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韌帶

骨折失能 婦女病患者當心!

骨折失能 婦女病患者當心!#韌帶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60歲的陳姓婦人近年來發現自己駝背愈來愈嚴重,腰總是挺不直,腰酸背痛愈來愈厲害,前幾天跌了一跤後,竟痛到無法走路,臥床5天情形未改善,連翻身都有困難,陳婦就醫後,竟發現脊椎骨有多處壓迫性骨折,進一步檢查發現陳婦有嚴重的骨質疏鬆症,骨密度為-3.0(<-2.5即為骨質疏鬆症),因此才會一跌倒就造成嚴重的骨折。約1/3的婦女一生中出現1次骨折根據衛福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的資料,台灣大約1/3的婦女在一生中會出現1次脊椎、髖部或是手腕的骨折,男性也約有1/5的風險,屬於高流行率國家,骨折不僅會導致生活失能,發生骨折後1年內的死亡率也較高,因骨質疏鬆症引起的髖骨骨折,導致其不良於行之年長者,骨折後1年死亡率高達20%,死因以長期臥床引發之感染為主。摘除子宮、卵巢、年長者 為高風險群據台灣骨質疏鬆學會統計,台灣50歲以上成人骨質疏鬆的比例男性為24%,女性為40%,發生骨折後,只有大約3成的病人接受骨質密度檢查,進一步接受藥物治療,可見國人對於骨質疏鬆的診斷及治療都還不夠了解,針對停經後婦女、接受過手術摘除子宮、卵巢、年長者,長期接受類固醇治療等骨質疏鬆高風險族群,更應加以重視。多吃起士、牛奶、曬太陽 配合有氧鐘毓婷醫師表示,若要預防骨質疏鬆,建議從飲食、運動2方面著手,年輕就要開始存骨本,多吃含鈣食物如起士、牛奶等,適度曬太陽,補充維生素D,配合有氧運動如健走,若已經患有骨質疏鬆,更要注意居住環境,預防跌倒,防止併發症的發生。

打球「吃蘿蔔乾」手指頭竟骨折

打球「吃蘿蔔乾」手指頭竟骨折#韌帶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球類運動是年輕人最愛的運動,尤其是籃球,兩隊人馬一來一往的,球員打的激烈異常,觀眾也看得血脈噴張,而在彼此爭球時,難免會有衝撞與跌倒,以致會出現運動傷害,骨科醫師並發現,打籃球很常發生「吃蘿蔔乾」(即手指扭傷),甚至有人會因此而使手指頭出現骨折! 伸指韌帶折斷 指頭應聲骨折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骨科主治醫師陳信彰表示,打籃球時所出現的外力碰撞,最常發生骨折的部位就是手指頭,球員多是因為在打球時發生手「吃蘿蔔乾」,嚴重時手指頭的伸指韌帶會被折斷,手指頭應聲骨折,並導致手指頭最前面那一節彎曲,伸不直了。 先用手指指套固定 觀察三個月手指頭的骨折,由於部位範圍不大,通常會先用手指指套固定,不需要手術。陳信彰醫師指出,可先觀察三個月,如果能夠自行恢復,就不需要手術,如果無法恢復,就得要手術將骨折的手指頭接回去,將沒有韌帶固定所拔起的骨頭歸位。暖身運動做足夠 拉筋運動也要做陳信彰醫師提醒,對於喜好打籃球的年輕人,由於碰撞很難避免,但是可以經由暖身運動做足夠,使全身的骨頭與肌腱的耐受性更好,做做拉筋運動,將韌帶拉一拉,都會比較有彈性,這樣在運動時就比較不會有運動傷害發生,骨頭就不會斷掉。(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男習慣性脫臼 連翻身、綁鞋帶都會!

男習慣性脫臼 連翻身、綁鞋帶都會!#韌帶

廖先生在九二一大地震發生當時,為搶救親人,以雙手將變形的房門打出一個洞,再從門洞中奮力拉出雙親及弟弟。救出家人的他,當時只覺得左手突然無力,還痛得要命,絲毫不知道自己的手臂脫臼。沒想到竟造成日後習慣性脫臼,多年來發作上百次,連睡覺翻身、綁個鞋帶都會突然脫臼。到底甚麼是脫臼?阮綜合醫院骨科楊宗憲醫師說,當外力接觸到人體,若小於自身肌肉耐受力則不會造成傷害,但如果約略等於或大於,會出現肌肉損傷,以及瘀血腫痛等俗稱「黑青」現象,如果力量又大一些,則要看力量集中在那一點,所造成的傷害也會比較大,在骨頭可能會骨折,若在關節處則可能會出現脫臼。楊宗憲醫師表示,脫臼發生時,關節四周的肌肉、韌帶、軟骨、血管、神經等,都會遭受到某種程度損傷。若沒有及時將關節正確復位,造成的後遺症將會更多。脫臼時有哪些症狀?下列之一或全部症狀會出現:1.關節腫痛。2.關節變形。3.受傷部位移動會痛或不能移動。4.受傷部位皮膚變色。5.碰觸患處會痛。 一旦遭受撞擊後,懷疑自己可能脫臼,最好的方式應該是立即送醫,請骨科醫師針對關節做適當復位及固定,減少關節組織的傷害,如果關節組織已明顯傷害,需考慮手術治療,修補受傷的組織,關節的功能才可以得到最大的回復。如果已經反覆發生,成為習慣性脫臼,也應該到骨科醫師門診就醫,接受正確的衛教觀念,避免關節組織受到二次傷害,不要隨意嘗試未經證實的方法。

手腕關節鏡手術 療程快又可以減少感染風險

手腕關節鏡手術 療程快又可以減少感染風險#韌帶

彰化縣一名45歲的吳姓男子,因為跑步的時候,不小心跌倒而造成手腕受傷,起初吳先生並不以為意,認為這是小傷,只要買個藥布或是抹個藥膏就可以了,但是沒想到越來越痛,最後只好來到彰化秀傳醫院求治,經過醫師施以「腕關節鏡」手術之後,很快就恢復後正常。骨科醫師陳威仁指出,腕關節鏡手術是微創手術的一種,傷口小、術後復原快,優於傳統手術。陳威仁醫師表示,該病患是因為手部著地時,造成韌帶受傷,但是卻誤以為是扭到;其實臨床上有許多手腕疼痛的病人,都把疼痛當成扭傷處理,其實都是關節韌帶受傷而不自知,這時如果沒有採取適當治療,很可能造成腕關節長期疼痛,影響日常生活。陳威仁指出,以往腕關節的手術治療,需要切開正常組織來尋找病灶,會造成大部位的傷口、而且需要更長的復原時間,但現在的腕關節鏡手術,只要利用幾個小傷口將鏡頭放置在關節內,就可直接看到關節內病灶,然後進行微創手術,這樣的方法不但手術速度快,而且可以有效地治療治療。秀傳亞洲微創手術中心,邀請11位國際級腕關節鏡手術名師,來指導學員如何進行手術,吸引許多醫師報名,同時課程也讓學員獲益良多。本身是骨科名醫的秀傳醫療體系副總裁古鳴洲表示,歐美的腕關鏡手術一直在進步,亞洲尚未普及,不過這是一股世界潮流的趨勢,台灣應該要加緊腳步。髒兮兮!連鎖KTV水杯細菌多 一喝都下肚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313國小驚爆頭蝨群聚感染 19人接受投藥治療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312麥可過世 家庭醫師過失殺人遭判刑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311

長年肩頸僵硬痠痛 中醫籲:扁針治療力量大

長年肩頸僵硬痠痛 中醫籲:扁針治療力量大#韌帶

陳小姐背部膏肓痛已經二十年,平日偶有不適感,每當勞累或天氣轉變時,疼痛就會劇烈發作,曾經用熱敷、推拿、電療、針灸等方式治療,但過了一段時間又會再度發作,始終無法根治。林太太膝蓋疼痛多年,無法蹲下,每次上、下樓梯,膝關節就會疼痛。賴先生長年肩頸僵硬痠痛,常常按摩、刮痧也只能稍微緩解,一、兩日之後又會發作。台東基督教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黃俊傑指出,上述這些症狀,都是人體組織因為各種原因(例如:運動傷害、重複動作、施力不當等),使各處肌肉韌帶損傷發炎,未能及時處理或治療不當,經過反覆多次損傷、長期姿勢不良或肌肉長期處於緊張狀態,使局部微血管血液滲出後,在自我修復的過程中產生軟組織沾黏,因而限制肌肉韌帶的活動,產生疼痛、屈伸受限的情況。再加上長期活動後,使局部反覆的充血、水腫,而後更產生鈣化或結疤,使疼痛發炎反覆發作,不易痊癒。若局部組織已經沾黏,一般治療方式根本很難將沾粘處鬆解開來,所以治療難以收到效果,以致於要開刀才能處理。黃醫師說明:「扁針就是鬆解鈣化沾黏的軟組織,想像一下,如果你的手被橡皮筋綁住了,此時將橡皮筋放鬆,你的手恢復自由後便可以活動,不會因為受到限制,而感到痠痛或活動不順了。」黃醫師表示,扁針原名「小針刀」,但是它並非開刀,也不是刀,而是將中醫針灸的「針」和西醫的手術「刀」結合為一體,融合兩者特色和優點的新醫療工具。扁針發展迄今已約二十餘年,扁針療法在1992年西班牙巴塞隆納奧運會上搶盡鋒頭,因為此療法效果快,痛苦少,能馬上恢復身體受損功能,讓選手繼續比賽,許多國際選手運動傷害後,爭相要求使用扁針治療。黃醫師說:「扁針療法的優點是將治療簡單化,把過去需要長時間針灸復健的治療,或只能服用止痛消炎藥的症狀、需要精密外科技術的疾病,使用扁針簡單的鬆解、剝離、剷、削等手法來處理,針刺時間短,病人除了感受到打針般的疼痛感外,就是類似針灸的脹、麻和酸等感覺而已。」黃醫師呼籲,扁針並非適合所有的痠痛疾病,仍然要經過醫師判斷是否為適應症,才能有良好。以下八項即為扁針的適應症:五十肩及各種肩頸疼痛。膏肓痛。膝關節退化及膝關節炎。長期習慣性的腰酸背痛及扭傷。因軟組織損傷、發炎症狀而引起的頑固性病點。高爾夫球肘、網球肘。坐骨神經痛。急性腰扭傷、急性頸部扭傷。延伸閱讀「扁針與一般針灸的差異」: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9410

腳踝扭傷不可輕忽 聰明冷熱敷、避免後遺症

腳踝扭傷不可輕忽 聰明冷熱敷、避免後遺症#韌帶

腳踝的扭傷常常是在運動中間或是在走路時不小心意外產生。腳踝關節在人體的支撐、走路或運動中佔了很重要的角色,一旦受傷便會造成極大的不方便。為恭紀念醫院骨科洪志昌 醫師表示,腳踝扭傷是骨外科臨床上非常常見的肌肉骨骼傷害之一,扭傷的病人中大約有八成會傷到外側腳踝韌帶,常見為前距骨腓骨韌帶,有時合併有其他的傷害--包含內外踝的骨折,距骨的圓頂(關節面軟骨)或第五蹠骨底部骨折、腓肌肌腱斷裂或脫位、表層或深層腓神經拉傷、跟骨或外側距骨撕裂性骨折,距骨下關節的扭傷,假如沒處理好可能引起慢性的症狀。所以腳踝扭傷可能會造成永久性的傷害或是短暫性的症狀,端看受傷時的機轉及受傷的力道,在骨質疏鬆的中年或老年病患,合併有骨折是很常見的。常見症狀包括:內側或外側腳踝關節處的疼痛、腫脹及瘀青瘀血是腳踝扭傷的常見徵象。比較嚴重的腳踝扭傷,病人常會在受傷時聽到腳踝發出「爆裂聲」,這可能代表韌帶斷裂了。腳踝扭傷有時會合併骨折,常見症狀包括疼痛嚴重、外形改變、關節異位或不穩定、瘀腫嚴重及無法踩地活動等。洪志昌 醫師建議,受傷後應找骨科醫師做詳細的檢查,包括X光檢查以確定有無骨折或脫臼,並排除血管及神經受損的可能。若X光檢查發現有骨折但沒有發生位移,治療以石膏固定四至六週為主。若X光檢查發現有骨折合併位移,則以手術鋼釘固定治療為主。藉著手術治療才有可能把骨折復位到原來的位置,若踝骨骨折沒有接受手術復位,常會有後遺症,不但以後無法好好走路,發生關節炎的機率也是相當大的。在急性期的治療,通常有四個治療流程(口訣:PRICE)◎ P:Protection(保護),受傷後應避免負重及行走,可藉由護踝或柺杖來幫助行走;如屬嚴重扭傷,可能需接受護木或石膏固定。◎ R:Rest(休息),受傷後應多休息,避免活動。◎ I:Ice packing(冰敷),前三天以冰敷為原則,每天冰敷數次,每次冰敷15至20分鐘後休息半小時到一小時再繼續冰敷,記得冰敷袋外層需由毛巾包覆,以免直接接觸造成皮膚凍傷。◎ C:Compression(壓迫),彈性繃帶包紮壓迫,避免患處繼續腫脹,且有壓迫止血的效果,但切勿過緊造成遠端血液循環不良。◎ E:Elevation(抬高患肢),應抬高患肢休息,避免患處腫脹,促進血液循環。至於扭傷的復健,洪志昌醫師指出,一旦腫脹的程度不再增加時,此時可以將冰敷改為熱敷或熱水療(40度左右),此目的在於幫助患處瘀血的消腫;於熱敷時可以稍微活動關節,以上、下、左、右、順時鐘及逆時鐘方向來輕微轉動,但若有骨折則不可太早活動關節。約3至4週後,受傷的腳可以慢慢增加踩地的重量,護踝、柺杖可以慢慢拿掉,還是應持續去做腳踝運動,開始靈敏度、耐力和本體感覺運動,運動中最重要的是本體感覺運動,包括閉眼睛用扭傷的腳踝站立5分鐘,一天重複數次,每次約15分鐘。   腳踝受傷不應當作小傷來看待,再小的受傷都有可能產生不良的後遺症。輕者會經常扭傷再復發,嚴重者會產生關節炎不良於行。腳踝扭傷時要儘早找尋醫師診治並接受詳細檢查及正確的治療,以免延遲治療留下後遺症。

前十字韌帶斷裂

前十字韌帶斷裂#韌帶

近年來,各類的運動風潮在我們社會已漸漸普遍。尤其是青少年與青年人口,熱衷激烈運動的比率也愈來愈高,在運動強度及速度日漸提昇之時,運動傷害發生的機率也愈來愈常見。大部分的運動傷害是可自己痊癒的,其運動傷害的程度都是較輕微的,然而有許多運動傷害是需要專科的醫師才能診斷出來。膝關節是最常見發生運動傷害的一個部位■ 膝關節構造膝關節的構造較為複雜;除股骨、脛骨及髕骨構成膝關節骨骼部分外,裡面還有前十字韌帶、後十字韌帶、內外側半月軟骨、內外側副韌帶與後外側韌帶。另有覆蓋於關節表面的透明軟骨。■ 前十字韌帶的功能前十字韌帶是維持膝關節穩定的一個重要構造,其主要功能是限制小腿骨向前移動。 維持膝關節穩定的一個重要的構造。■ 受傷機轉前十字韌帶斷裂常發生在運動傷害、摩托車車禍、和摔傷。受傷的機轉常是一個突然外力加諸於膝關節而致產生膝外翻、外轉、或過度伸直的扭轉,而導致膝關節內的前十字韌帶斷裂。■ 臨床的症狀受傷當時,約1/4的患者會聽到膝蓋裏面有斷裂聲,然後就發生劇裂疼痛而無法再繼續行動。伴隨來的常是膝部腫脹、膝關節無法活動、膝部不穩定(鬆脫或跑掉的感覺)、走路與上樓梯困難。受傷較嚴重的病人,可能會同時合併有半月板破裂、關節軟骨破裂、內側側韌帶斷裂或後外側組織等傷害。於急性期過後,約一、兩個月後,膝部腫脹會逐漸消退,走路也逐漸恢復正常。但是病人會發現膝關節鬆鬆的,前後搖晃,上下樓梯會明顯的有膝蓋跑掉的感覺,恐懼跑或跳,大腿肌肉也出現萎縮的情形。嚴重的前十字韌帶斷裂,將使許多籃球運動員無法再接受訓練或上場比賽。若未治療或保養,進入慢性期後,常因膝關節的不穩定,造成膝關節軟骨的磨損,進而造成膝關節退化性關節炎。 臨床檢查在理學檢查上,可發現膝關節不穩定並且有鬆動的情形,以 Anterior Drawer test或 Lachmen test檢查時,小腿會向前移位,如果大於一公分以上,通常表示已整條斷裂。(圖1) 若強裂懷疑前十字韌帶斷裂時,可已安排磁振造影檢查或關節鏡檢查,來確定關節內韌帶斷裂的嚴重度及相關周圍軟組織是否合併受傷。                    ■ 手術時機單純的前十字韌帶部分斷裂,小腿骨向前移位一般會小於1公分以下,可以用保守復健治療。目前對於部份前十字韌帶部份斷裂的病人也可使用在關節鏡熱收縮術來使其變得更緊。但臨床反應並不令人滿意。對於嚴重的前十字韌帶斷裂而造成小腿骨向前移位大於1公分以上、或者有合併其它韌帶或半月板傷害、或是活動力強的病人、或慢性前十字韌帶傷害而有膝關節嚴重不適之症狀等情況,則建議開刀重建前十字韌帶。■ 治療方式根據臨床經驗,只作韌帶斷裂處縫合,一般癒合能力不好,造成強度會有問題,無法維持膝關節的穩定度。因此目前多主張在關節鏡下作前十字韌帶重建術。開刀作前十字韌帶重建的方式,是重新作一條新的前十字韌帶,以回復其維持膝關節穩定的功能。目前開刀的方法是取適當的肌腱當移植物,在關節鏡下作前十字韌帶重建手術。以膝關節鏡實施前十字韌帶重建手術中,所使用之移植体可分兩類:自体移植物及人工韌帶移植物。骨-髕骨肌腱-骨自体移植物,相當被廣為使用。因為兩端帶骨頭,移植物癒合良好。術後有機會發生前膝部疼痛,病人蹲或跪時常會發生酸痛,而感到某些程度不適。另外股四頭肌肌腱移植物則是另一個選擇。這是純肌腱的組織,可避免初期時候的臏骨疼痛。   人工韌帶可分為三大類,永久性假體韌帶(如 Gore-Tex, Dacron等),韌帶加強物(Ligament Augmentation Device)及架構式組織內生性韌帶(如Leeds-Keio Ligament)。使用人工韌帶,因為沒有摘取自身組織,因而沒有在摘取處引發合併症的缺點,手術時間因而減少,且無自體移植後,組織強度減弱的壞處。(圖3) 使用人工韌帶的病患,其恢復期短,很快可以回復運動,因此職業運動員較常使用。不過因斷裂比率相較自體韌帶高,所以術後不宜激烈運動。前十字韌帶手術是以「骨-髕骨韌帶-骨」移植來重建,以往是需要做關節囊切開術,打開膝關節再將「骨-髕骨韌帶-骨」移植到原十字韌帶的位置。本人所實施關節鏡前十字韌帶重建手術,此項手術完全在關節鏡視下執行,不須打開關節囊,因此術後疼痛少、住院期短、恢復快、復健期短。至於手術中用以固定移植韌帶的界面骨釘,本人採用新的「生物性界面骨釘」。這是一種以聚乳酸所製成的植入物,已證實有高的物理強度,且可被人體吸收,沒有過去使用鈦金屬骨釘永遠在人體內的缺點。手術後,病人不須石膏固定,只要以一個『膝架』(knee brace)輔助固定即可,可以彎曲關節、也可下床行走。 對現代人而言,手術後恢復良好,恢復期短,很快就可以回到工作崗位是我努力的方向。我相信,對需要重建前十字韌帶的病患,此項手術提供最好的選擇。結論:關節鏡下前十字韌帶重建手術,是骨科近年來發展成熟度最快的開刀技術之一。手術時間短,傷口小,病人不舒服的程度可減至最低。術後如果加上積極的復健訓練,病人可在三個月恢復一般日常活動,6個月左右回復輕微的運動,9至12個月後可回復到受傷前的運動能力。但需使用膝蓋作急停及轉彎動作的運動,本人仍是不建議。如籃球、網球、排球 …等。

膝關節「自體韌帶重建」效果最好

膝關節「自體韌帶重建」效果最好#韌帶

李先生(化名)17歲在跆拳道比賽中,因被對手打到跌倒,右膝腫痛無法步行、蹲、立。X-光顯示無骨頭斷裂,MRI顯示前十字韌帶斷裂,經醫師建議進行韌帶重建術。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骨科主治醫師蕭逸民表示,膝關節是身體最大關節,構造也最為複雜。蕭逸民說,近來由於從事運動人口越來越多,運動所造成的膝關節傷害病例也愈來愈常見。十字韌帶受傷是膝關節最嚴重傷害之一,除疼痛外,其主要還會造成膝關節不穩定,加速關節磨損退化。目前,不管是前十字韌帶或後十字韌帶均應考慮做韌帶重建手術。根據醫學報告,以自體韌帶重建效果最好。約數個月到半年復健,大多可以正常活動。蕭逸民強調,十字韌帶損傷治療,包括最初的休息、抬高、冰敷與使用拐杖助行,直到病人不會一跛一跛為止。如果關節內的血腫現象嚴重,則可以進行關節液抽出,以減輕疼痛。有些則可以考慮使用膝關節固定器或支架,直到疼痛消失。盡快做膝蓋彎曲與伸直活動,可以避免肌肉萎縮與關節僵硬。接著就是要做復健治療以增強肌肉力量,訓練動作包括:爬樓梯、騎腳踏車、蹲下與站立等,另外,藉由儀器輔助,則可加強伸展活動、被動關節活動、等速肌力運動。確切治療要看病人年齡、與合併傷害而定。就年輕人或是活動力強成年人而言,蕭逸民說,韌帶重建可幫助病患再恢復從事劇烈運動。對年齡大或是不甚活動病患,可建議接受復健治療。一般而言,並非全部均需手術;其適應症為需重勞力、高度使用膝關節或合併有半月狀軟骨破裂,抑或認為可能造成嚴重損傷性關節炎,才考慮進行手術。蕭逸民表示,近年來,有越來越多醫師會選用膕旁肌肌腱來做前十字韌帶重建,其好處是傷口較小,術後復健較不痛,且較少有病患出現膝蓋前方疼痛現象。然而,其初始固定可能比髕骨韌帶差,術後復健必須更小心。不管是使用髕骨韌帶或膕旁肌肌腱作前十字韌帶重建,前十字韌帶重建手術都可以關節鏡來完成,傷口小,術後疼痛減少。手術視野清楚,減少失誤並大大提高手術成功率。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