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勞

影音/就怕過勞! 醫療人員將不適用責任制

影音/就怕過勞! 醫療人員將不適用責任制#過勞

勞基法責任制的規定,長期以來遭到濫用,導致過勞死事件頻傳,勞委會在全面檢討後,決議將醫療保健服務業、托兒所保育員以及旅館舖床工等三項勞工類別,從勞基法責任制,雙周工時上限最高84小時的規定中排除。穿梭在醫院,照顧病人的白衣天使,常忙到超時過勞,現在終於能鬆一口氣,勞委會決議,最快從明年起,將醫療保健服務業中的護士、藥師和檢驗人員,排除勞基法責任制的規定,另外旅館業的舖床工也同樣變更。不過同樣是醫療服務業,急診室和器官移植等工作的醫事和技術人員,從要到103年,才從84條之一規定中排除,另外全台托兒所教師,則是從102年,不適用責任制規定。隨著時空背景不同,勞委會將38種適用責任制的行業,排除了三項,未來將加強勞動檢查,若雇主違法,最高將罰30萬。※新聞內容由公視晚間新聞提供心肌梗塞奪藝人命!「健康搜查隊」追蹤心血管疾病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569&HN_Yr=0&HN_Mon=0對英勇楊技正的實驗室感到好奇嗎? 衛生署帶你一探究竟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545&HN_Yr=0&HN_Mon=0男子一口氣喝光威士忌 酒精中毒送進加護病房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561&HN_Yr=0&HN_Mon=0

台灣過勞人數暴增 34位「血汗」勞工死亡

台灣過勞人數暴增 34位「血汗」勞工死亡#過勞

根據勞委會最新的調查發現,今年從一月到九月有66名勞工被認定過勞而領到勞保職災給付,比較去年同期22個案例多了2倍,在這66名勞工當中,有34人是過勞致死,而這些過勞的人當中,以男性、製造業最多。勞委會認為這是因為標準放寬所造成的結果,但是看到最近知名企業頻頻爆出超時工作,或許這不是全是放寬標準所造成。勞委會表示,從去年開始政府就已經放寬認定標準,將過去的過勞認定更改成不受限於工時,而是由醫師綜合工作型態與工時後,來做出是否過勞的判定,而且將過勞的舉證責任移轉到資方,也就是說如果勞工、醫師認定過勞,但是企業有異議的時候,企業必須要舉證沒有過勞的要求才行;再加上今年三月啟動「疑似過勞調查與認定機制」,主動調查勞工的作業環境與工時,並且將過勞死認定不一定要在工作崗位上死亡,才稱為過勞死,只要是因為工作過度所造成的傷害都算,才會造成過勞案件暴增的結果。行政院衛生署胸腔病院中醫科的衛教文章指出,「過勞死」(Karoshi)這個名詞是日本人發明的,就是指在相對年輕的年紀發生心臟、血管及腦血管的病變。造成過勞死的原因主要是長期高強度、超負荷的心勞力,加上缺乏及時的恢復和足夠的營養補充,而導致細胞快速老化,一旦這種老化超過一定限度就會爆發過勞死,因此可以說慢性疲勞症候群就是造成過勞死的前兆。在中醫理論中提到過勞是指勞倦過度,或是過度勞累,包括勞力過度、勞神過度和房勞過度三方面。過勞的症狀除了使用藥物調理外,日常作息也應正常,防止過度勞累才是避免過勞死的根本措施,注重飲食宜忌,多攝取高纖食物,並減少動物性脂肪的攝取,安排合理的工作及生活作息,加上適量的運動,養成定期全身健康檢查的習慣,並且保持樂觀的情緒,都是免於過勞死威脅的不二法則。上班族壓力大 小心過敏找上門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446紅色LED燈照光生毛髮!?專家:應先了解禿頭問題根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495園藝治療促進健康 帶癌童貼近大自然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498

玩3C產品太過火 小心近視度數增!

玩3C產品太過火 小心近視度數增!#過勞

隨著科技發展,智慧型手機、平版電腦、電子書等3C產品大行其道,令人愛不釋手,但每天沉迷於這類電子產品,眼睛盯著小螢幕,容易造成眼睛負擔,甚至增加近視度數。眼科醫師提醒,使用這類產品,最好每隔半小時休息10分鐘,維持正確的姿勢與充足的照明,可多眨眼及多看遠方,以保護重要的靈魂之窗。 大林慈濟醫院眼科醫師許正賢表示,多數人使用智慧型手機等電子產品時,有時是躺在沙發或床上,姿勢不良且照明不足,或是坐在晃動不停的交通工具上注視螢幕,長時間、近距離過度使用眼力,加上因過於專注而眨眼次數減少,使眼部乾燥,很容易造成眼睛疲勞又酸澀。尤其近距離視物,需要眼部肌肉作用來聚焦,日積月累下,還可能會增加近視度數。 許正賢表示,國內近視人口眾多,根據台灣的大型研究,近視盛行率在六歲族群為12%,16~18歲為84%。國外的研究則顯示,約有75%的青少年屈光不正在15、16歲時會穩定下來,但其餘部分的人屈光不正情形甚至可能持續到20、30歲,也就是說,近視度數的增加,不是青少年的專利。 許正賢醫師表示,若是眼鏡度數矯正過度,長時間使用容易造成眼睛疲勞,近視也可能加深。四十、五十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多有遠視、老花等問題,看近物更加吃力,如果沒有配戴適當眼鏡,也容易造成眼睛疲勞、模糊甚至眼睛酸痛、頭痛。 許正賢醫師建議,若覺得眼睛酸澀不適,應該先改善不良的用眼習慣,每看30分鐘就休息10分鐘,儘量讓眼睛多休息,不要躺著或趴著看東西,不在行進中搖晃的環境看書或使用手機、電子書,休息時可以多看遠方,多到戶外接近大自然。定期接受視力檢查,若有發現問題可及時處理,以免視覺症狀惡化。

台灣勞工被操壞還被A加班費 過勞死機率高

台灣勞工被操壞還被A加班費 過勞死機率高#過勞

日子越來越難過,台灣勞工除超時工作飽受過勞之苦外,還領不到加班費。勞委會調查顯示,有近5成勞工有延長加班情形,但有近70萬人沒有到領加班費或補休假;另外也有四分之一的勞工每天工作超過12個小時,更有74萬人每周工作超過48小時,有近4成勞工認為已經影響健康。調查資料顯示,最近一年有四分之一勞工一天超時工作12小時以上,一個月超時工作者也有13%,將近有74萬名勞工都超時工作;另外許多超時加班者認為超時工作會影響身心健康。根據勞委會的統計顯示,國內每年判定為過勞死的勞工人數大約有20~30人,醫師表示,若長期過勞,初期會有頭痛、胸悶、食慾不振、易怒等症狀,之後因工作壓力太大或工時長期太長,加上休閒不夠,疲勞長期累積,使原有的心血管疾病(如粥狀動脈硬化、高血壓、冠心症等)快速惡化,導致突然猝死。資料顯示,特別是在工作壓力較大的職業領域工作的人(如教授、法官、警員、科技新貴等),過勞死的危機較其他職業的人會來得更高。醫師建議,預防過勞死最好的方式,除了常去戶外走走,也要多運動、或與朋友聊天談心紓解壓力;另外也可以多吃含蛋白質、以及豐富的B族維生素食物,如豆腐、牛奶、魚肉類。

疲勞?過勞?如何傾聽身體的警訊

疲勞?過勞?如何傾聽身體的警訊#過勞

近幾年,台灣上班疑似過勞猝死的新聞事件頻傳, 使得越來越多人重視職場過勞議題。根據台灣市場調查公司波仕特日前發佈一項「台灣上班族工作、加班狀況」調查,發現台灣上班族的平均工作時數,每月平均約為180小時,其中更有超過30萬名的受雇者,每週工作超過60小時,遠遠高於一周平均42工時的法定標準。事實上,相較於歐美,甚至日本,台灣的工時平均高於這些國家20~50%,台灣基本可以說是一個過度疲勞的社會。過勞致死的真相當人心惶惶,唯恐自己成為下一次新聞事件的主角時,康聯預防醫學副院長陳皇光醫師表示,雖然工時長是一個考量因素,但還必須視工作的性質及負荷量,甚或是短時間內是否承受巨大壓力來判斷該工作是否導致過勞。例如,醫師、科技業工程師、司機、廣告業者、媒體記者等,這些都是在工作上需要極大專注力,以致產生壓力,進而累積顯現出各種疲勞症狀。陳皇光醫師強調,一個人是否因為過勞而死在工作岡位上,往往不容易從表面上來界定其因果關係;並且,因為過勞而併發其他疾病致死,往往是在五年十年後才顯現出來。然而,所謂的過勞,往往是由之前累積的壓力或疲勞狀態,而衍生出其他慢性疾病如高血壓、高血脂及高血糖等,然後在瞬間造成中中風、心肌梗塞或心律不整而瞬間死亡。「過勞」的定義,除了發生時間點是關鍵因素之外,長短期工作負荷過重、工作的特殊壓力或在特殊環境下(高溫、低溫或噪音環境)工作時間過長,都會造成上述的急性心血管疾病瞬間爆發。然而,工作環境與性質僅是造成這些事故的外在原因,我們其實還需要注意的是發病者本身是否就有潛在的危險體質跟生活習慣,例如剛剛所提的三高疾病、肥胖、抽煙、酗酒、使用避孕藥及濫用提神飲料等。而,民眾需要知道的是「疲勞」不能與「過勞」畫上等號,如發高燒、貧血、甲狀腺機能低下,甚至情緒低落時,都會使人感到疲倦。但如何分辨「過勞」與「疲勞」的差異?陳醫師舉例說明,一般人平常工作五天,當偶爾因為工作量增多而超過六天,只要充分休息就可以馬上恢復體與精神;然而,如果在你休息後仍然感覺嚴重疲憊,就必須提高警覺了,這表示你的身體可能有腎病、肝病、特殊感染,甚至是腫瘤的可能性,不能完全用過勞來解釋。因此,過勞其實潛在幾個重大問題:累積造成猝死的危險因子(高血壓、高血糖與高血脂)、忽略自己本身的重大疾病(未經由健康檢查及早期疾病警訊)及過度勞累造成注意力及體力不能負荷而發生意外。陳醫師呼籲大家,如果察覺到身體疲勞狀態持續未獲得改善,應儘早尋求醫師諮詢,否則因為忙碌而忽略自己身體的健康,使長期潛在的重大問題突然在一天爆發,可能導致身體殘障或猝死這類令人遺憾的事。什麼樣的疲勞狀態提醒我們該看醫生了?陳皇光醫師指出:當你在充分休息後,疲勞狀況依然無法獲得改善的時候,可能是身體出現生理疾病或是情緒問題。發現工作負荷隨著增加,而休息後體力恢復的能力逐漸下降,這就是我們所謂的「慢性疲乏」。陳皇光醫師解釋,原因是初期的壓力來臨時,我們的腎上腺會大量分泌皮質醇,使我們注意力集中、血糖、血壓及心跳快速上升來應付緊急狀況。但一再的壓力及長期工作,最後會造成腎上腺分泌的枯竭,所以產生了「腎上腺衰竭」導致嚴重的「慢性疲乏」及長期血糖、血壓及快速心跳帶來的危害。很多人經常會混淆疲倦與肝病之間的關係,陳醫師特別提出說明,肝臟嚴重發炎會導致嚴重疲倦,但是長期過勞並不會導致肝病,這是民眾經常倒果為因的結果。人們常聽到的「猛爆性肝炎」其實最常見的原因是A型、B型肝炎及藥物引起的肝炎,其中以B型肝炎帶原為最重要。而且多數人的肝病卻往往是因為下班後還忙著周旋應酬,暴飲暴食因為酒精跟肥胖引起的脂肪肝或者是濫用藥物的結果,根本跟過勞無關。由於過勞累積的壓力、最後引起血管堵塞、心臟病或中風等猝死事件,往往需要長時間的醞釀與累積,這使得過勞死的認定更加困難。但與其擔心自己是否為過勞的高危險群,不如事前落實預防的功夫。用保健食品快速充電反而使血管堵塞?為了恢復身體疲勞的狀況,現在便利商店或藥妝店架上可以琳瑯滿目的保健食品,包括促進身體新陳代謝、增強記憶力、各種提神飲料等,彷彿每個人自己都可以成為藥師一般。陳醫師表示,這些食品的成分,多含有咖啡因、維他命或胺基酸,確實能在短時間內消除疲勞,然而,身體卻會因此付出更大的代價,腎上腺一再受到刺激,並且因為體力獲得及時復原、工時加長,而使得血壓、血糖升高,心跳加速,最後造成體內血管堵塞、破裂或導致心律不整情形更形嚴重。此外,過勞伴隨壓力的問題經常被忽略,例如胃潰瘍、慢性腹瀉、甲狀腺機能異常及自體免疫疾病等。因此,陳醫師建議,大家不要對補品存在過分的迷思,只要把這些補品當作日常生活飲食不均衡而補充的養分即可。最後,陳皇光醫師給您以下建議:尊重上下班的時間,把工作與休息切割開來,獲得充分的休息。適度有氧運動,例如游泳或快走,能為身體補充氧氣,減緩疲勞狀態。平時注意「血壓、血脂、血糖」,或安排定期健康檢查,把個人容易引起猝死的危險因子先抓出來,就能透過事先預防的功課而避免慢性疾病或猝死。

常態性久坐、超時工作 當心過勞症上身

常態性久坐、超時工作 當心過勞症上身#過勞

根據臺北市96年死因統計,心臟血管疾病及腦血管疾病,分別佔中年族群(45-64歲)十大死因的2、3名。缺乏規律運動、肥胖、高血壓、膽固醇過高、糖尿病、有抽菸習慣、有家族早發性冠狀動脈心臟病史,以及爭強好勝的人格特質,都與心臟病的發生息息相關。而大客車駕駛因工作時需久坐,若缺乏規律運動,容易成為心臟及腦血管疾病之高危險群。疲勞原是正常的生理反應,只要適當的休息,短時間內就可以恢復。但是,愈來愈多的疲勞致死或意外案例,讓人不得不正視過勞的問題。臺北市衛生局96年針對臺北市職場員工進行身心健康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超過三成的調查對象每週工時超過48小時,遠高於法定工時標準及全國工時常模;在自覺工作壓力方面,有32.8%的工作者「常常」或「一向」感到工作壓力很大,此比率顯著高於2004年全國受雇者(19%)。所謂的「過勞症」在醫學上的正式用語是「職業引起急性循環系統疾病」,指的是工作壓力與職業因素所引起的腦血管以及心臟疾病的急性發作。其判定必須考量工作的規則與職業的特異性,是否有超出尋常工作的特殊壓力之事實,如不規律的工作、工作時間過早、輪班、夜班或在工作現場猝發的急性疾病……等。常見過勞之工作行業為:駕駛、勞動時間長、長期站立或姿勢不良、輪班制……等等。預防過勞首要條件是認識過勞,過勞症初期為工作壓力影響情緒的症狀,患者常有「感覺憂鬱、心情低落」,「難以入睡、易醒或早醒」,「做什麼都沒有興趣,一直快樂不起來」,「很想換工作,但又沒辦法離開」等情緒症狀。若此時沒有適當休息,緊接著身體出現不適的現象,包括:頭痛、噁心、暈眩、肢體麻痺無力等腦血管疾病之症狀,或胸悶、胸痛、冒冷汗、臉色蒼白、呼吸急促等心血管疾病之急性症狀就會發生。衛生局提醒您,疲勞為身體防禦機能中的警告訊號,即勞動生活中達到上限之前的一種安全警覺措施,因此不必太擔心疲勞的發生,重要的是要避免過度勞累,同時採取積極性的恢復疲勞措施。有關過勞症防治手冊之相關資訊,歡迎至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 http://www.health. gov.tw/ )或上職場健康促進互動網( http://www.healthcity.net.tw/workhealth/ )查詢。

你是好人嗎?小心情緒過勞「反撲」

你是好人嗎?小心情緒過勞「反撲」#過勞

這些大家眼中的「大好人」,或許人前表現開朗樂觀,其實心理上已經慢慢染上許多複雜的情緒過勞的因子了。第一種情緒過勞因子是「壓抑」,源自於想要維持自己在大家眼中高EQ的形象,所以就算感受到任何負面的情緒,也絕不允許自己表現出來。第二種情緒過勞因子是「內疚」。大好人潛意識中把自己當成是觀世音菩薩,以為自己可以幫助每一個前來求助的人,一但發現自己無法幫助對方,心理上就會感受到十分內疚,責怪自己當初為何不多做一些努力。大好人易患的第三種情緒過勞因子是「沉溺」。由於幾乎每天清醒的時刻,情緒都處於壓抑以及內疚的負面狀態下,因此對於其他情緒的表現以及感受力變得越來越不敏感。聯合心理諮商所 邱永林 心理師指出,這些身心症狀在精神醫學上並沒有明確的病名歸類,通常也很容易被診斷為憂鬱症。但是如果以抗憂鬱症的藥物以及心理療法治療患者,並無法獲得良好的效果。又因為這些症狀以及成因與「慢性疲勞徵候群」(過勞症)有許多相似之處,因此我們可暫時稱它為「情緒過勞」。與工作過勞不同的地方在於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從「心」改變情緒過勞對我們健康的衝擊。這包括4個對自我認知以及行為的重新檢視與調整:1. 找出導致情緒過勞的不合理認知:「我不能讓任何一個人失望」、「每件事情我都必須做到完美」、「我千萬不能表現出不耐煩的樣子」這些都是導致情緒過勞的自我對話。2. 以新的合理認知替代過去過去不合理的認知:相較於上列的不合理認知,逐漸以這些內在對話替代。「沒有人是十全十美的」、「有些事情我只能盡量去做,但後果不是我能控制的」。3. 對自己的情緒忠實:從大好人的臉上,我們彷彿只看的出幾種「完美的」表情。但事實上,只要不傷害他人的情感,在適當的情境之下展露情緒,會讓旁人覺得你更真實。4. 善用自己的正面情緒:臉部表情專家告訴我們,我們的面孔雖然只有44條肌肉與2根骨頭,但卻可以製造出超過7000種不同的複雜表情!

4個練習,工作壞情緒不進家門

4個練習,工作壞情緒不進家門#過勞

根據近年的心理學研究與臨床治療經驗顯示,能隨時保持快樂情緒的人,通常也比較能擁有成功的事業、人際關係和健康身體。每個人對快樂的定義不同,最容易了解的定義是「多數時間能夠感受正向情緒的一種身心靈狀態」。但是,沒有人能時時感覺快樂,只要意識清楚時,有超過50 %的時間能感受快樂,你就是快樂的人。邱永林 心理治療師表示,上班族每天面對不同工作狀況,確實很難一直保持高昂的正向情緒,但避免生活正向情緒受工作情緒影響,卻有幾個方法可執行。【健康為根本】快樂是一種感受,也是一種能力,所以快樂能藉由練習產生,但一切根本是先擁有健康身體。人是動物,情緒好壞必然會受到生理健康狀態和賀爾蒙分泌影響,如果沒有健康的身體,人就很難去感受正面情緒。因此,工作再忙也不能劇烈改變自己的生活作息和傷害身體健康。例如很多人以工作忙為藉口,把原本定期做運動的習慣停掉,一旦超過3個月,就會對身體造成無法回復的傷害。或有些人因工作壓力大,經常藉由吃高熱量食物來犒賞自己。高熱量食物雖然能讓人的情緒瞬間亢奮,但過了高亢奮期後,反而會讓人加倍沮喪,然後又想吃高熱量食物,再沮喪,進而變成惡性循環。日本有很多關於過勞死的研究,發現過勞死的危險因子為:持續半年,每天工作超過11小時、開始有啤酒肚、掉頭髮或禿頭,愛吃高脂肪食物,而這些危險因子也跟壓力和情緒有關。【時間分隔法,把工作情緒留在辦公室】很多人下班時間一到,立即匆忙趕搭捷運回家,滿腦子沒有適時發洩的怨氣,隨著壅塞和冗長的通勤時間,不停發酵,這時你回家見到家人,很容易一開口便怒氣沖沖,無辜家人因此成為你的受氣包。時間是很好的分際點,不同時間過不同生活,情緒就不易互受影響。因此,工作結束不要馬上回家,在辦公室多留10分鐘,回想當天工作狀況,如果你的情緒還停留在怒氣點就直接回家,只會讓家人跟著受氣。【設立快樂目標,分散生活注意力】此外,分散注意力也是好方法。除了工作目標,上班族也要幫生活設立快樂目標。人有了生活目標,才不會一直被工作目標牽著走,也就不會一直陷於工作情緒中。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