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糖尿病

每6名孕婦就有1位貧血!準媽咪必吃「4大營養素」預防妊娠糖尿病

每6名孕婦就有1位貧血!準媽咪必吃「4大營養素」預防妊娠糖尿病#妊娠糖尿病

懷孕期間需增加血量以供胎兒生長,若營養素攝取不足易產生貧血。依據統計,我國懷孕婦女在孕期第24~28週的貧血檢驗,結果異常的比率為17.6%(以第二孕期血紅素<10.5g/dL判斷),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醒,孕期貧血可能增加妊娠併發症風險,影響胎兒未來發展與健康,應善用公費產檢,及注意孕關鍵營養素的補充。

懷第2胎生比較快?產檢項目要全部做?婦產醫揭再懷孕「該注意這些」

懷第2胎生比較快?產檢項目要全部做?婦產醫揭再懷孕「該注意這些」#妊娠糖尿病

哪怕是同一人連生好幾胎,也不敢說每胎的狀況都差不多,事實上,每一次懷胎,光是年紀就有差異,更不要說生理與心理的狀況也隨之不同。雖然有過懷孕的經驗,對於再次懷孕,有助部分狀況的判斷,但事事總是以第一次懷孕的狀況為準,卻也未必恰當。無論生第幾胎,該做的產檢都要按時受檢,以確保胎兒的健康。

懷孕一定要篩檢妊娠糖尿病?醫揭2篩檢法:沒篩恐難產

懷孕一定要篩檢妊娠糖尿病?醫揭2篩檢法:沒篩恐難產#妊娠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楊小姐初次懷孕,對於當媽媽這件事情極為開心,最期待的就是每次產檢時,聽醫師跟她解說寶寶目前的發育狀況與相關產檢數據正常與否。但近日產檢時,醫師表示要做妊娠糖尿病篩檢,俗稱「喝糖水」,對於身受害喜之苦的她,一想到甜膩的糖水就感到懼怕,不禁問醫師一定要做妊娠糖尿病篩檢嗎?醫師也回應,其實篩檢有無妊娠糖尿病,是有其必要性的。新竹台大分院婦產部醫師黃冠穎表示,妊娠糖尿病是懷孕常見的併發症之一,根據統計約有6~25%的孕婦受其影響。妊娠糖尿病可能增加孕婦以下罹症風險: 子癲前症 妊娠高血壓 第二型糖尿病此外,有妊娠糖尿病可能在生產時因為胎兒過大,發生肩難產或產傷的機會比較多,時常必須改以剖腹生產;也容易造成產後胎兒發生低血糖、黃疸,入住新生兒加護病房的比例也比較高。因此看診時醫師都會建議,所有孕婦於懷孕第24~28週之間應進行妊娠糖尿病篩檢。妊娠糖尿病篩檢方法有2種黃冠穎說明,傳統的妊娠糖尿病篩檢方法採取2階段的方式:第1階段:孕婦不用空腹直接喝下50公克的糖水,若1小時後的抽血結果血糖≧200mg/dL,直接診斷為妊娠糖尿病;若130mg/dL≦1小時後血糖<140mg/dL,則需要進行第2階段口服葡萄糖耐受測試做進一步確認。第2階段:孕婦要先空腹8小時以上後先抽一次血,再喝下100公克的糖水,分別於1、2、3小時後再各抽一次血,檢查結果當中只要有2項以上超標(空腹血糖≧95mg/dL,1小時後血糖≧180mg/dL,2小時後血糖≧155mg/dL,3小時後血糖≧140mg/dL),就診斷為妊娠糖尿病。黃冠穎也提供有另一種相對比較新穎的篩檢方法,則是採取1階段的方式:孕婦先空腹8小時以上後抽一次血,再喝下75公克的糖水,分別於1、2小時後再各抽一次血,檢查結果當中只要有1項以上超標(空腹血糖≧92mg/dL,1小時後血糖≧180mg/dL,2小時後血糖≧153mg/dL),就診斷為妊娠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篩檢方法比較表。圖片提供:新竹台大分院婦產部)相較於2階段篩檢方式,第2種僅1階段的妊娠糖尿病診斷標準較為寬鬆。根據最新刊登在醫學權威《新英格蘭雜誌》(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的美國臨床試驗研究結果,1階段篩檢診斷妊娠糖尿病患者的比率為16.5%,約為2階段8.5%的2倍。選擇1階段篩檢,更易發現妊娠糖尿病風險1階段篩檢目的,是希望找出更多「及格邊緣」妊娠糖尿病高風險的孕婦,積極做衛教飲食控制和治療,以減少孕婦孕期中和胎兒出生時的併發症。2階段篩檢過程雖然相對繁瑣複雜,不過第1階段孕婦不用空腹抽血,意即若孕婦忘記空腹回診產檢亦可以照常執行,且根據國外研究,僅約不到20%的孕婦需要再接受第2階段口服葡萄糖耐受測試。目前國際上並沒有共識哪一種妊娠糖尿病的篩檢方法比較好,台灣作法目前較偏好1階段篩檢,可篩出較多的妊娠糖尿病孕婦,並積極進行飲食控制和治療,減少孕期後續出現的產中併發症。黃冠穎呼籲,孕婦除了需進行妊娠糖尿病篩檢,如果確診為妊娠糖尿病,一定要調整飲食控制血糖,若醫師評估需要口服降血糖藥物或施打胰島素治療,請務必確實遵照醫囑執行。寶寶和孕婦的安全應由媽媽本人和婦產科醫師一同守護。

孕婦可以做重訓?聽聽醫師怎麼說

孕婦可以做重訓?聽聽醫師怎麼說#妊娠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29歲孕婦平時有做重訓習慣,懷孕早期擔心流產,不敢持續訓練,產檢時詢問醫師是否可持續運動,經醫師問診與檢查發現,她並無孕期運動禁忌症,建議如果沒有不適,孕期可以持續規律運動、維持重量訓練與骨盆底肌訓練。多休息少動的觀念已過時 肥胖易導致妊娠糖尿病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婦產部醫師黃冠穎表示,一般認為孕婦要多休息、少動,以免流產的觀念已過時,懷孕期間若減少運動量且增重過度,即為孕期肥胖,孕期肥胖容易導致併發症,如妊娠糖尿病。過去認為懷孕期間運動與流產、胎兒過小、孕婦骨骼肌肉損傷、甚至早產有關係,但目前並無相關文獻證實此說法。且近期文獻指出,孕期運動的好處,包含有較高機會可以成功陰道生產、較不容易孕期體重過度增重、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壓、早產等。且孕期的重心改變,導致腰椎前凸、骨盆前傾、膝蓋內夾及荷爾蒙改變造成韌帶彈性改變,都可能造成孕期骨盆帶疼痛,包含下背疼痛、恥骨聯合疼痛。根據文獻指出,孕期骨盆帶疼痛可透過孕期運動改善疼痛情形。維持每周150分鐘中強度有氧運動2018年美國政府首次發表全民運動指南,建議孕期及產褥期應維持每周150分鐘中強度有氧運動,且建議原本就有運動習慣的孕婦,可持續維持。2019年加拿大婦產科醫學會與2020年美國婦產科醫學會針對孕期及產褥期運動,彙整了最新文獻與專家意見,建議婦產科醫師應該鼓勵沒有禁忌症之孕婦於孕期及產褥期持續運動。WHO亦指出,運動的好處遠超過所帶來的風險,婦產科醫師應針對個別孕婦狀況,給予相關運動諮詢與建議。黃冠穎提醒,設計孕期及產褥期運動課程時,必須針對個別孕婦調整內容,考慮核心肌群是否會出力、骨盆是否有前傾或歪斜及脊椎是否有腰椎前凸之情況。運動強度也必須考慮到孕婦原本是否有運動習慣、工作型態、工作時所耗費之體力。最重要的是,婦產科醫師應告知孕婦本身是否有相關禁忌症,並熟知相關孕期運動指引所建議與不建議的運動類型,及提醒孕婦哪些情況是警訊,必須停止運動。

孕媽咪水果當蔬菜吃 妊娠糖尿病上身

孕媽咪水果當蔬菜吃 妊娠糖尿病上身#妊娠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38歲的蘇小姐懷孕初期由於孕吐不適,多以水果代替正餐,以為水果就可以取代蔬菜;早餐常吃薯條、漢堡,三餐多以外食或速食為主,每天也會喝蜂蜜水,心想可以讓胎兒皮膚變好。在懷孕24周接受「口服葡萄糖耐受測試」發現血糖值超過140 mg/dL,產前超音波檢查發現寶寶體重超前兩周,進一步安排妊娠糖尿病糖水測試,喝下100公克糖水,共需抽四次血,四次中有兩次不合格的她,確診罹患妊娠糖尿病。蘇小姐緊張地詢問:「我都沒吃什麼東西,也沒暴飲暴食怎麼會這樣?」水果升糖指數高 營養無法與蔬菜互相取代台中烏日林新醫院新陳代謝科林瑋涵主任表示,由於蘇小姐的父親為糖尿病患者,一級親屬中有糖尿病患者,是妊娠糖尿病的高危險族群;此外,包含35歲以上的高齡孕婦、前一胎曾患有妊娠糖尿病、懷孕前BMI值大於24以上或曾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壓、高三酸甘油脂血症及多囊性卵巢症病史,也都是妊娠糖尿病的危險族群。蘇小姐配合醫師、營養師及衛教師的建議,開始紀錄飲食日記,每天自主監測血糖最少四次以上的(例如:一次空腹加三餐飯後2小時),才驚覺自己飯後2小時的血糖值常常飆高至170 mg/dL。林瑋涵主任指出,水果含糖量和升糖指數都很高,容易引起高血糖、肥胖等問題;而蔬菜富含維生素A、鉀及鐵等營養成分,糖分較低,兩者的營養並不能互相取代。此外,早餐可以吃低升糖指數及高膳食纖維的全榖雜糧類,取代薯條、漢堡等食物。蘇小姐注意三餐的糖分攝取,戒掉含糖飲料(如蜂蜜水、果汁等),終於將血糖控制在標準值,寶寶的生長速度也恢復正常了。  產後定期追蹤 避免變成真正糖尿病如果妊娠糖尿病控制不佳,將對母體與胎兒產生負面影響,包括羊水過多、胎兒發育異常、巨嬰、胎死腹中、新生兒出生後有低血糖的情形等,不可不慎。林瑋涵主任呼籲,妊娠糖尿病大多可以用飲食、運動來控制,雖然糖尿病通常會隨著妊娠結束而恢復正常,但產後必須定期追蹤血糖變化,建議產後6~12周回診檢查,評估後續發生糖尿病的風險,之後每隔三年也要追蹤一次,千萬不能掉以輕心,定期追蹤才能避免演變成真正的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憂早產 中醫調理穩定血糖

妊娠糖尿病憂早產 中醫調理穩定血糖#妊娠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挺著肚子的孕婦來看診,憂心地說:「蔡醫師,我上次產檢時『喝糖水』檢查,結果在及格邊緣,該怎麼辦?」她拿出檢查報告,停了一下又問:「這樣就是妊娠糖尿病嗎?對寶寶會有什麼影響?」杏儒中醫診所院長蔡易昌中西醫師表示,妊娠糖尿病,顧名思義就是懷孕中才出現的糖尿病,也就是指懷孕前沒有糖尿病病史,但在懷孕時卻出現高血糖的現象,根據統計,大約4~7%的孕婦會發生妊娠糖尿病。合併症恐造成胎兒先天畸型懷孕的婦女因為要供應胎兒營養及保護胎兒,胎盤會製造多種荷爾蒙,這些荷爾蒙會抵消胰島素的作用,而使孕婦血中的胰島素需要量愈來愈大。懷孕12周以後,胰島素的需要量會開始增加,懷孕20周以後,維持正常血糖所需的胰島素增加,這時候胰臟若無法分泌足夠的胰島素,就會造成血糖過高,這就是妊娠糖尿病。一般來說,妊娠糖尿病只會在懷孕的中、後期出現,等生產完,胎盤排出,造成血糖偏高的主要因素消失了,胰島素的分泌自然恢復為懷孕前的狀態。妊娠糖尿病可能會產生的合併症很多,有羊水過多症、酮酸中毒、妊娠高血壓、水腫、急性腎盂腎炎、早產等。胎兒則可能會產生先天畸型、胎死腹中、巨嬰症、新生兒呼吸窘迫症候群、新生兒低血糖症、新生兒黃疸症或低血鈣症等,如果不能及早發現並加以控制,生產時發生肩難產或需要剖腹產的機會大增。妊娠糖尿病最重要的是飲食及運動的調整,正確的飲食方式,在不影響胎兒生長的情況下,控制熱量攝取,適量運動對血糖的控制也有幫助。如果經過飲食控制及適量的運動,仍無法將血糖控制好,此時就必須給予胰島素注射治療,減少併發症產生。同時調理胰島素不足 穩定寶寶發育中醫對於妊娠糖尿病的治療,是依照每個人不同的體質辯證論治。臨床上常見以虛證為主,又以氣陰兩虛證較為常見,其他像是脾腎兩虛證、肝腎兩虛證、心脾兩虛證、心氣陰虛證、心腎不交證、脾胃兩虛證等,在調理各臟器虛損的同時,又要同時針對胰島素不足及胰島素抗性來調理,不但可以穩定孕婦的血糖,也可以讓寶寶的發育穩定,減少併發症的產生,又可以加速孕婦產後的恢復,可說是一舉數得!(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

媽媽有妊娠糖尿病 新生兒易有5狀況

媽媽有妊娠糖尿病 新生兒易有5狀況#妊娠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沒有糖尿病史的女性,在懷孕期間也可能出現「妊娠糖尿病」,主要會出現在懷孕中、後期,當體內的荷爾蒙產生變化,血糖也越趨升高,導致需要產生更多的胰島素來控制血糖,當內分泌的胰島素無法適時調節,就會導致妊娠糖尿病。一般女性在生產完血糖值就會恢復正常,但研究指出女性在產後5年內有高達70%的機率,會演變成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建議產後4~12週要再接受糖水測試,如果在標準範圍值內,可於1~3年再進行追蹤。研究指出,孕媽咪在孕期24~28週時,每周正常可以增加0.3~0.7公斤,若是超過1公斤以上,罹患妊娠糖尿病的機率約為一般孕婦的17倍,且易導致胎兒體重過重,增加難產風險。未來產後更容易罹患第二型糖尿病、代謝症候群、高血壓及心血管等疾病!妊娠糖尿病的高風險族群1)孕期體重增加太快,建議增加總體重11.2~15.9公斤。2)孕前BMI≧24的女性3)高齡孕婦4)糖尿病家族史妊娠糖尿病媽媽 新生兒恐有5狀況患有妊娠糖尿病的孕媽咪,最重要的是如何學會讓血糖值穩定,如果長期處於高血糖,容易造成胎兒快速吸收;空腹太久則會導致低血糖,體內會產生酮體,對胎兒造成不良影響。媽媽有妊娠糖尿病,新生兒在出生後,容易有下列狀況:1)黃疸2)新生兒低血糖3)低血鈣4)呼吸窘迫5)糖尿病四招對抗妊娠糖尿病1)體重管理一般來說,孕期的體重增加建議盡量控制在10~14公斤左右以內為佳。產後恢復理想體重。2)飲食控制採低升糖飲食、少量多餐。避免飯後血糖值短時間內快速上升、較不容易有飢餓感,有利於血糖控制。3)充足睡眠睡眠不足容易造成血糖波動不穩定,研究指出,孕婦若每天少於6小時的睡眠,將提高罹患妊娠糖尿病的風險。4)適度運動餐後進行輕度的運動(如:散步半小時),有助飯後血糖下降。

準爸爸逾40歲 孩子自閉症風險增!

準爸爸逾40歲 孩子自閉症風險增!#妊娠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你預計幾歲結婚?幾歲生小孩?育齡未婚或甫新婚的夫妻常被關切,這些熟悉又讓人困擾的問候。現代女性考量學業、職涯規劃及升遷機會,常將婚育計畫延後。然而,高齡產婦自身及孩子健康,都會提升風險。高齡婦女生產風險高 胎兒缺陷發生率提升國民健康署表示,高齡婦女發生不孕、流產、早產、死產、高血壓、妊娠糖尿病等高危險妊娠合併症的風險增加,隨著準媽媽年齡升高,胎兒低出生體重、染色體異常或發生其他先天缺陷的發生率也提升。依據資料顯示,國人105年平均初婚年齡男性為32歲,女性29.7歲。女性105年生育第1胎平均年齡為30.7歲,年齡為35歲以上者占近2成。25至29歲生產,新生兒低出生體重比例最低,早產兒比例亦最低。40歲以上產婦早產兒比例高達25至29歲的2倍。40歲以上父親 恐致孩子自閉症、躁鬱症新生兒早產,除易為低出生體重或極低出生體重,還容易因器官未成熟,發生包括腦室內出血、視網膜病變、聽力受損、慢性肺部疾病及開放性動脈導管等合併症。準爸爸的年齡對寶寶健康亦是風險,40餘歲以上的準爸爸與寶寶罹患自閉症、精神分裂症或躁鬱症等疾病相關,顯示適齡生育對寶寶健康的重要性。國民健康署補助每位孕婦10次產前檢查、2次產前衛教指導、1次超音波檢查、1次乙型鏈球菌篩檢。對34歲以上、本人或配偶罹患或家族有遺傳性疾病、曾生育過異常兒、孕婦血清篩檢疑似染色體異常之危險機率大於1/270者、經超音波篩檢胎兒可能有異常者、胎兒疑似基因疾病等高風險孕婦,提供產前遺傳診斷及遺傳性疾病檢查。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