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

放假久坐追劇玩手遊 國中生發痔瘡

放假久坐追劇玩手遊 國中生發痔瘡#青少年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一名國中男生因肛門腫脹坐立難安而求醫,醫師以肛門鏡檢查發現肛門口有一顆3公分大的「痔瘡併血栓」病灶,造成原因恐是連日熬夜玩手機遊戲引發痔瘡。臺中慈濟醫院大腸直腸科醫師林北江提醒,智慧手機普及後,臨床上已出現痔瘡年輕化現象,生活作息不要被3C產品操控,以免影響身體健康。林醫師進一步了解家族史,此名國中生的爸爸也有痔瘡病史。林北江醫師指出「家族史遺傳會讓子女體質比較容易發作痔瘡」。孩子放假後作息大亂,連續幾天熬夜上網追劇、久坐玩手機遊戲,再睡到自然醒,同一個姿勢維持太久,在不正常的壓擠下血流不順,導致靜脈曲張,引發肛門出血或疼痛。痔瘡的產生與肛門邊緣靜脈叢的血液循環不良,導致靜脈擴張形成血管瘤有關,根據發生的部位,痔瘡可分為內痔和外痔或兩者混合,它平時沒有症狀,但惡化時常會發炎、疼痛或出血症狀。造成痔瘡常見的原因:痔瘡是現代人常見的疾病,好發年齡為20至60歲,而痔瘡的高風險群為長期便秘、蔬果水分攝取不足、缺乏運動、長期臥床或懷孕婦女等族群,痔瘡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久坐或久站、排便時用力過度、長期便祕或腹瀉、懷孕時下腔靜脈壓力增加、舉重、家族遺傳等。痔瘡常見的病症:1)出血,解便時出現少量鮮紅血漬。2)痔脫或脫肛(脫肛是因肌肉老化,引起內外括約肌自肛門脫落而出的現象)。3)肛門疼痛。4)肛門灼燒感、便意感、膿瘍形成。痔瘡也會引發併發症,例如:脫肛、出血過多導致的慢性貧血或腫脹、組織壞死等症狀。避免痔瘡發生的方法:1)生活作息正常,放假期間仍應維持正常作息2)不要帶手機進廁所,避免排便過久3)飲食方面少糖、少刺激食物,儘量採用高纖飲食,如蔬菜、木瓜、香蕉、番茄、奇異果、黑木耳、黑棗果乾等。4)避免久站、久蹲或久坐,上班族在辦公室最好每100分鐘起來倒水喝起來動一動。5)養成定時排便的好習慣。 6)每日至少喝水2000cc(每小時200-300cc)。罹患痔瘡年輕化 術後維持也很重要一般的痔瘡多半不會影響生活也不需手術治療,只有少數因痔瘡出血厲害、無法久坐、疼痛不適等因素需要尋求外科手術治療。至於痔瘡手術後的注意事項,手術前可先練習溫水坐浴(泡盆)5-10分鐘,術後泡盆就能駕輕就熟。林醫師說「痔瘡併血栓」屬於外痔,前幾天的急性期會讓屁股變得很敏感,就算不碰也很痛,門診的處理方式可以打麻藥後把血塊取出,達到緩解疼痛目的。由於國中男生求醫時已過急性期,痔瘡被碰到才會痛,所以開藥膏塗抺並囑咐泡水坐浴以加速消腫、減緩不適。林醫師強調「肛門出血、疼痛並不等於痔瘡」,千萬不要因為害羞而諱疾忌醫,尤其臺灣大腸癌發生人數與死亡人數年年快速增加,有症狀最好由專科醫師檢查,排除重大疾病可能性,避免延誤治療時機。

違法販售菸品給青少年 最高罰5萬

違法販售菸品給青少年 最高罰5萬#青少年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菸品是國人健康危害的頭號殺手,也常是青少年第一次嘗試的成癮物質,依據美國國家成癮物質濫用中心報告,發育中的腦部對尼古丁相當敏感,菸品的尼古丁會影響青少年的大腦發展結構、影響學習,且愈早吸菸者成年後愈容易成為重度吸菸者,亦使青少年更容易受到非法藥物的誘惑。依國民健康署調查,發現有超過5成吸菸學生買菸時未被店家拒絕,並有超過4成的商家違規賣菸給青少年,國民健康署呼籲,菸品販賣業者應善盡社會責任,拒售菸品予未滿18歲者之立場,共同守護青少年的健康。學生買菸未查看證件 最高罰5萬元為了減少青少年接觸菸品,包括便利商店在內的所有商家應謹守不賣菸給青少年之規定,根據青少年吸菸行為調查結果顯示,超過5成的國中吸菸學生買菸時未被店家拒絕,顯見販菸業者未能落實查驗消費者的年齡及證件,因此加強查察是政府執法的重點。健康署呼籲商家勿心存僥倖,務必落實第一線賣菸人員的教育訓練,遇到身著制服的學生或是需要確認年齡的顧客,應確實查驗身分,除口頭詢問亦請其出示身分證明文件,以查證是否已滿18歲,若購買者無身分證明文件或不出示,即應拒絕販售,保護青少年遠離菸害。依菸害防制法第12條規定,未滿18歲者不得吸菸,同法第13條並規定,任何人不得供應菸品予未滿18歲者,違者依同法第29條規定,最高可處新台幣5萬元罰鍰。勇敢拒菸 別再抽了!吸菸者壽命少15年如果孩子誤染菸癮,可教育孩子抽菸對身體的傷害嚴重性,引導孩子戒菸。菸品經燃燒後會產生超過7,000種化學物質,其中已知至少有93種的致癌物質!菸草內主要引致癌症的焦油,可能直接引發的癌症包括肺癌、口腔癌、咽頭癌、食道癌等,而間接可引發的癌症包含頸癌、血癌、胃癌、肝癌、腎臟癌、胰臟癌、大腸癌、子宮頸癌等,所有癌症死亡人口中,30%和吸菸有關。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資料統計,全球平均每5秒鐘就有1人死於與吸菸相關疾病,吸菸者的壽命也較不吸菸者平均減少15年。吸菸者除接受戒菸治療外,也可藉由咀嚼蔬菜條、無糖口香糖來滿足手慾與口慾,並建議多喝開水及攝取富含維生素A、B、C的食物,來加速代謝體內的尼古丁,幫助提振精神、紓解壓力、平緩情緒,以提高戒菸成功率。此外,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呼籲,家長應多關心孩子的的交友狀況,輔導青少年妥善規劃零用錢使用方式,並教導孩子勇敢拒菸,向菸說不,作自己的主人。 

孩子頻上網當休閒?心理健康易出問題

孩子頻上網當休閒?心理健康易出問題#青少年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您注意過家中孩子休閒時最常做的事,是否一有空閒就盯著螢幕看?要注意他們的上網時間是否過長了!根據一篇2017年4月發表於《BMC公共衛生》期刊的研究指出,網路使用時間與心理健康困擾有高度關連。青少年憂鬱 女性比例明顯高於男性該研究為一項橫斷面研究,研究者以2013-2014年《第二次澳洲兒童及青少年心理健康和福祉調查》資料,透過階段區域隨機抽樣,選出5500名具有代表性的年輕人。其中共2967名11至17歲平均年齡14.5歲的青少年透過平板電腦完成自我報告問卷,包含平日和週末的平均網路使用情形、評估憂鬱症狀及測量心理困擾的量表。研究者檢驗網路使用和心理健康的關係,並調整可能的干擾因子。結果顯示,9.7%的青少年出現憂鬱症狀,且女性(13.9%)明顯高於男性(5.8%);1/5(21.7%)的青少年經歷高或非常高的心理困擾,其中女性(28.7%)約為男性(15.3%)的2倍。研究指出,平日有17.8%的青少年每天使用網路超過7小時,週末則每4至5人就有1人。網路使用平均時間超過7小時,與女性罹患憂鬱症及青少年有心理困擾問題達顯著相關。網路遊戲聲光效果強 使其他休閒活動難以吸引孩子衛生福利部桃園療養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陳質采表示,上述研究為大樣本的實證研究,證實網路使用對兒童青少年的心理及情緒影響,但仍需瞭解是否因身體不適或其他原因造成此行為。休閒時網路使用通常為社交群體及遊戲,而大多遊戲容易使玩家久坐、長期盯著螢幕、飲食不規律甚至干擾睡眠,這些行為都會影響心理健康。陳質采醫師提醒,網路遊戲有較強烈的聲光效果,當孩子從豐富的感官世界撤退時,一般休閒活動就會顯得平淡無奇,如同吃了重口味的食物,其他食物就沒味道,較難吸引孩童。建議新世代父母可透過延後孩子接觸網路的使用,培養其他健康的休閒行為,以降低其網路成癮的機會。父母阻斷或改變孩子網路使用習慣 可以讚美、兌換等方式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一般研究顯示女性罹患憂鬱症或憂鬱傾向為男性的1.5倍,與上述研究顯示青少女較青少男易出現憂鬱症狀及心理困擾結果相同。相關研究也顯示,網路使用習慣中女性多為社群網絡、男性為遊戲,可能因為女性對人際關係較為敏銳,同時社群網絡經營與言語不當的處理也相對增加女性的使用時間。上網為現今多數青少年常見的休閒行為。通常一個習慣是長時間養成,當父母覺察到孩子過度使用網路或黏在網路上,就應該要阻斷或改變使用習慣。葉雅馨主任提醒,阻斷的過程如同習慣的建立需要花時間,父母可漸進式的協助孩子改變,當孩子每減少網路使用一小時,可給予鼓勵讚美,或是兌換的方式,例如孩子不要帶手機到戶外跑步或打球一小時,回來就可以上網兩個小時。用相對的方式去限制及增強,有助於孩子改善上網久坐行為。現今健康相關促進大多著重在身體方面,因應網路成癮行為問題,應建構完善的心理健康促進網路資源,達到有效預防的效果。

荷蘭式教養 藏有青少年快樂的原因

荷蘭式教養 藏有青少年快樂的原因#青少年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我們先前在夏天訪問幸福學教授魯特.貝赫文時,他說自己的最新研究顯示,荷蘭青少年仍然是全世界最快樂的青少年:「其實大部分的青少年都很快樂,只是荷蘭青少年又更快樂一點。」最近的世界衛生組織研究則指出,荷蘭十五歲的青少年之中,有九成的女孩和九成六的男孩認為自己的「生活滿意度很高」;英國及美國的排名則分別是十八和二十二。不過即使如此,這兩國也有約八成的十五歲孩子認為自己很快樂。我們討論到,為什麼荷蘭青少年是最幸福的一群,教授認為這要歸功於荷蘭比較強調「獨立訓練」。相較於其他國家,荷蘭小孩擁有更多自由,也比較不會過度受到保護。他也提到自己比較中學的教學方式後,發現法國特別盛行「垂直式教學法」(老師指示,學生照做),而荷蘭學校最常見的則是「平行式教學法」(老師擔任輔導的角色)。垂直式教學對於自尊和自主性都有負面影響,僵化的競爭也是如此。教授更特別指出,荷蘭學校可以隨時提供心理輔導的重要性,還有,相對而言,荷蘭的經濟比較平等也有正面影響。荷蘭人比較容易對自己已經擁有的現況感到滿足,也比較不會羨慕他人的生活型態。教授補充說道:「我也認為,荷蘭家長比較不會去挑剔孩子的朋友。」友誼影響童年是否快樂的關鍵因素之一,就是和同儕之間的關係。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二一三年的報告,荷蘭人在「認為同學親切且樂意助人」這項調查中,再次拔得頭籌,和瑞典並列得分最高的國家。最近《衛報》(the Guardian)的一篇報導指出,英國小孩因為學校霸凌事件層出不窮,而感到不快樂。在學校快樂程度的調查中,英國學童在十五個調查國家中排名第十四,原因是暴力事件和師生關係不佳。另外一項新的國際調查也顯示,和其他國家相比,英國小孩在學校幾乎是最不快樂的一群,因為霸凌對他們的心理造成莫大傷害。而根據英國慈善團體兒童學會(Children's Society)的研究,估計有五十萬名十到十二歲的孩子在學校遭到肢體霸凌,還有三成八接受調查的學生表示,上個月曾遭到同學毆打。瑪格莉特.德.路茲(Margreet de Looze)是烏特勒支大學(Utrecht University)的助理教授,負責執行最新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報告中的研究。她表示,荷蘭學校發生霸凌的比例遠低於其他西方國家。「儘管國內家長可能不知道這件事,畢竟大家都非常關心媒體報導的霸凌事件。」荷蘭家長對事情感到不滿意,通常會選擇非常直接的發聲,也因此霸凌事件在當地媒體便顯得備受關注。我問道:「學校裡沒有壓力和緊繃的氣氛,是不是會減少霸凌發生的機率,也比較容易和同學相處?」瑪格莉特同意我對現況的分析,「沒那麼競爭也是原因之一,」她補充說:「荷蘭學生在學業壓力方面的得分非常低,表示學業對他們而言並不形成壓力,而壓力是影響快樂程度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所以,我同意這一點會影響學生之間的互動。」我們問起她負責的學齡兒童健康行為學會研究,也就是做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報告立論基礎的研究,到底有多客觀,瑪格莉特回答:「這是個好問題。也許荷蘭小孩認為自己很快樂是受到文化影響,我們承認這一點,不過我們也研究了客觀的福祉,而不只是主觀感受。「舉例來說,研究中有一部分是調查健康:頭痛、肚子痛、噁心等等,這些都可以當作指標。荷蘭小孩在這些項目的得分也偏低,所以我們確實相信 ── 他們比較快樂。」(本文摘自/荷蘭式教養:自由開放X適性教育X簡單生活,打造快樂家庭的13個祕密/大好書屋)

研究:青少年少運動 成年焦慮症率增

研究:青少年少運動 成年焦慮症率增#青少年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這2週正值學校期中考,家中孩子是否專注於課業而更少運動?提醒孩子無論課業多重,也別忽略要運動!根據一篇澳洲2017年發布的研究指出,青少年時期缺乏體能活動,會影響成年時心理健康。研究顯示 青少年不運動成年後增焦慮症發生率研究為一大型的出生世代研究數據,來自澳洲昆士蘭大學妊娠研究,以1981至1983年,於昆士蘭州一家大型公立醫院接受產前保健的母親及其孩子為對象,分別在孩子6個月、5歲、14歲和21歲時進行追蹤。3493位年輕人,14歲時完成體能活動問卷,及21歲填寫的「年輕成人自我報告」的心理健康狀況資料,檢驗青春期體能活動參與情形與年輕成人階段的心理健康狀況的關聯。結果顯示,14歲時「不運動」組,於21歲時出現「與任何情感障礙有關的終身診斷」、「妄想意念」以及「視覺感知障礙」的可能性增加。此外,男性在14歲時「不運動」與21歲時焦慮症發生率增加有關。結果指出,青少年時期缺乏體能活動會影響之後一些、但非全部的心理健康狀況。運動對心理健康的益處不僅出現在運動當下 還會「持續發生」屏東科技大學休閒運動健康系教授徐錦興表示,國內外亦有相關實證研究指出,運動對個體的情緒穩定有一定的效益,無論是青少年期、中年期,甚至是老年期,運動都有同樣的效果。而這個研究可貴之處是發現運動對心理健康的益處不僅會出現在運動當下,還證實這個效果會「持續發生」,再度證實運動讓心情變美麗。呼籲師長要多鼓勵學童參與運動,提高學童身體活動量,不僅改善體適能、促進身體機能的效果,對情緒的穩定、成年後的心理健康,也有絕佳的效益。也建議家長與老師可以設計合宜的正增強或鼓勵機制,讓學童從運動中獲得樂趣,進而將運動融入生活,培養「終生運動」習慣。多設計「揪團」性體育活動 彼此邀約建立運動習慣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上述研究顯示,青少年時期運動與其成年初期部分的心理健康狀況(情感障礙、妄想意念、視覺感知障礙)有關,證實心理健康的可預防性,及青少年階段建立其養成運動習慣的重要性。董氏基金會歷年來調查發現,「覺得很累」、「沒時間」、「沒有伴」是多數學生不運動的藉口。青少年時期同儕為他們的「重要他人」,建議學校多設計「揪團」性的體育活動,透過夥伴彼此邀約運動是幫助建立運動習慣的有效方式,同時傳遞觀念如累了更要運動、運動需要找時間。

研究:青少年晚上滑手機 增憂鬱機率

研究:青少年晚上滑手機 增憂鬱機率#青少年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透過手機在第一時間掌握親朋好友最新資訊,是不少青少年遲遲無法放下手機的原因之一。然而根據發表於〈今日心理學〉期刊的研究指出,夜間使用手機會影響睡眠,增加憂鬱情緒的產生及降低自尊與因應能力。夜間使用手機越多 導致睡眠不良研究歷時4年,追蹤1,101名13到16歲的高中生,其中男性占 43%,女性占 57%。使用縱向潛在成長模式來檢測青少年夜間使用手機的變化、睡眠行為的變化及健康狀況的變化(憂鬱情緒、外化行為、自尊和因應能力)間的關係。結果發現隨時間進展,夜間手機的使用和不良的睡眠行為呈現正相關,並且導致隨後增加憂鬱情緒和外化行為及降低的自尊與因應能力,也伴隨著較低的學業表現。另根據麻薩諸塞州橋水大學在2014年時針對642名大學新生進行的研究發現,80%男性和女性承認自己在高中時經常熬夜,當父母以為他們在睡覺時,他們平均每晚花1 至2小時玩手機。42%經常熬夜不睡的人表示受憂鬱症所苦,在所有兒童中佔25%。世界衛生組織 將電玩成癮正式列為精神疾病衛生福利部桃園療養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陳質采表示,青少年連續使用手機的內容多為手機遊戲與社群網站,許多青少年沉浸在虛擬世界中,與網友共同組隊、合作退敵,或在社群中與人溝通交流,都是新世代的社交型態。然而世界衛生組織新發布的「國際疾病分類」中,已將電玩成癮正式列為精神疾病。不少青少年在網路社群上都能侃侃而談,但與人面對面時反而不知道該如何表達自己想法。當青少年回到現實生活中,是否能夠自我調適及懂得如何與他人溝通呢?陳質采醫師提醒,新科技往往帶來新問題,現代生活很難不用手機,但家長可試著提醒青少年,保持正常作息的重要性。我們的大腦有一定的生理節奏,像出國常因時差改變睡眠而感到不適。不管憂鬱或焦慮,「睡眠狀況」是判斷青少年身心健康一個很重要的指標,若睡眠狀況發生異常,家長便可以考慮適時尋求專業協助。父母以身作則 樹立手機使用規範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明,上述研究證明,熬夜玩手機的青少年易有心理健康問題,此階段的青少年多以同儕為重要他人,且手機幾乎是和朋友聯繫或交友社群的重要工具,父母雖不需阻止孩子使用手機,但重要的是必須讓孩子知道正確且有限度的使用方式。如果父母決定購買手機,務必設定健康使用規範(例如做完功課才可用,最晚玩到11點,然後堅定執行),同時最重要的是以身作則,可別自己長時間盯著手機,轉過身卻叫孩子放下手機,效果可是大打折扣。

極端生酮飲食!血脂異常、腎友別採用

極端生酮飲食!血脂異常、腎友別採用#青少年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生酮飲食話題最近在國內非常火紅,然而生酮飲食在國外已出現超過100年了!生酮飲食是一種營養素含量比例非常極端的飲食,要讓身體在沒有碳水化合物燃燒的情況下,開始分解體內脂肪,達到減少身上脂肪的效果。吃肉跟油,如:炸豬排、雞排或喝防彈咖啡,但是不能吃含有碳水化合物的飯、水果,也不能喝牛奶及含糖飲料。糖尿病患控血糖 吃對比吃少更重要生酮飲食被當作減肥、控制血糖的神奇飲食,但真的有這麼神嗎?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邀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師李玉珍說明,生酮飲食使用於減重,在臺灣其實並不陌生,20年前就已經將生酮飲食使用在減重計畫中;只是控制總熱量、使用時機點、使用天數,仍是減重成功與否的關鍵。瘦得夠久、夠健康,應該是每位減重者追求的目標,長時間只能吃高油脂的肉,你可以接受嗎?血糖控制是一條辛苦的路,高油、高蛋白的生酮飲食對糖尿病人是福音飲食?提醒糖尿病患者,能將血糖控制好的主要關鍵在於吃得對,比吃得少更重要!三餐定時定量,每餐都要有全榖根莖類、配炒青菜、加蛋豆魚肉類,才是健康的糖尿病飲食。糖尿病、血脂異常者 不宜採生酮飲食生酮飲食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嘗試!不建議使用生酮飲食的族群包括:(1)第一型糖尿病患者、(2)血脂肪異常者、(3)腎臟功能異常者或是(4)發育中的青少年等。第一型糖尿病患者要注意低血糖問題;血脂肪異常者,高油脂、高蛋白會造成血脂肪更高;腎臟功能異常者對高蛋白飲食,還是少碰為妙;發育中青少年,恐怕影響生長發育,也不建議使用。李玉珍營養師提醒,不管是體重控制或血糖控制,如果可能採用生酮飲食,切記都要注意攝取足夠的青菜及水份,避免酮酸中毒;並尋求專業人員,找出問題、解決問題,才是控制血糖、控制體重致勝的關鍵!(資料來源: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657期資料)

小小年紀就抽菸 受家長影響大!

小小年紀就抽菸 受家長影響大!#青少年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有對父子檔攜手戒菸,理由是患有氣喘的太太,受不了每天在家吸父子的二手菸,加重氣喘症狀,於是跟先生與兒子協議戒菸計畫。為了當孩子的榜樣,實現對另一半的承諾,父子倆決定接受戒菸門診,毅然決定拋開老菸槍的標籤。小孩抽菸習慣 受家長影響大花蓮慈濟醫院副院長許文林表示,許多習慣都是從小養成,拒菸也是,要讓孩子們小時候就學會拒絕菸害。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近年來吸菸年輕化問題顯著,花東國中學生吸菸率約為8.8%,與全台的國中學生吸菸率5%相比高出3.8%,隨著吸菸年齡層下降的趨勢,青少年菸害防制成為現今重要的健康議題。社區醫學部主任許文林副院長強調,健康是自己的,但是環境是大家的,環境中的人會互相影響。有的小孩還沒上小學就有抽菸習慣,只因為每天看見家長抽菸。有人抽了10幾年菸,卻因為家中有新生兒到來而戒菸,千萬不可以小看每個人的選擇與力量。戒菸避免接觸致癌物 杜絕罹癌風險花蓮慈院目前推動戒菸門診,每年約有3、4百人參與,成功率已達3成5。戒菸門診免掛號費,民眾只需負擔藥品部分負擔費用,而且部分負擔費用有上限,讓需要戒菸的民眾,不光省下買菸的費用,還能賺到無價的健康。許文林副院長提醒,不只沒吸菸的人要拒菸,有吸菸習慣的人更要戒菸。花蓮慈院深耕花東地區偏鄉醫療,看到許多香菸、檳榔、酗酒造成的健康問題。治療癌症病患除了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提升治療成功率,最根本的還是從衛生健康習慣做起,預防重於治療。

Menu