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踝的扭傷常常是在運動中間或是在走路時不小心意外產生。腳踝關節在人體的支撐、走路或運動中佔了很重要的角色,一旦受傷便會造成極大的不方便。為恭紀念醫院骨科洪志昌 醫師表示,腳踝扭傷是骨外科臨床上非常常見的肌肉骨骼傷害之一,扭傷的病人中大約有八成會傷到外側腳踝韌帶,常見為前距骨腓骨韌帶,有時合併有其他的傷害--包含內外踝的骨折,距骨的圓頂(關節面軟骨)或第五蹠骨底部骨折、腓肌肌腱斷裂或脫位、表層或深層腓神經拉傷、跟骨或外側距骨撕裂性骨折,距骨下關節的扭傷,假如沒處理好可能引起慢性的症狀。所以腳踝扭傷可能會造成永久性的傷害或是短暫性的症狀,端看受傷時的機轉及受傷的力道,在骨質疏鬆的中年或老年病患,合併有骨折是很常見的。常見症狀包括:內側或外側腳踝關節處的疼痛、腫脹及瘀青瘀血是腳踝扭傷的常見徵象。比較嚴重的腳踝扭傷,病人常會在受傷時聽到腳踝發出「爆裂聲」,這可能代表韌帶斷裂了。腳踝扭傷有時會合併骨折,常見症狀包括疼痛嚴重、外形改變、關節異位或不穩定、瘀腫嚴重及無法踩地活動等。洪志昌 醫師建議,受傷後應找骨科醫師做詳細的檢查,包括X光檢查以確定有無骨折或脫臼,並排除血管及神經受損的可能。若X光檢查發現有骨折但沒有發生位移,治療以石膏固定四至六週為主。若X光檢查發現有骨折合併位移,則以手術鋼釘固定治療為主。藉著手術治療才有可能把骨折復位到原來的位置,若踝骨骨折沒有接受手術復位,常會有後遺症,不但以後無法好好走路,發生關節炎的機率也是相當大的。在急性期的治療,通常有四個治療流程(口訣:PRICE)◎ P:Protection(保護),受傷後應避免負重及行走,可藉由護踝或柺杖來幫助行走;如屬嚴重扭傷,可能需接受護木或石膏固定。◎ R:Rest(休息),受傷後應多休息,避免活動。◎ I:Ice packing(冰敷),前三天以冰敷為原則,每天冰敷數次,每次冰敷15至20分鐘後休息半小時到一小時再繼續冰敷,記得冰敷袋外層需由毛巾包覆,以免直接接觸造成皮膚凍傷。◎ C:Compression(壓迫),彈性繃帶包紮壓迫,避免患處繼續腫脹,且有壓迫止血的效果,但切勿過緊造成遠端血液循環不良。◎ E:Elevation(抬高患肢),應抬高患肢休息,避免患處腫脹,促進血液循環。至於扭傷的復健,洪志昌醫師指出,一旦腫脹的程度不再增加時,此時可以將冰敷改為熱敷或熱水療(40度左右),此目的在於幫助患處瘀血的消腫;於熱敷時可以稍微活動關節,以上、下、左、右、順時鐘及逆時鐘方向來輕微轉動,但若有骨折則不可太早活動關節。約3至4週後,受傷的腳可以慢慢增加踩地的重量,護踝、柺杖可以慢慢拿掉,還是應持續去做腳踝運動,開始靈敏度、耐力和本體感覺運動,運動中最重要的是本體感覺運動,包括閉眼睛用扭傷的腳踝站立5分鐘,一天重複數次,每次約15分鐘。 腳踝受傷不應當作小傷來看待,再小的受傷都有可能產生不良的後遺症。輕者會經常扭傷再復發,嚴重者會產生關節炎不良於行。腳踝扭傷時要儘早找尋醫師診治並接受詳細檢查及正確的治療,以免延遲治療留下後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