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

轉大人的青少年 當心「中二病」

轉大人的青少年 當心「中二病」#青少年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最近流行的「中二病」是什麼?其實「中二病」是從日本動畫中衍生出來的名詞,泛指青春期少男少女在「轉大人」過程中所會表現出來的一種行為表徵,而這種行為主要好發在國中二年級,因此被稱作「中二病」;俗稱為「叛逆期」的階段。這個時期的孩子為了得到認同,又想要與眾不同,因此產生了特殊的行為、思想及價值觀,恐有偏差的言行產生,進而影響孩子未來的人生。台中梧棲童綜合醫院心身科醫師黃尚堅說,一名國三陳姓女學生,因不滿父母平常叨唸且課業不佳,情緒低落並出現割腕自傷行為,加上覺得從網友處可獲得關心與認同,便離家入住男網友家,在經濟困境下辛苦過日子,發現現實世界不如想像中美好,與網友之間爭吵不斷下情緒更低落了,還好父母透過同學提供線索及時尋獲,送至心身科就醫而獲得改善。黃尚堅指出,叛逆期的孩子會因小事而鬧彆扭或憤恨難消,父母更需要關心、了解、幫助孩子走出困境,讓孩子把父母當作朋友般信賴,才能真正在心靈上接近並幫助孩子。其實「叛逆期」不代表就是壞孩子,只是成長的一個必經階段,主要是人體中大腦神經傳導物質與賀爾蒙交互影響所引起,大多發生在12~18歲,到20歲後腦神經系統發展完成,行為模式與思考也會趨向成熟。但當孩子開始不願意去上學、情緒失控等情況出現,父母須適時的關心與注意是否有憂鬱傾向,嚴重或有自殺意念時應尋求醫療幫助。黃尚堅建議,父母每天都要陪孩子說說話,就算僅有幾分鐘也能達到效果,應了解孩子遇到的困難或壓力,讓孩子感受到尊重,多以「關心、鼓勵、支持、讚美、溫暖、提醒」代替「禁止、責罵」,讓家庭成為孩子健康成長的永遠避風港。

真的喝太甜!國一男童竟得糖尿病

真的喝太甜!國一男童竟得糖尿病#青少年

(優活健康網記者廖詠琦/採訪報導)拜台灣天氣炎熱所賜,「飲料文化」盛行,青少年同學們一口渴就來杯冰涼的含糖飲料,小心喝多了糖尿病就來敲門,兒童也不放過!一名年僅13歲的國一男童,身高162公分、體重竟達71公斤,含糖飲料天天喝,近幾月因感覺混身無力,經緊急就醫檢查後發現糖化血紅素飆高到12,確認罹患糖尿病。新陳代謝科主任洪建德表示,經進一步了解,發現這名男童的父母親也都是糖尿病患,但罹患糖尿病並非僅遺傳造成,其實遺傳因素約佔兩成五,而有七成五是取決於飲食及運動!男童的父母放任他的飲食,漠視他的體重超重問題,不但不喝白開水,每天至少喝上1000cc的可樂及含糖飲料,才是罹患糖尿病的主因。洪建德說,含糖飲料主要是由糖及水構成,熱量高且無其它養分,每1㏄最少就有0.5大卡。當喝下數杯含糖飲料後,很容易就超過每日所需的熱量;如果1天2杯含糖飲料1000cc,1週可能出現水溶性維生素缺乏的症狀;連喝個3-4年,血糖會持續偏高,進入警戒期;若是長達10年天天喝含糖飲料,很有可能會罹患糖尿病。這名男童經過3個月治療後的糖化血紅素已經降到7;洪建德指出,門診中已見到糖尿病有年輕化的趨勢,其中有不少是長期嗜喝飲料的人!據統計,在新陳代謝科門診觀察發現25歲以下的糖尿病患約略占了5%,表示糖尿病已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這名男童目前靠注射胰島素治療以及定期回診追蹤以控制病情,但洪建德還是特別提醒,糖尿病的治療是需要長期控制的,青少年的飲食控管以及運動的規律性,還是要靠全家人一起來從旁叮嚀與協助,效果才能更彰顯!曾有門診的糖尿病患可達到減藥甚至不用用藥的成功案例。(照片/記者廖詠琦拍攝)

別售菸品給青少年 恐危害發育及健康

別售菸品給青少年 恐危害發育及健康#青少年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暑假結束,家長在暑期若沒有好好的關心孩子的習慣,很容易讓他們養成生活不良嗜好,影響未來的學習發展,因此,杜絕菸品來源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因為在青少年時期一旦接觸吸菸就很容易染上菸癮,不但違反菸害防制法規定,更對青少年的健康造成非常大的危害,影響青少年發育生長及心肺功能等,同時也使得青少年更容易接觸到檳榔、酒、毒品等危害物質,並可能結交到品行不良的朋友等負面影響。衛生局調查發現許多店家由於販售菸品未確實確認購買者年齡是否符合法定標準,金門縣衛生局為了維護青少年們之健康,辦理喬裝測試本縣販售菸品商家、從業人員是否會販賣菸品予未滿18歲者,經隨機抽樣測試結果,目前只有5成的店家會請測試人員出示證件,另有半數商家只以口頭詢問,甚至沒確認年齡即販售菸品,隨時有可能違反菸害防制法禁止供應菸品予未滿18歲者之規定。若能讓青少年無法取得菸品來源,就能讓青少年抽菸的比率降低,讓青少年免於菸害的威脅,金門縣衛生局陳天順局長呼籲店家要共同保護青少年健康,為青少年健康把關,不可因為怕麻煩或是無人監督就將菸品販售給青少年,因此呼籲業者,於販售菸品時務必要確認購菸者之年齡,以免業者或從業人員因違反菸害防制法的規定,而受處新台幣1至5萬元之罰鍰,同時也會被列為加強稽查之對象。

父母可多傾聽 陪伴青少年健康成長

父母可多傾聽 陪伴青少年健康成長#青少年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前些日子發生多起青少年自殺案件,而青少年自殺方式多樣化,根據全國自殺防治中心今年自殺通報資料顯示,青少年自殺多是因為感情、家人間情感問題、人際適應問題,另外少數合併有物質濫用或生涯問題,以此看來,青少年的情緒控管能力及面對挫折的態度,都慢慢在改變,此時該如何面對青少年的情緒發展,如何與青少年建立穩定關係已經成為重要議題了。青少年時期在發展階段處在於一個由青澀邁向成熟的銜接時期,在身心條件都尚未成熟的狀況下,若是經常處在不穩定的關係中會嚴重影響日後人格的養成,在青少年階段,情緒是紛擾不穩定的,情緒的起伏程度非常大且常會表現出極端的行為,甚至有盲目跟從的行為,但隨著年齡及經驗的增長累積,情緒會趨於穩定。青少年階段是生命中重要的發展階段,此階段除了追求自我認定、生涯定向外,也是轉換至成人角色及擔負責任的關鍵時期,青少年除了須適應身心急速的變化外,也必須學習面對親子關係的轉變,而父母對於孩子的轉變及適應將是影響青少年發展的重要關鍵。青少年的轉變對於父母也常形成壓力,因青少年雖對於父母的依附仍高,但因對同儕依附的增加而有親子關係變遠的感覺,此外孩子聽從建議的對象不再只是父母,使父母感受不再那麼被需要或是影響力降低,且即使父母已經做好孩子成長的心理準備,但在孩子的改變、獨立的要求與父母允許的速度有差異時,兩方的需求無法達成平衡的狀況時更容易造成親子間的衝突及壓力。青少年因處在發展轉銜時期,尚在學習適應脫離兒童凡事需對他人的依賴,但身心環境又尚未允許自己完全獨立,因此常陷入情緒糾結及關係的不穩定中,青少年對自己複雜的內在衝突常感矛盾及困擾,此時父母或社會環境若能持續給予傾聽、陪伴,協助釐清青少年的內在衝突,持續給予單純穩定的關係,對於親子間及青少年自身的發展都將是最好的助益。基隆市衛生局局長許明倫呼籲,青少年是生命歷程中重要的發展階段,需持續給予健康穩定的支持關係,共同協助、陪伴青少年度過發展階段,與青少年一同邁向健康成人的成長道路。

降低青少年吸毒率 反毒作伙來

降低青少年吸毒率 反毒作伙來#青少年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近年來,隨著社會風氣開放,科技發展快速,造成新興毒品種類越加多元。青少年族群因人格特質穩定性不足,易受同儕團體影響,往往因一時好奇,加上好勝心使然而施用毒品,導致臺灣地區施用毒品有年輕化之趨勢。根據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之資料顯示,愷他命(俗稱K他命或K)已成為青少年最常使用之毒品,年齡層以20~29歲最多,佔51.0%,首次用藥平均年齡為19.6歲。長期吸食愷他命,除了導致頻尿、夜尿、血尿及膀胱疼痛等症狀,甚至演變成潰瘍性膀胱炎,造成膀胱嚴重萎縮,嚴重者還要裝上人工膀胱才能排尿。另外,K他命含有大量未知藥效的不明化學物質及植物,一旦吸食過量,可能導致中毒,甚至死亡的危險,後果令人擔憂!暑假期間是青年學子從事休閒活動最為頻繁的時刻,但也最容易於此時誤觸毒品。為了強化青少年及一般民眾的反毒知能,臺南市政府毒品危害防制中心結合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檢察署並邀請內政部役政署、臺南市政府警察局等相關單位,共同進行反毒宣導。活動中將則由台南市市長賴清德帶領現場民眾高舉反毒手勢,用力喊出「反毒最讚」! 活動時間在8月19日(星期日)下午4時~6時,於臺南火車站後站的台南大遠百廣場(臺南市東區前鋒路210號)辦理,衛生局邀請全體市民參加。臺南市政府毒品危害防制中心再度呼籲青年學子,千萬不要因一時好奇或受同儕影響而掉入毒癮深淵。

拒絕不良嗜好 「我十六歲 我不吸菸」

拒絕不良嗜好 「我十六歲 我不吸菸」#青少年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台南市立醫院強調,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調查國人吸菸現況發現,青少年吸菸有增加的趨勢;國中生吸菸率約7%,到了高中職則增加一倍,高達14%,問題相當嚴重!因此希望透過「做十六歲」這項台南最受歡迎的傳統活動來達到宣導的目的。今日(15日)上午臺南市安平區「做十六歲」成年禮活動,首度由台南市立醫院結合安平區衛生所共同參加安平區公所與安平開臺天后宮所辦理的「角色扮演(cops play)祈福踩街活動」,帶領年輕學子扮演鄭成功與各朝代背景人物進行祈福踩街,另也扮成拒菸小子將道具香菸折斷,象徵「我十六歲 我不吸菸」,教導青少年要勇於拒絕外界不良嗜好的誘惑。衛生署指出,青少年發育中的腦部對尼古丁相當敏感,吸菸會影響學習,因為吸菸會損害大腦神經,使思慮變得遲鈍及智商減退,影響課業學習與生活;菸煙的尼古丁、焦油與一氧化碳會降低血液的攜氧能力、增加呼吸道的阻力、阻礙呼吸系統發育及降低體力,也會降低肺功能增長,增加日後罹患氣喘、哮喘、慢性呼吸系統疾病、中耳疾病、急性呼吸系統疾病等呼吸系統及心血管疾病之潛在風險,台南市立醫院表示,「做十六歲」是臺南地區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文化資產,讓16歲的孩子擁有一個不同的成長記憶與見證;不過,16歲青少年正處於國高中階段,對於菸品、檳榔、酒精的好奇心更需要學校及家庭的監督,尤其現在正值暑假期間,呼籲家長應多關心家中孩子的健康及交友情形,避免他們嘗試第一口菸,除以身作則不吸菸外,多陪孩子從事戶內外健康休閒活動。

青少年親善門診 兩性交往協助諮詢

青少年親善門診 兩性交往協助諮詢#青少年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小芳(化名)今年國三剛畢業,是一位正值青春年華的女孩,但卻因為月經沒有來,擔心懷孕而獨自承受著壓力,害怕又無助的撥了電話向「Teens’幸福9號-青少年親善門診」求助。新北市衛生局指出,新北市共有7家親善門診,可提供青少年諮詢服務,讓生活回歸正軌。小芳最後在心理師開導下,由家人陪同到親善門診,經醫師、心理師細心協助下,不僅得到家長的諒解,也終於回歸校園生活,重新展露笑容。衛生局表示,根據內政部資料,民國100年新北市15-19歲少女生育率為3‰(全國4‰);國健局在95、97年的「全國國中學生健康行為調查」顯示,發生性行為的比例由2%下降為1.5%,但96、98年「全國高中、高職、五專學生健康行為調查」則顯示,性行為的比例由13.7%上升至19.4%。衛生局說明,新北市共有7站「Teens’幸福9號-青少年親善門診」,分別是永和耕莘醫院、杏春家醫科診所、陳文龍婦產科診所、楊孟達身心精神科診所、亞東紀念醫院、元程婦幼聯合診所及新北市立聯合醫院三重院區,與 11家「青少年健康促進資源網絡醫療院所」。Teens’幸福9號-青少年親善門診可提供青少年兩性交往諮詢、各種避孕方法及諮詢、事後緊急避孕服務與終止初期懷孕服務,並由醫師與青少年及其父母親詳談,藉由提供充分的資訊來協助其做最佳選擇,如人工流產或繼續懷孕等,且以親善獨立的空間、簡易地預約方式,由專人個案協助青少年與其法定代理人溝通並提供適當醫療服務,免去青少年直接就醫之尷尬。另外,青少年如果遇上有關身體改變、生活適應上的困難與壓力及情感等問題,亦可到青少年健康促進資源網絡醫療院所求助。衛生局特別呼籲青少年朋友,務必要採取避孕措施保護自己,但如果遇上有關感情困擾或未婚懷孕等問題,千萬不要獨自解決,可到「Teens’幸福9號-青少年親善門診」及「青少年健康促進資源網絡醫療院所」尋求協助。

拒絕菸品不抽菸 青少年尬街舞度暑假

拒絕菸品不抽菸 青少年尬街舞度暑假#青少年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暑假來臨,青少年放下課業後,容易因為同儕及環境的影響接觸菸品,為營造青少年的健康生活型態,臺北市信義區健康服務中心與財政部臺北市國稅局信義分局,於7月29日下午在臺北信義威秀影城徒步區舉辦「2012青少年街舞比賽暨防治菸品稅捐逃漏及菸害防制園遊會」,陪伴市民渡過快樂、健康的假日。此次活動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為青少年街舞比賽,另一部分辦理「吸菸害人害己、私劣菸品沒保障、拒絕來路不明菸品」為主題的園遊會,會中邀請知名的T.P.E.C舞團熱舞帶動氣氛。此外台灣街舞推廣文化協會陳柏均理事長也藉機呼籲青少年可藉由舞蹈發洩精力與壓力,鼓勵青少年不要接觸菸品,讓青少年免於菸害及勇敢拒絕二手菸的危害。依據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10年「大專校院學生及教職員吸菸行為調查」結果發現,7.6%大專學生有吸菸行為,另2010年(國中生)、2009年(高中職生)執行之青少年吸菸行為調查顯示,國中吸菸學生在10歲以前第一次吸菸者占32.3%;高中職吸菸學生在10歲以前第一次抽菸者則占20.7%,一旦開始吸菸,日後有較高機率使用酒精及毒品。研究顯示,以每天1包菸的青少年為例,相較於不吸菸者,未來有3倍以上的機率使用酒精及10~30倍的機率使用不同種類的毒品。又有運動的戒菸者,其戒菸成功率為不運動的戒菸者的兩倍。信義區健康服務中心自99年起即辦理一系列以青少年為目標的菸害宣傳活動,希望能一起幫助青少年戒菸,也呼籲青少年們,青春有限,多參加有益健康的休閒活動,遠離菸害,為自己規劃一個健康、安全、快樂的假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