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之所以要有夢想,在於夢想賦予我們的生活深刻的意義和價值,但要如何找對夢想呢?國際知名領導學專家、演說家約翰.麥斯威爾(John C. Maxwell)於《找對夢想》一書中,提出關於夢想的歸屬、清晰、現實、熱情、途徑⋯等10個問題,帶領讀者一步步檢視自己,找對屬於你的夢想。如果你願意踏出那一步,想要擁有屬於自己夢想,請按照以下步驟進行。以下為原書摘文:
人生之所以要有夢想,在於夢想賦予我們的生活深刻的意義和價值,但要如何找對夢想呢?國際知名領導學專家、演說家約翰.麥斯威爾(John C. Maxwell)於《找對夢想》一書中,提出關於夢想的歸屬、清晰、現實、熱情、途徑⋯等10個問題,帶領讀者一步步檢視自己,找對屬於你的夢想。如果你願意踏出那一步,想要擁有屬於自己夢想,請按照以下步驟進行。以下為原書摘文: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現代生活的複雜度讓人們慣於將事情分成2類:一類是「困難而重要」,另一類是「簡單而瑣碎」。我們很容易反射性地放棄重要但沉重的工作,去做那些簡單但沒有意義的工作,卻誤以為過勞就是勤勞。其實我們還有第3種選擇:把重要但困難的工作變得簡單。以下是《努力,但不費力》一書摘文:不是每件事都得這麼累讓我來說說派屈克.麥金尼斯(Patrick McGinnis)的故事。該做的事他全做足了,人生勝利組的條件全部達標: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畢業,哈佛商學院深造,進入頂尖金融與保險公司擔任要職。他每天超時工作,每週工時長達80小時,即使假日和休假也在忙工作的事。老闆還沒走,他絕不會先下班,有時候你會覺得他從來沒離開過辦公室。他頻繁出差,已成為達美航空最高等級的飛行常客,級數高得連名稱都沒有。他在正職以外,又橫跨三大洲兼任四家公司的董事。有一次,他抱病開董事會,會議上去洗手間吐了3次,回到會議室的時候,同事說他臉色慘白,但他還是硬撐下去。他從小就被教導,一生之計在於勤,這種想法來自新英格蘭人的傳統觀念:從工作倫理就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品格。而一向表現超前的他,把這個觀念發揮到極致,他不只認為不眠不休地工作會使人成功,他以為這種表現本身就代表成功───不需要加班到很晚的人,其職務肯定無足輕重。他以為那些沒日沒夜工作的日子到頭來會有回報。直到某天,他一覺醒來,發現公司破產了。那年是2008年,他任職的公司是美國國際集團(AIG)。他手上的股票跌了97%。那些在辦公室裡熬的夜,那些飛往歐洲、南美和中國的紅眼航班,那些錯過的生日和慶祝聚會,竟全是徒勞。金融海嘯爆發後的幾個月裡,麥金尼斯完全沒辦法下床,夜裡開始盜汗,視力變得模糊不清,內心也如墮五里霧中。那幾個月,他始終看不清周遭的事物,跌跌撞撞,迷失了方向。他因為壓力太大而病倒了,醫生幫他做了一些檢查。他感覺自己就像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筆下《動物農莊》(Animal Farm)裡那頭下場悲慘的馱馬「拳擊手」,拳擊手是農莊裡最賣力的動物,不管碰到什麼難題、遭遇什麼挫折,牠的回應一概是「我會更努力」,結果就一直努力到過勞倒下,然後被送進屠馬場。麥金尼斯說:「我解決所有問題的方式,就是花更多時間、再努力一點。」但突然之間,他發現,「再努力一點的邊際報酬竟然是負的。」他辭去AIG的全職工作,但以顧問身分繼續留在公司。他不再一星期工作80小時,而是每天5點下班,週末假日也不再發電子郵件。他不再把睡覺當成必要之惡,並開始散步、慢跑和注意飲食。他瘦了11公斤,開始懂得享受生活,甚至重新愛上工作。差不多在這時候,他受朋友啟發,開始投資新創公司。投入的錢不多,這裡一點、那裡一點,卻因此開啟了他這方面的興趣。他投資了幾家公司,投資組合的報酬率達到25倍。即使碰到經濟不景氣,他也不擔心自己的財務狀況,因為他不再只有單一的收入來源。經此一役,他學到了教訓:當你已經沒辦法再多努力一點,就是時候另覓出路了。努力但不費力的方法生活有起有落,每件事都有一定的節奏,努力進取有時,調養生息有時。然而現代人常常是無休無止地努力再努力,沒有節奏,只有消耗。我們生活在一個遍地機會的時代,但現代生活有時就像在高海拔地區健行,讓人腦袋如有一團迷霧,腳下也虛浮不定,稀薄的空氣使人每前進一步都感到分外吃力。也許是對未來有揮之不去的恐懼和不安,也許是孤單寂寞覺得冷,也許是財務壓力或經濟困難,也許是日復一日被各式各樣的責任和壓力壓得喘不過氣來。不論是哪一種情況,總之我們常常事倍功半。人生好難,太艱難了。有各式各樣的難,從複雜到沉重,從悲哀到疲憊。承受各種失望很難,有各種帳單要繳很難,感情不睦很難,養育小孩很難,痛失所愛很難。人生還有那麼一些時期,連每天過日子都很難。面對人生的重大難關,感到難以承受、身心俱疲,是正常的;面對日常生活中的煩心瑣事,感到難以承受、身心俱疲,同樣很正常。每個人都有這種時候,而且似乎愈來愈多人有這種感受,這種感受也愈來愈頻繁出現。奇怪的是,面對這種過勞倦怠感,有些人的反應竟是誓言更努力、加更多的班。我們的文化也是幫凶,把過勞吹捧成自我價值和成就的體現,背後隱含的訊息就是:你只要不是一直處於疲勞狀態,就是做得還不夠,只有流血流汗、把自己榨乾的人才會成功,不斷擠出更多東西不知何時成了大家的目標。別把過勞倦怠當成榮譽勳章付出努力確實可以換來更好的成果,但這個等式到了某個臨界點就會開始失效,畢竟我們可以付出的時間和精力就這麼多。隨著精力消耗得愈來愈多,努力的回報愈來愈少,變成惡性循環,直到我們筋疲力竭、倦怠不已,卻還是達不到想要的成果。你應該能懂這種感覺,也許此刻你正承受著這種煎熬。你一定能體會那種全心投入工作,但已累得快倒下的感覺。你已經卯足全力,卻還是自覺做得不夠。重要的事情多到怎麼也處理不完,想付出更多卻再也擠不出時間。好些重要任務確實取得了進展,但你已經累得無法從中感受到任何喜悅。對於像你這樣盡心盡力的人,我要說:其實還有另一種做事方法。不是每件事都得這麼累。在往上爬的過程中,不見得就要長期忍受疲勞。想貢獻一己之力,不是非得賠上自己的身心健康不可。當手上重要的事已經超出你所能負荷,你可以選擇割捨,或是找輕鬆的方法來做,用對的方法來做對的事。(本文摘自/努力,但不費力:只做最重要的事,其實沒有你想的那麼難/天下文化)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每個人都想達成自己最終的人生目標與夢想,但無法遲遲完成的人缺的可能不是勇氣,而是「策略」。我們常誤以為要達成重要的事情,一定要非常努力、艱辛的付出,但真的是這樣嗎?其實,「穩健的步調」或許才是幫助你更快走到終點的捷徑,我們可以選擇更輕鬆的方式達到目標,更能避免過去的努力付之一炬。以下是《努力,但不費力》原書摘文:把步調進度設定在適當範圍人人都希望盡快實現心中想要的結果(完成書稿、跑5公里、發布新產品),比起沒什麼進度的日子,我們會喜歡進展較大的時候也是理所當然,畢竟,生命中還有什麼比有所成就更令人感到滿足?然而,過於熱衷完成任務,可能導致我們誤以為任何進展都是一樣的。當然不是所有的進展都一樣。我們的女兒是付出代價後才體認到這點,她被我們賦予養雞(不要懷疑,我們家有養雞)的責任,任務包括撿蛋、餵飼料和加水。我們鼓勵她每天幹這些活兒,但她認為休息2天,第3天再一起做,結果是一樣的,她據理力爭說,她可以一次撿3倍的蛋,一次放3倍的飼料和水。後來,天氣發生意想不到的變化,突然變得十分炎熱,雞喝的水比往常多,而且剩下的水也蒸發得比平常快。當女兒跑來告訴我們,有一隻雞因為沒水喝而熱死,她簡直傷心透了。生活中有太多事情是我們無法掌控的,天氣不由人掌控,野火、颶風和新型冠狀病毒也不由人掌控。孩子感冒了,汽車拋錨了,朋友遇到難關需要我們的建議—生活中隨時有各種意想不到的危機冒出來打亂我們的排程,要保持穩定的步調,談何容易?如何更輕鬆地完成重要事情?冷戰結束後,美國軍方就用VUCA這個縮寫來描述全球環境:V代表Volatility(波動),U代表Uncertainty(不確定),C代表Complexity(複雜),A代表 Ambiguity(混沌不明)。為了因應這種新常態,美軍設計了幾個方法,我們也可以把這些方法運用到每天必須面對的戰場上,更輕鬆地完成重要的事情。其中一個方法可以由這句軍事口號來概括:「慢即穩,穩即快。」(Slow is smooth. Smooth is fast.)意思是:慢慢來,事情會進行得更穩健順暢,當事情進行得穩健順暢,就能進展得更快。戰爭中尤其如此,戰場上最關鍵的能力,是在協同行進的同時,對可能來自四面八方的威脅保持警覺—通常還攜帶武器。如果停下來或行進得太慢,很容易就成為攻擊目標,「但行進得太快的話,你會被包圍或包抄。」顧問喬.殷維克(Joe Indvik)這麼寫道。殷維克還指出:「你如果仔細觀察菁英步兵的行進方式,看起來會是這樣:介於走和跑之間,腳步快而謹慎,武器舉高,在戰場上有節奏地環顧四面八方。」至於經驗不足的步兵,「通常會熱血地衝鋒陷陣,給人一種衝勁十足的印象。」這種方式的問題在於,一旦有危險,他們必須第一時間衝去找掩護,很有可能就會衝到一個還沒來得及勘察或評估的地方⋯⋯「就像龜兔賽跑中的兔子,這種一會兒衝刺、一會兒休息的循環,當下看似很快,放到整個過程來看,長期進展其實是緩慢的,而且會受到不明威脅的干擾。」學習為進度設定上限與下限慢慢來,事情會進行得更穩健順暢,你會有時間觀察、計畫、調度。但要是慢過了頭,也會卡住或失去動力,戰場上如此,生活和工作也一樣。我們每天都會遇到複雜和不確定的狀況,要持續取得進展,就必須把進度設定在適當的範圍,並嚴格遵守。即使我們有意在重點計畫上始終保持穩定的進度,生活中總有各種事情來攪局。也許原本打算花一個上午在辦公桌前專心工作,結果卻被困在會議中無法抽身;也許已在行事曆上為重要任務空出一段時間,結果卻在應付號啕大哭的孩子。然後,在自覺產出不足之下,為了彌補進度,只好整個週末都在加班,瘋狂趕工。我們都知道這要付出什麼代價:工作品質不佳、心中充滿罪惡感、信心受挫。其實有一個簡單的做法。我們可以設定每次進度的上限和下限,只要運用以下規則即可:至少做到甲,最多做到乙。找到適當的範圍,我們才能以穩定的步調,始終保持一定的進度。下限必須高到足以讓我們保有積極性,但又要低到即使哪天出現意想不到的混亂必須處理,我們仍然有能力達成。上限也必須夠高,計畫才能有良好的進展,卻也不能高到讓我們感到筋疲力盡。一旦進入狀況、找到節奏,事情就會自然而然往前推進,我們就能以不費力的行動來做事。(本文摘自/努力,但不費力:只做最重要的事,其實沒有你想的那麼難/天下文化)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每到歲末年終之際,我都會為即將來臨新的一年列出50個目標,並從中挑選出幾個最強烈希望達成的項目,做為來年追求夢想的重點。從2008年開始,每年都能夠達成一些不同的大目標,讓我內心充滿感恩,因為我清楚知道,除了自己的努力之外,很多時候也是需要一些運氣以及上天的眷顧。夢想不怕沒實現,只怕不去想很多人會問我:「寫50個目標?那沒有達成的怎麼辦?」我的回答是:「寫下,當然不一定會達成;但是沒有寫下,就連想要達成什麼都不知道!」列出50個目標的用意在於,為自己描繪出一個清楚而具體的方向,讓自己知道要往哪裡努力追求。有的目標可以在短期的1年內達成,有的目標可能要花5年或10年的時間才能實現;也有些目標,與其說是目標,不如說是期許,例如期許家人身體健康、期許自己控制脾氣……然而,不論目標是什麼,每一年我都會重新檢視一次,重新寫一次。只要自己真心想要的,就是好目標!放手把它寫下來吧!其實試過一次就知道,要寫下50個目標是有難度的!因為一些常見的傳統願望,如五子登科──車子、房子、銀子(存款)、妻子、孩子──在前十幾個就全部列完了。這時反而要認真思考一下,50個目標不見得只有工作,還可以是自我成長,如個人進修、拿到合氣道黑帶,或是旅遊,如登上玉山、西藏自行車之旅,或是物質目標,如提高存款、增加收入、換車。每一年我都會花幾天的時間,每天想到就寫一點,一直到寫完50個夢想為止。然後,會把它貼在牆上;如果有些目標不想讓別人知道,也可以貼在只有自己知道的地方。十多年前的目標你會發現,透過寫下來,很多期望及想法會逐漸具體成形,並且越寫越能看清楚自己想要走的路。同時也有機會釐清,心中最重視的是什麼。我覺得在這個寫的過程中,常常就已經有很大的收獲!當然,在這麼多目標中,一定有幾個是關鍵,也就是你非常希望達成,或是如果沒達成會覺得很遺憾的。因此下一步就是針對這50個目標進行篩選,從中挑選出10個最想達成的重點。在寫這篇文章時,我回顧並檢討了過去十年來曾經有的目標設定。當然,有很多事情不一定都完全達成,儘管如此,現在我的事業、家庭以及整體生活概況,大致符合(甚至超越)我先前的期望。可以這麼說,每年寫下人生的50個夢想,幫助我看清自己的方向,並且一步一步朝著目標前進!印象中最深刻的畫面,就是大約20年前,我第一次嘗試寫下50個夢想,當時我在書桌前寫下了這幾個目標:最先寫的是傳統目標:房子、車子、妻子、銀子、孩子;然後,因為要寫滿50個,因此開始會挖掘心裡渴望或想去追求的目標,像是學薩克斯風、去一趟華盛頓D.C.、學合氣道、寫一本書、歐洲自助旅行、游泳橫渡日月潭、登上玉山、自行車環島、回學校再進修……。這些目標也許都跟金錢或成就無關,卻是我真心想要的。只是不到30歲的我看著這些目標,心裡也會想:「寫下這些目標,真的有可能實現嗎?」20年後的回顧然後經過了20年後……回頭來檢視這目標。我已經學了薩克斯風,有時自娛娛人蠻開心的;也去了華盛頓D.C.,坐在林肯紀念堂的台階,望向華盛頓紀念碑,如同電影《阿甘正傳》中的場景;合氣道雖然中斷了很久,但還是花一陣子的時間拿到黑帶;寫書的部分,倒是進度超前,這是第六本了!至於橫渡日月潭,也已經有3次!而其他目標,似乎也在這些年的努力下,一一完成。當然,有些目標並沒有因為寫下來而完成,像是自行車環島和爬玉山,雖然一直念著,但都沒時間成行。而想帶JJ去歐洲自助旅行(現在還要加上孩子)的目標尚未實現,不過未來一定會有機會的。就如同我前面說的,目標寫下來,雖然不一定會完成,但我至少知道我該往哪裡追求。每年寫下50個夢想的作法,在我身上看起來是真的有效,你要不要也試試看呢?寫下夢想,踏實逐夢,讓美夢成真!現在就拿起筆來,開始寫下你人生的50個目標吧!築夢。逐夢!(本文摘自/工作與生活的技術/商周出版)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不管怎麼說,人不能不知道自己的斤兩。擁有客觀分析自己的能力絕對是好事。這社會喜歡談夢想、發達、成功,要讓我說的話,「成功」的祕訣就是「不要成為自己最想成為的模樣」。做生意也好什麼都好,只要從事了最想從事的行業,人生就在那一刻結束了。因為已經成為自己想成為的模樣了啊,再走下去什麼也沒有。客觀檢視自己 實際付諸努力成功的祕訣,就在於不要選擇心中第一名的職業,只要做對自己來說是第二或第三志願的工作就好。雖然還有更想做的事,可是現在的自己還沒有馬上做到那件事的能力,所以先做其他事。像這樣能客觀檢視自己的人,成功的機率反而壓倒性地高。當我這麼說的時候,彷彿已經聽見有人回應:「真羨慕北野武,靠漫才出了名,賺了錢。因為飛黃騰達了,才能高高在上地說這種話吧。」可是,我在接受採訪時也常說,漫才並未帶給我喜悅,我不是想當漫才師才當的。以我的狀況來說,當時我放棄讀大學,是走投無路了才開始漫才路,我的成功就像是中了樂透。電影導演也是,一開始完全是機運使然。我並沒有一直想著要當電影導演。說自己連中兩次樂透的確有點厚臉皮。如果現在有個想搞漫才的年輕人真的成了漫才師,這已經像中了一次樂透。如果希望大紅大紫,就等於祈求「讓我再中一次樂透」。這很厚臉皮,不過如果真的出現連續中兩次樂透的人,他一定是很特別的人。小時候被強迫擁有夢想 反而容易失敗假設,全國熱愛棒球的男孩都希望自己成為職業棒球選手,在得到球團指名、當上棒球選手的那一刻,就已經中了一次樂透。從這裡出發,成為明星球員或打進大聯盟,也就是中了第二次樂透。不管怎麼說,在當初那群棒球男孩中,只有特別擁有天份與才華的人才辦得到。能成為自己想成為的模樣,就很足夠了。小時候被強迫擁有夢想的傢伙,朝「想成為的模樣」邁進時,大部分的人都會失敗。比起這麼做,倒不如站在「又不是我自己想成為這樣」的立場,更能客觀判斷身處的狀況。事情往往會更順利。我從來不認為當上諧星是實現夢想。因為當諧星是我無可奈何的選擇。成為諧星不是我的夢想,以諧星的身分走紅就認為夢想實現,這麼蠢的事我從來沒想過。(本文摘自/北野武的下流哲學/不二家出版)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當你決定要追尋夢想的時候,你最需要的就是個性。看看職涯重建的圖表,現在就是我們做出積極且自願性的決定,讓自己的人生與眾不同的一刻。那就是位在右上方的區塊,也就是我們要嘗試新事物的時候。職涯改變 讓人生其他部分陷入了混亂我們用自己的技能衝破了職涯天花板,而現在要讓自己找到一些機會,去做以前從來不期望能夠做到的事情。我們要開一家新公司!我們要在目前任職的公司調動部門!不只是我們的態度而已,還需要重大的職涯變化。該採取行動了,放氣球和煙火吧!從你決定要在職涯中做出改變的那一刻開始,你就讓人生的其他部分陷入了混亂之中,改變愈大就愈混亂。只要是曾經為了工作而搬家的人,都能夠了解這種感受。我小姨子的先生接受了一份新工作,地點就在靠近納許維爾的地方。他們做了職涯中的重大決定,忽然之間他們必須賣掉房子。在房子賣掉之前,他們還必須找到一個短期出租的地方,讓他在納許維爾工作的時候得以棲身。而她必須辭去工作,兩夫妻必須跟以前在阿拉巴馬州伯恩結交的朋友道別。只是一個接下工作的決定,就讓他們生活中幾乎所有的面向都颳起了混亂的風暴。無論你跳躍到哪裡 個性都會跟著你一起跳躍個性可以幫助你免去這些混亂,因為無論發生了什麼事,你都能夠倚靠自己的個性。你或許必須在新的城市建立新的人際關係;你或許必須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上學習新技能;你或許必須比自以為人類能夠做到的極限還要更加努力。當你在職涯躍進時,職涯存摺中的這三個區塊或許會暫時呈現低落狀態,但是你的個性不會。無論你跳躍到哪裡,你的個性都會跟著你一起跳躍。當我從上一份工作跳開的時候,我或許留下了一些東西,但是我不會把自己也留下來。我跳躍的時候會帶著我的腦袋,帶著我的心也帶著我的個性。而我會需要它們,因為我降落在一團混亂之中。壞消息是,你永遠無法消除生命中的混亂,這或許一開始會讓你感到受傷,但是當你意識到混亂並不一定只代表正面或負面,你就能夠學會與之和平共處。(本文摘自/不受限的工作人生/天下雜誌)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我心目中理想的夢想剛好和目標的特質相反:它不能量化(抽象的、利他的),它不可能真正完成(就像那顆摘不到的星星),而且沒有期程,必須耗盡一生來追求,直到我們告別人世之前都不可能完成,但是活著的每一天的每個時刻,都可以滿懷熱情地朝它前進,而且時時有所進展、有所收穫。這個意象或比喻,就是我們常說的,人生不是抵達某個特定目標、特定成就才不虛此行,不是的,人生不是非達成什麼不可,整個生命的過程就是追尋星星的過程,也就是人生的意義所在。名氣、金錢、美貌……我們嚮往的事物都無法保證擁有幸福或美滿的人生,我覺得最快樂、最能激發熱情的,就是能夠確認天邊那顆值得我們追尋的、屬於自己的星星。但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夢想?那顆值得一輩子追尋的星星?有個老師曾經用這個問題協助學生找到夢想:「假如你中了樂透超級大獎,有數十億元彩金,你會怎麼用?」學生的答案五花八門,但不出以下幾點,購買自己想要的東西、暢遊世界……老師說:「假如你已為自己及家人、朋友、關心的人買齊一切想要的東西,世界美景奇觀都看遍了,結果還剩下誇張多的錢時,你會做什麼填滿你的生活?」通常接下來是一片沉默。老師接著引導:「假如你喜歡照相,想不想去從事攝影工作?」「你不缺錢,既然願意免費做拍照這件事,讓別人付你錢,不是更爽嗎?」這個老師透過繞圈子的提問,其實想提醒學生,錢固然重要,但我們不必為了賺錢而放棄夢想,也要有信心能夠找到一份既能賺錢又能滋養靈魂的工作。類似的提問也可以直接詢問:「假如你可以完全不在乎賺不賺錢,不必管對家人、對一切人的責任或看法,你會做什麼事?」心理學家阿德勒(Alfred Adler)曾提醒我們:「假如你不為自己而活,誰要為你的人生而活?」若老是想尋求別人的認同,時時在意別人的評價,你就是在過別人的人生。我們不該為了別人而活,而別人也不是為了滿足我們的期待而活,一方面不必擔負起屬於別人的人生,一方面也不必為了別人的反應而煩心。我們是活在社群中,所以阿德勒很清楚明白地說:「人類的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他主張人生的課題只能自己解決,因為只有自己可以改變自己,一個人不可能瞭解另一個人,更不可能改變另一個人。我同意阿德勒的論點,也相信只要盡力做自己能做的事,事情就會在該改變的時候發生改變。不必強求,也不必遺憾。(本文摘自/活得興高采烈/時報出版)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丹麥人一般對錢財看得相當開。原因或許在於,擁有充分的溫馨時刻,比拿高薪更令他們快樂。也可能是因為他們知道,丹麥的福利國家制度會照顧他們的基本需求,所以生活必需品不虞匱乏。對大多數的丹麥人而言,賺錢致富並非優先要務。當我回到奧胡斯的母校史科澤,對大約15、16歲的9年級學生演講時,也討論到這種對於金錢的態度。那些學生多半家世背景很好,我想聽聽看他們對錢的看法。只有一個學生認為賺很多錢很重要,但是她也澄清說,她希望做自己喜歡的工作來賺很多錢。其他學生則是一面倒地希望,能夠找到既有意義、自己又喜歡的工作。當然,你可以說我問得那麼直接,沒有人敢誠實回答:「為了賺錢發大財,我可以犧牲幸福。」話雖如此,每當我聆聽、觀察丹麥人時,並未留下他們拚命忙著賺錢的印象。從某種角度來看,因為社福制度的保障,他們已經自認為相當富有,至少是過得很好。就像前文提過的,丹麥人另有優先要務,例如維持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團結,以及自我實現等。我訪談的學弟妹們,想必會認同已故英國哲學家兼作家艾倫?華茲(Alan Watts)的理念。華茲針對「追求幸福」這項主題做過許多研究,並且受到東西方靈性教導的影響。他的主要結論總結於YouTube上一段很受歡迎的影片,片名是〈如果不以賺錢為目的?〉(“What If Money Were No Object?”)他傳達的訊息很清楚: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然後放手去做,無論那件事能不能保證你變得富有,因為任何其他路途只能通往可憐的人生。華茲問:「何必把人生浪費在只是為了賺錢,而淨做些自己不喜歡的事物?為了生存而委屈自己?」想要活得幸福、快樂,最重要的是,要發掘自己熱愛的事物,並且鼓起勇氣走那條路。(本文摘自/幸福好日子:向全世界最快樂的丹麥人學習滿意生活的10項祕訣/大塊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