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對夫妻都會有意見分歧和爭吵的時候,但如果你的伴侶只會把責任推到你身上呢?他永遠是對的,而且他常常會對你大發脾氣,甚至用很難聽的話羞辱你。有時你真的不知道他們如此生氣的原因,也不知道他們什麼時候會發脾氣。為什麼會有人這麼不講道理呢?或許他是「指責型人格」。
每對夫妻都會有意見分歧和爭吵的時候,但如果你的伴侶只會把責任推到你身上呢?他永遠是對的,而且他常常會對你大發脾氣,甚至用很難聽的話羞辱你。有時你真的不知道他們如此生氣的原因,也不知道他們什麼時候會發脾氣。為什麼會有人這麼不講道理呢?或許他是「指責型人格」。
近期台中新光三越氣爆事件,所帶來的恐慌情緒逐漸消退,但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卻可能持續存在,不少民眾在重大意外傷害變得更敏感,較容易受到驚嚇,甚至惡夢連連、影響生活情緒。對此,華人心理治療基金會董事長、精神科醫師王浩威提醒大眾,應警覺出現「創傷症候群」影響身心。
許多人在溝通的時候,常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要是說了,雙方就會爆炸大吵一番;要是不說,就只能單方面忍到爆炸。」又或者,有些人覺得溝通,就是要直接,直接把心裡面的話講出來,才能精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告訴你「1法則」好好溝通。
花蓮今天上午7時58分傳出芮氏規模7.2強震,全台有感災情頻傳,震央更有至少2棟大樓倒塌傾斜,突如其來的大地震及餘震連續不斷,讓許多民眾惶惶不安,心理上甚至陷入防衛、警戒狀態。醫師指出,地震後,有些人會出現失眠、恐懼等焦慮症狀,也可能導致大腦受到影響,身體常會感覺到不明搖晃、暈眩等「假性地震」現象⋯
當老人家因老化或疾病,一直說:「我老了,沒用了⋯」甚至陷入深深的愧疚自責,這時候子女該怎麼做呢?《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諮商心理師艾彼撰文,提醒子女必須先分清楚,照顧者與被照顧者的情緒都是獨立的,從理解與轉化自己的心情開始,再慢慢引導長輩對自己人生的看法,從說出「謝謝」2字開始,才能讓雙方從中得到撫慰。
長大後發現,能「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好好生活」是一件看似簡單卻不容易的事,隨著年紀的增長,我們所面對的煩惱及壓力也越來越大,憂愁好像就這樣跟著年紀一同「成長」。《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帶民眾了解為何會慢性失眠,該如何改善焦慮,一起試著把當下不能解決的煩惱留給明天。
77歲余先生近日因結腸腫瘤手術,住進加護病房,期間突然表示看到天花板上吊著許多珍珠,自己手上、餐桌、飯裡面及手套內有很多的螞蟻在爬,並不斷地摸手、擦拭桌子,會客時也跟家人說看見肩膀上、手套內都是螞蟻⋯⋯,眾多非實際現況的陳訴,讓家屬們深感困惑和無助。經奇美醫院加護團隊評估後,確定余先生處於「高活動型譫妄」疾患,並建議他接受整合式照護。
才剛結束熱鬧的農曆春節連假,學校緊接著就開學,面對漫長假期結束,為了幫助孩子收心預防收假症候群,門諾醫院臨床心理師侯仁智建議,若能提前在開學前收心最佳,若來不及也應把握開學後的第1個黃金週,親子一起「倒數321」擺脫3C影響,調整心情與作息重回學習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