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連假結束了,收假症候群是許多人面臨迎接新年工作或學業的挑戰時所共有的感受,轉換回正常的生活步調,常伴隨著情緒低落、壓力增加等現象。有趣的是,憂鬱或心情低落感其實與飲食也密切相關。《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教你吃對食物就能緩解沉悶心情,可多補充色胺酸、維生素B和D,讓大家開工第1天就有好氣色!
過年連假結束了,收假症候群是許多人面臨迎接新年工作或學業的挑戰時所共有的感受,轉換回正常的生活步調,常伴隨著情緒低落、壓力增加等現象。有趣的是,憂鬱或心情低落感其實與飲食也密切相關。《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教你吃對食物就能緩解沉悶心情,可多補充色胺酸、維生素B和D,讓大家開工第1天就有好氣色!
在春節假期中,親朋好友相聚圍爐吃年菜為國人重要習俗之一,然而,在年節歡樂的氛圍烘托下,常會不自覺的飲食過量,除了攝取了超標的熱量外,也提高罹患肥胖等相關疾病的風險。《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負責採買年菜的你到底該如何健康挑選,只要掌握6秘訣就能讓一家人吃得安心又開心。
農曆春節即將到來,9天連假為家人團聚帶來珍貴時光,然而對失智症家庭來說,這段期間也可能因環境變化、天氣寒冷或節日熱鬧氛圍而增加挑戰。台灣失智症協會提出6招「春節失智安心照護」技巧,幫助家人及照護者關心失智症長輩,掌握溝通及相處技巧,慎防年節走失、意外等風險,讓一家團圓一起安心過好年。
過年的時候大家有預計要去哪裡玩嗎?會帶著全家大小一起出遊、熱鬧一下嗎?除了走春、拜年之外,有很大一部分時間我們都會待在家裡和家人們看電視、打麻將、玩撲克牌、刮刮樂,或者大吃零食、瘋狂聊天等等。不過,這些事情好像都是跟平輩、晚輩比較常做的,那對長輩呢?除了看電視之外,還有什麼其他的選擇嗎?
大吃大喝開心過好年,就怕年假期間掛急診!據健保署統計,過年期間急診常見就醫原因包括:急性腸胃炎、上呼吸道感染、各式外傷,以及慢性病控制不佳導致急性發作等,加上春節期間部分醫院門診休診,導致急診人次及候診時間,相對平日多出2~3倍以上。
龍年7天長假即將到來,相信大多數人在規劃走春拜年、外出旅行之餘,也多出不少時間會坐在家裡沙發上,久坐看電視或是玩3C遊戲。衛生福利部八里療養院職能治療科主任張自強指出,雖然休假期間在家看電視很享受,但也應該趁著廣告時間,適時休息、起來動一動,建議民眾透過簡單居家5運動,避免變成躺在沙發上吃東西又不運動的「沙發馬鈴薯」。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七天年假結束,剛回到工作崗位,有不少人適應不良,覺得意興闌珊,精神不濟,思緒不斷飄回假期的美好時光。醫師表示,若時間持續超過兩周,感到十分苦惱,或對工作、人際、社會功能造成顯著影響,就可能罹患收假症候群!身心科醫師洪敬倫表示,儘管精神醫學中,並沒有收假症候群這個診斷,但每逢長假結束,確實有不少人感到難以快速適應。包括作息規律度較低、長期缺乏的生活目標與意義、壓力調適能力較差或本身已有精神疾病者、習慣以高感官刺激,以及放縱的方式填充假期者,都可能是收假症候群的高危險群。收假症候群 5指標自我檢測洪敬倫醫師也仿照精神疾病診斷的架構,設計以下指標供民眾自我檢測,若符合5項症狀中的其中3項,持續時間超過2周,就可能是罹患收假症候群。*在假期結束後,感到強烈的失落、沮喪與焦慮。*不斷回想假期時光的美好畫面。*無法專注於眼前的工作,甚至對工作產生厭惡與倦怠感。*因為假期時生活節律的大幅改變,導致收假後轉換困難,產生失眠,疲勞等症狀。*不斷質疑自己目前生活與工作的意義,甚至打算大幅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收假症候群是生活連續性中斷後的一種適應不良現象,應對之道,就是逐步恢復生活節律。預防方法就是在假期時,仍保持一定的慣性,因此,洪敬倫醫師也提供以下3點要訣,或許可以在下次假期預作準備:1.在假期中保持幾項平日例行活動:例如晨間運動、睡前閱讀,在假期中仍能保持一定的生活節奏,有利於收假後的穩定。2.避免過度放縱:「放鬆」不等於「放縱」,大量飲酒,通宵玩樂,高額賭博等行為,不但無法放鬆,反而常在收假後帶來許多後遺症。3.不要把假期行程塞滿:緊湊的行程不但無法讓人放鬆,還會帶來無謂的壓力,建議留點時間給自己,在收假前兩天空出點時間,讓自己有多餘整理心情,規劃工作。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過年本該全家團聚,但年節是否帶失智長輩回老家過年,一直是家屬矛盾又頭痛的問題,提前作好行前準備、調適心理狀態,可能會使家屬心情緊繃,想要樂享新年假期,台灣失智症協會建議,家屬可以事先安排活動並做好防走失準備,與親友說明與失智者互動訣竅,即可享平安年節假期!考量長者狀態 需事前提醒及準備家屬是否應帶長輩回老家過年,台灣失智症協會湯麗玉秘書長表示,記憶中熟悉的人事物的確可能讓失智者很開心,但是否帶長者回老家,家屬要考量長者及自己的狀態和親人們的配合,最好有事先的提醒及準備。失智者脾氣就像小孩一樣,陪伴失智長輩時,耐心很重要,親人們都需要學習有耐性地放慢自己的步調,當長輩出現重複行為或情緒起伏時,千萬不要糾正或與長者爭辯,了解長輩需求適時滿足或轉移注意力,盡量順應他的要求,減少環境刺激。隨時讚美鼓勵長者 減少環境刺激過年期間預先安排長者喜歡參與的活動,家人也可多安排祖孫同樂,當長者情緒不穩時,請減少人及環境刺激,讓長輩聽喜歡的老歌、吃喜歡的食物,讓熟悉的照顧者來安撫長者情緒。台灣失智症協會賴德仁理事長表示,失智症早期徵兆包括記憶力減退、方向感變差、判斷力變差、個性改變、過去擅長的能力退化等,長者可能忘東忘西、不斷重複談同一件事情,年節期間返鄉團聚,若發現長者出現失智症的早期徵兆,家屬需要耐性陪伴,最重要的是,隨時讚美鼓勵長者,過年閤家樂融融!與失智長者快樂過年,4撇步告訴你:1) 白天儘量多陪長者活動/陪長者從事喜歡的活動如下棋、打麻將、唱卡拉ok、撿菜、公園散步等,與長者多聊聊往日豐功偉業、請教過年的習俗。2) 多讚美長輩/不糾正、不爭辯,多讚美是最好的照顧策略。3) 避免「考」失智長者/家人們要主動告訴長者自己的名字,以免長者因為回答不出來而發脾氣。4) 帶長者熟悉隨身物品/建議家屬若帶長輩回老家過年或旅遊時,請盡量攜帶長者熟悉的隨身用品以增加安全感及穩定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