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是控制慢性腎臟病很重要的一環,每天需控制適量的蛋白質、鈉(鹽)、鉀、磷、水份,才不會讓身體吃不消,那如果外食要怎麼控制呢?腎臟病衛教師吳苡璉《腎臟病低蛋白.低鹽飲食全書》一書中,分享低蛋白飲食相關知識、食譜製作,幫助腎友餐餐吃出健康活力。以下為原書摘文:
飲食是控制慢性腎臟病很重要的一環,每天需控制適量的蛋白質、鈉(鹽)、鉀、磷、水份,才不會讓身體吃不消,那如果外食要怎麼控制呢?腎臟病衛教師吳苡璉《腎臟病低蛋白.低鹽飲食全書》一書中,分享低蛋白飲食相關知識、食譜製作,幫助腎友餐餐吃出健康活力。以下為原書摘文:
腎臟在身體中相當一個過濾器,當血液流經腎臟的時候,不要的廢物會被過濾後產生尿意而被排出,然而當腎臟因為各種原因受損後,使得過濾的功能逐漸下降,這就是所謂的腎衰竭,若是這個衰竭的時間拉得很長到幾年的時候,就變成所謂的「慢性腎臟病」。
端午佳節前後,餐桌上少不了南部粽、北部粽、鹼粽以及客家口味的粿粽,但一般常見的粽子屬於高油脂、高膽固醇食物,還添加了許多調味料,尤其鹹粽中小小一份的鹹蛋黃對慢性腎臟病人來說,更是高磷陷阱。端午應景想吃粽子但又怕忌口多,營養師教常見3種粽子正確吃法。
洗腎、腎衰竭病患可以吃水果嗎?營養師提醒,高蛋白、高鈉、高鉀、高糖都會造成腎臟更多的負擔,因此高鉀水果也要盡量避免,若真的想吃應遵守「2原則」;而腎臟病病人也並非完全不能碰水果,以下建議「5種低鉀水果」選擇,讓腎友也能安心吃。
慢性腎臟病飲食該怎麼吃?想要延緩腎臟惡化,除了控制疾病,病患的飲食調整也是相當重要關鍵,不同分期慢性腎臟病,需要留意的飲食重點也不同。《優活健康網》特地選摘此文,由營養師分享慢性腎臟病分期「飲食5大重點」,包括洗腎前後怎麼吃、如何飲食才不會影響血壓及血糖,以及一日三餐的食材替換、份量攝取。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根據美國腎臟登錄系統2018年報統計,台灣洗腎人口的比率及每年新增加的洗腎人口比率都是全世界最高的,健保支出在洗腎的醫療費用更高達433億元,相當可觀。世界腎臟日(每年三月的第2個星期四)將到來,提醒民眾腎臟保健的重要性。大千綜合醫院腎臟內科醫師及營養師分享慢性腎臟病的危險因子,以及腎臟病友飲食小撇步。慢性腎臟病初期症狀不明顯 可定期尿液篩檢確認大千綜合醫院腎臟內科醫師許哲維表示,慢性腎臟病是腎臟因長期發炎、慢性疾病影響或尿路阻塞,導致腎臟產生永久性的病變。最常見的危險因子包含:三高疾病(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暴飲暴食、濫用藥物或來路不明的偏方、高齡(55歲以上)及其他腎臟疾病問題等。罹患慢性腎臟病的症狀包括貧血、疲倦無力、食慾不振、血壓高、蛋白尿、頻尿、水腫等。建議民眾每半年必須做一次尿液篩檢,因為多數的腎臟病人在腎臟病初期時是沒有感覺的,通常等到身體感覺不適時,很可能已經是腎臟病的末期,屆時已經必須接受洗腎治療。三多三少、四不一沒有原則 「腎」利人生保健康想要遠離腎臟病,許哲維醫師提醒掌握「三多、三少、四不、一沒有」原則:多纖維、多蔬果、多喝水、少鹽、少油、少糖、不抽菸、不憋尿、不熬夜、不亂吃來路不明的藥、沒有鮪魚肚。對於腎臟病友來說,飲食控制更為重要,大千綜合醫院營養師黃雅鈺建議,腎臟病友要注意三餐定時定量,避免大魚大肉,煮食清淡為佳,每日充足飲水等小撇步,才是「腎」利飲食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