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動症

樂閱讀/運動可以幫你記憶

樂閱讀/運動可以幫你記憶#過動症

身體上的運動能夠為心靈帶來好處,這裡還有一個可以說服你的理由。有一個研究刊登在2009年《Hippocampus》期刊裡,內容提到該研究發現,老年人身體健康與大腦海馬體的尺寸,有正面的關係。大腦海馬體被認為是記憶與學習的中央處理中心。神經科學家們說,與其他大腦部位不同的是,大腦海馬體具有「可塑性」,可以展延, 也是一個動態的組織。雖然當你年紀漸增時,大腦的海馬體開始退化(在55歲過後, 它的容量每一年就會縮小1%),但它依然對正面的刺激會產生回應,這代表海馬體是一個「使用它,否則就會失去它」的器官。在這個研究當中,匹茨堡大學的神經科學家柯克.艾瑞克森(Kirk Erickson)想要了解身體運動,是否對海馬體會產生正面的影響。他的團隊們,追蹤了165位55歲以上的成人的健康狀況,同時掃描他們的大腦,並且進行記憶的空間測量。結果發現:「身體較健康的受測者之大腦海馬體,比習慣久坐的人的大腦海馬體,尺寸大了35%~40%左右。」艾瑞克森說,這個結果令他很驚訝,「我沒有預料會有這麼大的差異」,他說。要為了讓大腦好,得有多少運動量才算足夠呢?儘管受測者的健康範圍分布從久坐型乃至於一般正常體態都有,艾瑞克森說,「他們並沒有人是運動員類型的人」。換句話說, 你毋須為了維持大腦的尺寸去跑馬拉松,只要規律運動就好。這個發現,呼應了近期另一個類似的研究。2008年有一項研究刊登在《神經學》 期刊上,該研究發現,「定期健走」的老年人們,罹患血管型失智症的風險較低,這種疾病, 主要是記憶流失與血液不正常流入大腦有關(這是次於阿茲海默症,第二種常見的癡呆症型態)。這個研究是在義大利進行的,研究人員主要花四年的時間追蹤750位老年人, 他們發現比較活躍的人──前1/3,比起較少走路運動的人,罹患血管型癡呆症的機率低了27%左右。上述的研究結果,與其他探討適量運動與大腦健康之間關係的研究發現一致。有一個2004年在夏威夷進行的研究,主要以超過2200位老年人為研究對象,結果發現, 很少走路的老年人(每天走不到四分之一英里路程),比起每天走路超過兩英里的人,有兩倍高的風險罹患阿滋海默症或其它類型的癡呆症。同樣2004年,哈佛大學進行一項規模更大的研究,結果發現,70幾歲的女性如果有規律的運動習慣,例如走路,在記憶測試上,比起不太運動的女性表現較出色。這些研究發現,對老年人們而言確實是一大鼓勵,不過,仍要注意的是,走路運動的好處,也適用於年輕人以及記憶在幾年內退步很多的人身上。「花20分鐘走路,讓你的心臟跳動,讓血液流入大腦中,這對你的大腦非常有好處」,帕辛斯基說。這也讓帕辛斯基提出了另一項建議,這個建議不僅比我在廣播中聽到的那個令人懷疑的方法還要健康,而且便宜。「如果你的腦筋又開始混沌了」,帕辛斯基說,「起身,走到戶外。只要變換一下眼前的景色,就可以驅走你的心智混沌,並且讓你的記憶更清晰。」(本文作者/保羅.哈默納斯醫師、瑪格麗特.摩爾、約翰.漢克)(摘自/練好專注力,事情再多也不煩!/大寫出版)

醫訊/認識與處理過動症

醫訊/認識與處理過動症#過動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我的孩子不專心,寫功課要摸上好半天,坐不住。」、「老師抱怨我的孩子上課東張西望,跑來跑去,非常皮。」、「我的孩子精力充沛,沒有一刻是安靜的。」,每天都有像這樣主訴的家長來到兒童心智科門診,有的是被老師再三要求而來,有的是自發前來,不論是自己來或是要求而來,總而言之,愈早發現問題,愈早處理愈好。上面的描述狀況,雖然接近過動兒的症狀,但若非經正式的心理與發展評估,最好不要隨意給孩子扣上標籤,尤其是缺乏規矩這方面,新入學的小朋友可能會產生類似過動兒的現象,不可混為一談,以免非但不能幫助孩子,還增加困擾。因此,行天宮文教基金會特舉辦「 2013行天宮精神醫學系列講座」,這次主題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認識與處理」,將邀請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主任黃玉書醫師主講。進場時間:上午 9:30。報名者優先入座,開場前10分鐘,開放現場報名。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人員設備項目規則流程名額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認識與處理時間:102年7月20日(六)上午 9:30地點:玄空圖書館(台北松山區敦化北路120巷9號;近捷運藍線南京東路站)4樓禮堂洽詢:02-2713 6165報名:http://www.ht.org.tw/education/ed5_2.asp

過動症不治療 1/3孩子恐出現情緒障礙

過動症不治療 1/3孩子恐出現情緒障礙#過動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依依學習時經常發呆恍神,別人跟她講話時,也好像沒有注意聽,不僅學習狀況差,人際關係也不好,久而久之她對自己越來越沒有信心,覺得不管做任何事情都會惹別人生氣,所以總是悶悶不樂,家人覺得不對勁帶她就醫才發現依依罹患了憂鬱症。台中慈濟醫院心智科蕭亦伶醫師表示,依依這樣的例子就是典型的注意力不足的孩子,若沒有接受適當治療,約有1/3的病患會出現情緒障礙問題(如:憂鬱症),甚至形成物質濫用、未婚懷孕等反社會行為的比例也會比一般孩子高。國內約有7~8%孩子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蕭亦伶醫師說明,全世界約有5~12%的孩子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在台灣約有7~8%。因為這些孩子的注意力較同年齡缺乏,所以常常可以看到他們沒有辦法專心聽課、考試容易看錯題目,因而跟不上學習進度,學習動機變得低落,也就越來越不喜歡學習及念書;此外,這類型孩子因為無法專心,別人跟她講話時好像沒有注意聽,在同儕間便難以得到認同,加上他們衝動性較高,容易與同學發生口角或肢體衝突,導致人際關係也不好。延誤治療 約1/3的孩子會出現情緒障礙醫師進一步指出,因為這類孩子常受到老師、父母、同學、朋友們的責備,若沒有接受良好治療,常常會感到挫折、失落,甚至影響自我自信心,進而影響情緒發展。根據國內外研究指出,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孩子,約有一半會出現反抗對立性、1/3會出現情緒障礙問題(如憂鬱症),而1/4的孩子則會合併學習障礙,甚至在物質或藥物濫用、未婚懷孕、飆車、吸毒等反社會行為的比例上也比一般孩子高。「過動症的孩子只要好好管教就可以,不用吃藥吧?」臨床上看到許多家長排斥用藥,或趁著寒暑假會自行停藥,蕭醫師表示,醫學研究已發現ADHD和大腦內神經物質(多巴胺及正腎上腺素)失衡有關,有過動症的孩子大腦額葉活性較低,衝動控制較差,專心及注意力不足,若無即早接受治療,可能會衍生出後續許多情緒和行為問題。故仍建議要即早發現、即早治療。蕭亦伶醫師提醒家長們,過動症孩子的偏差行為並不是故意的,家長應具有耐心、愛心,同時充分了解孩子的疾病,並常常「鼓勵」孩子,除了藥物治療外,同時配合認知行為治療並調整改善學習環境,雙管其下才可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

過動症兒童 中年恐有肥胖危機?

過動症兒童 中年恐有肥胖危機?#過動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孩子如罹有過動症,除了會造成學習上產生困擾,近期有來自美國的研究指出,罹患過動症的孩子,在中年之後,較易於肥胖。根據美國紐約大學與美國渥斯特麻薩諸塞大學醫學院的研究指出,他們對於兩百多位罹有過動症白人兒童進行追蹤研究,追蹤十年之後,另一組正常的對照受測者加入研究。發現如果有過動症的兒童,在中年之後,體重較沒有過動症病歷的一般中年男性民眾,明顯高出許多。有過動症病歷的中年男性,平均體重為213磅,其中有41%肥胖。而紐約大學朗格尼醫學中心兒童研究中心卡斯特亞諾斯(F.Xavier Castellanos)醫師指出,相較之下,沒有過動症的男子,平均重194磅,其中只有22%肥胖。.

醫訊/「過動症與早產兒之關聯性」

醫訊/「過動症與早產兒之關聯性」#過動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為鼓勵早產兒寶寶家長們的努力與辛勞,林口長庚特舉辦本活動,邀請醫護人員及表演團體與小朋友、家長同樂,彼此分享照顧早產兒寶寶成長的心得與喜悅,本次特別邀請兒童心智科詹翔琳醫師主講「過動症與早產兒之關聯性」,並於現場安排相關檢查活動,讓家長對孩子們的成長發展有更進一步的認識與了解,歡迎家長與寶寶前來共襄盛舉。時  間:5/5(六)上午9:00~中午12:00地  點:林口長庚醫院復健大樓1樓第一會議廳聯絡方式:林口長庚社會服務課 王嘉瑋小姐(03)3281200轉5128

醫師環島表訴求 呼籲病歷中文化

醫師環島表訴求 呼籲病歷中文化#過動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長年推動病歷中文化的醫師高克培,今日和消基會一起舉行記者會表示,民國98年9月21日衛生署公開承諾病歷中文化將分階段進行,但至今沒有任何成果, 今年63歲的高醫師將於5月3號將以單人鐵馬一週環台方式,呼籲衛生署儘早落實病歷中文化。美國耶魯大學內科劉沛昌醫師亦曾表示,病歷不只是醫生間溝通的工具,也是記載病情發展的法律文件,所以絕對有讓病人看懂的義務。美國上世紀初醫療改革時即明訂官方語言是病歷書寫唯一的合法文字,若以英語之外的語言寫病歷,保險公司是不會給付醫師費用的。同時,為了兼顧病人知的權利,在新英格蘭的醫學中心,每一間都有病歷翻譯處,可以把病歷翻譯成28種不同的文字。消基會也表示,以中文製作病歷有以下優點,能以最精準的文字表達病情,減少錯誤,亦是保護醫師的方法。可作為醫病溝通橋樑,病人可從病歷充分瞭解病情,適時提醒醫師誤解或遺漏的主述症狀,減少病人對醫師的猜忌,雙方較有信任感。中英文病歷相輔相成,醫師以中文寫病歷沒有障礙,對於專有醫學名詞可以加註英文。有助減少醫療糾紛,用中文書寫病歷,一般大眾均能一望即知其內容,即時要求更正錯誤或不實的記載,阻卻不肖醫師藉由偽造病歷詐領健保費,這對於財政日益惡化的全民健保開支有甚大助益。高克培醫師呼籲,民主社會一切講求透明化,民眾應該認識個人病歷記載的重要性,醫學固然深奧,醫療像其他服務業、例如法律起訴書和判決文一樣有實務上的邏輯,以大家都懂的中文記載,不但可以增進自己對自己和家人疾病的瞭解,配合醫療,還可以督促醫師們謹慎地重從事醫療服務,更可以減少弊端,避免不必要的檢查、藥物和手術,對健保資源亦有節流的作用,對醫師而言,一切不但說清楚、更寫明白,可以避免無謂的醫療糾紛。為此,高克培醫師特別提前由公職退休,並於退休日第一天即展開「推動病歷中文化鐵馬單騎環島一週」活動,希望透過本次活動引發社會各界關注、討論並落實「病歷中文化」議題。「推動病歷中文化鐵馬單騎環島一週」活動由5月3日啟程,選擇由臺大醫院出發,是因為臺大醫院是醫界最重要的龍頭之一,預計5月15日返回衛生署終點站,高醫師希望藉此喚起輿論討論,讓民情能夠喚醒政府,正視病歷中文化的重要性。

不專心坐不住 恐患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不專心坐不住 恐患注意力不足過動症#過動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採訪報導)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ttention-Deficit / Hyperactivity Disorder,簡稱ADHD)是常見(盛行率5~8%)的早發型兒童發展疾患之一,在學童學業上、人際關係、未來出社會工作等都將造成極大的衝擊。根據行政院衛生署藥物食品第271期指出,造成ADHD的原因還沒有定論,但是基本上研究發現,主要是因為腦部額葉皮質下及其他腦區迴路的功能異常,造成孩子出現不專心、衝動、坐不住、情緒和動作的控制失調、以及組織計畫的能力不佳等問題。凱旋醫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李幸蓉醫師指出,罹患「注意力過動缺陷症」的孩童,其實有將近60%的機會會延續到成人,成人時的表現常以做事沒有效率、缺乏組織規劃、逃避需要集中精神的工作項目、漫不經心、常感到無聊、喜歡刺激度高、危險又冒險的活動、挫折忍受度差、做事衝動、不加思索常做出危險的事情、沒有耐心、常發怒,有時症狀甚至會終其一生。根據衛生署指出,目前核准用以治療ADHD的藥物是(一)中樞神經興奮劑:Methylphenidate,MPH(短效型MPH,Ritalin;長效型MPH,Concerta),國際上已使用於治療ADHD超過50年了,衛生署也核准MPH治療ADHD長達數十年了;(二)非中樞神經興奮劑:Atomoxetine(思銳)。國內的臨床試驗及觀察性研究均證實,這些藥物的療效和安全性。雖然中樞神經興奮劑(國內只有MPH)被多個學會和國家視為第一線用藥,但是對於ADHD合併物質濫用、焦慮症或不自主抽搐症的患者,可考慮以Atomoxetine為首選的藥物。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是一種持續且需長時間治療的疾病,除了長期且規律的藥物治療外,還要配合行為輔導,過動兒的家長須耐心地和醫師配合(包括指導過動兒服藥、行為輔導與環境維持),才能達到最理想的治療效果。李幸蓉醫師說,許多家長常以為小朋友注意力不集中、好動、坐不住等這些行為,只是成長過程的調皮搗蛋,因此錯過了治療的黃金期,她也提醒,當小學求學階段發生相關問題,最好能把握小學治療的黃金階段。

重視兒童過動症狀 當心持續到成人

重視兒童過動症狀 當心持續到成人#過動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注意力缺陷過動症是兒童青少年很常見的疾病,盛行率在全球各地及台灣已達5~10%。好動、故意、調皮,幾乎是一般人對於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小朋友的刻板印象,連老師都非常頭大,署立台南醫院精神科兼任醫師蔡幸芳表示大多數的過動症狀在12~20歲間會緩解,但易分心及易衝動的問題卻不一定有明顯改善,一般來說,約40~50%的過動兒其症狀會持續到成人,提醒大家重視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問題。 蔡幸芳醫師解釋,過動症只是注意力缺陷過動症的簡稱,核心症狀包括:易分心、過動、衝動,且症狀必須持續一段時間,且已影響其功能的表現;功能指的是人際關係、學業、自信、情緒、工作、自我規畫、自我照顧的表現。過動症的孩子不一定會過動,分心型的過動症就只會明顯分心與健忘,常常拖拖拉拉,因而容易被忽視,被當成智能低下或學習障礙,其實他們可能很聰明的。蔡幸芳醫師表示雖然症狀隨著年齡可能會緩解,但及時的治療還是必要的,因為治療最重要的目的就在於避免症狀所衍生的後遺症,例如人際關係差、學業表現落後、自信心低落、憂鬱、焦慮、工作不穩定、不遵守社會規範,甚至服用非法藥物等犯罪行為。目前治療的方式仍以藥物為第一優先,配合行為治療,與衛教父母如何去管教過動兒。孩童可參加情緒管理、自我管理、時間規劃、人際關係、注意力訓練、親子互動的課程以改善其問題,也可參考一些自我成長的相關書籍。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