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

「臨微不亂」 腦中風發作急救4字訣

「臨微不亂」 腦中風發作急救4字訣#急救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依據衛生福利部近10年統計資料顯示,腦血管疾病一直名列國人十大死因第2到第4順位,106年仍居於第4位,共奪走1萬1千多條寶貴的性命,平均每44分鐘就有1人死於腦中風,且男性多於女性。9成腦中風能透過危險因子管理有效預防,快速辨識急性腦中風症狀與就醫,掌握黃金治療3小時,更能大大降低腦中風死亡與失能殘障風險。10月29日是世界中風日,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呼籲,一起關注這個全球性議題,採行健康生活型態並做好慢性病管理;記住中風口訣「臨微不亂」,提醒自己也幫助他人,關鍵時刻快速辨識急性腦中風症狀並緊急送醫治療,把危害降到最低。把握「臨微不亂」口訣 急性中風速送醫腦中風不僅影響個人健康,失能也增加個人與家庭的影響與負擔。而急性缺血性中風是最常見的腦中風類型,約占7至8成,患者若能於發生後3小時內給予靜脈血栓溶解劑治療,將有效減少失能的後遺症。為使民眾對腦中風辨識症狀警覺,國健署結合台灣神經學學會、台灣腦中風學會資源,共同推廣中風口訣FAST(FACE、ARM、SPEECH、TIME)的中文化:「臨微不亂」,方便民眾記憶、判斷,發現急性中風症狀時,能立即或協助他人就醫,爭取黃金治療3小時:「臨」-臨時手腳軟/單側手腳無力,或單側舉不起手腳。「微」-微笑也困難/臉部表情不對稱,或嘴角歪斜。「不」-講話不清楚/口齒不清或無法表達。「亂」-別亂快送醫/看到以上其中一種徵兆,立刻記下發作時間,通知119緊急送醫。控慢性病病情、生活習慣 擺脫中風危險因子美國心臟/中風協會表示,腦中風好發於高齡者,55歲以上,罹病風險每10年以倍數增加,有家族病史應更加小心。臺灣腦中風學會也表示,45歲以上男性、55歲以上女性是腦中風的高危險族群。腦中風的危險因子與三高及生活飲食型態息息相關,國健署鼓勵所有民眾一起實踐健康生活公約,擺脫危險因子糾纏:1) 慢性病管理/三高患者發生中風的風險約為一般民眾的2倍,務必遵從醫囑規律檢查與用藥,高血壓患者要養成天天量血壓的習慣。另外,9%腦中風與心律不整(如心房纖維顫動)或其它心臟疾病有關,應尋求醫療專業建議或治療。2) 生活管理/戒菸、節酒、健康吃、規律動、控體重、好睡眠,不僅讓人遠離腦中風的威脅,也是杜絕其他慢性病的通則,更是健康長壽的良方。秋冬更迭溫度變化大 腦中風發作高風險期秋冬更迭之際,氣候冷暖不定,正是腦中風發作的高風險期。國健署提醒,民眾有病要看醫生,切勿輕信網路流傳的中風放血、吃香蕉皮治療高血壓等偏方,造成血壓失控。若發現小中風情形,切勿因症狀緩解而輕忽嚴重性,一定要迅速就醫,避免錯失黃金治療期而造成遺憾。

自己照顧長輩 遇緊急狀況處置SOP

自己照顧長輩 遇緊急狀況處置SOP#急救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當決定將長輩接回家照護前,除了知道長輩的疾病,在吃、住、行上有什麼一定須避免的禁忌外,最重要的大原則,就是確定遇到突發狀況時,能夠有馬上提供支援的單位。萬一不幸在居家照護的過程中,突然發生緊急事件,例如:大出血、呼吸困難、氣切套管脫出、喪失意識、嚴重疼痛等狀況,第一時間一定要立即打電話通知一一九,事後也要記得通知居家護理師,告知病人目前狀況。另外,現在許多醫院也有二十四小時的緊急醫療諮詢服務,在等待救護車前來的過程中,可打去詢問病人可能發生的狀況、等待救援期間應如何處置等。聯繫居家護理師如果突發事件發生時,不知該如何處理、也無從判斷情況危不危急,主動撥打電話諮詢居家護理師,讓護理專業人員幫你判斷需不需要緊急處置,可以避免判斷失誤造成遺憾的情況。另外,如果發現病患維生的管線脫落時,千萬別自行裝回,趕快打電話聯絡居家護理師前來家裡裝回,才不會因而造成病患身體受損。簡易急救處理──異物哽塞處理原則如何判斷病患是否有異物哽塞的情況?可以從表情及舉止是否痛苦開始。輕微的異物哽塞,通常患者會不停地咳嗽;至於嚴重的異物哽塞,患者表現通常會以雙手掐住脖子、表情痛苦,這時則是危急情況,需要採取哈姆立克法急救。哈姆立克法,指的是將噎到的病人以上腹部衝擊的方式,連續擠壓,直到異物排出。哈姆立克法在使用上,可能會因為腹部的衝擊傷害到病人,造成肋骨骨折或軟骨突起的狀態,因此需評估病人是否已經噎住到危及生命,甚至失去意識的狀態,如果已經聯繫了一一九,在救護車前來途中,因為情況危急才可使用。如果僅是輕微或是有意識的病人,先以拍背的方式,在旁邊觀察病人是否有改善,或是是否可以自行咳出,才不會避免急救方法失當造成傷害。簡易急救處理──心肺復甦術當病患因病急性昏迷,心跳突然停止時,如未及時進行處理,只要腦部缺氧四到六分鐘,就會造成大腦損傷,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在救護車還沒前來的危急時刻,幫患者使用CPR,能增加復原和生存機會,然而在使用上,一定要確定病患昏迷、無呼吸,才不會造成額外的傷害。使用上,CPR有一個簡單易記的確認口訣:叫叫CAB,第一個叫,需要檢查病人反應,第二個叫則是進行求救;C指的是執行心外按壓,按壓兩乳連線中央胸骨三十次,深度至少五公分,持續直到救護人員到現場;A指的是打開呼吸道,確保暢通;B則是人工呼吸的執行,吹兩口氣,每次維持一秒鐘。在執行CPR壓胸時, 需維持每分鐘一百下的固定上下頻率,手掌不可離開胸骨,並且避免中斷,如果需要人員接手,盡量在一百下循環結束後進行。(本文摘自/在宅安心顧,圖解長期照護指南/博思智庫出版)

插管、電擊做不做?生命盡頭選擇題

插管、電擊做不做?生命盡頭選擇題#急救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如果有一天,自己的生命已經走到了盡頭,你希望醫護人員依然對你使用醫療措施,例如插管、電擊、抗生素,讓你有效維持生命嗎?選項A)當然要,生命這麼寶貴,必須用盡一切努力保護。B)如果真的走到生命的盡頭,就給我舒適的醫療,讓我好好走,不留下遺憾。C)可以試看看,如果試了一段時間,例如三個月吧,都沒有好起來,仍然是半死不活的話,那就停止了吧!D)專業我不懂啦!醫師你可以給我們一些建議嗎?E)沒想過,到時候再決定就好了吧……選項分析與說明A)依據《病人自主權利法》,所謂維持生命治療:指心肺復甦術、機械式維生系統、血液製品、為特定疾病而設之專門治療、重度感染時所給予之抗生素等任何有可能延長病人生命之必要醫療措施。現代醫學的發達,使醫護人員在面對死亡的時候有非常多武器可以對抗死亡,延長生命。正因為如此,我們的平均壽命連年上升。即使病人已經病入膏肓,真的想讓他多活幾天是辦得到的。只是,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所有的醫療行為不是都只有好處,沒有壞處。比較具侵入性的像是心肺復甦術,可能會造成肋骨壓斷,全身瘀青;插管與呼吸器會使病人無法言語,無法由口進食,而且非常不舒服;比較不侵入性的像是輸血,可能會造成末期病人全身水腫,增加不適;像是抗生素,即使真的不會造成太多不舒服,但還是可能會有藥物副作用。以上的治療是人類智慧的精華,面對一個本來健康卻瀕臨死亡的人,是一定要做的。只是,如果是一個已然走到盡頭的生命,這些治療是否還有意義呢?B)舒適的醫療,又稱做「緩和醫療」(Palliative Care),指的是以非侵入性的醫療手段維持病人生活品質,提升身心靈的平安與舒適。很多人常常以為,不做侵入性治療就什麼都不做了,「等死」。事實上不是這樣,而有時我們甚至做的更多!比方說,除了藥物治療以外,緩和醫療的領域還有心理治療、舒適護理、復健治療、靈性關懷、藝術治療、芳香治療、園藝治療、寵物治療等等。透過各種方式,盡可能讓病患及家屬覺得舒適。提升生命,而非單純地想要維持生命。C)「試看看」的方式,在醫學上叫做「限時醫療」(Time Limited Trial),也就是面對困難的醫療抉擇時,先選擇例行性的維持生命治療,但是給一個時間限制,例如兩個禮拜、一個月、三個月。例如不確定插管會不會有好處,那就先做插管治療,若是一個月病情都沒有好轉,進入末期,再將插管移除。同理,面對輸血、抗生素或是其他醫療方式,也可以考慮使用「限時醫療」。D)醫療領域深入複雜,一般人很難進入討論,常常需要醫療專業人員的意見,共同做決定。這樣的方式,我們稱做「醫病共享決策」(Shared Decision Making),也就是擺脫傳統的醫師說什麼病人就聽什麼的父權關係,進入醫師與病人平行的互動關係。醫師攤開各種治療的選項,說明每一種療法的好處與壞處,而病人和家屬也要表達他們對於醫療和生命的價值觀,哪些事情在生命當中是重要的?抉擇的偏好在哪裡?分析各種治療的優缺點之後,支持病人做醫療決策,一起做一個最好的決定。E)很多事不要想,好像就不會壓力這麼大了?但是根據經驗來看,每個人都一定會遇到這件事情,差別只是在於早晚而已。醫療突發狀況複雜難測,如果突然就進入昏迷了,那可能連考慮的機會都沒有。更不幸的是,困難決定的重擔會落在最親的家人身上,可能讓他們陷入兩難。我想我們每個人都不願意讓家人為難,不是嗎?如果有機會可以提早討論,提早做決定,你會不會抓住機會呢?(本文摘自/人生的最後期末考——生命自主,為自己預立醫療決定/商周出版)

遇發癲癇別驚慌 醫教正確協助SOP

遇發癲癇別驚慌 醫教正確協助SOP#急救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名約50歲的男子在路邊突然倒下、抽搐,疑似癲癇發作,民眾嚇得圍著病人但不知所措。生活上可能會遇到類似狀況發生,意外經常嚇壞人,該怎麼動作?或給予什麼協助?若病人在空曠平坦等安全環境,醫師建議別輕易移動病人,避免缺乏救護專業下,導致病人二度傷害。遇到路人癲癇發作 先保持在空曠平坦處南投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張嘉為表示,癲癇是腦神經細胞不穩定而造成俗稱放電的臨床表現。大部分是因為後天性因素,例如外傷、出血、腫瘤或腦部退化導致。癲癇患者應長期藥物治療,醫師會針對病人不同狀況評估、使用不同藥物。最重要的是規律、按時服藥,不能自行減藥、停藥,避免神經穩定效果消失,又再度發作。若在長期藥物控制下,癲癇病人日常生活與一般人無異。癲癇病人難以預測自己何時會發作,如果在路上遇到有人抽搐倒下,應先保持鎮定別驚慌,注意讓病人在空曠平坦等安全的環境下,避免病人撞擊到桌腳等銳利等物品而造成傷害。側躺避免嗆到 發作較久、意識不清應送醫張嘉為主任表示,通常癲癇發作時間約2至3分鐘,當病人停止抽搐動作後,民眾可以協助復甦姿勢,讓病人側躺,保持呼吸暢通,避免口腔分泌物或嘔吐物嗆到、窒息。若發作持續時間超過5分鐘,或抽搐動作停止後仍意識不清,應立即將患者送往醫院治療。當病人癲癇發作時,別往病人口中塞東西,尤其是病人嘴巴緊閉的狀態下,別硬將病人嘴巴扳開,更別將自己的手伸入病人口中,可能會有被咬斷的危險。一般民眾遇到此狀況,不清楚病人病史及確切倒地原因,建議民眾可先報警或聯繫119,由專業救護人員給予指示、到場評估。

遲來的放棄急救同意 氣切無法言語

遲來的放棄急救同意 氣切無法言語#急救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總覺得自己可以很超然地處在一個剛好的位子,與世界上的一切人事物保持微妙的距離,不多不少。無論這樣的關係,帶給別人什麼樣的眼光,對我來說,這樣最安全也最不傷心,試圖用不正經取代認真看待,試著用不在意替代關心,久了,也就真的以為自己毫不在意,毫不傷心。愛鬥嘴,卻再也發不出聲音Wadi 是阿葉嬤的外傭,他們相處很微妙,阿葉嬤嘴巴很壞,常常會碎念Wadi,叫她不要把越南那套拿到台灣來,他們時常鬥嘴,但阿嬤回家也只要Wadi照顧,她說:「她才知道我喜歡吃什麼!」但怎麼知道,阿葉嬤根本回不了家,肺癌的她,因為一次不小心嗆到後,呼吸變得急促、人變得沒有精神,再也無法再數落Wadi,還插管進了加護病房。Wadi要我去加護病房(ICU)看看阿嬤,我一直都很想去看她,上次才和同事一起去ICU 看過,我很驚訝自己怎麼可以全身而退,沒掉一滴淚。我想,這次我也可以如上次般的瀟灑,笑笑的跟阿嬤說加油,然後轉身離開吧。跟著Wadi一起走進阿嬤在ICU的房間,誰知道今天的她這麼清醒,對我擠眉弄眼,拉著我的手。知道她有好多話要跟我說,但切了氣切的她,儘管嘴巴張得再大,也發不出半點聲音,只能無奈的皺著眉頭。上天若要懲罰一個愛說話的人,讓他生不如死的方式,就是切氣切,嘴巴動個不停,卻沒人知道你想做什麼、說什麼,最後只剩下簡單明瞭的手語指令:「喝水」、「尿尿」、「痛」。阿葉嬤搖頭嘆氣的那一刻,我再也忍不住哭了出來,如果不是身上的制服,別人或許會以為我真的是她的孫女。阿嬤拍拍我的手背,示意要我不要哭,那一刻,我真的委屈地哭得像個小孩。原諒我,無法旁觀生死我知道屈服在這樣的醫療體系下,百般的無奈不會只發生在阿嬤身上,插管前,不止一次告訴我們不要急救,千萬不要插管,她不想活得那麼辛苦,該給家人的錄音檔都已錄製完畢,心願已了,她覺得自己可以離開了。還記得,那時候鼓勵她錄音給家人,阿嬤還一副興致缺缺,覺得這樣做根本沒有意義,默默地把錄音筆收進抽屜裡,以為又是自己的一廂情願。但某天巡房時,發現圍簾裡傳來Wadi的笑聲,原來她跟阿嬤正在進行錄音工程,阿嬤在學孫女娃娃娃的哭聲,她要她不要當個愛哭包,因為會被笑。我沒有拉開圍簾,躡手躡腳的悄悄退出。就在她喘不過氣的那一刻,因為來不及討論是否簽署DNR,按照標準流程,還是得替她插了管,送進加護病房。我哭,不是可憐阿嬤的處境,是難過自己的渺小與無能,無法盡早阻止這一切的發生,誰想要被搶救回來的餘生,是與呼吸器朝夕相處?只能慶幸身邊有一個最懂她的外勞Wadi,會在她這麼狼狽的時刻,還替她把頭髮梳理整齊,堅持替她戴上她最喜歡的金色手錶,讓一切似乎假裝還能by her clock。幾天後,阿葉嬤轉出普通病房,因為家屬決定簽署了那張遲來的DNR,看到阿葉嬤回到病房,心裡其實百感交集,越是喜歡的病人,越是無法照顧她,擔心自己的過分涉入,不小心跨越了那條醫療專業的界線。她讓我想到我的阿嬤,也是嘴巴很壞,批評總比稱讚多,但在她拍拍妳的頭時,又感受到阿嬤的關愛。我常說,腫瘤病房的護理工作有時候太讓人難受,在我們這樣的年紀得面對許多生死議題,或許與我們無關,但根本無法置身事外。我想我的心不夠強壯,肩膀不夠寬大,還是很愛哭,我也只是個三十幾歲的孩子罷了。(本文摘自/存在的離開:癌症病房裡的一千零一夜/博思智庫出版)

癲癇時需放物進嘴?急救5字訣才正確

癲癇時需放物進嘴?急救5字訣才正確#急救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癲癇俗稱羊癲瘋,古代對癲癇不夠瞭解,往往與鬼神附身、靈魂出竅、失心瘋等牽扯。病人除了受疾病痛苦外,還會受到社會的誤解與歧視,因而產生避開人群的自卑心理,影響正常人際發展。最近幾十年來因為醫學進步,才確認癲癇是腦部電位活動異常變化導致。絕大多數癲癇 與腦部病變有關佳里奇美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陳南丞說明,癲癇不是一種病,而是一種症狀。只要大腦皮質受到傷害或功能異常,導致腦部神經細胞異常放電,產生反覆性抽蓄。任何大腦皮質(額葉、頂葉、顳葉及枕葉)異常放電都有可能發作,症狀依據放電部位不同,不是一般認為的全身抖動才是癲癇。導致癲癇的原因很多,任何導致腦皮質傷害的狀況都可以導致癲癇,稱為症狀性癲癇。常見病因包括生產造成腦部損傷、發炎性疾病(腦炎、腦膜炎)、頭部外傷、腦部腫瘤、腦膿瘍、腦血管疾病(腦中風、腦血管畸形)、腦部退化性疾病、遺傳性腦部病變、代謝障礙(缺氧、電解質不平衡)、內分泌障礙(低血糖)等。絕大多數病人都與腦部病變有關。癲癇急救5字訣 移、勿、側、陪、送遇到身邊家人或朋友癲癇發作,不要慌張,正確急救觀念及5字口訣:「移」到安全處、「勿」塞硬物入口、「側」放病人頭部、「陪」伴至清醒、「送」醫治療。過去許多人誤以為癲癇發作時一定要拿東西放入口中,避免病人咬舌,是錯誤的觀念。只要將附近危險物品移開,頭臉側放讓口水及分泌物流出避免吸入,再緊急就醫治療,才是最好的急救策略。癲癇發作一次1至3分鐘,很少超過5分鐘。確立癲癇診斷後,必須控制癲癇及矯正其他引發癲癇的原因。除了規律服用醫師調配的抗癲癇藥物,也需要(1)均衡飲食、(2)作息正常、(3)避免刺激性物質及活動、(4)避免瞬間大量喝水、(5)規律運動(先請教主治醫師)、(6)避免在發作時會對病人或別人造成危險的事、(7)注意藥物交互作用、(8)觀察藥物副作用及過敏、(9)忌突然停藥、(10)不迷信偏方。陳南丞醫師表示,隨著醫療進步,癲癇痊癒率提高。患有癲癇症一樣可以擁有正常的生活,結婚、生子都不受影響。請不要用異樣的眼光來看待癲癇病人,更不要排斥,應該瞭解什麼是癲癇與癲癇發作,進而接納並給他們公平生活競爭的機會。

在家心臟病發 第一步先靠枕坐著

在家心臟病發 第一步先靠枕坐著#急救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心臟是一個強壯、不知疲倦、努力工作的強力泵浦。心臟之於身體,如同發動機之於汽車。一個人的心臟若平均每分鐘跳70次、壽命70歲計算,一個人一生中,心臟就要跳動近26億次。一旦心臟停止跳動,且經由搶救仍不能恢復跳動,那就意味著生命終止。心臟病是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全世界1/3的人口死亡是因心臟病引起的。心臟病是可怕的殺手,若在5分鐘內沒有對患者施行急救,就可能成為植物人,甚至死亡。你是高危險群嗎?年齡大於45歲的男性、大於55歲的女性;吸煙者、高血壓患者、糖尿病患者、高膽固醇血症患者、有家族遺傳病史者、肥胖者、缺乏運動或工作緊張者等,都是高危險群。心臟病早期症狀做一些輕微活動,或處於安靜狀態時,出現了呼吸短促現象,但不伴隨咳嗽、咳痰。這種情況很可能是心臟功能不健全的症狀。如果臉色灰白而發紫、表情淡漠,這是心臟病末期的病危面容;如果臉色呈暗紅色,這是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的特徵;如果臉色蒼白,則有可能是二尖瓣關閉不全的徵象。如果鼻子硬梆梆的,表示心臟脂肪累積太多;如果鼻子尖發腫,表示心臟脂肪可能也在腫大或心臟病變正在擴大。此外,紅鼻子也常預示心臟有病。 不可不知的心臟病發處理方式1) 若患者尚有知覺時,讓患者靠著枕頭坐著。2) 鬆開患者衣物。3) 用毛毯覆蓋患者,將硝化甘油片含於患者舌下。4) 打電話叫救護車,並告知是心臟病患者。5) 若患者心臟停止跳動時,要立即施行心臟按壓與人工呼吸。6) 設法暢通患者呼吸道。7) 做口對口人工呼吸2次。8) 人工呼吸2次後,再做心臟按壓15次,反覆地做。其方法如下:9) 找到心臟按壓的部位,即乳頭連線和胸部中央的胸骨交叉的地方。10) 將一隻手掌根放在按壓的部位,另一隻手掌貼在上面。11) 保持手肘伸直的姿勢,垂直下壓3~5公分,其速率約為1分鐘60次。12) 若患者瞳孔縮小,可以摸到頸動脈波動時,就表示有效。13) 患者心臟恢復跳動後,繼續做人工呼吸,直到患者恢復自行呼吸。(本文摘自/常見病速效自療/人類智庫)

他遭毒蛇咬險送命 醫授急救處理6要訣

他遭毒蛇咬險送命 醫授急救處理6要訣#急救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雖然時序已入冬,但今年天氣冷得較晚,讓應該在冬眠的毒蛇又出來亂跑;彰化一名60歲的陳先生在自家門前看到一條蛇,因不知道是毒蛇雨傘節,拿木棍要驅趕,反被咬傷左手掌,雖緊急送醫並注射蛇毒血清,但仍出現呼需窘迫而轉入加護病房,經過4天治療已逐漸恢復。遇到毒蛇咬傷到底該如何處理?部立彰化醫院毒物科廖曜磐醫師表示,在無法或尚未鑑定為有毒或無毒狀況下,一律以有毒毒蛇咬傷的狀況進行急救處理,民眾的緊急處理方式建議如下:1) 保持鎮靜,認清咬傷毒蛇之外觀及特徵/被毒蛇咬傷約1/3的機會是乾咬,亦即雖被毒蛇咬傷,但毒液不及注入人體,2/3是有毒液注入人體;因此遭蛇咬時若能辨別蛇種及蛇的大小,更有助於醫護人員診斷。2) 移除肢體上束縛物/根據統計超過96%的蛇咬傷部位在四肢。台灣毒蛇咬傷大多患肢會腫脹,如果肢體有束縛物應儘速移除肢體上的束縛物,如戒指、手錶、手環等,以免造成肢體腫脹壞死。3) 肢體保持低於心臟的位置/由於毒蛇剛咬傷人體後30分鐘在血液中即可達到最高濃度,被咬傷肢體儘可能保持低於心臟的位置,並減少活動。4) 傷口緊急處理/肢體被咬傷,需從傷口近端處開始儘快以彈性繃帶包紮患部,範圍越大越好,以減少毒液回流,也可以絲襪、褲襪代替繃帶,再利用木板或樹枝等物做成夾板,以固定患肢;身體軀幹被咬傷,以彈性繃帶包紮時勿壓迫到胸廓的呼吸運動;頭頸被咬傷時,頭部可試著包紮壓迫,但頸部不可,只能儘速送醫。5) 傷口處理禁忌/不要切開傷口或用口吸毒液,緊急狀況且消毒不完全的情形下,反而增加感染的危險;不可使用止血帶,因鬆綁時會造成毒液大量吸收,或因綁太久致使患肢缺血;傷口不可使用冰敷或冷敷,以免造成組織壞死。不可飲用酒精或刺激性飲料,以防加速血液循環。6) 緊急送醫/播打119求救,或通知家人送醫急救,並施打正確的抗蛇毒血清。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