車(有氧運動):是有氧運動很好的一種形式,不會對關節產生傷害。3.游泳(有氧運動):受水浮力支撐,對於關節炎和骨質疏鬆症者,是很好的運動,水提供的阻力會有肌力訓練效果,即使不會游泳,也可以在水中活動。4.深蹲(肌力及平衡訓練)。5.太極拳(平衡、靈活度訓練)。6.手臂舉重(肌力訓練):增強上背部和肩膀肌力。7.健身體操(肌力平衡訓練)。8.伸展:伸展所有肌肉保持靈活度,防止關節僵硬。9.瑜伽(柔軟度、平衡性及力量訓練)。

癌友需多少運動量?醫:每周90分鐘

癌友需多少運動量?醫:每周90分鐘#有氧運動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癌症患者該怎麼運動?癌症治療幫助殺死癌細胞,但其藥性也會對身體造成傷害,是一把雙面刃。不過,若在治療期間,適度運動當成輔助治療方案,有助於減少副作用的嚴重程度。對此,美國知名醫院梅約診所參考正常人的運動建議,修訂了「癌友的運動指引」,梅約診所運動醫學部聯合主任Edward Laskowski表示,運動對於癌友的存活率以及癌症預防都有很大的幫助。每周三次 包含阻力訓練和有氧運動根據梅約診所衛教網站,Edward Laskowski針對運動對於癌友的重要性時解釋,運動對於曾經罹癌和正在接受治療的癌友有巨大的影響,「運動可以幫助減輕焦慮,減少憂鬱感,尤其許多癌症治療對心臟影響很大,運動對於心臟的益處非常巨大。」根據梅約診所的運動指引,對於曾經罹癌和正在接受治療的癌友而言,建議每周進行三次運動,每次30分鐘,包含阻力訓練和有氧運動。運動有助提升存活率 可預防七種癌症正常人建議每周應中度運動150分鐘,Edward Laskowski指出,對癌友而言,運動指引已經進行下修,建議一般人都可以遵循,「無論什麼運動,只要有運動就是好的,在日常間累積運動量非常重要,益處也多多。」醫師補充,運動有助於提升癌友的存活率,更可以預防七種最常見的癌症,包括大腸癌和乳癌。他強調,無論是正常人還是癌友,都要注意運動量,運動越多,對身體的幫助越大。(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肌肉量不足 罹糖尿病風險增11倍

肌肉量不足 罹糖尿病風險增11倍#有氧運動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53歲的陳女士是職業婦女,公司家裡兩頭忙,身材雖然標準,但是平常沒運動習慣,而且為了維持身材,很少吃富含蛋白質的肉類,導致肌肉量下降,常常喊腰痠背痛。40歲後肌肉量流失 易肩頸痛、下背痛豐原醫院營養科營養師張秋密表示,民眾都會在意體重標準與否,卻未留意肌肉量是否足夠,導致儘管體重在標準值內,但實際身體組成是體脂肪率過高、肌肉量過低的狀況。人體肌肉量於20於35歲時達到巔峰,隨著年齡衰退下降,40歲後每10年流失8%,70歲後流失速度再加倍。核心肌群遍布全身,是身體內部深層肌肉群,能夠維持平衡,連結上下半身發力。肌肉量不足、核心肌群弱,容易肩頸、下背痛。而且平衡力不佳,容易跌倒、骨折。熱量燃燒得少,容易累積脂肪,造成肥胖,而且罹患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風險將提高11倍。每天攝取5至6份肉類  有氧運動30分鐘張秋密營養師提醒,蛋白質是身體建構肌肉組織最基本的原料,每人每天約需攝取5至6份肉類,建議平均分配於三餐,適量攝取蛋白質,達到均衡飲食。並不是攝取肉類或少吃就易變胖,反倒是過於油膩的炸物、含糖飲料,更容易造成肥胖。平日攝取不達基礎代謝量,反而造成身體難以回復的傷害。建議民眾每天有氧運動30分鐘,例如健走、游泳、跑步、騎腳踏車。每星期至少兩次肌力訓練,每次15分鐘,例如健身房肌力訓練、仰臥起坐、舉重、吊單桿、彈力繩撐拉、推牆、抬腿或蹲站,不能只做有氧運動,也需要做能夠增加肌肉量的無氧運動,身體維持足夠肌肉量,才是維持健康體態的長久之計。

研究:冥想加走路 減21%憂鬱症狀

研究:冥想加走路 減21%憂鬱症狀#有氧運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其實科學研究已經證實,健走與冥想的效果是相輔相成,並且相得益彰。二○一六年秋季,美國雜誌《背包客》(BACKPACKER)曾做過千日回峰行與我個人的專題報導。內容裡提到:「美國紐澤西州羅格斯大學的歐德曼(Brandon L. Alderman)博士等人的研究發表指出,輕度健走等有氧運動與冥想搭配進行,可減輕憂鬱症的症狀,令人積極樂觀。」實驗8週有氧運動 憂鬱症症狀減輕21%而美國精神醫學期刊《Translational Psychiatry》(線上版)在二○一六年二月十日也發表過一份報告。在這場研究裡,以一群被醫師診斷為憂鬱症的學生,與另一群健康的學生,共同進行三十分鐘的有氧運動(輕度健走或慢跑)後,搭配三十分鐘的冥想,每星期兩次,共實施八星期。結果發現相較於實驗前,憂鬱症的學生群組症狀減輕了百分之二十一,而健康的學生群組的抑鬱程度(沮喪程度)也減輕了。此外,根據實驗後對健康學生進行的問卷調查,大部分的人都回答「心情低落的時間減少,感覺人生態度變得積極許多」。這意味著不僅思考變正面,專注力與積極性都增加了。健走搭配冥想 減緩憂鬱症效果更佳歐德曼博士根據這樣的研究結果,表示:「我們從以前就知道健走等有氧運動與冥想分別對憂鬱症都有效果,但現在更進一步證實,兩者搭配實行,可以得到更好的效果。」近年來,在世界掀起熱潮的「正念療法」(Mindfulness),也將冥想視為技巧之一,讓冥想重新受到肯定。實際上,也有愈來愈多的世界知名企業採用冥想來提升員工的工作效率及心理健康,醫療機關更將冥想作為療程之一。在科學領域,冥想也受到矚目,被認為具有讓大腦回春、預防失智、提升記憶力及專注力、減輕不安和焦慮等效果。每天走路3小時 精神及體力都增加另一方面,「走路」也是維持身心健康的重要習慣。我有個住在加拿大的朋友,幾年前有段時期身體狀況很不好,整個人病懨懨的,看起來像是生了某些病,而不是暫時的不適。然而前些日子我們再見面,他變得生龍活虎,判若兩人。問他理由,他說:「我現在每天走路三小時,結果病痛完全消失了。」他說一開始非常辛苦,頂多只能走一個小時,但堅持下去,漸漸地精神體力都增加了,現在已經可以輕鬆走上兩三個小時。我這位朋友現在身體非常健康。(本文摘自/步行禪:用走路靜心、紓壓,5分鐘心靈.生活整理術/三采文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