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子宮肌瘤3問答 醫籲控制生活飲食

子宮肌瘤3問答 醫籲控制生活飲食#生活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特別喜歡吃燉補的34歲女性,在4年間動過2次切除子宮肌瘤手術,去年回婦產科複診,又發現了多顆子宮肌瘤,西醫建議做第三次手術,但因為前2次的手術已造成腸壁沾黏,引起排便不暢,對於要做第三次手術感到巨大壓力,於是前往中醫就診。子宮肌瘤與生活飲食有很大關連中醫師建議患者調整飲食習慣,經由6個月的中藥與針灸調理,子宮肌瘤從原本5公分縮小到3公分,其餘的肌瘤也都有穩定的縮小,原本惱人的生理痛也改善許多。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周宗翰表示,子宮肌瘤與生活飲食有很大的關連,子宮肌瘤是高度雌激素敏感的,也就是說雌激素是刺激子宮肌瘤成長的必要條件。因此要保持子宮內的健康環境,良好的雌激素代謝是不可或缺的,避免食用會引起子宮肌瘤的“高危險”食物,對於預防或延緩子宮肌瘤的復發是有幫助的。避免食用含有荷爾蒙的食物周宗翰醫師指出,子宮肌瘤的形成與雌激素在身體的波動有關係,而主食為高熱量、高油脂的婦女在臨床上特別容易誘發子宮肌瘤,油炸食物如炸雞,洋芋片、炸排骨中的飽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和膽固醇都會導致荷爾蒙失調,另外食物在油炸過程中也會產生自由基,使細胞被氧化破壞,容易出現子宮與卵巢機能的絮亂。高脂肪食物促進某些激素的生成和釋放,年菜中少不了大魚大肉,特別是蹄膀或是豬五花那好吃的油脂,攝取就必須要適量,華人的年菜:麻油炒雞佛就是其中一道地雷菜,常有人說女性多吃雞睪丸,皮膚會變得美麗,雞睪丸裡的確含有荷爾蒙,膽固醇與油脂更是高,子宮肌瘤朋友要特別注意,避免食用過多與動物生殖系統有關的食物或是含有大量激素的食品。吃雞蛋會不會使肌瘤變大?正常情況下,適度攝取雞蛋(1天1顆)並不會有太大的健康問題,若真的擔心,不妨可將雌激素含量高的蛋黃部位捨棄,不過,並不是那麼的必要,因為雞蛋雌激素的含量,沒有想像的那麼可觀,但是要當心蟹黃、蟹膏、蝦膏、動物內臟,雌激素含量原本就較高,同時又容易囤積環境荷爾蒙,在攝取時要小心。那藥膳湯可以喝嗎?周宗翰醫師建議品嘗一碗即可,中藥會不會養大子宮肌瘤,如果吃錯了答案絕對是肯定的!何首烏、桂圓、人參、阿膠等常常放入藥湯燉煮的藥材,如果不是氣虛體寒型的子宮肌瘤基本上都不適合飲用,但是因為中藥材很貴,所以放入煮雞湯的中藥材通常份量也不會太多,放最多的常常就是調補脾胃的紅棗與甘草,所以記得以一碗為限。年節期間免不了吃一些零嘴與甜食,閒暇時來一塊蛋糕、巧克力喝杯下午茶享受年假真是一個享受,不過吃太多甜食要特別注意,甜食也算是高油脂、高熱量的代表,當身體代謝異常出現胰島素阻抗,進而導致血液中雄激素增高,影響荷蒙爾分泌,就容易產生排卵障礙,誘發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子宮肌瘤患者可以喝酒嗎?答案絕對是可以的,但是本身有肝臟功能疾患就不建議過度飲酒、熬夜,這些行為容易造成肝臟機能異常,一旦肝臟機能異常,可能會影響體內荷爾蒙的調節。因為肝臟是體內調節荷爾蒙的重要角色,健康的肝臟的確可以幫助降低子宮肌瘤的發生率,過度的飲酒會加重肝臟的負擔。飲食應以高纖、低脂、低糖為主子宮肌瘤患者的飲食原則以高纖、低脂、低糖為主,常見的抗氧化食物,可以有效清除自由基。包含花椰菜、青椒,堅果類的杏仁、核桃等,和全穀類的糙米、小麥、燕麥等。另外高鈣食物如牛奶、蝦皮、海帶等,也有助於子宮的調養還能夠促進子宮細胞生長,對子宮發育和卵巢健康都有幫助,飲食中應增加攝取蔬果量,因為蔬果中的各種植化素,具有抑制發炎、降低腫瘤生長的優點,有助於減少子宮肌瘤的發生率,但是這類蔬果要煮熟,水果也務必在早上食用。豆製品以及山藥屬植物性荷爾蒙平時補充優質蛋白質,例如瘦肉、魚肉等,取代肥肉的攝取,可以幫助代謝機能穩定,使身體荷爾蒙正常分泌,避免肥胖的發生。但是豆製品、山藥要適量而止,豆製品以及山藥都是屬於植物性的荷爾蒙,少量的攝取並不會對肌瘤造成影響,但是多量就不行。

生活必知 蝦子煮熟會變成橘色原因?

生活必知 蝦子煮熟會變成橘色原因?#生活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在衛生福利部公告的「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中,規範著色劑在食品可以使用的範圍以及使用限量,並於「天然食用色素衛生標準」中,明確規範可做為食用的天然色素來源,類胡蘿蔔素(Carotenoids)即為其中之一。蝦子煮熟後會變橘紅色的原因在於「類胡蘿蔔素」!自然界存在許多天然色素,但並非都可當作食品添加物使用。類胡蘿蔔素的顏色主要為紅、橘及黃色,屬於脂溶性色素,大量存在於自然界的植物與動物中,舉凡蔬菜、水果、穀類、根莖類及魚蝦類皆含有豐富的類胡蘿蔔素,大家熟知的蝦子煮熟後呈現橘紅色,就是因為蝦子的甲殼含有蝦色素(一種類胡蘿蔔素),當其他色素因為高溫被破壞後,顯現出相對較穩定的類胡蘿蔔素顏色所致。至於常見的營養保健品β—胡蘿蔔素及葉黃素,也都是類胡蘿蔔素的一員,目前已有700多種的類胡蘿蔔素被分離鑑定出來,而早在1950年代,已可經由人工合成製造出類胡蘿蔔素。在「天然ㄟ尚好」的風潮下,為清楚釐清天然食用色素的種類,以及確保其安全性,衛福部已訂定「天然食用色素衛生標準」,其中第5條表列天然食用色素的來源,例如:黃玉蜀黍色素是由黃玉蜀黍(Zea mays L.)的種子取得;蟹色素是由蟹等的甲殼取得;橘子色素則是取自橘子的果皮,它們的主成分都是類胡蘿蔔素。食用色素並不可怕,在正確且減量的使用原則下,能為飲食增添不少的吸引力,只要在食用彩色的食品前,看清成分標示即可。

從生活中養顏美肌 哪些食物要少碰?

從生活中養顏美肌 哪些食物要少碰?#生活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診間常被病人問到:「黃醫師,我是不是吃太多醬油,才會產生這種黑斑?」或是即興QA:「我的朋友介紹我吃這個XX食品、XXX營養素,說對我的皮膚白斑有幫助,請醫師幫我看看這些到底有沒有用?」究竟哪些東西對皮膚的保養有幫助?哪些又是無稽之談?到底該如何從日常生活中落實養顏美肌?生活在物質豐裕的現代社會, 如果「飲食攝取均衡」,很少會出現嚴重營養不夠的問題。少部分人或因宗教等不同因素,對飲食有特殊選擇,或是特別偏食,身體無法吸收的人,才會出現營養不均的皮膚疾病。像是前面提到的純素食患者,會因為缺乏維他命B12,而造成皮膚膚色變黑的情形,或是因為甲狀腺低下,造成皮膚胡蘿蔔素堆積,皮膚蠟黃。由於速食文化越來越普及,像是便利商店的微波食品以及速食店餐飲,想吃的東西都不難吃得到,每餐都吃得很飽,但如果仔細詢問,不難發現雖然吃得很飽,並沒有達到基本的飲食均衡,不少發育中的孩子、大朋友,特愛吃炸雞薯條,卡路里超標,卻營養失調。有些人為了瘦身,只吃蔬菜水果為主,不碰葷腥,缺乏了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皮膚當然就會暗沈缺乏彈性。飲食裡最重要的三大營養素:碳水化合物、脂質、蛋白質是我們人體活動不可或缺的物質,也是皮膚組織的原料,過與不及都不行。皮膚糖化會造成肌膚皺紋、暗沉、老化很多減重人士,會強調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取,但碳水化合物是我們身體能量的來源,如果攝取不足會造成疲勞。但是過多的攝取,尤其是精製糖容易造成痘痘的產生,皮膚糖化也會造成肌膚皺紋、暗沉和老化。碳水化合物的來源是源自米飯、麵包,麵食類,標準量是一碗約240大卡,選擇不會讓血糖快速上升的多穀米為佳,分散在早中晚吃。如果要減重的人,晚上可以少吃一些,但不能夠完全不吃。三大元素的第二類,蛋白質是打造身體與皮膚的基石,與蛋白質和酵素、荷爾蒙、DNA的形成有關。人體的蛋白質是由20多種胺基酸所合成,但有9種是人體無法自己合成的胺基酸,必須透過食物攝取。如果蛋白質攝取不足,皮膚容易會有皺紋和鬆弛,也會比較暗沉。蛋白質是構成皮膚天然保濕因子的原料,進而保護肌膚的含水量。此外,預防黑色素生成的「半胱氨酸」,是胺基酸的一種。脂質是構成我們皮膚皮脂膜和荷爾蒙製造的原料之一;其中脂質的膽固醇和磷脂,可以促進抗氧化能力強的維生素吸收,預防老化,也與肌膚和頭髮的光澤有關。過量攝取當然會造成肥胖和代謝症候群,但攝取不足,會造成皮膚老化,失去光澤、乾燥等。脂質的攝取可以多攝取富含Omega-3 的來源,像是亞麻仁油、紫蘇油,能夠抑制皮膚和身體發炎,淋在沙拉中可以提高對於蔬菜的維生素和抗氧化成分攝取。(本文摘自/黑斑白斑有話要說/大塊文化)

八項WakeUp計畫 找回生活與健康

八項WakeUp計畫 找回生活與健康#生活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身體需要休息時,我們卻衝鋒上陣;身體需要光線時,我們卻關燈睡覺;身體需要黑暗時,我們還在開燈工作;對於身體的需求,我們總是不屑一顧,忘記如何隨著自然節律過生活……你知道嗎——生理時鐘失序會造成失眠、體力變差、內分泌失調、睡眠不足、職業倦怠、身心耗竭、反應力與專注力下降、憂鬱、神經緊張、肥胖、心血管與糖尿病等慢性病。神經生物學家擬定八項Wake Up! 計畫,幫助我們找回自己的生活步調與健康,與自然共生。1、白天多至戶外走動。明亮的日光能強化你的內在生理節律,使你在白晝更有活力、工作效率更高;夜間睡得更好、更深沉。員工應要求在工作時段中加入休息時間,以便散步或做日光浴。室內加裝照明設備亦有幫助。2、避免在夜間接觸到明亮的光源。夜間照明亮度過高、長時間看電腦螢幕或智慧手機都會導致生理疲倦感延遲出現,進而干擾入睡。就寢前一小時,宜禁止閱讀電子郵件或玩電腦遊戲。3、多留意個人內在的晝夜節律類型。若能更有效運用個人的生理節律類型,整個社會都將受益。企業主應依照員工的內在節律類型來安排工作時段,例如雲雀型者及傾向於雲雀者,可以早上開始上班;但是貓頭鷹型和傾向於貓頭鷹型者的工作時間則應從中午才開始。 4、廢除夏令時間!應當徹底消除所有的睡眠強盜。夜間電視裡的犯罪影片、晚飯後濃烈的咖啡、過多的酒精、長時間的加班、全天候的營業時間等等,都會對睡眠造成危害並連帶影響工作效率。基於國民經濟觀點,尤其應該廢止夏令時間制度,因為它剝奪了三分之二國民寶貴的睡眠時間,而且持續長達七個月之久。5、改革輪班制及夜班制。只在無可避免的情形下允許實施夜班制。排班計畫應當配合員工的生理節律類型。員工不得連續工作超過二十四小時,只能在兩班制之間換班。員工在換班或跨越多時區的出差旅行之後,必須得到較長的休假。6、學校必須延後課堂開始時間。青少年比成年人需要更多睡眠。出於生理因素,青少年的夜間疲倦感來得遲,早上就醒得晚。因此,呼籲學校延後課堂開始時間,例如小學生的第一堂時間不應早於上午八點半;國中生不應早於九點上第一堂課;高中生應該在十點之後才開始一天的課程。7、英雄也需要休息時間。人們必須學習停下手邊的工作,讓大腦關機一下、小睡一番,或出門散散步。運用此項策略,可培養出既健康又富創造力的員工。他們工作中間的休息次數雖多,卻能在休息之後以更高的效率處理更多的工作。主管應當以身作則引領這個趨勢。企業可透過能量小睡講座課程和設立休息室等措施,來支持「創意休息」制度。8、規律的用餐時間。應當固定三餐時間,這樣做有助於支持體內的生理節奏,維持身體健康、身材窈窕、提高工作效率,或許還可促進睡眠。尤其應該在白天運動。早晨起床不易者,最好在上午運動。(本文摘自/醒來!/商周出版 )

想熟齡散發品味 年輕就開始培養興趣

想熟齡散發品味 年輕就開始培養興趣#生活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繼續說說瀟灑的成人愈來愈少這件事。現在的日本,到處都是難看的大人,大家卻都想裝帥氣。不知道是自覺難看所以想變得帥氣,還是連這點自覺都沒有,反正這種類型的傢伙,大概不管什麼事都先看外在。最近好像經常看到「逆齡」這個詞?美美地變老,大家都拚命在幹這件事。不是撫平皺紋、注射玻尿酸,就是施行果酸換膚,花大錢做著類似整容的事。品味是從年輕時就擁有興趣 長時間培養醞釀撫平皺紋又能怎樣。消除皺紋,或許能打造出一張好看的臉,但是除了臉其他地方沒品,還不是一點意義也沒有。從吃飯的方式到遣詞用字、態度、服裝品味,這些全都包括在構成一個人的「綜合表現」中。只重視外表的人,和一身貧窮卻硬要拿LV包的人有什麼兩樣?一如「穿著窮酸又何必硬拿LV包」的批評,這種人也會被說是「舉止沒品,空有一張光滑的臉又如何」。瀟灑的高雅熟女,就算不整容也散發出上流品味。這種品味是需要從年輕時就擁有某種興趣,花長時間培養,持續醞釀出的「年份」。一個人有沒有「年份」,散發出來的氛圍完全不同。花三十分鐘做個微整容,創造不出這種氛圍。上了年紀才焦急做「瀟灑的老年人」為時已晚老人的面貌是年輕時的延伸,等到上了年紀才焦急要做個「瀟灑的老年人」為時已晚。在人生即將退場的時刻要開始什麼,這就像年輕時沒有做好儲蓄準備一樣,事到如今已經成不了大事。上年紀後沒有興趣的人,是因為年輕就沒有培養嗜好,年輕時只會打高爾夫球的人上了年紀還是在打高爾夫球。興趣或嗜好這種東西,若沒有靠一股衝勁投入就玩不出成績,最重要的是,興趣嗜好其實一點也不輕鬆。宣稱今天開始釣魚的人,和三十年前就開始釣魚的人,無論如何都有差距。釣魚新手只在意釣到了什麼魚、用了哪些釣具、魚餌有什麼差別……無暇感受「釣魚」本身的樂趣。而釣魚「年份」夠長的人,磨練出一定水準的釣魚實力,自然散發「釣客」的氣質,這不就是一種瀟灑嗎。不如來個突變 變成有點瘋狂的老頭嚷嚷著少子高齡化、老年人口增加這些問題該怎麼辦的人,好像在說長壽時代是突然到來的一樣。以前,老人早早就痛快地死去,現在死不了,才開始說什麼「老年人也該培養一兩樣興趣」、「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保持年輕心態」。不過,就算說也太遲了。不過是臨時抱佛腳。既然如此,倒不如來個突變,變成有點瘋狂的老頭算了。既然他們說「什麼都好,培養一個興趣吧」,那就成為一個忽然會說法語的老頭吧。沒有比這更廉價的興趣了。因為只需要買法語教科書就好了啊。「學習」又是一件可以持續到死的事,閒著也是閒著,就一早到晚努力學習好了。比方說學個一年,然後去法國測試一下學習成果,想來似乎頗有意思。像我,現在正死命地想要讀懂英文報紙,也會看CNN。英文報紙的標題不都有些獨特的新聞用語嗎?和一般教科書的英文不一樣。一邊看一邊想「啊,原來這個單字還有這個用法啊」,相當有意思喔。還有,我會在英文報紙上找找日本的新聞事件,重新閱讀一次。因為知道內容,理解的速度更快。像相撲力士吸大麻的事件,讀起來真是有意思。(本文摘自/北野武的下流哲學/不二家出版)

人生總在窮忙?開始快樂工作5步驟

人生總在窮忙?開始快樂工作5步驟#生活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丹麥作家赫曼.邦曾寫道:「愛你的工作,是唯一能讓你與生活和平相處的方式。」;但搞不好你現在正想著:「太好了,那我一定要找一個能發揮自己的工作。」當然也可以,但其實不管你做什麼工作,都能有發揮自己的空間。5個步驟 快速走上快樂工作的道路不過,讓我們先來看看幾個例外,是佛陀談「正當收入」所提到的例子:做軍火商、色情仲介、毒品販子或是屠夫,都不是好的工作。至少不要做會殺生的事,否則就像不斷供給黑狼食物一樣。其他工作,你都可以試試看。以下5個步驟,可以帶領你很快地走上快樂工作的道路:1)把握當下/做任何事情時,試著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當下。當你的思緒飄到過去或未來時,或是因為在乎事情的結果或感受到壓力,請認真看待這些事情,而後放下心裡的情緒。你愈是能專注在事情本身,就愈覺得輕鬆,同時也能更加聚精會神。2)帶著開放的態度與好奇心/保持自己對事情的好奇心,仔細研究每個環節之間的關聯性。盡可能嘗試了解與工作、公司或是產品相關的知識。勇於體驗新的事物,也可以大膽去接觸一些或許你並不那麼有興趣的領域。3)體察人際的連結/幾乎所有的工作都需要與人接觸,像是同事、老闆、客戶、供應商等,試著關注與你有關的人。可以藉此培養對其他人的同理心,或是努力理解對方,讓彼此之間的溝通可以更順利。也別忘了認清自己是團隊中的一份子,有責任和其他人維繫良好的互動。如果遇上人際問題,更需要找對方談談,但千萬不要對他人的反應抱持著莫大期待。4)凡事都要盡力/不是要你做到完美,而是盡自己所能,用心付出。害怕被拒絕、擔憂或是自我懷疑,都只會耗費你的精神。唯有抱著平常心和沉穩的態度,才會得到理想的結果─內在外在都一樣。做你能做的事,這樣就夠了,再多的你也做不來,而且你也努力了。5)渾然忘我/有些工作需要你高度專注,再搭配你的能力,才能順利進行。要做到渾然忘我的機會不是常有,但也超乎想像的頻繁。事情進行中 自己毫無壓力就能發揮最好的一面研究快樂的心理學家米哈里.齊克森四十多年前就深入研究「心流理論」。「心流」指的是一種狀態,所有事都在進行著,而你在毫無壓力的情況下,就能發揮自己最好的一面。音樂家、畫家、作者或是運動員,這些人的職業讓他們更容易進入「心流」的境界,並且融入在他們所做的事情當中。心流的狀態可以從精神(對於研究、學習、反省與閱讀的興趣)與肢體活動(享受運動、觀察、聆聽或感受)兩方來達成。如果你從事的是與藝術、創意、智能或是手工業相關的工作,探索心流的祕訣,絕對值得你一試。(本文摘自/喚醒心中的白狼/大好書屋)

生活安逸就好?逃避挑戰陷成長危機

生活安逸就好?逃避挑戰陷成長危機#生活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我不得不認為,現在的年輕世代也開始想逃離自由。國家的社會性格有了極大的質的轉變,其濫觴應該算是泡沫經濟崩盤,後來歷經好幾個轉捩點,終於典範轉移。這個典範轉移對個人造成的影響,就是盡可能打造充實的自我人生。個位數百分比的優秀人才,正過著這樣的人生。從舊有大企業或公家機關等固定升職路線的規範中逃離,得到了真正的自由。身處安逸環境 無法面臨挑戰而成長另一方面,徬徨的人才卻為擁有自由後的孤獨感及無力感所苦。那不屬於以上兩者,居於中間的人才到底在哪裡?這些人期待能置身於舒適的環境中。這些人在工作上和職場中並沒有打算打破無法擁有自我、不滿意的狀況,反而重視職場生活的平衡感,會安排自我學習、社會活動、培養嗜好的時間,並與各種人交流,努力自我充實。可是這樣的心態和行為也是逃離自由,就是從「成長的自由」中逃離。雖然知道只要往前跨一步,就能得到挑戰的成長機會,卻為逃避風險、被動等待心態所控制,無法向機會伸手。最後用自己的手,推開了必須不斷累積經驗才能擁有的成長機會。換個角度來說,就是從會受人影響的環境中逃離。工作的交流會形塑自我 被動心態剝奪主體性某學說認為:「一個人的觀念與行為特徵,不過是此人到目前為止遇見過的人所擁有觀念與行為特徵的組合罷了。」我們總會有意識或無意識地複製一部分,透過不斷交談深刻接觸的他人觀念與行為特徵,進而將之變成自己的觀念與行為特徵。與雙親、兄弟、朋友、老師等各式各樣的人邂逅之後,然後塑造自我。因工作而邂逅的人,像是上司、前輩、同事、客戶、供應商等,都會對自己在工作上所需的觀念與行為特徵造成影響。年輕員工透過與這些人的自主性交流,進而培養自己擁有基層員工、幹部人選的素質。可是,等待被動的態度與逃避風險的心態剝奪了主體性。沒有主體性的人不會與人深入交流,變成只維繫表面的關係而已,於是不會出現相互作用,結果當然無法培養出優質的自我。未解決被動態度 恐迎來企業組織劣化總而言之,年輕員工因自己的意願製造了成長危機的問題,可是他們自己卻完全沒有察覺到這件事。如果對這樣的現況置之不理,五年後、十年後許多企業都會為基層員工、儲備幹部級員工斷層的問題而苦惱,組織劣化問題正如火如荼在發生。(本文摘自/世代崩壞很有事/好的文化)

她罹思覺失調症 卻同時有3份工作

她罹思覺失調症 卻同時有3份工作#生活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千萬別以為有思覺失調症就什麼事都不能做!來自美國的Rachel在YouTube上公開分享與思覺失調症共處的經驗,瀏覽量破億;她現在同時有三份工作,分別是健身房員工,模特兒課程指導,並兼職接一些替身和特技的工作;彈性的工時,讓她可以自主安排每天豐富的生活。她認為,思覺失調症患者一樣可以工作,工作可以讓人找到生活重心,並且交到朋友。今年32歲的Rachel Star Withers從青少年起就有幻覺,Rachel的父母花了一段時間才理解思覺失調症,而且非常的愛她,並鼓勵她追求自己的生活目標,在她狀況不好時陪伴照顧她。Rachel說,大眾需要對於這個議題更開放,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健康問題,面對健康問題就是去處理它,而大眾更不應該開這個疾病玩笑,例如瘋了這樣的詞彙,只會讓有精神疾病的人更封閉自己與拒絕承認。迷思:無法見人、具有危險性、無法工作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賴德仁表示,「思覺失調」是「思考」與「知覺」功能的失調,但社會對思覺失調症仍存有許多迷思及汙名化,甚至會稱患者為「怪人」、「不定時炸彈」,造成患者、家屬蒙羞,阻礙就醫。據調查,民眾對思覺思調有三大錯誤迷思,包括認為思覺失調症患者「無法見人」,「具有危險性」以及「無法工作」。勇於面對疾病 不耽誤治療思覺失調症並非絕症,經治療後,患者是可以擁有融入社會的能力。台灣精神醫學會副秘書長暨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副教授級主治醫師張家銘表示,思覺失調症發病後愈早接受治療,恢復情形愈好,如果放任症狀一再復發,後續的治療也難以幫助他們恢復到原本的功能,會演變成所謂的難治型的患者;所以,患者與家屬,應勇於面對疾病,不耽誤治療,而社會應用友善、關懷的眼光以對。加入康盟粉絲團 積極克服困難為鼓勵思覺失調症病友正向面對疾病,康復之友聯盟特別邀請Rachel錄製與病共處的短片,翻譯成中文字幕,幫助病友更知道如何面對疾病;同時,台灣精神醫學會發起募集醫護人員給思覺失調症患者的生活建議,並已陸續公開於康復之友聯盟的粉絲團,邀請思覺失調症病友鎖定康盟粉絲團,希望鼓勵病友勇於面對思覺失調症,克服困難。(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