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

鼻血流1周 2顆鼻咽癌未爆彈害的

鼻血流1周 2顆鼻咽癌未爆彈害的#鼻咽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韓星金宇彬日前傳出確診罹患鼻咽癌,令廣大粉絲心急如焚。一名30多歲的工程師不喝酒、不吃檳榔,雖然年輕時偶爾會流鼻血,通常只要壓住鼻子20分鐘就能止血,沒想到此次流鼻血症狀持續1週,到院檢查發現鼻咽右側有2顆腫瘤,確認為鼻咽癌,核磁共振造影檢查也顯示咽後淋巴結轉移。一般的好發年齡為40~50歲 症狀分為4類彰化基督教醫院耳鼻喉暨頭頸部醫師洪雲聰表示,鼻咽癌一般好發年齡是40~50歲,但他曾收治過最年輕的病患為18歲男性,症狀為鼻涕中帶血絲和慢性鼻塞,經過鼻咽切片檢查後確診為早期鼻咽癌。所幸經過放射線治療得以控制,目前持續門診追蹤中。洪雲聰醫師指出,鼻咽癌症狀主要分為4類,包含:1) 鼻部症狀,像是鼻涕帶血絲,慢性鼻塞。2) 耳部症狀,如聽力障礙、耳鳴等。3) 頸部症狀,頸部淋巴結腫大。4) 神經受侵犯所引發的頭痛、複視等。鼻咽癌確診方式為:核磁共振、鼻咽切片、抽血(EB病毒抗體)等,一般治療方式以放射治療為主,如有需要則輔以化學治療,較少直接以手術治療;放療結束後需要進行復健以訓練吞嚥功能,但原則上外觀不會有太大改變。小朋友常吃鹹魚,醃硝製品罹癌率高醫學研究顯示,台灣、廣東人罹病率高於其他地區民眾。值得注意的是,小於10歲的小朋友如果常吃鹹魚,醃硝製品,長大後較易罹患鼻咽癌。鼻咽癌的成因可能與基因,人種,病毒與飲食有關。由於鼻咽部附近的神經血管分布密集,手術有一定的風險且容易切不乾淨。一般而言,放射治療雖然有口乾舌燥、吞嚥困難等副作用,但是治療成效不錯,早期發現的治癒率甚至高達9成,遠比口腔癌與大腸癌治癒率好,而且有健保給付。家族有鼻咽癌病史 每半年應接受檢查一等親有鼻咽癌病史的人,比正常人多4~10倍罹癌機率。洪雲聰醫師提醒,民眾家中若有鼻咽癌病史者,應於每半年接受鼻咽內視鏡檢查。民眾如有出現上述鼻咽癌初期症狀,應盡早至耳鼻喉科就診,以利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嘴破長白斑 竟是癌前病變!

嘴破長白斑 竟是癌前病變!#鼻咽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口腔黏膜變薄,容易咬破嘴巴,當潰瘍好不了又出現白斑、紅斑,甚至交錯出現白、紅斑,要小心恐為口腔癌癌前病變!根據國民健康署在101年資料顯示,男性國人口腔癌發生率居男性癌症發生率第4名。醫師提醒,當口腔內或舌頭出現難癒合的潰瘍,或頸部淋巴結出現腫脹等,都可能是罹患口腔癌的徵兆,民眾應提高警覺。針灸和中藥能夠減輕術後副作用現象 新營醫院中醫科醫師陳建閔表示,雖然中醫治癌療效尚不明確,不過國外已有研究證實,針灸和中藥能夠減輕癌症術後副作用包括噁心、嘔吐、掉髮、白血球降低等情形,善用現代醫學技術配合中醫調理體質,能有效減輕藥物的毒性、副作用。放、化療會使唾液分泌不足 陳建閔醫師說明,西醫療程目的在殺死癌細胞,而中醫治療可將癌症病人氣虛的問題「扶正」。在病人接受化療、放療等過程中,以各種中醫療法降低副作用、恢復抵抗力及改善食慾不振等問題。一般在放療初期患者多有火熱亢盛,毒瘀互結之象,可加入如紫草等解毒化瘀的中藥,放療後期多有氣陰兩虛,虛火灼熱,甚陰陽兩虛之象。放、化療亦會使口腔唾液腺分泌不足,口乾及產生口腔潰瘍時,可使用補陰滋潤的中藥甘露飲。臨床研究發現,甘露飲對鼻咽癌放療後所引起副作用均可獲得改善。陳建閔醫師表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針灸對於緩解癌症噁心嘔吐也有幫助。一周2至3次的體針可調整患者整體的氣血陰陽平衡以緩解副作用帶來的不適。亦可嘗試耳針刺激耳朵穴道如耳神門、胃點等,持續穴位的刺激效果。

切勿輕忽頸部腫塊 當心恐是鼻咽癌

切勿輕忽頸部腫塊 當心恐是鼻咽癌#鼻咽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 一名62歲楊姓男患者,兩年前突然發現左側脖子有腫大狀況,到醫院就診,經蔡青劭主任觸診後,發現患者左頸有兩顆腫塊,檢查確定罹患鼻咽癌第三期。開始以放射與化學治療;沒想到1年後回診,發現左鼻咽內的腫瘤又復發,決定採取手達文西術方式切除,以避免使用傳統手術所造成顏面很大傷口的發生。童綜合醫院耳鼻喉科蔡青劭醫師表示,頭頸部腫瘤及相關疾病對病人的生活品質有相當大的衝擊,尤其對於顏面外觀、吞嚥、說話、及正常進食能力方面的影響很大;另外頭頸部位佈滿許多重要的神經和血管,所以治療選擇更需要小心。 鼻咽癌早期難查覺   單側症狀是警訊而腫瘤局部復發的治療有傳統的手術切除,但要當心造成顏面大傷口,及臉部留下長疤,之後患者也可能出現吞嚥困難的後遺症。而使用機械手臂來進行手術,臉部不會有外傷切口,較不影響外觀;且在切除腫瘤的同時,還可以將頭頸部的重要血管和神經做保留,將傷害程度降低。蔡青劭醫師也呼籲,鼻咽癌早期症狀或病徵並不明顯,常被誤為是感冒、火氣大,因而延誤治療;所以要注意早期出現的癥兆,特點就是症狀多發生於單側,如單側鼻塞、單側口眼歪斜、單側頸部腫塊等。還有家族遺傳史、不良嗜好或喜吃醃製食物的民眾,更要特別注意身體出現的異常變化情形。

【免費講座】鼻咽癌/咽喉癌的化學治療

【免費講座】鼻咽癌/咽喉癌的化學治療#鼻咽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利用口服或注射藥物來摧毀或抑制癌細胞的治療方式,稱為化學治療,一般大眾對它的認知無非是治療過程痛苦、副作用多,掉髮、嘔吐等,要真正面對化療的病患更是深受其所苦。為關懷鼻咽癌與咽喉癌病友,讓其及家屬對疾病更為認識,並學習與疾病共處以達疾病適應之目的,林口長庚特邀請血液腫瘤科謝佳訓醫師主講「鼻咽癌/咽喉癌的化學治療」,並安排桃園長庚體適能中心張復華運動復健訓練師帶領進行體適能伸展運動,歡迎病友及家屬踴躍參加。名稱:鼻咽癌/咽喉癌的化學治療時間:5月 16 日(六)下午1:00~4:10地點:林口長庚醫院醫學大樓1樓第二會議廳洽詢:林口長庚社會服務課 彭曉筠小姐(03)3281200轉5177

少年不菸不酒感冒半年 竟罹鼻咽癌

少年不菸不酒感冒半年 竟罹鼻咽癌#鼻咽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民眾若有長期感冒症狀,且脖子出現腫塊,吃藥也不曾好過,就要擔心恐怕是癌症作祟!台中就有一名年僅十八歲的白姓少年,半年前開始出現耳鳴、鼻塞等症狀,且脖子處還出現腫塊,至附近診所看診卻都查不出原因,直到近日症狀日漸嚴重,出現耳朵疼痛且聽力衰退的症狀,才到大醫院看診,未料一經檢查後,竟是第三期鼻咽癌,無家族病史且無不良習慣的少年,卻不幸罹癌,讓醫師也頗感驚訝!少年不菸不酒卻罹癌 病因難找童綜合醫院血液腫瘤科俞瑞庭醫師表示,白姓病患本身沒有抽菸、喝酒等不良嗜好,且家族無相關遺傳病史,有可能因為EBV病毒感染,或病患晚上打工的工廠通風不良,導致工作一年多吸入過多刺激物(如粉塵)導致。又患者因為年紀很輕,所以當鼻塞、耳痛等症狀持續時,自恃年輕警覺性降低,才會拖延半年才到大醫院看診檢查。呼籲民眾只要感冒超過2週以上都無法改善,或脖子出現腫塊且沒有變小或消失時,都須儘速到醫院看診。經治療後少年目前認真準備大學考試放射腫瘤科葉啟源醫師指出,白姓患者因未儘早到醫院檢查,發現時鼻咽已有3公分左右的惡性腫瘤,並癌細胞擴散到淋巴腺,初步需接受同步化放療,其中放射線治療約需35次,隨後再接受輔助性化療;現在多次接受同步性化放治療,病情已獲得改善控制,目前正準備大學指考。葉啟源表示,鼻咽癌平均罹患年齡為40~50歲,早期症狀或病徵並不明顯,因此常被誤認為感冒或火氣大;呼籲民眾當出現持續鼻塞、耳鳴、聽力減退、複視、流鼻血或頸部出現腫塊時,要多加留意,並且有家族史、抽菸者等高危險族群更要特別注意。由於鼻咽癌細胞對放射線治療特別敏感,只要遵循醫囑按部就班接受治療,痊癒機率是很高的。

醫訊/鼻咽癌新診斷病友會

醫訊/鼻咽癌新診斷病友會#鼻咽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鼻咽癌,在台灣是一種常見的癌症,且男生比女生更容易患,不僅如此,鼻咽癌病友在化放療之後,常有耳朵重聽、流血等較無法預期的情況,這在臨床上較無法得到有效改善,只能減緩。為此,亞東醫院特邀耳鼻喉頭頸外科廖立人醫師、孫文蕙營養師、彭姝嬑個管師主講鼻咽癌,希望藉此能讓大家更了解鼻咽癌,已可提升生活品質,歡迎大家踴躍參加。名稱:鼻咽癌新診斷病友會時間:4月9日(三)10:00~12:00地點:亞東醫院9樓第4會議室洽詢:(02)7728-2176

耳朵悶塞、頸部腫塊 檢查竟是鼻咽癌

耳朵悶塞、頸部腫塊 檢查竟是鼻咽癌#鼻咽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45歲李先生,四月起左耳有悶塞感,某醫院診斷為中耳腔積水,但悶塞感始終揮之不去且於左側頸部發覺有多個腫塊,遂至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耳鼻喉科門診就診,經鼻咽內視鏡顯示左側鼻咽有腫塊,切後證實為鼻咽癌,目前李先生正在接受放射線治療及化學治療。耳鼻喉科張煜謙主任表示,鼻咽位於鼻腔的最後方,一般的檢查並不容易發現鼻咽癌,鼻咽癌的病人中5成會有頸部淋巴腺腫情形、單側耳朵悶塞感持續2週以上、中耳積液、鼻塞、鼻涕中帶有血絲或有複視等病症,平均發生年齡為40~50歲間,男性比率較多。早期診斷存活率高張煜謙主任表示,若要確診是否為鼻咽癌仍須透過病理切片才可證實,多數病人擔心切片會造成癌細胞擴散,其實可以放心,病理切片通常出血量不多,經過局部麻醉後亦通常不會感覺疼痛,更不會有讓癌細胞擴散的情形,反而可以幫助醫師做出更正確的診斷,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五年的存活率達85%以上。醫師叮嚀,一般做吞嚥動作可以稍微緩解悶塞感,但若是持續超過兩週皆未獲改善,則即需提高警覺儘快就醫。

單側耳悶、流鼻血 當心是鼻咽癌

單側耳悶、流鼻血 當心是鼻咽癌#鼻咽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常常流鼻血、耳部有悶塞感的人該注意,小心是鼻咽癌!鼻咽位於鼻腔後方與口咽上方交界處,需要由耳鼻喉科醫師經由鼻後鏡或是鼻咽纖維內視鏡來檢查。且鼻咽癌的早期症狀不明顯,因此早期診斷也不容易,但若出現頸部不明原因腫塊或痰液、鼻涕帶有血絲及有家族史的人則該多留意。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日前收治一位67歲女性,無病史但因左側耳朵悶塞感兩週就診,發現有左側中耳積水,經鼻咽反射鏡檢查發現左側鼻咽黏膜增厚,進行鼻咽切片,證實為鼻咽癌,已採放射線治療。頸部不明腫塊、耳鳴為警訊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林麗慧表示,鼻咽癌男性發生率為女性2-3倍,原因包括:遺傳性、環境因素、EB病毒感染或常食用醃漬魚或肉類。而耳咽管一端開口於鼻咽側方,具有平衡中耳腔壓力的機能,當鼻咽腫瘤影響到耳咽管時,會表現耳朵悶塞感、耳鳴、耳膜內陷、中耳積液,與聽力減退等症狀。頸部不明原因腫塊為鼻咽癌常見症狀。因為癌細胞經由淋巴系統轉移到頸部淋巴結,但是正常人的頸部即存在淋巴結,所以需要藉由病史與耳鼻喉詳細檢查來做正確診斷。另外,若起床後第一口痰有血絲,且持續鼻涕或痰液帶有血絲也是症狀之一。鼻咽癌非絕症 及早發現是關鍵林麗慧醫師說,鼻咽癌早期治癒率高達8成,晚期也有3成。鼻咽癌第一期治療為單獨使用放射治療,第二期以上會考慮使用同步化學放射治療方式,治療後的五年存活率約有六成,因此若不幸罹患鼻咽癌,建議立即著手正規治療,並且在治療後要定期回診追蹤。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