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有待辦事項,就使出「慣性拖延大法」,到最後什麼都沒做?領導力思維教練路克.馬瑟斯(Luke Mathers)於《逆習慣》一書中,匯集了演化生物學、神經科學、斯多葛主義哲學等集體智慧,教導讀者如何讓好奇心成為自己的超能力,重新認識那些已經為健康與幸福帶來負面影響的舊習慣。以下為原書摘文:
每當有待辦事項,就使出「慣性拖延大法」,到最後什麼都沒做?領導力思維教練路克.馬瑟斯(Luke Mathers)於《逆習慣》一書中,匯集了演化生物學、神經科學、斯多葛主義哲學等集體智慧,教導讀者如何讓好奇心成為自己的超能力,重新認識那些已經為健康與幸福帶來負面影響的舊習慣。以下為原書摘文:
想要睡個好覺,怎麼這麼難!根據台灣睡眠醫學學會調查,全台有10.7%的人受慢性失眠症所苦,若長期睡眠不足,身體功能就會出現異常。對此,醫師建議民眾平常可以建立「好眠習慣」,但是習慣沒有那麼快養成,除了外在環境及行為的塑造,更需要一些心態轉換上的技巧。
生活中有很多無可奈何的事,真心不想做的事物,無須勉強持續下去。日本管理顧問本田晃一於《丟掉人生清單,定義自己的快樂結局》一書中,列舉了所有「不要做的事」清單,只要學會少做清單裡的這些事,人生就會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以下為原書摘文:
你知道嗎?養成減肥習慣跟「大腦類型」息息相關,對盾型人來說,不健康的飲食習慣會因抑制興奮的能力而被強化;對劍型人來說,習慣則會因為追求大腦興奮而被強化。臨床心理學家康乃爾.考恩(Connell Cowan Ph.D.)、臨床醫生大衛.基博(David Kipper M.D.)於《劍型人 x 盾型人》一書中,整合臨床心理學、臨床醫學與大腦科學研究,解析劍型人、盾型人的不同與因應策略。以下為原書摘文:
「好想養成運動習慣,可是我好多事要忙、好累、沒有時間。」許多人都同意規律運動對身體有益,卻很難在生活中落實;事實上,往往不是沒時間運動,而是運動對現在的你來說,沒那麼重要而已!想要運動的動機不夠明確,會導致執行力不足,難以長久堅持。其實,運動沒有那麼難,只要拆解成簡單、容易的目標,就可以輕而易舉地完成。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每年2月4日為世界癌症日,呼籲每個人都應採取各種行動來減少癌症對個人、家庭和社會的影響,共同以積極和鼓舞人心的方式提高癌症防治措施。台灣癌症基金會身為國際抗癌聯盟的成員,多年來倡導「全民練5功」癌症預防宣導計畫,賴基銘教授也呼籲:癌症是可以預防的,生活習慣的改變包括飲食、運動、肥胖、菸害等皆有密切關聯,希望國人確實做到「全民練5功」,一起守護你我健康。全民練5功:實踐這5招健康生活型態,可以降低60~70%的罹癌風險,遠離癌症的威脅。防癌好習慣一:蔬果彩虹579台灣癌症基金會許嘉芸營養師強調,蔬果中的防癌抗癌物質-植化素,存在於五顏六色蔬果中,應遵守「蔬果彩虹579」的飲食原則,多色且足量的攝取蔬果,足量即是每日男性9份、女性7份、兒童5份。防癌好習慣二:規律運動每周150分鐘以上,減肥者300分鐘以上。賴基銘教授說,根據國衛院的研究發現,每天運動15分鐘,可延長3年壽命,還可降低癌症死亡風險10%。透過規律運動不但可以控制體重,也是維持健康體態的關鍵。每天至少30分鐘、每周從事150分鐘以上的運動,有助於預防包括大腸癌、乳癌、子宮內膜癌、胰臟癌、腎臟癌的發生。防癌好習慣三:體重控制賴教授強調,肥胖是癌症的警訊,研究顯示,體重若超過個人理想體重的40%,男性罹癌風險將增加33%,女性則增加55%。維持體重必須控制身體質量指數(BMI)18.5~24間,或是男性腰圍不超過90公分、女性不超過80公分為基準。防癌好習慣四:遠離菸檳,電子菸更要注意!賴教授,嚼檳榔除了會造成牙齒本身和牙周組織嚴重的破壞外,更可能引發口腔、咽、喉與食道的癌症,所以千萬別為了小小口慾,埋下致癌的因子。根據研究發現,癌症的死亡約有30%和抽菸有關,而且不只是吸菸者本身有風險,二手菸對於健康的危害絕不亞於當事者。雖說近年來,我國抽菸率下降到13%4,創歷史新低,然而,電子菸成分中的甲醛,已被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列為一級致癌物質,恐有致癌風險;即使是選擇不含尼古丁成分的菸油,仍會影響肺部的健康,而且有心理成癮的風險。防癌好習慣五:定期篩檢,對自己的身體進行健康盤點面對癌症罹患人數持續上升,醫療支出持續增加的現況,定期篩檢是早期發現癌症、降低死亡率的有效工具。目前政府提供國內常見四大癌症(大腸癌、口腔癌、乳癌、子宮頸癌)的免費篩檢,鼓勵符合篩檢條件之民眾,可以就近至健康中心、衛生所、診所、醫院進行檢查。之外,因應癌症年輕化的趨勢,除了平常定期追蹤自己健康狀況之外,在乳癌方面,高風險族群更應該早期開始定期追蹤,肺癌高風險族群也應該要自主「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篩檢。而子宮頸癌方面,自2007年起,UICC開始推廣「疫苗+篩檢」 的觀念,鼓勵大家除了30歲後的定期子宮頸抹片檢查之外,現政府也開始推廣國中生HPV疫苗施打,更進一步進行健康預防。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平常大家常喝的綠茶或日本番茶都是值得推薦的茶種。綠茶中的兒茶素能夠延緩腸道的吸收速度,抑制飯後血糖上升。緊張之時喝口茶淡定解圍、精神不濟喝口茶提神醒腦、吃太油太膩喝口茶去油解膩,喝茶除了有這些功效之外,事實上對身體健康,還有莫大幫助!根據法國的研究指出,茶裡除了有豐富的抗氧化劑,可預防心血管疾病,日本的研究更指出,常常喝茶的老年人,罹患痴呆症的風險,更是較常人低了30%以上,有此可見,天天喝茶對於身體而言,對於身體頗有助益。 喝茶的好處多 抗氧化、降膽固醇樣樣來茶葉的成分主要有兒茶素、花青素、礦物質、胺基酸及維生素E、B、C、K等,除了普遍大眾都知道的去油解膩功能外,近年來有多項研究皆發現可降低膽固醇濃度、降血壓、改善心血管疾病、減少黑色素沉澱、抗氧化、預防骨質疏鬆、預防蛀牙等。以中醫的角度來看,還可增加唾液分泌、控制中樞神經,進而達到生津止渴、清熱解毒的功效。茶葉性味不同 所含成分也有所差異市面上茶葉種類多,以常見的綠茶、紅茶、烏龍茶3種茶來看的話,會隨著發酵過程,而影響性味,且每種茶的成分也會有所不同,第一綠茶,未經過發酵,性味偏涼,主要是兒茶素含量比較多;第二紅茶是全發酵,所以,性味偏溫,兒茶素含量較少,主是茶黃素較多;第三烏龍茶屬於半發酵,性味偏平,主要有茶紅素、茶黃素及兒茶素。整體而言,兒茶素除了有抗氧化功能外,還可減少人體老化的自由基、加強脂肪利用、促進新陳代謝等,且當兒茶素因氧化而減少時,就會生成茶紅素與茶黃素,進而產生烏龍茶、紅茶等的水色。 綠茶:營養最豐富的清火「招牌」綠茶是我國生產歷史最久的茶類,以茶樹最嫩的芽葉殺青、揉撚、乾燥等一系列工序製作而成。綠茶是所有茶類中品種最多的一種。綠茶性涼、微寒,有助於降火,適合體質偏熱、易上火的人飲用。 紅茶:暖胃護心第一茶紅茶是全發酵茶,色澤黑褐油潤、香氣濃郁帶甜,因而得名「紅茶」。沖泡後,茶湯紅豔透亮、滋味醇厚鮮甜,口感和香氣都十分獨特。紅茶性溫味甘,入脾、胃經,有暖胃祛寒、促進消化、生津利尿、消除疲勞等功效。對於腸胃不好的人和消化功能比較弱的老年人來說,紅茶是不錯的養胃茶飲。貧血、腸胃不佳者 應避免飲用茶飲雖然喝茶好處多,但在衛生局每年的抽驗下,茶葉皆有農藥殘留的疑慮,林口長庚醫院毒物科顏宗海醫師提醒民眾,除了選購相關產品時,最好要有生產履歷為主外,在沖泡茶葉時,第一泡應先丟棄,他說,大多農藥多屬於水溶性,易受高溫破壞,可避免攝取到殘留的農藥。中醫師也提醒貧血、月經前後、腸胃差、胃食道逆流、慢性胃炎者,應盡量避免飲用,以免使問題更加嚴重,且一天攝取量最好不要超過600C.C.,以免咖啡因攝取過多,造成心悸、頻尿、失眠等問題發生。喝茶避免4種NG習慣1.空腹喝茶:茶葉中含有咖啡因,空腹喝茶,茶葉中某些成分會被大量吸收到血液裡,因而引起頭暈、心慌、手腳無力,以及心神恍惚等症狀,容易導致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時間久了將影響人體對維生素B1的吸收。空腹飲茶還會稀釋胃液、降低消化功能、引起胃炎。2. 隔夜茶:現代科學研究證明,隔夜茶因時間過久,使維生素喪失,而且茶中的蛋白質、醣類等會成為細菌、黴菌繁殖的養分,十分容易變質,所以不宜飲用。3.飯後茶:茶葉中含有大量單寧酸,如果飯後馬上飲茶,食物中的蛋白質、鐵質與單寧酸容易發生凝結,影響蛋白質、鐵質的吸收,時間一久,不僅可能會營養不良,影響器官的多種生理功能,還容易引發缺鐵性貧血。4.濃茶:濃茶咖啡因含量很高,對大腦中樞神經刺激較大。除此之外,濃茶會使血壓升高,也與咖啡因這種活性物質有關,有些人飲茶後感到頭暈、頭痛,可能就是血壓升高所引起的,濃茶中含有大量的鞣酸,不但會與人體中的維生素B作用,導致維生素B缺乏症,還會使胃黏膜收縮,蛋白質凝集、沉澱,影響消化功能。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衛生棉條是醫療器材的一種,亦稱為棉條,主要是使用棉、人造纖維或這兩種材質混合而製成,可以置入陰道中吸收經血,作為女性月經來潮時所使用的衛生用品。女性陰道壁有液體滋潤作為保護,若在非月經期間將衛生棉條置入當作護墊使用,衛生棉條將吸收水分,致陰道壁變得乾燥,增加陰道壁摩擦、破皮的風險,嚴重時可能會導致傷口細菌感染。因此非經期中,勿使用衛生棉條。衛生棉條會增加陰道感染的風險嗎?在適當使用衛生棉條的情形下,衛生棉條並不會增加陰道感染的風險。事實上,唯有在不當使用衛生棉條的情況下才容易造成陰道感染,感染發生的原因與個人是否具備使用衛生用品的正確習慣及抵抗力程度有關。使用衛生棉條常見的錯誤習慣1.更換前未徹底清潔雙手2.衛生棉條超過8小時未更換3.使用衛生棉條游泳或泡湯後未立即更換4.使用吸力過強的衛生棉條導致陰道周邊組織破皮損傷5.將衛生棉條放置於浴室等潮濕處導致發霉。避免陰道感染的最好方法在於建立使用衛生用品的正確習慣,如更換衛生棉條前應徹底清潔雙手、每4~8小時應更換一次衛生棉條,以及選擇適合自己流量的衛生棉條。食藥署提醒,當陰道感染或發炎時,不建議繼續使用衛生棉條,以免感染。使用衛生棉條期間,如果出現高燒攝氏38.9度以上、併發嘔吐和腹瀉、身體紅疹、血壓降低等,應立即取出衛生棉條,儘速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