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臟

別因工作忽略了健康 小心罹患肝腫瘤

別因工作忽略了健康 小心罹患肝腫瘤#肝臟

羅東博愛醫院從5月份起,開始進行「3039、健康久久」回診活動。活動主要是針對「3039健康久久」篩檢結果異常的民眾,提供進一步抽血檢查以及營養師的衛教。該活動執行至今約1個半月,已有近300名個案回診,在此次回診的300名個案中,竟意外發現有3人得肝腫瘤。主持此次「3039、健康久久」回診活動的羅東博愛醫院家庭醫學科徐國祐醫師對這樣的結果也表示訝異和擔憂,他指出,這三名肝腫瘤患者都是收到羅東博愛醫院「3039、健康久久」回診活動異常通知單」後到醫院回診。在問診的過程中,發現個案同時有B型或C型肝炎,但是都沒有定期追踪。因此除了抽血外,另轉介肝臟腸胃科醫師進行肝臟超音波掃描,沒想到意外發現患者的肝臟長了腫瘤,還好進一步安排檢查診斷是良性腫瘤。徐國祐醫師進一步指出,此次回診的300名個案中,有高達90%回診個案抽血結果仍屬是異常,進一步問診時才發現,大部份檢驗結果異常的民眾居然不曾追蹤也沒有改變不良的活習慣改變。徐國祐醫師說,30到40歲這個族群正處打拼事業的重要階段,也是家庭裡的重要支柱,很多人因為忙於工作就忽略了健康的重要性。在回診的個案中,大多有血糖偏高、血脂異常、高血壓、腹部肥胖等代謝症候群的問題,這些問題若無妥善處理,很可能對日後的健康造成極大的危害。因此特別提醒所有檢查報告有異常情況的民眾一定要回醫院複檢,以免影響自己的健康。

凸肚型身材 當心脂肪肝

凸肚型身材 當心脂肪肝#肝臟

人的體重增加,主要是身體內生理及生化機能改變而導致脂肪蓄積過多的狀態。一般認為超過標準體重的10% 為超重,超過20% 為肥胖,超過30﹪為中度肥胖,超過50% 為重度肥胖。肥胖者除了容易發生高血壓及心腦血管併發症外,肝膽疾病也是常見的併發症。約30-50% 的肥胖症合併脂肪肝,並常見膽囊炎與膽石症同時存在。光田綜合醫院血液腫瘤科 - 柯萬盛 醫師指出,肥胖者大多有過量食用高糖飲食習慣,因為大量糖質進入肝臟,超過了肝臟合成糖的貯存能力,使得多餘的糖轉化為脂肪酸,攝取糖越多,脂肪就酸多,脂肪肝程度也愈重。肥胖者的體型,對脂肪肝之形成也有影響,凸肚型及腹型肥胖的脂肪肝之發生率比其他體型稍多,主要原因是腹部組織周圍的脂肪細胞對刺激比較敏感,較易輸送脂肪酸進入肝細胞。柯醫師表示,由於肝內脂肪酸主要是合成三甘油酯,新合成之三甘油酯在肝細胞內與極低密度脂蛋白結合而是放入血中。當肝內合成的三甘油酯超過了三甘油酯輸出肝的能力,或形成極低密度脂蛋白的輸出發生障礙時,都會導致三甘油酯在肝內細胞堆積而發生脂肪肝。肥胖性脂肪肝形成之原因,有人認為是食物中含有高熱量碳水化合物所致,並不是脂肪過高或蛋白質飲食缺乏所致。脂肪肝可伴有肝細胞壞死,形成脂肪肝性肝炎,即使是某些非酗酒女性的病患,時間久了,也有可能會發展成為肝硬化。柯萬盛 醫師提醒,脂肪肝性肝炎之發生率及程度與肥胖程度有一致性相關,肥胖程度高的,其脂肪肝性肝炎發生率及程度較高。重度肥胖有肝脂肪變性者,其肝纖維化發生率較高。

新竹醫院全方位中醫診療 提供完善醫療服務

新竹醫院全方位中醫診療 提供完善醫療服務#肝臟

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昨天(3/24)假該院二樓中醫科門診區舉辦「中醫全方位診療」記者會,由張景年院長、新竹市衛生局姚克武局長、大聖會莊鍊雄會長、西北扶輪社陳和順社長以及中醫科彭姵綸主任等人共同剪綵。會中,張景年院長期勉中醫科能善加運用該院的西醫資源,提供民眾全方位、更完善的優質中醫診療服務。中醫科彭姵綸主任表示,自89年開始該院提供內、婦、兒科的服務,為了因應病患的需求,提供更全面性的服務,在張院長的指示下,發展全方位中醫治療,涵蓋中醫內科、婦兒科、針灸科、傷科;同時,為擴大門診空間,該院排除萬難,增建空橋,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間,提供民眾舒適的看診環境;並且增聘新進傷科醫師,有別於ㄧ般多使用傷科推拿師的診所,該院特別聘請具有合格中醫師執照的傷科醫師,依病人體質辯證論治,配合中藥內服、膏布外敷、薰洗或藥洗、推拿以及針灸等達到全人治療的目的。彭姵綸主任指出,新竹醫院之中醫發展優勢除了上述聘請合格傷科醫師,提供全方位診療外,另配合醫院既有的西醫資源,如現代理學檢查、神經學功能檢查、放射線診斷與實驗室檢驗,可大幅增加診斷的準確性,這樣在進行治療時,除了能更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症狀,同時在治療過程中也能讓患者的痛苦降到最低。彭姵綸主任表示,為了提昇服務品質,中醫科特引進最新的電針機以提供高品質的電針治療服務,就是希望能讓患者在舒適的治療過程中改善軟組織不適的症狀。配合外治法的需要,中醫科與中藥局配合進行研究開發,對於針傷科最常見的各種酸痛問題,以中藥薰洗設備搭配精心配製的酸痛貼布,針對不同症型的酸痛提供個人化的舒適服務,讓辛苦堅守工作崗位的您能在優質中醫服務環境中擺脫惱人的酸痛。最後,張景年院長表示,期望未來能藉由中西醫的整合及合作,提供癌症病患及急診病患另一種治療方式的選擇;同時,將深入社區推廣中醫預防醫學及中醫老人醫學的理念,相信對於逐漸高齡化的社會,這方面的發展是個趨勢;更期盼該院中醫科秉持著「以病人為中心」的理念,提供全人、全方位更完善的醫療照護服務。

春令養生調肝氣 午夜11點~3點睏好眠

春令養生調肝氣 午夜11點~3點睏好眠#肝臟

從黃帝內經來看,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這六個節氣為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季節,天地之間生氣發動,草木欣欣向榮,為適應此種氣候,人們應當夜臥早起,出外散步並舒緩形體,使情志舒暢愉快,廣泛佈施而不慳吝,這是順應春天調養生氣的方法。為恭醫院中醫部主任杜旻峯醫師表示,中醫講的「肝」與西醫的肝臟(liver)是不同的。就中醫生理而言:「肝主疏泄」,是調暢全身氣機,推動血和津液運行的一個重要環節,若肝氣鬱滯或上逆,則出現胸脅悶脹、精神抑鬱或頭目脹痛、煩躁易怒的症狀,甚至影響飲食的消化,類似現代的精神官能症。其次,「肝主藏血」,肝有貯藏血液和調節血量的功能,若藏血功能失常,在婦女即可引起月經量多或量少。杜旻峯醫師說,古代中醫家從臨床觀察中得知-「肝主筋,其華在爪,開竅於目」,也就是說肝血若充盈則能養筋、能使指甲紅潤以及幫助視力保健;反之,若肝血不足,則身體上會出現筋痛與麻木感、關節屈伸困難、肌肉出現痙攣拘急等症;或指甲枯槁,變薄變軟;或兩目乾澀,視物不清。古人有「天人相應」的觀點,認為外界的環境對人體有重大的影響,因人體須仰賴外界的食物、空氣、水、陽光而獲得能量。杜旻峯醫師指出,其中與「肝」相應的季節是春天,相應的味道是酸味,相應的顏色是青綠色,相應的五行是木。肝的養生與草木的生長相似,草木在春天恣意向外伸展,不喜被抑制,因此要保持情緒的平和,少鑽牛角尖或發怒;多吃綠色蔬果對肝是有幫助的,適當的酸味食物對肝也很好。另外從人體的經絡氣血運行而言,我們人體的五臟六腑相應經絡的氣血運行,是在每天的午夜11點到凌晨3點剛好在肝膽經,因此這個時段的睡眠對肝的保健也十分重要。春天是一個善變的季節,乍暖還寒、時晴時雨,很容易讓人感冒,因此要注意保暖與外出時準備雨具,減少風寒的侵襲;有空多到戶外踏青,欣賞大自然的美景,適當的伸展肢體,保持心情的舒暢,這才是春令的養生之道。

《呷健康》金針產品烹調前 最好浸泡30 分鐘以上

《呷健康》金針產品烹調前 最好浸泡30 分鐘以上#肝臟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提醒,長期攝食過量食品添加物,人體因不易排出,容易導致肝腎傷害,防腐劑苯甲酸俗稱安息香酸,容易與水蒸氣一起蒸發難溶於水,苯甲酸進入人體後,在 9~15 小時內可從尿中排出,過量食入苯甲酸會對肝腎產生影響。己二烯酸可抑制黴菌、酵母菌及好氧性細菌且具廣效性,為一般食品常用的防腐劑,食入後會代謝成二氧化碳及水,雖屬於毒性較低的防腐劑,但亦不可隨意添加於食物中或過量使用。去水醋酸在人體由肝臟、腎臟代謝,為防腐劑中毒性較強的一種,大量食入時會有腎功能損傷、噁心、嘔吐、抽搐等症狀。二氧化硫遇水後會轉變為亞硫酸鹽,一般人食入亞硫酸鹽後,在體內可轉變為硫酸鹽而隨尿液排出體外,但對氣喘患者則可能誘發氣喘等不適的症狀,因此不宜接觸。人工調味劑 「糖精」 食用過量,常引起口乾、腸胃道不舒服,甚至會產生噁心嘔吐情況,而環己基 (代) 磺醯銨酸鹽長期食用可能導致膀胱癌,故不宜過量食用。北市政府衛生局提醒民眾,於選購金針產品時,應避免選擇顏色太鮮豔。此外,金針經浸泡處理後可去除大部份之二氧化硫殘留量,建議消費者在金針產品烹調前,最好先以清水或溫水浸泡 30 分鐘以上 (如 45℃ 溫水中至少 20 分鐘,或在 25℃ 冷水中至少 60 分鐘),取出沖洗後再下鍋,可溶出七、八成的二氧化硫,若烹調時,加入金針開蓋煮沸約 3 分鐘,使二氧化硫揮發,即可去除 90% 以上二氧化硫殘留量。於選購年節產品時,除了到信譽良好的商店購買外,不要以外觀漂亮為判定標準,儘量選擇接近食物原色及包裝之產品,購買新鮮食材,避免過多加工食品,並注意包裝食品是否完整標示 (品名、內容物名稱、食品添加物名稱、製造廠商名稱、地址及電話、有效日期等)。此外,並應注意販售場所環境是否清潔、衛生,產品販售時有無依標示適當冷凍或冷藏等。並善用眼、耳、鼻、口檢查,如注意顏色是否過於鮮豔、注意食品是否濕黏、注意是否有刺鼻味或霉味、注意脆度,是否已濕軟等。民眾如有相關問題可撥打市民熱線 1999 (1999熱線以撥打市話費率計費,外縣市民眾請撥 02-27208889) 轉 7077 將有專人為您服務、民眾亦可上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查詢相關訊息 http://www.health.gov.tw/。

纖維素你吃得夠不夠?(下)

纖維素你吃得夠不夠?(下)#肝臟

文/台東基督教醫院營養師 張靜芬是不是食物愈粗糙就含有愈高的纖維質呢?竹筍、鳳梨是不是代表高纖維呢?其實並不是的。因為現在的營養學已不再狹隘的以粗糙無營養價值的物質來定義纖維質,乃是以具有實質腸道生理與營養效益來說明膳食纖維。凡是能不被人體小腸消化吸收,且在大腸中有部份或全部可被發酵的植物性成分或是相類似的物質,包括:非澱粉性多醣類、木質素、黏膠質,甚至看起來不像纖維質的寡醣和非植物性的幾丁質,均廣義的被包含在膳食纖維的範圍裡了。水溶性與非水溶性纖維不同的膳食纖維具有不同的功能,膳食纖維大致可分成水溶性與非水溶性兩大類。水溶性的,例如:果膠、黏質物、植物膠、海藻膠、寡醣等,在蔬菜、水果、全穀類、豆類、蒟蒻等食物中含有相當的量。非水溶性的,包括:木質素、植物表皮質、半纖維素、幾丁質(甲殼素),木質素與植物表皮質一般存在未加工的麩質、全麥、穀物、豆類、根莖類、果皮等食物中。因著不同的特性,水溶性的比非水溶性的在胃內滯留時間較長,對腸內PH變化、與膽酸結合、發酵性、腸黏性物質影響較明顯,能進一步更有效的降低血膽固醇、緩和血糖上升。所以,對身體預防慢性疾病,水溶性纖維有較大的益處。慢性病、動脈硬化的預防大家常看到「XX大燕麥片能降低血中膽固醇」的電視廣告,要宣稱醫療功能的健康食品是必須經過實驗的證明,衛生單位才能發給健康食品認證,許可其「療效」的訴求。因為燕麥比很多的全穀類含更高的水溶性纖維質,在腸道中水溶性纖維質可與膽酸結合,進而幫助膽酸隨著糞便排出體外。膽酸是膽固醇的代謝產物,由肝臟分泌進入腸道中,以協助消化脂肪。一旦膽酸的排除增多,肝臟為了補足需要的膽酸,就會促進膽固醇的代謝,進而間接降低血中膽固醇。反之,腸道中未被排出的膽酸,就會經由「腸肝循環」被再吸收回到肝臟,再利用形成膽汁,如此一來膽固醇的代謝就會減慢了。美國的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不但核准燕麥為有益心臟的健康聲明,更建議每日攝取三公克的燕麥水溶性纖維(葡聚醣β-glucan),就可達降低膽固醇的功效。(三公克的燕麥葡聚醣β-glucan=一碗半燕麥粥)。另外,有一個本土的研究,是以海帶芽做試驗,證明海帶芽中的水溶性纖維質(海藻膠)也可降低血膽固醇。嘉義縣中埔鄉的家政推廣班,選定罹患高血脂的十二位農村婦女,每日食用海帶芽廿公克連續兩個月,或四十公克連續一個月後,他們的血脂肪均下降至正常值範圍內,效果顯著。糖尿病情很在乎血糖值,研究發現水溶性纖維質在延緩餐後血糖上升的效果上比非水溶性纖維質好。果膠、植物膠、黏質物使得食物在胃內滯留時間延長,降低醣類吸收及血糖上升的速度。富含果膠的水果對餐後血糖的影響甚至比吃白飯要來得低(升糖指數:以葡萄糖為標準=100,白米飯=84、蘋果=36),有利於糖尿病病情的控制與改善。益菌生也是膳食纖維的功能膳食纖維就因為不被腸道分解消化才能發揮其保健功效。纖維質可刺激腸黏液分泌,黏液可提供緩充和保護腸壁細胞的作用,避免有害物質的侵入。此外,水溶性纖維中的寡醣可以成為腸內乳酸菌大量繁殖的營養劑,有助於調整腸道細菌生態,抑制害菌的孳生。有健康的腸道,膳食纖維的存在功不可沒,其重要性應可與六大營養素並駕齊驅了。附表:食物的水溶性纖維、非水溶性纖維、膳食纖維的含量資料來源:Sally F. Schakel, Janet Pettit, and john H. Himes. Dietary fiber values for common foods. In: Spiller, G. A. 2001.The CRC Handbook of Dietary Fiber in Human Nutrition. 3 ed. CRC Press, London. 延伸閱讀:纖維素你吃得夠不夠?(上)

預防肝臟油膩膩-減重、戒酒、多運動

預防肝臟油膩膩-減重、戒酒、多運動#肝臟

許多人的肥胖原因是因為工作的關係所引起,例如經常喝酒應酬。久而久之,便覺得愈來愈容易疲倦,全身倦怠且有腹脹感,面對山珍海味也常無食慾,這時候可能是肝出了狀況。光田綜合醫院血液腫瘤科-柯萬盛醫師表示,在肝病門診中,常有略顯肥胖的病人來求診,發現肝功能異常,但肝臟轉胺脢(GOT及SGPT),並不特別高,很少超過150單位以上,而其他肝炎病毒檢查為陰性,但是腹部超音波檢查發現肝臟實質色澤變得較亮,此為脂肪肝之診斷標準。在臨床上,有80%的脂肪肝患者不見有絲毫症狀,若有症狀,只是一些非特異的腸胃道症狀,例如:上腹部不適感或疼痛、食慾不振、全身倦怠、腹脹等。大部分病人是在做腹部超音波時,被醫師檢查出有脂肪肝。罹患脂肪肝到底嚴不嚴重?一般而言,脂肪肝的病程是較溫和的,若只有腹部超音波顯示脂肪肝,而肝功能是正常的,同時沒有B型及C型肝炎,此時就比較可以放心,因為其形成肝硬化或肝癌之機會是極少的。柯萬盛醫師說,若腹部超音波診斷有脂肪肝,同時肝功能不正常,但沒有B型或C型肝炎,此時只須定期追蹤檢查即可,因為造成肝癌或肝硬化機會也是很少的,所以不必太擔心。但若是忽略它,亦會衍生成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合併症,尤其是酗酒者,若不戒酒,會造成酒精性肝硬化。如何治療脂肪肝?臨床上一旦被告之罹患脂肪肝時,最重要的就是要進一步探討是什麼原因造成脂肪肝,而不是一味去尋找偏方藥物治療。一般坊間的藥物治療絕大部分是屬於所謂的肝臟萃取物、維他命及一些稀有礦物質,這些藥物對於脂肪肝的治療效果如何?事實上,根本不能發揮任何作用,唯有找出形成脂肪肝的根本原因,加以矯正及治療,才能根本治癒脂肪肝。如果病患體重過重時,要減重至理想體重,就需多運動,每週至少隔日有氧運動三十分鐘,少吃高糖及高脂肪食物,以高蛋白低糖及低脂肪為原則。若是有酗酒習慣的人,正確的作法是戒酒,不戒酒而試圖服用任何藥物治療是不正確且無用的作法。若因高血脂症導致脂肪聚積在肝臟而造成的脂肪肝,就要治療高血脂。若是糖尿病控制不良者,就要控制血糖。若是藥物引起的脂肪肝,就要停止藥物服用,若是急性或慢性肝炎引起的脂肪肝,就要治療肝炎本身。在門診中,脂肪肝病患常會問脂肪肝是否能完全治癒呢?柯萬盛醫師指出,其實大部分病患都能因為去除脂肪肝之病因,而逐漸恢復肝功能。例如肥胖者所導致的脂肪肝,經過飲食的控制,恢復至正常體重後,脂肪肝消失,但不是說體重恢復正常,脂肪肝馬上消失,而是必須經過四至五年才會消失的,因此脂肪肝之治療是一種長期的規劃,配合良好的飲食習慣,除了自我克制及保健外,是沒有其他特效藥的。

小心成就越高,肝指數爬的更高!

小心成就越高,肝指數爬的更高!#肝臟

肝病號稱為國病,其中肝細胞癌(肝癌)是臺灣惡性腫瘤死亡的第二位。肝癌發生的三步曲是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究竟肝炎帶原者與「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之間是否劃上宿命的等號?其時未必然,只要保持身體持續處在「健康帶原」的狀態,並且勤於定期追蹤,健康帶原者不必然會得到肝硬化與肝癌。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消化內科主治醫師李育賢說,反覆肝發炎易轉成肝硬化,若能採取適當醫療,減少病毒量、延緩肝細胞遭破壞速度,爭取更多正常肝細胞新生,肝硬化的進程其實是可以被扭轉。但,如果不加以治療,還繼續讓飲酒等危險因子繼續存在,那麼新生的肝細胞,一再受到病毒感染、破壞,新生肝細胞出現基因突變和變性,不可避免的,就必須有面對肝癌威脅的準備。李育賢說,在臺灣死於肝癌者,約80%是B型肝炎引起,約10%至15%是C型肝炎所引起。感染B肝、C肝病毒後,肝臟長期在病毒的攻擊下,反覆發炎和修復,發炎的程度愈厲害、時間持續愈久,原本正常的肝細胞被發炎後所產生的結締組織所取代,就會慢慢纖維化形成肝硬化甚至肝癌。由於絕大部份的肝癌均發生於特定的高危險群,包括:肝硬化、慢性B型或C型肝炎感染者等。所以針對B、C型肝炎患者定期做血清甲型胎兒蛋白(AFP)檢查及腹部超音波篩檢,是讓高危險群可以早期發現肝癌,並接受有效治療唯一方法。肝癌(尤其是小肝癌或早期肝癌)絕大多數(95%以上)無症狀,有症狀時多已病入膏肓,治療困難存活率差,所以肝癌一直被認為是一種預後很差的疾病。近年來由於影像診斷技術的發展,肝癌已可以被早期診斷。同時由於治療方法的進步,肝癌治療後的預後已較以往改善許多。對B型肝炎及C型肝炎感染的預防及積極治療,是減少發生肝癌最有效的方法。李育賢建議,要有效保肝只要注意三件事,就可以打斷「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的惡性循環。(1)避免感染病毒性肝炎:沒有抗體之新生兒或成年人應接受B型肝炎疫苗注射,避免不必要的輸血、打針、針灸、刺青、穿耳洞、共用牙刷、刮鬍刀等。(2)積極治療慢性肝炎:抑制病毒及調整免疫系統使肝炎病情改善,使得肝炎進展至肝硬化的可能性降低。(3)肝癌篩檢:早期肝癌是無症狀的,所以除了日常生活保健外,肝硬化患者每三個月、健康帶原者每年、慢性肝炎患者每半年做一次腹部超音波及血清甲型胎兒蛋白(AFP)檢查,以便及早發現肝癌。有鑑於臺灣肝癌的高發生率,台灣肝癌醫學會將於2008年12月6日與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合辦之『2008年臺北健康城市國際研討會』中,舉辦『2008年台灣肝癌醫學會第一屆第二次國際肝癌學術研討會』,會中特別邀請外賓Dr. Kiwamu Okita與Dr. David A. Brenner演講,以及國內各個對肝癌研究領域專精教授及醫師進行學術交流,會議精采可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