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有豐富蛋白質,常聽營養師說早晚1杯奶,但選低脂奶、全脂奶營養價值有差嗎?聽說保久乳比鮮奶較無營養?這是真的嗎?且隨著近年健康意識提升,植物奶也於各大超商、連鎖咖啡廳掀起一股熱潮,許多乳糖不耐症或吃素的民眾,也將豆奶、燕麥奶視為牛奶的替代品,但是豆奶、燕麥奶可取代牛奶嗎?三者的營養差在哪?常見乳品迷思一一解析。
牛奶有豐富蛋白質,常聽營養師說早晚1杯奶,但選低脂奶、全脂奶營養價值有差嗎?聽說保久乳比鮮奶較無營養?這是真的嗎?且隨著近年健康意識提升,植物奶也於各大超商、連鎖咖啡廳掀起一股熱潮,許多乳糖不耐症或吃素的民眾,也將豆奶、燕麥奶視為牛奶的替代品,但是豆奶、燕麥奶可取代牛奶嗎?三者的營養差在哪?常見乳品迷思一一解析。
你一天會跑幾次廁所?多數人可能每天1次,但有的人次數更多,甚至一天3次,到底幾次才算正常?事實上,大便的習慣、特徵和頻率可以反映你的健康狀況,儘管並非所有的排便變化都應該讓你慌張。《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頻繁大便的可能原因,提供民眾自我檢查。
近年來植物奶的興起,許多咖啡廳、飲料店,都有植物奶可供替換鮮奶的服務,但你知道植物奶跟鮮奶到底差異在哪嗎?植物奶真的可以取代鮮奶所提供的營養嗎?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解答,兩者可提供的營養素不同,所以事實上是不能互相替換的,應依照自身所需營養素,來挑選適合的飲品。
寶寶喝配方奶一直拉肚子,問題可能出在乳糖不耐,一起來了解寶貝的乳糖不耐到底怎麼回事!對寶寶來說,均衡飲食與充足睡眠是成長與發育最需要的,如此萬事具備如果孩子仍然經常莫名哭鬧。
27歲的蔡小姐(化名)長年有乳糖不耐現象,只要攝取少量的乳製品,即會出現輕微腹瀉或脹氣現象。由於症狀不致嚴重影響生活,她為了方便及營養攝取,幾乎天天喝一杯以上的牛奶、鮮奶茶或拿鐵,或間而享受冰淇淋、蛋糕,而造成頻繁需上洗手間、漲氣及肚疼的困擾。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骨質密度在年過30歲後,會隨著時間一點一滴流失,鈣質不僅攸關骨質密度,也對於神經、內分泌、免疫、消化、循環等各種生理機能扮演重要角色。國民健康署建議成人每日鈣質攝取量為1000mg,但調查顯示成年人鈣攝取不足率達8成以上。面對沒有明顯症狀的骨質疏鬆症,應補充鈣質養出好骨力及早預防骨質流失。營養師表示,常遇到有乳糖不耐症的民眾,苦惱不能喝牛奶要怎麼補鈣,其實芝麻、優格、小魚乾等食物也能提供鈣質,協助保有好骨本。 起士、黑芝麻、小魚干、海帶是很好的鈣質攝取來源台南市立醫院營養師鄭婉苓指出,高鈣食物中以乳製品最易取得,一杯牛奶(240c.c.)就有240毫克的鈣質,每天早晚一杯牛奶,就能滿足一天將近50%的鈣需求。而有乳糖不耐症的民眾,可選擇優酪乳、優格或起士取代,除了乳製品之外,黑芝麻、小魚干、海帶等天然食物,也都是很好的鈣質攝取來源。黑芝麻8公克約2茶匙,含有116毫克的鈣質,小魚干10公克約免洗湯匙兩匙,就含有221毫克鈣質。並搭配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如甜椒、青花菜、芭樂、奇異果,可促進鈣質的吸收。 此外,維生素D除促進鈣質吸收也能協調鈣磷平衡,維護骨骼功能。曬太陽是最簡單獲取維生素D的方式,每天日曬15分鐘,有助於體內維生素D濃度的維持。鄭婉苓建議適度日曬再加上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如:乾香菇、秋刀魚、蛋黃等都是獲取維生素D的好方法。負重運動增加肌力及骨密 拿鐵雖加牛奶但鈣質吸收有限鄭婉苓提醒,攝取優質蛋白質能幫助建構肌肉,雞蛋、豆腐、肉類都不可缺少,並且搭配負重運動,如跳繩、慢跑,增加肌力強度與骨質密度,可預防肌少症減少跌倒及骨折的風險。提醒拿鐵咖啡雖加了牛奶,但牛奶中的鈣質會與咖啡所含的草酸結合,進而排出體外,降低鈣質吸收,建議可先喝黑咖啡,至少間隔半小時後,再喝牛奶,才能真正補到鈣,但要避免攝取過量的咖啡因,才能保有好骨本,擁有好骨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衛福部的國民營養調查,鈣質為國人最缺乏的營養素之一。攝取鈣質最好的來源之一為牛奶,但有些人不喜歡乳製品的味道,還有一群人是只要喝到牛奶就有拉肚子、脹氣等情況,感覺像是乳糖不耐,但真的是這樣嗎?如果喝了會不舒服但還是想喝牛奶,達到均衡營養目標的話又該怎麼辦?喝牛奶不舒服的3個原因1.酪蛋白敏感牛奶中有30%的酪蛋白,酪蛋白分成多種不同形式,像是A1、A2等,有研究發現許多人對於牛奶產生不適應,是由於牛奶中酪蛋白的A1-beta形式,進入到腸胃道中,會引起發炎因子增加與免疫反應。使得腸胃出現類似乳糖不耐症狀,另外也有研究發現A1-beta形式的酪蛋白還有可能引起乳糖吸收不良,加劇乳糖不耐的症狀。2.乳清蛋白敏感聽過喝完乳清蛋白補充品會拉肚子嗎?有可能是腸胃對於乳清蛋白敏感,例如α或β-乳球蛋白,產生腹瀉、不舒服的症狀。3.乳糖不耐亞洲有些人屬於乳糖不耐,乳糖不耐顧名思義是身體無法消化乳糖,依照程度的嚴重性又可分為乳糖敏感(lactose sensitivity)和乳糖不耐症(lactose intolerance),多數人是屬於乳糖敏感,飲用牛奶後產生不舒服的症狀。「我喝牛奶會不舒服」相信這句話每個人都曾經聽過,有調查發現將近1/4的台灣人喝牛奶會有不舒服的症狀,像是脹氣、想放屁、肚子痛或是拉肚子。而這些症狀總令人馬上聯想到乳糖不耐症。但看完上面的三大原因,可得知喝牛奶不舒服,不一定都是乳糖不耐症,喝牛奶不舒服的人口始終高居不下,除了沒有對症下藥外,還有就是對於乳糖不耐的錯誤迷思。乳糖耐受性無法訓練有聽過乳糖酶可以被訓練嗎?這其實是錯誤的。乳糖不耐原因包含天生缺乏或乳糖酶活性自然衰退,乳糖酶的活性在出生後34周達到高峰,之後就會自然下降,使得我們喝牛奶後出現乳糖不耐的症狀。有些人因此想訓練自己對於乳糖的耐受性,透過漸進式的增加牛奶飲用量來讓乳糖酶增加,但是乳糖酶的活性其實無法被訓練,取而代之的是能幫助消化乳糖的腸道菌相增加了。因此讓人誤以為乳糖酶增加,但是腸道菌相可消化的乳糖也有上限,僅能達到12g的乳糖,約為1杯240ml牛奶的量。乳糖不耐的人常出現在你我身旁,但只有極少數人真的被診斷為乳糖不耐症,近期就有研究發現,許多自稱有乳糖不耐症的人,其實都沒有乳糖不耐症,而是對於牛奶中的蛋白質敏感,因此想要重溫牛奶的營養,就來試試看以下幾種方法。快樂喝牛奶的3個秘方1.對抗蛋白質敏感:選擇以A2 酪蛋白為主的牛奶一般的牛隻會產生A1與A2形式的酪蛋白,目前國外已經透過技術與篩選,培育產生以A2 酪蛋白為主的牛隻,取代會讓腸胃敏感的A1-beta酪蛋白,有出國的人不妨注意一下,說不定飲用後就能改善喝牛奶的不適感。2.對抗乳清蛋白敏感:將牛奶加熱溫度可以使乳清蛋白變性,當結構改變,也就不會引起腸胃不適,這也是許多人飲用熱牛奶時較不會不舒服的原因。3.對抗乳糖不耐:選擇優酪乳或訓練腸道菌相消化乳糖優酪乳的乳糖含量較牛奶少,因此飲用後較能避免不舒服的症狀。另外前面提到腸道菌相可以幫助消化乳糖,所以選擇適量的牛奶,並搭配優酪乳,也能補足一天奶類的需要量。衛福部建議,成人每天早晚飲用一杯240ml的牛奶,才能達到營養均衡的目標,喝牛奶會不舒服的人不妨試試以上的方法,獲得滿滿的營養!(文章授權提供/好食課)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好幾份已發表的醫學研究都指出,乳糖不耐症患者吃了發酵或未經加工、所含益生菌與酵素較多的乳製品,能減輕症狀。而克菲爾酸奶特別有療效。《美國膳食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Dietetic Association)有篇論文證實,患上乳糖吸收不良的成年人喝了克菲爾酸奶,能促進對乳糖的消化及耐性。94%的病患口服花粉後 擺脫過敏症狀很多人在戶外待的時間不夠,僅只斷斷續續接觸花粉,這才罹患季節性過敏。而工蜂來往蜂巢時沾上的花粉,還能有效應付此症之外一系列呼吸道疾患。丹佛一家診所獨立執行的案例研究也提到,94%的病患在口服花粉之後,全然去除了過敏症狀。蜂蜜與花粉裡的微生物在腸道定居,發揮漸進的天然免疫作用,幫忙免疫系統適應地方環境。蜂蜜還是益生菌的絕佳來源,而益生菌會滋養並教育腸道細菌。整年服食蜂蜜的話,等過敏季來到,你早就對花粉有所接觸,於健康有益,而免疫系統也較不容易對空氣中多出的花粉過度反應。養寵物能降低過敏機率《臨床與實驗過敏》期刊(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Allergy)一份研究顯示,豢養貓狗等寵物也許能增進孩童的免疫系統並減少過敏。實驗人員研究了566位家有寵物的兒童,在他們滿18歲的時候抽血檢測。結果,養貓的孩子罹患過敏的機率下降48%,養狗的孩子則下降50%。該怎麼解釋呢?動物在泥土裡玩耍,而後把多樣微生物帶進屋。兒童不是吸入微生物,就是在碰觸「毛孩子」時讓微生物經皮膚進到體內。這等微量接觸規模不大,但經年累月之後越積越多,有助於讓益菌入住腸道、強化免疫機能。而這正是為什麼我不在意幫奧克里清清髒兮兮的腳掌。肌膚與地表接觸 平衡皮質醇《環境與公共衛生期刊》(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and Public Health)研究發現,地球的負電荷能實際使我們「接地」,作用近似於電塔接地線。人體肌膚與地表的聯繫,能促進我們體內生物電環境穩定,進而管控身體系統的正常運作。研究人員相信,這種電荷交換可能是設定生理時鐘、調節晝夜間律、平衡皮質醇濃度的重大因素。《歐洲生物學及生物電磁學期刊》(Journal of European Biology and Bioelectromagnetics)有篇2006年研究揭示,受測者接地之後,皮質醇濃度回復正常水平及起伏規律,早晨濃度上升,傍晚濃度下降。吃土能維持健康與免疫反應還有好幾份相關研究也讓人看好「接地」的效果:改善睡眠狀態、提升活力、減少發炎、減輕疼痛。單單每天踢開鞋子,在地上走個幾分鐘,就能幫忙你吸收電流與維生物這等對身體有益的組合。(我喜歡稱之為「維他命G」。)沒錯,還得實際吃土。如前所述,土基維生物能支撐腸道健康與免疫反應。但,確切原因何在?在植物界,土基維生物有利於植物生長。少了土基微生物保護,原本健康的植物會營養不良,較容易得病,或受真菌、酵母菌、黴菌、念珠菌屬感染。正如植物在富含活躍微生物的土壤中生長得最好,你也需要這些微生物才能過得強健長壽。(本文摘自/土療,讓你更健康:治好百症根源腸漏症,就能治好皮膚炎、過敏、糖尿病、甚至憂鬱症/三采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