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療

研究:拍照打卡助改善情緒

研究:拍照打卡助改善情緒#心理治療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使用智慧型手機社群媒體上拍照打卡,與朋友們分享心情,享受互動的快樂是很普遍的社交活動,據最新調查發現,台灣12歲以上使用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者已達1604萬人,普及率73.4%,2016年發表在《心理學前端期刊》的研究發現,透過使用智慧型手機進行簡短且定向的練習,有助於迅速改善情緒。手機微干預 可作心理治療的一種選擇這項研究屬於一項較大型研究方案的一部分,由瑞士國家科學基金會資助,由德國、韓國、美國跨國合作完成,參與這項國際性研究的有27位健康的年輕男性,他們須使用智慧型手機觀看超過5分鐘的影片教學說明,例如:練習專注於自己的身體,他們感到更警醒、平靜、精神振奮。有些受試者在練習中回憶一些情緒經驗,其他受試者沉浸在重複短句或數字序列中,或者變化自己的臉部表情,受試者在練習前後,透過手機記錄心情,研究結果顯示,以手機為主的微干預(受試者可使用已被採用或更現代的心理治療模式,稱為微干預),可在具體、日常生活的情境中改善情緒,應用軟體可作為心理治療的一種選擇。半夜或不便求診時 快速改善患者情緒台北市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精神科主治醫師詹佳真表示,移動式裝置的心理治療可在緊急狀況下,如半夜或不便求診時,快速改善患者情緒,幫助其取得心情的平靜,移動式裝置的心理治療雖有其便利性,不受時地限制,但仍無法取代專業人士的重要性,她提醒,出線長期情緒困擾時,還是需要尋求專業人士協助。 

疲勞又失眠 搞操煩恐是焦慮症

疲勞又失眠 搞操煩恐是焦慮症#心理治療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阿華姨年輕時是鄰里間人人敬佩的模範媽媽,前幾年退休在家帶孫子,自從去年大兒子突然心肌梗塞後,阿華姨每天都過得很不安穩,「搞操煩」的感覺不會停,即使假日沒事在家,還是會「沒事找事煩」,晚上會因胡思亂想而睡不著,白天更是感到疲勞、全身緊繃又肌肉痠痛。因未知狀況而緊張、擔心、緊繃臺南市立安南醫院精神科醫師李吉特表示,醫學上而言,阿華姨的狀況就是典型的焦慮症,每個人遇到未知的狀況時,都會因不確定感而緊張、擔心、緊繃,這就是所謂的焦慮。正常的焦慮通常忍耐一下,自己會緩解,有時,適當的焦慮甚至可以提升人在困境中的表現,但某些人會因體質、心理素質、壓力等因素的交互作用,在一段時間進入所謂「病態焦慮」的狀態,變得對太多事情感到焦慮、或是焦慮的程度太嚴重、又或是焦慮不會自己結束。疲倦、失眠 焦慮症痛苦指數高這樣的狀態久了,人會非常疲倦,甚至會出現失眠、身體不適等症狀,到了這時候,醫學上會認定這達到了「焦慮症」的程度,務必需要接受精神科專門的協助和治療。李吉特醫師也說,焦慮症的痛苦指數相當的高,但往往被一般人說成是「自尋煩惱」,讓人不敢尋求協助。認知、放鬆訓練、心理治療可改善但事實上,只要能尋求專業協助,透過精神科醫師的詳細評估,配合藥物、認知訓練、放鬆訓練、心理治療等療法,再搭配規律作息、運動、壓力管理等生活調整,焦慮症往往能夠改善,因此,若是有類似「搞操煩」的狀況,建議尋求精神科的協助,讓專業醫師協助化解困擾。

英4歲童玩iPad成癮 需接受心理治療

英4歲童玩iPad成癮 需接受心理治療#心理治療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編譯)隨著3C產品的普及,隨處可見人手一台智慧型手機或平板,但專家警告家長們,讓幼兒過度使用智慧型產品會導致危險的長期副作用。在英國最年輕的成癮患者是一名四歲小女孩。如果家長不讓她使用iPad,她會情緒不穩,家長只好讓她參加心理治療課程。英國的格拉漢姆醫生創立了第一個戒科技癮的心理治療課程。他表示這個小女孩的情況並非個案。在英國還有許多同年齡兒童對智慧型產品成癮。醫生說,「這名四歲女孩的家長向我描述女孩的情況,她對這些科技產品非常著迷,一天甚至會使用3至4個小時,而且當家長不讓她玩時,小女孩的情緒會變得非常躁動。」專家表示,這種科技成癮的症狀與酒精或毒品成癮是一樣的。他同時也警告這會導致幼童的成長與真實社會脫節。「現在的小孩幾乎從一出生就能夠接觸到網路,而當他看到家長也在使用智慧型手機時,更會勾起他們也想要玩的慾望。當然對於現代人來說,想要不使用這些產品非常困難的,但如果無法從中取得平衡的話,將會導致非常嚴重的後果。」且學齡中的幼兒對於妥善取得平衡的能力還不足,一旦成癮,導致不穩情緒更是無法控制,且隨著年齡的成長將更為嚴重。」心理學者預測,在過去的三年間,科技成癮的學齡孩童增長了30%,而一項英國調查也顯示,超過一半的家長允許幼兒玩他們的手機或電腦,更有七分之一的家長讓他們的小孩一天玩超過4小時的玩具。

心理治療幫助自己 輕敲心門溝通

心理治療幫助自己 輕敲心門溝通#心理治療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您是否正受失眠、焦慮、憂鬱的感覺所苦,甚至一些說也說不清楚的問題所限制?當前往醫院看診後,也期待能發揮自己的力量自助人助。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一般精神科醫師劉又銘說,透過心理治療可以幫助自己,敲開和外界溝通的心房。劉又銘醫師表示,心理治療是專業心理從業人員運用技巧,協助處理心理問題的過程。現在社會不乏見到許多心理問題,例如:感情問題困擾而發生自傷者;自我認同感缺乏,整日感覺空虛的人;白天人際疏離,晚上則執著於網路世界,或到夜店酒吧裡找尋愉悅;中老年空巢危機等。他觀察到這些困難處理的心情,在臨床治療上卻出現矛盾現象:有時病患堅持要醫師開藥治療,返診時也狀況不錯,但後來卻表示自己其實都沒吃藥。有的患者則相反,抱怨醫師只做開藥動作。其實,許多困擾的感覺與想法,反而不容易和親近的人討論,甚至不被自己所察覺。因此,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採取一種以聆聽為主的方式,不以教導與建議為導向。為求更接近問題本質,治療師要專注於患者有說與沒說的事。在松德院區思想起心理治療中心,參考英國倫敦Tavistock Clinic的治療模式,該模式是目前公認最嚴格且嚴謹的方案,也已有50年的豐富訓練與發展經驗,再融合臺灣國情,建立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治療。

心理治療 鼓勵患者敞開心門

心理治療 鼓勵患者敞開心門#心理治療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最近社會自殺案件頻傳,因為許多人正受失眠、焦慮、憂鬱的感覺所苦,進而封閉自我不與別人傾訴;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一般精神科劉又銘醫師說,透過心理治療可以幫助自己,將敲開和外界溝通的心房。劉又銘醫師表示,心理治療是專業心理從業人員運用技巧,協助處理心理問題的過程。心理治療也分門別類各有所長,在醫院的治療,包括認知行為治療、家族治療、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等。他觀察到這些困難處理的心情,在臨床治療上卻出現矛盾現象:有時病患堅持要醫師開藥治療,返診時也狀況不錯,但後來卻表示自己其實都沒吃藥。有的患者則相反,抱怨醫師只做開藥動作。強調速效解決問題,如只用疾病跟藥物的生理因素去處理問題,則問題會一再重複發生。其實,許多困擾的感覺與想法,反而不容易和親近的人討論,甚至不被自己所查覺。因此,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採取一種以聆聽為主的方式,不以教導與建議為導向。為求更接近問題本質,治療師要專注於患者有說與沒說的事。劉又銘醫師強調,治療師不評斷患者,而是在必要時,鼓勵患者了解過程。在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中,很多人可以被幫助去說出他痛苦的情緒和想法,這將可以帶來釋放的感覺與反思。

遇壓力猛吃 女心因性過食症體重暴增

遇壓力猛吃 女心因性過食症體重暴增#心理治療

童綜合醫院心身科主任黃湘雄表示,25歲的林小姐是研究所碩士班的學生,因為近兩個月體重暴增約20公斤,感覺情緒日益低落而前來就診。經問診之後發現患者因畢業在即,須準備碩士論文而備感壓力,常常會不自覺的狂吃東西。診斷後發現患者罹患「心因性過食症」,經給予藥物治療3個月後,患者的情況獲得改善,體重也減輕了10公斤左右。「心因性過食症」發生原因不明,不過可能與壓力有關,黃湘雄主任說,在上述為了應付壓力的個案中,因過度攝食而導致肥胖的情況,臨床上可歸類於「心因性過食症」,經給予藥物先緩解患者當下的情緒困擾,並安排心理治療改善她的壓力因應模式後,暴飲暴食的情況與體重已初步得到控制。所謂的「心因性過食症」是因心理因素引發,從某角度來看患者是在壓力下會不自覺的吃東西。它與典型的「暴食症」有所不同,暴食症是由於對體重控制的過度專注,以致於暴食症患者會採取極端的方法來減少攝入食物後的致胖作用(如:自行催吐、通腸劑濫用等),造成身體上的併發症,但「心因性過食症」患者一般則不會出現這一類的行為。

對抗憂鬱可不依靠藥物! 心理治療、補充營養可改善

對抗憂鬱可不依靠藥物! 心理治療、補充營養可改善#心理治療

憂鬱症是二十一世紀常見的精神疾病,其症狀包含憂鬱心情、失落、挫折感、無望感、無助感、失眠或一直睡、爆食或失去食慾、行屍走肉、一直哭泣、無法控制情緒起伏、煩躁不安、對原本有興趣的活動興致缺缺、想自殺或想死、無法專心或心不在焉、整天沒精神或疲倦感、無自信、對未來感到沒希望、認為自己沒有存在價值等等。對於憂鬱症的治療方式,很多人都會排斥使用藥物,希望用營養食品、心理諮商,或是中醫的方式來治療。由於不確定這些方法有效,所以民間充滿了許多對於憂鬱症的民俗治療,其中也包括收驚、求神問卜、算命、喝符水等等。這些心理安慰的儀式,有時對於一些輕微症狀的患者是有效的,因為他們可以得到安慰讓病情好轉,但是對於重症患者,像是尋死念頭非常強烈或反覆自殺的患者,就可能不適用,甚至容易因為拖延病情而導致悲劇的產生。用心理治療或營養補充品等非藥物的方式治療憂鬱症,效果是存在的。像是心理治療,會對患者的腦部產生功能上或思考上的改變,對於一些藥物治療反應不好的患者,確實具有輔助的效果,因為可以藉由心理治療來調整這些患者對於自我的觀感及改善悲觀的想法,這種療法也有較多的證據證明的確具有療效。近來臺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腦影像研究室,針對不想使用藥物的憂鬱症患者進行非藥物治療,發現在治療六周後,患者的憂鬱情況明顯改善,憂鬱指數從28降到11,不想自殺而且願意找工作,想積極改善自己的人生。此外透過患者的腦部核磁共振,發現治療後的腦容量增加了0.12%,也就是腦中的灰質增加了,而我們腦部的灰質管的就是腦的功能,所以間接表示患者可能藉由腦部灰質的增加而改善了憂鬱的症狀。這個初步的結果已經被目前精神醫學排行前3%的國際期刊接受,希望這些發現及證據可以提供憂鬱症患者另一種治療的信心。想要治好憂鬱症,在藥物之外,其實還是有非藥物的選擇,不過在決定之前,最好是由醫師來判斷是否適合非藥物治療,因為一般非藥物治療可能只適用於輕症的患者,如果病情比較嚴重的患者,非藥物治療最好只拿來當作輔助治療,以免病情惡化。※新聞內容由慈濟醫院台北分院提供醫院重視「病人安全」 新北市六醫院獲獎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438&HN_Yr=0&HN_Mon=0「小小人兒」身高難達130公分 軟骨發育不全症病友生活艱辛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437&HN_Yr=0&HN_Mon=0日本漸凍人協會訪台 參觀特殊病房、感謝台灣協助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439&HN_Yr=0&HN_Mon=0

910世界自殺防治日 你我都可以是守護生命的天使

910世界自殺防治日 你我都可以是守護生命的天使#心理治療

9月10日是世界自殺防治日,世界衛生組織估計每年全世界有一百萬人死於自殺,另據統計約有6成想自殺的人在行為前曾發出警訊。因此,新北市政府衛生局自即日起至100年9月20日止舉辦「珍愛生命,關懷憂鬱」徵稿活動,邀請每一位市民擔任生命守護天使,隨時關懷身旁親朋好友。衛生局也提供13處免費心理師駐點諮詢輔導服務,由專業心理師作諮商會談,相關訊息可上衛生局網站查詢或電洽衛生局心理衛生及長期照顧科(02)2257-2623。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