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熱

小黑蚊難撲滅 清除青苔除幼蟲

小黑蚊難撲滅 清除青苔除幼蟲#登革熱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近年來全臺各地局部地區有小黑蚊滋生,影響民眾生活品質,由於該問題沒有或的改善,環保署推動「小黑蚊危害地區防治專案計畫」,於25日在高雄市大寮區山頂國小辦理培訓班,以協助輔導地方政府建立小黑蚊通報及防治處理能力、建立,做好個人防護及環境管理,清除幼蟲孳生的青苔,結合政府機關及民眾力量共同防治。環保署表示,小黑蚊俗稱「黑微仔」,小黑蚊會藉由車輛移動擴散至平地住家、社區、學校、公園等適合繁殖的地點。小黑蚊雌蟲嗜吸人血,出沒時間以中午至下午時段為主,習性低飛,多叮人體小腿、手背、手肘等部位,叮咬後部分民眾會產生奇癢、紅腫等症狀,嚴重者會產生過敏反應,雖無傳播疾病的記載。其幼蟲以潮濕表面青苔的藍綠藻與綠藻為食物,因此防治方法以清除青苔為主及排除積水。環保署指出,培訓課程包括:蟲體觀察、生態與習性、綜合防治策略與技術、密度調查技術與通報體系建構、孳生環境現場履勘與防治做法實地解說等,另為有效防治小黑蚊,促使地方政府召開跨局處會議進行防治工作分工與協調,並加強宣導綜合防治觀念,包括個人防護:著長袖衣服、長褲,塗抹有效的忌避劑,裝置細網目(55網目以上)的紗門、紗窗等,以阻斷雌成蟲血源防止其產卵孳生。平時經常整頓環境,清除青苔,阻斷幼蟲食物,必要時在小黑蚊高密度區,可使用合格的環境衛生用藥進行緊急化學防治撲殺成蟲,並配合個人防護及清除幼蟲棲地防治做法,方可有效處理小黑蚊問題,避免長期仰賴噴藥殺蟲,造成環境負擔及小黑蚊產生抗藥性,影響防治成效。民眾如需查詢小黑蚊防治資訊及諮詢服務,可至「小黑蚊防治推廣中心」網站了解相關訊息。

登革熱疫情恐擴大 隱匿疫情將開罰

登革熱疫情恐擴大 隱匿疫情將開罰#登革熱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高雄市今年流行季出現首例登革熱本土病例,個案為12歲男性學生,居住於楠梓區翠屏里,出現發燒、食慾不振、嘔吐等症狀,因就醫後症狀未改善且出現紅疹,22日疾管局確認他為登革熱個案。高雄市政府已於通報當日完成個案疫調及居住地之病媒蚊密度調查等工作,期盼能快速控制疫情。依據疾管局統計資料顯示,本年截至5月22日止,共有25例本土登革熱病例,其中13例為去年流行季的延續,自5月起於臺南(11例)、高雄(1例)已分別出現本土病例,相較於往年流行季首例多於6月下旬至8月間出現,今年疫情有提早發生的趨勢,加上今年境外移入倍增且近期全台持續降雨,預期病媒密度將大增,呼籲該地區民眾清除孳生源,避免疫情擴散。疾管局呼籲全國民眾,為降低登革病毒於社區傳播之風險,請落實清除戶內外積水容器,如經查獲未依通知或公告主動清除病媒蚊孳生源者,將依據傳染病防治法,裁罰新台幣?仟至壹萬伍仟元整。此外,如有發燒、頭痛、後眼窩痛、關節肌肉疼痛、出疹等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史、活動史等相關資訊,以利醫師診治及通報,並利衛生機關及時採取防治措施,避免疫情擴大。

南臺灣力抗登革熱 全民除積水大掃除

南臺灣力抗登革熱 全民除積水大掃除#登革熱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衛生局長何啟功指出,截至5月25日,入夏以來本土登革熱台南市累計12例、高雄市有2例,顯見今年登革熱疫情不容輕忽,且今年南台灣地區入夏本土疫情較往年提早約2個月,加上連日降雨致各地區病媒蚊密度大幅攀升,防疫團隊勢將面臨更加嚴峻的疫情挑戰。何啟功局長也再度呼籲,希望透過公部門與全體市民的力量,戶內、戶外同步並進,積極清除家中積水容器。高雄市38行政區於今日(5/26)辦理「全民總動員 社區孳生源積水容器大掃除」, 市長 陳菊親臨三民區主場地動員現場(科工館),由陳菊市長帶領滅蚊志工、環保志工、熱心里民及市府全體防疫人員約1仟餘人共同宣示高雄市徹底打擊病媒蚊的決心。全市各行政區總計約1萬2仟餘名志工朋友在各行政區同步現地動員,進行社區孳生源積水容器大掃除。陳菊市長在會中特別感謝所有志工朋友全力支援協助社區環境整頓工作,並呼籲全體市民朋友,務必配合市府政策,徹底整頓髒亂環境及清除積水容器,包括住家室內外瓶瓶罐罐、廢棄物、堆積物、積水地下室、髒亂空屋,確實做好居家環境自我管理。誓師儀式後,全市38行政區立即同步啟動大掃除,工作目標預計每里清出積水容器150個,全市至少清出10萬個積水容器,希望以行動來展現高雄市防治登革熱的決心!

病媒蚊積水處產卵 一週後成登革熱傳播媒介

病媒蚊積水處產卵 一週後成登革熱傳播媒介#登革熱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近日臺灣南部地區的天氣受到梅雨鋒面的影響,呈現局部豪雨成災,而豪雨過後,所產生的積水容器,容易形成登革熱病媒蚊孳生源,如果病媒蚊於積水處產卵,約1週後就能羽化為登革熱病毒傳播媒介,因此環保署呼籲民眾應以「清除再清除、檢查再檢查」及「巡、倒、清、刷」方式整理家園,豪雨過後儘速積極檢視住家內外及周圍環境,主動清除積水容器等孳生源。依據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資料顯示,今年(101年)4月底於臺南市發生第一例本土性登革熱確診個案後,目前登革熱本土病例發生在臺南市及高雄市,為防堵登革熱疫情持續擴散,民眾應重視登革熱病媒蚊之傳染力及危害性,務必主動清除積水器物、澈底做到「巡」、「倒」、「清」、「刷」:經常且仔細「巡檢」居家戶內外周圍花瓶、盛水盤、廢水桶、廢保利龍、廢寶特瓶、廢棄鍋碗、水缸、盆栽墊盤、塑膠帆布及廢輪胎等容易積水器物,將積水「倒掉」,不要的器物予以分類「清除」,減少容器,留下的器物應澈底「刷洗」去除斑蚊蟲卵,收拾或倒置勿再積水養蚊,確實做好自我檢查並清除住家戶內外積水容器。環保署呼籲全民動員維護我們的家園清淨,對於可清理的登革熱病媒蚊孳生源則立即清理,難以清理之處,可至環保署「清淨家園顧厝邊綠色生活(EcoLife)網」(簡稱綠網)通報登革熱孳生源,隨時清理居家環境保持整潔,消除病媒蚊孳生場所。並加強個人保護措施以避免被蚊蟲叮咬,民眾如發生發燒、頭痛、關節痛、肌肉痛等典型登革熱症狀,應儘速就醫,如確定感染登革熱,應做好自我健康管理,避免傳播疫情,才能有效控制登革熱疫情。地方環保機關亦加強輔導及勤查,對於有違反公共環境衛生者,依「廢棄物清理法」相關規定予以處分。

驚!高雄市爆入夏首例本土登革熱病例

驚!高雄市爆入夏首例本土登革熱病例#登革熱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高雄市政府衛生局在昨日(22日)接獲衛生署疾病管制局通報,確認一名入夏後首例本土型登革熱病例,個案為12歲男性學生,居住於楠梓區翠屏里,該名男學生未曾出國,亦未曾罹患過登革熱,活動地點以楠梓區住家及就學學校為主,偶而至三民區寶字頭里活動,該名男子為入夏後首例本土病例,市府防疫團隊不敢掉以輕心,也呼籲民眾一定要注意環境衛生。該名男學生自5月12日起陸續出現發燒、食慾不振、嘔吐、皮膚紅疹等登革熱症狀,並前往住家附近診所就醫,因症狀未見改善,於5月16日再前往高雄長庚醫院就診,並由該院通報並採血送驗,經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確認檢驗結果為NS1陽性(判為高度疑似個案),並於5月21日二次採檢後確定感染登革熱。因男同學居住於楠梓區,市府團隊緊急進行疫情調查,針對楠梓及三民區衛生所完成住家及活動地周圍,總計擴大採血55人送驗,並在第一時間立即安排於5/18~19執行疑似感染地點地毯式孳生源清除暨緊急噴藥等之防疫作業,區級防疫指揮中心亦立即規劃環境大掃蕩工作,並即時動員社區里民進行環境整頓。南部地區連日降雨已導致社區病媒蚊指數大幅攀升,因此高雄市政府衛生局已自5月初起,全面動員全市97隊里滅蚊隊2千餘名滅蚊志工協助社區加強積水容器孳生源巡檢。目前已進入登革熱疫情流行期,衛生局再次呼籲市民,徹底清除髒亂環境及孳生源積水容器,是有效預防登革熱之基本功,也請市民朋友務必主動清除居家室內外積水容器,以免受罰,並請全力配合市府執行孳生源檢查、緊急噴藥等防疫措施,以維護公眾權益、保障自己及家人的健康。

梅雨季易積水 掃除病媒杜絕登革熱

梅雨季易積水 掃除病媒杜絕登革熱#登革熱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最近梅雨季來臨,北部午後時不時的就變天、下起大雨,許多低漥地區就因此淹水,夏季也正是登革熱最容易滋生的季節,若不注意飲用水衛生,會很容易造成感染,若食用泡過水、發霉的食物很容易造成腹瀉或痢疾,建議民眾再淹水或雨後需整理家庭內外積水容器、垃圾或廢棄物品,降低產生疾病與傳染病的風險。若雨後地下室積水、樓頂積水、儲水的塑膠筒、水缸、水泥槽、冰箱底部的水盤、花盆底盤、輪胎、草叢中的鋁罐、塑膠罐、保麗龍餐盒,以及水患過後清理出的廢棄傢俱等,都可能成為登革熱病媒蚊孳生的溫床。雨後整理家園時,請同時注意清除室內外所有積水容器、垃圾及廢棄物,以防止病媒蚊孳生,降低傳染病流行機會。  豪雨過後,為預防腸道傳染病(桿菌性痢疾、傷寒、霍亂、阿米巴痢疾與諾羅病毒等):注意飲食與飲用水衛生,應徹底煮沸或飲用包裝水,洗碗盤水應加漂白粉消毒,避免食物或飲用水受到帶菌者排泄物污染。勤洗手、必要時帶口罩,避免直接接觸污水及污泥,需戴戴防水手套、穿膠鞋,徹底清除病媒蚊孳生源時,盡量穿著淺色長袖衣褲、裸露處塗抹防蚊藥物。若發生疑似腸道傳染病之症狀時,應儘速就醫,並避免照顧幼兒或處理食物。(資料來源:健康九九網站-健康專欄)

柬埔寨登革熱疫情高 前往旅遊應當心

柬埔寨登革熱疫情高 前往旅遊應當心#登革熱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隨著東南亞地區雨季展開,病媒蚊活躍,柬埔寨今年登革熱疫情病例數已明顯上升,並出現消失50年的屈公病疫情。疾管局提醒於流行季計畫前往該地區的民眾,應提高警覺,確實做好防蚊措施,避免感染登革熱及屈公病。依據國際監測資料顯示,柬埔寨登革熱通常為5至10月流行,今年截至第18週累計報告2,579例登革熱,較去年同期大幅上升353%,已有14例死亡。該國今年雨量增多,且為5年流行周期的高峰,預計今年疫情將造成較多病例及死亡。另外,由於屈公病自1961年被發現後,病毒消失50年再現,而其臨床症狀與登革熱相似,病人常被誤診為登革熱,可能是登革熱病例數較去年同期上升3倍的部分原因之一。屈公病自2011年5月起,累計至今共報告約1,500例,病毒現已擴散至Siem Reap(吳哥窟所在省份)、Kandal(首都金邊外環省份)、Preah Vihear、Battambang、Kampong Speu及Takeo省,以Preah Vihear省佔1,041例最多,無死亡病例。登革熱及屈公病均由埃及斑蚊或白線斑蚊將病毒傳給人,感染屈公病大部分會出現發燒、頭痛、疲勞、噁心、嘔吐、肌痛、出疹及關節痛,與登革熱症狀非常類似,不同處是部分感染屈公病者會持續數週或數月關節痛,而典型的登革熱並不會出現長期的關節痛,屈公病的嚴重程度也不如登革熱,較少出現死亡。疾管局呼籲民眾,前往登革熱及屈公病流行地區時應做好防蚊措施,如穿著長袖淡色衣褲、懸掛蚊帳就寢、皮膚塗抹防蚊液等,以減少感染機會。由於登革熱或屈公病病毒可能經由境外移入病例帶回國內散播,因此民眾自流行地區返國,於入境時或入境前14日內有疑似症狀者應主動填報「傳染病防制調查表」;回國後如有疑似症狀請立即就醫並告知旅遊史,以利正確診斷治療及通報衛生單位採行防疫措施,阻斷境外移入個案引發本土流行之機會。

南市再爆登革熱 衛生局籲民眾共同把關

南市再爆登革熱 衛生局籲民眾共同把關#登革熱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臺南市前幾日爆發首起家庭群聚染登革熱事件後,於101年5月16日經疾病管制局確認入夏後第8例的本土登革熱病例,為第7例的弟弟,另外首件家庭感染第2至5例中西區家族確診案例的附近鄰居,衛生局請民眾加強注意,落實清除孳生源,防止病媒蚊流竄。第8例病例是居住於臺南市中西區民主里之59歲男性,5月7日有喉嚨痛及咳嗽症狀,就醫後症狀減輕,即未再就醫,因哥哥為確診個案,經通知採血後,確認為登革熱病例。臺南市入夏後北區第1例及中西區群聚病例,其登革熱病毒經疾病管制局確認,皆為第1型病毒,依流行病學計算,至5月底如無新增病例,可解除疫情。臺南市政府衛生局呼籲市民,近日梅雨不斷,市民需儘速徹底清除家戶內外積水容器,若有出現發燒、頭痛、全身倦怠、後眼窩痛、肌肉痠痛或關節痠痛等疑似登革熱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活動史;衛生局並呼籲醫師,特別注意是否有疑似登革熱之病例,一旦懷疑病患可能感染登革熱,應即通報衛生機關。衛生局也籲請市民一起與臺南市政府共同努力,堅守最後十天的時間,清除孳生源,消滅登革熱。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