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脹

皮膚搔癢、腹脹、疲倦⋯罕病像老化易忽略!醫:2成恐惡化成白血病

皮膚搔癢、腹脹、疲倦⋯罕病像老化易忽略!醫:2成恐惡化成白血病#腹脹

不明皮膚搔癢、腹脹、吃不下,容易疲倦昏昏欲睡,並非只是生活上常見的小毛病,小心是血液疾病惹禍!血液腫瘤科醫師指出,當血液中開始出現一些不成熟的血球細胞,造成貧血、血小板低下問題,可能進而導致脾臟腫大,這是由於骨髓異常造血,所產生的骨髓纖維化情況,需要用標靶藥物治療。

放屁太過頻繁,可能得了生氣病!醫揭「超過●●次」當心消化不良

放屁太過頻繁,可能得了生氣病!醫揭「超過●●次」當心消化不良#腹脹

你常常放屁嗎?天天放屁正常嗎?放屁總會讓人當下覺得非常尷尬,甚至會認為經常放屁是身體出現毛病,但《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醫師指出,人體一天排氣20次以內都算正常,反而是不放屁才讓人擔心,並伴隨有劇烈的腹脹及腸絞痛,就需要提高警覺是不是腸道出問題,可能出現腸阻塞症狀。

4月大男嬰「胃口變大又腹脹」 一摸不對勁!檢查竟是肝臟長「這東西」

4月大男嬰「胃口變大又腹脹」 一摸不對勁!檢查竟是肝臟長「這東西」#腹脹

一名4個月大的嬰兒沒有任何全身性疾病,從2個月前開始出現腹脹,胃口越來越大的狀況,理學檢查發現嬰兒腹部腫脹而結實,右半腹部有一巨大的15X12公分腫塊;腹部X光顯示腹脹及肝腫大;腹部超音波發現肝臟內有大小不一多發的高迴聲實質性腫塊,疑似為神經母細胞瘤,後續也安排做進一步檢查。

年假將至,擔心大吃大喝「腸胃不適」?教你「按摩4穴位」腹脹秒舒緩

年假將至,擔心大吃大喝「腸胃不適」?教你「按摩4穴位」腹脹秒舒緩#腹脹

春節年假即將到來,這段期間尾牙、聚餐不斷,餐餐好料大吃大喝、暴飲暴食,常會導致脹氣、消化不良、排便不順等胃腸道問題,若又遇到過年時節醫院診所休息,這時中醫穴位按摩或中藥茶飲等保健妙方,就能派上用場,有助自救舒緩不適症狀。此外,針對放假時容易長時間用眼過度、久坐肌肉痠痛等困擾,中醫師也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法。

腸躁症反覆拉肚子?研究揭「低腹敏食物」改善:高麗菜、白米都可

腸躁症反覆拉肚子?研究揭「低腹敏食物」改善:高麗菜、白米都可#腹脹

「醫生,我常常拉肚子,肚子不太舒服。」「拉肚子好幾個禮拜,吃藥都沒有改善,怎麼辦?」這樣的症狀大多為大腸激躁症,也就是俗稱的「腸躁症」,常會有腹脹、腹鳴、腹瀉、便祕、腹痛、 大便有黏液、解便時未完全排乾淨等腸道症狀。醫師建議,可透過藥物與調整飲食和生活習慣來改善。

腹脹排便放屁有困難!腸打結險穿孔

腹脹排便放屁有困難!腸打結險穿孔#腹脹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中80歲趙伯伯連續多天腹脹,連排便和放屁都有困難,家人緊急送醫檢查,發現老翁乙狀結腸竟嚴重扭轉,若不緊急處理,恐因腸子破掉致死,經緊急以大腸內視鏡將扭轉的腸子反轉,鼓脹大腸順利排氣後,再手術切除部分乙狀結腸,避免腸扭轉狀況復發。腸扭轉嚴重腹膜炎恐危及性命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林敬淳表示,腸扭轉雖然發生率不高,然而一旦發生,透過X光影像確診,乙狀結腸扭轉呈「咖啡豆」狀,必須立刻處置,萬一患者在家硬撐,或者輕忽症狀延誤治療,都可能因腸壁壞死導致腸穿孔,引發嚴重腹膜炎而危及性命。林敬淳醫師指出,腸扭轉好發於老年人及嬰幼兒、長期臥床、或長期服用藥物導致大腸蠕動變慢,皆容易發生扭轉,此時腸子中的空氣和內容物無法通過阻塞處,近端腸子會不斷脹大,出現腹脹、無法排便和放屁、甚至出現打嗝、噁心及嘔吐等症狀。腸扭轉為腹部急症 一旦確診須立即治療在大腸沒有壞死的情況下,通常會先以大腸內視鏡將扭結處打開,將腸子成功復位,並置留肛管於大腸內後,住院約數天觀察是否有復發跡象。發生過腸扭轉的患者,日後復發的機率高達40%-90%,千萬不可輕忽,通常會建議患者進一步接受預防性手術治療,切除過長的乙狀結腸以避免復發;林敬淳醫師提醒民眾,若有任何排便習慣改變等症狀,建議至醫療院所尋求協助。

乙狀結腸過長易積糞腹脹 輕忽恐致命

乙狀結腸過長易積糞腹脹 輕忽恐致命#腹脹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3天以上不解大便、不放屁、腹脹、腹痛就要注意了!31歲年輕男子,因腹脹不舒服求診,經腹部X光發現他不但是「先天性乙狀結腸過長」,無扭結但形成交叉壓迫腸道,使整條乙狀結腸因糞便積留脹成宛若「車輪」似的。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馬秀峰表示,經以肛管由肛門進入約20公分處,將被壓扁窄化的腸道撐開,剎那間排出腸道內的氣體及糞便,患者立即解決腹脹的困擾。同時強調,先天乙狀結腸過長的人,年輕時比較不會造成扭結的現象,但很容易復發,隨著年紀增大越有扭結的風險,將來年紀增大因大腸蠕動減緩,容易導致過長的乙狀結腸扭結,如果錯失治療時機,恐會導致扭結的腸道缺血而變黑壞死,引起腹膜炎而危及生命,最好及早做縮短手術以免後患。乙狀結腸過長難自覺 但有跡可尋正常的大腸系統像ㄇ字形,乙狀結腸位於降結腸和直腸之間,人體的腸子都有一定比例的長度,正常的長度在20公分到30公分之間,乙狀結腸是屬於游離的腸道,如果因先天乙狀結腸過長,因其有游離性就容易扭結,造成腸子鎖死,會因缺血壞死,使整條腸子變黑。先天乙狀結腸過長的長度約在50公分至60公分之間。腹脹、腹痛、便秘、不解便、不放屁 要注意該患者接受乙狀結腸縮短手術,切除約40公分的乙狀結腸,接上降結腸和直腸,讓整個大腸腸道恢復正常狀態。馬秀峰醫師說,先天性乙狀結腸過長,基本上不會有任何症狀,因過長的長度不一,也會導致不同的結果,如果超過50公分再加上高齡或臥病,發生乙狀結腸扭結的風險就高,因此如因腹脹、腹痛、便秘而發現是先天性乙狀結腸過長造成的疾病,建議及早做縮短乙狀結腸手術,以免一再復發甚至危及生命的後果。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