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類風濕關節炎是常見的慢性關節疾病,破壞關節能力強,若未好好治療,恐會成為殘廢,也會使平均壽命縮短。醫師提醒,目前類風濕關節炎已有藥物治療,可避免日後關節的破壞變形,因此當關節有僵硬、手無法握緊的狀況超過6周以上,應速就醫千萬不要拖。北市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過敏免疫風濕科梁統華醫師表示,類風濕關節炎為自體免疫疾病,好發於40至50歲的女性居多,尤其停經前後婦女,醫界推斷女性賀爾蒙在類風濕病中有重要角色,而家族史與吸菸也可能導致類風濕性關節炎。然而類風濕關節炎在30年前幾乎無藥可治,約3分之2的病人,週邊關節到處受到破壞而殘廢。但現在只要能及早診斷,經由免疫調節藥物治療,部份骨頭受侵蝕的病患可回復完好。致殘率高!早期診斷抑制關節變形大多數病人起初只有一些不典型的不適,例如疲倦、噁心、全身無力、骨頭肌肉隱隱作痛,之後才出現關節發炎。梁統華醫師說,大部分以慢性多發關節炎表現,少數則以急性多發性關節炎及關節疼痛來表現。而典型的侵犯關節是在手腕和手部小關節等,但全身許多關節也可能會受到侵犯。長期發炎之後,會引起關節變形,而變成殘障。治療把握2年黃金期梁統華醫師強調,治療初期會以非類固醇類抗炎藥物為主,視情況加上類固醇及口服抗風濕藥物,若上述治療效果不佳,建議可採用生物製劑治療,阻止發炎反應,可抑制關節破壞,約七成的病人接受生物製劑後,病情可獲得改善舒緩,而目前接受傳統免疫調節藥或免疫抑制劑治療無效的患者,可申請健保給付。但提醒在使用生物製劑前,都必須透過完善的篩檢計畫,避免副作用的產生。而他也呼籲,類風濕性關節炎不單影響關節,還會侵入身體其他器官,且若錯過2年黃金治療時期,終將導致關節變形,以致殘廢,不可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