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

台中地檢花百萬 拯救百名吸K少年

台中地檢花百萬 拯救百名吸K少年#青少年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校園毒品氾濫,吸食者年齡不斷下降,為了拉回迷途中的青少年,今日上午台中市政府衛生局和台中地方法院檢察署舉辦「新high革命 護苗戒K行動」,由地檢署補助300萬幫助青少年戒癮治療,希望能幫助150位未成年者成功戒除毒癮,回到人生常軌。保護幼苗!免費幫助未成年者戒毒 為了協助青少年戒K、遠離毒品誘惑,臺中市副市長蔡炳坤、臺中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長楊秀美及主任檢察官王捷拓、和市府相關局共同參與護苗戒K行動,希望透過地檢署補助的300萬元,能讓150位青少年免費前往中國、中山、榮總和童綜合等4家醫院進行K他命戒癮治療,讓國家未來的幼苗能免於毒害,重新找回自己的人生。台中市政府警察局統計顯示,今年5-6月護苗專案中,總共查獲266人,其中未成年學生和青少年有52人,檢驗結果發現有27人施用K他命,占52%的比例,且施打地點集中在KTV、PUB、旅館等聚會場所,因此希望透過護苗戒K行動,能幫助更多沉淪在毒品誘惑中的少年,讓他們逃離毒魔的手掌心。吸毒危害大 勿讓人生被毒品控制K他命會對大腦產生危害,容易反應遲鈍、注意力下降,甚至導致膀胱纖維化、使容量變小引發頻尿症狀,嚴重者需長期倚賴導尿管或包尿布;毒癮危害身心靈、也讓無數家庭因而破碎,為了幫助民眾戒毒亦可撥打專線0800-770-885,全天候24小時幫助大家遠離毒害。臺中市政府衛生局局長黃美娜也表示,依「毒品危害防制條例」規定,K他命屬於三級毒品,無正當理由持有或施用第三、四級毒品者,可處新臺幣1-5萬元不等的罰鍰,且應接受4-8小時毒品危害講習。

青少年不好動?憂鬱情緒高達三成

青少年不好動?憂鬱情緒高達三成#青少年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顏佩瑩/綜合報導)兒盟公布了一份針對正值青少年族群做的「2013年國內青少年休閒生活現況調查報告」,結果發現了青少年休閒生活的現況中,出現了「三不一沒有現象」,不多元、不知道要去哪裡、找不到適合的休閒場所、沒有人陪也沒有時間,所以導致青少年越來越少走出戶外活動。兒盟黃韻璇執行祕書表示:青少年階段原本應該是愛跑跳、愛玩樂、有用不完體力的時候,但調查卻發現,台灣青少年幾乎是宅在家看電視、打遊戲、睡覺補眠,戶外活動幾乎是一片空白,青少年休閒生活顯然出現嚴重問題,青少年缺乏有效紓壓,憂鬱情緒已高達近三成;常把無聊掛嘴邊,喪失玩的能力;政府也忽視了青少年休閒權,青少年專屬的設施設備缺乏,而且近便性不足,另外青少年活動又少又貴。黃韻璇執行祕書表示:兒盟初步統計全台灣以青少年為主體的相關公立活動場館約不到20處,即使有也都相當簡陋、老舊,根本無法吸引青少年的興趣,處於「青少年休閒資源沙漠」的限制下,似乎也更讓青少年不想出門休閒活動。記者會現場透過行動劇的方式,具體呈現現代孩子「只動眼睛和手指」的假日生活安排,加上父母親「只有讀書高」的期待,造成代國內青少年休閒生活不是躺著就是坐著,十分不健康。並也邀請3位國中生現場對大人提出自己的需求。兒盟也提倡青少年朋友應該多元、足夠的戶外休閒生活規畫,並呼籲大家『動』起來,一起「新健康生活」。 

魏德聖宣導青少年反毒拒菸

魏德聖宣導青少年反毒拒菸#青少年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顏佩瑩/綜合報導)嘉義市毒品危害防制中心配合嘉義市福添福社會福利基金會4周年慶的捐血周活動辦理反毒拒菸宣導,名導演魏德聖擔任基金會捐血代言人,14日上午到嘉義公園捐血並與市長共同支持反毒拒菸,而參加本次捐血活動首捐族即可獲得魏導演簽名棒球一個。嘉義市毒品危害防制中心呼籲青少年朋友暑假期間,狂歡之餘,千萬不要吸食毒品,更不可販賣毒品,害人害己,如果任何毒品防制或戒治的問題可撥打24小時免付費電話0800-770885(請請您幫幫我)戒毒成功專線,也可親臨中心(嘉義市德明路1號衛生局1樓)尋求協助。

青少年戒菸教育 父母有責任

青少年戒菸教育 父母有責任#青少年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顏佩瑩/綜合報導)為維護青少年之身心健康,菸害防制法規定:「未滿18歲者。不得吸菸。違反者應令其接受戒菸教育。無正當理由未依通知接受戒菸教育者,處新臺幣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鍰,並按次連續處罰;行為人未滿十八歲且未結婚者,處罰其父母或監護人。」南投縣衛生局為提醒家長之責任,自98年1月11日菸害防制法修法後,即制定「菸害防制法第28條第二項行政裁處作業規範流程」,為方便18歲以下青少年接受戒菸教育,在校生請其於學校接受戒菸教育,非在校生則請其於衛生所接受戒菸教育,並由醫院人員不定期至學校教育宣導,增加青少年菸害防制之觀念。 孩子除接受戒菸教育外,亦可至各醫療院所戒菸門診、衛生所或二代戒菸合約藥局尋求專業性協助,48家醫事機構可提供服務,有關戒菸相關問題可洽詢戒菸專線0800-636363 或南投縣政府衛生局保健科049-2231624。 

青少年會吸菸有一半原因來自父母

青少年會吸菸有一半原因來自父母#青少年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顏佩瑩/綜合報導)吸菸是國人健康頭號殺手,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十大死因中,有6項直接與吸菸有關,另4項與吸菸間接有關。國民健康署98至101年「成人吸菸行為調查」全國平均吸菸率為19.39%,依「青少年吸菸行為調查」顯示,101年高中職學生吸菸率為14.1% (男性19.0%,女性7.5%),歷年來資料顯示,青少年吸菸率逐年下降中,但高中職生吸菸率仍高於國中生,菸害防制宣導工作仍需繼續努力。基隆市平均吸菸率高達24.27%,基隆市中山區衛生所謝鈴琴主任呼籲吸菸的父母應盡速戒菸,依據調查吸菸的青少年中有一半的父母都有吸菸,這顯示出家長可能是影響青少年嘗試吸菸行為的模仿對象。基隆市衛生局即日起辦理「健康100-關愛爸爸」活動,參加對象包括(一)18歲以上本市吸菸民眾參加「二代戒菸門診」。(二)30歲以上本市吸菸或嚼(戒)檳民眾參加每二年一次的「口腔黏膜檢查」。(三)50-74歲本市民眾參加每二年一次的「糞便潛血反應檢查」。

愛滋年輕化?近年學生族群明顯攀升

愛滋年輕化?近年學生族群明顯攀升#青少年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統計,目前本國籍愛滋感染者累計為2萬5,375人,今年1月至6月就新增通報1,140人,又以15至24歲男性新增最多,;其中,101年通報職業別為學生人數高達281人,佔總通報人數14%;每10名新通報愛滋感染者就有1名是學生。桃園縣近4年(98年至101年)15至24歲新通報感染者中,職業別為學生之通報人數由4%、15%、24%至27%,逐年攀升。為加強校園愛滋防治宣導,衛生局深入校園辦理愛滋防治宣導,並與民間組織合作辦理感染者現身說法,針對大專校園族群,結合校園活動進行愛滋防治及安全性行為等衛教宣導,並積極爭取於全縣校長會議中,進行愛滋疫情分析,期望愛滋防治向下紮根,並呼籲校園共同防範愛滋。暑假期間,桃園縣政府衛生局針對轄內網咖及電子遊樂場等青少年出入之娛樂場所,進行愛滋防治宣導,並於衛生所、鄉公所以電子看板、跑馬燈方式,傳遞自我防護觀念,以避免感染愛滋病毒。 

預防青少年吸菸 北市加強防治

預防青少年吸菸 北市加強防治#青少年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顏佩瑩/綜合報導)依據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青少年吸菸行為調查」統計結果顯示,臺北市青少年吸菸率自100年10.4%,下降至101年9.1%;為保障青少年健康權益,菸害防制法第12條規定,未滿18歲者,不得吸菸,違者應接受戒菸教育;第13條規定,任何人不得供應菸品予未滿18歲青少年,違者依法可處新臺幣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鍰。臺北市衛生局結合警察局加強執行稽查工作,自98年至102年6月止,已開立1,549件未滿成年吸菸者裁處書計、181件違法販菸商家裁處書計,處罰鍰金額計149萬元整。暑假期間衛生局結合相關單位,針對青少年經常出入之休閒場所(如網咖、撞球場、KTV等)及販賣菸品場所加強執法稽查。衛生局表示,為強化青少年拒菸意識,降低青少年吸菸率,推動各項青少年菸害防制教育宣導工作,衛生局呼籲青少年朋友,千萬不可因為好奇、壓力、同儕影響等原因,而開始吸第1口菸,以免染上吸菸惡習,嚴重影響身體健康。衛生局也向販賣菸品場所業者呼籲,應督促工作人員加強確認購買菸品者年齡,落實遵守販菸三部曲「1.問年齡。2.出示證明。3.未滿18拒賣菸」之販菸步驟,切勿心存僥倖,以免違法受罰,以杜絕青少年取得菸品管道。財團法人「張老師」基金會黃正旭執行長表示,青少年常因課業、家庭、感情、同儕認同等原因,導致承受過大壓力,如果此時沒有適當管道或方式來協助釋放壓力或緩解情緒,就可能會嘗試以吸菸來面對壓力。

青少年壓力大常失眠 父母可能才是解決關鍵!

青少年壓力大常失眠 父母可能才是解決關鍵! #青少年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台灣失眠人口越來越多,估計全台兩百萬人有失眠困擾;且年齡不只有發生在大人身上,現在青少年及兒童身上背負的壓力一天比一天來的重,使得台灣失眠人口,根據台大醫院的統計,每十個有睡眠障礙困擾的民眾,就有兩個是未成年孩童;真讓人心疼,原本日子要過得無憂無慮的孩童怎麼會有失眠困擾,還要藉助睡眠專科的協助才能過睡得安穩?年輕人徬徨 睡眠品質好差身心科吳佑佑醫師指出,多數人認為在青少年階段,最重要的是要注意其與同儕之間的相處互動,因為在學校的人際互動經驗就像個小型社會,可能會影響到其未來就業的職場人際關係;另外,青少年除了擔憂課業外,對於未來的不確定性也是充滿隱憂,再加上近幾年來經濟不景氣,失業人口比例增加與所謂的22K薪水魔咒,都使得年輕人對於未來更感到徬徨。父母關心 才可能讓青少年脫離壓力但是,導致現代年輕人,壓力越來越的的種種原因,其實同儕的幫助很有限,並不能使得青少年脫離壓力,進而讓年輕人擺脫失眠困擾。國外新嚴重也指出,同儕互相幫助的效果不大,唯有父母親真正的關懷,才可能會使青少年脫離壓力的風暴中心。吳佑佑也指出,青少年的壓力,父母與老師才能給予更實質的幫助,就自身的經驗與資源,從旁協助青少年規劃及找尋適合自己的未來。她也提醒父母與老師應多主動關懷身旁的青少年,不僅只在課業,在睡眠品質及情緒上也應多加留意,陪伴青少年走出情緒風暴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