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動症

並非壞小孩!過動症延誤治療恐產生憂鬱

並非壞小孩!過動症延誤治療恐產生憂鬱#過動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是兒童常見的精神疾病,但因容易讓家長、老師對他們貼上壞小孩標籤,所以,導致延誤就醫的情形經常出現,甚至還可能會造成心理創傷,進而產生憂鬱傾向,因此,提醒家長不可輕易忽視ADHD!舉例來說,像是一名10歲的小傑,自國小一年級起,聯絡簿裡總是三天兩頭地出現紅字,不是寫著上課不專心,就是話超級多,干擾其他同學上課等,剛開始爸媽認為是自己沒有把孩子教好,所以,會訓練他做些簡單的事情,但總是需要重複說明個好多次,且學一樣忘一樣,漸漸的爸爸耐心被消耗殆盡,開始用體罰的方式來處罰,使得他的自尊心大幅跌落,變得易怒、容易流眼淚,曾在一次與媽媽的嚴重衝突後,說自己是蠢蛋,很恨自己想去死,最後,到了醫院身心科接受評估和治療,而現在他不但日常生活變得井井有條,與爸媽的親子關係也大幅改善。持續地過度不專心、過動 皆為ADHD症狀嘉義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陳錦宏醫師表示,小傑是典型注意力不集中(ADHD)的病童,往往父母和孩子都得走過很長的冤枉路後,才得到適當的治療方式,一般來說,ADHD的表現特徵包括持續地過度不專心、過動,只是每個人的表現方式不一。ADHD易導致大腦和人格發展長期的障礙ADHD因在兒童發展的重要階段發生,症狀影響和社會發展歷程的交互作用,使得病童與家人得面臨學校適應、學業表現、人際和家庭關係的負面影響,也因此容易導致兒童大腦和人格發展長期的障礙。6歲以前的病童可能只有注意力不集中或過動的問題,12歲以後卻可能因上述惡性循環衍生出諸多共病情形,諸如:情緒障礙,學習障礙,反抗對立疾患 (易怒,指責他人,反抗規則等),品行行為疾患(打架,說謊,偷竊,逃學等),物質濫用及憂鬱症等,對終生學業成就,工作成立及生計維持均有重大影響。工作損失。全台僅有近2成病童 接受治療在治療方面,陳錦宏醫師表示,ADHD藥物治療發展已超過五十年,近年來更有新式藥物的出現,近8成病童的注意力、控制力可在藥物及行為治療協助下有所改善,6成病童的成績能有進步,但目前比較嚴重的問題,在於是只有少部分的病童接受治療,據健保資料庫分析發現,只有近二成的病童接受診斷與治療。主要的原因在於經常被誤解是不認真、不專心或調皮,但已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ADHD其實是大腦神經認知功能的缺損及神經傳導物質的失調,使得病童出現不專心及過動的症狀,只要藉由藥物協助調整腦部神經傳導物質,皆會有所改善。

【免費講座】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免費講座】注意力不足過動症#過動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你的孩子會坐不住、個性急、愛發牌氣嗎?你的孩子看電視、打電動很專心,但卻無法專心念書上課嗎?這是部分兒童經常出現的狀況,進而造成父母、老師的困擾,懷疑孩子是否為過動兒。因此,嘉義長庚醫院特別舉辦「認識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講座,幫助父母、老師認識過動兒的症狀,以及可尋求的治療管道,歡迎有興趣的民眾報名參加。名稱: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時間:5月2日(六)09:30~11:30地點:嘉義長庚醫院地下一樓第二國際會議廳洽詢:家長報名:04-23265755 王小姐老師報名:請上全國特教網登錄報名 研習時數2小時

過動症長大會自己好?半數會持續到成年

過動症長大會自己好?半數會持續到成年#過動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孩子常忘東忘西、衝動及過動,當心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以下簡稱ADHD)若忽略治療,影響層面廣。醫師指出,過去認為ADHD是兒童疾病,長大後症狀即改善,但近年來的研究卻顯示有一半以上的病患,會一直持續到成年。由於注意力不足和過動,在兒童身上容易被家長忽略,同時ADHD與許多精神疾患的症狀類似,對醫師而言,是一種較難確診的疾病,因此許多兒童在未接受治療的狀況下,症狀持續到成年時期。阮綜合醫院身心內科陳三能醫師表示,許多人直到到成年才發現自己患有ADHD。加上成人因為和兒時所處的環境不同,在成長的過程又經歷生理和心理發展變化,表現出來的症狀也和兒童時期不盡相同。總是分心!成人過動症6招辨別陳三能醫師也說,患者會出現容易分心、忘東忘西之外,相較於兒童時期表現出坐不住,成人卻是轉化為躁動症狀,如表現出過於熱心,和人談話時常讓人接不上話,甚至出現不適切的插話。在衝動控制不足部分,小時候急性子、沒有耐心的表現,長大後變成脾氣暴躁,在人際關係處理上更容易受挫。因此,國際衛生組織已經發展出成人ADHD自填量表,簡版中共有6個題目,每個人都可以進行自我篩檢。若發現符合症狀超過一半,應考慮到門診接受進一步評估。1)完成計劃中最具挑戰的部份之後,常有完成計劃最後細節的困難?2)當必須從事需要有組織規劃性的任務時,常有困難井然有序地去做?3)會常有問題去記得約會或是必須要做的事?4)當有一件需要多費心思考的工作時,常逃避或是延後開始去做?5)當你必須長時間坐著時,常坐不安穩或扭動手腳?6)你會常像被馬達所驅動一樣,覺得自己過度地活躍,不得不做事情?好在目前ADHD的治療發展已相當成熟,只要正確診斷,患者也有動機尋求協助,進行藥物及非藥物治療(如行為治療,時間管理等),症狀定能順利改善。

孩童患過動症!7成家長不願意面對

孩童患過動症!7成家長不願意面對#過動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詩婷/採訪報導)根據資料顯示,國內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簡稱ADHD)盛行率約7.5%,而健保資料分析卻僅有2%學童就醫,換言之,有7成的家長不知道或不願意去面對ADHD。新北市衛生局提醒,小學1~3年級是ADHD的黃金治療期,若未經輔導治療,可能衍生學習挫折、人際互動或行為規範障礙,家長可別再以為只是「孩子不乖」的問題。事實上,ADHD是兒童最常見的心智疾病之一,包含注意力不足、過動及衝動;其中,75%合併學習障礙、70%有情緒症狀、25%有強迫及焦慮,甚至高達60~80%出現對立反抗,及30%有行為規範症狀等問題。但臨床上卻常見家長因錯誤迷思而不願意面對孩童過動症的問題,以下也整理ADHD常見的5大迷思。迷思一、過動症長大會自己好? 「ADHD通常合併注意力不足、過動和衝動。」台北榮民總醫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陳牧宏醫師表示,臨床發現,過動症狀確實隨著成長會逐漸緩和,但衝動及注意力不足此兩個症狀改善的幅度則相對較小,尤其是注意力不足。若沒有適當介入治療,影響的不僅是孩童的學習表現、人際關係或自信心,甚至是未來的成就。迷思二、過動症只需要經過導正就會改善?陳牧宏醫師說明,以目前來說,適當藥物合併認知行為治療,被認為是相當有效的治療方式。當孩童經過妥善評估,若症狀輕微(例如:嚴重度與頻率不高)或年紀小於6歲,則建議先以行為訓練為主,從教養方式、生活習慣、飲食調整、與規律運動著手。當症狀仍無法改善、或進步有限、甚至更惡化時,則需考慮藥物幫助。迷思三、過動症藥物副作用對孩童身心發展有不良的影響?事實上,所有治療都有其副作用,當中也包含非藥物治療,與家長溝通上,要明白每種藥物和非藥物治療的優點與缺點,才是治療重點。陳牧宏醫師也強調,ADHD藥物(利他能)已被使用超過半世紀,安全性已經過諸多大規模研究確立,常見的副作用是影響胃口和睡眠。但並非每個孩童都有這些狀況,通常只要經過醫師適當調整藥物劑量及服用時間,大多能夠改善。迷思四:藥物治療時間要多久?可以自行停藥嗎? 「治療目的是希望孩童能夠克服生活上的困難,而逐漸進步;藥物亦然,因此穩定的治療對孩童的幫助相當重要。」陳醫師強調,ADHD的孩童們一旦經過妥善評估和適當的非藥物治療介入後,仍被評估需要藥物治療時,呼籲應規律藥物治療,不建議貿然停藥。此外,家長需要定期就孩童們的症狀和行為狀況與醫師討論最適當的藥物劑量,其中當然包括減低劑量甚至停藥的時機。迷思五:要怎麼知道小孩是過動還是好動? 舉例來說,孩童在遊樂園吵鬧、好動是很正常的,但若在教室還是一樣坐不住、喜歡與同學講話、頂撞老師,這些行為就不合宜。所以,分辨孩童是好動還是過動,應考慮行為與外在環境是否合宜,若合宜可以解讀為好動;不合宜,也許就應該考慮孩童有過動衝動的問題。面對孩童患ADHD時,家長應有的4大正確觀念1)看見/看見孩童可能衝動、過動及注意力不足的問題。2)理解/共同討論,理解孩童為什麼會出現這些行為,和孩童所面臨的困難,及其背後的原因。3)面對/陪伴孩童一起面對、嘗試解決和克服困難,亦可與老師討論,並決定是否需要尋求醫療幫助。4)陪伴和成長/與孩童一起努力,一同克服,共同成長。當然,在面對ADHD孩童不合宜的行為時,也建議家長及早協尋兒童心智科,做適當且妥善的評估和治療,同時建議減少責備與處罰,應多溝通、多同理,降低孩童的挫折感。最後呼籲家長,跟著孩童一起努力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讓孩童有改善行為與進步的動機,當有了動機,藥物和非藥物治療才會逐漸出現效果。

小孩只是不乖、太好動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5迷思

小孩只是不乖、太好動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5迷思#過動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詩婷/採訪報導)小廷(化名)國小時,媽媽發現他常常上課坐不住、愛講話,帶至兒童心智科檢查後,才發現是罹患「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當醫師建議小廷需用藥治療時,媽媽很不能接受,直到國中後,孩子不僅課業落後同學一大截,連帶人際關係、自信心等都發展不完全,導致反抗性升高、上課到一半就頂撞老師,經醫師建議,並進行藥物及非藥物治療後,小廷過動的狀況才逐漸穩定。以上故事是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詹翔琳醫師的真實案例。事實上,在治療ADHD孩子的過程中,家長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一旦理解錯誤且不願意配合治療,對孩子來說傷害是一輩子的。以下也歸納臨床上常見的錯誤迷思,給各位家長參考:迷思1:過動只是小朋友的通病,長大就會好?詹翔琳醫師說明,孩子過動問題長大後改善的幅度比較明顯,但因大部分ADHD的孩子會合併注意力不足及衝動問題,尤其是注意力不足的部分,有些個案改善幅度相當有限,若沒有及早介入治療,長大後除了注意力不足造成的學習表現不佳外,也容易合併出現人際關係障礙、自信心不足、容易有挫折感、甚至影響日後的成就表現。迷思2:過動症只需要老師及家長勸導(行為治療),不需要藥物治療?ADHD不是單純過動、好動的問題,若家長以勸阻或責備的方式,僅能對於孩子的過動行為暫時有用,但對於注意力不足的症狀,就很難達到效果;因此,若症狀到達需要用藥治療的階段,還是會建議家長讓孩子進行藥物治療。 迷思3:過動症的藥劑量都很重,副作用也很大,對孩子身心發展有不良的影響?這是許多家長共同的疑問,詹翔琳醫師解釋,ADHD藥物至今已使用多達5、60年,是相對安全的藥物,已知的副作用如:食慾較差、午休時不容易入睡,但經過醫師調整藥量後,多半都能改善這些副作用。迷思4:藥物治療時間要多久?可以自行停藥嗎?一般而言,用藥會以一學期來當成判斷標準,若孩子用藥一學期後,發現學習等各方面的成效都不錯,就會讓孩子在寒、暑假停藥一陣子,若表現更進一步,就會嘗試讓孩子在新學期減輕藥量或停藥,循序漸進地減輕藥量或是讓孩子停藥。迷思5:我的孩子應該是好動,不是過動吧?好動跟過動其實不好分辨,通常可藉由「好動行為會不會影響到他人」、「學習狀況」,以及「生活功能」等3面向進行觀察。舉個例子來講,孩子在園遊會時很好動、玩很瘋,但上課時卻可以專心聽講,這可以解讀成孩子是好動;但若孩子在園遊會時很好動,在課堂上卻坐不住、東張西望、難以專心,影響到老師、同學甚至是自己的學習狀況,就要小心可能有過動的症狀!因此,詹翔琳醫師建議,若發現孩子可能出現注意力過動症的症狀時,除了持續觀察孩子的行為外,也應趁早帶至兒童心智科檢查;若檢查出來發現的確有ADHD問題時,呼籲家長應先學著理解,並跟著孩子一起努力克服,以鼓勵代替責罰,才是幫助孩子共同治療的正確觀念。

幼童坐不住、不停講話 當心罹患過動症

幼童坐不住、不停講話 當心罹患過動症#過動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每當孩子出現好動、不專心或衝動等行為時,不僅會被貼上頑皮或過動兒的標籤,且對於家長們而言,完全一個頭兩個大,根本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只能透過打罵的方式,希望孩子們能乖乖聽話,但你知道嗎?有多數家長正對於過動症存在著許多迷思,以至於常常延誤診斷治療,錯過黃金的治療時間。根據統計,台灣約有20多萬名過動症兒童受到此疾病的困擾,且男女生發生比例約為4:1但真正尋求管道就醫的人數僅約1萬多人而已,由此可見,民眾對於過動症的認知明顯不足。過動症的孩童 在每個階段都有不同表現台安醫院身心科暨精神科許正典醫師表示,注意力缺失過動症(ADHD)是一種慢性長期的精神生理疾病,有7成來自於遺傳,3成則是因為母親在懷孕時有接觸菸酒、鉛及早產的關係所致。當注意力失調時,對於表現腦部執行功能就會變得困難,以至於出現情緒控制不良、容易衝動、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不佳等症狀產生, 此外,症狀多開始於國小時期,且在不同成長階段會有不同的表現方式。學齡前的孩子最典型的症狀是容易跌倒受傷,進入學齡期後的轉變最常出現的就是坐不住、不停講話等狀況,而進入青少年期後則會出現嚴重的學習、行為、情緒及人際關係障礙。ADHD治療多管齊下 7成個案可獲得控制目前ADHD在治療方面,採用藥物、心理及行為治療多管齊下,許正典醫師表示,經過適當的藥物搭配行為治療,例如:繪畫、閱讀、運動等,約有7成的個案可獲得控制、改善,但若是不用藥物治療,不僅症狀會維持到成年,更會因此而延伸出許多問題,例如受到學校退學、吸毒,酗酒等。雖然服用藥物會有噁心、想吐、心悸等症狀,但對於ADHD患者來說卻是不可或缺的治療之一,因為它除了可幫助穩定,建立正向行為外,在青春期後,隨著大腦的發展,神經傳導更迅速,思考與情緒皆穩定後,有三分之一的人可停止用藥,目前是由健保所給付。多吃用豆類、堅果食物 有助於提升注意力最後,醫師提醒各位民眾,家中的孩童若到小學時,有明顯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發生時,應盡速就醫檢查治療,以避免錯失10歲前的黃金治療時機,此外,家中若有ADHD患者時,建議可多食用豆類、堅果、低GI食物,可幫助體內分泌多巴胺,進而提升注意力。

愛吃甜食喝汽水 當心使過動症惡化

愛吃甜食喝汽水 當心使過動症惡化#過動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近年來,過動症成為家長教養方面首要關注的事項之一,每當孩童出現好動、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時,往往會被歸咎於是過動症(ADHD),但在台灣患有過動症的孩童當中,僅有5%的人有尋求正確管道治療,有鑑於此,民眾對於過動症的認知明顯不足,且有許多迷思,因此,台安醫院身心科暨精神科許正典醫師要為大家釐清6大錯誤觀念。解開過動症6迷思 避免錯失治療黃金期迷思1/孩童調皮好動就是ADHD?過動症是一種神經認知功能受到損傷所引起的疾病,並不是所有好動的孩子就是罹患了ADHD,若是單純調皮好動的孩子,在必須安靜的環境下,是可自我控制行為的,但對於過動症的孩子而言,則是在衝動調節能力上,無法自我達到控制的要求。迷思2/ADHD孩子智商較低,導致成年後成就也低?過動症與智商高低沒有正面關係,但因為ADHD症狀會使孩子上課不專心、缺乏耐心學習,影響學業成績、成就感低,進而導致成年後容易表現不穩定,所以,提醒各位家長,應及早發現治療,才可避免問題更加嚴重。迷思3/愛吃甜食喝汽水的孩子會有ADHD?錯,這兩者間並無接關聯性,但過度攝取甜食,會導致升糖激素和胰島素的相互作用,造成血糖不穩,進而影響注意力,所以,建議患有ADHD的孩童應避免過度攝取甜食。迷思4/ADHD是小孩子才會有,長大就會好?過動症隨的年紀的增長,情況會好轉或趨於不明顯,但注意力不足及衝動行事的問題,則可能會持續到青春期,甚至一直到成人,因此,早期介入治療是必要的,以避免造成更多問題。迷思5/ADHD不需要透過藥物治療?不是每個 ADHD 孩子都必須吃藥,師會視個案給予建議,就臨床上而言,6歲以上的孩子,有7成在接受藥物治療後症狀可獲改善,則6歲以下的孩子,醫師會建議先以行為治療、心理輔導、生活安排或感覺統合進行治療,若行為不如預期,才會建議吃藥。迷思6/ADHD患者需要吃一輩子的藥?研究顯示,曾持續服藥治療的患者後來就算停藥,症狀都會比服藥前改善許多,在臨床上所見過的患者,在18 歲後應該會獲得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有不少的ADHD成人還有分心及衝動的症狀,因此,配合醫師進行追蹤是必要的。 

ADHD≠智能問題 積極治療提升學業能力

ADHD≠智能問題 積極治療提升學業能力#過動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吳美瑤/採訪報導)阿彥(化名)今年15歲,從小就有情緒上的問題,不僅經常對同學惡作劇,還會與老師發生衝突,課業成績更是吊車尾。就醫診斷發現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經治療後,衝動行為明顯改善,不僅學會專心,課業表現也開始逐漸進步。財團法人為恭紀念醫院兒童心智科醫師吳四維表示,ADHD並非是智能問題,而是因為注意力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差,生活管理能力不足,進而影響學習能力、人際關係與自信心,但只要及早發現,透過適當治療,ADHD孩子的學業與行為表現也可以很優秀。注意力不足、過動和衝動 影響學業表現ADHD的主要症狀為注意力不足、過動和衝動。其中,注意力不足使孩子很容易分心,難以維持注意力;過動症狀則是愛講話,身體總是動個不停,上課時常離開座位,或碰每樣東西;而衝動則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無法等待或總是打斷別人的談話。這些症狀都會直接影響到他們的學習能力與造成行為問題,造成求學路途上的困難。「ADHD跟智商有直接關係嗎?」這是家長時常會提出的疑慮。吳四維醫師解釋,大部分ADHD孩子的智能都沒有問題,有的甚至有很好的智能。事實上,ADHD主要是因腦部的傳遞物質分泌失衡,使孩子出現缺乏專注力、容易分心的行為,才導致學習能力表現不佳。因此,若能接受適當治療,讓大腦功能恢復正常運作,讓其注意力與自制力恢復正常,ADHD孩子的課業也能有卓越表現,能避免孩子因求學過程的挫折導致缺乏自信心,甚至衍生出品行與犯罪問題,因此早期治療也變得相對重要。藥物治療幫助孩子穩定、專注 隨著年齡增加,可考量慢慢減少用藥目前ADHD治療以藥物治療為主,藥物可增進腦部的執行功能,幫助孩子專心、增進其學習能力與效率,但有些家長擔心,「孩子需要一直靠藥物才能有好的表現?」對此,吳四維醫師解釋,許多研究顯示ADHD的成因是前額葉皮質層發展較為遲緩,大約要到18歲左右才會發展成熟,初期藉著藥物治療,讓孩子在學習初期打好基礎,維持穩定的人際關係,懂得遵守生活常規與管理自己生活,當孩子接近青少年期時,確實可以依照孩子的狀況,逐漸較少用藥。當孩子被診斷為ADHD時,除了尋求正確醫療外,也可藉由讓孩子多接觸運動(如:游泳、柔道、球類運動),大量運動有助於刺激皮質層的發展;同時,也建議家長應避免孩子攝取過量的人工色素及甜食,這些都有助減緩ADHD症狀,幫助孩子不論在生活與課業上有更好的表現。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