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動症

家長漠不關心?竟八成過動症孩童由老師帶去看診

家長漠不關心?竟八成過動症孩童由老師帶去看診#過動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你時常關心你家的小孩嗎?現代的孩子,因為父母繁忙,時常不能留心注意孩子的生活狀況,導致孩子出了哪些事情,常常渾然不知!根據研究指出,我國孩童罹患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盛行率高達8%左右,幾乎是每十個就有一個可能罹患過動症,但大里仁愛醫院身心內科醫師官達人表示,疑似過動兒帶來門診接受鑑定的,有高達8成是學校老師,只有2成小朋友是由家長帶過來,顯現台灣家長對於過動症的輕忽,與衛教知識的不足!過動症容易延誤就醫 家長不帶孩子去身心科看診,大部分家長會覺得小朋友的行為表現只是年紀還小好動而不是過動,以及忌諱帶孩子到精神科看診!官達人醫師指出過動的小朋友會有三大症狀,注意力不集中、無法持續注意力做事、坐不住、情緒無法控制等情況。且常見於學齡前的小朋友。因此家長對於家中如有上述症狀的小朋友要注意,並提早到醫院就醫,藉由醫師的臨床專業問診及過動量表的填寫,已確定小朋友是否為過動症候群的小朋友,如果鑑定的結果為是,也藉由藥物的治療及行為規範,來改善此症狀。調皮孩子不是他的錯 恐是過動症惹禍官達人醫師表示,在臨床上曾有一位6歲男童無法安靜的坐著上課、常常在上課時走來走去、坐不住、逃避、排斥須要專心完成的寫功課、干擾他人,經老師一再的勸說之後,行為仍不受控制;最後由學校轉介到門診中鑑定確診治療。官達人說,幼稚園大班是最佳的治療時機,透過藥物及行為的訓練,都可達到不錯的成果,使用藥物唯一的副作用是胃口較不佳,官主任建議可透過少量多餐的方式讓孩童進食。過動兒透過提早發現及早治療,能避免孩童長大後有行為偏差及破壞傾向發生。提醒/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時常因為家長的疏忽,而延誤就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將有注意力不足、容易分心、成績起伏很大、看書容易落字、易衝動、好動、會突然打同學等等症狀,若老師時常以聯絡簿告狀,家長則要高度懷疑孩子罹患過動症,以免延誤就醫,進而讓孩子出現憂鬱症、焦慮、反社會的傾向!

過動症兒童自己會好?醫:成年後仍有6成注意力不足

過動症兒童自己會好?醫:成年後仍有6成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詩婷/採訪報導)今年8歲、剛上小學一年級的瑞瑞,近期被老師發現上課時常有坐不住、過動等現象,而建議家長就醫檢查,因此發現瑞瑞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但瑞瑞的爸媽認為,過動症長大後會自己會好,而不願配合治療。對此,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張倍禎醫師表示,臨床上的確有ADHD的案例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有好轉的現象;但研究數據顯示,ADHD孩子成年後,仍然高達6成的患者注意力還是不足。建議家長,若發現孩子有過動症的症狀,並盡早就醫治療。ADHD孩子 常見症狀「孩子出現哪些症狀可能是ADHD?」張倍禎醫師說明,臨床上發現孩子有ADHD問題最常見的年齡是幼稚園剛上小學的階段,因為教學體制的不同,最容易發現孩子與其他同儕的差異,張倍禎醫師提醒,如果孩子出現類似以下常見的ADHD症狀,應盡早就醫進一步做評估。1) 上課東張西望2) 上課難以專心,喜歡玩橡皮擦或是鉛筆3) 坐不住,老師在講課時會走來走去4) 考試粗心大意,忘記寫名字5) 沒有耐心排隊、玩遊戲等ADHD越早治療 成效越好張倍禎醫師表示,越早期治療,成效越好。ADHD之所以要早期治療的原因有兩個,第一是因ADHD與環境有很大的關係,當孩子學習結構單純時,專業介入比較容易導正孩子的行為;第二是ADHD不是當下的症狀疾病,而是一種大範圍的衍生性問題,比如孩子因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等,導致功課表現不好、與他人玩遊戲無法配合,同儕可能會因此不喜歡與孩子往來,接著孩子出現人際關係問題,於是可能發生孩子自信心不足,甚至結交壞朋友的後果。因此,要避免ADHD衍生性問題的產生,早期治療相當重要。藥物幫助孩子學習專心 慢慢減少藥物治療的次數目前治療方式以「藥物治療」合併「認知行為治療」為主流。張醫師指出,當孩子的症狀明顯影響課業、人際關係,以及造成家庭的困擾時,就建議孩子使用藥物治療。藉著孩子藥物治療時,學習專心的技巧及正確的行為後,慢慢減少藥物的劑量。當然最後是希望孩子不需要靠藥物就能表現良好。「ADHD孩子越早治療,孩子越不會跟不上學習。」張醫師也提醒家長,千萬不要因為擔心藥物的副作用,而忽略孩子的黃金治療期。

孩子是過動兒怎麼辦?醫:理解疾病、及早治療

孩子是過動兒怎麼辦?醫:理解疾病、及早治療#過動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小潔平時在班上就是個好動的小女孩,近期更因上課時總是坐不住、容易分心、或是和同學起衝突,讓老師及家長都十分煩惱。就醫後被診斷出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簡稱:ADHD)。初聽到這個消息時,家長既心疼又傷心,但因發現得早,並立即開始配合醫師治療,狀況逐漸獲得改善。基隆長庚醫院精神科蔡伯鑫醫師表示,家長如果懷疑孩子在家裡或是學校的表現有像ADHD,應儘早帶孩子就醫接受完整評估;若等到孩子出現更多情緒行為問題後再治療,恐會錯過治療黃金期。此外,醫師也提醒家長,應學著理解孩子及疾病本身,明白ADHD對孩子的身心困擾,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治療方式。ADHD會自己好?醫:機率不高「不要擔心,ADHD孩子長大就會自己好?」蔡伯鑫醫師解釋,一般來說孩子長大後,過動及注意力不足的情況的確會慢慢減輕,但超過一半仍舊會受殘餘症狀所困擾。家長一旦發現孩子有注意力不足及過動的情況,如:孩子上課總忍不住愛講話、很沒耐心、作業花很長時間也寫不完、忘東忘西、或無法在同一件事情持續專注力等現象,就會建議進一步尋求專業檢測,瞭解孩子罹患ADHD的可能性,否則當孩子面對愈來愈多學習或是人際互動上的挫折,才求助醫師治療,往往得花費加倍的心力才能協助孩子克服困難。幫助孩子治療病症 家長應先建立藥物治療的正確觀念對於ADHD的治療,蔡伯鑫醫師表示,最重要的還是去「理解」孩子,也就是說,要以孩子為中心去設想,他的生活是否因為ADHD的影響,變得沒辦法過出他自己想要的樣子。當孩子的ADHD症狀嚴重到影響學業、他人,甚至是自身的心理狀態時,藥物所能帶來的幫忙就應該被認真考慮。只是一般家長對於藥物治療普遍還是存在許多疑慮,像是診間時常聽到孩子吃藥可能會長不高、會上癮等問題。對此,蔡醫師澄清,兒童用藥會比一般成人用藥更加謹慎,許多研究也證實藥物副作用大多是輕微、暫時的,長期來看不致於影響孩子發育,甚至反而會減少藥物上癮的問題,呼籲家長應建立藥物治療的正確認知。家長與孩子應學著與ADHD和平共處蔡醫師表示,就整體大環境的氛圍而言,目前台灣家長及老師比起過去,對ADHD這個疾病有更多了解,但同時也出現另一種聲音,開始質疑ADHD是不是被過度診斷、過度用藥,讓孩子被「貼標籤」,而這些往往會讓家長猶豫要不要那麼早帶孩子到醫院求助。蔡醫師強調,所謂及早「治療」應該要廣義來看,並不是只有吃藥才是治療,其實很重要的關鍵是經由專業的評估,來幫助家長及孩子提早「理解」病情,也讓孩子學習為自己的困難「負責」,從心理層面輔佐改善病情,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治療方式。

用藥迷思 醫:ADHD疾病後遺症遠大於藥物

用藥迷思 醫:ADHD疾病後遺症遠大於藥物#過動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小豪今年9歲,被醫師診斷為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由於家長對於ADHD藥物的使用有所顧慮,而堅持不讓小豪用藥。萬芳醫院精神科張勝傑醫師表示,當ADHD孩子的症狀已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學習及人際關係時,藥物治療則被視為重要治療選項,但部分家長因對ADHD的錯誤認知或過度擔心可能的藥物副作用而拒絕藥物治療,則可能會導致孩子逐漸出現情緒障礙、缺乏自信甚或行為偏差等狀況,家長可輕忽不得。治療首先評估病情 家長應主動了解ADHD用藥安全性事實上,並非所有ADHD孩子都需要藥物治療,但通常當醫師觀察到ADHD已影響孩子課業學習、人際互動(諸如同儕、親子及師生關係)生活功能,且行為治療之成效不佳時,便有可能建議用藥;然而,家長聽到孩子必須用藥治療時,第一時間多半會擔心藥物可能會帶來副作用,如:影響發育、藥物會累積體內,或孩子將終生依賴藥物無法停藥等錯誤迷思,而不願孩子用藥。張勝傑醫師解釋,ADHD藥物雖是管制藥物,但臨床上造成藥物成癮的可能性極低。此外,張醫師也強調,任何藥物都有副作用,如ADHD藥物可能會降低孩子胃口,但不必然會影響發育,且在肝腎代謝功能正常的孩子體內易不會出現累積,家長在診間可以主動向醫師澄清對藥物的疑慮。不用治療自己就會好?疾病造成的後遺症恐遠大於藥物本身張勝傑醫師表示,ADHD疾病所造成的後遺症遠大於藥物本身,如未及時接受治療,可能引發的效應包含:孩子因課業老是落後而影響自信、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而被老師視為壞小孩、或無法發展出正向的同儕關係等,這些挫折所造成的壓力,對孩子的身心影響可能會遠大於ADHD藥物的副作用。張醫師提醒家長,雖然最終仍有半數的ADHD孩子成年後症狀改善,但若家長發現孩子有注意力不足、過動和衝動等症狀,且持續六個月以上的情況,還是應及早至醫院評估,因為ADHD除了核心的注意力不足或過動、衝動行為外,許多孩子可能因此發展出情緒障礙及行為偏差,因此家長要建立對此疾病的正確觀念,並與醫師討論後續的治療計畫,才是幫助孩子的不二法門。

我國高達一成孩童有過動症 僅兩成孩童受過治療!

我國高達一成孩童有過動症 僅兩成孩童受過治療!#過動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台中有一名國小女童,上學常常被老師點到,連絡簿上也常被寫上紅字,上課老是不專心,文具用品或是課本總是沒帶到學校,每次用餐也都要吃很久,回家功課都要寫上四個小時,她是學校老師的調皮小孩,安親班老師拿她沒轍,爸爸更是極度不滿她的女兒引麼會那麼調皮?怎麼不能校其他小孩子一樣優秀?因此時常責備小孩,還用威脅方式逼她聽話!你家的孩子也這樣嗎?別再苛責了,因為這可能是過動症惹的禍!根據研究 我國高達一成孩童有過動症現象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身心科主任陳錦宏醫師表示,這位女童是臨床上典型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ADHD)的治療例子,父母和兒童常走過一段很長的冤枉路後才找到適當的治療方式。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ADHD)是一個極度常見的兒童疾患,全世界約4-12%兒童的有此問題,在台灣的研究顯示7.5-9.9%的兒童有此現象。他解釋,此疾患特徵在持續的過度不專心及(或)過動/衝動表現,有些兒童以過動/衝動表現,有些則只有注意力不集中而無過動,也有人兩者都有。未治療的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兒童會影響其學業表現,社會功能及生活品質,且將來容易合併其他的問題,如反抗對立疾患 (易怒,指責他人,反抗規則),行為疾患(打架,說謊,偷竊,逃學等),藥酒癮及憂鬱症等;長期對學業成績,工作能力及工作維持均有負面影響。有過動症現象 家長就該帶去診斷以免孩童心靈受傷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台灣,過動症學童,因為家長不了解此症狀,時常會把小孩當作頑皮的孩子,而沒有接受治療,根據統計,我國過動症學童,僅有兩成接受治療,然而,過動症其實早已有成熟的治療方式,只要接受治療,通常都會有不錯的效果,有近六成的學童甚至成績會明顯進步,對此,陳錦宏提醒,如家中的孩子,也有以上情形,應帶到醫院身心科進行評估,以免孩子受到心靈上的傷害!

家長對過動症了解不足 導致治療率僅兩成!

家長對過動症了解不足 導致治療率僅兩成!#過動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是兒童青少年常見的問題,預估全台約有7.5%的兒童有此病症;雖然目前針對ADHD已有很好的治療藥物,但是,民眾對於ADHD仍有許多迷思,致使台灣ADHD治療率不到20%,相當可惜!孩子調皮搗蛋?有可能是過動症搞鬼中山附醫身心科陳錦宏指出,ADHD會有注意力不足或過動衝動相關症狀,例如粗心、分心、寫作業很久、東西常弄丟、做事拖拖拉拉、或者愛說話、插話、搶話、坐不住、衝動沒耐性等等,症狀常造成學習、人際、家人互動等方面的困擾,若是不斷給予負面回應,孩子很容易造成二度傷害。過動症經治療九成會改善!因此,了解ADHD,及早發現並接受謹慎評估及正規治療,是父母及教育界需要面對的重要課題。而陳錦宏表示,雖然經由正統醫療,大約80-90%ADHD症狀均會有改善,可惜的是,一般民眾常有錯誤概念,使得台灣ADHD治療率不到20%,許多孩子因為延誤治療而讓孩子陷入更艱困的處境,常是過了青春期前的黃金治療期,才去治療,使得治療率降到20-30%。另外,陳錦宏還發現,ADHD小孩的家長,憂鬱及生活品質指數均較差,而家長的負面情緒又變成小孩的壓力,進而陷入惡性循環;因此,陳醫師為中部ADHD家庭組成一互助團體「心動家族」,試圖協助這些ADHD小孩及家庭,藉由家族中成員之間彼此支持與成長,能在求助過程中不那麼孤獨。 

過動症學童學習力差?醫師:提早治療可以改善

過動症學童學習力差?醫師:提早治療可以改善#過動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小乖上課時常不專心、愛講話、忘東忘西,動不動就跟老師頂嘴,尤其容易跟同學起衝突,早在小學就被歸類成令人頭痛的問題學生,經醫師確定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經過長時間的藥物治療合併行為治療後,後續表現判若兩人,今年更順利推甄上前三志願的明星高中。台中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身心科主任林志堅醫師表示,只要及早發現、積極治療,學習自我控制能力,多數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孩子的表現也能很優秀。國內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孩子比例約為5~10%林志堅醫師表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一種好發於兒童期的疾病,常見三大症狀為注意力不足(容易分心、忘東忘西、無法專注在同一件事情太久)、過動(不能安靜坐在位置上、身體會搖晃、上課喜歡走動),及衝動(忍不住插嘴、無法接受等待會插隊),國內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孩子比例約為5~10%,尤其在國小一、二年級時最容易發生。錯過治療 偏差行為比例高出3~6倍許多家長會質疑:「我的孩子只是好動,長大後自然而然就會好?」林志堅醫師說,其實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是一種腦部發展遲緩的疾病,因為腦部成熟度不足導致無法控制行為表現,如果沒有適當治療,這些症狀會持續到青少年,甚至是成年。研究指出,ADHD孩子沒有適當治療,其青少年階段出現情緒障礙、憂鬱症、偏差行為或反社會性行為的比例,比有接受適當治療的孩子高出3~6倍。呼籲家長,若孩子出現疑似ADHD症狀時,應趁早檢查,以免錯過治療黃金期。目前針對ADHD治療方式以藥物治療及認知行為治療為主,但是仍有許多家長擔憂「藥物會不會對孩子不好?是否有上癮問題?」,林志堅醫師表示,雖然藥物難免有一定程度的副作用,但是兒童用藥安全性要求比成年人更謹慎,醫師處方時必定會考量藥物療效與安全性,家長不必過分擔心。及早尋求適當治療 避免耽誤孩子一生提醒家長,ADHD是導因於腦部發育不成熟,不是因為家長管教不當、或老師不用心導致,許多家長因對ADHD認知的不足與過度擔憂,反而錯過孩子黃金治療期。一旦發現孩子出現疑似ADHD症狀,應趁早檢查,求助兒童青少年精神專科醫師,尋求適當治療,別讓家長一時的錯誤認知,耽誤了孩子的一生。

男童患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竟衝動把同學推下樓!

男童患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竟衝動把同學推下樓!#過動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你知道小孩子的頑皮有時候並不是他們的錯嗎?台中一名小四的男童,上課時常東看西看,坐都坐不住,甚至會跟同學打架,成了大家眼中的壞小孩;其中,父母也常責備他怎麼事情做都做不好,進而使男童產生易怒且愛哭的情況;直到有一天,他把他的好朋友推下樓梯造成他人傷害之後加上老師的不斷提醒,才帶到醫院就診,竟發現原來是這名男童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孩子 常被誤認為是壞小孩對此,台中慈濟醫院兒童心智科醫師蕭亦伶指出,許多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小孩,都是到了很後期才發現有此種症狀。而這種症狀,會讓小孩出現,好動、注意力不足、衝動、粗心等行為,這些行為幾乎擊中了現代社會,父母及老師眼中對壞小孩的定義,所以這些孩子時常會被認為是令人頭透痛的學生!更值得注意的是,孩子可能會因為父母在不了解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情況下,而對孩子許多「不乖」的行為大感失望,轉而利用打罵教育,認為孩子不乖,就多念多罵多打,就會變乖,但是這樣的方式,反而會讓小孩的心靈受到嚴重的創傷,進而併發其他情緒障礙,例如,憂鬱症、焦慮症。怎麼從日常生活中 觀察孩子有此症狀?蕭亦伶醫師就指出,其實家長可以利用生活上對孩子的行為觀察,來判定是否孩子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一、國小低年級:如果孩子活動量比一般小孩來的大,且拿到自己喜歡的玩具,也時常玩不到五分鐘,就想找其他種類的玩具玩,且吃飯拖拖拉拉、東摸西摸,花費相當長的時間(專注力不夠)。二、國小中年級:到了三四年級時,課堂規範已經出來時,但小朋友還是有坐不住的情況,且老師叮嚀了好幾次還是無法改善(過動的情況)。三、國小高年級到國中:除了注意力不足的情況產生之外,還有衝動性的行為,像是破壞的現象出現以及人際衝突或人際互動的障礙(衝動性的現象)。但她也提醒,其實家長們不必過於恐慌,如果孩子雖然常被老師提醒上課沒在聽,不認真,但孩子的功課卻可以維持的很好,表示注意力是足夠的,另外,如孩子人際關係維持得很好的話,表示孩子自控性是良好的。最後,蕭亦伶醫師呼籲,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孩子,每一個都很聰明,但是卻也很敏感,導致接受到挫折的程度,會比一般孩子來的多,因此,希望家長們能夠多多的留意身旁的孩子,以免延誤治療,而讓孩子的心靈產生創傷!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