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愛

盤點生活目標 讓婚姻變成戀愛加長版

盤點生活目標 讓婚姻變成戀愛加長版#戀愛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馬上就是結婚紀念日了,你都準備好了嗎?」「別擔心!妳可以好好期待一下,我會讓妳刮目相看。」如同其他夫妻,結婚紀念日對我們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日子。不,為了那一天,我們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非常盡心盡力,說不定比其他人都還要重視。越臨近結婚紀念日,我們的內心就越焦慮,手腳也越忙碌。大概就像一邊調整步調一邊維持適當的速度感,然後在臨近終點線時,腳底磨破卻仍加速的長距離賽跑選手一樣吧?只要接近決戰的日子,就會用盡剩餘的力量加速,放手一搏。因為可以舉杯慶祝的人,只有一個。結婚紀念日當天,這個最期待或最想逃避的一天,我們的身心都已經整裝好了。透過齋戒沐浴將皮膚打理得白皙透亮,一邊聆聽蕭邦的〈夜曲 Op.9,No.2〉,一邊深呼吸。看著鏡子大喊加油,接著前往事先預約好的高級餐廳,結婚紀念日的活動終於揭開序幕了。活動時程是這樣的。將平常因為家境貧窮所以吃不到的肉塊放在面前,用優雅的刀法進行切割,慶祝平安無事度過一年的婚姻生活。一人拿著一杯紅酒,模仿不知道在哪裡見過很多次的場景,拍攝紀念照。填飽肚子之後就移動到續第二攤的地點,通常是在餐廳附近找一間小型咖啡廳,在那裡面對面坐著,然後拿出一團紙,活動就正式開始了。皺巴巴紙團的真面目是,婚姻生活目標表和自我評價表。我們夫妻倆要盤點我們在一年前的結婚紀念日所製作的婚姻生活目標表,接著進行自我評價的時間。婚姻生活目標表分成共同目標和個人目標。進行的方式是選定三個下一年想要夫妻倆一起實現的目標和三個個人目標。去年我們夫妻倆的共同目標是「去歐洲旅行、儲存搬家費用、準備懷孕」。為了搬家,我們決定認真存錢,並約定趁年輕時去歐洲旅行,就算只有年輕一歲也好。雖然暫時沒有懷孕的計畫,但是為了以防萬一〈?〉,我們協議將身體調養好。將一年前製作的紙張放在桌上,我們夫妻倆忍不住笑了出來。成功一半的滿足感是發出豪爽笑容的發源地。最明確的成功是「儲存搬家費用」。託一天要按十二次計算機才進行購物的福,我們已經存到目標金額,明年就可以打包行李走人了。作為第一回合的盤點婚姻生活目標表結束之後,緊接著是各自將過去一年間做得很好的地方和需要反省的地方寫在自我評價表上,然後進行發表。特別是「做得很好的地方」必須獲得對方的認同,為了讓人信服,一定要舉出具體事例或提出客觀數據才行。結婚紀念日前,讓我們忙得不可開交的原因,就是為了收集做得很好的事例。奇怪的是,我不斷的想起需要反省的地方,卻完全想不到做得很好的地方。像這樣,一邊回顧婚姻生活,一邊進行綜合評分,選出唯一的一位最終優勝者,當然還有獎金。這是一次獲得三個月零用錢的絕佳機會!因為不想錯失良機,使得緊張感越來越強烈,到了打分數的時候,這是怎麼回事?心臟怦怦亂跳,好像要跳出來似的。重頭戲「頒獎給優勝者」結束之後,還要製作明年的目標表,讓活動溫馨的落幕。我曾經把結婚想成是「戀愛的加長版」。就像電影下檔後販售的加長版那樣,將因為放映時間而剪掉的片段重新加回去。戀愛的時候,都是從身穿美麗的連身洋裝、優雅的飄動著長髮登場的場景開始播映,但是結婚之後,不管是從累積了兩週的衣服堆中找出那件連身洋裝的模樣,還是穿著高到胸口的睡褲搔搔頭、在地上打滾的模樣,全都會被無情的公開。我以為把卿卿我我的愛情故事刪除的場景加回去的「戀愛加長版」,就叫做「結婚」。然而,結婚和戀愛的作品風格完全不一樣。如果戀愛是有快樂結局的浪漫喜劇片,那結婚大概就是戰爭鉅片吧!戀愛的時候,要是發現苗頭不對,還可以拔腿逃跑,但是現在必須一起跋山涉水,度過槍林彈雨的混亂時刻。比起一同分享美好瞬間的時候,需要一起克服困難的時候變得更多了。訂定目的地之後,再一起走過去,這就是戀愛和結婚的最大差異。星期五晚上一起喝啤酒看電影、在棉被裡嘰嘰喳喳的聊今天一天發生的事情聊到睡著、隨時都有可以一起去打網球的人、下雨天可以看到拿著傘站在公車站迎接我的人……相較之下,這些事情都是非常微小的喜悅,不是嗎?雖然聽說結婚是好的時候很好,不好的時候跟仇人一樣,但我還是希望那些美好的日子可以多一點。我問老公結婚的好處是什麼?話才剛說完,他就毫不猶豫的開口說:「每天都可以看到妳。」這回答,實在可視為典範啊!(本文摘自/媳婦,也是別人家的掌上明珠:從「好媳婦病」中徹底痊癒、覺醒的逆媳養成記/采實文化)

未來在哪?「夾縫中的人」無法生根

未來在哪?「夾縫中的人」無法生根#戀愛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對於為數不少的單身女性來說,「成為第三者」似乎是個可行的選項。其中有許多人認為,談一場婚外情帶給自己的情感糾纏有限,而這樣的戀情可配合自己去追求其他目標,產生更多獨立自主的可能。她們預想著自己不會失控,並且掌握得了這段關係。然而,「新一代」第三者的遭遇與過去的第三者相同,面臨的影響依舊:她們失去了掌控權,而婚外情對男人的益處多於對她們的好處。美國三千三百萬未婚、離異和喪偶的女性,沒人會希望自己長久單身,不過,事實上有許多人面臨這種情況。對於二十五歲以上的女人來說,男性數量不足的問題嚴重,而三十五歲仍單身的女人,可能會獨身一輩子。從過去到現在,命運不變極少有人打算要長期當第三者,然而,卻有許多人進入這種關係中。來自不同社會階層的各種類型的女人,也就是平常、普通,我們天天會見到的女人們談起了婚外情,有些人在這段關係中一待就是好幾年。無疑地,婚外情在未來仍會是普遍現象,因為導致其發生的人口因素與社會因素依然存在。二十五歲的女性可選擇的男人愈來愈少,社會對於女人建立異性戀關係的期待繼續,在性方面開放、寬鬆的文化不會消散,婦女運動的覺醒引發女性渴求人生變化,擁有更多選擇,這個過程不會終止,而女人為了追求婚姻之外的目標,對於時間的需求也不會終止。由於這樣的兩性關係始終會是顯著的社會現象,因此,我們有必要進行評估,提出這樣的疑問:「未來將會如何?」最好的起始點,就是詢問第三者:她認為這段關係將為她的未來產生什麼影響?她還願意再捲入婚外情嗎?成為第三者的可能有的女人出於某些需求,仍然願意把「再找個已婚男人」列為合理的選項之一,即使這種關係是有缺點的。對於年紀較大,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都在經濟上依賴男人,賺錢能力不足,在單身婚戀市場也缺少競爭力的離婚女性來說,婚外情可以作為一項經濟來源,帶來一些自己爭取不到的經濟利益。此外,找不到單身對象或不想去找的女性,正要開始讀研究所,或者薪水低、從事藍領工作的女人,也可能樂於接受已婚情人的一些額外資助,比如帶她們旅遊、請她們吃飯。有的第三者也許是想要情感上比較冷、比較有距離的戀愛,因為她們有事業和學業的目標要追求,也或許因為談婚外情讓她們既能享有性生活,又不用給太多承諾,也不必花太多時間在情人身上。她們認為這幾種戀愛關係,從已婚男人身上更容易得到。不過,我們可以看到,即使是最冷漠的現代女性,也常常發現自己的時間受情人所控制,心力被情人掏空了。沒人能保證自己可以分離和控制情感。她們往往會發現自己對這段關係的依賴,變得比原本預期的要高。除了經濟支援以及有距離感的戀情之外,有的女人是為了尋求平等的戀愛關係,認為從已婚男人身上更容易獲得。我很清楚我想和男人發展什麼樣的關係。與其他感情相比,婚外情更接近我想要的理想狀態,可能是因為不需要為了小事情爭執,保有自我也不成問題,兩個人真的是站在同一邊的。這不正是我們在兩性關係中想要的嗎?男人不是對立的一方時,我可以與他共度一些時光。這個情人不是我們的對手,因為他不需要非得擁有我。他已經有了別人,就不需要擁有你。要與男人建立平等的感情關係是比較困難的,因為男性害怕在感情上處於容易受傷的位置,所以他們對親密關係的預期就是由男人主導,女人依賴。如果女人相信自己在這段婚外情中獲得了平等地位,那麼,她還會再次尋求這種戀愛關係,不管這樣的關係有什麼問題,她也還是認為勝過男性享有特權的一般戀情。她將表面上的平等歸結於情人是已婚的,並且希望以後的婚外情關係也能帶來如此正面的感受。她可能未察覺到這段關係之所以顯得平等,是因少了每日持家管錢的生活衝突,更不用說在「誰的事業更重要」這件事上的權力較量,還有生養孩子,以及錢該優先花在什麼地方等等的紛爭。在她眼裡看似平等的關係,實際上是未經過考驗的關係。(本文摘自/夾縫中的女人/寶瓶文化)

總等待、屈就 揭第三者說不出的苦

總等待、屈就 揭第三者說不出的苦#戀愛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與普通戀愛關係中計畫內的常規活動不同,第三者的戀情是飄忽不定,時斷時續。她沒有料到「情人何時有空的問題」,對她的生活會形成多大的限制。她沒有料到,被迫日復一日、週復一週地根據情人的計畫來調整自己的時間,會改變她原本的生活模式,只為了在他擠得出時間的時候,她也能有空。她也沒有料到,等待和被放鴿子,會帶給她無力感。無法計畫自己的時間而導致的無能感,與她對節日的感受形成鮮明對比。從一開始,她就知道情人會與家人一起過節,也曉得自己在節日裡會是一個人,對此,她已做好準備,明白當天會是什麼情況。●他總是和他的家人過節。我有其他朋友和事情,遇到節日,我總是有一大票朋友。●我從未把他列入一起過節的主要名單中。我跟我的侄子、侄女很親,我就是那麼過節的,和他們在一起。由於預期到節日會比較難受,所以她可以自己做計畫,而且也確實這麼做。節日對她來說,就像是放一個不用受他制約的假一樣。諷刺的是,男人能送給她的大禮,就是保證不占據她的時間。原本說好的事情取消了,遲到,提前離開,或者乾脆不來,不打電話……通常這些不僅意味著對別人時間的不尊重,也表示對他自己不尊重。對於受到這種忽視的第三者來說,除了時間表和自尊心面臨危機,原以為找到了理想男女關係的幻想也面臨危機。不管這段理想的男女關係是浪漫愛的變奏、平等的關係,還是其他故事的版本,大部分第三者會發現,隨著時間的推移,她們被自己的幻想耍弄了,因為已婚情人的實際行為證明了這段戀情並不美好。無論是她的感情或她本人,都無法得到他深深的尊重。他可能不尊重她的部分原因是「她是個第三者」,這種身分是受文化所汙名的,被判斷為不正當、有罪的。對任何一個男人來說,要完全脫離這些文化刻板印象很難,就算他有和外遇對象直接相處的經驗也一樣。無論她是多麼「好」的女人,不管她多聰明、美麗、善良、性感及有同理心,「第三者」還是一個被汙名化的身分。不被尊重的感覺有個開了七百公里路程去與已婚情人相聚的女人說:為了去他那裡,我開了好久的車。我到了,但他對整件事的態度都很傷人,我真的感覺自己是「第三者」。我打電話到他工作的地方,他安排了一個地點會面,得開鄉間小路。我終於找到了那裡,我們去了一家汽車旅館,上床,聊了一會兒,接著他就回家了。那裡是費城,我以為他會安排我待在城裡,他卻說:「呃,我可不希望你出現在我家門口。」他說「你」的語氣裡,帶著一絲嘲諷。男人可能不全然尊重她的另一個原因是,他對自己的不忠有負罪感,並且把第三者看成自己出軌的起因。如果他因自己的婚外情而不安,因為怕被發現而感到羞恥和恐懼,就可能表現出不理會她的需要和感受,以發洩自己的不良感覺。有個女人在出差開會期間,與已婚情人在旅館合住一間房,她說:電話鈴響的時候,我不能接電話。走在街上,他不肯牽我的手。在電梯裡,他假裝不認識我。最後一天早上他準備離開,我們整理行李時,發現他的兩件襯衫上有我的化妝品漬,是白襯衫,他就把它們放在牆角。我說:「你忘了拿你的襯衫。」他說:「不是,我不能把這些衣服帶回家。」這讓我有一點「我不乾淨」的感覺。他把我放在「第三者」的地位。還有一個丈夫,妻子懷疑他有外遇,他對在一起的第三者說:我告訴我太太說那個人不是你。我是要維護你的名聲。在這種情境下,是男人自己對婚外情的不安,讓他冒出「第三者的名譽需要保護」的想法。由於這樣的戀情不被社會認可,是祕密進行的,因此,他可以把第三者視為「壞人」,是具有潛在危險性的人。或許男人相信自己也是道德的棄兒,便可能把情人定義為罪惡和亂性的一方,來減輕自己的負罪感,彷彿朝她扔石頭能夠贖自己出軌的罪。如果他的攻擊正中要害,將帶給女人極大的困惑和苦悶。而若是成功地激發了她的負罪感,他便可以放心去確認女人對自己的忠誠。她的難過正中他下懷。他打電話給我,指責我到處亂搞,還說他知道我在到處亂搞。我一直是在家裡看書。我最後在電話裡為自己辯解了,但我掛斷電話之後,非常有罪惡感。真不懂我為什麼沒有去找男人呢?我想,可能我是應該這麼做。我做過嗎?可能是在我夢遊時吧。我已經到了這種地步,就算只是跟另一個男人說話,都有罪惡感。我會想:哎呀!我又要聽到他罵人了。或者,心裡的罪惡感會強烈到讓我非把這件事告訴他不可。(本文摘自/夾縫中的女人/寶瓶文化)

他喜不喜歡我?3步驟判讀對方心意

他喜不喜歡我?3步驟判讀對方心意#戀愛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網路上有很多文章,會教你判斷對方是否喜歡你,例如說是不是會常常找你、偷看你、對你好、約你出去、必讀必回⋯⋯等等這類的方法。的確,如果對方喜歡你,確實是比較容易出現這些跡象,但反過來卻不一定,也就是說,出現這些跡象並不代表他一定喜歡你。由於每個人的價值觀、習慣跟個性的差異,他常常找你當然有可能只是把你當成兄弟。你發現他在偷看你,他可能不是在看你,而是在看坐你後面的同事。他對你很好,天知道他其實是個中央空調?他約你出去當然也有可能只是因為你很好約(或是他最喜歡的那個不給約)。他必讀必回也可能只是缺人聊天很無聊而已。那麼到底要怎麼樣才能真正判斷對方對自己的心意到底如何呢?第一步:觀察對方的基準線,看看他對你的態度有沒有偏離基準線什麼是基準線呢?也就是一個人的行為模式與慣性,通常沒有特別遇到什麼事或什麼人的時候,他是怎麼表現的?他平時的個性如何?他平常對一般女生朋友如何?追女生是如何?面對很喜歡的人又是如何?注意,男人追女生,不一定代表追的那個就是「非常喜歡」的,所以要分開來看。不管他現在有沒有喜歡你,或是現在正在喜歡別人,這些線索都是非常重要的。他在面對你的時候,樣子、態度是否跟面對其他女生不一樣?例如他本來很吵很會講話,面對你就異常地安靜或是害羞。 或是他本來安靜,但面對你就會努力想要講些什麼、分享些什麼。又或是只要你出現的場合,他的行為就會特別跟平常不一樣,例如想要積極表現、耍帥、耍蠢、搞笑、講話特別大聲、特別小聲、表現特別穩重、文靜、肢體特別僵硬、特別想嗆你等等。如果他在你面前的表現跟「平時相差很多」,就算是偏離基準線。但這邊需要注意的是,「偏離基準線」可能是特別喜歡你, 但也有可能特別討厭你。如果是網路認識沒有共同生活圈可以觀察,那最忌諱的就是操之過急或自己胡亂判斷,網路認識沒有共同朋友,本來就是需要多觀察的一個管道跟情況。相信我,你沒有那麼缺男朋友。第二步:如果他喜歡你,他的軀幹部分一定是永遠面對你的有些男生很害羞,他不一定會主動接近自己超喜歡的人,反而會因此不敢前進,或是會害羞不敢看你等等,但如果他喜歡你,他眼睛可能不看你,或是在跟別人說話,他如果喜歡你,軀幹的部分一定是面對著你的,即使他頭轉向的是另外一邊(除非你們並肩坐)。所以我們第一步先判斷基準線的偏離,第二步再判斷是喜歡還是討厭,討厭的人一定連軀幹也不願意面向你,幾乎每一次你在附近或是出現的時候都會是背向著你的。第三步:主動或暗示,看他的行為模式有沒有改變沒有人不喜歡自己喜歡的人主動接近自己或跟自己示好,所以一旦我們接收到這種「鼓勵」,大多會願意把關係更進一步, 除非對方超級自卑沒自信。因此在對方對你表示好感的時候,光只有回應是不夠的,你必須也要有「主動」的行為,才能確定對方是喜歡你的。主動或是暗示的程度,必須依照對方對於人與人之間互動的敏感度跟肉食程度來拿捏。面對在情場上越如魚得水的人,主動程度要越細微;面對越遲鈍或木頭的人,則要丟原子彈一般的球他才會接到。如果對方本來很主動,你一開始主動幾次他就冷掉了,表示他只是在狩獵與挑戰,並不是在「跟你這個人」相處。如果你主動了,對方還是文風不動,那有兩種可能:1.你以為自己很主動,但其實別人根本沒感覺到。2.他沒有喜歡你到想要趕快發展下一步。如果你主動了對方卻沒有反應或是退後了,表示你們兩個之間的氣氛火候還不夠,不需操之過急,只要好好維持現狀甚至稍微抽離,才能讓關係更前進。但如果你主動之後,對方跟你關係更進一步了,那就等對方再主動,一搭一唱,愛情就不遠了。我寫出關於「判斷對方喜不喜歡自己」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讓你得到「他真的喜歡我所以我才願意跟他交往」這種自我保護性質的安全感。是為了讓你客觀的判斷「自己在對方心中的位置」如何,再決定要做些什麼才能增加他對自己的好感度,而不是讓你得到一個「不會受傷」的保證卡才願意接受別人。通常如果你是那種「一定要確定別人『真心』喜歡你才願意敞開心胸」的人的話,那麼很遺憾,這樣的心態大多只會讓你遇到說一套做一套的人而已。因為喜歡你而且有價值的男人,不太可能一開始或持續的對你大獻殷勤,因為他們也是人、也有得失心、也會害怕、也有自尊心。只有對你虛情假意、不甘心、很缺的人才有辦法在你持續給予不信任感的行為之下,還一直維持著獻殷勤的行為。一開始就對你大獻殷勤的人又怎麼能稱得上是「真心喜歡」?他只是看上你的外貌,根本沒有了解你就喜歡你了不是嗎?真正穩固而且會長久的關係,必須靠兩個人都擁有願意受傷跟冒險的心情(認為自己值得愛與歸屬的人比較會有這種勇氣),輪流、互相向彼此靠近,才會形成。如果「想確定別人『真心』喜歡你」,你才願意付出或是展開關係,那麼其實背後的意思是「你只有想到你自己,卻沒有考慮對方也會害怕受傷的心情」, 只考慮自己的結果,能夠得到美好愛情的機率當然極低。(本文摘自/是男人沒有眼光,還是妳不懂得發光:這樣做球男人才接得到/時報出版)

「必須」陪伴 讓親密關係變成壓力

「必須」陪伴 讓親密關係變成壓力#戀愛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生活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是環環相扣的。正因為那些「應該」與「不應該」,我們平時在外都是戴著一個假面具,有一個形象要維持、有一條安全的路必須走、我必須依照別人的期望、我必須這樣做才會被喜歡⋯⋯,而無法釋放真正的自己。「必須」從親密愛人身上得到陪伴 就是壓力跟勒索當這些想要釋放真我的欲求不斷地被阻擋,然後不斷累積成壓力,我們就會「需要」親密關係來釋放我們這些無理取鬧的、蓄意破壞的、操弄地、勒索地行為,並且,因為「只有」親密關係能夠讓我們釋放,我們就自然地會把親密關係抓得越緊,也就越容易讓對方喘不過氣想逃開(記得,環環相扣)。當你不再「需要」親密關係來釋放生活中其他時候的面向的壓力時,才能真正地不需要去「索討」愛,因為你能滿足自己的欲求了,慢慢地從他人身上需要得到的滿足感也會降低,需求感自然會降低,別人跟你相處起來也輕鬆了起來。同樣是「我想要你多花點時間陪我」這句話,也會從充滿壓力,轉向充滿愛意與撒嬌的情趣上,不同的心態會帶出完全不同的感受。當你「必須」從親密愛人身上得到陪伴的時候,那就是壓力跟勒索,但若你只是「表達需求」當下就得到滿足,而並非「必定」要對方照你的期望做的時候,就會成為情侶間的情趣而非壓力了。找到最真實的自己當然,回到現實層面,我們不可能真的「隨時隨地」做自己, 就像在孩提時代一樣,想大哭就大哭、想大笑就大笑、想搶別人東西就搶、想生氣就生氣、想尖叫就尖叫、想撒嬌就撒嬌、想任性就任性,但你可以開始跟內在的小孩溝通,至少你能夠「知道」他現在其實是想要生氣而不是像以前一樣跟自己說「不能生氣」、「不應該生氣」,然後可以跟他溝通協調,可能可以安撫他,叫他等等到沒人的地方再生氣,或是跟能夠理解自己的人大肆生氣,但你至少知道,他需要生氣的發洩了。父母關係、情人關係、朋友關係⋯⋯生活各個層面,都是環環相扣的,有時候改善原因的同時也是改善結果,問題跟回應方式有時候是同一個層級的問題,改變自己同時也是改變他人對你的態度、世界對你的態度。事情有時候並不是一定有先後順序,而是同時並存,一個核心解決了,什麼都解決了。最後,要真正的達到愛自己、不索求、不重蹈覆徹、脫離爸媽陰影、變得成熟、自由,其實就只是「找到最真實的自己」這樣一個簡單的概念而已。(本文摘自/是男人沒有眼光,還是妳不懂得發光:這樣做球男人才接得到/時報出版)

總喜歡上錯的人?潛意識信念作祟

總喜歡上錯的人?潛意識信念作祟#戀愛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當我們處於一個不了解自己的狀態的時候,無法知道自己如何被那些「不對的」對象吸引,跟為何被吸引。我們要開始理解自己的愛情模式、會喜歡上怎樣的人,其實都沒有意外,每件事都有它發生的原因。每一種物質與非物質的產生也都有其原因跟脈絡,而只有當我們找到源頭的時候,才能夠真正地去改變我們外在所經歷的處境跟結果。喜歡上「不對的人」是我們自己決定的喜歡上「不對的人」是我們自己決定的。這邊所謂的「自己決定」,意思不是指我們的理性的意識, 而是藏在我們心中,用什麼角度去看世界,與自己在世界中的定位所決定的,也就是各種不同關於情感概念的「潛意識裡的信念」。而我們都會去試圖證明自己所相信的東西,例如我認為某人有偷我的東西,所以我就會去蒐集對方有偷的證據,而不是去蒐集對方可能是無辜的證據。但可能會有另外一種情形是「我不想要相信他有偷我東西」,所以會去找對方可能是無辜的證據,但這句話的前提還是「我感性上覺得他有偷我東西,只是我理性上不想相信而已」,還是立基於「我感覺對方有偷我東西」這個感受上。因為如果我真心認為對方沒有偷我東西,就根本不會去做任何事。相信自己「不值得被愛」 而喜歡上不安定的對象所以最終即使我們在理性上騙了自己,感性上還是會讓內心感到痛苦跟糾結,因為我們感受到的跟腦子應該想的並不一致。因此可以知道,當我們潛意識中的信念相信自己「不值得被愛」的時候,我們就會去尋找自己不能被愛的證據,跟創造自己不能被愛的狀況。例如這樣的人會喜歡「不安定」的感覺,或是能夠給予自己不安定感的對象(例如容易喜歡上對自己忽冷忽熱的對象,喜歡那種上上下下的不確定感,反而對於能夠給自己承諾的人卻無法感受到愛情的存在),而且會對這種感覺上癮。上癮的原因是因為潛意識認為自己「不值得擁有愛」,我們會強烈渴望著我們所沒有的東西。通常會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的人,可能沒有感受過「愛」的本質,只是藉由浪漫跟激情去想像愛的樣貌。而浪漫跟激情就像是能夠救贖自己「沒有愛」的人生一樣,感受上會很強烈而且像是上癮一般的依附著那種刺激的感覺,而正因為安定的感覺無法提供刺激,所以信念上認為自己不能被愛的人,就會不斷地一直讓自己陷入一種「得不到,並且證明自己不能被愛」的循環之中。潛意識相信自己「值得被愛」 不會強烈渴望那種刺激而相反地,潛意識相信自己「值得被愛」的人反而不會強烈渴望那種刺激,因為認為自己值得被愛的人,已經擁有可以給予自己愛與關懷的能力,所以不會把激情跟浪漫投射成「可以救贖我的人生」那樣子的存在,而因為這樣的人找的是「能夠被愛」而且對於愛有比較接近的理解,所以那樣子不安定的刺激,反而會讓覺得自己值得被愛的人覺得索然無味。跟自己能夠給予自己的愛比起來,他們明白這種刺激感並不會帶給自己滿足。結果上就不會被「不對的人」(或是換句話說,不安定的狀態)吸引, 也就身處於證明了自己值得被愛的循環之中。雖然我們理性上可能會覺得「但是我想被愛啊」,但感性上並不這麼認為,可是潛意識是跟著我們的感性走而不是理性走的。(本文摘自/是男人沒有眼光,還是妳不懂得發光:這樣做球男人才接得到/時報出版)

過度渴望愛情 傾聽「內在小孩」解決

過度渴望愛情 傾聽「內在小孩」解決#戀愛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很多人會問我,到底要怎麼樣才可以不再向外索討愛?到底要怎樣才可以不再重複破壞關係的行為?要怎麼樣才能讓自己快樂呢?這三個問題其實是同一個問題,因為當我們不再向外索討愛,就會快樂,自然就不會產生破壞關係的行為,生活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是環環相扣的。會向外索討愛的原因,是因為過去在小時候所需要的愛,並未被父母滿足,於是我們對於親密關係的心智年齡,就停留在那裡。因為我們知道父母總有一天會離開我們,當我們向外去尋找其他可以給予我們愛的對象時,就會把小時候沒有得到滿足的部分跟模式轉移到親密愛人身上。也就會產生很多索求行為,然而當我們把愛這件事情交給別人的時候,就會受到對方的左右,不僅自己很累,對方也因為自己的任何意志行為都可能對你造成重大損害而充滿壓力。我們小時候要是沒有重要他人的照顧與愛護,就沒辦法生存在這個世界上,我們不像野生動物一樣,一生下來不到幾個小時就能跑跑跳跳覓食,人類嬰兒比其他動物的幼兒脆弱得多。那時候我們因為很脆弱,不得不把自己交給別人,所以我們很容易把陪伴、照顧、依賴這一類的行為當成是「愛」跟得到愛的方式。潛意識裡我們也會把「沒有愛」這件事情跟是否能生存相連再一起,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面對親密關係如此焦慮。關注自己的內在小孩長大之後,雖然還是帶著小時候對於愛的欲求不滿,但我們現在已經不是沒有行動能力、思考能力的小孩了,換句話說,我們也有能力可以不再外求,能夠透過自身,去滿足自己的慾望。所以我們要變成內在小孩的父母,去關注他、做他想做的事情,而不是跟無法滿足我們欲望的父母一樣,告訴自己「應該要這樣」、「不應該那樣」。而「應該」這個概念,本身就已經跟「想要」相違背,正因為跟自己想要的不一樣,才會需要「應該」、「不應該」來幫助我們判斷事情該怎麼反應跟處理。但同時,「應該」與「不應該」就是扼殺自我的元凶,這些應該與不應該,來自於我們的父母,做「應該」做的事,我們才會得到愛;做「不應該」的事情,就不會得到愛。我們學習到,愛是有條件的,我不能做自己、我不能拒絕、我不能反抗、我不能自私、我不能不體貼⋯⋯等等。這些,就是來自於「應該」與「不應該」的概念。但很多人長大之後,因為小時候的創傷太過嚴重,已經無法區分「應該」跟「想要」到底有什麼不一樣了,他們會認為「應該」就等於「想要」,而持續的扼殺自己內在小孩的欲求,繼續產生破壞關係的行為,不斷陷入痛苦的循環中。不論他們有多想改變, 但又正因為他們的改變是為了要得到認同、得到愛,就又更不可 能脫離「應該」與「不應該」的詛咒。這些應該與不應該,跟著我們到長大,我們信奉著這些教條,正因為我們還是需要從父母那邊得到認同,我們還是期望父母應該是完美的父母,不應該給我打擊、不應該情緒勒索我、不應該 不支持我⋯⋯等等,因為內在小孩必須由外在去滿足,我們就仍然會以「父母(神)」的角色去看待父母,而不是一個不完美的個體。但實際上,父母本身也會迷惘、其實也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也有自己的創傷課題要處理,就是一個很普通的人類罷了(所以這也是一般人會在自己也成為父母的時候,開始跟爸媽的關係變好、變得更懂事的原因,因為理解到爸媽也不過是普通的人而不是完美的父母,而自己終於能夠透過這一層理解,從無法從爸媽身上得到理想的愛的陰影之中脫離)。進而,在與父母的關係上,當父母說了你不喜歡聽的話,你就不會那麼想要反抗或是說服爸媽,而可以使用比較溫和的方式讓衝突減少,自己也不會因此不滿。所以,如果想要變得成熟,變得能夠「愛自己」,我們就必須擔起給予自己內在小孩愛的「父母」的責任與角色,慢慢去釐清自己到底生活中有哪些事情、決定、感受是被「應該」與「不應該」所壓抑著,有哪些其實是有別的選擇想要去做而不自知的。我們要開始去尋找「自我」,「實踐」了自我,才能漸漸地從父母陰影中的枷鎖脫離,也才能讓自己開心,才能停止連自己都很討厭的破壞關係的行為。也就是當你不再向外索討愛了,你就自給自足了。(本文摘自/是男人沒有眼光,還是妳不懂得發光:這樣做球男人才接得到/時報出版)

法國多種伴侶制度 愛情比形式重要

法國多種伴侶制度 愛情比形式重要#戀愛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要說起日本與法國顯著的差異,就是對結婚的想法。法國在一九六○年代末還是一個非常保守的社會。自歷經了一九六八年的五月革命,從七○年代起,女性運動興起,情況有了大幅的改變。女性變得能出社會,在經濟上能自立,漸漸不再被家庭束縛。結果就是,拘泥於結婚這種型態的情侶減少了。在日本,夫婦的形式是固定的,但在法國卻有各式各樣的選項:.同居.PACS(民事互助契約。法國獨特的制度,在與伴侶的共同生活之中,能獲得與結婚相同的權利).再婚.混合家庭法國公眾人物 感情私生活不受放大檢視舉個例子,前法國總統歐蘭德與同為政治家的前女友,彼此雖有四個孩子,卻是沒有結婚的事實婚關係。歐蘭德與前女友分手後,與某女性記者締結沒有結婚關係的民事互助契約「PACS」,但之後,因為被爆出疑似與女星外遇出軌,而和女記者分手。日本看待政治家的醜聞是很嚴厲且不許可的。但在法國,即便是公眾人物,私生活又是另一回事。不會有人一一出來叫囂。法國在這部分是自由之國,或許這就是法國的特色。在法國,男女關係是以有無愛情為優先而非形式。若性愛次數減少,就會解除關係。若不將彼此當異性看了,就不會在一起。日本離婚觀趨保守 易受家人侷限我們不太重視對方的地位、薪資以及學歷等,而是以在一起能否感受到幸福為優先。「既然結了婚就一定要終生相守」、「為了孩子就不能分離」、「為了能持續安穩的生活,就忍耐吧」。幾乎不會有人這樣想。日本明明是先進國家,結婚制度卻很保守。很多人就算想離婚,似乎也會因介意家人以及周遭的眼光而被侷限,在觀念想法上是還在發展中的國家。而法國人認為,個人的幸福是最重要的,只要本人幸福就好。幾乎所有情況,家人都不會多加干涉。(本文摘自/任性與優雅/世潮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