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酸背痛

莫名腰痠背痛?當心是骨髓瘤上身

莫名腰痠背痛?當心是骨髓瘤上身#腰酸背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60歲的楊先生,有下背痛問題已經2年多,都以為是老化現象而不以為意,只有服用坊間的健康食品與止痛藥。沒想到最近半年背痛加劇,連爬個樓梯都很困難,經由血液腫瘤科醫師的抽血與骨髓切片檢查,原來是罹患了「多發性骨髓瘤」。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血液腫瘤科劉耀中醫師說,多發性骨髓瘤是一種源自骨髓漿細胞的血液惡性腫瘤,好發於50歲以上,且隨年紀越大發生率有越高趨勢。常見症狀為貧血、骨頭疼痛,此外, 癌化的漿細胞大量製造免疫球蛋白,使血液過度粘稠,會造成頭暈、視力模糊及血液不易凝固等症狀;也可能沉積在腎臟,造成腎臟衰竭。症狀多樣化易誤診  貧血+背痛是警訊因此,多發性骨髓瘤會呈現多個不同系統及器官的症狀,臨床症狀十分多樣,因此增加診斷上的難度,甚至延誤診斷及治療。劉耀中表示,雖然多發性骨髓瘤本身難以治癒且容易復發,但是因近年來口服及注射抗癌標靶藥物的蓬勃發展,多發性骨髓瘤已是少數可在門診治療的癌症。但是因為多發性骨髓瘤是易被早期忽略的癌症,他也建議,如有原因不明的腰痠背痛、貧血,甚至腎功能障礙,無法找到正確原因時,請儘早轉至血液腫瘤科進行進一步檢驗,及早治療。

4大不健康睡姿 腰酸背痛全都來

4大不健康睡姿 腰酸背痛全都來#腰酸背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致筠/編譯)你都怎麼睡?根據統計,人一生平均有3分之1的時間都在睡眠中度過。事實上,睡覺不只能養精蓄銳,達到休息效果,也是「調整身體」的大好時機;但若「睡得不好」,恐怕造成健康及骨骼傷害,對此美國專家整理出4大睡姿,解釋其對身體的不同影響。大字形、側躺、背部朝上,你平常都怎麼睡?這些看似極小的生活習慣,對人體健康可是有很大影響,一旦姿勢不良,恐怕不只睡不好、精神不濟,連骨頭、神經都受到傷害;因此美國專家特地分析4大睡姿,供民眾參考:1)「海星姿勢」高舉上臂,易導致肩膀痠痛正躺且雙手自然垂放的睡姿對脊椎最為健康、呼吸系統也相對順暢;但如果雙手上舉呈現「海星」模樣,可要小心雙臂將重量壓制肩膀,導致肩膀痠痛。2)「趴睡」將臉偏向單側,當心「落枕」習慣趴睡的人,為了呼吸通常會將臉部朝右或左,但其實這也是引起背部疼痛一大主因,常見的「落枕」多半為此造成,應盡量避免。3)「胎兒睡姿」無支撐點,恐使脊椎受傷所謂胎兒睡姿,是指雙腳與手肘彎曲、縮成一團,呈現胎兒模樣;美國專家表示,雖然此姿勢相對舒服,但卻是最危險的睡姿。因為此時脊椎與脖子沒有任何支撐,很容易造成脊椎受傷,還會使呼吸不順,導致氧氣量不足,影響睡眠品質。4)「側躺」壓迫手臂,阻礙血液循環側躺時若將手向前伸直,壓在身體之下,會阻礙血液循環、造成神經負擔並出現手臂與肩膀痠痛的問題,同時因為背部沒有支撐力,易腰酸背痛,對胃及肺部等內臟都有不好影響。最後專家建議,若感覺肌肉痠痛、不舒服時可利用枕頭改善;如下背部痠痛,應採取正躺的大字形睡姿,並將枕頭置於膝蓋下以防止身體亂動;而慣於側睡者可將枕頭夾於兩腿之間,有利減緩背部疼痛。

腰酸背痛誤認職業病 竟是肺癌骨轉移

腰酸背痛誤認職業病 竟是肺癌骨轉移#腰酸背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51歲的洪女士與肺癌奮戰已八年半,起初並沒有像是咳嗽、容易喘等較常見的肺癌症狀,只覺得自己常常腰痠背痛,以為是做成衣加工的職業病,經友人介紹前去推拿整脊,狀況卻愈來愈嚴重,站也不是、坐也不行,多次轉診才到大醫院照胸腔X光,發現居然是晚期肺腺癌,腰酸背痛原來是癌症已轉移到骨頭。由於丈夫本身也為洗腎病患,家中又尚有3位還在讀書的孩子,洪女士不得已只好振作起來,積極配合醫師治療,使用標靶藥物抗癌至今多年,腫瘤控制良好。肺癌難察覺   6成確診已晚期據衛生福利部公佈的103年全國死因統計資料顯示,惡性腫瘤為國人十大死因之首,其中又以肺癌為癌症死亡率第一名。而肺癌中又以肺腺癌比例最高,平均每5個台灣女性肺癌當中,就有4個為肺腺癌。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夏德椿醫師表示,由於肺癌早期症狀不明顯,包括持續咳嗽、呼吸困難,胸痛等,較不易察覺,有的病人是因為高燒或腰酸背痛才來就醫,發現時已是晚期肺癌轉移到骨頭,也難怪將近6成的肺癌患者確診時,已是癌細胞轉移到遠端器官的第四期。    針劑標靶藥物助延長存活期夏德椿醫師指出,過去晚期肺腺癌治療以化療為主,但是患者對於化療的治療反應率有限,只有三成左右,且口服標靶藥物對於無特定基因突變之患者又未能發揮很好的效果。但近年來研究發現,針劑標靶加化療,可降低惡化風險,延長疾病控制時間,並降低3成的死亡率,讓整體存活期拉長至超過2年,但需要持續注射及自費。

舉步維艱、無法翻身 她腰椎滑脫苦難耐

舉步維艱、無法翻身 她腰椎滑脫苦難耐#腰酸背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名68歲的董姓女病患,150公分的身高,體重卻有96公斤,半年前出現腰酸背痛、雙腿兩側疼痛不已症狀,連左腳膝蓋以上常感麻痺,且右腿無力支持身體重量,睡覺時腰身及大腿兩側常疼痛而導致無法翻身,走路還無法超過15公尺。看了許多醫師皆無改善,也有醫師表示因為患者體重偏重,所以手術風險較高且術後的恢復會很慢。後轉至童綜合醫院,確診患者為第三四腰椎滑脫及雙側第四腰椎神經根壓迫,與家屬溝通,並考量術後恢復問題,決定使用脊椎微創手術,術後36小時就下床活動,目前恢復良好。嚴重恐下肢無力、失禁童綜合醫院骨科徐少克醫師表示,腰椎滑脫症好發於第四、第五腰椎,因為韌帶或骨頭退化所造成椎體間的滑動與位移,壓迫到神經根,造成了臀部、大腿、小腿甚至腳趾麻木、酸痛或抽痛,嚴重的患者會產生下肢無力或大小便失常。而目前腰椎融合微創手術合併3C導航,用於平時讓人害怕的脊椎手術,相對安全度較高,後遺症少,讓不少年長病患都願意接受此項治療,免於病情延誤。

長期腰痠背痛治不好 當心是僵直性脊椎炎

長期腰痠背痛治不好 當心是僵直性脊椎炎#腰酸背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早上起床猛然腰痠背痛,跑遍各大中西醫診所,早已神農嘗百草,還是無法改善,當心罹患的是僵直性脊椎炎!僵直性脊椎炎多好發於二十到四十歲的年輕人,發病起初不少人會誤認是運動傷害或是生長痛,時常拖到病情惡化,痛不欲生時才正確診斷。好發於年輕族群 關節紅腫熱痛是警訊亞東醫院過敏風濕免疫科醫師吳建陞說明,僵直性脊椎炎屬於慢性發炎的自體免疫疾病,好發於20~40歲的成年人,青年發病居多,臨床上最常見症狀即為下背痛、早起晨僵與肌腱附著點發炎,常侵犯的發炎部位包含脊椎關節、薦腸關節、髖關節、膝關節及肩關節。門診觀察,不少青少年患者常誤以為是痛風所造成的腳踝腫脹,就診後才發現竟是僵直性脊椎炎併發所致的周邊關節炎。他指出,約有10~20%患者會合併週邊關節的紅、腫、熱、痛。由於僵直性脊椎炎是全身性自體免疫疾病的一種,除了會侵犯關節外,也會其他器官或組織,常見的脊椎關節外病變包含,眼睛病變,如虹彩炎或葡萄膜炎;接骨點病變,常見肌腱與韌帶附著於骨頭處的發炎,嚴重會造成患者無法行走。劇痛不敢動?病情會加重惡化觀察僵直性脊椎炎可能發生的病變十分廣泛,門診中大部分患者常是因為眼睛發紅、皮膚斑塊紅疹等症狀無法痊癒,才轉而求診於風濕免疫科,確診為僵直性脊椎炎。吳建陞提醒,僵直性脊椎炎的治療目標最主要是減輕疼痛、控制發炎及維持脊椎、關節的正常功能,因此重視用藥遵從醫囑性、維持定期伸展運動為延緩脊椎和關節僵硬、變形的最好方法。此外,臨床上常會見到僵直性脊椎炎緩者,因劇痛感而長期休息或不敢活動,不過倘若長期休息更會使症狀更加嚴重,建議病患還是得定期做伸展運動,才能減少關節變形的風險。

出國旅遊要注意!歐洲麻疹升溫中

出國旅遊要注意!歐洲麻疹升溫中#腰酸背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歐洲麻疹疫情升溫中,欲前往者應多加留意!疾管署表示,德國柏林自去年10月起就開始出現麻疹病例,且至今年3月下旬為止已累計884例,平均每日約新增15例,個案多為成人,其中25%個案需住院治療。因此提醒民眾,麻疹傳染力強,易藉由旅遊、探親、經商等國際交流進入國內,並在沒有抗體的族群間快速傳播,所以,如有需前往麻疹流行地區者,可於出國前2至4週至旅遊醫學門診進行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接種評估,並避免攜帶未滿1歲及未完成疫苗接種之嬰幼兒前往,以降低感染風險。東歐、赫賽維納 疫情持續發生中根據歐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ECDC)統計資料顯示,德國柏林近年病例數約200例,惟曾於2013年發生麻疹大規模流行,該疫情自3月上升延續至12月底,造成近1,800例感染。此外,德國、法國、義大利等國,疫情多自春季開始上升,目前除德國外,東歐波士尼亞、赫賽維納、塞爾維亞與吉爾吉斯等國,亦持續發生麻疹疫情,提醒民眾赴該國時,應格外留意。接種疫苗 是預防麻疹的最佳方式最後,疾管署提醒,接種疫苗是預防麻疹最有效的方法,家中如有年滿 1歲幼兒,請儘速接種疫苗,如須攜6個月以上未滿1歲的嬰兒前往流行地區,可於出發2週前,為幼兒自費接種1劑MMR疫苗,僅收取疫苗費用。不確認是否曾感染麻疹的中壯年人,及部分幼年曾接種疫苗,但擔心抗體可能隨年齡增長而減少的青年族群,前往流行地區前可先至旅遊醫學門診評估疫苗接種需求。返國後如有發燒、鼻炎、結膜炎、咳嗽、紅疹等症狀,應儘速戴上口罩,並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及接觸史。

莫名腰酸背痛達半年 男子竟罹僵直性脊椎炎

莫名腰酸背痛達半年 男子竟罹僵直性脊椎炎#腰酸背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突然腰酸背痛,久治不癒,民眾可要多加留意。一名六十二歲的黃姓男子,在三十多歲的某日清晨,背部突然隱隱作痛,起初,他不以為意,以為貼個痠痛貼布即可緩解,同時也尋求民俗療法,包括拔罐、放血長達半年之久,不料,黃男症狀不僅沒有改善,反而更加嚴重,直到找上風濕免疫科,才確診罹患了僵直性脊椎炎,因延誤就診,脊椎已經沾黏,目前持續治療,可是注定要駝背終身!僵直性脊椎炎 好發於青少年時期僵直性脊椎炎又稱「竹竿病」好發於青少年時期,初期症狀為下背痛、彎腰困難、腳跟痛、早起有「晨僵」現象。患者早上最痛,常痛得無法翻身下床,中午會稍稍改善,但休息之後往往更痛,發病年齡通常小於45歲,病程是漸進和緩地開始,常持續超過三個月。台北榮總過敏免疫風濕科林孝義主任表示,僵直性脊椎炎患者,時常會覺得腰背部肌肉又僵又硬,很多人常痛到爬不起來,經常被誤認為是生長痛或是一般運動傷害,因而延誤就醫,錯失黃金治療時間。多數患者延誤就醫 脊椎早已沾黏門診中也常發現,多數AS患者若有腰痠背痛現象,都先求助於一般民俗療法,例如推拿、針灸或是拔罐。發現痠痛症狀都無法有效且明顯的改善時,才進而求助於風濕免疫科門診,確診罹患僵直性脊椎炎;但多已嚴重延誤,錯過治療黃金期,導致脊椎沾黏造成行動受限,相當遺憾。林孝義主任進一步說明,依據台灣的流行病學調查,台灣保守估計約有6萬~7萬名僵直性脊椎炎患者,在已確診的病友中,有高達95%~97%的機率驗出擁有HLA-B27基因,此基因通常會因為遺傳或受傷等原因誘發而導致發病,因此呼籲有家族史的家長應留意孩子們的生活徵狀,以利及早診斷。

跌倒骨折不以為意 檢查才知罹患乳癌所致

跌倒骨折不以為意 檢查才知罹患乳癌所致#腰酸背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40多歲婦女因騎車跌倒而骨折,本以為只是碰撞並無大礙,經醫師詳診後,才發現骨折是因乳癌骨轉移引起。根據統計,末期乳癌患者發生骨轉移的機率高達6至7成,初期不一定會出現骨轉移症狀,其中有少數患者是在出現骨轉移症狀後,才發現自己罹患癌症。骨轉移的徵兆一開始可能是極輕微的狀況,如喪失食慾、失眠及腰酸背痛等,若是乳癌患者對骨轉移沒有相關認知,容易輕忽骨轉移的輕微症狀,後續可能變成持續性疼痛,甚至發生骨折、壓迫到脊髓等症狀。因此,乳癌患者與家屬對骨轉移應有初步了解,減輕骨轉移的症狀與延緩病程。針對第三期以上的乳癌病患,應至少半年做一次全身性的骨骼掃描,因為骨轉移可能會出現在脊骨、肋骨、骨盆或是四肢長骨等部位,定期進行檢查才能及早發現病灶提早治療。一般發現骨轉移時,除了評估原本的乳癌治療是否需要調整外,還建議加上骨轉移治療療程。也提醒患者,目前治療骨轉移所使用的藥物,可能顎骨產生副作用,因此,在治療期間如要進行拔牙與植牙等齒顎手術,請務必諮詢治療醫師,也千萬不要因害怕藥物副作用發生而不進行治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