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

耳朵悶塞、頸部腫塊 檢查竟是鼻咽癌

耳朵悶塞、頸部腫塊 檢查竟是鼻咽癌#鼻咽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45歲李先生,四月起左耳有悶塞感,某醫院診斷為中耳腔積水,但悶塞感始終揮之不去且於左側頸部發覺有多個腫塊,遂至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耳鼻喉科門診就診,經鼻咽內視鏡顯示左側鼻咽有腫塊,切後證實為鼻咽癌,目前李先生正在接受放射線治療及化學治療。耳鼻喉科張煜謙主任表示,鼻咽位於鼻腔的最後方,一般的檢查並不容易發現鼻咽癌,鼻咽癌的病人中5成會有頸部淋巴腺腫情形、單側耳朵悶塞感持續2週以上、中耳積液、鼻塞、鼻涕中帶有血絲或有複視等病症,平均發生年齡為40~50歲間,男性比率較多。早期診斷存活率高張煜謙主任表示,若要確診是否為鼻咽癌仍須透過病理切片才可證實,多數病人擔心切片會造成癌細胞擴散,其實可以放心,病理切片通常出血量不多,經過局部麻醉後亦通常不會感覺疼痛,更不會有讓癌細胞擴散的情形,反而可以幫助醫師做出更正確的診斷,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五年的存活率達85%以上。醫師叮嚀,一般做吞嚥動作可以稍微緩解悶塞感,但若是持續超過兩週皆未獲改善,則即需提高警覺儘快就醫。

單側耳悶、流鼻血 當心是鼻咽癌

單側耳悶、流鼻血 當心是鼻咽癌#鼻咽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常常流鼻血、耳部有悶塞感的人該注意,小心是鼻咽癌!鼻咽位於鼻腔後方與口咽上方交界處,需要由耳鼻喉科醫師經由鼻後鏡或是鼻咽纖維內視鏡來檢查。且鼻咽癌的早期症狀不明顯,因此早期診斷也不容易,但若出現頸部不明原因腫塊或痰液、鼻涕帶有血絲及有家族史的人則該多留意。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日前收治一位67歲女性,無病史但因左側耳朵悶塞感兩週就診,發現有左側中耳積水,經鼻咽反射鏡檢查發現左側鼻咽黏膜增厚,進行鼻咽切片,證實為鼻咽癌,已採放射線治療。頸部不明腫塊、耳鳴為警訊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林麗慧表示,鼻咽癌男性發生率為女性2-3倍,原因包括:遺傳性、環境因素、EB病毒感染或常食用醃漬魚或肉類。而耳咽管一端開口於鼻咽側方,具有平衡中耳腔壓力的機能,當鼻咽腫瘤影響到耳咽管時,會表現耳朵悶塞感、耳鳴、耳膜內陷、中耳積液,與聽力減退等症狀。頸部不明原因腫塊為鼻咽癌常見症狀。因為癌細胞經由淋巴系統轉移到頸部淋巴結,但是正常人的頸部即存在淋巴結,所以需要藉由病史與耳鼻喉詳細檢查來做正確診斷。另外,若起床後第一口痰有血絲,且持續鼻涕或痰液帶有血絲也是症狀之一。鼻咽癌非絕症 及早發現是關鍵林麗慧醫師說,鼻咽癌早期治癒率高達8成,晚期也有3成。鼻咽癌第一期治療為單獨使用放射治療,第二期以上會考慮使用同步化學放射治療方式,治療後的五年存活率約有六成,因此若不幸罹患鼻咽癌,建議立即著手正規治療,並且在治療後要定期回診追蹤。

常見惡性腫瘤之一 鼻咽癌治療效果提升

常見惡性腫瘤之一 鼻咽癌治療效果提升#鼻咽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鼻咽癌是華人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在台灣鼻咽癌發生率的排名於男性為第12位、女性為第18位;死亡率的排名在男性為第11位、女性為第16位。奇美醫學中心放射腫瘤部主任醫師林立青指出,目前針對鼻咽癌的治療方式,以放射線治療為主流,並輔以化學治療來增強療效,無論是在平均存活率、或是局部控制率,都可達到令人滿意的療效,讓治癒鼻咽癌不再只是遙遠的想像。然而,林立青指出,約有10%左右的病人可能罹患復發型鼻咽癌,即使只是小範圍的局部復發,由於先前已接受過放射線治療,再次治療的放射線劑量將會嚴重受限,副作用的機率將遠大於第一次治療,因此「再放射治療」成為放射腫瘤科醫師們的一大挑戰。林立青表示,有鑑於此,美國FDA及衛生署核准放射手術設備「電腦刀」,用以治療局部復發型鼻咽癌,可大幅提高「再放射治療」的成功率。

眼睛不適致鬥雞眼 16歲女竟罹鼻咽癌

眼睛不適致鬥雞眼 16歲女竟罹鼻咽癌#鼻咽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一名16歲的蔡姓少女,長期頭痛,又出現流鼻血,以為是火氣大,症狀持續一年多,看了許多診所與醫院,都找不出原因,後來視力也出現問題,從上課看黑板模糊,眼睛外觀變得像鬥雞眼,到整個人的行動不便須坐輪椅出入。經由耳鼻喉科看診,並做了頭頸部斷層掃描後,確定罹患鼻咽癌第四期,便轉至放射腫瘤科進行治療。童綜合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葉啟源表示,蔡姓病患後來出現複視、眼睛不適情形,是因為鼻咽癌腫瘤壓迫導致視神經麻痺;經持續的放射治療與化學治療,六年多來不僅癌細胞無復發,且視力、鬥雞眼情況也有改善;這名16歲的病患,雖然無鼻咽癌家族史,且也沒有不良嗜好,研判因與家裡從事醃製食品,長期接觸化學藥物有關,因而導致癌細胞的生成。鼻咽癌好發年齡在40-50歲,年紀輕就罹患鼻咽癌的個案較少,通常與家族史、生活、飲食等習慣有關。葉啟源呼籲,鼻咽癌通常是出現在有家族史的病人,但生活習慣(抽菸)、飲食習慣(常吃醃製品)、EB病毒感染,都可能罹癌;因此當鼻子、頸部出現不明原因的腫塊,或長期頭痛、不正常流鼻血、感冒症狀超過2周都沒有改善者,就應到醫院做檢查,確認病因。葉啟源提醒民眾,鼻咽癌治癒率高達90%以上,除了使用影像導航放射治療、強度調控放射治療外,目前還使用銳速刀進行治療,不僅治療時間不到2分鐘,還可以有效的降低正常組織的劑量,減少以往治療可能產生的後遺症,脖子也不會僵硬,讓病患能盡快回歸正常的生活作息中。(圖片來源:童綜合醫院提供)

醫訊/鼻咽癌與咽喉癌講座及座談會

醫訊/鼻咽癌與咽喉癌講座及座談會#鼻咽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許多人會吸菸,因為煙草非常容易上癮而難戒,長久吸下來,導致鼻咽癌與咽喉癌。在治療過程中,經常為了切除癌細胞感染區塊,使得頭頸部的部分被割除,因此患者除了要接受身體的嚴重痛苦折磨與惡臭(組織液等),還不得不面對心理創傷與自卑等,對於家屬與照護者而言,在治療與陪伴過程中,真的很辛苦。為增進民眾對鼻咽癌、咽喉癌的認識,並協助病患與家屬瞭解頭頸部癌症的治療與照護之疑問、促進彼此間的經驗交流,林口長庚醫院放射腫瘤科、彼愛關懷聯誼會、社服課特舉辦「鼻咽癌與咽喉癌病友座談會」。邀請放射腫瘤科張東杰醫師主講「放射治療新趨勢」,會員田先生主講「身體動一動之健康氣功」,郭珮璟復健師主講「頸部復健之嗓音保健」,並安排病友交流時間,誠摯邀請民眾及家屬或對此主題有興趣之民眾報名參加。名額有限,報名請早。名稱:鼻咽癌與咽喉癌病友座談會時間:101年10月13日(六)下午13:00~16:10地點:林口長庚醫院醫學大樓1樓第二會議廳(郵局對面,桃園縣龜山鄉)洽詢:03-3281200轉5131社服課紅文茹社工師

耳鳴、鼻塞數月不癒 不料竟檢出鼻咽癌第三期

耳鳴、鼻塞數月不癒 不料竟檢出鼻咽癌第三期#鼻咽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郭先生平日喜愛抽煙,菸齡25年,生活作息不正常,去年7月出現耳鳴、鼻塞、頭暈等症狀偶而痰中會帶些許血絲,郭先生也說耳朵一直出現水聲,起初認為只是感冒、小病症而已,覺得沒什麼大不了,不料幾個月後檢查竟是鼻咽癌第三期。郭先生在去年7月出現耳鳴、鼻塞、頭暈,偶而痰中會帶些許血絲等症狀,至家中附近診所求診,醫師診斷為「中耳炎」,吃了1個月的藥,未見好轉。又到另一家診所,診所醫師表示頸部疑似有腫塊,建議郭先生至大醫院檢查較為妥當,而當郭先生至林新醫院,經耳鼻喉科醫師陳長朋以內視鏡檢查後,發現有一3.6 × 2.8 × 2.6cm的腫瘤,切片後確診為惡性,已是鼻咽癌第三期。經過林新醫院癌症腫瘤會議討論,決定安排郭先生住院採放射線治療合併化學治療(CCRT);放射腫瘤科主任詹建勝規劃了7週35次的放射線治療及陳長朋醫師設計第一週、第五週共2次的化學治療後,正子攝影檢查(PET)顯示腫瘤已消失,耳鳴及頭暈等症狀皆改善,郭先生也如期順利出院。陳長朋醫師表示,鼻咽癌初期因症狀與一般感冒相似,容易被忽略、也不易被診斷出,所以自身提高警覺很重要,當出現頸部不明腫塊、單側耳鳴或聽力損失、痰或鼻涕帶血絲、等現象,應至醫院耳鼻喉科檢查。陳長朋醫師特別提醒大眾:鼻咽癌好發於東方人,臨床上常見不菸不酒不吃檳榔的年輕人或女性罹患鼻咽癌,故自認健康的民眾切勿忽略上述所提鼻咽癌警訊。詹建勝主任表示:鼻咽癌對放射線特別敏感,因此放射線治療一直是治療鼻咽癌的主力,而林新醫院更有新型放射治療儀器-「萬能刀」,能讓整個治療更為準確及快速。放射線治療雖然可以有效控制局部的腫瘤細胞,但鼻咽癌十分容易蔓延,通常會合併化學治療,以增加鼻咽癌的治癒率。

治療鼻咽癌的科學「算命」法

治療鼻咽癌的科學「算命」法#鼻咽癌

所謂「科學算命法」對鼻咽癌來說就是以科學方式分析統計,歸納出那些因素會影響到將來的預後。最近十來年許多醫學專家的努力,我們已經知道會影響預後的因素有:1. 期別高低,所以早期診治仍然是最重要的;2. 合併化學治療法,化療已經不再是消極配角而是提高治癒率的主角之一;3. 血清中EB病毒的效價,治療前後檢測血液中病毒量現在醫院已經普遍可以檢驗;4. 治療前正子照影腫瘤的SUV值高低等等重要的因素。中山附設醫院放射腫瘤科劉文山博士與李永康博士共同研究過去治療的75位鼻咽癌病患資料,五年的局部未復發存活率在第一與二期為97.6%,第三與四期為90.8%。分析許多可能會影響到預後的因素後,結果發現治療前正子照影腫瘤的SUV值高低具最高的統計學上的差異!例如腫瘤的SUV值高於5.0或低於5.0,其五年的局部未復發存活率分別為94.1%與80.5% (p值=0.001);在五年存活率則分別為97.9%與90.9% (p值=0.065)。以多變項分析,治療前正子照影腫瘤的SUV值高低在五年的局部未復發存活率與疾病未復發存活率仍是呈現有意義的差距。這些研究結果已經在今年二月份,刊登在美國放射腫瘤學會SCI最高分的醫學專業期刊(Int. J. Radiation Oncology Biol. Phys. Vol. 82, No. 2, pp. 561–566, 2012)。「算命」具有悠久的歷史,但似乎多多少少會與江湖術士、不科學、甚至是迷信等名詞劃上等號!對於不幸診斷為鼻咽癌患者來說,若是在治療前或治療後就能有效預估未來的狀況,相信對醫師與患者都是好事。因為對於醫師來說,若能預判傳統治療法對於某些患者的療效可能不夠理想時,治療團隊可以事先或事後加強治療的強度;而非等到日後復發才處理。對於病患來說,若能預先瞭解將來復發機率不高時,病患與家屬會更具信心的面對與計劃未來!類似這種在治療前後有效預估未來狀況的方法,我們可以稱為「科學算命法」!鼻咽癌在台灣的粗發生率約為每十萬人28人,此癌症的發生率排名分居男性與女性的第十名與第十八名,雖然比起其他癌症的發生率並不算最高,但台灣的盛行率大約是全世界平均發生率的25至40倍,所以此病是屬於我們的國病之一。因此鼻咽癌的研究不能仰賴其他國家,必須靠自己的力量才能保障國人的健康。放射治療長久以來就是鼻咽癌的主要治療方法;傳統教科書報告放射治療方法在第一第二期患者可以獲得80%以上的五年存活率,但是在第四期患者就大幅降為 40%左右。算命也許不科學,但是經過紮實醫學研究的“科學算命法”卻可以幫助醫師預估病況與適時調整治療方針!期盼不幸罹患鼻咽癌的朋友都能勇敢面對此疾病,早日治療早日脫離癌病的陰影好迎向光明的未來!   (資料來源: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鼻咽癌的科學算命法 預估治療狀況

鼻咽癌的科學算命法 預估治療狀況#鼻咽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鼻咽癌在台灣的粗發生率約為每十萬人28人,台灣的盛行率大約是全世界平均發生率的25至40倍,屬於我們的國病之一,放射治療長久以來就是鼻咽癌的主要治療方法;傳統教科書報告放射治療方法在第一第二期患者可以獲得80%以上的五年存活率,但是在第四期患者就大幅降為 40%左右。「算命」具有悠久的歷史,但似乎多多少少會與江湖術士、不科學、甚至是迷信等名詞劃上等號!對於不幸診斷為鼻咽癌患者來說,若是在治療前或治療後就能有效預估未來的狀況,相信對醫師與患者都是好事。因為對於醫師來說,若能預判傳統治療法對於某些患者的療效可能不夠理想時,治療團隊可以事先或事後加強治療的強度;而非等到日後復發才處理。對於病患來說,若能預先瞭解將來復發機率不高時,病患與家屬會更具信心的面對與計劃未來!類似這種在治療前後有效預估未來狀況的方法,我們可以稱為科學算命法。所謂「科學算命法」對鼻咽癌來說就是以科學方式分析統計,歸納出那些因素會影響到將來的預後。最近十來年許多醫學專家的努力,我們已經知道會影響預後的因素有:期別高低,所以早期診治仍然是最重要的;合併化學治療法,化療已經不再是消極配角而是提高治癒率的主角之一;血清中EB病毒的效價,治療前後檢測血液中病毒量現在醫院已經普遍可以檢驗;治療前正子照影腫瘤的SUV值高低等等重要的因素。雖然算命也許不夠科學,但是經過紮實醫學研究的「科學算命法」卻可以幫助醫師預估病況與適時調整治療方針,期盼不幸罹患鼻咽癌的朋友都能勇敢面對此疾病,早日治療早日脫離癌病的陰影好迎向光明的未來。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