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口

除了「3多1少」 它也是糖尿病警訊

除了「3多1少」 它也是糖尿病警訊#傷口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除了典型的「3少1多」症狀外,還有哪些原因也可能是糖尿病警訊?51歲的楊先生有高血壓病史、家族中有糖尿病及高血脂問題,近日右腳傷口潰瘍一個多月毫無好轉,求診後醫師初步診斷為蜂窩性組織炎。因楊先生本身有高血壓病史,家族內亦有糖尿病及高血脂問題,且病人自述平日喜歡吃麵包及糕點、且無運動習慣,右腳的傷口也好一陣子都沒有癒合。服用正確藥物 治療效果良好無併發症經檢驗發現,病人糖化血色素竟已高達11%,空腹血糖值快接近300,經過3個月持續的糖尿病藥物治療加上正確飲食生活習慣,楊先生的血糖值也漸漸好轉至正常值,右腳傷口也因服用正確藥物以及即時治療,治療效果良好且未產生任何嚴重併發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家庭醫學科醫師陳芳雯表示,一般民眾較為熟悉的糖尿病症狀為三多一少:喝多、尿多、吃多及體重減少,其實傷口不易癒合也是糖尿病的症狀之一。糖尿病患者傷口不易癒合可能與傷口富含糖分,細菌比較容易滋生、高血糖造成血管增厚甚至狹窄,造成血液循環不良,進而導致白血球以及氧氣難以到達傷口處,傷口自然難癒合有關。高血糖影響免疫功能 傷口也比較會受感染另外,神經感覺缺失也是高血糖會造成的併發症之一,如果病人神經感覺遲鈍,傷口部分的感染就有可能會比較晚或比較嚴重時才會被發現,治療效果也會大打折扣,高血糖影響到免疫細胞的功能,傷口也會比較容易被感染。而除了藥物控制之外,飲食控制及運動控制對於糖尿病病人也非常重要。應避免進食含糖的飲料、加工食品及糕點;不食用過多的精緻糖分如白飯、麵及白麵包,以高纖維的澱粉如糙米來代替;也可多以清蒸水煮或烤的降低油脂。運動及飲食照顧好,患者間就沒煩惱。運動原則如下:1) 採取『3-3-3原則』一個禮拜至少3次,每次至少30分鐘,心跳每分鐘130下(會微喘及流汗的程度)。2) 避免空腹或餐前運動。3) 記得多補充水分。4)  穿著適當的鞋和襪子,勿赤腳運動,以免受傷。5)  曾有中風、心臟病或肝腎功能不良者,先由醫師評估後再決定運動種類。小傷口恐致全身性疾病除了典型症狀外,傷口難癒合也是較少患者會察覺到的地方,小心免疫力的影響恐導致全身性的病症。陳芳雯醫師強調,糖尿病是一個慢性疾病,若開始出現某些症狀如長期傷口不好,一定要盡快就醫。

心跳每分鐘少30下 「心病」在作怪!

心跳每分鐘少30下 「心病」在作怪!#傷口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今年23歲的徐先生身高132公分、體重僅25公斤,日前因走路容易喘,加上心跳每分鐘只有20至30下,比一般標準的60下少了整整30下。醫師確診為「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斷」,建議置放心律調節器,醫療團隊經過一個月的障礙排除,隊於4月中成功為徐先生置放心律調節器,手術時間不到3小時,傷口僅3公分且術後恢復良好。心跳緩慢 全因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斷花蓮慈濟醫院心臟內科醫師張懷仁表示,「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斷」是造成徐先生心跳緩慢的主因,徐先生患有先天性罕見疾病畢耳氏症候群(Beals Syndrome),是一種結締組織異常的遺傳性疾病,導致生長發育遲緩,並伴隨心血管方面的併發症,因此徐先生雖然已經23歲,卻只有25公斤、132公分。為了讓徐先生在最安全的情況下執行手術,張懷仁醫師與醫療團隊近一個月的沙盤推演,多方考量。一般心律調節器的置放,只需施行局部麻醉,考量徐先生的身體狀況,張懷仁醫師與麻醉科合作,讓徐先生在全身麻醉的情況下裝置心律調節器。四月中旬,花蓮慈院醫療團隊成功為徐先生完成心臟節律器置放,徐先生隔天就轉出加護病房,在普通病房觀察四天後就順利出院,住院期間還增胖了2公斤。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斷常見於70歲以上徐先生說,接受心律調節器置放前,早上起床、走路的時候,都會很喘很不舒服,運動量也越來越少。感恩花蓮慈院醫療團隊,讓他重拾健康心跳,恢復正常生活作息。張懷仁醫師提醒,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斷常見於70歲以上的長者,若沒有儘早接受適當的治療,易因導致心臟衰竭而影響生活品質,嚴重者會致命。徐先生裝置的雙腔型人工心律調節器,電池壽命可達8至12年,每年需固定回心律調節器特別門診追蹤,檢查電線功能和電池剩餘電量。

腳腫傷口好不了 心衰竭害的

腳腫傷口好不了 心衰竭害的#傷口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下肢水腫、傷口癒合困難,沒想到竟是心臟方面的疾病!一名年近70歲的林姓老翁,雙腳水腫、容易破皮而且傷口都好不了,且夜間睡眠時會突然呼吸困難,接受胸腔X光檢查結果顯示,患者心臟擴大合併雙側肺積水,在強烈懷疑心衰竭引起肺水腫與下肢水腫的狀況之下,將林先生轉至心臟內科病房安排住院治療與追蹤。心臟血管協助壓送血液至全身衛福部南投醫院感染科醫師廖嘉宏表示,許多民眾對於下肢水腫多懷疑是泌尿科或是腎臟問題,心臟科醫師嚴元鴻表示,心臟與血管是人體負責血液循環的主要器官,協助壓送血液至全身使用,如同高樓大廈地下室的汲水幫浦,若汲水幫浦故障,除了頂樓住戶的水壓會大幅下降以外,地下室也會嚴重的積水。下肢水腫勿輕忽 以免錯失治療時機心臟衰竭也是一樣,當負責身體血液循環的心臟產生收縮功能的衰退,通常會伴隨遠端器官的灌流不足、回心血流的鬱積與周邊組織水腫,患者常見的症狀為頭暈、肢體無力、慢性肌肉萎縮,嚴重者甚至會伴隨意識改變,腎前性腎衰竭,或是心因性休克與器官傷害。院方提醒民眾若發現有難以控制的下肢水腫,千萬不要輕易疏忽,還是建議到心臟內科門診安排進一步追蹤與檢查,以免錯失治療的時機。

鎮痛、加速癒合 按壓高升點!

鎮痛、加速癒合 按壓高升點!#傷口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黃帝內經》說:「脾主肌肉,肺主皮毛。」在按圖採取的手穴和耳穴中,要以脾點和肺點為按壓的重點,因為,按壓脾點可以恢復肌肉的活性,使傷口快速長出新鮮的肌肉;按壓肺點則可以直接促進皮膚的生長。按壓對應的點可加速傷口癒合皮肉外傷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輕者擦破一點皮,嚴重時就可能感染、發炎。遇到這種情況,應該先止血,洗淨傷口,清除污染,然後塗上消炎藥,再進行包紮。萬一發炎化膿時,我們總不能坐等傷口癒合吧!這時,只要按壓身上的一些點,便可加速傷口的癒合。如果左手的食指不小心被劃傷、出現腫痛,經過傷口處理後,要到右腳第二趾相應部位去找對應點,按上去會有明顯的疼痛。因為,根據X形平衡法的原理,手上的病要在腳上找高升點,左邊的病要在右邊找高升點,那麼,左手食指的病必然在右腳二趾上能找到高升點。按壓這個高升點,傷口的疼痛可以明顯減輕。按壓搭配食療 促進皮膚生長同樣的道理,如果小腿受傷,可以到自己的前臂上去找高升點,膝蓋上部的腿傷可以到後臂上去找高升點來按壓。 另外,平常體質比較差的人,身上一旦有了傷口往往會癒合得比較慢,這時,光靠X形平衡法取高升點來按壓是不夠的,還要配上耳穴和手穴上的一些大藥,治療效果才明顯。記住,在按圖選取的手穴和耳穴中,要以脾點和肺點為按壓的重點,因為,《黃帝內經》說:「脾主肌肉,肺主皮毛。」在按圖採取的手穴和耳穴中,要以脾點和肺點為按壓的重點,因為,按壓脾點可以恢復肌肉的活性,使傷口快速長出新鮮的肌肉;按壓肺點則可以直接促進皮膚的生長。而耳穴上的神門點,是人體專門用來鎮痛的大藥,也要進行按壓。久病的人,身體極度虛弱,手術後傷口往往不容易癒合,這時家人可以為其按壓相應的高升點,再配合補氣血的食物,就能促進傷口的癒合,讓病人的身體早日康復。(本文摘自/人體自有大藥/晨星出版)

七旬婦無「三多」 血糖超標4倍

七旬婦無「三多」 血糖超標4倍#傷口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年近七旬的婦人固定服用高血壓藥物長達8年,每次回診時也沒有要求做其他檢查,在一次健康檢查後發現飯前血糖竟超標4倍。原來婦人有糖尿病家族史,平時雖然沒有出現糖尿病「三多」的症狀,但追蹤發現其醣化血色素也高達12%(正常值5.7%以下)!血糖波動大 易疲勞、視力糊、手腳麻童綜合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醫師蔡婉妮表示,除了典型「三多」症狀外,出現以下症狀也可能為糖尿病徵兆,包含容易疲勞、手腳麻痺、視力模糊等問題。另外,也會容易出現皮膚搔癢、傷口難癒合或女性陰部搔癢的現象。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內科主治醫師巫慶仁指出,糖尿病的盛行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在台灣,平均每10人有1人得病。罹患糖尿病主要跟生活型態與基因有關,以這名婦人為例,平時雖沒有糖尿病典型症狀,但是因為年紀較大又有家族史才會罹患糖尿病。這次健檢意外發現糖尿病,及早服藥治療才避免受到併發症的危害。體重偏重、有家族史 要定期檢查蔡婉妮醫師表示,除了有家族史的病患應該定期篩檢外,其他族群如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患者、體重過重、血脂異常、有妊娠糖尿病病史的婦女也要預防高血糖,巫慶仁醫師也提醒,常喝酒、喝飲料不減糖都是罹患糖尿病的潛在危險群。體重偏重、有家族史但還沒有出現症狀的民眾也要記得定期篩檢。目前政府提供每3年一次的成人健檢,民眾可以好好利用。巫慶仁醫師指出,人到了40幾歲以後,會陸續產生代謝問題,國民健康署提供40到64歲每3年1次,65歲以上每年1次成人健檢,成人健檢可看出潛在的問題,千萬不要忽略。

優碘用錯時機 反阻傷口復原

優碘用錯時機 反阻傷口復原#傷口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只要一有傷口,一般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擦酒精、優碘,事實上,在傷口照護過程,酒精、優碘並非隨時可用。整形外科醫師陳建良指出,傷口一出現時,屬於急性期,要先大量沖水,可適量用酒精、優碘消毒。3天過後傷口逐漸復原,此時若用酒精、優碘刺激傷口,反造成表皮細胞、纖維細胞受傷,若需要更換敷料,用生理食鹽水清潔即可。傷口保持濕潤均衡 較能順利癒合陳建良醫師表示,一般人認為,傷口要保持乾燥,這種想法是錯誤迷思,傷口要保持「濕潤均衡」,才能幫助癒合,傷口不可太濕,否則會濕濕爛爛,難以癒合,但太乾也不行,當水分流失,上皮細胞生長就會趨於緩慢。水膠敷料 有助維持傷口乾濕平衡傳統照護傷口,多使用紗布,陳建良醫師指出,與傳統紗布相比,透過UV光聚合水膠技術製作出的敷料,不只可防水,更可維持傷口乾濕平衡。宏恩醫院院長朱紀洪指出,過去曾為70多歲年長者看診,這位年長者使用水膠敷料照護傷口,傷口復原過程,可清楚看到皮膚從外圈一圈圈長出來,相較傳統傷口照護方式會結痂、發癢,新一代傷口照護方式便沒有這樣的困擾。傷口結痂 千萬別硬扯痂皮陳建良醫師也提醒,傷口結痂時,千萬不要硬將痂皮扯下來,以免造成二度受傷。一般傷口在2、3星期就會逐漸癒合,若3、4星期都還沒有好,最好接受進一步檢查。(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忽視傷口去戲水 腳腫如麵龜

忽視傷口去戲水 腳腫如麵龜#傷口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輕忽小傷口恐要命!一名12歲男童,2周前右腳腳背被蚊子叮咬而抓破皮,右腳有4到5處小傷口,但隔日依舊跟著家人去海邊戲水,沒想到當晚回家後,傷口處開始出現紅腫且熱痛情況,1、2天後範圍擴大到整個腳背都腫了起來,大如麵龜,還出現發燒、走路困難狀況,就醫確診為蜂窩性組織炎。蜂窩性組織炎 常發生在四肢與臉部男童住院治療,進行抗生素點滴注射治療後,病況逐漸改善,復原的速度很快,住院5天即出院,腳背紅腫狀況完全消除且不再疼痛,童綜合醫院小兒科醫師高佳慧表示,蜂窩性組織炎是皮膚傷口的細菌感染造成的疾病,好發於身體任何部位,但比較常發生在四肢,特別是下肢與臉部。局部紅腫熱痛、發燒、噁心、嘔吐通常皮膚遭到細菌感染變成蜂窩性組織炎時,會出現局部腫脹、紅腫熱痛的情形,可能伴隨出現發燒,噁心,嘔吐,腹瀉等身體不適的症狀出現,若不快給予治療則可能侵犯至皮下組織與肌肉關節等部位,嚴重時細菌入侵血,可能產生敗血症。有傷口 勿接觸游泳池、溫泉、公共澡堂高佳慧醫師呼籲,當孩子身體有傷口時,勿接觸游泳池、溫泉、公共澡堂等公共空間,細菌容易趁機侵入傷口,進而導致更嚴重的感染,若傷口久未痊癒,或傷口患部範圍逐漸擴大、紅腫發熱時,應盡速就醫,以免感染情形擴大,嚴重而導致患部壞死,需截肢或引發敗血症造成病人死亡。

蝙蝠抓咬傷 清水沖洗15分!

蝙蝠抓咬傷 清水沖洗15分!#傷口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日前有民眾拾獲蝙蝠轉送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經檢驗該蝙蝠感染疑似新型麗沙病毒,因應國內首度自蝙蝠檢出疑似新型麗沙病毒,為維護國人健康安全,疾管署表示,民眾若不慎遭蝙蝠抓咬傷,可經醫師評估除施打狂犬病疫苗外,建議接種狂犬病免疫球蛋白。7月起曾接觸蝙蝠 可至衛生所就醫拾獲蝙蝠的民眾目前無感染症狀,衛生單位已協助轉介就醫評估接種,疾管署建議今年7月1日起,曾遭受蝙蝠抓咬傷,或傷口、黏膜曾接觸其唾液等分泌物,且未接種過狂犬病疫苗之民眾,可至「人用狂犬病疫苗接種服務醫院(衛生所)」就醫,由專業醫師評估,是否需施打狂犬病疫苗及免疫球蛋白。狂犬病疫苗 具交叉保護作用依檢測結果,該例蝙蝠麗沙病毒基因型,與狂犬病病毒屬同一類基因親緣群(Phylogroup Ι),但非屬狂犬病病毒,疑似為一新型麗沙病毒,根據國際文獻研究報告,對於疑似狂犬病或麗沙病毒暴露後預防接種,可施打狂犬病疫苗並使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浸潤傷口以中和病毒,對於第一類基因親緣群麗沙病毒,具交叉保護作用。為因應國內首例蝙蝠檢出感染麗沙病毒,疾管署完成修訂「疑似狂犬病或麗沙病毒感染動物抓咬傷臨床處置指引」,新增蝙蝠抓咬傷者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接種適用對象,民眾如遭鼬獾、白鼻心、錢鼠(限臺東市)、蝙蝠或是出現明顯特殊異常行為,經中央農政單位判定疑似狂犬病或麗沙病毒,可建議給予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不慎抓咬傷 洗傷口15分鐘、優碘消毒疾管署提醒,民眾勿接觸及捕捉野生動物,每年須帶家中犬、貓寵物等施打狂犬病疫苗,如不慎遭野生動物或流浪犬貓抓咬傷,請以肥皂及大量水清洗傷口15分鐘,再以優碘或70%酒精消毒後,儘速前往「人用狂犬病疫苗接種服務醫院(衛生所)」就醫,由專業醫師評估,接受適當醫療處置,以降低發病風險,確保生命安全。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