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愛

總喜歡上錯的人?潛意識信念作祟

總喜歡上錯的人?潛意識信念作祟#戀愛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當我們處於一個不了解自己的狀態的時候,無法知道自己如何被那些「不對的」對象吸引,跟為何被吸引。我們要開始理解自己的愛情模式、會喜歡上怎樣的人,其實都沒有意外,每件事都有它發生的原因。每一種物質與非物質的產生也都有其原因跟脈絡,而只有當我們找到源頭的時候,才能夠真正地去改變我們外在所經歷的處境跟結果。喜歡上「不對的人」是我們自己決定的喜歡上「不對的人」是我們自己決定的。這邊所謂的「自己決定」,意思不是指我們的理性的意識, 而是藏在我們心中,用什麼角度去看世界,與自己在世界中的定位所決定的,也就是各種不同關於情感概念的「潛意識裡的信念」。而我們都會去試圖證明自己所相信的東西,例如我認為某人有偷我的東西,所以我就會去蒐集對方有偷的證據,而不是去蒐集對方可能是無辜的證據。但可能會有另外一種情形是「我不想要相信他有偷我東西」,所以會去找對方可能是無辜的證據,但這句話的前提還是「我感性上覺得他有偷我東西,只是我理性上不想相信而已」,還是立基於「我感覺對方有偷我東西」這個感受上。因為如果我真心認為對方沒有偷我東西,就根本不會去做任何事。相信自己「不值得被愛」 而喜歡上不安定的對象所以最終即使我們在理性上騙了自己,感性上還是會讓內心感到痛苦跟糾結,因為我們感受到的跟腦子應該想的並不一致。因此可以知道,當我們潛意識中的信念相信自己「不值得被愛」的時候,我們就會去尋找自己不能被愛的證據,跟創造自己不能被愛的狀況。例如這樣的人會喜歡「不安定」的感覺,或是能夠給予自己不安定感的對象(例如容易喜歡上對自己忽冷忽熱的對象,喜歡那種上上下下的不確定感,反而對於能夠給自己承諾的人卻無法感受到愛情的存在),而且會對這種感覺上癮。上癮的原因是因為潛意識認為自己「不值得擁有愛」,我們會強烈渴望著我們所沒有的東西。通常會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的人,可能沒有感受過「愛」的本質,只是藉由浪漫跟激情去想像愛的樣貌。而浪漫跟激情就像是能夠救贖自己「沒有愛」的人生一樣,感受上會很強烈而且像是上癮一般的依附著那種刺激的感覺,而正因為安定的感覺無法提供刺激,所以信念上認為自己不能被愛的人,就會不斷地一直讓自己陷入一種「得不到,並且證明自己不能被愛」的循環之中。潛意識相信自己「值得被愛」 不會強烈渴望那種刺激而相反地,潛意識相信自己「值得被愛」的人反而不會強烈渴望那種刺激,因為認為自己值得被愛的人,已經擁有可以給予自己愛與關懷的能力,所以不會把激情跟浪漫投射成「可以救贖我的人生」那樣子的存在,而因為這樣的人找的是「能夠被愛」而且對於愛有比較接近的理解,所以那樣子不安定的刺激,反而會讓覺得自己值得被愛的人覺得索然無味。跟自己能夠給予自己的愛比起來,他們明白這種刺激感並不會帶給自己滿足。結果上就不會被「不對的人」(或是換句話說,不安定的狀態)吸引, 也就身處於證明了自己值得被愛的循環之中。雖然我們理性上可能會覺得「但是我想被愛啊」,但感性上並不這麼認為,可是潛意識是跟著我們的感性走而不是理性走的。(本文摘自/是男人沒有眼光,還是妳不懂得發光:這樣做球男人才接得到/時報出版)

過度渴望愛情 傾聽「內在小孩」解決

過度渴望愛情 傾聽「內在小孩」解決#戀愛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很多人會問我,到底要怎麼樣才可以不再向外索討愛?到底要怎樣才可以不再重複破壞關係的行為?要怎麼樣才能讓自己快樂呢?這三個問題其實是同一個問題,因為當我們不再向外索討愛,就會快樂,自然就不會產生破壞關係的行為,生活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是環環相扣的。會向外索討愛的原因,是因為過去在小時候所需要的愛,並未被父母滿足,於是我們對於親密關係的心智年齡,就停留在那裡。因為我們知道父母總有一天會離開我們,當我們向外去尋找其他可以給予我們愛的對象時,就會把小時候沒有得到滿足的部分跟模式轉移到親密愛人身上。也就會產生很多索求行為,然而當我們把愛這件事情交給別人的時候,就會受到對方的左右,不僅自己很累,對方也因為自己的任何意志行為都可能對你造成重大損害而充滿壓力。我們小時候要是沒有重要他人的照顧與愛護,就沒辦法生存在這個世界上,我們不像野生動物一樣,一生下來不到幾個小時就能跑跑跳跳覓食,人類嬰兒比其他動物的幼兒脆弱得多。那時候我們因為很脆弱,不得不把自己交給別人,所以我們很容易把陪伴、照顧、依賴這一類的行為當成是「愛」跟得到愛的方式。潛意識裡我們也會把「沒有愛」這件事情跟是否能生存相連再一起,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面對親密關係如此焦慮。關注自己的內在小孩長大之後,雖然還是帶著小時候對於愛的欲求不滿,但我們現在已經不是沒有行動能力、思考能力的小孩了,換句話說,我們也有能力可以不再外求,能夠透過自身,去滿足自己的慾望。所以我們要變成內在小孩的父母,去關注他、做他想做的事情,而不是跟無法滿足我們欲望的父母一樣,告訴自己「應該要這樣」、「不應該那樣」。而「應該」這個概念,本身就已經跟「想要」相違背,正因為跟自己想要的不一樣,才會需要「應該」、「不應該」來幫助我們判斷事情該怎麼反應跟處理。但同時,「應該」與「不應該」就是扼殺自我的元凶,這些應該與不應該,來自於我們的父母,做「應該」做的事,我們才會得到愛;做「不應該」的事情,就不會得到愛。我們學習到,愛是有條件的,我不能做自己、我不能拒絕、我不能反抗、我不能自私、我不能不體貼⋯⋯等等。這些,就是來自於「應該」與「不應該」的概念。但很多人長大之後,因為小時候的創傷太過嚴重,已經無法區分「應該」跟「想要」到底有什麼不一樣了,他們會認為「應該」就等於「想要」,而持續的扼殺自己內在小孩的欲求,繼續產生破壞關係的行為,不斷陷入痛苦的循環中。不論他們有多想改變, 但又正因為他們的改變是為了要得到認同、得到愛,就又更不可 能脫離「應該」與「不應該」的詛咒。這些應該與不應該,跟著我們到長大,我們信奉著這些教條,正因為我們還是需要從父母那邊得到認同,我們還是期望父母應該是完美的父母,不應該給我打擊、不應該情緒勒索我、不應該 不支持我⋯⋯等等,因為內在小孩必須由外在去滿足,我們就仍然會以「父母(神)」的角色去看待父母,而不是一個不完美的個體。但實際上,父母本身也會迷惘、其實也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也有自己的創傷課題要處理,就是一個很普通的人類罷了(所以這也是一般人會在自己也成為父母的時候,開始跟爸媽的關係變好、變得更懂事的原因,因為理解到爸媽也不過是普通的人而不是完美的父母,而自己終於能夠透過這一層理解,從無法從爸媽身上得到理想的愛的陰影之中脫離)。進而,在與父母的關係上,當父母說了你不喜歡聽的話,你就不會那麼想要反抗或是說服爸媽,而可以使用比較溫和的方式讓衝突減少,自己也不會因此不滿。所以,如果想要變得成熟,變得能夠「愛自己」,我們就必須擔起給予自己內在小孩愛的「父母」的責任與角色,慢慢去釐清自己到底生活中有哪些事情、決定、感受是被「應該」與「不應該」所壓抑著,有哪些其實是有別的選擇想要去做而不自知的。我們要開始去尋找「自我」,「實踐」了自我,才能漸漸地從父母陰影中的枷鎖脫離,也才能讓自己開心,才能停止連自己都很討厭的破壞關係的行為。也就是當你不再向外索討愛了,你就自給自足了。(本文摘自/是男人沒有眼光,還是妳不懂得發光:這樣做球男人才接得到/時報出版)

法國多種伴侶制度 愛情比形式重要

法國多種伴侶制度 愛情比形式重要#戀愛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要說起日本與法國顯著的差異,就是對結婚的想法。法國在一九六○年代末還是一個非常保守的社會。自歷經了一九六八年的五月革命,從七○年代起,女性運動興起,情況有了大幅的改變。女性變得能出社會,在經濟上能自立,漸漸不再被家庭束縛。結果就是,拘泥於結婚這種型態的情侶減少了。在日本,夫婦的形式是固定的,但在法國卻有各式各樣的選項:.同居.PACS(民事互助契約。法國獨特的制度,在與伴侶的共同生活之中,能獲得與結婚相同的權利).再婚.混合家庭法國公眾人物 感情私生活不受放大檢視舉個例子,前法國總統歐蘭德與同為政治家的前女友,彼此雖有四個孩子,卻是沒有結婚的事實婚關係。歐蘭德與前女友分手後,與某女性記者締結沒有結婚關係的民事互助契約「PACS」,但之後,因為被爆出疑似與女星外遇出軌,而和女記者分手。日本看待政治家的醜聞是很嚴厲且不許可的。但在法國,即便是公眾人物,私生活又是另一回事。不會有人一一出來叫囂。法國在這部分是自由之國,或許這就是法國的特色。在法國,男女關係是以有無愛情為優先而非形式。若性愛次數減少,就會解除關係。若不將彼此當異性看了,就不會在一起。日本離婚觀趨保守 易受家人侷限我們不太重視對方的地位、薪資以及學歷等,而是以在一起能否感受到幸福為優先。「既然結了婚就一定要終生相守」、「為了孩子就不能分離」、「為了能持續安穩的生活,就忍耐吧」。幾乎不會有人這樣想。日本明明是先進國家,結婚制度卻很保守。很多人就算想離婚,似乎也會因介意家人以及周遭的眼光而被侷限,在觀念想法上是還在發展中的國家。而法國人認為,個人的幸福是最重要的,只要本人幸福就好。幾乎所有情況,家人都不會多加干涉。(本文摘自/任性與優雅/世潮出版)

戀情加溫秘技 首推2大重點

戀情加溫秘技 首推2大重點#戀愛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Q:最近和打工地點的女孩相處得不錯。我想直接邀她一起看夜景。現在看夜景是否太老套了?有推薦的夜景嗎?(19歲‧專科學生/男性)A:不會老套!看夜景是使兩人戀情發展的祕技。不只因為先前介紹過的黑暗效應!相對於因視覺而戀愛的男性,女性則是因聽覺而戀愛。所以在視覺受限的暗處,聽覺會更加敏銳,甜言蜜語更能打動芳心。1) 暖色系光線更催情 對戀愛更有幫助然後,在黑暗中盯著微弱的光線,人會容易被暗示。這是催眠師所使用的技巧。要讓對方覺得:「或許我喜歡他?」看夜景是個完美的方法。一個人陷入愛河後,想得到更多對方的資訊會使瞳孔打開,而在黑暗中瞳孔也會放大。是因為喜歡所以瞳孔才打開?還是瞳孔打開了才喜歡?腦部會產生錯覺無法判別。這是將自律神經應用到戀愛的技巧。我推薦的是橘色光較多的夜景。比起令內心沉靜的藍色系光線,更加催情的暖色系光線對戀愛更有幫助。不過,如果想相處久一些,感覺不到時間經過的藍色系光線較好。可眺望都市的大範圍夜景固然不錯, 但以讀心術而言,更推薦從高11m 的大樓或高地所見的「小夜景」。其實這個高度是人類覺得最為可怕的高度。將恐怖感誤認為戀愛心動感的「吊橋效應」正是此舉的目的。另外,人類容易被聽覺吸引,所以最好選擇安靜的地點。有海水味的海邊夜景氛絕佳。這是加上夜景,也借助嗅覺作用的策略。2) 人容易被落差的情境感動利用夜景的暗示,從約出門時就要開始。「有個東西想讓妳看看。」先對目的地保密,再直接帶她去看夜景的地方。人是一旦消沉再被高捧,便會對落差感動的生物。「他要帶我去哪裡?」懷著不安然後見到美麗的夜景,將會格外感動。可以的話帶她看夜景前,先去看愛情電影,在戀愛場景輕碰約會對象的手肘,進行肢體接觸。這稱為心錨。然後,在夜景地點再碰一次手肘,無意識中能有效喚醒她內心心動的感覺。夜景當前,之前的開朗健談,要刻意轉為沉默不語。夜景的魅力,在於察覺白天無法明白的水泥叢林之美。同樣地,你也要有意識地展現不同於平時的另一面。戀愛的精髓在於反差。你意外的一面,必定能讓她心跳加速!(本文摘自/1分鐘改變人生的幸福處方箋/東販出版)

互相凝視2分鐘 可增45%親密度

互相凝視2分鐘 可增45%親密度#戀愛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關於愛情,女人永遠有煩惱不完的問題:單身時擔心找不到好男人、有穩定交往對象時又得想盡辦法經營戀愛。姊妹淘一定會教妳許多增進生活情趣的方式,免得妳跟男人太快成為老夫老妻,完全失去戀愛的感覺。不過,也許妳不知道,其實只需要花兩分鐘,就可以讓妳的愛情愈來愈幸福。彼此凝視2分鐘 親密指數增45%美國一位心理學博士羅伯特(Robert Epstein)在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開了一門「兩性關係科學」的課程,並且找學生做了一個實驗,此實驗稱之為「靈魂凝視(Soul Gazing)」。在實驗中,博士找了8名互不認識的學生,並且給予隨機配對,再請他們對自己的夥伴針對「喜歡」、「愛」、「親密」的程度,給予1到10的分數;接著,要求他們彼此凝視對方的眼睛2分鐘。一開始,大家都很不好意思,一陣傻笑之後才認真注視對方。2分鐘後,當博士請他們再打一次分數時,奇妙的事情發生了。凝視後,在「愛」的分數上,提升了7%;在「喜歡」的分數上,提高11%;而「親密」的分數,增加幅度竟然高達45%!緊接著,很多學生回去找另一半做這個實驗,有將近9成的學生表示,這個練習大幅提升彼此的親密感,並且有效地改善他們的愛情關係。眼神2分鐘的交流 足夠加溫感情「靈魂凝視」的做法是,彼此站立或坐著距離約60公分左右,然後深深地凝視對方,2分鐘後,再談談從對方的眼中看到什麼,對彼此有什麼感覺。從這個實驗成果可以很明顯地得知,情侶間不只可以藉由外在的刺激或是肢體的接觸,光憑眼神2分鐘的交流,就足夠加溫平淡的感情,再度找回戀愛的悸動。也許妳曾為了增進生活情趣,大費周章地策畫燭光晚餐,但如果在浪漫的法國料理前,你們還是各自低頭滑手機、拍美食照上傳Facebook,那倒不如兩個人一起去吃碗滷肉飯,彼此四目相覷,好好地聊聊天。重新將專注力放在對方身上可別小看這2分鐘的相互凝視,對許多交往很久或結婚多年的夫妻來說,因為隨著時間的流逝,使得他們不需要為了維繫感情而全神貫注在另一半身上,但這也導致了2人關係日漸疏遠。所以,彼此互相凝視,其實是一種重新將專注力放在對方身上的方式,也能讓人再一次地發現對方最吸引妳的地方,兩人的心才能更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不只如此,看著對方的眼睛,也能夠更讓妳知道他在想什麼。即使當人眼神專注地凝視著某一處時,眼球還是會不自覺地產生微小的運動,這種非眼球自發性的運動被稱為「微顫動」。眼球微顫動 可能洩漏心中情緒近來已經有科學家發現,眼球的「微顫動」,有可能洩漏心中想隱藏的思緒與心情。很多情侶之所以最後變得同床異夢,往往是因為缺乏良好的溝通,導致根本不知道對方的心思,進而產生許多衝突。也就是說,要是妳想探索對方的內心世界,與其歇斯底里地對他逼供,倒不如仔細看著他的眼睛,也許就能夠發現他許多潛藏的祕密。如果希望妳的愛情愈來愈幸福,就從2分鐘的眼神凝視做起吧,那不僅能夠讓你們更相親相愛,還能夠幫助妳了解他內心的悄悄話。(本文摘自/關於愛情你必須知道的36則科學忠告/松果体出版)

戀愛讀心術!4動作看出女生是否喜歡你?

戀愛讀心術!4動作看出女生是否喜歡你?#戀愛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在當今社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休閒方式,每個人都懂得讓自己高興地度過美好的閒暇時光,並為此不遺餘力。不過從人們五花八門的休閒娛樂方式中,我們也可以看出他們不同的性格特徵。因此識別一個人最好的方式,就是從那些看似無足輕重的興趣愛好入手。很多人都用「女人心,海底針」來形容女人的心思難以琢磨。其實,你只要細心觀察女人一些細微動作,就能發現她內心的祕密了。我們一起來看看: 1)女性拍異性肩膀傳達的是友誼之情/拍肩膀這種行為雖然在男人當中居多,但有些女人也會拍異性肩膀。這個動作並沒有其他意思,只是傳遞了一種友情與關懷,或者她把對方當成小孩或者弟弟。2)女孩把寵物抱在懷裡暗示她不可能接受你/抱寵物在懷其實是女性的一種巧妙暗示,表明他不可能接受你。因為她將心愛的貓、狗或者絨毛玩具抱在懷中,就已經表明她已經有心愛的東西了。如此抱著自己的寵物,也是為對方設置了一道障礙。她這樣做是有意拉開距離,讓你沒有進一步接觸她的機會。3)女性摸耳垂表明她對你的話題感到厭煩/一般來說,那些有事沒事摸耳垂的女性是最難讓人捉摸的。有時候,她對你正在進行的話題感到厭煩,但又不好直說,便會摸耳垂;有時候,她認為沒必要表現出來,就會下意識地摸耳垂。4)女性摸鼻尖表明她不相信你/喜歡摸鼻尖的女性一般成熟大方,女人味十足,頗有神祕色彩。假如你遇到了這樣的女性就很不幸。因為在與人交談時,頻頻摸自己的鼻尖是一個不好的信號。她很可能不相信你說的話。(本文摘自/不要跟我耍心機/九韵文化出版)

44%民眾曾受戀愛暴力大多冷處理 情殺恐層出不窮

44%民眾曾受戀愛暴力大多冷處理 情殺恐層出不窮#戀愛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台北市所發生的情殺事件,震驚社會,也讓兩方家庭,皆感到心碎,根據統計指出,年齡十六歲至二十四歲之間,最容易發生戀愛暴力,此外,高達百分之四十四的民眾,若遇到戀愛暴力,往往會冷處理,恐怕使類似此情殺案件,在社會上層出不窮!戀愛暴力別再冷處理 才能防止遺憾發生 國外相關研究調查顯示,16歲至24歲的年輕女性最容易遭受戀愛暴力,而且最嚴重的暴力傷害通常都發生在分手的時候,尤其雙方之間如果同時涉及財務和感情的糾葛,遭受對方殺害的風險將升高。國內一項由民間團體所做的非正式調查,44%的民眾在戀愛交往的過程中曾遭受親密伴侶的暴力虐待,但多數人會選擇冷處理,或向朋友、老師或家人求助,只有少數會直接面對解決暴力問題。惟實務經驗發現,在親密關係暴力中,愈早介入處置,愈能有效終止暴力的傷害。因此,當面對親密關係的暴力警訊時,要盡快尋求專業協助,擬定安全計畫,以避免暴力傷害,例如雙方衝突的頻率愈來愈高,甚至一方已出現暴力虐待或高壓控制等行為等,要馬上向專業人員尋求協助,可以撥打113保護專線,或向各地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中心求助。此外,衛生福利部所設置之免付費電話「0800-013999男性關懷專線」,提供有親密關係困擾或家庭衝突的男性一個情緒抒發窗口,每天上午9時至下午11時均可撥打,給自己一個紓壓的管道,說出來或許就能為自己找到更好的解決方式,給自己和彼此一個機會,避免暴力傷害的遺憾。

樂閱讀/擁有伴侶才能保持年輕美麗?

樂閱讀/擁有伴侶才能保持年輕美麗?#戀愛

粗壯耐用的身體,實用強健的骨骼,這些都反映出生物如何「力圖生存」。不過,若加上「物種保存」這個偉大目標,就會多出另一個價值觀,那就是「美麗」。年輕和美麗都是生物在意識到「伴侶」時的表現。擁有吸引異性的外觀,才能交配留下子孫,因此先不考慮實用性,講究的是華麗、光澤、纖細、柔軟等。公孔雀尾部羽毛大大開屏時,就是吸引異性的表現,彷彿正在告訴異性「我的羽毛裡沒有寄生蟲,所以很健康喔!」或是「我具有很強的繁殖能力」等等。看起來是否年輕美麗與有「伴侶」的存在密不可分。充滿年輕魅力的人如果不是隨時有戀愛對象,就是總是對異性充滿興趣。美國匹茲堡大學柯恩(Bernard Cohen)教授於1979年提出以「生活習慣與壽命短縮日數」為題的論文。論文中闡明吸菸或肥胖將縮短六年,癌症將縮短三年壽命等,各種生活要素與壽命短縮之間的關聯性。其中有一個有趣的主題:「鰥夫會縮短八年的壽命」。細胞時鐘的設定是隨著生殖年齡的結束而停止。和會停經的女性不同,一生都擁有生殖能力的男性本來應該是長壽的。然而,若沒有伴侶,細胞就會因此判定「生殖年齡已結束」。換句話說,如果一直保持「男性雄風」,壽命就能延續。就算不性交,只要有戀愛對象就能長命。女性也一樣,有戀愛對象的人看起來總是比較年輕。不過,女性和男性不同的是,失去伴侶對壽命的影響不大。因為女性在生殖年齡結束後仍有育兒使命,基因會為女性延長端粒的壽命。只要還有身為母親的使命,女性就不會失去活力。即使孩子獨立了也不用擔心,因為還有孫子可以照顧。只要有疼愛的對象,不只心靈會受到滋潤,也能延年益壽。(本文作者/南雲吉則)(摘自/南雲醫生的「不生鏽」生活術/商周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