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

失智症是記憶缺失?民眾普遍常識不足

失智症是記憶缺失?民眾普遍常識不足#記憶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我寧願自己得到的是癌症,而非阿茲海默氏症。」電影《我想念我自己(Still Alice)》劇中,一句令人感傷的對白。而根據《健康遠見》針對台灣民眾的「失智症認知大調查」發現,高達6成9的民眾擔心自己有一天會得到失智症,6成3認為,高齡台灣的失智症狀況嚴重,亟需面對。但失智症認知測驗僅58.57分,顯示國人對失智症的相關認知不及格。世人對失智恐懼僅次於癌症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全世界現有4750萬人飽受失智之苦,每年更以770萬人的驚人速度增加。2014年6月美國失智症協會公布一項跨國研究,抽樣調查全球12個國家、約6000名民眾對失智症的看法,其中問及,你最害怕罹患的疾病是什麼?結果失智症高居第二位,僅次於癌症。英國、加拿大和日本,約有三成民眾害怕自己的伴侶會罹患失智症。高達6成9的民眾擔心自己有一天會得到失智症,根據《健康遠見》設計的5題失智症認知題,測驗民眾的認識程度。結果總分不及格,只拿到58.57分。若以一題20分來計算,滿分者有14%,及格者占6成3,不及格者3成7。民眾對失智症認識不足 加強宣導顯重要台灣失智症協會祕書長湯麗玉說,國人對失智症的認識,還稍嫌不足,需要加強宣導。例如就有一半民眾認為,失智是記憶力喪失,但其實失智不單純是記憶缺失,而是腦部功能嚴重退化,才導致注意力下降、沒有方向感,甚至會伴隨憂鬱、幻想等問題。面對失智症患者,常讓家屬慌了手腳,尤其精神壓力最教人吃不消,其次則是經濟壓力。民眾認為,政府應加強宣導失智症預防相關知識、鼓勵醫療院所設立失智症門診中心、推廣延緩失智症病情的復健醫療,以因應愈來愈多的失智患者。「照顧者要知道哪裡有社會資源,也要接受衛教,不能跟著患者一起驚慌,一定要先照顧好自己,」面對失智海嘯,這是台灣失智症協會和醫師群的共同叮嚀。

疲憊、記憶衰退非老化 當心是憂鬱症前兆

疲憊、記憶衰退非老化 當心是憂鬱症前兆#記憶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醫學進步發達,連過去認為是絕症的癌症,現今都可以有治癒的機會,也為人類帶來更長的壽命,更為為人生帶來不同的機會,越來越多高齡者透過學習、奉獻開展第二生命高峰,但身體機能的老化及其老化過程面臨的心理壓力,成為其能否有健康快樂的生活最大影響因素。全台31萬憂鬱老人 症狀易被當老化治療高齡化是世界各國現今面臨最重大的公共衛生議題,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葉雅馨主任表示,依據世界衛生組織2015年最新公佈資料,老年人口罹患憂鬱症的比例約佔7%,以台灣60歲以上442萬人口推估,罹患不同程度的老年憂鬱症約31萬人。老化會經歷生理上(包含疾病、失能與功能退化)、心理上(認知功能下降與自我認同的調適)和社會生活方面(退休、失去伴侶或親友)等改變,增加老年憂鬱症的可能性。加上老年人的憂鬱症特點以身體化來表現,包括疲憊、記性衰退、身體不適是三大警訊,但易被誤為內外科的疾病或是老化現象,錯失適當治療。及早預防 提高就診率為了提升台灣民眾對老年憂鬱症議題的關注,及建立提早預防的觀念,董氏基金會與信義公益基金會合作,共同推廣老年憂鬱防治,將進行社會性調查及積極推廣認識及辨識老年憂鬱症,提高就診率。老年憂鬱症的問題對患者本身、家庭及社會都是相當大的負擔,希望透過這些宣導及防治措施,幫助憂鬱長者及早被發現、及選擇適當的照護及救助資源,才能真正解決患者的問題與家屬的負擔。

科技成癮!6成上班族記憶提早衰退

科技成癮!6成上班族記憶提早衰退#記憶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你每天花多少時間在使用3C產品?根據一項針對25~45歲台灣全職上班族所做的數位生活習慣調查,發現全台上班族科技成癮嚴重,然而過度使用科技產品,除可能影響眼睛的健康外,也會導致記憶力加速衰退,淪為「癡呆一族」!工作表現、體重都受影響研究報告顯示,科技成癮與工作表現不佳、視力衰退、過胖、體重增加以及人際關係疏離等現象息息相關。此次公布的數位生活習慣調查顯示,台灣逾6成上班族每天花超過6小時在數位科技產品上,堪稱數位科技成癮。調查更指出,近6成上班族在最近一個月的日常生活中,有忘東忘西現象,如忘記帶鑰匙、錢包等;更有4成5在近一個月的工作職場中,發生忘記上司交辦的事項、開會時間、下屬請託事項等經驗;且每日使用數位科技產品逾6小時的上班族,忘東忘西的情況,較6小時以下者嚴重。每日花15分鐘運動 減緩記憶衰退另外,近7成5上班族認為自己的生活一成不變,卻又無法減少使用數位科技產品的時間。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學院老化權威斯默爾醫學博士(Dr. Gary Small)表示,數位科技改變了生活及人類大腦,尤其是大腦可塑性較高的年輕人,從小處於科技發達的環境,因此暴露在數位科技產品之下的機會也更多,可能會造成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提早衰退。他建議,針對日常生活習慣,應先確保有足夠的「離線時間」,減少仰賴數位科技產品,並多進行面對面的人際互動,培養規律運動,每天抽出15分鐘,只是簡單的快走,不僅可以強化心臟健康,也能活化大腦、降低記憶力衰退的可能性。多吃蔬菜、深海魚 並攝取葉黃素此外,現代人因工作忙碌而三餐在外,容易吃下太多紅肉及油炸物等,不小心攝取過多影響腦部健康的Omega-6,斯默爾醫學博士建議,可以多食用富含抗氧化劑的蔬菜,以及深海魚、堅果、亞麻籽等含Omega-3的食物,來平衡Omega-3及Omega-6的攝取量。針對眼睛健康,則可以多攝取含葉黃素的深綠蔬果,如綠花椰菜、南瓜、奇異果等。若繁忙的生活型態無法攝取均衡營養,補充魚油、葉黃素、抗氧化劑等營養品,就是最方便且有效的方法之一。

改善長期記憶 多吃南瓜降低失智風險

改善長期記憶 多吃南瓜降低失智風險#記憶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夏末季節收割的南瓜經過幾個月的保存之後於晚秋熟成,從晚秋到初冬成為家家戶戶的桌上佳餚,是南瓜最好吃的時期。應選擇沉重且外形飽滿、蒂頭粗厚、切口枯萎成軟木塞狀的南瓜。購買切開的南瓜時,應選購果肉顏色較深,內膜很多且囊籽很大的。黃色果肉來自於β胡蘿蔔素的顏色,由此可知南瓜富含胡蘿蔔素,再加上具有高度抗氧化力的維他命C與E,可說是最強組合。南瓜可提高免疫力,促進血液循環,有效預防生活習慣病和老化。南瓜大致分成西洋南瓜與日本南瓜,西洋南瓜的β胡蘿蔔素含量是日本南瓜的六倍左右,營養相當豐富。最近有研究報告指出,南瓜內含的維生素B3具有改善長期記憶的效果。維生素B3會通過血腦障壁,阻礙血管收縮素轉化?(ACE)的作用,抑制阿茲海默型失智症發作,被認為與有效改善阿茲海默型失智症的血管收縮素轉化?抑制劑具有相同作用。血腦障壁是大腦血管壁的一種機制,避免血液中的物質輕易進入大腦。雖然這個機制可以避免大腦受到有害物質侵害,卻也讓有益大腦的營養成分無法通過,必須繞道才能進入大腦。不過,維生素B3可以直達大腦,發揮作用。加熱不會流失維生素B3,β胡蘿蔔素與維他命E屬於脂溶性營養素,將南瓜油炸或嫩煎有助於提高吸收率,做成焗烤、可樂餅或濃湯也很適合。此外,南瓜蒸過後吃起來更甜,可將蒸南瓜泡在醬油湯汁醃漬,或做成南瓜沙拉。(本文摘自/跟著醫學博士這樣吃,「記憶力」變好了!/采實文化出版)

研究:多喝柳橙汁 助提升記憶、學習力

研究:多喝柳橙汁 助提升記憶、學習力#記憶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新鮮、好喝的果汁,不僅可幫助人體補充少數的營養外,也是所有飲品中的最佳選擇!而日前在英國更有項最新研究發現,每天喝一杯500C.C.的柳橙汁,除了會攝取到豐富的維他命C,持續8週後,還能明顯提升學習力、記憶力等。百分之百柳橙汁 助提升認知功能根據《每日郵報》指出,該研究主要是由瑞丁大學,針對37名年齡介於60~81歲的受測者,進行為期八週的研究,結果發現每天喝500C.C.百分之百柳橙汁的那組,在認知測試上比非純柳橙汁的那組高出8%。此外,又加上此研究是採用喝一個月,停一個月的方式來測試,由此可見,並非要每天喝柳橙汁才能達到效果。類黃酮 可活化掌管學習、記憶的海馬迴研究人員丹尼爾博士表示,百分之百柳橙汁之所以可提升認知功能,這都與它含有天然抗氧化劑類黃酮有關,因為類黃酮能活化掌管學習、記憶的海馬迴,所以,建議民眾在飲食方面,可多吃富含類黃酮的水果和蔬菜,來促進大腦健康,而目前此研究刊登於《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

防失智有撇步 珠心算活化腦力、記憶力

防失智有撇步 珠心算活化腦力、記憶力#記憶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隨著人口老化,失智人口明顯增加,目前全世界平均不到7秒鐘就新增1名失智症患者,因此嘉義市衛生局為減緩老年人失智症發生,倡導健康新運動,開辦「免費樂齡珠心算趣味學習班」,鼓勵長者多多動手、動腦勤練珠心算,增加生活計數能力,活化腦力與記憶力,預防失智症發生。失智症照護已是全球關注問題衛生局表示,目前台灣65歲以上老年人失智症發生率約5%,失智症照護已成為家庭、社會及政府負擔,連今年諾貝爾醫學獎及化學獎得主,都對老人失智症有貢獻,顯見失智症已成為國際共同關注之健康議題。衛生局也表示,繼連續2年辦理樂齡珠心算趣味活動,獲得長者熱烈迴響與喜愛,此次衛生局於嘉義市專為樂齡朋友開闢的3處學習園地,開辦「免費珠心算學習課程」,聘請專業珠心算老師以簡單活潑方式進行互動教學,提供嘉義市55歲以上長者有一個快樂學習的機會,希望藉由推廣老祖宗流傳的珠算技能,作為預防失智症工具。

真有初老!研究:25歲後為記憶退化關鍵

真有初老!研究:25歲後為記憶退化關鍵#記憶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往往都以為要過了中年後,記憶力才會開始走下坡,但你還記得幾年前的一部偶像劇「我可能不會愛你」中,以剛邁入30歲的輕熟女為主角,列出三十則關於初老的症狀,讓人以為30歲後才會開起初的大門。不過,根據一項美國新罕布夏大學的研究發現,記憶力最好的時期是在25歲之前,一旦過了之後,就會開始出現忘東忘西等症狀,可能就是記憶退化的關鍵。此外,研究也發現,在大腦留下深刻記憶的回憶,大多發生於25歲以前,而30~70歲間的事情卻很少被提起,由此可見,人的記憶力在25歲前是最好的。25歲前是記憶的高峰期該研究主要針對34名59~92歲的受試者進行分析,要求他們在30分鐘內各自回想人生故事,且經過一個禮拜之後,要求他們將人生故事分割成章節,這些章節代表著17~24歲間的記憶高峰點,許多受試者將這些章節定義為故事的開始與結束。結果發現,他們在回想多數重要的章節時,例如結婚、生小孩等,都發生在年輕時候,且他們也都熱烈強調這些章節在回憶裡的重要性,而目前該研究刊登於《記憶》期刊。

記性變差、疑神疑鬼!全台20萬人受失智之苦

記性變差、疑神疑鬼!全台20萬人受失智之苦#記憶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即使有一天你的記憶消失忘了我,我還是會這樣牽著你的手慢慢走。」電影《明日的記憶》,演繹了失智症家庭的絕望與希望。由於台灣老年人口的急遽上升,盛行於老年人的失智症人數也隨之升高。在台灣,約有20多萬的人口承受著像電影裡頭類似的疾患,而這也意味著有數以萬計的家庭與家人,必須承擔失智所帶來的諸多問題。非「正常」老化?是失智在侵蝕你新竹馬偕醫院精神科吳易澄醫師表示,失智症本身是由於多重的成因造成,並且其表現也是許多症狀的組合。門診中有許多家屬陪同求診的案例,主訴皆是記憶力變差,人變得「健忘」了,個性與以前不一樣,變得不愛講話或是懶惰。其實記憶退化是失智症的核心症狀,而這個狀況常常又是慢慢進展的,也因此有時家人會認為這是「正常」的老化現象而被輕忽了。此外,精神障礙則是失智症常合併的症狀。常見的精神障礙包括情緒的變化,例如憂鬱與焦慮、個性改變,甚至是精神症狀如妄想、幻覺。有時甚至有混亂、激躁或危險的行為。失智症多難挽回  只能避免惡化常見的妄想包括偷竊妄想,例如總是懷疑東西被誰偷走了,或是懷疑伴侶不忠。這樣的狀況往往帶來家人互相指責的困擾。較嚴重的症狀則是混亂激躁或危險行為,如迷路、睡眠混亂、語無倫次或是喊叫,連帶的是病人自己與家人體力的耗損。吳易澄醫師提醒, 在臨床上無論是記憶減退還是合併的精神障礙,都有治療的機會;只不過在經驗上,謀求精神障礙的穩定,會比記憶減退的改善,還來得具體有效。不過很重要的一點是,一般而言失智症的治療方向,大抵是落在「避免繼續惡化」的目標上,並且期望能改善相關的精神症狀。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